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散文家谈散文》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1)
《散文家谈散文》(苏教版九上)
朗读《关于散文<白鹭>》
注意勾画概括性、评论性的
词句 积累本文中丰富的形容词汇。
郭沫若先生用优美的文笔写 出了白鹭诗一样的美,那么评论 家又怎样评价郭沫若先生的这篇 散文呢?
文字上 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感受上 独特的感受 独到的认识
作者对一般散文的基本观 点是什么,请试着从文中找 出来? 没有固定格式
作者观察了白鹭后,对白鹭的 美有了怎样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 了怎样独特的感悟?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
它的美。
白鹭之美,美在……
“是一首精巧的诗”
“一切都很适宜”
“被人忘却的常见的美” “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
根据课文填写:
1、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 ( )、巴金的( )、矛盾的 ( )、冰心的( )、也喜欢 林语堂的( )、徐志摩的 )、 汪曾祺的( )、秦牧的( )。 2、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 得( )、( ),也有的写 ( )、( )。
“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美在烘云托月的技法。如白鹤、朱鹭、苍 鹭等其他鸟类及简约的景物描写。 美在简练精妙的语言。如各种修辞的运用。 美在它的画意。四幅图足以说明。 美在浓郁的诗情。吟诵之,心领神会。
……
再次走近一个人
郭沫若——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 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 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 山人。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 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 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 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 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A卷时刻(30分钟)分值(50分)1.给加点字注音。
(14分)①长喙()②铿锵()()③镶嵌()④嗜()好⑤赦()免⑥为难()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明白得有以下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
(4分)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述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一般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一般朴素的美的歌颂,委婉地表达了对一般、质朴的劳苦公共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因此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述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一般物象的独特发觉与感受,从一般中提炼出不一般的意义。
3.文章开头说白鹭是“诗”,结尾说它是“散文诗”,说说那个转变的缘故。
(10分)4.以下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为哪一项()。
(4分)5.对下面图中的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说明得准确的句子是()。
(5分)A.大拱的两旁,有四个小拱。
B.大拱的肩上,有四个小拱。
C.大拱的顶上,各有两个小拱。
D.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6.1,2,3,5,8,13,21,34,55,89,144……这是数学有趣的斐波那契级数。
用简言语言归纳此级数的最大特点。
(8分)7.仿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5分)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
B 综合提升卷时刻(45分钟)分值(50分)阅读课文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仿佛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②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平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癖好。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散文家谈散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散文家谈散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散文家谈散文】【预习反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隽永()绮丽()睿智()寥廓()hónghú()kēngqiāng()suō衣()二.揭示《白鹭》主旨的句子是三.请选择两篇文章中感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我背诵的段落是:我喜欢的理由是:四.链接阅读,回答问题。
关于白鹭白鹭又名鹭鸶,颈长,呈“S”形,眼黄色,嘴长而尖,腿长又细,都现黑色,全身纯白,夏季生殖。
背上和上胸均披以疏松的蓑羽,生殖期后,蓑羽失去。
春夏生活于湖沼和稻田中,缓慢步行在浅水滩;飞行时,颈曲缩在两肩之间,两条长腿在身后。
性好群居,不甚畏人。
五月间群集营巢于高大树上。
秋季南迁。
食物以水生动物和小鱼为主。
白鹭形态潇洒,外表闲雅。
早在周朝,人们用其羽毛作饰物。
西方妇女亦爱将其羽毛作饰物。
杜甫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相传厦门是白鹭的故乡。
人们常用“白鹭腾飞”来形容厦门经济的迅速发展。
1.本段文字以的表达方式介绍了白鹭的、、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2.请用3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行白鹭上青天。
”的优美意境。
五.预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把问题写下来,以便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问题1交流结果问题2交流结果【课堂练习】一.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二.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三.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四.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你认为“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五.阅读《关于散文》,完成8-10题。
①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②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③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B .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我明天一大早就走。
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 . 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D . 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需要全国人民作出回答。
2. (2分)对下面句子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拟人)B .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C .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设问)D .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比喻)3. (2分)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4. (2分)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判定有误的是()。
A . 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着,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衡辨认得出(比喻)B . 这巨人竖方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张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排比夸张)C .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拟人比喻)D . 听史,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对比)5.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同步练习
九年级(上)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独具匠心的评论。
B.关于勤奋,古人的教导多得很,韩文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C.“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D.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
2.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白鹭洲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区东面赣江中的白鹭洲上。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站在书院顶端,只见江流浩荡,令人心旷神怡。
①风月楼高三层,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②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万里在此建立白鹭洲书院。
③书院兼为县学,经历代修葺扩大,古迹犹存。
④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
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⑤白鹭洲形状如梭,因洲上多栖白鹭而得名。
A.⑤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⑤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3.对下面语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错误的是()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
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②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
③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
④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顽皮起来,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帝。
A.①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乌镇清晨的热闹及带给人们的惊喜。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人联想到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
C.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云朵跃然纸上。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练习 苏教版
散文家谈散文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铿qiānɡ(锵)长喙(huì) shì好(嗜)冷峻(jùn)真zhì(挚)淳.厚(chún) juàn永(隽)绮.丽( qǐ)tián淡(恬) ruì智(睿)气势páng bó(磅礴)寥廓..(liáo kuò)二、诗文名句填空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三、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有两处有语病。
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逐一修改。
(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
)2013年淮安市将举办第三节“周恩来读书节”活动。
有关专家认为①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②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读书节活动,确保本届读书节收到预期效果。
修改①:将“能否”去掉修改②:将“实施”和“策划”对调。
四、名著阅读。
(2011·福建三明)《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有一种很奇特的风俗,即国王用跳绳(绳上跳舞)的方法来选拔官吏;《水浒传》中,浮浪破落子弟高俅因会踢毬(球)而被皇帝看中提升为殿帅府太尉。
这两个情节都极具讽刺意味,反映了当时社会在选拔、任用人才上的荒谬,从而揭示了官场黑暗与腐败。
五、课外阅读静夜听风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
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
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
《散文家谈散文》同步练习苏教版九上
散文家谈散文《白鹭》①白鹭是一首精良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材的大小,全部都很适合。
③白鹤太大而嫌僵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感觉大了一些,并且太不平常了。
④但是白鹭却由于它的常有,而被人忘掉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浑身的流线型构造,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垂钓,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仿佛是居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晴日的清早,凡是看见它孤单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平稳,而它却很悠闲,这是其他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⑧傍晚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泽。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并且拥有了生命了。
⑨也许有人会感觉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可是白鹭的自己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不免太铿锵了。
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给加点字注音。
①长喙()②铿锵()()③镶嵌()④嗜()好⑤赦()免⑥犯难()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以下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
A. 作者经过对白鹭形、神仔细生动的描绘和感情的倾注,赞叹了白鹭这一乡居常有的物象被人忘掉了的平庸朴实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庸朴实美的歌颂,委宛地表达了对平庸、朴素的劳累大众赞叹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良的诗”,这是由于作者自己是诗人,所以对富裕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比较、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庸物象的独到发现与感觉,从平庸中提炼出不平庸的意义。
3、怎样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同步测试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同步测试苏教版第13课散文家谈散文一、基础知识和应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隽永__绮丽dài色鸿hú..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误的单词。
找到它们并填写在表格中,然后纠正它们。
①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月,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
②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美国和中国做不到,白鹭唱不出。
但是白鹭本身不是一首美丽的歌吗不,这首歌太洪亮了。
纠正错误3。
以下是几篇欣赏文章的标题。
请跟随他们为这篇文章起草另一个标题。
请注意标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并能更好地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
(1)温馨的生活热情的歌唱――读迟子建的短篇小说《清水洗尘》(2)生命的思考与终极的关怀――读《清水里的刀子》(3)纯粹的歌咏――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4)海子在春天祈福——析《迎海春暖花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白鹭的诗,读读下面的诗词,试分析其与课文的异同。
(1)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的《白鹭与白鹭》(2)另一只黄色的鸸鹋鸣叫,翠绿的柳树,一排白鹭飞上蓝天。
窗内有西岭数千年的积雪,门上停着东吴万历的船。
――杜甫《绝句》(3)吾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章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张的“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卖2、阅读理解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散文家谈散文》知识精讲苏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散文家谈散文》[学习目的:]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见解。
2. 品读文章《白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了解选择角度评析文章。
[学习过程](一)简介1. 课文《散文家谈散文》包含两篇文章,一是《关于散文<白鹭>》;另一篇是《白鹭》。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作者小雪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落笔,对郭沫若散文《白鹭》的风格进行评论,文字流畅,篇幅短小,挥洒自如,文笔优美。
郭沫若的散文《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白鹭是一种为中国文人喜爱的鸟儿。
杜甫的诗歌《绝句》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两首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
而杜牧笔下的白鹭最为绝妙:“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人称这是“一字不着”地绘出了白鹭的独特神貌。
那么作者郭沫若怎样才能用散文写出不同于前人的“白鹭”呢?在后人眼中,散文《白鹭》又有怎样的艺术感染力呢?我们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找到答案。
2. 作者《关于散文<白鹭>》的作者是晓雪。
晓雪: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
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
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
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散文《白鹭》的作者是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病逝于北京。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思考1. 郭沫若为什么要写《白鹭》?2. 《白鹭》的文体有什么特点?3. 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一文中发表了什么观点?4.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三)生字正音记形。
隽永:juàn 绮丽:qǐ恬淡:tián睿智:ruì铿锵:kēngqiāng 寥廓:liáokuò长喙:huì嗜好:shì2. 多音字隽永juàn 澄清chéng隽澄隽秀jùn 澄清dèng磅礴páng磅重磅bàng3. 形似字绮丽琦玉长喙缘分4. 词语解释隽永:意味深长。
绮丽:鲜艳美丽。
睿智:英明有远见。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寥廓:高远空旷。
嗜好:特殊的爱好。
真挚:真诚恳切。
恬淡:不追求名利,淡泊。
磅礴:气势盛大。
(四)课文分析之一《白鹭》第一部分1. 原文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⑵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⑶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⑷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⑸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 文句梳理:提问:在文学家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讲解:白鹭是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提问:在你看来,诗有什么特点?讲解: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提问: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诗?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讲解: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提问: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精巧在哪里?讲解:(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白鹭精巧在“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2)段是概括描写;白鹭精巧在“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5)段是具体描写。
提问:“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讲解: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提问:“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讲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
白鹭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
3. 文段意思第一部分(1—5)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二部分1. 原文⑹在清水田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⑺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⑻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⑼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内容把握。
提问:与白鹭是“韵在骨子的诗”相对应的语句是哪些?讲解:(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白鹤、朱鹭、苍鹭怎能与它相比呢?提问: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讲解: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提问: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请概括这几幅画面讲解: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合一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白鹭瞭望图]画面富有诗意:清晨、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
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生活态度超凡脱俗傲然个性的独特的美。
[白鹭晚飞图]“白鹭低飞”并不常见,“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让我们体会到——悠然傲然的白鹭飘然低飞给人的喜悦,从而体现人对白鹭的热爱崇敬。
(9)作者尽管提到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就是这一句“蓄势”将对白鹭的评价铺垫了上去“无声胜有声”,作者一个轻巧的转折就让读者再一次震惊,“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白鹭的外形那么精致,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欣喜的一首无声有形的歌。
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
作者把白鹭比作韵在骨子里的诗,就在于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精神的喜悦、灵魂的安宁。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讲解: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3. 文段意思第二部分(6—9)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白鹭》写作特点总结]1. 衬托比较,突出白鹭。
2. 写意手法,点染神韵。
3. 语言精美,如诗如画。
(五)课文分析之二:关于散文《白鹭》第一部分1. 原文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
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2. 内容把握提问一:第一部分的思路是什么?讲解:第一部分的思路:先写喜欢散文的原因:随意性、多样性“没有固定格式,最自由自在”,再写“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最后写喜欢郭沫若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散文。
提问二:第(3)段中的“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一句有什么作用?讲解:作用是承上启下。
3. 文段意思第一部分(1——3)表白作者关于散文的见解。
第二部分1. 原文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合。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姚鼐)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2. 内容把握。
提问一: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意思?讲解:着重指出散文《白鹭》的特点:精彩简练的文字,独特独到的认识描绘美。
提问二:作者在文段中引用了课文《白鹭》的句子,作用是什么?讲解:引用了课文《白鹭》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摆事实,以事实证明《白鹭》的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提问三:作者引用的句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是谁的文字?有什么作用?讲解:引用的文字出于姚鼐,句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是对《白鹭》的赞扬。
提问四:莱辛的话是不是同姚鼐的话一样,在赞扬《白鹭》?讲解:不是。
莱辛的话不是赞扬《白鹭》的风格,而是在讲道理,告诉我们好文章的标准。
提问五:如果使用这个标准衡量,《白鹭》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讲解:正如作者所言:《白鹭》“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