第五章词类活用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语法一、学习提要1.语法概说语法是语言要素之一,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指语法学体系。
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递归性和民族性。
语法单位是指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汉语的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包括实语素和虚语素,它们是构词语法单位。
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几个语素构成。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一部分词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
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
句群是由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语法单位。
2. 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的语法分类根据的是词的语法特征。
词的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形态、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形态是指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
构词的语法形式包括前缀和后缀;构形的语法形式包括重叠式和粘附式。
组合能力是指某类词可以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
造句功能是指词在句子中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汉语里词类的语法特征突出地表现在组合能力这一方面。
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和拟音词。
名词包括人物名词、时间名词和方所名词。
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历时动词、断事动词、使令动词和辅助动词。
形容词包括性状形容词和定质形容词。
副词包括一般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
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
量词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词汇在语境中的不同使用方式和功能。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词类的相互转换、派生和屈折等。
一、名词
古汉语的名词活用主要表现在:
1.名词的转义:名词可以通过转义获得新的词义和功能。
“义”原指义理,后来转义为义行,表示行为;“阴”原指山的北面,后来转义为推翻正统的反动势力。
2.名词作为动词使用:名词可以通过屈折和派生形成动词。
“目”原指眼睛的动作,后来转化为注视、看望的意思;“鼓”原指用手指碰打,后来转化为振奋、鼓动的意思。
4.名词作为副词使用:名词可以通过派生形成副词。
“甚”原指深远的意思,后来转化为很、非常的副词。
1.动词的屈折和派生:动词可以通过屈折和派生形成不同的时态和语态。
“来”原指向前走,经过屈折后可以表示过去的动作,派生后可以表示未来的动作。
2.动词的复合:动词可以通过合成形成复合动词,表示复杂的动作或状态。
“飞驰”由“飞”和“驰”两个动词合成,表示快速奔驰的动作。
1.形容词的派生:形容词可以通过派生形成不同的词义和功能。
“新”原指年轻的意思,后来转义为新鲜、陌生的意思。
3.形容词的屈折:形容词可以通过屈折形成不同的程度和时态。
“美”可以屈折为“美丽”表示程度的增强,“美国”表示时态的变化。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
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
(《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
训诂学常识(可做古代汉语教案)
训诂学常识(可做古代汉语教案)第一章:训诂学概述1.1 定义: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汉字、词语的语音、语义及其发展变化的学科。
1.2 意义:了解古代文献,解读古代作品,传承文化遗产。
1.3 训诂学与古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的研究离不开训诂学,训诂学为古代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二章:训诂方法2.1 音训:根据字的古代读音来解释字义。
2.2 形训:根据字形来解释字义。
2.3 义训:直接解释字义。
2.4 声训:根据字的声旁来解释字义。
第三章:词义变化3.1 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扩大。
3.2 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原有意义范围缩小。
3.3 词义的转移:一个词的意义完全改变。
3.4 词义的的感情色彩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由褒义转为贬义或由贬义转为褒义。
第四章:古代汉语词汇4.1 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发生变化。
4.2 通假字:古代汉语中因字形相近而代替本字的现象。
4.3 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词类的灵活运用。
第五章:经典训诂著作5.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系统分析汉字的形体、音韵和意义。
5.2 《尔雅》: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涉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等方面。
5.3 《方言》:西汉扬雄著,研究古代汉语方言。
第六章:训诂学常用术语6.1 字词:汉字和词语的简称,是训诂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6.2 音韵:汉字的读音和韵律,对训诂学具有重要意义。
6.3 声旁:汉字中的部首,具有一定的表音功能。
6.4 形声:汉字的一种构造方式,由声旁和形旁组成。
第七章:训诂学的应用7.1 文献解读:通过训诂学方法,解读古代文献,揭示其原意。
7.2 古籍校订:根据训诂学知识,对古籍进行文字、词语的校正。
7.3 古代文化研究:通过训诂学方法,研究古代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
第八章:训诂学的发展历程8.1 先秦时期:形成初步的训诂学概念,出现《尔雅》等著作。
8.2 汉魏六朝时期:训诂学逐渐发展,出现《说文解字》等经典著作。
初三语文第五章《与妻书》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
初三语文第五章《与妻书》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语文第五章《与妻书》文言文知识归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1不能竟书而欲搁gē笔放下2称chn心快意符合3必不能禁jīn失我之悲经受4使之肖xio我相像,类似5一恸tng极悲哀6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7、虽不谓吾言为是8钟情如我辈者二、通假宇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三、文言实词1、一词多义与与妻书动词,给,给予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吾与(汝)并肩携连词,表并列,和、同。
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
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名词,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写四、文言虚词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代词,他们。
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代腹中之物。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代鬼。
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副词,表猜测,大概,或许。
汝其勿悲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副词,表期望,应当,一定。
所: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助词,与动词爱组成名词性短语,所(爱)的人。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助词,与动词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所(追求)的志向。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助词,与动词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未写完的话。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名词,处所,地方。
所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因此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原因。
相: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指代性副词,我。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指代性副词,你。
第五章 词类活用
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汉语词类的划分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
古代汉语也如此。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
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
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
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
本教材没有助词。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1、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
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
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
如:(1)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
《史记》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
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
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
、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
这是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
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
其特点就是稳定性。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
一、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1、动词的使动用法(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总结词
广告语言中的词类活用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强广告效 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广告语言中,商家常常通过词类活用,如将名词用作动 词、形容词等,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消费 者的注意力。例如,“一网打尽所有好货”中的“打尽” 就是一个典型的词类活用,形象地表达了网购平台上的商 品种类丰富、应有尽有的特点。这种语言策略能够让广告 更加突出、引人注目,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2023
THANKS
感谢观看
词类活用与语言习惯密切相关,一些词之所以能够活用为另一词类,往往是因为 它们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3
PART 04
词类活用的辨析与运用
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
依据词义
通过分析词义,判断其是 否符合常规用法,从而辨 析是否属于词类活用。
依据语法
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 ,判断其是否符合语法规 则,从而辨析是否属于词 类活用。
依据语境
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判 断词语是否符合语境需求 ,从而辨析是否属于词类 活用。
词类活用的运用技巧
掌握基本词义
熟悉常用词的基本词义,以便在 语境中灵活运用。
理解语法结构
掌握汉语语法结构,以便正确运用 词类活用。
结合语境运用
根据语境需求,灵活运用词类活用 ,增强表达效果。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1
2
注意区分词类活用与常规用法
避免将常规用法误认为是词类活用。
注意语境的适应性
在使用词类活用时,要确保其符合语境需求。
3
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在使用词类活用时,要确保其表达准确,避免产 生歧义。
2023
PART 05
古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中词类活用
名詞的使動和意動用法
▪ 名詞的使動用法 ▪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 ▪ 吳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异姓。《史記·晋世家》 ▪ 名詞的意動用法 ▪ 友風而子雨。《荀子·賦·雲》 ▪ 孟嘗君客我。《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 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
爲古漢語中的代詞不受名詞或形容詞修飾)。 ▪ 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給我衣服穿。 ▪ 既來之,則安之。
5
(四)詞類活用的識別
▪ 6、名詞後面用介詞結構作補語,這個名詞活用爲動詞(因 爲補語一般置于動詞謂語之後)。 浴乎沂,風乎舞雩。——吹風、乘凉。
▪ 7、 名詞用連詞“而”連接時活用爲動詞。 ▪ 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稱王、稱霸
古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中词类活用
(四)詞類活用的識別
▪ 1、兩個名詞連用,如果不是幷列或修飾關系,那麽其中必 有一個名詞用爲動詞,構成支配關係(動賓)、陳述關係 (主謂)、或補充關係(動補)。
▪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 乃丹書帛曰: “陳勝王。” ▪ 沛公欲王關中。 ▪ 2、名詞、形容詞放在輔助代詞“者”前或“所”後,一般
(做盟主)。 ▪ 不耕而食,不蠶而衣。《鹽鐵論·相刺》 ▪ 8、 形容詞用在名詞前面,如果不是修飾關係,則該形容詞
活用爲動詞,構成支配關係。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韓非子·說難》 ▪ 將在于衆賢而已。使賢人增多。
6
第二節 需要特殊理解的動賓關係 ——使動、意動、爲動等
▪ 一、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識別 ▪ 動詞沒有意動用法。名詞、形容詞的使動或意動用法,都是
7
動詞的使動用法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
第五章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高中词类活用练习一、圈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注意一句句子中或有多个涉及词类活用的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陈骇涕不敢声3.二月草已芽4.秦师遂东5.吾村不齑粉乎6.驴不胜怒,蹄之7.范增数目项王8.乃使其从者衣褐9.沛公军霸上10.凡吏《于土》者11.登入所罾鱼腹中12.日夕策马,侯权着之门,门者故不入13.进城梯而下之14.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15.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16.五年冬十月雷17.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8.君君,臣臣19.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1.舍相如广成传舍22.去年之墓而葬焉23.左右欲刃相如24.沛公欲王关中25.诸越则桃李冬实26.天下云集响应27.其一犬坐于前28.吾得兄事之29.田忌善而客侍之3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3.日与子弟角,无不胜34.而乡邻之生日蹙35.其后楚日以削36.谨食之,时而献焉37.时,操军已有疾疫38.乃丹帛曰:“陈胜王。
”39.失期,法当斩。
40.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4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2.夫山居而谷汲者43.尔安敢轻吾射44.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45.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4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7.瑜军率轻锐继其后48.项伯素善留侯张良49.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5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人幼,以及人之幼52.船载以入53.乃夜驰之沛公军54.义不杀少而杀众55.则其至又加少矣5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57.等死,死国乎58.伯氏苟出而图吾君59.又私自送往迎来60.既泣之三日61.人一能之,已百之62.六王毕,四海一6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4.陈利兵而谁何65.昔与敬亭尔汝者66.孰能一之6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68.项伯杀人,臣活之69.君将哀而生之乎70.外连衡而斗诸侯71.可烧而走也7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73.欲辟土地,朝秦楚74.春风又绿江南岸7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7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8.齐威王欲将孙膑79.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肉骨也80.乘势,则哀公臣仲尼8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82.欲因此降武83.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之8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85.成以其小,劣之86.大将军劝骘奇其才8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88.粪土当年万户侯8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9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9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92.渔人甚异之9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94.分子乃自骄而功之95.孟尝君客我二、选择分类题。
词类活用
如果您需要更多课件
请登录现汉吧
②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东,至东城, “ 项王乃复引兵东 , 至东城 , 只有二十八名骑 项羽就带领败军往东,到了东城, 兵 。 ” ( 项羽就带领败军往东 , 到了东城 , 只有二 十八骑。 十八骑。)
(二)形容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 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愚、善、恶、艰、险、老、 方圆、 窈窕、慷慨、从容、憔悴等等。 少、大、小、方圆、远、近、窈窕、慷慨、从容、憔悴等等。 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 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都 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特点。但在古代汉语里, 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特点。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一 般的语言习惯形容词也可以灵活运用,如用作动词。 般的语言习惯形容词也可以灵活运用,如用作动词。
数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某些特点。 数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某些特点。 如,“四三皇与六五帝”的“四”和“六”;意思是“成为四”,“成为六”。 四三皇与六五帝” 意思是“成为四” 成为六”
如果您需要更多课件
请登录现汉吧
如果您需要更多课件
请登录现汉吧
(BACK)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具有另一类词的 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第五章(2)词类之二
通红通红
雪白雪白
语法意义: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或强调。
名、动、形之比较 p17 :
注意“经常”
重要:
a.动词、形容词能受“不”否定,名词不能用“不” 否定。 【重要区别】 b.动词、形容词都能比较自由地作谓语,名词一般不 能直接作谓语(时间名词除外,如:今天星期三)。 c.动词、性质形容词都能重叠,能用肯定否定并列形 式提问(如:肯不肯、长不长),名词不能。
4)其它
兼属动词和副词:是、没、没有……
兼属动词和介词:在、对、给、到、向、朝、 跟、同、比
兼属连词和介词:和、跟、同 注 意 :区分兼类词和同音词
繁荣经济
张口 一张纸
经济繁荣
白天 白跑一趟
兼类词与同形同音词
二者的共同点是: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不同点是: 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同音词意义上没联系。 兼类词是从词类角度说的,根据的是词的语法功能,比如 “跟”,可以说“我跟了他一晚上”和“我跟他一起来 吧”,所以可以说“跟”是动词兼介词。 同音词有两种,一种广义的是比如“非”和“飞”,只 有读音相同;一种狭义的是指一个词它有不同的义项,但 是不同义项间找不到词义上的联系,比如“花钱”的“花” 和“开花”的“花”,这两个花就是同音词,称花1和花2 。
总结 :词的兼类现象p57
1.兼类词:经常具有两三类词的性质(在不同语境 种具有不同类词的语法功能 ),且意义上有密切 联系。主要有: 1)兼属名词和动词:锁、锄、病、代表、领导、 编辑、组织、报告、运动 …… 2)兼属名词和形容词:圆、平常、方便、困难、 自由、科学、民主、矛盾、麻烦…… 3)兼属动词和形容词:热、端正、巩固、负责、 集中、确定、明确、繁荣……
第五章词类活用
帮助,即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再作状语。 如:我们[在教室]上课。
只有时间名词和少数一般名词,才能直接充当状语。 如:我们[明天]看电影。 他[感情]用事。
返回
七、词类活用的条件
如何发现文言语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除了通 过句意的理解去发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个词 所处的语法环境来辨别,即看一个词在句中处 于什么地位,看看与这个词结合的前后都是些 什么词等等,这些就是“词类活用的条件”。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 子·劝学》) “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 “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是 “盔甲”、“武器”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也有词类活用现象: ➢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 我的手被电电了一下。 ➢ 发展经济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
1、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
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 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王天下:统治天下。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王:陈胜当君王。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 “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
➢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鸿门宴》) 目:使眼色。
➢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杀。
➢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蹄:蹄
方位名词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东:向东进军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徐宏祖《游天都》)
前:向前伸
•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 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愚公移山中词类活用
愚公移山中词类活用一、一词多意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其: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惧其不已(代词,他)之:跳往助之(代词,他)虽我之死(的)以君之力(助词,的)焉:且焉之土石(哪里)始反一焉(语气助词)固:汝心之固(顽固)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而:面山而居(表修饰)聚室而谋(表承接)二、词类活用面山而居:一般“面”是名词,在此用作动词。
意为:面向着。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般“箕畚”是名词,在此作状语。
意为: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一般“险”是形容词,在此用作名词。
意为:险阻。
三、通假字“指”通“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厝”通“措”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四、古今异义词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扩展资料:《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
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词类活用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汉语词类的划分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
古代汉语也如此。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
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
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
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
本教材没有助词。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1、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
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
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
如:(1)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
《史记》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
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
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
、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
这是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
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
其特点就是稳定性。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
一、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1、动词的使动用法(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
《左传》使……饮(2)阳货欲见孔子。
《论语·阳货》使……见(xian),出现(3)欲辟土地,朝秦楚。
(《孟子·梁惠王上》使……来朝见(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 《战国策》使……食(二)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不带宾语的;如带宾语即用作使动。
(1)惊姜氏。
《左传》(使姜氏惊)(2)无生民心。
《左传》(使民生二心。
)(3)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左传》(4)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之]。
《荀子》(“不能病”是“不能病之”的省略,可理解为“不能使之病”,即“不能使人贫困”)不及物动词在用作使动时,也有省略宾语的现象。
一般可以从上下文的意思看出来。
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
“烧而走”是“烧而走(之)”的省略。
即“可用火烧而使曹操逃跑。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临时用为动词,带上宾语,使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1)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2)未得高枕而卧也。
《战国策·齐策四》(3)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史记》(4)怀其宝而迷其邦。
《论语·阳货》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史记》让……做宰相(2)尔欲吴王我乎?(《史记》)让我成为吴王,即被刺死(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让死者生,让白骨长肉,即恩惠极大(4)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史记》使……称臣(5)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战国策》把微贱者放在前面,把尊贵者放在后面解释句中加点词。
(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大同》(2)(柳子)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3)外连横而斗诸侯。
贾谊《过秦论》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其实,名词也可用作意动。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
苏轼《赤壁赋》“把鱼虾看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
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看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谓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史记》(2)农夫渔夫过而陋之。
《钴鉧潭西小丘记》(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4)孟尝君怪其疾也。
《战国策·齐策四》(5)饥者甘食,渴者甘饮。
《孟子·尽心上》2、名词的意动用法谓语具有“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传》(2)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论语》(4)不拊爱子其民。
《战国策·齐策四》如果句子表达的是主观意义,就是意动用法;如果句子所表达的是客观意义,就是使动用法。
同样一个臣字,是名词,在下面两个例子里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史记》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淮南子》臣是使动用法,因为项羽称霸,臣是意动用法,人君不把他们看成臣,这是主观诸侯向他称臣,这是客观情况。
意志。
解释划线的词,并指出其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1.焉用亡郑以陪邻? (使动)2.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使动)3.渔人甚异之。
(意动)4.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意动)5.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
(看不起她的丈夫)6.其家甚智其子。
(认为……聪明)7.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使……吃,使……出现)8.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之)。
衣食等给养完备,劳动又适合时宜,大自然就不能使之生病)三、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副词)1、普通名词作状语:(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表方位:向(往)+方位名词表处所:在+处所名词(1)卒廷见相如。
《史记》(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汉书》(3)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4)西游于梁。
《战国策·齐策四》(5)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二)表示工具或依据表工具:用+工具名词;表依据:依据(按照)+名词(标准、法则)(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自荐》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用船载(3)朱亥袖四十斤铁锥,锥杀晋鄙。
《史记》(4)吾义固不杀人。
《墨子》我坚持道义,坚决不杀人。
(5)功宜为王。
(陈涉世家》按照功绩,他应该能称王。
(三)表示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身份(“把…当作…”或“像对待……那样地”或“以……身份”。
)(1)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史记》(像对待父亲一样的侍奉朱家)(2)生男女,必货视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不管生男生女,都把他当作货物一样的对待)(3)倡优畜之。
《报任安书》象戏子一样地被蓄养起来(4)刘豫臣事金国。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刘豫像臣妾一样侍奉金人(四)表示比喻。
这类状语一般可译为“像……那样地”或“像……似的”。
(1)其后秦稍蚕食魏。
《史记》(2)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猪像人一样立着)(3)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像狐狸一样叫)(4)嫂蛇行葡伏。
《战国策》(像蛇一样爬行)(5)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孙子·谋攻》(像蚂蚁一样地依附)2、时间名词作状语古汉语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状语时仍表示原来的意义。
如:(1)夜缒而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战国策·齐策》另一种是作状语时改变了它原来的意义。
如古汉语中“岁”、“月”、“日”、“时”等字,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
时的用法①在动词前,表按时、到时、有时。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按时)(2)时则不至。
《庄子·逍遥游》(有时飞不到)(3)谨食之,时而献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②在句首主语前面,有“那时”“当时”的意思。
(1)时诸外家为列侯。
《史记》(2)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三国志》日、月、岁的用法①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有每年、每月、每日的意思,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
例如:(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孟子》现在有每天(都要)偷邻居的鸡的人②“日”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当“一天一天”讲,表情况逐渐发展。
(1)事日急,诸公莫敢复言于上。
《史记》(2)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古诗》③日字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
(1)日起请夫环,执政弗议。
《左传》不久前我韩起请求得到那玉环,执政认为不合道义,(2)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
从前在宋国盟会的时候,屈建向赵武询问范会的功德指出下列句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当面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翼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狗一样坐着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丹:用丹砂,表原料5.公奈何众辱我? 众:当众;6.范雎至秦,王庭迎。
庭:在宫廷;7.伍子胥橐(tuó)载而出昭关。
橐:一种口袋,作状语,藏在口袋里四、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现象很普遍:名词、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除使动、意动用法外,还可以在其他情况下用作动词,叫做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这里只讲名词、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不包括名词、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1、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如:(1)晋灵公不君《左传》(不行君道)(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左传》(驻扎)(3)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三戒》(用蹄子踢)(4)朱雀桥边野草花。
刘禹锡《鸟衣巷》(开花)(5)愿斩三人头,竿之藁(gǎo)街。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藁(gǎo)街,在长安城内,汉时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者居住之所)(6)秦师遂东。
《左传》方位名词作动词(7)若入前为寿。
《史记》方位名词作动词(8)江水又东,迳巫峡。
《水经注》方位名词作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古汉语中的形容词在一定的条件下,活用为动词。
(1)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史记·屈贾列传》(2)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项羽本纪》(3)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1.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名词,用如动词,做诸侯2.范增数目项王。
目:以目示意3.城朔方城。
城;修城墙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用如动词,往西进发5.从左右,皆肘之。
肘:用肘撞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兴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