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其职业健康状况,并将其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起来的制度。
这是一个涉及劳动者、雇主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要制度。
下面将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职业健康监护是对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岗位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
这个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每年定期为劳动者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肺功能等指标,确定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
2.职业健康危害评估:对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评估结果将作为职业健康监护的依据。
其次,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结果的管理和保存。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包括体检报告、职业健康危害评估结果、职业病诊断证明等。
这些档案将作为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
2.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隐私: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进行隐私保护,只有劳动者本人、医疗机构和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可以查阅相关档案,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保密。
3.职业健康档案查询和使用:劳动者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职业健康档案,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档案提供给相关单位,如新就业单位、医疗机构等。
最后,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雇主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体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劳动者应积极参与职业健康监护,遵守相关规定,保护个人职业健康隐私。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制度的监管,推动其落实。
总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完善的监护体系和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4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为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权益,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本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制定以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劳动者,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工、临时工等。
三、职业健康监护工作1. 职业健康检查(1)每位劳动者入职时,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身体检查、职业病体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项。
(2)每年对所有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身体检查、职业病体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项。
(3)伤残劳动者和职业病患者需每年进行职业病康复评定,确保恢复情况和身体状况。
2. 健康宣教(1)定期组织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预防职业病的能力。
(2)定期发放职业健康宣传材料,提醒劳动者关注职业病防护措施及身体健康。
3. 健康档案管理(1)建立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入职体检资料、职业病体检资料、职业病历史记录等。
(2)严格保护劳动者的个人隐私,对档案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四、职业病防护措施1. 职业病危害评估(1)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2)危害评估结果作为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依据。
2. 技术防护措施(1)对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配备相应的通风换气设施、防护设备等。
(2)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3. 个体防护措施(1)对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工种,劳动者应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耳塞等。
(2)劳动者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遵守职业病防护规定。
五、应急预案和救治措施1. 建立职业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在职业病事故和突发事件中能及时应对。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监护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单位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是指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医学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危害监测、职业危害防护等措施和活动。
第四条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条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应以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为原则,人性化、客观公正、保密的要求。
第二章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第六条劳动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第七条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应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
第八条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并由劳动者签字确认。
第九条劳动者因职业健康问题需要治疗或休假的,应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第十条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应定期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提供体检结果及相应的健康指导。
第三章职业病诊断第十一条劳动者有职业病症状、体征或者疑似职业病的,可到医院进行诊断。
第十二条医院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应当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进行。
第十三条医院要将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结果及时通知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并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劳动者被诊断为患有职业病的,应根据国家和省、市、县相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并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
第四章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估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劳动岗位所产生的职业危害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监测和评估结果应当如实记录,并定期向劳动者本人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有职业危害的劳动岗位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第五章职业危害专业防护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制定并实施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规定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规定June 8th, 2022, what a day of hard work.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总则为规范公司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公司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适用本制度本制度所称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2、制度内容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所需费用由公司承担,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需要复查的,应当根据复查要求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1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2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应当在劳动者离岗前30日内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离岗前90日内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下列措施:1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2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3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4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5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公司应当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公司档案管理规定妥善永久保存,无条件向劳动者提供档案复印件,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下列内容:1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2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资料;5劳动者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历次检测结果;6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职业健康监护中出现新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者两例以上疑似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应当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制度1主要检查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政策、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2办公室在劳动工人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所检查出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不得安排其上岗;3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工作;4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有危害的作业;5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与职业病有关的损害健康人员要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并对其进行离岗健康复查;6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7职业病健康检查应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急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用期;需要复查时,可根据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五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为了保护职工健康和维护企业权益,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劳资部负责为每一位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二)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2.劳资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相关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劳动者离开单位时,本人有权索取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档案管理人员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对已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在离职后三个月后进行封存,并保存____年以上,以备上级部门查阅。
5.劳资部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保管,防虫蛀、防霉、防丢失、防丢失,保证档案安全。
6.所有档案应有专柜存放、加锁,定期清理通风,防湿。
7.所有档案不得随意查阅、复印,不得置于公共场所。
8.其他依照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9.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二)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用于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监护措施和档案管理规定。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入职体检:劳动者在入职前需要接受体检,包括基本体格检查、职业病危险因素接触史询问、相关疾病筛查等,以确保身体适应相关工作。
2.职业卫生检查:对处于职业病危害环境的劳动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卫生检查,包括体检、化验、射线检查等,以评估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
3.职业病筛查:对可能存在职业病风险的劳动者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和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防治措施。
4.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对劳动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包括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噪声、辐射等,以控制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影响。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促进劳动者健康成长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而制定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和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
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1. 监护内容(1)体格检查:劳动者入岗前、转岗时和离岗前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听力等身体健康指标的检测,以确保劳动者在从事具体工作岗位前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应的岗位要求。
(2)职业病预防:对接触有害物质、高温、噪音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职业病筛查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3)心理健康:注重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劳动者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减少职业心理疾病的发生。
2. 监护机构(1)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由专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健康监护专家组成,负责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健康检查、职业病筛查、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2)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由用人单位组织,负责协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与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3. 监护记录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和用人单位应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记录,记录劳动者的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筛查结果、心理健康情况等信息,并及时进行更新和保存。
4. 监护周期(1)入岗前:劳动者在入岗前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筛查,确保身体健康并适宜从事相应的工作岗位。
入岗前的监护周期应根据岗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程度来确定。
(2)转岗时:劳动者在转岗时应进行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筛查,确保适宜从事新的工作岗位。
转岗时的监护周期应根据岗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程度来确定。
(3)离岗前:劳动者在离岗前应进行体格检查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健康问题,以保障劳动者离岗后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5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三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下列资料:(一)职业健康培训资料,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数、考试情况等内容;(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接触人群情况等内容;(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检测情况、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管理等内容;(四)健康监护资料,包括职业健康检查、禁忌症处理、职业病病人管理等内容;(五)工作记录资料,包括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决策、职业安全健康自查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记录等内容;(六)法律法规资料,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内容;(七)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应当存入职业健康档案的资料。
第四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并做到:(一)按照要求填写职业健康档案有关内容,保证职业健康档案的准确性;(二)每年定期对职业健康档案进行复核,并及时修订;(三)及时将职业健康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加强职业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四)妥善保管职业健康档案及相关原始资料。
(五)严格职业健康档案借阅管理,非经公司领导批准的,一律不得外借。
第五条、接受相关政府管理单位对职业健康档案工作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对职业健康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职业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和汇总,建立分公司职业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
第七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职业健康档案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2)是指用于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一项制度,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履行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制定本制度。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应于公司所有岗位及人员。
4、术语和定义4.1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千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离岗后健康检查、应急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4.2 职业健康检查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症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的资料来源。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检查。
4.3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4职业禁忌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4.5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5、职责与分工5.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的设计和管理。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7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为履行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卫生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____《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我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行政部)根据我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____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检查。
员工接受职业卫生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二、____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卫生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检查。
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卫生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三、至少应每年____一次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检查和异常人员的复查治疗。
由我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核实人员____,制定体检计划并____实施。
四、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人事部门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并共同____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卫生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卫生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卫生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治疗。
六、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做好个体防护并及时____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和我司职业卫生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了保护职工健康和维护企业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二、人事行政部负责为每一位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三、人事行政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相关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四、劳动者离开单位时,本人有权索取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档案管理人员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五、对已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在离职后三个月后进行封存,并保存10年以上,以备上级部门查阅。
六、人事行政部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保管,防虫 蛀、防霉、防丢失、防丢失,保证档案安全。
七、所有档案应有专柜存放、加锁,定期清理通风,防湿。
八、所有档案不得随意查阅、复印,不得置于公共场所。
九、其他依照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十、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生产部。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为履行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有计划地到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三、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由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核定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员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在离岗前30日内组织员工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单位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员工。
六、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病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当地卫生、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医学观察和治疗。
七、在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对在职业病危害事故中,参加应急救援人员及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九、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适用于公司所有劳动者。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要求1.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体检、职业病诊断及预防、劳动者健康教育等。
2. 劳动者应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定期体检,包括职业病体检、生活习惯健康检查等。
3. 公司应开展职业病诊断及预防工作,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4. 公司应定期组织劳动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1. 公司应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劳动者的体检结果、职业病诊断及预防记录、健康教育情况等进行归档管理。
2.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公司负责管理和保密,劳动者有权随时查阅自己的档案,但不得修改或删除档案信息。
3. 公司在劳动者离职后应将其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归档保存,并且依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隐私。
四、档案管理的责任和流程1. 公司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2. 档案管理员应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和借阅登记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劳动者需向公司提供个人相关信息,以便公司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4. 公司应定期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档案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5. 档案的借阅需经过档案管理员审核,并确保借阅记录真实可信。
五、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的劳动者,公司将依法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 若劳动者故意损毁或篡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公司有权对本制度进行解释和修改。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以上为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的模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份规范和完善的制度模板,以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更符合自身实际需求。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依据《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全部员工,无论全职、兼职、临时工等,均需严格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防备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和条件。
第二章职业健康监护第四条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包含定期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评估和职业病健康监测等。
第五条劳动者入职前应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相关健康申报表,确认身体情形符合相关职业要求。
第六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劳动者参加健康检查,包含体格检查、职业病体检和职业病筛查等。
第七条劳动者在接触有害物质或从事职业病危害工种时,应接受相应的职业健康监护,包含定期体检和职业病健康监测。
第八条劳动者应乐观搭配公司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如实供应个人健康情况和接触有害物质情况。
第九条对于检查出职业病病变、病例或有效证据的劳动者,公司应及时向劳动者供应相应的治疗和病愈措施。
第十条劳动者有权拒绝接受对其身体健康有明显危害的工作,也有权向公司提出职业健康保护的建议和要求。
第三章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第十一条公司将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含健康体检记录、职业病危害评估记录和职业病健康监测记录等。
第十二条劳动者的健康体检记录、职业病危害评估记录和职业病健康监测记录等信息必需真实、完整、准确,并妥当保管。
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定期对档案进行维护和整理。
第十四条劳动者有权查阅本身的职业健康档案,如发现档案中有错误或疑问,可向公司提出申请进行更正和解释。
第十五条劳动者离职时,公司应将其职业健康档案移交给劳动者,或者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当保管,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第四章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第十六条公司将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活动,通过宣传、培训、讲座等形式,普及职业健康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本领。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4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档案管理制度1. 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是记录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应建立统一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史、健康状况等内容。
档案应妥善保管,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2. 向劳动者提供档案查询权劳动者对自己的职业健康档案有查询的权利。
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查询自己的职业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职业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档案管理责任分工建立起明确的档案管理责任分工机制,明确各级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
各级单位要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三、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1. 体检制度劳动者在就业前、就业时和离岗时应进行定期体检,以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体检内容应包括职业病的常见指标和其他相关的健康指标。
2. 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建立起密切的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
监测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环境的监测和劳动者的健康监测。
3. 职业病诊疗制度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病诊疗制度,确保职业病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诊疗过程中应保障劳动者的隐私和权益,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问题与对策1. 档案管理制度问题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档案管理制度可能存在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问题目前,一些企业对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工的职业健康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推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落实。
同时,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职业健康意识。
五、结论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及时掌握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服务。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五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一、目的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为预防职业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职工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个部门。
三、定义和术语3.1、职业病危害。
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2、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3.3、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____(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四、职责4.1安全部负责为每一位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
五、制度内容5.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归档范围:5.2、职业病诊断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包括:5.3、档案日常管理相关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后方可存档。
六、支持性文件《____职业病防治法》七、相关记录7.1《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7.2《职业卫生体检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检查、职业安全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1职业健康监护:1.1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安全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____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职工接受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1.3按照有关保护妇女的劳动法规,安排工作要充分考虑妇女的生理特点。
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4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职工从事其所禁忌的环境工作。
1.5不得安排未成年人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3篇)

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其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的重要性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和危险因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会对其身体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职业卫生监护是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病危害问题的一项工作。
通过职业卫生监护,可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职业卫生监护的内容和程序1. 职业病的监测和评价:包括职业病的发病情况统计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等。
2. 健康检查: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危害因素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包括体检、实验室检查、职业病专科医生的诊断和评估等。
3. 职业卫生培训:向劳动者提供关于职业卫生知识和防护措施的培训,增强其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4. 职业卫生技术指导:对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防护设施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指导企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 职业病危害评估: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和防护措施,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三、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是对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工作的记录和保存,是评价和监测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依据。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的建立、归档、查询、更新和保密等内容。
1. 档案的建立:企业应根据劳动者的个人信息、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和防护措施等,建立完整的职业卫生档案。
2. 档案的归档:对已建立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确保档案的有效保存和管理。
3. 档案的查询和更新: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和更新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档案,及时获取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和防护情况。
4. 档案的保密: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档案应进行严格保密,未经劳动者本人同意和相关部门的批准,不得随意披露和使用。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1.引言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是指公司为保障员工在工作中避免职业病发生、提高员工健康水平,制定并实施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体力劳动、高温作业、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其他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员工。
2.职业健康监护2.1 监护内容•健康体检:对于患有特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及从事特殊工种(如高空作业、有毒物质接触等)的员工,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评价:对于合同期限为6个月以上的员工,要求在入职时进行健康评价,并在合同续签和离职时进行再次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于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的员工,要求在工作开始前和结束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诊断:当职业病症状明显或者离开有职业病危害作业条件后出现临床表现时,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
2.2 监护频次各项监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监护的频次如下表所示:监护项目频次监护项目频次健康体检按要求进行健康评价入职时及合同续签和离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开始前和结束时职业病诊断出现症状时或离开危害作业条件后2.3 监护记录公司将由专职医生或合作医疗机构对监护数据进行记录。
每次监护结束后,医生将监护结果进行书面、电子或其他形式的档案存储,并将记录告知员工。
3.职业健康档案管理3.1 档案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户籍、联系方式等信息;•工作史:包括进入公司的时间、就职部门、岗位名称、薪资水平等信息;•健康状况:包括监护记录、疾病治疗、病史、药物过敏、手术史、家族病史等信息;•职业健康危害接触史:包括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以及进行过的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等信息。
3.2 档案管理公司应当为各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每个员工只能有一个档案。
档案应当由专人进行管理,并采取安全措施,保障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同时还要限制档案的查阅权限,仅限于医务人员、公司专人以及员工本人查阅。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一、概述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从事特别职业的劳动者进行的定期体检及健康管理。
法律法规对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作出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条例》等,要求用人单位应定期为从事劳动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确保其从事的工作不会影响其健康。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是一项关乎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重点工作,具有紧要意义。
本文重要介绍这一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1.防备性体检工作单位应依据劳动者从事职业的不安全程度、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强度、时间和个人体质等情况,合理确定体检项目。
一般来说,包括认真的病史询问、生化指标检查、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听力检查、视力检查、皮肤检查等内容。
2.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监护的基础是防备性体检,职业健康体检则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体检,适时发觉和诊断职业病和非职业病相关病症,适时实行措施进行治疗和防范,确保工作和身体健康的完美结合。
3.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是职业健康监护的核心工作,对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需要认真的病史询问,做全面的体检,并进行相关的辅佑襄助检查,如X线、CT、化验等。
除职业病外,还应重视发觉其他相关疾病,如肝炎、结核病等。
4.劳动适应证评定用人单位应依据从事劳动者的身体情形和工作性质,评定劳动者的劳动适应本领,明确工作性质和岗位适应情形,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供给合理的工作保障。
三、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的主体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由用人单位负责,用人单位应对从事特别职业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将其纳入用人单位的管理范畴。
2.职业健康档案的内容职业健康档案包括个人身体情形、体检、诊疗情况及处理结果、劳动适应证评定等相关信息。
3.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用人单位应在员工入职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建立健全档案系统。
档案应保存劳动者个人信息、体检报告、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情况、防护措施等一系列信息,以供参考使用。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职业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的概念、内容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的概念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简称职业健康监护,是指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以及职业病的早期征兆,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和治疗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的危害。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工作质量,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与环境卫生。
三、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确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制度、工作过程、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劳动者健康检查: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和生物学监测,检测劳动者体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包括肺功能测试、视觉和听力检查、心脑血管系统监护等。
同时,对劳动者进行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如血液、尿液、毛发等样品的收集和分析,以评估职业病的暴露情况。
3. 职业病预防措施的建议和监测:根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制定相关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包括工作环境的改善、劳动保护用具的配备和佩戴等。
同时,监测职业病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评估和调整预防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四、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是建立和管理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以下是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几个方面。
1. 档案建立:工作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报告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参照)
一、目的
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掌握职工健康损害情况,预防职业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
实际,建立本制度。
二、责任部门
(一)X XX(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岗中、离岗和应急的的职业健康监护,以及建立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各车间配合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的具体组织工作。
(三)X XX(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协助新上岗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组织工作。
(四)X XX(财务部门)负责职业健康体检的费用落实工作。
三、职业健康监护的组织实施
(一)XXX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接到XXX(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劳动者(包括转岗人员)及有特殊健康要求的劳动者信息后,5日内拟定职业健
康监护工作计划,经主管领导同意后与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
证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委托书和协议,委托书和协议包括:体检时间,体检劳动者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名称等信息。
在XXX(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开展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新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本项工作。
(二)XXX(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XXX(人力资源部门)每年
年初根据上一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规定的体检周期,核实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报公司领导同意后开展在岗
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异常人员的复查,与卫生行政部
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委托书和协议,委托书和协议包括:体检时间,体检劳动者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名称等信息。
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三)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XXX(人力资源部门)报XXX(职业卫生管理部门),XXX(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制定体检计划,并报本单位领导同
意后与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委托书和协议,委托书和协议包括:体检时间,体检劳动者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名称等信息。
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卫生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四、职业健康监护结果的告知和登记
XXX(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2日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告知形式及时通知劳动者,并在书面告知上签字,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2日个工作日内及时通知XXX (人力资源部门)和车间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并做好登记;
(二)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与XXX (人力资源部门)协商进行妥善安置,并做好登记;
(三)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四)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五)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病人10日内书面报告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做好签字记录。
五、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XXX(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长期妥善保存。
(一)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者个人信息卡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历次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5、劳动者本人体检表
6、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单
7、其他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8、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I.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
2 .职业健康检查委托书或职业健康检查协议
3、职业健康检查合同
4、《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
5、《职业健康检查复查通知书》
6、《职业健康检查复查报告》
7、《职业禁忌证通知单》
8、《疑似职业病告知单》
9、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
10、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结果登记表
II、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患者一览表
12、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
13、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和职业病鉴定证明书
14、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记录
1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汇总表
六、有关制度和记录其他档案
(一)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二)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复制登记。
(三)职业史证明发放登记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