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北门中学高一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历史: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5月第四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5月第四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命题单位:圆创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本试卷共6页,19题。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5月11日上午10:30—11:45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的大国,大多崛起于边地(如下表)。

这说明晋国“晋居深山之中,戎狄与之邻,狄之民实环之”“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四海,以属诸夏”秦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并国二十,遂霸西戎”A民族交融推动了疆土拓展 B.政治危机冲击了分封制度C.王室衰微导致了大国崛起D.华夏认同巩固了统一格局2.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注:“二年”指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规定,在干道上每隔十里设置的“邮”,是由十二个邮人之家组成的小型聚落,在从事耕作的同时,轮流当班负责文书传递。

邮人随时待命,收到中央政府发出的重要文书和紧急文书后立即以步行方式传递至下一站。

据此可知A.文书行政有利于社会治理B.邮驿制度加强了边疆控制C.人口迁移推动了经济发展D.干道建设增加了财政负担3.唐《通典》记载,西域国于阗“自汉孝武帝至今,中国诏令、书册、符节,悉得传以相付,敬而存焉”。

《新唐书·西域传》也记载:“(于阗)自汉武帝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

”这表明A.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直接统治B.汉唐在西域设郡县管理C.干阗对中原王朝的政治认同D.华夏文化传统传承不断4.北宋柙宗时期,王安石所著《三经新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神宗死后,王安石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

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命题学校:荆州中学命题教师:刘汉荣审题学校:宜昌一中考试时间:2023年 5月4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尚书·舜典》载:安抚边远笼络近处,亲厚有德之人,信任善良之人,拒绝邪佞之人,则“蛮夷率服”。

这反映了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C.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D.宽严相济的政治智慧2.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从出土的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只有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才可知道墓主原来是匈奴人。

这说明A.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B.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C.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 D.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3.曹魏统治者初期实施军屯,后来开始出现民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

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的武官),小郡设典农校尉。

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若遇到重要事项,典农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

典农官的设置A.有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保证了曹魏军事上的胜利C.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推动均田制的发展和完善4.北宋仁宗中期,士大夫政治走向成熟,皇帝负责最后裁决,具体行政事务由代表“天下”的士大夫为主体的各个机构分工完成,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

据此可知,这一体系出现的思想渊源是A.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 B.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C.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 D.科举提高了官员素质5.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成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2.商纣王,名辛。

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

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

遂少子辛为帝。

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3.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

”“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4.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5.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

这是因为宗法制度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7.《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竹简《子产》记载,郑国子产立法的理论依据是“天地、逆顺、强柔”,提出要根据天地运行规律、事物发展形势来制定法律,并将体现当世统治者命令的“令”列在体现传统法度的“刑”之上。

这反映了()A.君主集权体制的确立B.重法轻礼思想的形成C.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D.法律制定方式的改变2.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东方的齐国多为八口之家;中原地区的魏国则多为五口之家;西方的秦国平均每个家庭为4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各国()A.宗法关系的强弱B.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C.社会转型的深度D.铁犁牛耕普及的广度3.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

这反映出汉代()A.彻底解决汉初遗留的王国问题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河西地区经济从游牧转向农耕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唐朝采用“勾检制度”履行审计职责,从三省到九寺五监大都设有勾检官,负责审核本单位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重点勾检财务收支状况,其结果层层上报,最后由户部进行审计。

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官员权力B.规范政府行为C.协调中枢机制D.提高行政效率5.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

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

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进行监督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6.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

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

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国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的是A.秦朝的《田律》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B.秦国郡守李冰修建了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C.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历代政府推行屯田政策,不曾中断D.大跃进运动时期,为赶英超美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2.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汉朝B.宋朝C.唐朝D.明朝3.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A.商B.周C.秦D.唐4.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5.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6.在明朝,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以至于“吴中等地,全恃湖广、江西”。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B.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D.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7.据统计,明代江西商帮每年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中粮食达500万石、茶叶500万斤、夏布230万匹、售纸50万两及杉木、蓝靛均居全国之首。

材料表明商帮A.获得了人们的大力支持B.有利于整合地方商业资源C.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D.经营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8.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月考历史答案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月考历史答案

荆州中学2020级元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45分)1-15 BACBD BCCBA BBABC二、材料题(55分)16.(12分)图1应为唐朝。

判断依据:南方与北方城市数量差距小,并且沿运河分布较多城市,这与唐朝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有关,据此判定图1是唐朝。

(4分)图2应为西汉。

判断依据:主要商业城市集中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南北差距显著,这说明此时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区未得到有效开发。

另外,图中没有大运河,可以推断该图时间早于隋朝。

据此判定图2是西汉。

(4分)图3应为明朝。

判断依据:商业城市大部分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一带,北方商业城市数量较南方偏少,这与明朝时期南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重心,以及对外贸易发展较快有关。

另外,图中“京师”是明朝的首都,且大运河已“截弯取直”,可以推断时间比元代要晚。

据此判定图3为明朝。

(4分)17.(14分)观点一: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

唐宋之际的社会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2分)论述:从政治上来看,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对于皇权有着明显的限制和制约,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势力仍然较为强大,科举制虽然建立,但是仍待完善。

到了宋代,君主专制得以加强,另外伴随着科举制的完善,平民政治逐渐兴起,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世家大族势力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经济上来看,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品交易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这些都是前代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文学上,在唐代,诗歌更多的是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过于政治化。

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学样式出现了明显的世俗化发展趋势。

(10分)综上所述,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相比于唐代有很大不同。

(2分)观点二:反对内藤湖南的观点。

由唐到宋,中国社会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2分)论述:从政治上来看,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二府三司制在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初(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通过土地分封和宣誓效忠,国王与贵族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臣属关系,从而加强了王权,A项正确;材料中通过土地分封形成国王与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而非依附关系,排除B项;“拥有也只限终身,不能世袭”可知贵族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排除C项;维护封建等级制是改革的影响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A.非洲殖民地化的加深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列强瓜分非洲矛盾加剧D.非洲近代化开始起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西方列强侵略非洲。材料出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罪恶的黑奴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侵略,包括对非洲地区的原料掠夺和资本输出。在欧洲列强的大力扶持下,到20世纪初,非洲各地已形成以生产、出口单一经济作物为特征的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的雏形,为满足掠夺非洲经济作物产品和矿产品原料,以及征服非洲、维护殖民统治的需要,为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纷纷投资修路,从而使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牢牢地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这也表明非洲地区的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从全球范围而言的,材料仅仅提供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一种新的社会伦理,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与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 )
A.宗教改革违背了人文主义原则B.宗教改革推动殖民扩张与掠夺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3.下表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 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 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 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中国 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速度较慢, 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B 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和结果,不是推动欧洲工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5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国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也是人类改造自 然的成功典范的是 A. 秦朝的 《田律》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 B. 秦国郡守李冰修建了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C. 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历代政府推行屯田政策,不曾中断 D. 大跃进运动时期,为赶英超美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B 选项符合题意。立法不属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只能说明当时的环保意识增 强,A 选项排除。屯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C 选项排除。大跃进运动的核心 是大炼钢铁,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D 选项排除。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1. 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基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

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A. 食物种类十分丰富 B. 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C.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 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萌生2. 秦王朝建立至汉武帝初年,铁器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作的铁器物美价廉。

而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官府制造生产的铁器农具,质量不佳且价格较高,妨碍农事。

这说明()A. 盐铁官营不利于百姓生活B. 适当竞争有助于经济发展C. 垄断专营易引发官商勾结D. 官营工匠的技术水平不高3. 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A. 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 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 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4. 据统计,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这反映出秦朝()A. 赋税负担沉重B. 法律制度严酷C. 强化地方管理D. 行政效率提高5. 《唐律疏议》中规定:“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

唐太宗还告诫巡视州县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这说明唐太宗()A. 推行均田,鼓励垦荒B. 不兴土木,休养生息C. 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6. 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

这种现象()A. 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B. 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C. 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D. 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7.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A. 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 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C. 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 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8. 如图为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图中唐玄奘的徒弟“猴行者”带着东坡巾,是一个儒生打扮。

湖北省荆州区荆州成丰学校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2021年整理)

湖北省荆州区荆州成丰学校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2021年整理)

湖北省荆州区荆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荆州区荆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荆州区荆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做“”(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 ) A. 受封诸侯的权利B。

分封的对象 C. 受封诸侯的义务 D. 分封的目的3.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4.5.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

①③B。

②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6.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A。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B。

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C. 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7.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8.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

B。

C. D.9.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10.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11.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12.③三公中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13.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④14.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元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元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元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选题(45 分)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A.思想主张趋于统一 B.富于社会批判精神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D.体现统治者的需求2.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 2 次;周代记录到陕西 5 次,山东、河北各 1 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 3 次,安徽 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 1 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商周时期的南方没有瘟疫C.瘟疫从欧洲逐步传到中国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 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研究,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

据此推断,当时两地()A.礼乐制度都非常完善B.经济发展水平接近C.手工技艺领先于世界D.文化之间存在交流2.有学者指出,周代凡拥有土地且享有名号者,都是享有其领地统治权力的“君主”,只是土地有广狭,爵位有尊卑,“君主”的权力大小不同而已。

这反映出周代()A.等级秩序逐渐瓦解B.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C.中央集权尚未确立D.天子未得到诸侯拥护3.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儒家代表人物为孟子和庄子B.老子提出了中央集权的主张C.韩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D.墨家代表墨子提倡隆礼重法4.战国中期以前的历史文献中很少将秦国与蛮夷相联系,而战国末期的文献记录多将秦国描述成文化落后的蛮夷之地,这一变化表明()A.国家形象折射国力演变B.秦朝的历史功绩被质疑C.法家思想遭到后世批判D.对秦国的评价莫衷一是5.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三万户居民到九原郡,垦田生产。

这些措施()A.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管理B.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开发6.西汉时期,官家对民间的放任,导致了民间力量的壮大,发展起来的坞堡经济成为东汉最基础的社会细胞。

坞堡内部有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的大地主和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的武装组织,它代替了官方对基层民间的统治。

这()A.是政府对官僚集团妥协的产物B.填补了动乱环境下的权力真空C.瓦解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导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破产7.汉武帝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实行了一套完整的经济措施,从商贾手中夺利,达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湖北剩州市北门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湖北剩州市北门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答案】C
【解析】
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
6.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A. 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 荷兰成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C. 荷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兰17世纪海外贸易发达,排除B;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是英国,C错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体现了“坊”即住宅区 商业繁荣;“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体现了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在宋代,故C项正确;AB项坊市制度比较严格,排除;D项晚于C项。故选C。
“三角贸易”航程 出发地是欧洲,殖民者由欧洲带着廉价的商品出发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然后再由非洲把黑人奴隶运到美洲去开矿,再把美洲的矿产资源运回欧洲,所以从非洲运动美洲的是黑人奴隶,故答案选择C项。
19.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北门中学高一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孙诗雪审核人:孙诗雪时间:2014年5月13日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2.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3。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4.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

”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5.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6.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7.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9.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精品文档10.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1.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12.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13.《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4.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15.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16.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7.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18.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19.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20.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21.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22.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精品文档1885 78276 38.6 17.9 18.81887 85787 36.4 19.6 24.31889 86187 35.5 17.4 25.71891 95394 33.4 17.1 25.11892 88816 35.2 17.2 26.0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23.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2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

3%—0。

7%,最多不得超过1%。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25.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二、材料题:共3题,26题12分,27题26分,28题12分,共50分。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6. (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近代和当代开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7.(26分)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

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

这些市镇充斥着乐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

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