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东海岛铁路一标监测方案(1)

合集下载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线路方案研究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线路方案研究

设置条件差,近期和近远期投资最高,缺点很明显。 方
段线路引入湛江西客场研究了客货分线布置和客货分
案Ⅲ虽然近期工程投资最少,但客站与市区和疏港公
场布置两个方案。
场布置,既有湛海线改线长,对运营干扰大,综合性货
路被既有湛海线隔离,站前广场设置条件差,交通不
便。 方案Ⅱ站前广场面向市区和疏港公路,交通便利,
[3-6]
。 根据湛江铁路枢纽规划和
湛江城市总体规划,黄略和湛江西段线路从茂湛线预
留的黄略站接轨,引入湛江西站,湛江西站预留粤海客
专接轨条件,湛江西至钢厂段线路从湛江西站接轨,引
入位于东海岛东北侧的湛江钢厂工厂站,这样首先确
定线路的大致走向 [7-10] 。 黄略和湛江西段线路短,技
术标准高,线路走向摆动余地不大,故重点对湛江西客
1. 既有湛海线改动少
2. 客站设站条件好,客、货场纵列布置,
互不影响
3. 线路正线长度较方案Ⅱ短 0. 85 km
4. 比较范围内近期投资 8. 04 亿元,远期
投资 9. 43 亿元,近期投资最少
线路正线长度较方案Ⅲ长 0. 85 km, 近期投资
较方案Ⅲ高 0. 51 亿元
1. 新建站位在湛江市市区和疏港公路之
92
2021 年第 3 期
铁 道 勘 察
文章编号:1672
7479(2021)03
0092
05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线路方案研究
马 涛 何志刚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设计院,郑州 450001)
摘 要: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黄略至湛江西段为速度 200 km / h 双线电气
在既有湛江西站站中心北 3. 9 km 处,既有湛海线

跨黎湛铁路特大桥重难点工程测量方案(10页)[优秀工程方案]

跨黎湛铁路特大桥重难点工程测量方案(10页)[优秀工程方案]

目录一、概述 (2)1.1桥址概述 (2)1.2工程地质与周边环境概述 (2)二、测量技术依据 (3)2.1执行主要技术标准 (3)三、施工测量的目的及原理 (3)3.1施工测量的目的 (3)3.2施工测量的原理 (4)四、施工测量作业方案 (4)4.1连续梁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4)4.2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 (5)4.2.1测量控制点 (5)4.2.2梁体测点布置与埋设 (6)4.2.3 测量方法与控制过程 (7)4.3数据整理、分析 (8)4.4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9)五、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9)六、测量组织管理 (10)6.1测量人员 (10)6.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制 (10)6.3安全、质量措施 (10)一、概述1.1桥址概述新建铁路湛江东海岛线跨黎湛铁路特大桥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附近,处于周屋村与坭洋村之间,主要跨越X688、既有黎湛铁路、茂湛线下行联络线、G325、雷州青年运河而设。

桥址起讫里程为:DK78+461.18——DK81+720.32;跨黎湛铁路特大桥中心里程:DK80+090.75,孔跨类型2【(2-32+3-24+48-32+3-24+4-32+3-24+1-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9-32+2-24+20-32)m预应力简支T梁】,桥全长:3529.14m。

该桥在DK78+520附近采用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越X688,与公路夹角46°,既有X688为双向2车道沥青路面,宽6.0m,桥下净空不小于5.5m;在DK79+970附近采用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越黎湛铁路,与铁路夹角67°,黎湛线为双线,线间距为5.0m,此处为矮路基,并且黎湛线正在电气改造,梁底距既有轨面净空不小于6.75m;在DK80+271.3处跨越茂湛上行联络线,夹角73°,茂湛上行联络线此处为单线电气化铁路,以32m简支梁通过,且正在修建,梁底距茂湛上行联络线轨面净空不小于6.75m;在DK80+600附近采用(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G325、雷州青年运河,与公路和雷州青年运河夹角均为64°,G325为双向6车道混凝土路面,全宽23m,规划全宽38m,雷州青年运河主要为湛江市供水运河,河道宽8m,每天供湛江市用水20万吨,规划供水每天70万吨。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29日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现就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统称“三线一单”),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与海南相向而行,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与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衔接,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湛江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先决条件,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落实到区域空间,持续优化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7.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20140801

7.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20140801

7 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7.1工程特点特点7.1.1.土路基工程比重大。

软土路基8.599公里,占正线路基总长26.99km (含车站)的32%,主要分布于东海岛上,路基工程量大,而且沿线雨季时间长,有效施工时间短,按设计要求加强监控,确保路基施工安全质量达标。

7.1.2.殊桥梁结构形式多。

本线桥梁13座、特殊结构6座。

本线桥梁有连续梁、刚构、钢桁梁,技术复杂,工期又紧,安全压力大。

本段跨越通明海、红星水库等海域,新建桥梁布设对沿线防洪影响较大。

7.1.3.处跨越高等级公路,水源保护地区,对工程的影响较大。

要争取地方政府、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水源保护部门的支持对整个项目建设是至关重要。

7.1.4.有线施工工期长,增建(改扩建二、三、四线、新线与既有线并行段等施工)、安全压力巨大、施工组织困难。

黄略至湛江西段均为既有线施工,塘口至湛江西段进行多次改造,历时20个月,工期长、点多。

施工组织要求对各项工程的施工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搞好施工过渡,施工中应加强对营业线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7.1.5.架组织难度大。

本标段在湛江西站设置1处铺轨基地,1处轨枕场,全线设置1处制梁场。

正线铺轨计划2015年4月开始;改建湛海线要在2014年11月份铺设完,时间紧,组织难度大。

7.1.6.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要求严,与桥梁、轨道、四电等相关专业接口复杂、施工协调难度大。

7.1.7.保、水保、文物保护要求高。

沿线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湖光岩风景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外,线路跨越雷州青年运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红星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合流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还有遂溪县的1899年遂溪团练总部旧址、遂溪人民抗法纪念碑、遂溪团练麻章营部旧址、广济桥;这么多风景名胜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集中,给我们施工在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7.2安全监理工作方针、目标及保障体系7.2.1安全监理工作方针1.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指示、规定和管理办法。

岛式车站监测技术方案

岛式车站监测技术方案

目录1 总体概况 (1)2 周边环境及地质概况 (1)2.1 周边环境状况 (1)2.2 地质概况 (2)3 工程概况 (2)4 监控量测目的及意义 (3)5 编制的依据 (3)6 监测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5)7监测内容的实施 (6)8 监测仪器、方法、测点布设原则及测试频率 (7)8.1 围岩与初支观察 (7)8.2 坡顶水平位移观测 (7)8.3 坡顶竖向位移观测 (11)8.4 周围建构筑物裂缝观测 (13)8.5 爆破振动观测 (13)8.6 锚杆应力监测 (14)9 监测管理控制基准值 (16)10 监测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处理及反馈 (17)11 拟投入人员、设备 (20)11.1 拟投入的人员 (20)11.2 拟投入的设备 (21)12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及安全保障措施 (21)12.1质量保证措施 (21)12.2 质量管理体系 (23)12.3 安全保障措施 (23)13 特殊情况下的监测应急预案 (24)14 附件 (25)附件1:日报表格 (26)附件2:周报表格 (27)附件3:月报表格 (27)一、工程概况XX市轨道交通环线是城市的基本骨干线,环线二期工程起点为上浩站,线路顺时针走行,经XX→罗家坝→四公里→大石路→鹅公岩大桥南侧轨道专用桥过长江→谢家湾→奥体中心→陈家坪→二郎→华龙大道至线路终点XX西站。

线路全长约17.944km,设站11座,其中地下车站6座,半地面车站2座,高架车站3座,平均站间距1.65km。

XX站为路侧高架车站,为岛式车站。

车站主体为地上三层结构(不含底层商业架空层),依次为站厅层、站台下夹层、站台层,屋盖为钢屋架。

车站建筑平面尺寸为160x19.4m,横向及纵向均为框架结构体系。

各层绝对标高依次为225.728、231.828、233.468。

车站主体的起始里程为CK33+392.195,站台中心里程为CK33+462.195,终止里程为CK33+552.195,全长160m。

新建湛江东海铁路工程建管甲供物资电梯暖通电力

新建湛江东海铁路工程建管甲供物资电梯暖通电力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工程建管甲供物资(电梯、暖通、电力)第四批招标公告招标编号:WZ-2017-551.招标条件本项目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工程已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以《铁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铁计函〔2012〕1615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茂湛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建设资金已落实,招标人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

本项目电梯、暖通、电力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内容项目概况: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为东海岛湛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项目的配套工程项目,全长公里,总投资50亿,资本金和贷款各50%,截至2016年5月底开累完成投资19亿,占总投资38%,2014年6月开工、2017年10月竣工,建设工期为3年。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由黄略至湛江西段和湛江西至钢厂段两部分组成,第一段从茂湛铁路黄略站引出,西至粤海铁路湛江西站,为茂湛铁路延伸段,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长为公里,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第二段从湛江西站引出,跨通明湾到达东海岛钢铁和炼化基地,为单线普速电气化货运铁路,长为公里,速度目标值为120公里/小时。

建设工期为3年。

招标内容:详见公告附表。

3.投标人资格要求本次招标各包件要求投标人须具备的资格条件见附表。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联合体投标的,应满足下列要求:/ 。

4.招标文件的获取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17年11 月27 日至12 月1 日(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9时至11时,下午14时至16时(北京时间,下同),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333号)持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授权书、购买人身份证(及复印件)、汇款凭证复印件以及《广州建设工程投标报名申请表》(申请表每个包件一式两份)原件购买招标文件,投标人在购买招标文件前应先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企业信息登记,办理详情参见广州公共资源交易网()服务指南栏目。

东海岛铁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方案3.8

东海岛铁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方案3.8

东海岛铁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方案—、试验室简介本试验室拟设在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湛江东海岛铁路工程第二项目部。

根据东海岛铁路工程建设的需要组建。

主要承担该标段湛江西(货)(含)〜钢厂工业站(不含)DDK1+60(=湛海线K15+300)〜DDK36+290勺建筑工程原材料、结构和构件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构物及路基基础的检测任务。

拟设试验人员人员10人,其中:实验室主任1人、技术主管2人、信息化管理员1人、试验检测工程师3人、实验员2人、资料员1人;建筑面积400吊(其中养护室45吊)。

东海岛铁路区间路基断面土石方1851465m3站场土石方716265m3本标段软土路基施工程量较大,主要工程量有:砂垫层17611m3碎石垫层69639.86m3卵(砾)石垫层996m3换填土264712m3水泥搅拌桩247257m CFG 桩173149m塑料排水板196537m真空预压3800m2重型碾压m2软土路基主要采用垫层、清淤换填、CFG桩、水泥搅拌桩、塑料排水板、重型碾压和真空预压等处理措施。

本标段有桥涵构造物100座,包括3座特大桥、2座大桥、中桥3座以及框架小桥3座;涵洞89座。

标段特大、大中桥梁具体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特大、大中桥梁分布情况表、工地试验室建设经过多处选址比较,我标段拟在通明湾特大桥搅拌站处设试验室。

采用活动板房作为试验室用房,分别设立办公室2间、资料档案室1间、宿舍4间;各功能室分别为集料室、胶材室、混凝土室、力学室、土工室、标准养护室、现场检测仪器室、样品室、化学室、防水室、耐久性室、加工室共12间;合计16间,共400m2(详间平面布置图)。

试验室区域内场地全部硬化,周围采用围挡封闭,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对彩钢房屋设置必要的防风加固措施。

标牌制作按照《茂湛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试验室与混凝土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同意制定悬挂。

工地试验室制度、规程有工地试验室组织机构框图、试验检测人员岗位职责、试验检测流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环保管理制度、不合格品报告制度、母体试验室检测机构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管制度。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资格预审公告(代招标公告)招标编号:GC-2013-32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已由原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以《铁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铁计函〔2012〕1615号)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总办函〔2013〕643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茂湛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资金来自项目资本金(50%)和银行贷款(50%),项目出资比例为广东省50%、湛江市30%、中国铁路总公司20%,招标人为茂湛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已具有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特邀请有兴趣的潜在投标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资格预审申请。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项目概况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为东海岛湛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项目的配套工程项目,全长57.31千米,由黄略至湛江西段和湛江西至钢厂段两部份组成。

第一段从茂湛铁路黄略站引出,西至粤海铁路湛江西站,为茂湛铁路延伸段,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长为17.56千米,速度目标值为200千米/小时。

第二段从湛江西站引出,跨通明湾抵达东海岛钢铁和炼化基地,为单线普速电气化货运铁路,长为39.75千米,速度目标值为120千米/小时。

建设地址:广东省湛江市。

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为3年。

主要技术标准(1)黄略至湛江西(客)1)铁路品级:I级。

2)正线数量:双线。

3)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200千米/小时。

4)最小曲线半径:3500米。

5)限制坡度:6‰。

6)牵引种类:电力。

7)牵引质量:4000吨。

8)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

9)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2)湛江西(货)至钢厂工厂站1)铁路品级:I级。

2)正线数量:单线。

3)限制坡度:6‰。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米,困难800米。

5)牵引种类:电力。

6)牵引质量:4000吨。

7)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

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概论 (1)一、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名称及承办单位 (1)二、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七、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7)十一、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产品说明 (15)第三章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市场分析预测 (15)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二、厂址选择方案 (16)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一、建设内容 (20)(一)土建工程 (20)(二)设备购臵 (20)二、建设规模 (21)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1)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二、基本生产条件 (2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二、工艺技术方案 (25)(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二)技术保障措施 (25)(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三、设备的选择 (26)(一)设备配臵原则 (26)(二)设备配臵方案 (27)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第八章环境保护 (28)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二、污染物的来源 (30)(一)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建设期污染源 (31)(二)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运营期污染源 (31)三、污染物的治理 (31)(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2)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5)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7)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8)5、施工建议及要求 (39)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1)(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2)1、废水的治理 (42)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2)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3)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3)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5)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6)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6)(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6)(二)环境效益分析 (47)五、厂区绿化工程 (47)六、清洁生产 (48)七、环境保护结论 (48)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0)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1)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1)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1)(一)节能政策依据 (51)(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2)(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3)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3)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5)(一)主要耗能装臵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5)1、主要耗能装臵 (55)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5)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6)(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6)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7)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8)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8)七、电力节能措施 (59)八、节水措施 (60)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0)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1)十一、能源管理 (62)(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2)(二)能源计量管理 (62)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3)(一)节能建议 (63)(二)节能效果分析 (64)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4)一、组织机构 (64)二、工作制度 (64)三、劳动定员 (65)四、人员培训 (66)(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6)(二)培训规划建议 (66)第十一章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7)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7)(一)编制依据 (67)(二)投资费用分析 (69)(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69)1、设备投资估算 (69)2、土建投资估算 (69)3、其它费用 (70)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0)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1)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1)6、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总投资估算 (72)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2)二、资金筹措 (73)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3)三、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资金使用计划 (74)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4)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5)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5)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5)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6)(一)销售收入估算 (76)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7)(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8)(三)利润总额估算 (78)(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78)(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79)项目综合损益表 (79)四、财务分析 (80)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2)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4)五、不确定性分析 (84)盈亏平衡分析表 (85)六、敏感性分析 (86)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7)第十三章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综合评价 (87)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湛江市东海岛铁路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20151116研究东海岛铁路邻近湛海线K15 300~K19 500段路基及桥涵工程施工方案(7)

20151116研究东海岛铁路邻近湛海线K15 300~K19 500段路基及桥涵工程施工方案(7)

工作会议纪要(7)签发人:郭飞 2015年11月16日研究东海岛铁路邻近湛海线K15+300~K19+500段路基及桥涵工程施工方案2015年11月12日,江门指挥部组织粤海铁路公司、广州通信段、中铁六局东海岛铁路指挥部、中铁设计咨询东海岛铁路施配指挥部和铁科院东海岛铁路监理相关人员在中铁六局东海岛铁路工程指挥部召开会议,对东海岛铁路邻近湛海线K15+300~K19+500段路基及桥涵工程施工方案进行预审,现纪要如下:一、原则同意东海岛铁路邻近海线K15+300~K19+500)段路基及桥涵工程施工方案。

二、对邻近既有线起重、吊装作业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 1 —三、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在高于或与既有线路肩面平行的施工便道上作业时必须设置防护。

四、完善挖孔桩、路基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路基、线路位移的观测频次等内容,补充轨道几何尺寸检查内容。

五、在施工方案中补充“三会”内容。

六、补全应急抢修预案如线路下沉、晃车等故障处理办法。

七、防护用品、备品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补全,补充应急情况下各设备管理单位值班室电话。

八、明确钢筋笼制作和吊装。

九、优化施工安全防护内容。

十、通信应急抢险措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十一、优化通信方案。

十二、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补充施工地点视频监控方案。

十三、邻近既有线路基帮宽作业时,施工机械作业侵入营业线建筑限界必须按封锁施工办理。

请施工单位按上述意见对施工方案文件进行修改,并按程序报批。

参加会议单位和人员名单江门指挥部:蒋从平、王龙刚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罗雄山、赵聚玉广州通信段:钟乾元— 2 —— 3 —中铁设计咨询公司:李选民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公司:李永生、杜玉林中铁六局:韩瑞宾、付 超分送:江门指挥部领导、工程三部、安质部,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通信段,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东海岛铁路施工配合指挥部,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公司东海岛铁路监理站,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东海岛铁路工程指挥部。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报批稿)湛江市交通运输局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0年12月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修改稿)组织单位:湛江市交通运输局单位负责人:张文山局长项目负责人:赵一方科长编制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朱利翔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卢永昌院总工、教授级高工项目主管院长:廖建航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项目主管总工程师:张勇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设计所负责人:徐洪波(港湾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周娟(工程师)编制单位名称: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等级: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业务范围:各行业、各等级的建设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编号:A144005973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录前言 (1)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 (3)第三章港区性质和功能 (24)第四章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25)第五章港口总体布置规划 (28)第六章港口配套设施规划 (34)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38)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43)附图:1.附图1—地理位置图2.附图2—港区形势图3.附图3—湛江港东海岛岸线规划图4.附图4—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规划图(方案一)5.附图6—进港航道及锚地图6.附图7—东海岛港区集疏运通道规划图附件:1.《关于印发湛江港总体规划审查意见的通知》2. 《关于印发湛江港总体规划(补充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交规划发[2006]328号)3.《关于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的审查意见》(交规划发[2008]43号)4. 《关于湛江港东海岛港区总体规划修改稿的审查意见》(交规划发[2010]43号)5.《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6.《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详细规划工程方案二维潮流数模与泥沙淤积计算分析研究报》,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前言湛江港位于广东省西部雷州半岛,东出南海,西倚北部湾,南望海南岛,北靠大西南,处于粤、桂、琼三省(区)的结合部,在亚太经济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东海岛开发区岛东大道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东海岛开发区岛东大道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东海岛开发区岛东大道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气象水文、地质地貌、水工环地质等条件基础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和预测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东海岛岛东大道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标签:道路崩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1引言拟建湛江市东海岛岛东大道全长约8.63km,路幅宽60m,双向八车道,为城市快速路,属重要建设项目,以道路中心外扩500m作为评估区范围界线,面积约9.75km2。

本项目为湛江外环快线东海岛段,是联通东海岛和南三岛的重要通道,同时在东海岛内与东海大道、雷东大道相接,贯穿钢铁基地,也是联通东海岛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干道。

2地质环境条件2.1气象与水文评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风害多、雷暴频、夏长冬短、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3.5℃,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600mm。

区内没有水库,地表水系为源近流短的季节性沟谷溪流;据湛江港验潮站多年资料统计结果,年最高潮位6.64m,最低潮位-0.73m。

气象、水文条件对建设工程影响程度小,是区内致灾作用的激发因素。

2.2地形地貌区内地形呈缓坡状起伏,总体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地面标高多为5.06~49.28m,最高点位于龙水岭,标高111.1m;地表植被较发育。

地貌单元较多,以砂堤砂地和玄武岩台地为主,局部见北海组洪冲积平原、湛江组剥蚀台地和海积平原。

其中砂堤砂地分布于道路沿线的大部分区域,标高一般5~35m;玄武岩台地分布于道路沿线的中部地带,相对高差5~10m;北海组洪冲积平原和湛江组剥蚀台地零星出露于南部及北部,地形较平坦,边缘地带局部受暴流作用水土流失较严重;海积平原仅见于北部沿海,地势低平,面积较小。

区内地形地貌条件是致灾作用的从属地质环境因素。

2.3水工环地质条件2.3.1地层岩石与地壳稳定性区内地层分布有下更新统湛江组(Qz)、中更新统北海组(Qb)、全新统海风混积层(Q4meol)、上更新统湖光岩组火山岩(Qh)及其残积层(Qel)、全新统海积层(Q4m)等。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选线研究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选线研究

分,也是沿海铁路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 铁路快速通道在湛江西站与粤海客专连接.加强了
收稿日期:2019—0l一22 作者简介:王鑫(1986一),男,甘肃山丹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铁路线
路选线工作及研究;E-mail:w柚弘in@t5y.en
为方便,对各城市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I。】。黄略至湛江西段的建设对改善铁 路系统效益以及整体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l哪e c∞stmction and even the latter operation and mainten鲫ce.Actually,tlIere are a
amount of f砬tors innuential to the
route selection scheme,including politics,econ伽y,national def每鹏e,local pl猢ing,enviro啪entally sensitiVe points,
c∞dition of the project,the paper strictly
abided by‰呻ncipl髂of“selecting the route稍th pl跏ing,geol晒c c0础ti∞,enVironmental aware弛ss,s如ty,etc.”
锄d worked out its final pl锄诵th mIIltifjceted comp撕son in柚integmted way.As a resuh,it specified the route directi伽,
rajlway connection schemes锄d primry tecIIrIical st卸dard蚰the b够is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In additi加,the

东海岛路基工程李明睿

东海岛路基工程李明睿

路基工程二、湛海改建线路基三、1、湛海线至湛江西(客)联络线LD1K4+087.89~LD1K5+087.89四、湛江西(货)站线K12+600~K15+300,总长2700米。

五.黄略X670道理设计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机动车道每车道标准宽度为3.75m,铁路设计净空均为6.75m.2.水泥稳定碎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cm,用重型压路3.机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4.控制混凝土振动时间,防止过振,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少于30秒。

六、湛江西(客)站路基DK90+050~DK92+600表1.1.1-2时速160km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注:括号内为砂类土(处粉土外)、砾类土、碎石类、块石类中渗水土填料的压实标准。

表1.1.1-3时速≤160km基床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注:细粒土、粉砂、改良土栏中,有括号的仅为改良土的压实标准,无括号的为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的压实标准。

表1.1.1-4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标准2、基床表层A、B组填料及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按表2.1.1-1的要求控制,每5000m3复查一次。

对细粒土、粉砂、改良土应采用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作为控制指标;对砂类土(粉砂除外)应采用点对密度Dr和地基系K30作为控制指标;对砾石类、碎石类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和孔隙率n作为控制指标。

三、试验路基标准控制按《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要求进行:2、基床以下路堤填料控控制:表2.1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试验项目及频次2.2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应根据填料类别按表2.2.1采用双指标控制。

2.3基床底层填筑2.3.1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其压实质量应按表2.3.1采用双指标控制。

改良土的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2.4.1 基床表层所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其粒径、级配应符合表2.4.1—1、2.4.1—2的要求:表2.4.1—1 级配碎石范围表2.4.1 级配砂砾石范围2.4.3 基床表层的压实质量应按表2.4.3采用双指标控制。

东海岛铁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方案

东海岛铁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方案

新建铁路湛江东海岛线DHZQ-2标中心试验室建设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湛江东海岛线DHZQ-2标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日东海岛铁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TB10442-2009);2、《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3、《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3号);4、《铁路工地试验室和混凝土拌和站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试管理办法(试行)》(工管办函【2013】300号);5、《茂湛铁路责任有限公司试验室与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编写。

二、中心试验室简介中心试验室根据新建铁路湛江东海岛线DHZQ-2标工程建设的需要组建。

主要承担该标段湛江西(货)(含)~钢厂工业站(不含)DDK1+600(湛海线K15+300)~DDK36+290的建筑工程原材料、结构和构件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构物及路基基础的检测任务。

建筑面积414m2;拟进场主要试验管理及操作人员10人,其中:试验检测工程师3人,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工程师职称、5年以上铁路施工经验、持铁路试验工程师证;试验检测员5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至少2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验,持铁路试验员证;信息化管理员1名,3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经瀚阳(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培训合格,能独立管理信息化系统,组织机构图如下:中心试验室拟开展检测项目如下表:对于中心试验室不能开展的检测项目及参数,我标段统一委托:广州铁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进行。

将于试验室验收前将签订检测合同。

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全项检测项目、土工等频次较低的试验,根据工期,人员成本、检测频率等因素综合考虑,计划委托试验检测项目如下表:外委检测项目计划表进场试验仪器设备满足检测参数要求,具体厂家、型号待设备进场后确定。

填海工程铁路监测方案

填海工程铁路监测方案

填海工程铁路监测方案一、前言填海工程是指通过向海岸线上注入大量土石等物料将海域面积扩大的工程。

填海工程在城市建设和港口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填海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填海工程铁路的监测至关重要。

填海工程铁路监测方案包括了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填海工程铁路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以确保填海工程铁路的安全运行和工程质量。

二、填海工程铁路监测的重要性填海工程铁路建设是填海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填海工程铁路连接了填海工程工地与围堰等设施,是填海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由于填海工程铁路通常建设在海域中,因此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较大。

填海工程铁路监测对于填海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填海工程铁路监测的内容1. 填海工程铁路基础监测:填海工程铁路的基础是支撑填海工程铁路的重要部分。

基础的稳定性对填海工程铁路运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填海工程铁路基础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2. 填海工程铁路轨道监测:填海工程铁路的轨道是填海工程铁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轨道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对填海工程铁路的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填海工程铁路轨道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3. 填海工程铁路交通运行监测:填海工程铁路的安全和畅通对于填海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因此,填海工程铁路的交通运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4. 填海工程铁路设施监测:填海工程铁路设施包括了填海工程铁路的道岔、信号系统等设施,对填海工程铁路的安全和畅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填海工程铁路设施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四、填海工程铁路监测的方法1. 填海工程铁路基础监测方法(1)现场勘察:通过现场勘察的方法来监测填海工程铁路的基础情况。

(2)地质雷达:地质雷达可以通过探测填海工程铁路基础的介质变化来监测填海工程铁路基础的情况。

2. 填海工程铁路轨道监测方法(1)高精度测量:通过高精度测量的方法来监测填海工程铁路轨道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2)振动监测:通过振动监测的方法来监测填海工程铁路轨道的稳定性。

涉铁工程监测方案

涉铁工程监测方案

涉铁工程监测方案一、前言铁路工程是指以铁轨为基础,通过铺设与其配套的设施和设备,使车辆沿着固定的轨道行驶的工程。

铁路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每一项技术问题都需要详细的监测与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方案旨在对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及监测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二、监测方案的概述在铁路工程的项目实施中,为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与安全,需要对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地质、工程质量、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案主要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人员等。

三、监测内容1. 地质监测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

地质构造监测主要是为了了解铁路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情况,通过地质勘探调查,掌握建设地区地质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下水位监测是为了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

地质灾害监测是为了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2. 工程质量监测工程质量监测是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主要包括地基沉降监测、路基压载监测、轨道几何参数监测等。

地基沉降监测是为了了解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地基沉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路基压载监测是为了了解路基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压载情况,及时发现路基压载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轨道几何参数监测是为了了解轨道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几何参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轨道几何参数变化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 安全监测安全监测是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主要包括施工工序监测、施工设备监测、施工人员监测等。

施工工序监测是为了了解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序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施工工序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施工设备监测是为了了解施工设备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施工设备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东海岛铁路试验段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东海岛铁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跨遂溪县和麻章、东海岛两区。

黄略~湛江西段为东海岛铁路一标段范围,线路从新建茂湛线黄略站引出,经黄略镇北侧,向西跨黎湛铁路、国道G325、雷州青年运河,折向南西穿坭洋村、水粉仔村,向南跨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过新赤水村东侧及南畔村东侧,跨合流水库、省道S374,穿上塘村,跨柳坑河,止于既有湛江西站北东侧,线路长度为17.55km。

工程所在地为洪冲积平原地貌及海积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3.0~10.0m,相对最大高差约7.0m,主要为林地、耕地、虾池、鱼塘或房屋。

本地区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年最大降雨量1735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8天,年平均蒸发量1715.5m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对于软(松)土路基处理长度小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2个观测断面;软(松)土长度大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3—5个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间距不小于50m。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监测范围为东海岛铁路I标所有软土处理地段,含车站。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a、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

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b、工作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

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c、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2.水平位移监测网(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a、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b、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c、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a、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b、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c、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d、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e、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f、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g、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h、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2)水准仪使用DSZ2或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 (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DSZ2或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型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a、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b、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 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cm ,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年。

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cm 。

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 ;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 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 ,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24.0sj sh V R式中:sh R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 );sj V ——设计最高速度(km/h )。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沉降观测内容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过渡段沉降观测4)路基稳定性观测5)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2)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