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是当前多种外科疾病治疗手段之一,由于该治疗手段具有创伤性,因此
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是确保患者预后效果的重
要措施。
对此,本文着重就当前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相关研究加以总结,提出相
应的护理措施。
1.手术室物品与器材管理
利用电子化平台对手术物品与器材予以管理,护理人员根据需求进行手术室
物品与器材准备。
针对部分特殊的物品与器材进行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及时
掌握新型物品与器材,提升手术物品与器材准备完善率。
物品与器材定位、使用
方面,鉴于当前大部分医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比例较高,而连台手术对于物品与器
材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物品与器材的定位能力,增强连
台手术的物品与器材管理效果。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职业道德与
责任心是护理人员必不可缺的素质,因此,除了在对工作方式实施教育之外,还
需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风险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态度,降低手术室物品与器材管理纰漏发
生比例。
针对护理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就手术室物品与器材的操作、维护、故障
识别等内容加以普及,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物品与器材管理技能水平。
2.手术患者的护理
2.1手术前的护理措施
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之一,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指出,术前
访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于手术患者的了解程度,对其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加以
了解,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与效率,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手术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发生率超过40%,造成其心理压力过大主要
包括手术疼痛、预后效果担忧等问题,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患者不良情绪发生
比例较高。
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临床中部分不良情绪过度严重的
患者,其血压、心率水平发生异常,甚至会造成患者无法继续手术的问题。
因此,通过对手术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十分重要,全面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不良
情绪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保障其手术进程的顺利实施。
2.2手术中的护理措施
受到手术室温度、注射液体温度、脏腑暴露、冲洗液、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共
同影响,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比例相对较高,严重时甚至患者术中发生寒颤,
进而导致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问题。
对此,研究显示,手术中需对患者实施
术中保暖处理,手术室温度设置在22-26摄氏度,并应用加热器将注射液体、冲
洗液的温度维持在36-38摄氏度左右。
完善医师与护理人员的配合,提高手术速度,缩短患者脏腑暴露时间,以便于维持患者的体温。
同时,术中可将患者肢体
进行覆盖,应用薄毯包裹非术区,必要时可应用加热垫,但须防止患者发生低温
烫伤问题,严格控制加热垫温度,维持患者体温在36.5-37.5摄氏度左右。
患者
术中发生皮肤与神经损伤的比例较高,故对患者进行神经和皮肤保护十分必要,
因此,需保持患者体位的合理性及舒适性,依据手术类型安放其体位,并注意对
患者的肢体进行位置调节,除了满足临床医师手术视野之外,还需重视患者舒适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性。
另外,当前多种新型防护措施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水暖垫、啫喱垫、润肤露、敷料放物品,避免患者肩胛、尾骶等突出位置发
生压力过大问题,从而保护其皮肤与神经,防止患者发生术中压疮问题。
2.3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手术结束并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结束,对患者实施术后随访,并对手术终末期情况进行评价,能够有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并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在手术结束1-3d后,前往病房对手术患者恢复状态加以评价,包括切口情况、镇痛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精神状态等,了解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评价,并根据其评价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从而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