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五经济经济展望及热点问题分析
2012国内外形势
![2012国内外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1402953483c4bb4cf7ecd1b1.png)
3 5 2012 60% 1
64.65%
法国公布了总统大选结果
在 第月 二日 轮晚 投社 。票会 中党 战候 胜选 萨人 科奥 奇朗 当德
5 6
选 法 国 总 统
法国总统选举尘埃落定,社会党候选人奥朗
德战胜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现任 总统萨科齐。 在此之前,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也 先后更换了政府。
集的竞选活动,针对多个影响选情的“摇摆 州”造势4天,为即将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 表大会“热身”。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1月13日宣布,美国将与缅甸互 派大使。克林顿在当天发布的一项声明中说,经与 国会议员磋商并遵照奥巴马总统指示,美方将开始 与缅甸互派大使的进程。她说,此举将加强并深化 与缅甸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她同时说,互派大 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取决于缅甸继续推行改革 并取得“持续进展”。
埃 及 军 方 宣 布 结 束 全 境 紧 急 状 态
6月24日,埃及最高总 统选举委员会宣布,穆 斯林兄弟会下属自由与 正义党主席穆尔西赢得 穆巴拉克下台后的首次 埃及民主总统大选。
世界政治局势
大国之间博弈加剧。美国重返亚太、中美博弈、中 日博弈、美俄在中东、欧洲争夺激烈。 西亚、中东、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美国、伊朗、以 色列关系恶化;朝韩美关系恶化;中日因钓鱼岛问 题关系僵持;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因南沙争端关系 恶化;叙利亚、以色列关系恶化;叙利亚与土耳其 关系恶化。 世界格局将继续朝着有利于新兴国家的方向发展。
国际组织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1月17日,世 界银行发布 《全球经济展 望》报告,将 今明两年全球 经济增长预测 大幅下调至 2.5%和 3.1%。2 4日,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公 布《世界经济 展望》,大幅 下调今明两年 全球经济增长 预期至3.3 %和3.9%。
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本(4篇)
![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4467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4.png)
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一、课程概述作为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提高综合素质、增长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4年的《形势与政策》课学习中,我不仅了解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还学习到了一些政策法规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背后逻辑,受益匪浅。
二、学习心得体会1. 强化政治意识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我逐渐意识到政治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政治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的实施,而我们每个公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
同时,政治也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通过学习国际政治动态,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做好自己的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加深经济素养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了解到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重要经济政策,对我未来的就业和创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在了解国际经济形势的同时,我也对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与挑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拓宽文化视野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我也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古迹的保护,我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更加加深,并积极参与到传承创新的进程中去。
同时,也通过学习各国文化的差异、交流与融合等内容,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增加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自律和创新意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自律和创新意识。
这门课程需要我们从各种媒体渠道收集、整理信息,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自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同时也需要引导创新思维,学会对于信息的分析和理解。
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5. 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我逐渐培养了一种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023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补考
![2023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补考](https://img.taocdn.com/s3/m/687c6b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f.png)
2023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补考考题一、2023年国际形势分析1. 世界政治格局重构2023 年,世界政治格局可能面临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国际关系的重构、大国关系的调整等。
当前,美中关系日益紧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这些因素都使得未来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2. 区域热点问题在亚太地区,朝鲜半岛局势、南海争端、台海问题等都可能对地区稳定造成影响。
而在中东地区,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巴冲突等也是困扰国际社会的焦点。
3. 全球经济展望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有所放缓。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经济领域的发展,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冲击,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2023年我国国内政策展望1. 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城乡发展不平衡等。
2023 年我国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社会民生政策2023 年,社会民生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可能会继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力度,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生态环境政策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2023 年有望出台更多生态环境政策,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关于2023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补考的综述与个人理解2023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补考将覆盖上述内容,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国际形势、我国国内政策的发展与展望。
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2023 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补考内容广泛、涉及面广,要求学生要全面把握国际形势、国内政策发展动态,并对相关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课程要求,逐一对内容进行梳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经济学动态》2013年总目录
![《经济学动态》2013年总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4e9c91a9b89680202d82568.png)
‘经济学动态“2013年总目录一㊁国内经济理论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转方式主导的调整期㊀ 2012-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张立群1.42012年我国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状况㊀卫兴华等1.9 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及检验㊀ 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㊀李燕桥臧旭恒1.20 对未来经济发展取向和增长理念的若干分析㊀学习理解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新精神㊁新部署㊀裴长洪2.4 全球化新阶段我国对外发展综合考量㊀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9 胡代光先生的经济学人生刘义圣2.23 巩固和发展经济适度回升的良好态势㊀ 2013~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刘树成3.4 区域科学的兴衰㊁新经济地理学争论与区域经济学㊀的未来方向张可云3.92012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黄泰岩4.4收入分配问题与要素资本化我国收入分配㊀问题的症结 在哪里?张车伟程杰4.14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纠结㊁共识与创新节点㊀温锐4.24 认识中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视角蔡昉5.4 2013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许宪春5.9从技术引进走向自主研发论新阶段下的中国㊀经济增长方式龚刚等5.16 中国有多少结构问题?付敏杰5.27 养老金制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对法律起源㊀和资源禀赋等假说的反思孙守纪胡继晔5.39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金融改革李扬6.4 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非协调发展及成因㊀蔡继明等6.15在稳增长中化解风险 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6.23关于云金融的思考霍学文6.33 新阶段城镇化的目标和路径洪银兴7.4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任泽平7.10中国经济高增长融资之谜李稻葵等7.19如何压缩贫富差距?㊀美国百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杨春学8.4生活质量:指数平稳,挑战严峻㊀ 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13)㊀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8.14 美元无限供给弹性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㊀李腊生等8.36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研究进展述评郝枫8.84补充性货币的理论㊁最新发展及对法定货币的挑战㊀贝多广罗煜9.4 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发展战略转型赵志君9.11 R&D 投入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㊀ 来自中国工业1999~2010年的经验数据㊀万伦来朱琴9.20 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刘树成10.4 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 中国视角刘霞辉10.9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机制㊁体制及制度亟待改革㊀谢地刘佳丽10.20 经济转型㊁金融扩张与政策选择㊀ 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张平苏治11.4论开发区经济的平台性和政府的作用边界基于㊀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王勇朱雨辰11.12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再审视孙祁祥等11.20 论欧债危机的最终结局及中国的战略应对㊀李稻葵等12.4宏观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研究述评㊀柳欣等12.15主流经济学危机与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张晓晶12.24收入分配研究提高我国基尼系数估算的可信度 与‘中国家庭㊀金融调查报告“作者商榷李实等2.43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对收入流动研究王晓等2.50 当前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调查㊀全国总工会课题组5.151 从收入分配改革到现代国民财富分配体系的建立㊀靳卫萍10.29政府约束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赵德起等10.36 中国居民G e a r y -S t o n e 加总效用函数实证研究㊀陆明涛10.49 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践资本积累㊁利润率下降趋势与经济周期 国外马㊀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述评刘灿等3.64551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2期‘资本论“能作这样的 重新研究 吗?㊀黄阳平等3.7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及㊀经验总结蒋南平7.7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述评王昉7.80 论‘资本论“的经济危机理论体系 兼论社会主义㊀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裴小革9.27 当前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三个着力点㊀胡家勇武鹏9.37‘资本论“与当代中国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㊀论“研究会第30届年会(2013)理论述评㊀蒋海曦9.43学术探讨中国户籍制度下的城市化与结构转变㊀刘雅南邵宜航1.32从均等化㊁一体化到市民化市民化改革的逻辑㊀梳理与政策解读吕炜等1.40地区差异㊁收入不平等与城乡居民消费储德银等1.46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周期定位与总体模型㊀人均样本下的中国特征及国际比较㊀彭刚等2.60 危机与保险业的发展孙祁祥等2.67社会资本与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㊀张龙耀等2.73经济学论文模型泛化现象解析与思辨李金华3.23 地方教育投入对城镇家庭教育支出行为的影响㊀对我国城镇家庭动态重复截面数据的一个估计㊀袁诚等3.29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超额负担兼论税制结构效率㊀覃毅3.36基于B o o t s t r a p -M a l m q u i s t 指数的高新技术产业㊀技术创新效率分析刘伟3.42我国税收分享和转移支付制度效应研究㊀闫坤杨谨夫4.31改革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 缺口 与弥补㊀丁任重李标4.37 农村耕地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㊀ 中低产田改造与集约化经营剧乂文4.43 居民收入比重为何下降㊀ 基于收入和支出的双重视角刘扬等5.48 基于迪氏指数分解的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㊀人口㊁产业㊁能源结构变动视角下的解释㊀孙作人周德群5.54 近期政治经济学重大问题研究评述金融危机背㊀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模式问题㊀陈雪娟5.62 城市群农村劳动力净迁移率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为影响㊀因素研究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的㊀分析纪韶饶旻6.39 中国粮食生产效率实证研究杨锦英等6.47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残缺与租值耗散问题研究㊀张复明曹海霞6.54 要素错配水平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的研究㊀王林辉高庆昆6.61 零售商通道费经济效应与政府规制研究新进展㊀谢庆红等6.68能力投资㊁健康冲击与贫困脆弱性方迎风等7.36 潜在竞争理论及其对我国并购反垄断审查的适用㊀吴汉洪孟剑7.5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研究㊀谷明淑刘畅7.57基于V E C M 的中国家庭债务与消费波动:㊀1997~2011年何南7.65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及相关对策㊀白永秀等8.49 狭隘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对外贸易杨子川8.56 潜规则㊁制度和经济秩序闭明雄8.62信息剩余论 市场治理新视角田光刘彦平8.67 基于所有权视角的企业创新理论框架与体系㊀陈岩张斌9.50 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测度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㊀赵勇魏后凯9.60基于流动性动态特征的货币政策效果与工具选择㊀王晓枫王秉阳9.70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禀赋变动趋势㊀张永丽金虎玲9.78社会网络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进展㊀徐振宇10.61我国通货膨胀惯性结构性转变及其预期管理启示㊀苏梽芳等10.73经济史学及其学理关联基于史实与逻辑的视域㊀叶坦10.80再生产结构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演化路径㊀胡乐明刘刚11.29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的悖论㊀张曙霄张磊11.40 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扩展㊀任保平11.45 社会资本㊁产业集聚与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㊀彭文慧11.52中国经济崛起与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㊀选择探析基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视角㊀兰日旭12.31 近两年关于国有经济的地位㊁作用和效率问题的㊀争论与评析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㊀‘决定“进行分析卫兴华等12.39 集聚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朱昊等12.49宏观经济分析外资进入㊁市场选择与劳动要素配置 基于微观㊀数据对制造业的研究杨振陈甬军1.7365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研究㊀王涛生1.80对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㊀吴友群等2.33 2012中国股市走势问题解析张建民2.39 开放经济中的外部冲击与财政协调政策 动态㊀随机一般均衡的视角朱军6.73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基于省际视角的㊀分析彭惠全智敏6.80从 热钱 到 钱荒 :形势逆转的原因㊁影响及应对之策董小君7.94创新集群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徐维祥等10.89F D I 集群经济效应及环境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㊀张伟等10.96金融问题研究货币博弈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动态与政策空间研究㊀林楠1.53人民币汇率能预测C P I 吗? 基于参数不稳定的㊀稳健分析李云峰1.59审批金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北京为例冯科等1.65推动上市公司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研究㊀霍学文2.78高频交易的最优执行策略研究王丹等2.81 信贷危机与经济萧条的演化机制研究㊀梅家周等3.83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社会资本㊀的视角崔巍3.89我国 民间投融资 共生特性与协同发展新秩序㊀ 民间投融资共生理论研究李元华3.95 后危机时代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㊀ 基于央行非对称降息视角邱兆祥等5.74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㊀李向前等5.81中国A 股市场地区效应的实证检验与成因分析㊀甄红线梁超5.88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算研究:1982~2011㊀汪小勤陈俊6.87 银行效率测度模型及其对比研究述评郭威6.94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㊀刘澜飚等8.73金融渠道对中国外部失衡调整的影响研究王博等11.82 金融发展过度:最新研究进展评述及对中国的启示㊀胡海峰倪淑慧11.88 基于主权国利益视角下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㊀问题探讨邱杨茜12.59自由现金流量持有价值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㊀的实证检验刘银国等12.72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市场风险研究进展及评价㊀彭江波等12.80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㊀ 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马宇杜萌1.88 水资源安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新进展㊀张培丽等1.94城市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定量解读苏剑等9.88城镇居民的住房贫困 基于2000年与2005年人㊀口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罗楚亮王亚柯9.95改革专题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研究㊀杨志远等11.58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贸易转型升级战略㊀研究陈丽芬等11.68 化解改革瓶颈: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思考㊀及政策建议余颖丰11.76通货膨胀研究我国资产膨胀型通胀传导机制分析 对经济增长㊀和通货膨胀两难冲突的解释王月等3.53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通胀运行机制影响的研究述评㊀唐小飞等3.60货币政策研究货币政策动态传导的微观机制 基于30个中国㊀工业两位数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齐鹰飞3.76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基于收入分配的㊀新视角江春等4.48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区域效应:2005 2010㊀张辉王征4.58 利率管制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治理章月明等4.64产业经济研究金融业效率分析研究与展望黄薇等4.72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㊀曾胜等4.81借鉴欧盟分配原则的我国碳排放额度分配研究㊀ 基于Z S G 环境生产技术苗壮等4.89社会资本对交易费用的作用:理论㊁机制和效果㊀基于机会主义行为治理视角的研究述评㊀陈劲松12.87会议综述2012年新经济形势下宏观政策的微观影响会议综述㊀张军1.154751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2期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㊀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综述宋德勇等1.156 第14届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年会综述㊀冯玫等1.159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2) 打造中国㊀经济第四增长极 会议综述石腾超2.154顺应全面转型趋势加快特大城市研究步伐 中国㊀特大城市发展高层论坛会议综述蒋三庚2.157经济伦理㊁商业文明与社会和谐 北京大学中国㊀经济思想论坛(第五届)综述周建波等3.158 第三届 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 研讨会综述㊀初军威丁匡达4.153 改革开放新阶段呼唤经济理论新突破 第六届中㊀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综述张晖明等4.156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关系 学术研讨会综述㊀王兰陈龙6.160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3) 经济转型㊀的中国道路 会议综述张培丽石腾超8.154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㊀王潇锐8.157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㊀中国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会议综述㊀胡家勇等10.152转型期的城市化:国际经验与中国前景 国际学术㊀研讨会综述李学锋单菁菁11.15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㊀届北大经济史学研讨会综述周建波等11.155变革中的政府治理㊁产权与市场规制 2013年㊀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综述雷国雄等12.141战略机遇期的结构调整与共同富裕全国高校社㊀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综述㊀母泽洪等12.146 2013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综述㊀胡亦琴12.148 首届 北京青年农经学者论坛 综述郜亮亮12.151书刊评介读‘企业发展战略学“邓荣霖2.160‘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介㊀白丽健7.158评‘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绩效评价与管制政策㊀研究“剧锦文8.160 ‘我国服务业地区协同㊁区域集聚及产业升级“书评㊀裴长洪10.158 史论交融宏微相济 ‘苏联经济思想史“评介㊀张锦冬10.159 宽广的视野,深刻的笔触 ‘国家审计的政治经㊀济分析“评介谢志华11.159商圈理论从微观走向中观的创新力作 ‘城市商㊀圈论“简评徐从才11.160二、国外国外经济学家评介安格斯㊃迪顿对当代经济学的学术贡献㊀陈建东等1.99 罗伯特㊃威尔逊对当代经济学的学术贡献㊀张苏2.97速水佑次郎对农业与发展经济学的贡献㊀郭熙保苏甫3.101 拉杰㊃切蒂对公共经济学的贡献 2013年度约㊀翰㊃贝茨㊃克拉克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㊀冷志明5.94 约翰㊃泰勒对货币理论和政策的贡献周莉萍6.108西方学者对詹姆斯㊃布坎南学术贡献的若干评价㊀王志刚等6.117 马丁㊃舒比克对博弈理论的贡献李军林等7.99肯尼思㊃罗戈夫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㊀周石陈宪8.95 南希㊃斯托基对当代理论经济学的贡献㊀韩秀云9.104 拉斯㊃彼特㊃汉森对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术贡献㊀丁志国等10.102罗纳德㊃科斯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黄少安11.97罗伯特㊃霍尔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肖小龙11.110 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㊀陶春生虞彤12.91 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著作导读㊀刘安国李仁贵12.104 有效市场理论论争与中国资本市场实践 2013年度㊀诺贝尔奖获奖成就实证检验胡金焱等12.114学界动态考尔斯基金会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王少平等2.88中国经济学的学术国际影响力研究 基于对E c o n l i t ㊀数据库的统计分析李钢等5.103经济学学术期刊的演变趋势宋小川6.100国外经济理论动态理性疏忽的建模思想及其对R B C 模型的发展㊀王军等1.106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最新发展余智1.112可持续发展度量指标研究新进展张博等1.118 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缓释研究新进展张强等1.1258512012年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前沿东艳李春顶2.105流动性效应㊁预期效应与中央银行利率操作㊀李宏瑾2.114 新兴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㊀郭冠清2.122商品便利收益问题研究进展郑尊信唐明琴2.136 实验发展经济学研究进展陈鹏3.136 参照价格理论研究新进展苏凇黄劲松3.148 动态贫困研究的前沿动态叶初升等4.120 高频交易对市场影响研究新进展廖旦陆蓉4.129金融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进展杨胜刚等4.137 反腐的实验经济学研究汪良军5.109法国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动态㊀余珮5.122 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最新进展㊀张敏锋李拉亚6.123 企业家精神与产业集聚关系研究新进展㊀欧雪银6.132人力资本代际转移研究进展胡伟华6.142金融摩擦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进展㊀吴恒煜等7.107 平台经济理论研究动态李允尧等7.123 流动性与财税制度的相互影响及启示㊀甘行琼甘娜7.130 环境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任力梁晶晶9.129 国际贸易利益测算问题研究动态任志成等9.144 纵向交易合约理论研究进展董烨然10.132 自我雇佣问题研究进展石丹淅赖德胜10.143 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进展邹红等11.118制度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进展李新等11.127失业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进展王海成11.135国外经济理论评论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㊀邵小快胡怀国3.109 实验研究方法在行为财政学中的应用㊀刘华等3.119 新经济学 理论前沿探析刘金全等3.129公共物品概念向何处去 基于政府职能依据问题㊀的分析张晋武4.112媒体报道偏差的经济学分析李培功4.145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的形成与发展㊀文建东潘亚柳8.10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㊀杨农郭辉铭8.11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复杂㊀系统和复杂网络的视角邓翔等8.121植入金融因素的D S G E 模型研究新进展㊀马勇8.127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与经济增长:观察与思考㊀陈爱民9.111 经济学研究的遍历性与非遍历性假设:争论与拓展㊀汤吉军9.119 经济研究中的文化因素:历史轨迹与现实回归㊀张锐等10.110 资源诅咒 问题研究的困境与出路㊀陆云航刘文忻10.124经济思想史研究货币政策共识的演化及反思:来自金融危机的启示㊀刘洪钟杨攻研2.140 燕京大学的经济学教育与研究以学位论文为㊀对象(1924~1951)张亚光等2.148 民国时期(1912-1949)人寿保险思想概述㊀朱华雄等5.145 功能性收入分配与规模性收入分配:一种解说㊀胡怀国8.137民国初期合作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研究㊀张士杰11.143 制度效率论争:主客观思维的冲突与融合㊀方绍伟12.122 市场边界㊁国家治理能力与社会秩序 对亚当㊃斯密㊀经济自由思想的再解读吴大新12.132世界经济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美国政府的应对策略㊀李拉亚1.130欧债危机最新演进及制度设计争论㊀孙海霞等1.138 欧元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王钦等1.149 美国的经济政策取向与经济发展前景李建伟4.99 论金融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支持作用㊀周景彤徐奕晗5.131 印度的非正式制度对增长方式的影响 兼与中国㊀的比较杨怡爽5.139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对欧债危机解释研究新进展㊀孙瑾张丹俊6.151 美国产业结构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㊀研究:1975-2011张辉丁匡达7.140 美国专项拨款政策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㊀贾晓俊7.149外国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㊀李国平等9.153951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2期。
论当前国际形势变化
![论当前国际形势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44c48db49649b6648d747d0.png)
论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是绝对的,是出于不断变动之中的。
(一)全球经济企稳回升但仍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2008 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全球经济大受其累。
联合国在《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初步报告中估计,世界生产总值在2009 年下降了 2.2%左右。
报告称,如果目前的刺激性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2010 年缓慢复苏,实现2.4%的低速增长。
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经济在2009 年下半年出现探底企稳迹象,但同时,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正在显现。
如美日等国财政赤字创下历史新高,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市场带来了通胀隐忧,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趋暖但失业率居高不下。
在虚拟经济领域,新的监管机制和交易规则尚未建立,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仍在继续泛滥,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在实体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仍很多;在国际贸易领域,受流动性增多、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上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快速上涨,发达国家消费疲软,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对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将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问题都警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不排除出现新动荡的可能。
(二)新兴大国崛起势头强劲,各大国调整对外政策,互动频繁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明显受挫。
美国自“9·11” 事件以来,用于反恐战争的帐目费用累计超过 1 万亿美元。
年度数据新闻总结(3篇)
![年度数据新闻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8c9d3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8.png)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
2023年,各行各业的数据报告纷纷出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面、立体的年度画卷。
本文将从经济、科技、民生等多个角度,对2023年度数据新闻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经济领域1. 股市表现2023年,我国股市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沪市788家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其中641家提出现金分红方案,拟派发现金1.15万亿元。
加上中期分红,沪市公司2023年度宣告分红金额达1.38万亿元,出现了许多高分红和高回报的上市公司。
2. 消费市场在消费市场方面,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线上消费成为主流。
据微鲸电视发布的年度大数据显示,2017年,微鲸电视用户总播放时长超过12亿小时,其中上海人最爱看电影,广东人最爱看新闻。
3. 房地产市场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调整。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发布的数据,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8%,销售额同比下降5.3%。
一线城市房价呈现稳定态势,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有所上涨。
二、科技领域1. 5G发展2023年,我国5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5G基站数量已超过100万个。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5G手机用户已超过4亿。
2.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13.7万辆和298.4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
三、民生领域1. 就业形势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9.9%。
2. 教育公平2023年,我国教育公平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开启新纪元的时代
![2024年开启新纪元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e31b64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f.png)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
绿色产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建 筑等。
技术创新
加强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业竞争 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举措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 化覆盖率。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 成为重要议题。建议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 执行,同时推动加密技术和数据脱敏技术的发展 。
创新驱动发展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将成为推动发展的 核心动力。建议加大对科研和创新人才的投入,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鼓励跨界合作和创新创业 。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应用前景
01
02
03
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将推动制造业向 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
智慧城市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 理和服务,提升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结合传感器、地 图等技术,实现车辆自动 驾驶,提高交通效率和安 全性。
减缓气候变化
01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
施,降低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
适应气候变化
02
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建设防洪设施、发展耐
旱作物品种等。
国际合作
03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如签署国
际气候协议、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等。
作者的经济预言一再应验,如今再次展望未来经济的十二大趋势
![作者的经济预言一再应验,如今再次展望未来经济的十二大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f100439336c1eb91a375dda.png)
作者的经济预言一再应验,如今再次展望未来经济的十二大趋势债务、通胀、金价、油价,最前沿的经济热点,在这里一一直面携LPD投资训练系统,用十一步打造投资王者,在寒冬期捍卫财富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鼎力推荐《经济大变局》智富/Finance07书名:经济大变局书号:978-7-300-15484-8著者:陈志耀责任编辑:王笑、田驰成品:16开双色印刷页数:304装帧:平装出版时间:2012-09-30定价: 45.00元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卖点✧作者的经济预言一再应验,令繁体版蝉联香港畅销书榜。
如今再度出击,大胆预测未来经济的十二大趋势。
✧通胀、债务、油价、金价、粮食,直击最前沿的经济热点,定激荡起无数反响。
✧以政府债务大循环的独特视角,揭秘危机时代重重乱象,回答你的担心——危机会继续吗?✧以详尽的微观数据分析复杂的宏观经济,融图表和心理分析为一体,功力尽现方法之中。
✧独创LPD投资思维训练系统,用十一步带你成为投资王者,在经济寒冬期捍卫财富。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康霖等鼎力推荐。
◎读者定位✧大众读者、经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财经专业学生、一般投资者◎作者简介陈志耀,香港EDIT Workshop Company Limited创办人及执行董事、资深投资者与理财教育家、注册工程师。
早在2004年,他已成功预测日后的经济变局,明确指出全球经济将衰退、黄金和油价走势会再创新高、政府债务危机终会爆发,皆已一一验证。
陈志耀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投资理财教育,他创立的LPD投资思维训练系统,使众多对理财一无所知的人成为财富管理大师。
著作包括《经济大变局:崭新投资思维》,《经济大变局2:后金融海啸的混沌秩序与心理旋律》等,并荣登香港畅销书榜;同时为《经济日报》、《明报》等香港媒体撰写专栏,多次受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等之邀出席投资理财讲座。
◎内容简介香港教育专家与资深人士陈志耀,早在2004年便准确预测出2008年即将爆发金融危机。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6930a9a7aaea998fcd220e74.png)
房地产“三限” 2011年,各地陆续推出“限购”、“限贷”、 “限价”等调控房价政策。
2011、2012年部分商品消费增速回落,表明城镇居民消费
后劲不足
40 35 34.8
30
25
20
15 14.6
10
7.3
5
0 汽车
37.2 32.8
27
27.7 21.6
7.2 家具 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
2010 2011 2012
制约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收入”, 包括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 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
2011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5.0
14
12
10
8
6.9
6
5.8
GDP总量
4
2.8 2.5 1.8 1.8
2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美
中
日
德
巴 俄罗
印
单位:万亿美元
2010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4.5 14
12
10
8
5.8
6
5.4
4 2
2.5 2.0 1.4 1.6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美
中
日
德
巴 俄罗
收入增长“跑赢”GDP
• 阿根廷:0.46 (2009) • 巴 西:0.55 (2009) • 俄罗斯:0.4 (2009) • 墨西哥:0.48 (2008) • 印 度:0.33 (2005)
2024年1季度 宏观经济展望
![2024年1季度 宏观经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dfcc2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7.png)
2024年1季度宏观经济展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的第一季度已经来临,让我们来对这个季度的宏观经济展望进行分析和预测。
让我们来看看全球经济的整体走势。
2023年,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受到疫情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增长势头并不是很稳定。
在2024年第一季度,我们可以预见全球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面临的挑战也将不容忽视。
特别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能源价格波动加剧,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来关注中国经济的展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适度增长的态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稳中向好,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
在基建投资放缓、房地产调控以及外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除了全球、中国和美国经济外,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一些重要经济体的展望。
比如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经济情况。
2023年,欧盟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助推下逐渐走出低迷,日本经济也有所回暖,印度经济则在推进一系列改革政策。
2024年第一季度,这些国家的经济将会继续向好,但也需要警惕通货膨胀、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2024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展望。
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中国、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也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增长态势,但也需要警惕一些潜在风险。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字数:507】第二篇示例:2024年1季度宏观经济展望2024年的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将继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战升级、地缘政治紧张、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将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措施,以应对不确定性因素,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275df86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1.png)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国家政策及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情况;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形势2.1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本节课主要介绍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2 国际热点问题本节课主要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以及我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和应对策略。
三、国内形势3.1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本节课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挑战及机遇,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
3.2 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四、国家政策4.1 宏观政策本节课主要解读我国当前的宏观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4.2 微观政策本节课主要分析我国在企业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微观层面的政策及实施效果。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5.1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分析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及挑战。
5.2 我国未来发展展望本节课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六、全球化与我国的外事政策6.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节课将探讨全球化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以及我国如何在国际合作中寻求利益最大化。
6.2 我国的外事政策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事领域的重要政策决策和实际操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外交等。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我国的环保政策与环境现状课程中将讨论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
7.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本节课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我国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经济现状的感想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感想
![中国经济现状的感想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114ed523700abb68a882fb29.png)
中国经济现状的感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感想当前中国人才过剩,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及时就业,随着高校的扩招,金融危机的袭击,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家的许多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我们许多的优惠政策.我们只有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适应这种趋势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有了一定的想法.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个主题是最比较吸引我的,听完后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能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还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教育科学系12级小学教育三班团支部2021年6月15日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是:第一,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在平稳中还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第二,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减缓;第三,下半年外需继续减弱,发展前景不尽明朗,但内需有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一.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走势.国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情况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增长所推动.从今年工业走势看,相对比较稳定,总体上已增长的趋势发展. 第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靠内需增长所拉动.从今年需求变化情况看,投资增幅提高比较明显,一开局就比较高,增速逐月加快,表明国有及其他投资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一样,从内需的角度看,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表明内需增长机制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进口和出口增幅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进.出口相抵,出现顺差,表明外需出现明显的回落.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从效益看,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都曾增长趋势.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也保持增长.由此,宏观效益和通货膨胀都在良性循环区间内.但从发展趋势看,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苗头.呈现逐月大幅回落走势.二.社会总需求适度增长.今年以来,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保持了适度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需要.内需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弱,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而外需,由于国际形势不好以及我们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增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需要指出的是,内需增长的加快,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看,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在投资领域,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在消费领域,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很多.三. 结构调整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各方面都比较关注.存量和增量调整都有新的进展,农业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反复苗头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在存量调整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理想.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一是品种优化.二是布局优化.东部沿海较大幅度调减了粮食面积,集中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也加大了优质专用粮开发步伐.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在巩固近两年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关井压产,企业产品平均售价上升,煤炭行业整体上扭亏为盈.冶金行业在继续做好“关小、淘汰落后”工作的同时,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宝钢、首钢、武钢宣布战略结盟,市场销售较好的产品增长较快,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在增量调整方面.从投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也明显加快.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科教、文化投资增长都很快.从收入角度来说,国家提高了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标准,对特殊地区实施特殊岗位津贴,这必然增加低阶层的收入,“两个确保”工作也得到了强化,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保证率上升.这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但在经济结构调整向前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苗头.如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行业出现了逆向的变化,平板玻璃行业新增生产能力过多,非法小煤窑死灰复燃严重,市场过剩的普通小型钢材、线材产量快速增长,纺织行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说,应该说今年问题还是比较大的,调整进展还是不明显.主要是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国民收入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四.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仍保持较好的趋势. 总的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总体上仍保持较好的趋势,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明显,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比较低,不少地方财政困难欠发工资现象较突出.五.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受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惯性和滞后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但随着扩大内需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内需的扩大仍将会弥补一部分外需的减弱,其回落的幅度也不会太大.从生产方面来看,今年农业生产受干旱等灾害因素的影响,加上粮食面积的调减,粮食总产量可能会略有减产,但其他农产品生产形势还是比较平稳.工业,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加上内需的稳定增长,生产形势还比较不错.第三产业由于金融、房地产的增长相对平稳,运输业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可能略低于去年水平.从需求方面看,第一是国家投资力度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大的.第二是利用外资全全年增长,第三是从民间投资来说,制约其增长的因素是改善的趋势.所以2021年,中国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在遏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所以在2021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XX 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年份。
拉动增长
![拉动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c411cd2ee2bd960591c67704.png)
拉动增长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 亿元,同比增长23.6%,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知道: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3.6%-1.8%=21.8%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全省工业增加值=4935.38/0.672=7334 亿元。
全省之前增加值=7334/(1+0.218)=6021 亿元。
全省工业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4935-3993=94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全省工业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全省之前增加值=942/6021=15.7%假如没有重工业贡献,全省增长=(7334-6021)-(4935-3993)=1313-942=371 亿元.没有重工业贡献,全省同比增长=371/6021=6.1%21.8%-6.1%=15.7%.。
请问公务员考试资料题中,"XXX拉动增长几个百分点"怎么算呢?用什么公式呢?例: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2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品高1.8个百分点。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比重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 亿元,同比增长23.6%,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知道: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3.6%-1.8%=21.8%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全省工业增加值=4935.38/0.672=7334 亿元。
全省之前增加值=7334/(1+0.218)=6021 亿元。
假如没有重工业贡献,全省增长=(7334-6021)-(4935-3993)=1313-942=371 亿元. 没有重工业贡献,全省同比增长=371/6021=6.1% 21.8%-6.1%=15.7%.。
时政热点分析
![时政热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5c67d96f1aff00bed51e55.png)
考点之四:中国高铁实现“梦幻跨 越”
【中国高铁的“梦幻跨越”之路】 背景材料: 2007年4月18日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条可以 称为“高速”的铁路。不到4年,中国高铁 运营里程已达7531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 程的30%,稳居世界第一。几年前,中国铁 路还以100公里左右的时速“匍匐前进”, 现在中国高铁最高运营试验时速达到486.1 公里,堪称“陆地飞行”!
【中国高铁:用实力直面非议】 背景材料: 2010年11月17日,日本川崎重工有关人士在接 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声称,如今中国运行的 多数高速列车几乎与专利输出国的一模一样,只 是对车身外部图案和内部装饰进行了细微变动, 此外就是改进了推进系统以提高速度,并没有创 造自有技术。 针对日本的不实言论,铁路部总工程师何武华 表示:哪有时速350公里的高速技术拥有者去剽窃 时速250公里的技术?截至2010年3月,中国已经 申请了946项专利,中国高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
知识链接: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 力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 决定性因素
命题预测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创新有哪些重要意义?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只 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摆脱技术落后的局 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2.不只是铁路,中国的许多产业也需要实现“梦幻跨 越”。为了实现这些跨越,我们应如何做? 加强科技创新,大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
知识链接: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命题预测
1.请列举两个体现“十一五”时期辉煌成就的事例。 2008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 功;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2010年我国体育健儿勇夺 199枚金牌,遥居奖牌榜首位;等等。 2.我国“十一五”期间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等。 3.“十一五”时期创造的辉煌成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等。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f5e3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a.png)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3)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6)2.1 经济增长现状 (7)2.2 经济结构调整 (8)2.3 经济周期波动 (10)2.4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三、中国经济政策解读 (12)3.1 宏观调控政策 (13)3.2 产业政策 (15)3.3 财政政策 (16)3.4 货币政策 (18)四、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4.1 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4.2 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22)4.3 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23)4.4 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4)五、案例分析 (26)5.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 (27)5.2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案例 (28)5.3 新兴产业园区发展案例 (29)六、结论与建议 (30)6.1 研究结论 (31)6.2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33)6.3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34)一、内容综述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这篇论文将对中国经济的当前形势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全面综述。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时代,表现为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动能加快形成。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
这些政策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
政府还加强了对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
中国经济的形势和政策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bfd2e8240c844768eaee13.png)
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篇一: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
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三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
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
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
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
原因是:1。
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2。
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
3。
“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
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
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
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
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
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
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
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
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
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
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
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
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8155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a.png)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市场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 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 劳动力交易的场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 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问题 ,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也会给社 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因此,需要采 取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 的影响,包括鼓励生育、提高劳动参 与率、发展老年人力资源等。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 关系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 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 和通货膨胀水平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政府支 出等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社会 公平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在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通 货紧缩时,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宽松 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 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而政府通常 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 支出和减税,以扩大总需求。
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将更加 注重绿色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和低 碳经济。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成为企业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电子商务、 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04
应对策略与建议
政策制定与调整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缓解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和消费, 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产业政策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 高经济竞争力。
企业应对策略
成本控制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市场拓展
开拓新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
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变化
![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92204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7.png)
加强反垄断执法,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
2023
PART 04
未来经济展望
REPORTING
经济增长潜力与挑战
经济增长潜力
随着技术进步、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进 程的推进,国内外经济仍具有较大的 增长潜力。
挑战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资源环境压 力、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经济增长面 临挑战。
经济增长动力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 消费的贡献率逐渐上升。
区域发展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区 域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01
02
0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推动技术改造和创新发 展。
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新兴消费
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方式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的变革。
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国际经济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 革和完善。
国际经济竞争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需要应对保护 主义、单边主义等挑战,维护全球经济秩序和稳定。
2023
PART 05
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REPORTING
房地产市场调控
总结词
房地产市场调控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中的重要议题,涉及到房 价、供需关系、政策调整等多个方面。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房地产市场持续 升温,房价高涨。政府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包括限购、 限贷、土地供应等,以保持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股市表现
经济形势展望
![经济形势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b7a88db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d.png)
CPI年均上涨4.21%,中国CPI相对上涨1.8% 物价因素对中国不利,年均抵消0.82个百分点。
三、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分析
(二)对分析汇率分析的一个新视角 2、影响追赶效果的因素分析 ---人口增长影响: 日本1951-1977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162%,同
三、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分析
(一)对房地产供求的测算分析
3、结论一: 如果将拥有私人住房作为目标, 在不考
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到2015年可全部 解决
三、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分析
(一)对房地产供求的测算分析
4、其他因素 ----无房户中有约10%未婚年轻人实际住集体
宿舍、拼房或与父母同住 ----空置房:保守估计3000万套 ----租房户:2869万户(目前的无房户) ----小产权房:估计不低于500万套
8.9%增长到71.4%,占比提高702%。 ---中国1978-2004年人均GDP从占美国的
2.5%增长到7.7%,占比提高308%。
三、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分析
(二)对分析汇率分析的一个新视角 2、影响追赶效果的因素分析 ---物价指数影响: 日本1951-1977年CPI年均上涨5.93%,同期美国
期美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0.782%, 中国1978-2004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也为1.162%,
同期美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1.066% 对中国追赶更有利,约抵消0.284个百分点
三、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分析
(二)对分析汇率分析的一个新视角 2、影响追赶效果的因素分析 ---美国GDP增长影响: 1951-1977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约为3.75% 1978-2004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约为3.07% 对中国追赶更有利,约抵消0.69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中国经济展望及热点问题分析徐杰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研究员大家好!党的十七中五中全会已经召开的了。
在会议中有一些关于经济建设新的精神,我今天想就当前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以及“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展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建设方面会有哪些新的举措?一、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顾名思义,我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
谈到当前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必须得提到一个大背景,就是从07年开始;08年愈演愈烈;09年逐渐消退,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退却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中国很幸运,它不是危机爆发的中心,尽管受到了一些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
但好在影响的程度有限,再加上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有利的、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很快从危机中挣脱出来。
我们看有关的数据,在2010年的上半年,中国GDP的增长达到了11.1%;到第三季度是增长了9.6%,前3三个季度平均起来是16%。
也就是说如果在第四个季度,经济能够维持到9%以上的增长速度的话,全年增长速度应该在10%左右,这是没有疑问的。
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GDP增长的预测,它也在调高,在今天上半年的时候它预测2010年的GDP增长是8.7%,现在是调高到了9.5%;汇丰银行调到的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它刚刚发布的经济全球展望中,它对一些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做了一个预测。
美国2010预测的GDP增长是2.6%;在今天7月份的时候它其实是3%,也就是因为3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不是非常乐观。
它下调了这个预测的数字,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是2.3%;大家看这个数字和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前的经济增长相比是低了很多。
欧元区2010年的增长是1.7%;2011年是1.5%。
就是和美国相比是更加低迷。
当然,欧元却这样持续这样的低增长也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英国2010年GDP增长是1.7%,11年达到2.0%;亚洲经济“一枝独秀”,2010年的预测是9.4%,2011年是8.4%;中国在其中更是一个翘楚,2010年的经济增长达到10.5%,2011年是9.6%。
我个人认为10.5%这个数字还是一个乐观。
但是可见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获得如此突飞猛进的增长,国际金融机构也是非常乐观。
论起全球的GDP增长,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忧虑,学者也在各种媒体也都发表过这种担心,就是全球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如果仅从欧美国家来看的话,似乎有这么二次探底的趋势。
我们看二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3.2%左右。
那到现在第三季度,失业率居高不下,GDP 的增长也下降,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也在重新开始进行第二轮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奥巴马也在措施各种财政措施来刺激经济。
欧洲也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在一直在实行。
中国的经济仅从GDP上来看也有开始放缓的趋势,但是根据目前的投资率;根据目前的PMI,各种指数来看的话,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相反如果始终是10%的这个速度增长,我认为是有过热的迹象。
前期采取的四万亿的财政赤字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它对于中国从金融危机不良影响的境地之后,摆脱出去是非常有帮助。
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比如说带来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了较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地方政府的债务;潜在的银行坏账风险;生产能力过剩等。
当然这些风险、这些问题不是说因为政策引起的,之前也可能潜伏着,但没有这么明显、这么尖锐。
因为有这个突发的金融危机采取了这些临时性的措施,可能使这些问题再次浮现出来。
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相对高的这么一个水平,我们比较得密切关注这些风险和问题。
我们先看看宏观经济的分析有几个大的指标,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除了GDP的增长以外就是CPI了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商品价格频繁出现了异动。
先是绿豆价格,到超市去看绿豆的价格也是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波动,最多的时候是10几块钱一斤,现在是趋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然后大蒜、姜以及茶叶等等这些价格。
我前一段去一个茶市看,我问我说最近什么茶卖得最疯?他说以前炒得比较热的是普洱茶,现在炒得比较热是一种大红袍,这个叫金骏眉,金骏眉这种红袍是福建的产业,一斤炒到1万元左右。
这个就是一种泡沫,茶叶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暴涨不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然后就是玉石。
前些年炒和田玉,现在炒翡翠,翡翠的价格也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也出现了暴涨。
其实粮食的价格我们大家可能没有特别的注意到。
这几年也在悄悄得上涨,我们去超市的话都可以看到。
其实国家的粮储局也已经开始逐步抛售这个储备粮来平抑这个价格。
在粮食价格的这个问题上,国家非常慎重,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CPI的指数。
我们从一个图表可以看,从2009年以来到现在,通货膨胀率呈现一个急转直上的趋势。
从2009年的2月份,CPI开始为负,持续了9个月的负之后转正;在2010年的5月,CPI突破了3%。
到现在是有4个月的时间,5月、7月、8月、9月都在3%以上。
在今年年初,国务院曾经承诺目标是把今年的CPI控制在3%左右;连续4个月是超过了3%,这就中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就是说物价指数出现比较危险的迹象。
(一)货币政策走向货币政策是不是应该开始适度得收紧?这就是出现了热点问题之一,货币走向应该何去何从?我们注意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也就是10月22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学界就在争论。
因为包括澳大利亚、包括印度等一些国家,都已经开始逐步加息了。
那个时候,中国的货币投放量非常大。
2009年的信贷投放是个添亮的数据。
有一些经济过热的迹象,当时大家都在议论,是不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应该退出了?但是从去年年底到这次的加息之前,央行一直以非常肯定的口气跟大家说,我们经济的复苏还不是非常稳定,我们还是要坚持适度的货币政策。
而这次的突然加息也反映出了一个信号,就是目前央行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确实是很大了。
而且民众之间的一种非常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不容忽视的。
通货膨胀预期在这几年是越来越多,大家如果看以前的话很少有这种提法。
为什么大家开始注意到这个现象?就是通货膨胀有一个特点。
因为大家有通货膨胀预期,于是大家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开始发生变化,这种行为它可能只是最初仅仅在预期的通货膨胀变成事实,所以随着通货膨胀预期的强烈,大家有的开始囤积一些商品。
有的富有的阶层也抗通胀就开始购买投资股票、投资房地产就使房地产价格进一步攀升,使得一些商品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不断得上升。
谈到资产价格的泡沫,房地产的泡沫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段时间,股票市场也是涨势也是非常喜人,连续得大幅得上涨,现在是突破了3000点。
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比较高,在10%以上。
所有的这些数字央行考虑到后,认为现在通货膨胀现在已经压力很大了,这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必须要加息了。
那我解释了为什么要加息。
那为什么迟迟到现在才加息呢?我个人认为央行主要的顾虑还是在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大家知道今年3月份以来,美国的政客们开始对中国的人民币升值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当时的央行说开始重拾人民币升值的进程,开始逐步升值,但是升值的速度不是很快。
美国人显然很不满意,于是在7、8月份到现在开始在国际社会各种渠道,通过各种很极端的方式来对人民币升值进一步的施压。
一方面也是处于这种压力。
另一方面,当然人民币本身也有升值的需求。
所以人民币开始加速得升值。
这段时间升值的速度非常快。
顶住这么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升值对经济、对于出口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比如说在很短时间内,升值幅度过大的话,可能导致一些出口企业的成本很快上升。
导致它很有可能缺乏利润,开始亏损,这对中国的有不良的影响。
所以央行迟迟不加息也是担心加息会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说货币政策在中国是缺乏独立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汇率政策所绑架的。
下一步加息是不是会进入一个通道里面。
比如说如需通道加息,我个人认为也不会。
因为既然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考虑,迟迟不加息,那么惟有等人民币汇率的压力逐渐减弱之后,通货膨胀的考量才会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我觉得如果等到明年中期或者是下半年,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不是特别大了之后,那美国的政客可能未必会把人民币汇率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没那么大了,央行这个时候会把货币政策放在首要位置。
那个时候的就会是一个首先要对付的一个问题。
宏观经济的一项内容还有贸易。
2009年中国的出口出现了负的增长,而且下跌得很厉害,出口下跌了20%多。
在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些恢复性的增长,但长期里我的预测这个增长速度会放慢,肯定不会持续每年20%的增长的这个速度。
我的分析就是大家看在这次金融危机里面,前前后后围绕着中国的出口发生了一系列的贸易战。
这些贸易摩擦清单不是没举,主要的一些我们可以列举一些。
譬如和美国发生了轮胎特保案。
当时在媒体上炒得很热,如果这个特保案被批的话,中国可能会有10万的工人因此而失业了。
后来果然就批了,中国为此也对美国进口的中国的禽肉和小麦提高了进口的关税。
紧接着美国又开始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增收高额的关税,而且不断的威胁会在2020年对中国出口一些美国的商品,高碳排放的一些商品增收一些碳的关税,而欧盟以前围绕的一些低价值的产品。
比如说产业,比如说打火机等等打过一个贸易战。
现在正在打的就是一个中国出口欧盟的无线网卡,这个案子涉案金额有45亿美元。
如果这个贸易战打起来的话对中国的损失也会是非常巨大的。
除了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主要的贸易伙伴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阿根廷、巴西、印度也不断有一些贸易上的争端出来。
比如印度会限制中国出口一些玩具,中国是玩具出口大国。
如果印度这个玩具消费的大国限制中国玩具出口的话这个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我认为中国贸易所面临的这些压力会是长期的,绝不仅仅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的消退而慢慢消失,重新回到当年的好时光去。
我认为不是,我的推断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消费大国。
它的金融危机也是处于它的过度消费导致储蓄过少。
现在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美国开始实行去杠杆化,民众开始减少消费,提高储蓄。
在危机之前美国人它的储蓄率是负值。
有可能是赚100美元,他要花120美元。
但是现在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已经达到了6%。
同时美国开始采取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
它力争在未来五年内使它的出口增加一倍,尤其是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这是美国,那越南、印度、洪都拉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他们和中国一样拥有廉价劳动力这种有时也开始扩大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在这种压力的竞争下,我认为中国的廉价商品的出口在美国的空间或者是在国际市场的空间都会慢慢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