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骥--倍的认识

合集下载

将概念理解有效落实在教学中——《倍的认识》教学构想与实践

将概念理解有效落实在教学中——《倍的认识》教学构想与实践

较, 前者会 更清晰明 了, 更有利 于学生初 步建
立倍 的概念 。之 后 , 及 时安排 带子 长 度的 变 式, 引导学生运 用倍 的概念进 行思考 , 加 深对
倍 的认 识 和 体 会 。 】
步学 习分数和 比的知识 。本课 教学 旨在帮 助 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 通 过 比较 理解倍 的含 义 ; 知道解决“ 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 的几倍 ” 的实 际 问题就是 想一 个 数里 面 有几 个 另一 个数 , 用除法来计算 ; 引导学 生经历 交流 、 思 考 的过 程, 增强 表 达 的 意识 与 能力 , 提 升 数 学 思 维
能力 。

份作记号 , 正好是这样 的 3 份)
揭示 : 在 比较带 子的长度 时 , 把绿带子 的 长看作 l 份, 红带子 的长有 3 个 这样 的一份 , 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 的 3 倍。
反思 : 想一 想 , 我们 是 怎么 知 道 “ 红 带子 的长是绿带子 的 3 倍” 的? 启发 : 把( ( ) 看作 一 份 , ( ) 有(
) 的

把握起点 。 导入新知
学生猜 老 师 的年 龄 。出示 老 师 照 片 : 一
条线段 , 标上 4 0岁 。再 出示 一学 生 照 片 : 一
) 个 这样 的一 份 , (
) 的长是(
) 倍 。看着带子图 , 同桌再轻轻说一说 。 巩 固: ( 1 ) 绿 带子 这 一份 的长 不 变 , 红带
将概 念理解有效 落实在教学 中
— —
《 倍 的认 识 》 教 学构 想 与 实践
吴 萍
( 无锡 市 东林 小 学 , 2 1 4 0 0 7 )
小学 数学 中有 很 多非 常重 要 的 起 始 概 念 。加强起 始 概念 的理 解 与 内化 , 重 视学 习 方法 的渗 透与 经验 的积 累, 有 助于 学 生在 后

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概念——《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概念——《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的几 份 呢 ? 是 怎 么 看 出来 的?谁 能 而 现 在却 是 6倍 呢 ? 你
2 提供 反 例 . 比较 思 辨 中突 出 . 在
上来圈一圈?
生 ,因为 开 始 黄 花有 6朵 , 在 “ ” : 现 倍 的意 义
( 师 点 一名 学 生上 台 圈) 教
又 多 了 6朵 . 多 了 3个 圈 . 共 有 就 一
并 使 他 们 迅 速 投 入 到 积 极 的 学 习状
态. 自然 引入 课 题 。
动手 圈一 圈 . 一 说 。 说
红花 2朵 一份 , 花也 得 2朵一 份 。 黄 2
朵一 圈 . 圈出 3份 就 是 3倍 关 系 . 圈
() 3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炼
师( 出示 红花 2朵 , 花 1 黄 2朵 ) :


创设 情 境 。 引入 新 课
师( 出示红 花 2朵 。 黄花 6朵 )看 出 黄 圆 的 个 数 是 红 圆 个 数 的 3倍 ? 诱 因和基 础 。 上 述环 节 中 . 生也 许 : 学
看 这 幅图 , 能 获得 哪些 数学 信息 ? 你
( 学 生摆 一摆 . 后 请 一 名 学 生 回 让 ) 学 交
觉 渠道 共 同感 知 目标 . 生就 会 在 大 学
师 :刚 才 小 朋 友 们 听得 特 别 仔 脑 中形 成 深 刻表 象 . 以表 象为 桥 梁 并
真 【 反思】教 师利用 学生熟悉的情 细 , 是会 学 习的 好 孩 子 。 我们 再 来 形成 概 念 。 学 生在 圈的 过 程 中感知 : 境 . 了解不 同层 次 学 生 的知 识 基 础 .
( 引导 学 生说 出 2 5 ; 个 ) 如果 上面 有 7

《倍的认识》教案_1

《倍的认识》教案_1

《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圈一圈、画一画、估一估的方式,逐步建构倍的直观模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创新意识和自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式通过作差比较的,这种比较方法建立在意义对应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则是通过作商比较,这种比较方法建立在“每份数”和“份数”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相比前一种比较方法,学生生活经验中较少有关于“倍”的体验,故而对“倍”的理解要困难一些。

虽然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到过用倍数来表达数量关系的词句,但一般不知其确切的含义。

这些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前者会形成对本学习的负迁移,而后者的探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发学习“倍”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具体直观材料的基础上;对数学方法的领悟,也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另外低年级学生不但好奇心强而且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喜欢表现但思维不够深刻。

教学中需要以足够的实例和形象的材料帮组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估一估的方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微学习黑板上贴2个苹果和6个橘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和()一共有多少个?橘子比苹果多多少个?苹果比橘子少多少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板书)揭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倍”(同时板书)。

你们听说过倍吗?到底什么是倍,倍有哪些知识?我们先学习一个微。

(多媒体播放微)(二)自主探究,理解含义.在圈画中巩固对“倍”的认识看完微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圈一圈。

三年级《倍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倍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倍的认识》评课稿张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重点、难点之一,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张老师没有给“倍”直接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

涂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教学上突出以下几点: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这节课教学时,涂老师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图到画图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和第50页第1题、第2小题线段图的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二、活用教材,建构“倍”的概念。

在现实的情境中,张老师利用等分的经验进行胡萝卜和白萝卜两种数量之间的比较,抓住了“倍”的形成过程,沟通了“倍”和“份”之间的联系;在规律性的表述中,感悟“倍”与“份”的关系,知道有几份就是有几倍。

接着通过看图说一说,画一画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例题开始,要学生摆图,学生边摆边想边说,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接着做第一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观察图,讲数理;再做第二层次画图(第一行有5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让学生画小棒)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最后,看图判断对错,既起到巩固知识,反馈检查,还起到灵活运用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涂老师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构“倍”的概念。

三、练习设计有坡度,灵活巧妙。

巩固练习题构成了本节课学生内化知识系统,涂老师在练习设计时既突出学生作业完成的规范性,又注意练习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

把握数学本质 渗透数学思想——“倍的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把握数学本质 渗透数学思想——“倍的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到渠成,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3.渗透度量意识,变书本知识为生活应用。

课中教师多次有意地渗透度量意识,学习应用生活中的数学。

比如课前导入两把椅子的角度问题,开始看图感受度数,后面测量什么角度的靠背比较舒服。

再如课中两次让学生用剪刀手估计30°、60°的大小、队旗的测量,课尾展示生活中角的应用图片等。

教者有意识地把书本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学习量角不仅能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而且更大的意义在于生活中的应用,使本课的意义更上了一个台阶。

4.整合知识网络,变部分练习为全面思考。

边学习边进行知识梳理:两个角度数一样,但边的长短不一样。

整合原来学习的“角的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为学生在量角时遇到边短、不好量的情况寻找解决办法。

再如猜一猜角的度数第二题:在量角器上只露出角的一条边,这个角会是多少度?这道题的答案有四种情况:角的另一条边在左边零刻度线且顶点在中心点,在右边零刻度线且顶点在中心点,在任意一条刻度线上且顶点在中心点,顶点不在中心点上。

这道题多方位练习了本课所学知识点,引发了学生的全面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观本节课,教者抹去浮华、注重过程、追求理解。

让学生“自能”“自得”,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和功的体验。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表面上“波澜不惊”“自然而然”,而用心却处处“有痕”,学生的素养发展也处处“有痕”。

编辑/魏继军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

教材简析:倍的认识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

比率这一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以后学习比例、一元函数的基础。

理解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比率)也是学生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除法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024《倍的认识》PPT优秀课件

2024《倍的认识》PPT优秀课件

《倍的认识》PPT优秀课件contents •引言•倍数概念及性质•倍数计算方法与技巧•倍数问题解题策略与实例分析•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背景在数学中,“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数的比较、计算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目标使学生理解“倍”的含义,能够用语言描述它。

使学生掌握“倍”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0102030402倍数概念及性质倍数定义与表示方法倍数定义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倍数表示方法用a表示一整数,b表示另一整数,若a能被b整除,则称a是b的倍数,记作a=kb,其中k为整数。

传递性可加性可减性乘性倍数基本性质01020304若a 是b 的倍数,b 是c 的倍数,则a 也是c 的倍数。

若a 是c 的倍数,b 也是c 的倍数,则a+b 也是c 的倍数。

若a 、b 都是c 的倍数,则a-b 也是c 的倍数(a>b )。

若a 是b 的倍数,则ka (k 为任意整数)也是b 的倍数。

在分配物品时,如果需要平均分配,可以利用倍数的概念来确保分配的公平性。

物品分配在计算时间时,可以利用倍数的概念来简化计算过程,如计算总时间、剩余时间等。

时间计算在计算面积和体积时,可以利用倍数的概念来快速得出结果,如计算相似图形的面积比、体积比等。

面积和体积计算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倍数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和分析中,如计算销售额、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

商业和金融倍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03倍数计算方法与技巧乘法基本定义乘法是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可以通过乘法快速计算。

部编三年级上数学《倍的认识》郭丽琴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版

部编三年级上数学《倍的认识》郭丽琴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版

蓝花有3朵
黄花有( 2 )个( 3 )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2 )倍
1 6个1
茄子的个数是萝卜的( 6)倍。
2 ( 1 )个2
茄子的个数是萝卜的(1)倍。
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 5 )倍。
巩固深化
有几个 有这几么个多??
1.
教材P50 做一做
的个数是 的( 3 )倍, 的个数是 的( 4 )倍。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 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操作、 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白萝卜
胡萝卜
红萝卜
胡萝卜有2根
红萝卜有( 3 )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3 )倍
圈一圈, 有( 5 )个2 根, 的根数是 的( 5 )倍。
教材P53 练习十一
2.
第一行摆:
第第二一行行摆摆几了个 5根几,根一? 共是 多少根?
第二行摆: 第一行的4一共是( 20 )根。
课堂小结
一个数里面有几 个另一个数,就 是说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倍。
1.(1)
的个数是 的( 2 )倍。
(2) 的个数是
的( 3 )倍。

“倍的认识”教学实践及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实践及反思

在小学阶段,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相对数量比较的起点。

倍代表着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并且能够对两个数量比较的标准有深刻的把握。

那么,该如何选用素材,并按照一定的序列呈现,才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关系和标准呢?笔者进行了两次教学尝试。

【第一次教学】将倍看作一种运算,忽略关系和标准。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学倍的前提是学生把握乘法意义的几个几,从而将乘法意义中的几个几与几倍形成关联。

根据这一教学主张,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

层次一层次一::以旧知引出新知以旧知引出新知。

师(出示直观的图片(图片中有两只蝴蝶和两只蜻蜓)):蝴蝶和蜻蜓的数量有怎样的关系?生(齐):相等。

师(又出示两只蜻蜓):蝴蝶和蜻蜓的数量又有怎样的关系?生1:蜻蜓比蝴蝶多两只。

生2:蝴蝶比蜻蜓少两只。

生3:蜻蜓是蝴蝶的两倍。

(教师引出课题)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从说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开始,引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2倍关系。

层次二层次二::让学生动手实践建立倍数关系让学生动手实践建立倍数关系。

师:将蝴蝶和蜻蜓分一分、摆一摆,看一看它们之间是不是两倍的关系。

生1:蝴蝶是2只,蜻蜓有2个2只,也就是蝴蝶的2倍。

师:以2只蝴蝶为标准,将2只看作一份,蜻蜓有这样的2份,所以就可以说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对倍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设置了动手分、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将乘法意义中的“几个几”与“几倍”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得出“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两倍”这个结论,让学生看到倍,就想到乘法。

层次三层次三::引导学生比较变式引导学生比较变式。

师(出示有六只蜜蜂的图片):现在蜜蜂和蝴蝶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动手摆一摆,并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经过思考后操作:分一分,圈一圈)师:为什么蝴蝶都是2只,而蜻蜓是蝴蝶的2倍,蜜蜂却是蝴蝶的3倍呢?生(齐):把两只蝴蝶看作一份,别的东西有几个2只,就是蝴蝶的几倍。

“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与思考-2019年文档

“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与思考-2019年文档

“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与思考“倍”是小学数学中非常严重的一个概念,“倍的认识”这节课便是学生认识“倍”的概念的起始课。

作为青年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我近期收集、整理了一些文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对此课的教学再一次进行思考。

一、教师眼中的“倍”从众多发表的文章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把“倍”看成是刻画两个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数学核心思想是用一个量去刻画另一个量。

“倍”代表着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两者比较,关键是要把其中一方以另一方为标准,分成相同的几份。

“倍”是学生在刻画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时候,第一次从绝对数量的比多少到相对数量关系的转变,对学生即将接触到的分数、百分数、比,甚至以后的函数等内容的学习,起着至关严重的作用。

也有的教师认为“倍”是刻画两个量之间关系的众多表达方式中的一种,和其他的刻画方式属于同等位置,所以应该和众多的刻画方式建立起联系,并将“倍”的刻画方式确凿地纳入到表达关系的这一知识体系当中。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多数一线教师对“倍”的理解到了关系的层面,而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老师认为“倍”是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的转折点。

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主要是加法结构和乘法结构,而乘法结构是在加法结构基础上产生的高层次的数学认知结构。

乘法结构不是指单一的认识乘法,而是一个概念体系,基本概念是乘法与除法,与之相关的有倍、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运算律及面积、体积、表面积、速度等概念和定律。

这样看来,从乘法结构的角度去进一步研究“倍”未必不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我们既可以从乘法结构聚焦到“倍的认识”,也可以从“倍的认识”辐射到乘法结构。

二、教师教学时应关注什么1.学生的学习基础美国出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严重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一线教师在教学“倍”的概念时,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倍的认识”一课教学的探索

对“倍的认识”一课教学的探索

数学2013·9以往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教师通常会强调学生“说”的训练,通过单独说、相互说、小组说、指名说、集体说等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关键是要实现从形到数的抽象。

于是,我把精力花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力让学生体会、掌握“倍”的内涵,即“几倍”是指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一份数。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师:胡老师第一次来到江阴给小朋友上课,你们欢迎吗?(欢迎)既然欢迎,怎么一点表示都没有呢?(生拍手)师:我请小朋友拍3下,表示对老师的欢迎。

下面请大家仔细听,胡老师拍了6下,表示对小朋友的感谢。

师:刚才小朋友拍了几下?(3下)老师拍了几下?(6下)如果老师把拍手的情况这样来表示(如下图),你们看得懂吗?小朋友拍的:老师拍的:2.师:你知道小朋友拍的次数和老师拍的次数相比,存在哪些关系吗?生1:老师比小朋友多拍3下,小朋友比老师少拍3下。

生2:老师拍的次数是小朋友的2倍。

生3:老师拍的次数比小朋友的多1倍。

师:看来,小朋友对倍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新授展开,引导探索第一层次:认识几个几,初建倍的概念1.师:如果把老师拍的次数分一分,你又知道了什么?师:如果把小朋友拍的3下看作1份,老师拍的次数就有这样的2份。

为了让小朋友看清楚,我们来圈一圈。

小朋友拍了3下,我们就把3个圈成一份,那下面应该几个圈成一份?师:小朋友拍了3下,老师拍了2个3下,在数学王国中,我们就说老师拍的次数是小朋友拍的2倍。

(1)谁能试着说一说?(2)同桌互说,师板书。

(3)学生齐说。

2.师:如果老师再拍3下,我一共拍了几个3下?那么,老师拍的次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3.师(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小朋友拍了3下,胡老师拍了几个3,老师拍的次数就是小朋友的几倍?4.师:请小朋友先拍2下,然后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

老师把刚才拍的情况也记录(如下图)下来了,现在老师拍的次数是小朋友拍的几倍呢?小朋友拍的:老师拍的:师:如果让你圈,你准备几个一圈?师:为什么要2个一圈呢?(因为小朋友拍了2下)师:看来,在圈的时候,不能随意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第二层次:比较提升倍的概念师:老师拍的都是6下,为什么第一次老师拍的次数是小朋友的2倍,而第二次老师拍的次数是小朋友的3倍?第三层次:渗透除法计算的方法1.师: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倍数关系可多了。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主题】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内容】一、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在进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时,首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定。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可实现性。

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反思还需要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审视。

在本次《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是否注重核心知识点的讲解、重难点的突出强调以及扩展知识的引导?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是否注意到了教学内容的层次和难度?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

三、教学手段的选择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还需要对所选择的教学手段进行全面的评估。

教师在《倍的认识》教学中是否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板书、教具、多媒体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对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反思还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师在进行《倍的认识》教学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教师是否能够客观地检查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是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给予有效的帮助?这些问题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进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时,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教师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师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的实施教师在进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时,需要将反思的结果付诸实施。

教师应该认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教师还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结语】通过对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反思对于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反思“倍的认识”观后感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反思“倍的认识”观后感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反思“倍的认识”观后感“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看了李媛讲的“倍的认识”,她讲了40分钟,然而我的内心感受却不止这40分钟,在开课前李老师并没有直截了当开始讲课,而是先跟小孩们打招呼,介绍自己,靠近小孩,拉近与小孩们之间的距离,排除了小孩们的紧张感.然后又播放了一些视频,吸引小孩们的爱好.播放完之后,第一给小孩们提示说他们学校的小孩们最喜爱上烘焙课,然后拿出来了三块蛋糕和六块披萨,让小孩们画出蛋糕和披萨的不同,由此展开了有关倍的探讨.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倍的认识评课

倍的认识评课

倍的认识评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倍的认识》总评课充分感知自主建构——《倍的认识》总评课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倍的认识》是一堂概念课。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教法比较机械单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体验枯燥之苦,经受乏味之困!在团队的协作研究中,我们试图打开一条摸得到的教学之路。

一、旧知过渡,建立“倍”的表象。

首先明确——倍是比出来的关系。

倍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其实质是指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一种“新”关系。

“新”是相对于先学生所具备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的学习基础。

的另一基础是一年级学习的“加倍”。

本课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旧知迁移,自主产生“倍”的意识。

师操作,在黑板上贴3个白棋,5个黑棋。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棋的个数和白棋有怎样的关系吗?生:白棋比黑棋少2个。

生:黑棋比白棋多2个。

师:刚才许多同学们都提到了黑棋和白棋之间“多与少”的关系.那现在呢?生1:黑棋比白棋多3个。

师:数量变化了,有没有其它方法来介绍它们的关系.生: 黑棋的个数是白棋的加倍。

谁来帮着大家复习一下加倍的知识,就用白棋黑棋举例子。

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这个”倍”的关系。

当学生用差比的方法对白棋和黑棋进行比较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加倍”的方法说一说关系,自主萌生出“倍”的意识。

这样的设计说明魏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接纳者。

“大家评”的声音——从“加倍”引入,拉近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距离,学生更容易理解,体现了教材的前后联系。

——评价者姓名:钱文超二、借助“份数”,突破“倍”的难点。

在教学中,突破“a个b就是b的a 倍”这一难点是个头痛的问题。

在本课中魏老师把“a个b”比作是一个压缩包,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解压缩。

解压缩之后得到的是什么呢——把a个△看做一份,○有这样的b份,所以○就是△的b倍。

倍的认识写作稿

倍的认识写作稿

倍的认识写作稿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写作的基本认识和相关技巧,帮助读者提升写作能力。

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它能帮助我们表达思想、分享知识、传递信息。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与他人建立深入的交流。

写作的基本要素1. 主题写作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应该与写作目的相关,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明确的主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并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2. 结构一个良好的写作作品应该具备合理的结构。

通常,文章可以分为导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导言部分应该引起读者的注意,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要论述部分,需要逻辑清晰、连贯流畅;结论部分应该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给出适当的建议或展望。

3.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晰、简洁、准确的表达可以使你的观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避免使用复杂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4. 细节支撑在写作时,要注意用具体的细节和事实来支撑你的观点。

举例、引用实证研究或提供具体数据等方法可以使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写作技巧除了上述基本要素外,以下是一些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的技巧:- 阅读: 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你汲取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借鉴他人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 练: 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的过程。

定期写作并接受反馈能够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进步。

- 修订: 写作并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过程。

写完作品后,进行修订和修改是十分重要的。

对文章进行几次修改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 反思: 在写作结束后,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

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总结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选择明确的主题,合理的结构,准确的语言表达和充实的细节支撑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同时,要保持阅读和练的惯,并积极接受反馈和进行修订。

在“矛盾转化”中认识“倍”——《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与感悟

在“矛盾转化”中认识“倍”——《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与感悟

在“矛盾转化”中认识“倍” ——《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与感悟发布时间:2023-02-16T06:23:57.2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9期作者:马超[导读]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教材在编写中,关注了学生已马超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 315181《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教材在编写中,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学生已有的乘除法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认识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学生原有知识所不具备的。

因此,对于数学这门理性的学科,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需要联系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

于是,在反复的磨课中,我决定在本节课中渗透“矛盾转化”思想。

矛盾转化,就是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观点。

强调各知识间联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变与不变的“矛盾转化”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贯穿始终,下面我就从这个角度来谈谈我的设计。

一、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实录】师:你们都认为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吗?(是的)师:那你们能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吗,让我们一眼就知道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用圆来代替苹果,三角形代替梨,听明白了吗,开始!预设:(出示学生画的)师: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预设:因为苹果有2个,所以我把梨也2个2个的画,这样就有3个2了。

师小结:哇,说的真棒,这位同学说到了我们二年级学习表内乘法时学过的“几个几”,把我们的“倍”转化到了“几个几” 师:谁再来说一说(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梨有这样的3个2只,那么梨的个数就是苹果的3倍)【评析】本节课教学中依然借助“几个几”与“倍”的融会贯通,突出“倍”的本质——两个量的比较关系,强化概念辨析,深入意义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