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戏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已整理)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已整理)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已整理)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一、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一)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卿”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令: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尊:尊上、尊公、尊驾、尊府、尊堂、尊君、尊亲、尊兄、尊夫人、尊命、尊意;贤:贤家、贤妻、XXX、贤弟;仁:XXX、仁兄、仁弟;先:先帝、先贤、先父、先严、先考、先母、先妣、先慈。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高:高堂、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以上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XXX、谦称谦称,表示谦善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能够分两种情形来熟悉和把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替换代词“我”。

又可分以下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

如“XXX与客泛舟赤壁之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谦下。

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某自幼熟读兵书”。

三类是妇女每每用“妾、婢、奴、仆众”等表示歉下。

如“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四类是君主经常使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gǔ(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

中国古代人物主要称谓

中国古代人物主要称谓

古代主要称谓一、对丈夫的称谓1、良人古时叫丈夫“良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郎后来根据《说文解字》,为“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变成“娘”。

“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3、郎君单音节词太甜腻了,于是在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

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4、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

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

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

5、老爷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6、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有称自己的丈夫为“外人”的,也有称“外子”的,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7、相公京剧、越剧、黄梅戏里面有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

可见这个称呼古8、先生“先生”,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有本意,有引伸意,也有通假意。

有特指,也有泛指。

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

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是“老师”。

《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笔、墨、纸、砚的雅称

笔、墨、纸、砚的雅称

笔、墨、纸、砚的雅称

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毛颖传》,以小说形式借笔拟人,写出文人的普遍遭遇。

文中以“毛颖”为笔的拟人称号,其文曰:“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由此,“管城”、“管城子”、“中书君”、“毛先生”等作为笔的雅号在文人中传开了。

韩愈还戏称笔为诸毛。

自韩愈为笔赐名后,其他文人亦效仿。

因笔束毛而成,故又称毫。

宋梁同翰称笔为柔毛,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唐冯贽拜之为龙须友。


墨出青松烟。

唐朝文嵩撰《松滋侯易元光传》,以墨拟人。

易水产名墨,故墨姓易。

墨黑而有光者贵,故名元光。

据《云仙杂记》载,墨有“青松子”、“松滋侯”、“龙香剂”、“黑松使者”、“龙宾”、“松烟督护”、“玄香太守”、“毫州诸郡平章事”、“九锡”等爵名。

此外,墨还有“乌金”、“燕正言”、“组圭”、“体玄逸客”等称谓。


文嵩的《好田寺楮知白传》是为纸作传封爵的。

楮可制纸,色白,故名楮知白;田寺和纸音近,故爵号好田寺候。

苏东坡把纸称为“麦光”,米芾称纸为“云肪”,汉代服虔称纸为“方絮”。


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曰:“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拜即墨侯。

”“石虚中”、“居默”、“即墨侯”成了砚的拟人代称。

砚还有“璧友”、“石友”、“陶泓”之称。

各种称谓速查大全--别搞错了哟

各种称谓速查大全--别搞错了哟

各种称谓速查⼤全--别搞错了哟⼀、称谓关系图速查(⼀) ⽗系(⼆) 母系(三)夫系(四)婦系⼆、称谓速查表表⼀、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称对他⼈称其家族中⼈对他⼈称⾃⼰家族中⼈⽗亲的⽗祖⽗,祖母孙⼉,孙⼥令祖⽗,令祖母家祖⽗,家祖母母⽗亲的伯(叔)伯(叔)祖⽗/母侄孙⼉/⼥令伯(叔)祖⽗/母家伯(叔)祖⽗/母⽗/母⽣(养)⽗/母⽗亲,母亲男(或⼉),⼥⼉令尊,令堂家⽗(严、尊),家母(慈)⽗亲的兄/嫂伯⽗,伯母侄⼉,侄⼥令伯⽗,令伯母家伯⽗,家伯母⽗亲的弟,媳叔⽗,婶母侄⼉,侄⼥令叔⽗,令婶母家叔⽗,家婶母兄(哥),兄妻兄、哥,嫂嫂弟,妹令兄,令嫂家兄,家嫂伯(叔)⽗的⼦⼥堂兄,堂姐堂弟,堂妹令堂兄,令堂姐家堂兄,家堂姐弟,弟妻弟弟,弟妹兄,姊、姐令弟,令弟妹舍弟,舍弟妹姊(姐),妹姊、(姐)姐,妹妹弟,妹令姊,令妹家姊,舍妹丈夫夫⼦(或夫君),某某(单称名或字)妻,某某(单称名或字)某先⽣,(或尊夫君)外⼦妻⼦吾妻(或贤妻),某某(单称名或字)夫,某某(单称名或字)尊夫⼈,嫂内⼦(⼈)⼦⼥⼉、吾⼉,⼥、吾⼥⽗,母令郎(或公⼦),令媛(或爱)⼩⼉,⼩⼥兄(弟)⼦/⼥侄(或侄⼉),侄⼥伯(叔)⽗,姑母令侄,令侄⼥舍侄,舍侄⼥⼉⼦的⼦/⼥孙、⼉孙(或某某),⼥、孙⼥祖⽗,祖母令孙,令孙⼥⼩孙,⼩孙⼥侄⼉的⼦/⼥贤侄孙,贤孙⼥伯(叔)祖,伯祖母令侄孙,令孙⼥舍侄孙,舍侄孙⼥丈夫的亲⽗母公,公婆媳(或⼉)令公,令婆家公爹,家婆母丈夫的伯(叔)⽗/母伯(叔)⽗(翁), 伯(叔)母(或婶母)侄媳令伯(叔)⽗(翁),令伯(叔)母(姑) 家伯(叔)⽗(翁),家伯(叔)母(姑) 表⼆、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称对他⼈称其家族中⼈对他⼈称⾃⼰家族中⼈⽗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姑母,姑丈侄(或内侄),侄⼥(内侄⼦)令姑母,令姑丈家姑母,家姑丈母亲的⽗/母外祖⽗,外祖母外孙,外孙⼥令外祖⽗,令外祖母家外祖⽗,家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兄嫂(弟媳)舅⽗,舅母外甥,外甥⼥令舅⽗,令舅母家舅,家舅母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姨母,姨丈姨甥,姨甥⼥令姨⽗,令姨母家姨⽗,家姨母妻⼦的亲⽗母岳⽗,岳母⼦婿(或婿)令岳,岳母家岳,家岳母妻⼦的伯(叔)⽗母伯(叔)岳⽗,岳母侄婿令伯(叔)岳,令伯岳母家伯(叔)岳,家伯岳母兄(弟)的岳⽗母姻伯(叔)⽗,姻伯(叔)母姻侄,姻侄⼥令亲舍亲⼉⼦的岳⽗母亲家翁,亲家母姻愚弟,姻愚妹令亲家翁,令亲家母敝亲家翁,敝亲家母姊、妹的丈夫姊(姐)丈,妹丈内弟(兄),姨妹(姊)令姊(妹)丈家姊丈,舍妹丈姑(姨)家的兄嫂 表兄,表嫂表弟,表妹令表兄,令表嫂家表兄,家表嫂妻⼦的兄弟内兄,内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妻⼦的姊(妹)丈襟兄(弟)襟兄(弟)令僚婿敝连襟妻⼦娘家侄/侄⼥贤内侄(侄⼥)姑丈令内侄(侄⼥)舍内侄(侄⼥)⼥⼉的⼉⼥贤外孙,贤外孙⼥外祖⽗,外祖母令外孙(孙⼥)舍外孙,舍外孙⼥姐妹的⼉⼥贤甥(甥⼥)愚舅(舅母)令甥,令外甥舍甥,舍甥⼥⼥⼉的丈夫贤婿愚岳,愚岳母令婿⼩婿表兄弟的⼉⼥贤表侄(侄⼥)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令表侄(侄⼥)侄注:1、对他⼈称⾃⼰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或先祖考)、先祖母(或先祖妣)、先⽗(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2、对他⼈称⾃⼰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3、称他⼈时加贤、爱等词,⾃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中国古代文人并称

中国古代文人并称

中国古代文人并称中国古代文人并称大全春秋战国(6)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儒家五圣:孔子(至圣)、颜渊(复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孟子(亚圣)孔孟:孔子、孟子老庄:老子、庄子屈宋:屈原、宋玉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两汉(6)班马: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崔杜:东汉书法家崔瑗、杜操扬马:汉朝辞赋家扬雄、司马相如枚马:枚乘、司马相如两司马:史学家司马迁、辞赋家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张衡、班固、扬雄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三国两晋南北朝(25)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钟王:三国书法家钟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颜谢:南朝宋诗人颜延之、谢灵运休鲍:南朝宋诗人汤惠休、文学家鲍照徐庾: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周文学家庾信阴何:南朝文学家阴铿、何逊羊薄:南朝书法家羊欣、薄绍之顾陆: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宋画家陆探微温邢:北魏文学家温子升、北齐文学家邢邵邢魏:北齐文学家邢邵、魏休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潘: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二妙:西晋书法家卫瓘、索靖大小阮:阮籍、阮咸大小谢: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朓三隐: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三张:张载、张协、张亢潘陆:潘岳、陆机陶谢:陶渊明、谢灵运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竟陵八友: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萧衍。

东吴八绝:严武、吴范、刘惇、赵达、皇象、曹不兴、宋寿和郑妪唐代(29)王孟:王维、孟浩然高岑:高适、岑参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老小杜:杜甫、杜牧颜柳:颜真卿、柳公权张王:张籍、王建沈宋:沈佺期、宋之问韩孟:韩愈、孟郊韩柳:韩愈、柳宗元刘柳:刘禹锡、柳宗元刘白:刘禹锡、白居易元白:元稹、白居易皮陆:皮日休、陆龟蒙卢奇马怪:卢仝、马异郊寒岛瘦:孟郊、贾岛韩马戴牛:韩滉、戴嵩燕许大手笔: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三罗:罗隐、罗邺、罗虬温李:温庭筠、李商隐骈文三十六体: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张旭香山九老:白居易、胡臬、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方外十友:陆馀庆、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边塞三王:王昌龄、王之涣、王翰五代十国(3)黄徐:后蜀画家黄筌、五代南唐画家徐熙董巨:南唐画家董源、五代宋画家巨然五代四大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宋代(24)姜张:姜夔、张炎杨刘:杨亿、刘筠苏黄:苏轼、黄庭坚李郭:李成、郭熙米薛:米芾、薛绍彭苏辛:苏轼、辛弃疾欧曾:欧阳修、曾巩周柳:周邦彦、柳永李杜:李韶、杜范二程:程颢、程颐兄弟二姚:姚兕、姚麟三擘: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三大家:画家董源、李成、范宽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栻北宋四大书法家:黄庭坚、蔡襄、苏轼、米芾北宋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南宋四家: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江西诗派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永嘉四灵:翁卷、徐玑、徐照、赵师秀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元代(6)刘卢:刘因、卢挚姚卢:姚燧、卢挚元四家:其一:四大画家黄继、吴镇、倪瓒、王蒙其二: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王世贞《艺苑卮言》)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明代(87)明代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高顾:明东林党领袖高攀龙、顾宪成会稽二肃:唐肃、谢肃(《明史?文苑?王行传》)云间二韩:顾斗英(字仲韩)、莫是龙(字廷韩)(《笔精》) 贵池二妙:吴次尾、刘伯宗江上二沈:沈昆铜、沈寿民娄东二张:张溥、张采山阴二朗:朱士稚、张宗观嘉禾二王:王镛、王钧山阴二王:王谊、王择吴兴二唐:唐率、唐广二朱:朱应登、朱子价鲁藩二宗室:朱健根、朱观枢二袁:袁临、袁贲两司马:王世贞、汪道昆武原双丁:丁嗣征、丁裔沆武原二仲:吴蕃昌、彭孙贻双壁:沈玮、沈琛皇甫四杰:皇甫冲、皇甫涍、皇甫汸、皇甫濂南陈北崔:明末画家陈洪绶、崔子忠三杨:明代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三张:张凤翼、张燕翼、张献翼明初三大古文家:宋濂、刘基、方孝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台州三学:张谷(古学)、方孝孺(正学)、王叔英(静学) 吴中三高士:朱用纯、徐枋、杨无咎吴中三铁:钱瘦铁、吴昌硕(苦铁)、王大炘(冰铁)娄东三凤:陆容、张泰、陆釴金陵三俊:陈沂、顾璘、王韦楚中三才:黄承叙、张治、廖道南练川三老: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吴下三高:朱白民、王芥庵、赵凡夫嘉靖三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东湖三子:赵焕、吴易、史玄余杭三严:严调御、严武顺、严敕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云间三徐:徐孚远、徐凤彩、徐致远(《华亭志》)江东三才子:顾璘、刘麟、徐祯卿(《静志居诗话》) 浙派三大家:戴进、吴伟、蓝瑛东海三司马:范钦、张时彻、屠大山(《甬上耆旧集》) 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吴中四杰:杨基、高启、张羽、徐贲广中四杰:孙蕡、王佐、黄哲、李德(《盛明百家诗》) 江北四子:景旸、赵鹤、蒋山卿、朱应登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明州四杰:朱应龙、沈明臣、叶太叔、卢沄苕溪四子:茅维、臧懋循、吴稼竳、吴梦旸锡山四友:施渐、王懋明、姚咨、华察南州四子:刘斯陛、李奇、邓履中、余正垣 [徐巨源《南州四子传》]青溪四子:高近思、马承道、金子坤、金子有 [《金陵琐事》]嘉定四先生:程嘉燧、李流芳、娄坚、唐时升 [《明史?文苑?唐时升传》]江东四大家:陈沂、顾璘、王韦、朱应登明季四公子: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冒襄苕溪五隐:孙一元、刘麟、吴琉、陆昆、龙霓北田五子:何绛、陶璜、梁梿、陈恭尹、何衡〔《广东诗粹》〕云间五子:周立勋、陈子龙、夏允彝等〔《奉贤志》〕东南五才子:王洪、解缙、王偁、王琎、王达〔《静志居诗话》〕南园后五先生:欧大任、黎民表、梁有誉、李时行、吴旦前五子: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宗臣后五子:张佳胤、余日德、张九一、汪道昆、魏裳广五子:卢枏、欧大任、俞允文、吴维岳、李先芳续五子:黎民表、石星、王道行、朱多煃、赵用贤末五子:李维祯、胡应麟、屠龙、魏允中、赵用贤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几社六子:夏允彝、周立勋、彭宾、徐孚远、陈子龙、杜麟征杨门六学士:张含、杨士云、王廷表、胡廷禄、李元阳、唐锜〔《姚莹识小录》〕杨门七子:张含、杨士云、王廷表、胡廷禄、李元阳、唐锜、吴懋〔《姚莹识小录》〕七才子,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廷相、王九思;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十才子:前七子,去掉王廷相,再加上顾璘、朱应登、陈沂、郑善夫等四人,又号称十才子。

古代戏曲史

古代戏曲史

名词解释1.南戏:宋元明在浙江,福建等地流行的戏曲形式,一般称戏曲形式为南戏,称作品为戏文。

因其最初流行在浙江温州,故有“温州杂剧”之称,后人为区别于北杂剧,简称为南戏。

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剧作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剧中都有梦境描写,故合称“临川四梦”。

其中《牡丹亭》是汤氏的代表作,标志着明代西区创作的最高水平。

3.瓦舍勾栏:所谓瓦舍也叫瓦肆,瓦子。

是宋金城市里表演各种技艺的游乐场所,瓦舍中表演不同技艺的看棚,四周围以栅栏叫勾栏。

其中就有专供杂剧演出的剧场。

瓦舍勾栏最突出的特点是艺人以广大市民群众为消费对象,把表演作为商品论价出售。

4.临川派:人们把追步汤显祖的戏曲家称为“临川派”又叫“玉茗堂派”他们都讲究才情与文采,剧作着重刻画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

晚明剧作家属于临川派的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

5.一人永占:李玉明末作品以《一笠庵四种》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最为著名,被称为“一人永占”都表现出了强烈的道德使命感,情节架构颇具匠心,借恶写善,以善衬恶,于善恶的对照中强化戏剧冲突,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

6.诸宫调: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

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唱相间的形式。

7.吴江派:以沈璟为旗帜,江南地区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戏曲流派。

其骨干成员有王骥德,冯梦龙,吕天成等,这些人有不少是沈璟的子弟或学生,因沈璟是吴江人,故称“吴江派”有因为这些人跟沈璟一样都特别强调戏曲格律的重要性,所以戏曲史,文学史上也成他们为“格律派”8.汤沈之争:汤指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沈指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

沈璟和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交锋,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论。

古代诗词文人别号雅号(整合最全面)

古代诗词文人别号雅号(整合最全面)

文学常识之称号及合称一、古代文人雅号1、孔子——大成至圣先师。

2、老子——老聃(耳大)。

3、孟子——亚圣。

4、庄子——南华真人(唐玄宗封)。

5、屈原——三闾大夫(官爵)。

6、韩愈——韩昌黎,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香山居士。

14、秦少游——淮海居士,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18、司马光——司马温公(爵名),迁叟,涞水先生(籍贯)。

19、陶渊明——五柳先生(宅边五柳)靖节征士(谥号)陶彭泽(官地)。

20、陆游——龟堂病叟,陆放翁(忧世愤俗),海棠颠南(写过大量海棠诗),小李白。

21、辛弃疾——稼轩居士(重视农业,寓居江西上饶筑稼轩)。

22、杜甫——杜拾遗,杜工部(官名),诗圣(境界广阔),少陵野老,杜少陵(地望)。

23、欧阳修——一六一居士,欧阳文忠(谥号),醉翁(寄情山水),欧九(行第)。

24、范仲淹——范文正(谥号),范大将军。

25、金心农——出家庵粥饭僧(个人旨趣)。

26、唐伯虎——六如居士(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27、苏询——苏老泉。

28、陆羽——桑萱翁,倚松老人(间携经卷倚松立)。

古代文人的雅称古代文人的稿费

古代文人的雅称古代文人的稿费

古代文人的雅称古代文人的稿费“稿费”是现代新词。

古代文人耻于言利,提到稿费,用的是雅称,叫“润笔”。

《隋书・郑译传》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诏书,有人戏称他“笔干了”,郑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大概的意思就是“不给钱的事,谁干得有劲啊?”从此,人们便把稿费、书画酬金称为“润笔”。

现在给报纸副刊写文章,一篇能拿到约50元稿费。

而古代的稿酬,不拿则已,一拿都很高。

当年,司马相如为失宠的陈皇后作《长门赋》,汉武帝读了颇受感动,陈皇后重新得宠,司马相如得黄金百斤。

那时好像还没有“润笔”这个规矩,陈皇后便到司马相如老婆卓文君开的酒店去,以买酒的方式送了这笔黄金。

所以人们便说是“作文受贿”,这“贿”字的分量可能没有如今这么重,否则司马相如也太不光彩了。

润笔之风至唐大盛,最出名的是韩愈,专为名公巨卿写碑铭,“一字之价,得金如山”。

有一次,韩愈为大将军韩弘写《平淮西碑》,大赞他取得淮西大捷的功劳,韩弘喜出望外,拿出五百匹绢赠予韩愈,作为“润笔”。

按《中国物价史》所记唐朝开元盛世时物价,绢一匹值200文,米一斗值13文,韩弘送给韩愈的500匹绢,大致相当于7690斗米。

又按左光明《中国度量衡考》所记唐朝量器,当时一斗米约有13斤。

现在买13斤普通大米,大概需要26元,买7690斗则需要199940元。

也就是说,韩愈一篇文章就拿了近20万元稿费。

韩愈的这篇碑文,全篇只有1505个字,换言之,每个字至少132元。

《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为了奖励宫廷文人,以财政拨款的方式设立“润笔钱”,并下了诏书,把这项奖励制度刻在舍人院门前的石碑上,旨在专款专用。

宋代官俸较薄,皇家设立了这笔创作基金,也算是对文人的人文关怀了。

古人作文受酬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为活人写寿序、给死者撰碑文。

如唐代文坛大佬韩愈,写碑文不知道拿了多少稿费;北宋诗人王禹�贬官外放商州时,也写过好些碑文,且自作诗云:“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也就是说,写稿子赚点银子,可能买不了120平米的房子,买二锅头的酒钱倒是不愁了。

古代文人雅号

古代文人雅号

古代文人雅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崇敬诗人,常以诗人的佳作名句为“雅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雅号。

现胪陈于下,以飨读者。

【诗杰——王勃】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他的诗颇有风骨,开朗壮阔,情真意切,感情充沛,标志着新旧的过度和要求革新的主张。

虽保留排偶却不堆砌,虽讲究词藻华美,却不同于形式主张的作品。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诗骨——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著名诗人。

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上提倡汉魏“风骨”,强调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和刚健的风格。

他的诗高昂清峻,词意激昂,质朴钢劲,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又,元代的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故也称之为“诗祖”。

【诗星——孟浩然】孟浩然,字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后世极为推崇他的山水诗,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之雅号。

【诗佛——王维】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他早年在政治上倾向进步,历经叛乱后,皈依佛门。

观其一生,半官半隐,诗风追求清静、淡雅。

后期以“禅颂为事”。

陶醉于自然,表现出浓厚的隐逸思想和佛教禅理,故称之为“诗佛”。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狂——贺知章】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明快洒脱诙谐风趣。

他嗜酒放达,不拘礼法,晚年更是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因此后人称他“诗狂”。

【诗仙——李白】李白诗风雄奇潇洒,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故后世称李白为“诗仙”。

李白的诗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姿意挥洒,构成独特的意境,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都是大诗人不朽的名作。

【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明清文人有“诗圣推杜甫”(叶燮《原诗》)之说。

xu 传统文化 文人雅称

xu 传统文化 文人雅称

传统文化(文人常识)【古代诗人雅号】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jue《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先生之称】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靖节先生→东晋、陶潜平淡、清高,有气节五柳先生→东晋、陶潜羲皇上人→东晋、陶潜昌黎先生→唐朝、韩愈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白居易和陶渊明、李白一样,性嗜酒,自号"醉吟先生"。

【家族称谓】《图表详解中国古今家庭辈分与称谓大全》(家谱)

【家族称谓】《图表详解中国古今家庭辈分与称谓大全》(家谱)

【家族称谓】《图表详解中国古今家庭辈分与称谓大全》(家谱)展开全文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但汉族的亲戚关系依旧能条理分明尊卑有序。

其亲属称谓系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产。

1. 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编纂家谱)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九代的宗族成员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由近至远依次是: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九代的宗族成员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由近至远依次是: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2. 称谓大全表表一、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父亲的父母祖父,祖母孙儿,孙女令祖父,令祖母家祖父,家祖母父亲的伯(叔)父/母伯(叔)祖父/母侄孙儿/女令伯(叔)祖父/母家伯(叔)祖父/母生(养)父/母父亲,母亲男(或儿),女儿令尊,令堂家父(严、尊),家母(慈)父亲的兄/嫂伯父,伯母侄儿,侄女令伯父,令伯母家伯父,家伯母父亲的弟,媳叔父,婶母侄儿,侄女令叔父,令婶母家叔父,家婶母兄(哥),兄妻兄、哥,嫂嫂弟,妹令兄,令嫂家兄,家嫂伯(叔)父的子女堂兄,堂姐堂弟,堂妹令堂兄,令堂姐家堂兄,家堂姐弟,弟妻弟弟,弟妹兄,姊、姐令弟,令弟妹舍弟,舍弟妹姊(姐),妹姊、(姐)姐,妹妹弟,妹令姊,令妹家姊,舍妹丈夫夫子(或夫君),某某(单称名或字)妻,某某(单称名或字)某先生,(或尊夫君)外子妻子吾妻(或贤妻),某某(单称名或字)夫,某某(单称名或字)尊夫人,嫂内子(人)子女儿、吾儿,女、吾女父,母令郎(或公子),令媛(或爱)小儿,小女兄(弟)子/女侄(或侄儿),侄女伯(叔)父,姑母令侄,令侄女舍侄,舍侄女儿子的子/女孙、儿孙(或某某),女、孙女祖父,祖母令孙,令孙女小孙,小孙女侄儿的子/女贤侄孙,贤孙女伯(叔)祖,伯祖母令侄孙,令孙女舍侄孙,舍侄孙女丈夫的亲父母公,公婆媳(或儿)令公,令婆家公爹,家婆母丈夫的伯(叔)父/母伯(叔)父(翁),伯(叔)母(或婶母)侄媳令伯(叔)父(翁),令伯(叔)母(姑)家伯(叔)父(翁),家伯(叔)母(姑)表二、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父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姑母,姑丈侄(或内侄),侄女(内侄子)令姑母,令姑丈家姑母,家姑丈母亲的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孙女令外祖父,令外祖母家外祖父,家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兄嫂(弟媳)舅父,舅母外甥,外甥女令舅父,令舅母家舅,家舅母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姨母,姨丈姨甥,姨甥女令姨父,令姨母家姨父,家姨母妻子的亲父母岳父,岳母子婿(或婿)令岳,岳母家岳,家岳母妻子的伯(叔)父母伯(叔)岳父,岳母侄婿令伯(叔)岳,令伯岳母家伯(叔)岳, 家伯岳母兄(弟)的岳父母姻伯(叔)父,姻伯(叔)母姻侄,姻侄女令亲舍亲儿子的岳父母亲家翁,亲家母姻愚弟,姻愚妹令亲家翁,令亲家母敝亲家翁,敝亲家母姊、妹的丈夫姊(姐)丈,妹丈内弟(兄),姨妹(姊)令姊(妹)丈家姊丈,舍妹丈姑(姨)家的兄嫂表兄,表嫂表弟,表妹令表兄,令表嫂家表兄,家表嫂妻子的兄弟内兄,内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妻子的姊(妹)丈襟兄(弟)襟兄(弟)令僚婿敝连襟妻子娘家侄/侄女贤内侄(侄女)姑丈令内侄(侄女)舍内侄(侄女)女儿的儿女贤外孙,贤外孙女外祖父,外祖母令外孙(孙女)舍外孙,舍外孙女姐妹的儿女贤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令外甥舍甥,舍甥女女儿的丈夫贤婿愚岳,愚岳母令婿小婿表兄弟的儿女贤表侄(侄女)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令表侄(侄女)侄注: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古代文人的美称,你知道多少?

古代文人的美称,你知道多少?

古代文人的美称,你知道多少?先秦【造字圣人】【文祖】【仓圣】【皇颉】【苍王】仓颉。

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道教中文字之神。

他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开文明之基,被尊奉为''造字圣人''、''文祖仓颉'',被尊称为''仓圣''、''皇颉''。

因仓颉是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按照中国古代''百工技艺,各祀一神''的规矩,古代书吏就以仓颉为他们的保护神,尊称之''苍王''。

【元圣】【先圣先师】周公旦。

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诗人,儒学先驱,法学奠基人。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军事、法律、文化、建筑、天文等各个方面,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圣人,所以后来的儒家皆尊称他为元圣、先圣先师。

【商元圣】【伊公】【中华厨祖】【厨圣】【烹调之圣】伊尹。

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

辅助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任丞相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尊称为''伊公''。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王味而佐天子治国的杰出疱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伊尹在烹调技术及其烹饪理论等方面独树一帜,被公认为''中华厨祖'',尊称为''厨圣''、''烹调之圣''。

【道祖】【道圣】【圣祖】【太上老君】【天下第一】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尊为道祖、道圣、圣祖,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古代诗人的“雅称”

古代诗人的“雅称”

古代诗人的“雅称”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2年第06期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字形字音、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而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难免会遭遇尴尬。

而真正去学习这些知识,又会学得枯燥乏味,难以接受。

实际上,这些知识是可以变得很有趣的,换一种方式呈现,会让你觉得耳目一新!所以我们增设“趣语文”栏目,为大家积累语文小常识,开拓创作大视野。

古希腊人用月桂树编成冠冕,赠与英雄或诗人,表示对他们的最高敬意。

英国自詹姆士一世起用“桂冠诗人”的称号封赠著名诗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崇敬诗人,虽没有桂冠之赠,却也有自己独特的赞誉方式,其中以诗人的佳作名句为“雅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最早以诗得号的是唐代诗人郑谷和崔珏。

郑谷有《鹧鸪》诗著名,崔珏以《咏鸳鸯》三章脍炙人口,于是一个被称作“郑鹧鸪”,一个被唤为“崔鸳鸯”。

晚唐还有赵嘏因“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出色。

诗人杜牧号之“赵倚楼”;许棠以《洞庭》诗工,得名“许洞庭”。

宋代词最为兴盛。

词人张先当时很有盛名。

宋祁很欣赏他的词,前往拜访,先让家人传话说:“尚书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

”张先在屏风后高声问:“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吗?”于是相见甚欢,他们所咏的都是对方的名句。

张先名句多,称号也多,《古今诗话》载:有人问他,人家都叫你“张三中”,就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他说:“为什么不叫我‘张三影’呢?‘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这是我平生得意之句!”其实。

世人欣赏他“影”字用得妙的,据《高斋诗话》载,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都广为传诵,因此称他“张三影”。

在宋代,文人之间还经常以诗句互相戏谑,以诗为号的佳话便渐渐多了起来。

梅尧臣曾在范仲淹宴席上赋《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古代文人雅号的由来

古代文人雅号的由来

古代文人雅号的由来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恣意挥洒,感情奔放,豪迈不羁,构成独特的意境,风格豪放飘逸,色彩绚丽多姿,语言清新自然。

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后世称其为“诗仙”。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明清文人叶燮有“诗圣推杜甫(《原诗》)”之说。

其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

杜甫诗歌艺术造诣特别高,他以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与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嵩,又字和尧,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齐名“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可说是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中车金证,与欧阳修并说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爽豪健,借助生硬比喻,在艺术整体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说“苏黄”;其词上开洒脱一派,对后代很存有影响,与辛弃疾并说“苏辛”;书法擅于行书、楷书,能够自技术创新意,用笔丰满跌宕起伏,存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说“宋四家”;画学文同,苍润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相像。

其诗挥洒自如,清爽苍劲,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崭露较早。

其诗通俗易懂,声调优美,形象生动,所以人称“诗魔”。

晚唐诗人。

一生体弱多病,27岁去世。

今存有诗首。

他的诗作存有嘲讽黑暗政治和不当社会现象。

其诗的艺术特色就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精,色彩瑰丽。

例如“羲和敲打日玻璃声”、“酒酣喝月并使Puits”、“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欢笑的古代雅称

欢笑的古代雅称

欢笑的古代雅称欢笑的古代雅称作为一个中文的写作专家,我很高兴为你介绍一些关于古代雅称的内容。

雅称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常用的一种称谓,用以表示他们的品性高尚,修养深厚。

接下来,我会按照列表的方式为你介绍一些古代雅称。

一、曲学士:曲学士是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出现的一种雅称,指的是精通音律,懂得音乐曲艺的学士。

在古代社会中,音乐是士大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曲学士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称号。

二、文采郎:文采郎指的是具有出色文采和才情的士人。

在古代文化中,文采被视为士人们的重要素养之一,能言善辩,文笔出众的士人常被尊称为文采郎。

三、宫廷笑生:宫廷笑生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雅称,指的是在宴会上负责调动气氛,带给人们欢乐和笑声的艺人。

这些笑生通常精通戏曲、相声和幽默技巧,他们的表演能给宫廷带来欢乐和愉悦。

四、韵事师:韵事师是古代文人中擅长作诗歌、赋文和韵文的人,他们懂得如何运用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韵事师的作品常常被人们赞美为充满美感和音乐性的艺术作品。

五、谐和者:谐和者是指具有圆融和谐之美的人。

在古代社会中,谐和者被视为具有高尚人格和品德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平衡不同因素,使之和谐相处。

谐和者常常能够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六、良辰美景使者:良辰美景使者是指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并分享美好时光和美丽景色的人。

他们懂得欣赏自然的美丽,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小美好,向他人传递美好的能量。

七、志趣人:志趣人是指有着执着追求和独特兴趣爱好的人。

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着深度的理解和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成为领域的翘楚。

以上是一些关于古代雅称的内容,这些雅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高尚品质和高尚文化的追求。

这些雅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修养和美德的重视,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去学习和传承。

古代描写文人词语

古代描写文人词语

古代描写文人词语百代文宗】: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

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才墨之薮】: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持鳌下酒】:旧指文人嗜蟹嗜酒,逃避现实。

【词人才子】:词人:善于文辞的人。

旧指有才华的文人墨客。

【词人墨客】:墨客:文人。

泛指风雅的文人。

【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风流韵事】: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旧指文人诗歌吟咏及琴棋书画等活动。

也指男女私情。

【凤泊鸾漂】:飘、泊:随流飘荡。

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浮白载笔】: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

一面喝酒,一面写作。

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瓜字初分】: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

多用于女子。

【翰林子墨】:对文人的雅称。

【呵壁问天】: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

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慧业才人】: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同“慧业文人”。

【酒社诗坛】:酒社:酒友所成立的团体;诗坛:诗人会聚的场所。

指文人墨客相约在一起饮酒作诗的组织。

【鸾飘凤泊】:飘、泊:随流飘荡。

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抹月秕风】: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

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墨客骚人】:墨客:文人;骚人:诗人。

泛指文人。

【俳优畜之】:俳优:旧指演戏的人;畜:畜养。

当作演戏逗乐来畜养他。

指古时皇帝对文人的态度。

【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

指文人弃文就武。

【迁客骚人】: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骚人:诗人。

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琴剑飘零】:琴:乐器;剑:兵器;飘:飘泊;零:孤零。

指文人潦倒失意,落拓四方。

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汇总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

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

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

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迂腐的读书人词语

迂腐的读书人词语

迂腐的读书人入门级读书人的定义1.1 迂腐的读书人迂腐一词源自古代文人墨客对于读书人的一种戏谑称呼,指的是那些过分追求书卷知识,却缺乏实际行动和现实思考的人。

在当代社会中,迂腐的读书人常常被认为是一群戴着厚厚的眼镜,脱离实际的理论家,与社会脱节,同时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1.2 读书人的价值然而,读书人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智慧的积累者,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读书人通过阅读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见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迂腐的读书人的热门话题与讨论2.1 读书人的社交困境2.1.1 缺乏实际行动迂腐的读书人普遍被认为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群体。

他们常常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缺乏实际行动,很难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1.2 无法融入社会迂腐的读书人由于缺乏社交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往往难以融入社会。

他们的言辞常常过于复杂晦涩,与普通人无法达到共同的语言,造成了与他人的隔阂。

2.2 如何避免成为迂腐的读书人2.2.1 增加实践经验除了阅读知识,迂腐的读书人还应该注重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和认识。

2.2.2 提升沟通能力迂腐的读书人在与人交流时常常使用复杂晦涩的词汇,给他人造成困惑。

因此,他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2.3 读书人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2.3.1 学习与实践的平衡在当代社会中,读书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

只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读书人。

2.3.2 积极参与社会读书人应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见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无论是迂腐的读书人还是多才多艺的读书人,读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迂腐的读书人应当注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与社会相结合,用知识和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人们对读书人有种种谑称,典型的有:书痴“书痴”即书呆子,带有贬义。

《旧唐书·窦威传》载:“威家世勋贵,诸兄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但是,古代读书人也有以甘当“书痴”而自豪的,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簏“簏”本义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结的圆形盛器。

“书簏”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

这名称首见于《晋书·刘柳传》:刘柳为仆射,傅迪为右丞相。

“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

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也。

’”
书库喻博学饱识之士。

《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书淫“淫”有“过于沉溺”、“越过常度”之义。

“书淫”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

《晋书·皇甫谧传》称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书癫喻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

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诗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书橱有两义,一是喻学问渊博之人。

如《宋史·吴时传》载:“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成橱’。

”又宋代的李纲以博览群书、博学强记闻名,人号“书橱”。

还有一义是讽喻读书多却不能应用的人,义与“书簏”近。

如《南齐书·陆澄传》记:“澄当时称
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

’”书种犹言读书种子,省作“书种”。

不让读书种子断绝,这是“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的封建社会里的“书香门第”思想。

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云:“高文大册传书种,怨句愁吟恼化工。


书生古代多指儒生。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当“书生”与“白面”连在一起时,特指少年文士,含有年轻识浅之义。

书迷心迷恋于书的人。

元末宋濂,因家贫无力购书,只好到处借阅,读后还把书全抄下来。

即使天冷砚台结冰,手指僵硬,也抄书不止。

被称为“书迷”。

学究古代泛称儒生,后常讽刺腐儒为学究。

如宋刘延世《孙公谈圃》载:“艺祖(赵匡胤)生西京夹马营,营前陈学究聚生徒为学,宣祖(赵弘殷)遣艺祖从之。


白衣秀士指没有功名的读书人。

如马致远《岳阳楼》曲:“至如吕严,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末流书生,上朝求官,在邯郸道、王化店遇着钟离师父,再三点化,终得成了道。

”掉书袋即掉书的口袋,含有贬义,讽喻爱好广征博引炫耀自己学问渊博的读书人。

《南唐书·彭利用传》载:彭利用不顾对象场合,“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蠹书虫字面意为咬书的害虫,转喻读死书的人。

唐韩愈主张“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反对读死书。

其《杂诗》云:“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

岂非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小儿学士称北周宗懔。

据《北史·宗懔传》:“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

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则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

”不栉进士栉乃男子束发的梳簏。

“不栉进士”喻称有文才的女子。

如唐刘讷言《谐噱录·不栉进士》载:“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
斗酒学士指唐代王绩。

《新唐书·王绩传》记:王绩性简放嗜酒,武德初,待诏门下省。

依定例,官给酒日三升。

或问:“待诏何乐耶?”答曰:“良酿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酒一斗。

时人遂送王绩“斗酒学士”的谑称。

尺二秀才古文“盡”字的俗写字作“尽”(现用作简化字),由于“尽”字由尺下二点构成,故而戏称书写俗字的读书人作“尺二秀才”。

这名称首见于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声画押韵贵乎审》:“初,诚斋先生杨公(杨万里)考校湖南漕试,同寮有易义为魁。

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
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

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著脚书楼宋代赵元考的绰号。

他博览强记,宋朱牟《曲洧旧闻》卷二载:“(赵元考)无书不记,世称‘著脚书楼’。

”意即:赵元考好像会行动的书楼一般诗书满腹。

书城唐代李泌,不但看书多,而且家中藏书汗牛充栋,被誉为“书城”。

书仓后汉的曹平,积石为仓以藏书,号曰“曹氏书仓”。

书窟五代人孟景翌,一生勤奋读书,出门则藏书跟随,终日手不释卷。

读书所坐之处,四面书籍卷轴盈满,时人谓之“书窟”。

书巢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山荫家居时建造了一个书房,自命为“书巢”。

书柜明代文人丘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故有“书柜”的美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