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3.1认识乘法(1)教案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3.1认识乘法(1)教课方案冀教版
教课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
16 页、 17 页,认识乘法。
教课建议:
本课是学习乘法的初步,关于此后的乘除法的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材经过“游玩
场” 的情境为学生供给了丰富的数学素材,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快乐地去发现、解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让新知顺畅自然的体此刻学生眼
前,易于接受。
在数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思想发展作为主线,充足的松手给学生,让他们领会到
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更为主动的参加到讲堂中来。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认识乘法的意义,认识“×” ,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
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联合详细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经历由加法算式改写成
乘法算式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生动风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感觉数学学习的价
值。
教课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课方案:
一、创建情境,激趣导入。
1.讲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喜爱去游玩园吗?喜爱玩什么游戏?
生 1:我喜爱玩过山车
生 2:我喜爱玩碰碰车
2.创建情境。
师:今日,老师就带你们到游玩场去玩,小朋友们高兴吗?
二、探究发现,学习新知。
1.探究规律。
师:(出示“游玩场”情境图)谁能说一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数学信
息?
生 1:有些小朋友在跳绳,他们 3 人一组,有 2 组呢生 2:有些
小朋友在玩碰碰车,他们 2 人一组,有 4 组生 3:有些小朋友在
座过山车,他们是 4 人一组,有 5 组
师:小朋友们能依据看到的这些情形提出一些数学识题吗?
生 1:有多少小朋友在玩碰碰车?
生 2:有多少小朋友在跳绳?
生 3:有多少小朋友在玩过山车?
师:谁能解答方才提出的数学识题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2+ 2+2=8
3+3= 6
4+ 4+ 4+ 4+ 4= 20
师:请同学们察看一下上边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色?在小组内议论一下。
教师依据学生的讲话小结: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2.体现新知。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还有一种简易的计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乘法(板书:乘法)
师:小朋友们认真的察看一下,第一个算式中的加数是几?
生: 2
师:有几个2?
生:有 4个 2
师:第一个算式中加数是2,有 4 个 2 连加,所以写成乘法算式是:2×4=8 也能够写成4× 2=8
师:算式中的就是乘号,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和,除了用加法计算,还以用乘法计算,小朋友们能试着将其余两个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生 1:3+3=6 能够写成 3×2=6 或许 2× 3=6
生 2:4+4+4+4=20 能够写成 4× 5=20 或许 5×4=20 3.
教课乘法算式的读法。
师:“×”乘号在乘法算式中读作“乘”,你能试着读一读我们方才写出来的乘法算式
吗?生 1:2× 4=8 读作:二乘四等于八
生 2:42=8 读作:四乘二等于八
师:下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读一读剩下的乘法算式。
(学生疏组读乘法算式)
三、稳固拓展,实践新知。
1.师:小朋友们,你能自己写出这样的连加算式并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在小组内
实质练习一下吧!
(学生小组内相互出连加算式,让其余伙伴改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
)
2.填空。
① 5+5+5+5=20,表示有()个()相加,能够改写成乘法算式()或
()。
② 4 个 3 相加,能够写成乘法算式()或()。
③“×”就是()号。
④ 7× 8=56 读作(),()个7相加等于56。
3. 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答案: 2.① 4,5,4× 5=20或5× 4=20
②4× 3=12, 3×4=12
③乘
④七乘八等于五十六,8
3.3+3+3+3=12 , 3 × 4=12, 4 × 3=12
四、达标反应。
1.教材“练一练”第 1,2 题。
2.判断正误。
()① 8+8+8+8=4 × 8
()② 3+3+3+3+3+3=3 × 7
()③ 9+9+5+9=4 × 9
()④ 6+6+6+6+6+6+6=7 × 6
()⑤ 1+1+1+1+1=1+5
3.小蜜蜂,采蜜忙。
5 个 3 相加8+8+8+83+3+3+3
6 个 4 相加
4× 83×44×63× 5
4.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答案: 1. 加法算式:3+3+3+3+3=15
乘法算式: 3× 5=15 或 5× 3=15
2.①√②×③×④√⑤×
五、讲堂小结
师:今日我们学习了乘法,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谁能跟大家谈一谈?
生 1: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能够用乘法计算,读写更为简易生
2:乘法就是加法的简易计算,乘号和加号样子都差不多呢
生 3:我会将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用这个相同的加数和加数的个数
相乘,前后地点能够互换
六、部署作业
1.填空。
① 4× 2=8 读作()。
② 6×4 能够表示()个()连加,也能够表示()个()连加。
③ 7+7+7+7=()× 4。
④△△△△△△△△△△△△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⑤○○○○○○○○○○○○○○○○○○○○○○○○○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⑥☆☆☆☆☆☆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
参加拔河比赛的有多少人?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
有多少小朋友在玩跳皮筋?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1)
4+4+4=12 2+2+2+2=8 3+3+3+3+3=15
4× 3=12 2× 4=8 3× 5=15
3× 4=12 4× 2=8 5× 3=15
乘号
课后反省 :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开端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课目的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领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察看能力、表达能力、着手操作能力的培育。
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打破这个难点的重点在于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
本课经过学生所熟习的小孩游玩园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察看并算出各个游玩项目的人
数,指引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课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察看图形,如小火车、碰碰车,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同的,有几组等等,初步领会“几个几”。
有了前方的教课铺垫,后边再引入乘法时,就瓜熟蒂落了,并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会特别的轻松。
教课资源包
一、教课出色片段。
1.操作比赛
(教师先展现几组小动物们用小棒摆的图形:小鱼、小草、三角形等等)
师:听清要求,先在脑筋中想好一个图形,在桌子上摆相同的图形,给你们 1 分钟时间,看谁摆的个数最多。
(学生纷繁着手操作,不同学生摆出不同的图形,但仍有个别学生没有依据老师的要
求摆相同的图形)
师: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式算一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2.引出“乘法”
师:你们说我来写。
此中有一学生回答:摆的是“正方形” ,用的小棒根数是4+4+4+,
(学生边说,教师边写,其实不停说:你说慢一点说,我跟不上了,胳膊都写酸了。
这名学
生说的过程中自己不好心思地笑着说:“太多了,太多了。
”)
其余学生不耐烦了:别说了,太罗嗦了,你就告诉老师有几个“4”。
学生: 16 个“ 4”
但老师仍是坚持把16 个“ 4”全加在一同(并一同数是不是16 个),列出式子。
师:这么多的“4”加在一同,太麻烦了。
方才那位同学说 4 加 4 再加 4,把我说
糊涂了,但她说了一句话就我就理解了,她说什么了?
学生: 16 个“ 4”。
师:在数学上,假如碰到16 个 4 相加,用乘法来表示就简易多了!
引出“乘法”,并板书:16×4
师:大家算式读一读,这里的16 表示什么? 4 又是表示什么?(联合详细问题重申算
式中每个因数的意义)
3.多样练习
师:我们和乘法交了朋友,下边请大家把方才大家摆的式子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动笔写乘法算式,这时有一学生 1 提出问题:我列的算式“9+12”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 2:不可以写成加法算式,因为加数不相同,没有相同加
数。
师:(指着写这个算式的学生)你谈谈你是怎么摆出来
的?
生 1:我摆一个“坦克”用12 根,一个“小船”用9 根。
师:这些小棒根数固然看起来不相同多,可是大家能不可以移一移,恰巧用这些小棒根
数变为其余同一种图形。
学生各抒己见,帮助生 1 把每 3 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一共摆了7 个。
师:此刻加数相同吗?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了吗?(7×3)
师:看来 12+9 这个算式里, 12 里有 4 个 3,9 是 3 个 3,所以一共有7 个 3,也能写能乘法算式,是7× 3。
4.组织辨析
师:认识乘法了,老师有个问题想讨教大家,你们看“×”与“ +”,相关系吗?
生:“×”是“+”的斜着看,都是“变多”。
生 1:能用加法算的不必定能用乘法算,但能用乘法算的必定能用加法算。
(师、生身不由己地为他鼓掌)
(学生还有发现:象加法 3+2=2+3 相同,乘法也有1× 4=4× 1;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等。
)教师在演示文稿上打出两列算式:一列是加法,一列是乘法,在两列算式中找寻好朋
友。
此中,有一式子是“ 8+8”,“ 8× 8”,明显这两个不是“好朋友”,老师请学生改一
改使他们变为好朋友。
二、教课资源
乘法是算术中最简单的运算之一,是四则运算之一。
最早来自于整数的乘法运算。
比如 4 乘 5,就是 4 增添了 5 倍率,也能够说成 5 个 4 连加。
三、资料链接
指引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初步认识”的有效对策
在乘法初步认识的教课中,学生常常有两个方面易发生错误:一是为何要引入乘法,
对“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易运算”不太理解,混杂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观点(如对“ 8+8”与“ 8×8”的意义划分不清),不可以自觉地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关系。
二是浅薄地理
解乘法意义,在将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时,不可以灵巧地追求相加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
数,从而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之所以会造成学生对乘法观点模糊,知识点混杂,第一是因为相关于加法观点而言,加
法观点更为详细、了然,而乘法观点更为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必定困难。
其
次是在教课中,教师常常不太注意让学生亲身领会到引入乘法的必需性,只经过教师解说来
“告诉”学生,没有让学生深入参加乘法观点教课的过程。
再次,学生思想浅薄,常常用静
态的目光审察加法算式,机械、古板地思虑,对乘法认识不深刻。
所以,在教课中,教师要注意创建现实的情境,引起学生思想矛盾,激活学生的思想,
同时,注意为学生供给宽畅的思想时空,经过着手实践,变式训练,组织辨析,让学生亲身
着手“做”数学,在活动理解、建构乘法的意义。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针对学生对乘法观点比
较陌生,易出现观点混杂的实质,教师经过不停创建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想矛盾来加强思
想的鉴别力。
教师还应指引学生从“符号”上直观比较、综合剖析“乘法”与“加法”之
间的关系,让学生的“创建性” 显示出来。
不单认识到“乘号就是加号斜着看,它们相关系,都是‘变多’”、“能用乘法算的必定能用加法算,就是太麻烦;用加法算的不必定能用乘
法,加数一定相同才能用乘法”、“‘ 8+8’与‘ 8× 8’表示的意义不同”等等。
让学生在鉴
别中交流,在比较中求异,促使了对乘法观点的深刻建构。
总之,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课中,加法观点是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可是加法作为已
有“强喜悦源”在某种程度上会约束学生对乘法观点的采取、理解。
教师在教课中,要不停
创建思想矛盾,指引学生踊跃地将二者数学观点在详细活动中加以比较,在求同与求异思想中不停交流、分化,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乘法观点的深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