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孟子:①继承“仁”,并发展为“仁政”思想。②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
3、荀子:①主张“仁义”和“王道”;②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提出“人之性恶”的思想。
三、“道家和法家”把握三点
1、道家老子:①朴素辩证法思想。②主张“无为而治”。
2、法家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教学讲义(教师用)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程朱理学及其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孔子名言: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②道不同,不相为谋。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考考你?①亚圣、宗圣分别指孟子、曾子;②书圣王羲之;③画圣吴道子;④草圣张旭;⑤诗圣:中国的杜甫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⑥医圣张仲景;⑦乐圣贝多芬。
1、老子:①唯心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即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②政治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即黄老之术(黄帝、老子学说),如西汉休养生息政策,“无为”就是不妄为、不为所欲为、不胡作非为等。③思想精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名言: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④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⑤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2、评价:①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或文化瑰宝;②应持正确态度:去其糟粕、汲其精华;即批判地继承或扬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前导学】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把Fra bibliotek三点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1、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①早期儒学: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两位重要代表人物。②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汉武帝即位后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受到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④新儒学: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儒学主体地位。⑤早期启蒙思想:明清时期,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追求个性解放,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整合拓展】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争鸣观点:①仁爱: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即爱有等差)、墨子兼爱。②治国:儒家主张仁政、法家则主张法治。③伦理: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④人与自然:荀子主张人定胜天,庄子主张人不能战胜自然。⑤战争:墨子非攻,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基础。
2、孟子: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伏尔泰借助它反对君主专制。
★社稷:社即土神、稷即谷神,说明中国是农业大国。“民贵君轻”:“民贵”是为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是为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⑵伦理观: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孟子继承发展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仁”即爱人,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孟子“仁政”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
★年龄称谓:⑴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⑵孩提:2~3岁的儿童;⑶垂髫:幼年儿童(又叫“总角”);⑷豆蔻:女子13岁;⑸及笄:女子15岁。⑹而立之年30岁;⑺不惑之年40岁;⑻知命之年50岁(又叫“知天命”、“半百”);⑼花甲之年60岁;⑽古稀之年70岁;⑾耄耋之年:80、90岁;⑿期颐之年:100岁。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源于知识,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孟子名言: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⑤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荀子:①“仁义”和“王道”:即以德服人。“王道”常与“霸道”相对称。②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③伦理上提出性恶论,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变善。④基本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对法家思想也有吸收,主张礼法并施。⑤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2、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①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②代表:老子、孔孟、墨子、韩非子等。
3、影响:①奠定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把握三点
1、孔子:①核心“仁”的思想:认为“仁”就是“爱人”,即孔子的民本思想。②教育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
★荀子名言: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三、道家和法家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戊戌变法。
★欧洲历史上第一、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是: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
★五行说:①相生:金、水、木、火、土;
②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①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②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③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孔子被尊称为至圣。④主张“克己复礼”:“礼”指西周等级名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