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导论论文(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导论论文(5篇)
自动化导论论文(5篇)
自动化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校内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内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内舆论的整体走向和趋势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校内网络舆论内涵的概述、校内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高校在引导校内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建设健康向上校内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以加强高校校内网络文化建设,乐观营造“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乐观引导网络道德自律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等方法推动促进健康向上校内舆论环境的建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舆论相较于传统舆论,在传播内容、服务功能、传播方式、传播范围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是政府洞察民意、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窗口[1]。

以校内网为载体的高校校内网络舆论形态在肯定程度上促成了高校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及话语权的提升[2]。

对于高校校内网络舆论的调查与分析,将在肯定程度上提上升校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对于促进高校多元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促进和谐、稳定的校内文化环境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校内网络舆论的内涵
高校校内网络舆论作为高校校内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托校内网建设的主流媒体网站及其举办的bbs(电子公告系统)等载体上传播的公
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肯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看法或言论[3]。

校内网络舆论具有传统舆论社会意识性、公开传播性、评价引导性等共同性特征。

同时还融入了互联网独特的沟通性、开放性、准时性、针对性等特征,由于其与高校特定的区域文化亲密相连,在舆论主体、客体、数量、质量、剧烈程度、持续性、功能表现等要素构成上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特点:自由多元,分散性特征明显;共性张扬,开放性特征明显;偏激盲目,非理性特征明显。

校内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源于社会上的突发大事,高校热点,学术上的争鸣,校内内部改革,以及校内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质量问题。

高校师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对焦点大事的看法并由此在网上引发广泛的社会谈论。

随着点击率的攀高,跟帖和发帖数量的增多,各种观点、看法通过相互沟通、整合后形成具有肯定倾向性的舆论定式及舆论环境,个体关于公共事务的意识也通过整合而成为一种公众意识和社会舆论看法。

二、校内网络舆论的特点
在校高校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拥有自己的语言、思想和爱好。

当前,随着高校校内网络建设和应用日趋完善和广泛,高校生的信息猎取和接受行为渐渐依靠于校内网络,基于信息内容、网络媒介、高校生用户群体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校内舆论环境,校内网络舆论是影响高校生思想和行为进展的重要因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点共性化、多元化[4]。

网络身份隐匿性使得高校生在言论方面拥有极大自由度,他们在发表言论的时候顾虑很少,大多为真实的意愿表
达和心声倾诉。

青年同学思想和视野具有多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每个人对大事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且,网络舆论一般是自发性的,没有经过细心的组织,是很多个网友个人观点的汇合。

因此,网络舆论中的观点呈现出共性化、多元化的特征。

在校内网上,无论是理性的表达,还是另类的言论,甚至对现实不满的声音,都可以被容纳,都有被敬重、被理解的机会。

2.现实信息放大化[5]。

从“芙蓉姐姐”、“胡戈恶搞”大事到女青年“虐猫”录像等大事,均是从各大校内网上发源,然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各界剧烈关注,进而延展到道德层面的反思和争论。

种种事例表明,校内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同学民意表达的一个便利快捷的“舆论场”,网络就好比一面放大镜,现实生活中微小的变化、校内中的突发大事包括个人行为等一旦公布在上网,就会成为焦点内容和中心话题,从而引发大量热闹的争论。

3.“看法领袖”平民化[6]。

看法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的人。

在高校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通常都是专家、学者、编辑、权威人士的评论左右舆论,他们充当了“看法领袖”的角色,而在校内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在地位上是公平的,他们完全可以抛开现实社会中年龄、社会地位、资格、学历等的区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受到任何因素干扰。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般同学,都可以通过不断发表帖子,赢取高点击率和高回复率,久而久之,产生号召力、公信力和权威性,成为网络世界的看法领袖。

4.舆论内容多为感性表达,心情化颜色深厚。

网络的隐匿性特点增加了网络言论的开放性,同时也削减了言论的原则性和理性化颜色。

在网上发言,由于身份隐匿,发言者不用考虑担当责任的问题,加之高校生易冲动,在网上简单消失过激言论及心情宣泄。

同时,部分同学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看法,导致网络舆论的内容带有很严峻的感性颜色。

三、当前高校在建设校内网络舆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堵”不重“疏”,缺乏“引导”的主动性[7]。

目前,校内bbs 已经成为各类焦点问题的争论场所和思想观点的沟通碰撞场所,成为校内网络舆论的主要发源地。

针对消失在校内bbs上的负面言论,尤其是同学关于学校管理事物方面的负面评价,在大多数高校,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很少能做到针对问题准时赐予正面回应,实行的措施多是让网管员删除帖子。

这种“堵”的做法使得同学的心情得不到宣泄,更简单招致同学们的反感,诱发他们的抵触心情。

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高度自由的网络世界,更是如此。

网民具有自主选择权,一旦网民觉得知情权与发言权被剥夺,他就会选择另外的阵地如微博来发表看法。

这样,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助长冲突的激化。

2.重“平台作用”,轻“媒体效应”,校内网络媒体的主阵地作用未能完全发挥。

高校网络媒体应当达到的效果是通过网络整合和联合校内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以新闻信息的整合、重构和各种信息形态的相互转换,使同学产生比接受传统媒体的报道更加逼真的“沉醉感”,从而使宣扬效果最大化。

但是目前由于硬件设施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校内网络新闻媒体
仅仅是为校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上网供应了一个平台,网络上仅仅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的简洁陈设,网络其自身作为“媒体”的作用,“多种手段,一个声音的动态立体传播效果”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重“宣”,不重“教”,高校网络媒体的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要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内网络舆论氛围,最主要的是靠广阔网民,也就是高校生群体网络道德的提高和文明上网意识的加强。

高校网络媒体不仅仅具有宣扬功能,而且由于网络本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在高校广泛地影响着高校生的思想和行动,因而具有育人功能。

高校网络媒体在现实中主要着重于大事的报道、动态讯息的传递,仅仅停留在舆论育人的层面上,在实践育人方面还未能充分挖掘,不利于强化高校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分析推断力量,从而影响到正向校内网络舆论的形成。

四、建设健康向上校内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
1.加强高校校内网络文化建设,引导正确的高校校内网络舆论。

首先应乐观面对网络环境,充分熟悉并拓展网络功能,建设一批“红色网站”,提升其影响力,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

其次是拓展网站功能,发挥交互作用,使网络的影响力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开通建设基于校内主网的校长在线、学工在线、勤工助学在线等校内管理网络,可以使网站与广阔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紧密相连,促进同学和学校、同学和老师、同学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整合内容、创新形式,逐步规划掩盖校内生活的全方位,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最终应乐观鼓舞同学自主开展多种网络应用。

同学既是学校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开发者,
他们贴近自身需求开发设计各类网站、主页,自我管理,自我维护,既能学习网络学问和技术,又能培育自己的综合素养,成为网络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乐观营造“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乐观开展“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校内网络文化活动。

在构筑网上文化精品库,建立网上文化课堂等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乐观发掘社团活动、校内文化活动等隐性舆论宣扬载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网络为平台,乐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活动,如网上辩论赛、网站(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询问服务等活动,既能丰富高校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提高学校引导舆论的力量,为引导良好的校内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广阔师生在享受互联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加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3.乐观引导网络道德自律。

各高校应通过宣扬、教育等多种渠道,强化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及网络“慎独”境界的教育,不断提高网民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等内在的道德制约力,使他们的网络行为能够自觉地置于正确的善恶引导之下,进而增加网民在网络舆论过程中的自我教育及自我掌握力量,并有效提高其信息道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要加强对校内宣扬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自律,要培育其社会良知和高度的责任感,以严格的自律精神来约束自己,仔细地履行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公约,乐观地提倡文明办网,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4.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8]。

博客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加强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沟通;有助
于提升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班级同辈群体环境;有助于提高同学猎取有益网络学问的效率。

五、结语
总之,高校要加强校内网络舆论的引导,将网上虚拟延展到网下现实,将网络虚拟空间有机结合到校内现实中来,提倡并建设网络文明,培育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塑造高校生的校内网络责任,形成乐观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导向。

这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的高校校内网络文化具有乐观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