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
云南鲁银矿业富源县大那么勒煤矿
二○一六年十一月
编审人员签字报告编制单位:云南鲁银矿业大那么勒煤矿技术科:
通防科:
机电科:
安全科:
机电矿长:
平安矿长:
生产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前言
为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平安方针,防止事故发生,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能有效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遇难人员,大那么勒煤矿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通风、采掘、机电、地质、技术等单位人员根据大那么勒煤矿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编制了2021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平安方针,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平安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保护矿工生命财产平安。
以人为本,平安第一,建立统一、标准、科学、高效的事故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坚持事故预防与处理相结合,通过事前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一切可能的力量,保证迅速有效地控制、排除、处理各类煤矿事故,提高处置煤矿重特大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将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和环境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煤矿全面、快速、协调、持续开展。
本着以人为本,平安第一的原那么。
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按照方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切实加强人员的平安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矿按照自己职责和权限,负责灾害预防与处理的处置工作。
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依法标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负责。
依靠科学,依法标准。
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良和完善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标准灾害预防与处理工作,确保灾害预防与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平安方针,坚持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事故的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灾害预防处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平安法】、【平安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平安规程】、【国家平安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矿实际,编制矿井灾害与处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矿井系统 (5)
一、矿井概况 (5)
二、煤层赋存条件 (5)
三、矿井开采情况、开采方式方法、生产能力 (12)
四、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3)
五、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14)
六、矿井主要灾害类型 (15)
第二章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 (16)
一、矿井水灾 (16)
二、矿井火灾 (20)
三、瓦斯灾害 (24)
四、煤尘灾害 (29)
五、爆破器材库事故灾害 (33)
六、顶板灾害 (33)
七、提升运输灾害 (40)
八、矿井停风事故 (45)
九、矿井停电事故 (47)
十、原煤生产系统灾害 (50)
十一、特种设备灾害 (51)
十二、地面单位灾害 (54)
第三章灾害事故处理 (56)
一、救灾指挥部成员及职责 (56)
二、参加单位及人员 (57)
三、灾区撤离及自救措施 (58)
四、处理事故的指挥原那么…………………………………………………………………………
59
五、灾害预防与处理方案需要的图纸、资料 (60)
六、矿井灾害预防处理方案贯彻执行 (60)
附表及附件 (61)
第一章矿井系统
一、矿井概况
〔一〕矿井井田位置
地理坐标:东经104°19′59″~104°20′57″;
北纬25°27′07″~25°28′23″。
〔二〕矿井自然地理及交通
1、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河流、气候、地震烈度〕
矿区位于云南省东部,属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地貌。
山脉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展布。
地势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
最高处为矿区西南无名山包,海拔高程1865.0米,最低点为矿区东南块择河河床,海拔高程为1628.45米,最大相对高差221.55米,一般为100米左右。
地形坡度15°~45°之间,植被覆盖率较低,约20%左右。
区内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变化不大,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34.9℃,年均气温13.8℃。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常出现冰雪天气。
雨量充分,最大日降雨量143.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407.9毫米,年最小降雨量789.3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1098.6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79%。
一年中的3~4月为风季,年最大风速23米/秒,年平均风速3.4米/秒,以西南风为主。
年相对湿度75%。
2、交通条件
云南省富源县大那么勒煤矿位于富源县东南165°方向,直距约16公里处,地处富源县营上镇境内。
矿区东侧有富〔源〕-兴〔义〕主干公路经过,现矿山有水泥公路与之相通,公路里程约1公里,北至富源县城约38公里,由富源县到曲靖市为73公里,交通尚属方便。
二、煤层赋存条件
1、地层
〔1〕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
区域地层的主要特征见表。
〔2〕矿区地层
本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一、二、三段〔P2l1、P2l2、P2l3、〕、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一、二、三段〔T1f1、T1f2、T1f3、〕及第四系〔Q〕。
各地层的主要特征见表
各地层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峨眉山组〔P2β〕:分布于矿区外围的广阔地区,浅灰绿-暗绿色玄武岩。
多呈块状、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其顶部夹有紫红色凝灰岩2至3层,每层厚3-10米不等。
上二叠统P2
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分布于矿区东部大部地域,一般厚约257.71米,其底部的砾岩、铝土岩、砂岩直接覆盖于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主要以沼泽相、泥炭沼泽相为主,次为河漫滩相;河床相及湖泊相不发育,沉积环境由底部浅海沼泽相向上部滨海内陆沼泽相逐渐过渡,下部煤层含硫量高于上部煤层。
根据其岩性、含煤性和沉积旋回特征本组可分为三段。
各组、段特征按地层从老到新详述如下:
龙潭组一段〔P2l1〕:由底部砾岩至16煤层顶板,厚度64.00-148.24米,平均106.12米,主要以深灰、灰黑色泥岩夹粉砂岩及砂岩,富含星点状和结核状黄铁矿,砂岩由南向北有增厚
的趋势。
本段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五层,即16、19、21、23、24煤层。
龙潭组二段〔P2l2〕:由16煤层顶板至9b煤层顶板,平均厚度51.43米,上段以砂岩为主,下段以泥岩为主。
岩相沿纵向及横向变化均大,16煤层顶板砂岩时隐时现无一定规律。
全区有一共同现象,即9b煤层下伏岩层中开始隐现鲕状菱铁矿,是煤组比照的可靠标志。
本段含煤9-15层,其中可采煤层有9b和13煤层。
龙潭组三段〔P2l3〕:由9b煤层顶板至煤系地层顶界,平均厚度98.84米,以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
9b煤层间接顶板为细砂岩,钙质胶结,断断续续发育的水平层理是全区良好的标志层。
7煤层上覆岩层中绿色矿物增多,包裹体状的岩屑大量出现,其煤层变薄、层次加多。
本段含煤13-22层,可采煤层仅一层,即7煤。
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
分布于矿区西部,本组厚104.19-126.98米,一般厚107.58米,下部20多米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含浸染状黄铁矿颗粒及钙质结核,具浅海相瓣鳃类动物化石;底部出现较多的植物化石碎片与动物化石交替共存,扁平椭圆状钙质结核标识性强,是与下伏龙潭组分界的可靠标志。
上部以浅灰绿色粉砂岩为主,接近顶部为粉砂岩与紫色泥岩条带互层。
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飞仙关组〔T1f〕
分布于矿区西南角,据其岩性和沉积旋回特征分为三段。
区内因受断层切割影响出露不全,地层总厚度约350.0米,岩性为棕黄色、紫色、杂色中细粒砂岩夹粉砂岩及泥岩。
与下伏卡以头组呈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和所含化石特征由上而下分为三段,现简述如下: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83.17~99.08米,一般厚90.77米,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富含白色蠕虫状方解石。
上部出现细砂岩及粉砂岩,底部以灰紫色与绿色相间、泥质岩与细砂岩交替的“过渡带〞和卡以头组分界。
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一般厚98.00米,以紫-灰紫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交错层理及收敛性斜层理发育,上部有一米厚之含铜砂岩,但品味低。
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分布于凉水井、大德嘎一带,出露厚度不详,主要岩性为棕黄色、紫色。
杂色中细粒砂岩。
第四系:厚度一般0~20.0m,在区内分布于河谷、山坡和山间低凹部位,以黄褐色、浅灰色、浅褐灰色松散的粘土、砂石、碎块等残坡积物、耕植土为主,次为洪冲积物和人工堆积物,成份复杂,不整合覆盖于各地层之上。
矿区地层简表
2、构造
〔1〕区域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处扬子准地台〔I〕、滇东台褶带〔I
2〕、曲靖台褶束〔I
3
4〕之富源凹褶〔I
3
4
-3〕的次级构造恩洪复向斜中段的西部边缘〔见图2〕。
是滇东煤田的重要组成局部之一。
〔2〕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恩洪复向斜中段的西部边缘,区内小构造十分发育,断层走向以NEE~SWW及NWW~SEE为主。
地层大体呈NE~SW向展布,为一倾向NW的单斜构造。
褶皱不明显,仅表现为幅度不大的波状起伏。
各煤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均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构造切错〕,可采煤层厚度多不稳定,属薄至中厚煤层,少数为厚煤层。
〔3〕断层
矿区位于恩洪复向斜中段的西部边缘,区内小构造十分发育,断层走向以NEE~SWW及NWW~SEE为主。
地层大体呈NE~SW向展布,为一倾向NW的单斜构造。
褶皱不明显,仅表现为幅度不大的波状起伏。
各煤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均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构造切错〕,可采煤层厚度多不稳定,属薄至中厚煤层,少数为厚煤层。
现将矿区落差大于10米的断层列
表统计如下:
矿区主要断层特征表
〔4〕矿区地质构造
矿区为一受断层破坏的不对称向斜构造,断裂构造较发育,发育落差大于10米的断层13条,各断层特征如下:
走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中部,倾向北西,倾角47°,走向长度1100m,最大断距40m,F
138
F
倾向逆断层:位于核实区西北部矿界边缘,倾向南西,倾角65°,走向长度280m,最32
大断距30m,浅部有探槽3处控制,自然露头清晰,属根本探明的断层,但位于矿界边缘,对
煤矿开采影响不大。
走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中部,倾向南北,倾角45°,走向长度440m,最大断距12m,F
24
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倾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东北部,倾向北西,倾角65°,走向长度500m,最大断距25m,F
142
浅部有2个探槽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斜交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东西部,倾向南西,倾角60°,走向长度260m,最大断距15m,F
22
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自然露头清晰,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倾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东北部,倾向北,倾角63°,走向长度600m,最大断距18m,F
141
浅部有1个探槽控制,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倾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东北部,倾向北东,倾角60°,走向长度265m,最大断距30m,F
25
浅部有1个探槽控制,自然露头清晰,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
有影响。
斜交正断层:位于核实区西南部,倾向南西,倾角84°,走向长度2170m,断距110-170m,F
21
浅部有探槽10控制,深部有2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F
走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东南部矿界边缘,倾向北西,倾角43°,走向长度500m,断126
距10m,浅部有探槽3控制,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但位于矿界边缘,对
煤矿开采影响不大。
斜交正断层:位于核实区东南部矿界边缘,倾向南西,倾角58°,走向长度390m,断F
14-2
距23m,浅部有探槽1控制,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但位于矿界边缘,对
煤矿开采影响不大。
走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西南部,倾向南东,倾角62°,走向长度570m,断距30m,F
127
浅部有探槽2控制,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一般了解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斜交正断层:位于核实区西南部,倾向北东,倾角55°,走向长度520m,断距21m,F
128
浅部有探槽2控制,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倾向正断层:位于核实区西南部,倾向北东,倾角72°,走向长度1145m,断距54m,F
17
深部有1个钻孔控制,属根本探明的断层,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5〕地质构造类型
矿区位于恩洪复向斜中段的西部边缘,区内小构造十分发育,发育落差大于10米的断层
13条,断层走向以NEE~SWW及NWW~SEE为主。
地层大体呈NE~SW向展布,为一倾向NW的
单斜构造。
褶皱不明显,仅表现为幅度不大的波状起伏。
在此块段地质构造复杂。
综上所述,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标准】附录D的规定,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应属中等类型。
3、煤层、煤质及资源储量
〔1〕可采煤层
16、19、21、23、24共八层。
各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7煤层
位于龙潭组三段〔P2l3〕中部,下距9b煤层40.53米。
煤层厚度在0.34-2.27米,平均1.20米。
结构简单,局部夹一层0.10-0.17米灰色隐晶质高岭石粘土岩夹矸。
属大部可采较稳定型煤层。
煤层顶底板为薄层状泥质粉砂岩。
9b煤层
位于龙潭组二段〔P2l2〕顶部,下距13煤层40.93米。
煤层厚1.27-3.85米,平均2.28米。
结构较简单,局部含1-2层厚0.08-0.12米的粘土岩夹矸。
属全区可采较稳定型煤层。
煤层顶板为砂岩,底板泥岩中常含鲕状菱铁矿,是识别该煤层的良好标志。
13煤层
位于龙潭组二段〔P2l2〕中部,下距16煤层约54米。
煤层厚度0.47-2.78米,平均厚1.31米。
为单一结构煤层,矿区内全区可采。
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
16煤层
位于龙潭组一段〔P2l1〕顶部,下距19煤层80米左右。
煤两极厚度0-1.95米,平均1.06米。
常含1-2层厚0.05-0.09米的高岭石粘土夹矸,属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
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19煤层
位于龙潭组一段〔P2l1〕中上部,下距21煤层53米左右。
煤两极厚0.10-1.30米,平均0.75米,以单一煤层为主,局部含厚0.08-0.13米的夹矸一层,Ⅲ井田不稳定,ⅠⅡⅣ井田稳定。
煤层顶板为灰绿色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属局部可采不稳定薄煤层。
21煤层
位于龙潭组一段〔P2l1〕中下部,下距23煤9.55米。
两极厚0-2.38米,平均厚0.89米。
结构较复杂,含1-4层厚0.08-0.17米的粘土岩夹矸。
煤层顶、底板皆为粉砂岩。
煤层厚度不稳定,矿区内大多为厚度小于0.70米的不可采区。
23煤层
位于龙潭组一段〔P2l1〕下部,下距24煤12米。
两极厚0.3-3.75米,平均厚0.79米。
大部为单一结构,偶含1-2层厚0.07-0.11米的粘土岩夹矸。
煤层顶、底板皆为粉砂岩。
属局部可采不稳定薄煤层。
24煤层
位于龙潭组一段〔P2l1〕底部,下距玄武岩基底约20米。
两极厚0-3.25米,平均厚1.26米。
此煤为复杂结构煤层,含1-3层厚0.03-0.16米的稳定粘土岩夹矸。
煤层顶、底板皆为粉砂岩。
属局部可采较稳定煤层。
〔2〕煤质
通过现场观察,区内各煤层煤的颜色为黑色、灰黑色、褐黑色,条痕深黑色;沥青、油脂光泽。
矿区各煤呈细条带状结构,块状、层状构造,断口为参差状、贝壳状及不规那么状。
煤的宏观煤岩特征主要为半光亮型和半暗型煤层。
少局部为光亮型及暗淡型煤层。
矿区内7、9b、13煤层煤类为焦煤大类,可作为炼焦用煤;16、19、21、23、24煤层煤类为焦煤大类,但含硫量高,经洗选后可作为动力用煤或燃煤。
7煤层为中~高灰、特低硫、高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9b煤层为中~高灰、特低硫、中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13煤层为低~高灰、特低硫、特高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16煤层为中~高灰、高硫、高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19煤层为低~中灰、高硫、特高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21煤层为中~高灰、高硫、中~特高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23煤层为中~高灰、高硫、高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24煤层为中~高灰、高硫、中~高热值、低磷煤。
工业牌号为焦煤大类。
〔3〕资源储量
4、水文地质
〔1〕自然地理
矿区为一受断层破坏的不对称向斜,井田为一弧形单斜构造。
地貌呈剥蚀单面山为主的丘陵中山。
无大的地表水体穿越井田,仅有季节性的舍达小河从Ⅰ、Ⅱ井田间流过。
区内构造断裂较发育,由于地形受切割,地表径流较发育,对地下水补给增添了不利因素。
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以静储量为主。
区内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变化不大,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34.9℃,年均气温13.8℃。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常出现冰雪天气。
雨量充分,最大日降雨量143.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407.9毫米,年最小降雨量789.3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1098.6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79%。
一年中的3~4月为风季,年最大风速23米/秒,年平均风速3.4米/秒,以西南风为主。
年相对湿度75%。
舍达河沿矿区东部边界由北向南流过,为本区最大地表水体,据河东岸水文站多年观测,该河最大瞬时流量528m3/s,最小瞬时流量2.27m3/s。
水文观测基点高程1628.45m,历年最高洪水位6.25m。
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
〔2〕水文地质类型
地表水排泄条件好。
矿区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地带,地形切割较深,地层倾角平缓,沟谷切割了上覆含水层,有利于地表水的径流、排泄;不利于地下水的渗透补给,地表无大的水体,总体上补给条件较差。
矿床含水层含水性弱。
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碎屑岩类弱裂隙含水层,其中又以风化裂隙含水层为主,富水性最强,由于风化裂隙发育深度有限,矿床含水层裂隙深部不发育。
储水空间及运移通道少,不利于地下水的泾流、排泄,含、隔水层相间,各含水层均各自相对独立。
断裂带的富水性、导水性较弱。
综上所述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于以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
三、矿井开采情况、开采方式方法、生产能力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通风核定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通风核定能力:30万吨/年。
2、矿井开拓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3、开采方式、方法
采区前进、区内后退式回采,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4、2021年度矿井生产水平为+1580水平,在二采区进行采掘生产,布置三个采煤工作面:1911采煤工作面、21305东-2采煤工作面、1912采煤工作面,依次接续生产。
(附:开拓方案确定的2021年采掘接续表〕
四、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情况
1、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式为分区对角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方法,主斜井、副斜井进风,2021年4月份一采区无采掘工作面,无用风地点,矿井通风系统调整,原一号风井改为进风井;二号风井回风。
二号风井主扇采用两台对旋轴流式风机,风井型号为FBCDZ-4-NO14,风机功率为2×110KW,风机风压为1500--4000Pa,风机额定风量2100--3000m3/min。
2、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m3/h,最大涌水量为33m3/h。
1580水平设1个中央泵房和二采下山区1个临时水仓,新泵房内采用型号:D155-30×5水泵3台,功率110KW,流量155 m3/h,扬程150m;老泵房D46-30×5水泵4台,功率37KW,流量46 m3/h,扬程150m。
三路φ159mm 的管路直排地面。
3、主运输系统
主井斜井长度350米,断面8.7m2,井筒最大倾角23;安装一部DTⅡ/2×75型大倾角皮带机,配用功率75KW×2,带宽800㎜,不运人,带速为1.6m/s,PVG皮带强度:1250N/㎜,输送量150t/h。
副井绞车提升方式为单绳缠绕式斜井单钩5辆串车提升,单滚筒绞车,型号为JK2.5×2.0P。
原煤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搭接采区胶带输送机运至主井胶带输送机、井口转载输送机入地面钢板煤仓,进入洗煤系统。
物料、设备及局部矸石的上下井均经副斜井提升。
1580水平大巷及二采轨道下山采用单轨吊运输,单轨吊型号DLZ−110F。
4、供电系统
矿井现有10KV供电线路二路,一路来自35KW民家变电站,423#线路,架空线型号LGJ-120 〔4Km〕;另一路来自35KW得戛变电站,089#线路,架空线型号LGJ-70 〔1.8Km〕;直供矿地面高压配电室,配电室安装14块KYA12-28高压配电柜,布置为单母线分段式;地面共安装变压器8台,其中一台S9-250/10 供一号风井主扇风机及瓦斯泵房,其中S9—200/10供二号风井主扇风机,一台KS7-315/10供主井皮带使用,一台KS9-250/10供压风机,一台S9-125/10,二台S9-100/10供洗煤厂,一台S7-100 /10供地面照明,总容量为1440KVA。
矿井地面设备
装机总容量867KW。
井下供电:从配电室两趟MYJV22-50 10KV高压电缆直供井下中央变电所。
中央变电所设七台BJG47-10高防开关,布置为单母线分段式,四台KBSG-315/10干式变压器,其中一台为井下局扇专用变压器。
二采区两台KBSG-315/10干式变压器,121303北采煤工作面一台KBSGZY-630/10移动变电站,变压器总容量2520KVA,井下设备装机总容量1720KW。
目前,矿井运行设备总容量为2587KW,下井供电电缆共有2趟,电压均为10KV供电,长期允许额定电流为298A,电缆总截面为100mm2,总线路长度为1100m,下井电缆如下:
Ⅰ路电缆为MYJV22-3×50,长度为550m,允许额定电流为149A。
Ⅱ路电缆为MYJV22-3×50,长度为550m,允许额定电流为149A。
五、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1、通讯联络系统〔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
矿井采用的是HJK-120S 集团交换机,具备录音、通话限时、无应答转移、遇忙转移、中继连选、会议、强插功能。
内外线来电显示,自适应KTMF/FSK双制式来电显示号码。
:KTH106-1Z(A)型矿用本质平安型自动机是根据Q/HX001-2007标准生产的。
为脉冲与双音频兼容机,与关联设备HDK矿用耦合器及输出信号符合要求的调度台或交换机可组成煤矿平安通讯系统网。
通讯系统采用的是多对线传输线路,有皮带井到井下中央变电硐室,然后采用树状布线模式,传输到各个工作地点。
2、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的供风管路由地面压风机经150mm的压风管路到达1580运输大巷,1580运输大巷采用100mm的压风管路经过采区轨道与回风下山到达采区采掘工作面,采区采掘工作面采用50mm的压风管路与ZYJ型压风自救系统相连接。
3、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的水源来源于地面生活用水,经主井采用150mm供水管路到达1580运输大巷变径为100mm的供水管路,采区采掘工作面采用50mm的供水管路与ZYJ型供水施救系统相连接。
4、人员定位系统
由 KJ128A-K1 标识卡、 KJ128A-F1 读卡分站、 KJ128A-F 传输分站、数据通信接口、信号保护器、矿用阻燃电缆、 KDW-0.7/18-J 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效劳器及 KJ128A 矿用人员管理系统软件组成。
标识卡发出代表身份特征的射频信号和报警信号,经读卡分站检测接收,读卡分站将检测到的信号调制成 485 信号后发送到地面数据通信接口,数据通信接口将 485 信号转变成 232 信号后传给中心站效劳器。
效劳器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文件,图形,报表等,使管理人员能方便直观及时的查询井下人员的各种信息。
5、平安监测系统
矿井使用的是重庆煤科院的KJ-90NA监控系统。
主要有地面监控主机、数据效劳器、通信接口、避雷器、系列监控分站、各种传感器和控制执行器等局部组成。
中心站为RS485通讯方式,中心站与工作站〔分站〕之间的信息交换,采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公用一对传输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