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模块一第七单元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如何破题、如何在本课教学中凸显核心素养
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的第三课,本课对于本单元而言非
常独特,将新中国的外交划归到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显而易见的是想突出外交与世界格局
的关系,所以在本课的立意中应该着重突出。
就本课而言,课标对本课提出了四项学习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
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
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由课标可以看出,本课知识点多,内容量大,时间跨越60余年,完整的展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用一课内容呈现了其它版本2~3课内容,所以如何破题,如何立意显得尤为重要、
就本课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言,应以核心素养作指导,所以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从四
个方面来体现: 1.时空观念: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新中国外交从世界舞台的边
缘到中心的历程。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掌握国际形势与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提
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历史解释:通过角色扮演,神入历史,体验、理
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通过合作探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4.历史价值观: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认识新中国“和而不同”的外交智
慧、外交政策。
特别是时空观念,我们普遍认为时空观念是最基础的素养,但是既然定为核心素养,我们就要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时间的迁移运用,空间实际联系,专用术语时间观念的解析,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时空的解析。
综上所述,我将本课的主题定为和而不同——新中国的外交路。
并以此按照时间顺序,
以及与空间的实际联系构建了三条道路,即:新生之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破冰之路
——七十年代的外交,崛起之路——新时期的外交。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观察下列两组图片,思
考:面对国际事务,中国与
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意图:引导学生对比两组图
片,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
力。
以此导入本课主题:和
而不同——新中国的外交
路。
师:和而不同,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灵魂,也是新中国七十年外交路的准则。
风雨七十载,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交路。
路,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说:道也,从足从各。
一边是用脚走,站起来,一边是十字路口,往哪走。
意图:和而不同是本课的灵魂,小篆的路是本课的主线,导入新课应该激趣、凝神、点题。
所以上来就点题,凝神,用路激趣?并引出不同时期路的选择,强调时空观念,并以此强调
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时空进行理解。
【新生之路——建国初期的外交】
师:中国外交的新生之路也面临
这两个问题,首先看结构图,说出此
时国际上最突出的形势是什么?那
国内呢?
新生的中国面对困境会做出什
么样的选择?往哪走?一边倒。
怎么
站起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
意图:通过简短有力的问答,学生自己总结出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困境,并将路的两层含义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联系起来。
以此引出对三大政策的特别强调。
师:特别强调: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不矛盾的,“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
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宾语是不一样的,
另起炉灶的宾语是国民政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宾语是帝国主义。
勇敢的面对选择,我们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国外交的新生之路站起来了,也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就。
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理论的成熟,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的内容,五项原则是否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呢?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是第一层次,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大前提;互不干涉内政是在政治上的做法,平等互利是经济上的做法,最终实现和平共处的最佳状态。
按照中医上望闻问切的做法,刚才同学们观了五项原则的内容,闻了五项原则的逻辑,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发问,希望大家能切中要害,直抵问题的本质。
先回答实质在问什么?再告诉我如何回答。
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是引领国际新秩序
的明灯。
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意图:重点突出,在新中国初期我将重点放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先讲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逻辑联系,方便学生理解,再进行本课第一个合作探究: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历史事件的时空性。
师:实质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一个是为什么具有这种意义,
也就是在问它的特点。
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就应有这种直抵本质的方法与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而不同在现世的体现,而接下来的两次国际会议是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最好的实践。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而万隆会议则是第一
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但万隆会议的召开并不是那么顺利,甚至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周恩来总理原本预定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五小时后炸毁,所幸周恩来转到昆明前往了万隆。
万隆会议参会国家的文化、历史、民族、宗教等国情很不相同,再加上
美国的挑拨,又让这次会议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问题: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是怎么做的呢?
意图: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神入万隆会议的时空,思考在当时情境下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的必要性,并以此点题: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思想的发展。
师:中国外交的新生之路上,由于和而不同思想的引领,我们取得了一些突
出的成就,我们来总结一下。
与17个国家建交实现了外交上的站起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理论上的成熟,两次国际会议则是理论的实践。
同学们注意观察,建国初期的外交主要面向哪些类别的国家?我们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了吗?
意图:首先总结本节知识点,学生更能清晰明了的记忆本节知识点?通过观察建国初期外交主要面向哪些国家?引入下一子目。
【破冰之路——七十年代的外交】
师:我们要实现外交上的破冰就必须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破冰之路实
现突破显然在七十年代。
那我找一位同学来根据图片归纳一下七十年代破冰之路
最突出的四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恢复,不是加入。
中国在1945年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同学们,在这四大成就里,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
好,我们就来
重点突破这一项。
意图: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我梳理本小节知识点,教师只进行易错点强调和重点突破。
师:角色扮演,深入历史,参照结构图,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中美两国领导人,该如何考虑两国关系?为什么?两个问题,小组讨论,给我明确的观点及原因。
意图:角色扮演,再次强调时空观念,让学生融入历史,让思考浸入课堂,给予学生充
分时间讨论、表达观点的自由。
师: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认识?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
国家利益,国际形势是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签署》,短短的七天却收获了很高的评价。
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呢?
历史学习,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小组讨论,先来说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再来说问题应该怎么来回答?
“尼克松用七天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意图:这是本课的第三个合作探究,讨论前先强调应该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的能力,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看问题,充分讨论,表达观点。
师:方法总结:①将文学的语言变成历史语言②多角度发散思维③用历史专用术语答题
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强调的是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尼克松改变世界强调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1.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
2.带动了众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中国迎来了建交高潮。
3.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4.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意图:重视方法总结,历史学习一定要重视方法总结,从这一类问题中推测
出答题方法,并且对重点知识进行呈现,加深记忆。
师: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在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的推动下,中美双方都摒弃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实现了破冰,这不就是和而不同思想最好的实践吗!
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世界外交舞台的中心迎来了中国。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站到世界外交舞台中心的中国外交,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树立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崛起之路——新时期的外交】
师:这四幅图是崛起之路上中国外交的成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外交对象以及其目的,我请一位同学来总结新时期中国外交崛起之路的突出特点。
我们来看从新生之路,到破
冰之路,再到崛起之路,这些关
键词都指向了哪里?
都指向了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是新中国的外交路一直以来的追
求。
意图:通过对板书的梳理,整
理出各个时期的关键词都指向了
和而不同。
升华本课灵魂。
师:接下来,根据同学们的
课前预习反馈,我整理了和而不同的中国外交路上的一些重要点,来通过心有灵犀的游戏来巩固一下。
60秒,4个词,只能用历史的语言,不能出现关键字,不能说字数,一位同学来背对白板,小组两位同学来提示。
意图: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理解历史名词,也让学生学会用历
史的预言表达历史专有名词。
师:中国古代啊,讲究动静结合,刚才我们动起来了,现在我们静下心来,
将刚才所梳理的知识点连成线,画成面,发散思维,从路出发,两分钟时间构建
本课的思
维导图。
意
图:引导
学生发散
思维,通
过思维导图,更深刻的理解本课。
理解本课与空间的实际联系,探究新中国外交是如何从世界外交舞台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到中心的。
师:纵观历史长河,旧中国跪着办外交的屈辱历历在目,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栉风沐雨七十年,我们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国际形势出发,本着和而不同的
准则,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路,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从世界外交舞台的边缘一步一步走向了世界外交舞台的中心。
这一切成就取得是基于中国的外交智慧,那么中国的外交智慧又是源于什么?和而不同
当然,我们与世界依然有很多分歧,比如我们已入世十六年,欧美国家还是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
思往事,心潮涌,明国情,知任重。
作为大国我们
该如何担当,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又该如何承担责任,时代在等待你们回答!
意图:升华总结本课,进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明国情,知任重!
三、课后回顾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时空观念呢?
第一,中国传统道德、传统思想在现世的意义,以本课为例,和而不同是中
国传统儒家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学生清楚这句话,但并不清楚其可以化用在新中国的外交路,我认为可以以此为探究题,探讨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在现世的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是培育历史价值观最好的方式。
第二,从时空观念来看,课堂应该注重专用术语时间观念,本课专用术语较少,主要有两个,建国初期、新时期,教师应该对此解释清楚。
第三,注重时间与空间的实际联系。
本课除了路这条主线之外,还构建了中国一步一步从世界外交舞台边缘走向世界外交舞台中心的暗线,着力探讨其与空间的实际联系。
第四,历史时间放在特定时空理解。
建国初期、七十年代,包括新时期,我
们都面临着道路的选择,我们应该将这些道路的选择放在特定时空理解,所以着重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
探究如果你是当时的中美领导人,你会如何考虑中美关系。
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和而不同——新中国的外交路
【课程解读】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
一、新生之路——建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选择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掌握)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整理出三大突出成就及意义)
方针
含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先消除在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和西方建交。
坚定不移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学思结合】1.新中国初期实在什么形势下实施三大外交政策的?(从国际形
势、国家利益等角度分析)
2.思考:如何理解“万隆会议”的“求同存异”方针?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新时
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时空观念: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新中国外交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到中心的历程。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掌握国际形势与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提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历史解释:通过角色扮演,神入历史,体验、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通过合作探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4.历史价值观: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认识新中国“和而不同”的外交智慧、外交政策。
二、破冰之路——七十年代的外交
1.七十年代的外交选择(从国际形势、国家利益等角度分析,理解并记忆)
2.七十年代外交最突出的三大成就(整理并掌握)
三、崛起之路——新时期的外交
请列举新时期外交的重大成就。
(整理并记住)3.思考:1971年,为什么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
国合法席位?
4.新时期的外交有什么突出特点?
【随堂练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
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
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
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 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预习反馈】说出你的想法和疑问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新
的大门,也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合作探究二:中美关系——假如你是当时中美两国领导人,该如何考虑两国关
系?为什么?
合作探究三:有时人评论说,“尼克松用七天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作业
【直击高考】
1.(2016?江苏)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
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2016?上海)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
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日建交
3.(2016?新课标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4.(2015?广东)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
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
第一年30 21 49
第二年41.3 0.4 58.3
第三年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参考答案
【预习诊断】1-4 BDBC
【直击高考】1-4 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