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高速铁路监测方案
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变形监测研究
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变形监测研究作者:***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0年第10期摘要:文章針对铁路隧道下穿运营期高速公路施工时极易对公路及其附属构筑物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构建隧道地表监测系统,对高速公路及其附属构筑物进行监测,根据隧道不同位置地质情况及施工风险,进行了合理分级,并依据分级进行专项观测方案设计与调整,监测成果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及风险,保障了隧道施工及公路行车安全。
研究成果对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监测系统;下穿隧道;自动化监测;地表沉降;路基分层沉降0 引言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受地形和地势等限制,公路和铁路之间互相交叠、交叉等问题不断出现,导致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工程明显增多。
因下穿隧道施工技术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事故导致的社会影响严重等原因,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1-5]。
其中,钟巧荣等[6]研究了下穿危旧建筑物时浅埋暗挖法的关键施工技术;姚海波等[7]通过研究采用水平长管棚支护技术和在隧道上半断面注浆技术,实现了热力隧道下穿地面建筑物的安全施工;曹全[8]分析了地铁隧道在顶进式公铁立交桥下通过时的处理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安全,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验证隧道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是非常必要的。
杜小虎等[9]结合陕京天然气进京隧道下穿城铁施工等工程,介绍了采用动态、静态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运营中的城市铁路进行监测的方法;尚艳亮[10]针对华师站至岗顶站地铁隧道下穿岗顶酒店大楼施工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现场监控量测。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及风险,本文采用多种检测手段构建监控系统,对某铁路隧道下穿运营中的高速公路及其附属构筑物进行监测分析,并将监测结果运用于施工指导。
1 问题的提出某高铁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交叉影响段长度为113m,交叉夹角约55°,高速公路路面距隧道洞顶距离仅23m,公路边坡挡墙基础距隧道开挖轮廓线最小距离仅4m。
新建道路下穿运营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方案
新建道路下穿运营高速铁路桥梁的设计方案发表时间:2019-04-16T15:11:03.1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朱桂鹏[导读] 一定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规划,保证两者正常运行,让我国的交通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2600 摘要:在我国,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出行方式变得尤为重要,高铁最引人注目,而我国也在该项目上投入巨大。
在繁华的城市中,道路错综复杂,市政道路难免会与高铁路线交叉,所以如何设计完美就是很大的挑战。
在此结合具体案例,简单介绍下针对该问题的集中设计思路,也希望能对高铁设计做点贡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下穿高铁;设计方案国民出行的目的可能有旅游、上班等等,科技的发展满足了国民的这些需求,具有载客量高、输送能力达、速度快、安全性好、准点率高、舒适方便和能源消耗低等优点的高铁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国也在未来的计划中,将高铁作为重点,让它能够物尽其用。
和谐是我国一直以来贯彻的思维,高铁的建设也不例外,如此高难度的建设,如果不能和城市中的公共建筑(例如市政道路)和谐共处,不能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双方的作用和意义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关于新建道路下穿高铁桥梁的设计方案也受到了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
一、工程概况在某市的西部,规划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大学城肩负着市政府和教育产业发展的重担,而且周围新建多个生活配套建筑,该市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条已建成的高速铁路横穿了该区,那么就面临高速铁路和市政道路交叉的现状。
要想新建道路和高铁和谐共处,主要方式有两种,但由于上跨这种方式可能会对高速行驶的高铁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该种修建方式,所以将考虑用多条道路下穿的方式来修建。
二、合理选择新建道路下穿高铁位置高铁行驶速度快,路基不稳会直接破坏高铁的安全性能,在新建道路下穿高铁的设计中,新建道路下穿高铁位置的选择极为重要,而防止出现安全隐患也要作为基本原则来遵守。
盾构下穿铁路信息化监测方案
盾构下穿东北环铁路防护工程电力隧道工程信息化监测方案xxxxxxxxxx公司目录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现场踏勘----------------------------------------------------- 1第二章监测工作的目的、原则及依据----------------------------------- 32.1 监测工作的目的----------------------------------------------- 32.2 监测工作的原则----------------------------------------------- 42.3 监测工作的依据----------------------------------------------- 4第三章监测范围及内容----------------------------------------------- 63.1监测范围 ----------------------------------------------------- 63.2 监测内容----------------------------------------------------- 6第四章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74.1 控制点的设置------------------------------------------------- 74.2 控制点的联测------------------------------------------------- 74.3 控制点的校核------------------------------------------------- 9第五章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 115.1 人工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 115.2 人工倾斜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 135.3 监测点统计-------------------------------------------------- 15 第六章监测技术要求------------------------------------------------ 166.1技术要求 ---------------------------------------------------- 166.2监测精度 ---------------------------------------------------- 166.3监测频率 ---------------------------------------------------- 166.4参考控制值 -------------------------------------------------- 17 第七章施工组织---------------------------------------------------- 187.1 组织机构---------------------------------------------------- 187.2 仪器设备---------------------------------------------------- 187.3 工作计划---------------------------------------------------- 187.4 拟提交成果-------------------------------------------------- 18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20 第九章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 219.1 安全管理---------------------------------------------------- 219.2 应急预案---------------------------------------------------- 21 第十章需相关单位的配合-------------------------------------------- 2610.1需铁路相关部门的配合 --------------------------------------- 2610.2 需施工单位的配合------------------------------------------- 26附件监测布点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涉铁线上监测及防护方案
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隧道下穿国铁线上监测及防护方案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综合甲级 A*********工程勘察证书综合类甲级 170010-kj2019年05月武汉商业秘密编号: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隧道下穿国铁线上监测及防护方案2019年05月武汉本册文件编制单位:铁四院城地院主管总工程师:薛光桥项目负责人:刁维科隧道专册:刁维科工经专册:曹跃主要编制人员:刁维科、陈坤、王明光、曹跃目录1 设计依据及背景 (1)1.1 主要设计规范和依据文件 (1)1.2 设计方案编制背景 (3)1.3 上海局集团公司批复意见 (4)2 工程概况 (10)2.1 4号线概况 (10)2.2 区间隧道概况 (10)2.3 下穿铁路概况 (12)2.4 区间隧道与铁路相互关系 (13)2.5 附属结构 (16)2.6 区间隧道施工工筹 (16)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8)3.1 工程地质 (18)3.2 水文地质 (22)3.3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23)3.3.1 不良地质作用 (23)3.3.2 特殊性岩土 (23)3.4 地震烈度及场地类别 (24)4 铁路控制标准 (25)5 施工监测方案 (26)5.1 监测目的及意义 (26)5.1.1 监测目的 (26)5.1.2 监测意义 (26)5.2 监测方案 (27)5.2.1 监控内容 (27)5.2.2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27)5.2.3 监测周期 (32)5.2.4 监测频率 (32)5.2.5 监测控制值及预警措施 (33)6 安全防护方案 (35)6.1 施工安全措施 (35)6.1.1 加强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35)6.1.2 盾构掘进参数建议 (44)6.1.3 盾构穿越前的准备工作 (45)6.1.4 盾构穿越中的安全措施 (46)6.1.5 盾构穿越后的安全措施 (51)6.2 线路防护措施 (51)6.2.1 施工期间设置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 (51)6.2.2 施工区段防护 (51)6.2.3 线路发生故障时防护措施 (52)6.2.4 “四电”改迁与防护措施 (52)6.2.5 列车限速方案 (55)6.2.6 各主要施工阶段注意事项 (55)1 设计依据及背景1.1 主要设计规范和依据文件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50911‐2013)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9-2015)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试行)》(铁总运[2014]170号)7)《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014]272号)8)《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9)《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10)《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程》(TBJ412‐87)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13)《上海铁路局房屋租赁、土地出借管理办法》(上铁经[2015]450号)14)《上海铁路局关于地方涉铁工程委托代建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上铁师[2013]222号)15)《关于地方涉铁工程铁路运输损失补偿指导意见的通知》(上铁师发[2013]122号)16)《上海铁路局工务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工[2015]648号)1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6]146号)18)《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 586号)19)《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6]635号)20)《上海铁路局上道作业劳动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安[2017]107号)21)《上海铁路局电气化铁路安全实施细则》(上铁供〔2013〕649号)22)《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五篇区间工程第八册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第一分册区间主体结构第二部分主体结构设计图》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9月)23)《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路基专项设计》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6月)24)《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方案设计咨询报告》同济大学(2018年6月)25)《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四处盾构下穿铁路节点工程技术方案审查意见的函》上铁师函[2018]1340号上海铁路局(2018年9月13日)26)《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关于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下穿铁路线上防护、监测方案专项设计及费用概算工作委托书的函》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月29日)1.2 设计方案编制背景根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路基专项设计》(2018年6月)和同济大学《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科学大道站~祁门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合武绕行线及合福高铁方案设计咨询报告》(2018年6月),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施工控制的不可预估性,盾构穿越铁路安全保护区施工期间,路基地段铁路正线限速60公里/小时,并在穿越前做好盾构机状态检测,穿越时做好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做好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加强铁路的监测。
某公路下穿某铁路地道工程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XXXX T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施工监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二00九年六月1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 (3)2. .............................................................................................. 2 工程地质条件 43. .............................................................................................. 监测的目的及意义44. ..........................................................................................................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5 4.1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5)4. ...................................................................................................... 2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标准 55. ..................................................................................................... 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65.1地表沉降监测 (6)5.2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7)5. 3 桩顶水平位移 (8)5. 4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 (9)5. 5围护结构钢筋应力 (10)5. 6钢支撑轴力 (10)5.7地下水位观测 (11)6.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11)6. 1变形管理等级 (11)6.2施工监测反馈程序 (12)6.3监测数据分析 (13)7. .............................................................................................. 监控量测保证措施13&工程突发情况及监测应急措施 (14)XXX工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施工监测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93)(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 —97)(5)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6)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8)XXX工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设计资料(9)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下穿高速铁路监测方案范文
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控方案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元月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批准: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测意义和目的 (3)3. 作业依据和原则 (4)3.1 作业依据 (4)3.2 编制原则 (4)4. 变形监测内容 (5)5. 监测方法技术 (5)5.1 起算数据系统 (5)5.2 监测等级 (6)5.3 平面基准点 (6)5.3.1 基准点布设 (6)5.3.2 平面基准点观测 (7)5.4 沉降基准点 (7)5.4.1 沉降基准点布设 (7)5.4.2 沉降基准点测量 (8)5.5 平面监测点 (9)5.5.1 平面监测点布设 (9)5.5.2 平面监测点测量 (10)5.6 沉降监测点 (10)5.6.1 沉降监测点布设 (10)5.6.2 沉降监测点测量 (10)6. 监测计划及频率 (11)7. 监测报警值 (12)8. 监控工期 (12)9.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3)9.1 资料整理 (13)9.2 信息传递 (13)9.3 成果提交 (13)10. 人员组织及设备投入 (13)10.1 人员配置 (13)10.2 仪器配备 (14)11. 质量保证体系 (16)11.1 项目组织机构 (16)11.2 质量保证措施 (16)11.3 服务与承诺 (17)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丰村附近,南侧寺慈线乡道,北侧为S61省道,西侧为G15沈海高速公路.本工程下穿杭甬高铁宁西特大桥里程为K291+384处,位于369#和370#桥墩之间。
详见图1-1、图1-2 工程位置关系图。
图1-1 工程位置关系图图1-2 公路与杭甬高铁位置关系图污水管道外径120cm,壁厚21cm,内径80cm,埋设深度6米,(管顶距地面距离),总长为60米。
下穿高速铁路监测方案范文
下穿高速铁路监测方案范文一、方案背景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对其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速铁路的运营和维护要求高,对铁路线路的几何形状、轨道道床、桥梁隧道等进行定期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稳定地运行。
二、监测目标1.监测高速铁路线路的几何形状,包括纵向和横向坡度、弧线半径、曲线和斜线的过渡曲线等。
2.监测轨道道床的偏心偏位、坡度和高低程度等。
3.监测桥梁和隧道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状态。
三、监测方法1.高速铁路线路几何形状的监测a.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对高速铁路线路的纵向和横向坡度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b.通过激光测量仪对高速铁路线路上的弧线半径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c.使用全站仪等设备对高速铁路线路上的曲线和斜线的过渡曲线进行测量。
2.轨道道床的监测a.使用轨道测量仪对轨道道床的偏心偏位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b.使用高精度水平仪对轨道道床的坡度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c.使用高精度水平仪对轨道道床的高低程度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3.桥梁和隧道的监测a.对桥梁和隧道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定期检查,包括破损、裂缝、渗漏等情况。
b.使用变形监测仪等设备对桥梁的变形和形变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c.使用传感器等设备对桥梁和隧道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
四、监测频率1.高速铁路线路几何形状的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
2.轨道道床的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
3.桥梁和隧道的监测:每年进行一次。
五、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1.每次监测后,应整理监测数据并制作监测报告。
2.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方法、数据分析和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的维修措施等内容。
3.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保存备查。
六、质量控制措施1.监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高速铁路的特点和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7标段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二十局集团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3)三、监控量测目的 (3)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五、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六、信息化基础建设及人员仪器配备 (4)七、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7)7.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9)7.2 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外观察 (10)7.3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 (11)7.4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 (12)7.5 必测项目量测频率 (12)八、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法 (13)九、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及管理等级要求 (13)十、量测数据整理、分析及信息化应用 (15)十一、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十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一、工程概况我标段处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江安县和兴文县境内,自D2K176+315~DK217+684.586,线路全长41.37km,管段内包含隧道10座,共计18.447km,其中猫鲁寺出口有一段2102米的平导,概括如下:黄陵坡隧道:总长156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县黄陵坡,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黄陵坡隧道岩性主要是泥岩和砂岩,属于低瓦斯隧道;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围岩砂岩泥岩较软弱,岩层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现象,最大埋深127m,地下水中等发育。
洞身多处浅埋,尤其DK181+700沟槽内,厚0-14米,该处设计标高至地表仅11米,为VI级围岩。
隧道洞身泥岩所占比例很大,且局部弱膨胀性,遇水易软化。
为VII 度地震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杨家咀隧道:总长31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镇、老翁镇分界处杨家咀,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
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穿越高速施工监测方案
管道穿越高速公路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部目录1、工程概况 (1)2、基坑设计概况 (1)3、编制原则 (4)4、变形监测内容 (4)5、监测方法 (5)6、监测人员、仪器配置 (7)7、桥墩变形监测措施 (8)8、资料整理 (8)实用文档1、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引水泵站、2座拦河坝以及铺设约20km的管道。
泵站将XX河水引至规划XX水库,全线管道铺设20km,压力管道段长18km,设计压力为1~3MPa。
根据管线铺设段地貌、地质条件,全线管道施工分为开挖直埋、顶管以及定向钻非开挖施工方式。
本工程管道在XXXX公路K738+014XXX桥中跨处下穿,与XXX交叉角度60°,采用明挖直埋加盖板施工方式,盖板尺寸100m(长)X3m(宽)X0.3m(厚)。
XX高速交叉桩号为K738+014,管道距离桥墩最小距离为7m,管顶距自然地面最小距离3.2米。
附属工程为XXXXX桥两侧设置警示牌及标志桩,每侧3个,用以识别方向。
2、基坑设计概况沟槽开挖深度4.85m左右,开挖面离桥墩中心距5米,开挖坡度比为1:0.3O此段开挖土质较为松散,沟槽两侧边坡均釆用喷锚支护方式以稳定边坡,确保管道施工安全。
锚杆釆用(p32x3.25钢花管,钉入坡面土层深2-3m左右,净间距为lOOOx1000mm,倾角70。
,梅花形布置。
锚杆锚固体釆用1:2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0.3〜0.7MPa,根据具体情况压力进行调整。
坡面浇筑20cm厚C30混凝土,管沟壁支模前,先进行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处理,增加边坡稳定性以防止坍塌。
3、工程地质条件依据钻探、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地基上主要分为冲洪积相及洪湖相堆积物组成,依据其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物理、力学性质,可分为9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分析如下:第1层亚粘土层:主要由黄褐~灰绿色亚粘土组成,呈坚硬~硬塑状,土质较均,含钙质结核,该层为中压缩性,层地标高101.50m,厚度5.1m。
下穿高速铁路监测方案范文
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控方案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元月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批准: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测意义和目的 (3)3. 作业依据和原则 (4)3.1 作业依据 (4)3.2 编制原则 (4)4. 变形监测内容 (5)5. 监测方法技术 (5)5.1 起算数据系统 (5)5.2 监测等级 (6)5.3 平面基准点 (6)5.3.1 基准点布设 (6)5.3.2 平面基准点观测 (7)5.4 沉降基准点 (7)5.4.1 沉降基准点布设 (7)5.4.2 沉降基准点测量 (8)5.5 平面监测点 (9)5.5.1 平面监测点布设 (9)5.5.2 平面监测点测量 (10)5.6 沉降监测点 (10)5.6.1 沉降监测点布设 (10)5.6.2 沉降监测点测量 (10)6. 监测计划及频率 (11)7. 监测报警值 (12)8. 监控工期 (12)9.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3)9.1 资料整理 (13)9.2 信息传递 (13)9.3 成果提交 (13)10. 人员组织及设备投入 (13)10.1 人员配置 (13)10.2 仪器配备 (14)11. 质量保证体系 (16)11.1 项目组织机构 (16)11.2 质量保证措施 (16)11.3 服务与承诺 (17)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丰村附近,南侧寺慈线乡道,北侧为S61省道,西侧为G15沈海高速公路.本工程下穿杭甬高铁宁西特大桥里程为K291+384处,位于369#和370#桥墩之间。
详见图1-1、图1-2 工程位置关系图。
图1-1 工程位置关系图图1-2 公路与杭甬高铁位置关系图污水管道外径120cm,壁厚21cm,内径80cm,埋设深度6米,(管顶距地面距离),总长为60米。
2023年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安全防护方案
2023年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安全防护方案1. 引言由于交通的便捷性和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高速公路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往往需要与铁路交叉或者相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护措施来避免交通事故和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
2. 高速公路下穿铁路的安全风险及现状分析在铁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已成为常见现象,但由于两者的速度和交通特性的不同,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风险:(1)交通流量冲突:高速公路和铁路交叉处,不同方向和速度的车辆可能形成冲突,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大的情况下;(2)能见度问题:在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处,可能存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降低驾驶员的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3)行人通行安全: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可能还需要设置行人通道,这对行人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3. 高速公路下穿铁路的安全防护方案(1)道路设计方案在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处,应考虑以下设计要点:- 设计相对平缓的超高能见度的道路纵坡,确保驾驶员的能见度;- 设计充足的上下坡长度,保证车辆能够顺畅地上下道路;- 设置交通信号灯或者限速标志,引导驾驶员减速;- 相应的标线划分和路边设施的设置。
(2)交通管理方案在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处,应采取以下交通管理措施:- 设置交通提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铁路交叉处;- 设置监控设备,监测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和安全状况;- 开展定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意识。
(3)行人通行方案在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处,为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设置有明显标识的行人通道,避免行人随意穿过道路;- 设置行人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确保行人安全过马路;- 在行人通道的入口处设置交警或者安全人员,维护交通秩序。
(4)铁路安全设施方案在高速公路下穿铁路处,还需要一些针对铁路的安全设施:- 设置铁路的防护栏杆,避免行人和车辆进入铁路;- 设置铁路信号设备,引导火车行驶;- 定期对铁路进行维护和巡检,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
公路与市政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方案设计研究
公路与市政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方案设计研究王鲁(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08)摘要:公路、市政道路的大发展,与高速铁路相互交叉的节点工程急剧增加。
如何在保证高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确定最优方案是前期设计阶段的一大难题。
以多个下穿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影响高铁桥梁变位的多重因素,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分析。
综合设计、监测、维修多重控制要求,建议采用监测报警值为限值进行方案设计;路线应尽量选择正交或大角度穿越高铁;路线贴近路面,优选浅挖U型槽方案;开挖较深时,需灵活选择结构形式;顶进工法较开挖现浇更具优势。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桥梁;下穿工法;墩顶位移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4)02-0062-07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8.21.0020 引言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下穿高铁桥梁工程做了大量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工程变形监测,对路基、U型槽、框架结构,桩板结构、刚构桥、梁式桥等不同形式下穿高铁引起土体应力重分布导致的既有高铁桥梁应力和变位进行分析[1-3];对配重、防护桩等工程措施以及工序、工法进行研究[4-7]。
各类因素的耦合叠加,极大地增加了方案设计难度,前期方案比选能否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优解成为设计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结合既有工程建设经验以及设计研究成果,针对如何减小下穿工程对既有高铁的变位影响,提出方案设计总体思路,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1 控制指标高铁桥梁附近填方加载、挖方卸载、防护施工等均破坏周围土体受力平衡,地基受到扰动、挤压产生的土层变形传递至邻近高铁桥梁基础,产生附加荷载,引起高铁桥梁基础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增加了轨道不平顺性,对行车安全性和乘车舒适度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将这种不利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下穿工作者简介:王鲁(1981—),男,高级工程师。
最新隧道下穿昆玉高速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目录一、地理位置 (2)二、工程概况 (2)三、编制依据 (2)四、人员配置 (2)五、仪器设备 (3)六、监控量测保证 (3)七、监控量测项目 (3)八、监控量测测点布置、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3)九、监控量测方法 (7)十、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8)晋宁隧道下穿昆玉高速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一、地理位置晋宁隧道位于昆明市晋宁县境内,线路属昆枢东南环线D2K42+930至D2K44+955里程段,在里程D2K43+295至D2K43+345处下穿昆玉高速,成43°斜交,昆玉高速斜交晋宁隧道跨度在约20m,埋深约36m。
二、工程概况晋宁隧道全长2025米,进口里程D2K42+930,位于晋宁县昆阳镇渠东里村,出口里程D2K44+955,位于晋宁县上蒜镇三多村。
隧道所处位置属滇中高原丘陵—中低山区剥蚀、溶蚀地貌,地形略有起伏,丘槽相间。
本隧道按200km/h双线客货共线隧道设计。
晋宁铁路隧道下穿昆玉高速自D2K43+295至D2K43+345段,该段地质为强风化砂质、泥质板岩夹碳质板岩,岩质较软,节理发育,岩层整合干燥无水。
施工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设置一环Φ159mm高精度定向大管棚超前支护,钢管长度60m,钢管环向间距0.4m。
初支采用全环Ι22b工字钢拱架加强支护,拱架纵向间距0.5m。
二衬采用Ⅴ抗震设防复合式衬砌。
昆玉高速公路是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的起始路段,也是国道213线的重要路段,起于昆明市官渡区鸣泉村,止于玉溪市高仓,全长85.71公里,是云南第一条6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26.5米,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近日来车流量超过40000辆/日,重型车辆来往频繁,地面动载变化大,对隧道质量和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对昆玉高速做到实时监测,以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行。
三、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3、《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6、晋宁隧道下穿公路施工方案7、新建铁路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设计图纸及招投标文件四、人员配置本段设测量组,成员4人,其中助理工程师1名,测量工3名。
下穿高速铁路监测方案
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控方案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四年元月0二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编写: ----------审核: 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 工程概33.2编制原则 (3)4. 变形监测内容 (4)5. 监测方法技术 (4)5.1起算数据系统 (4)5.2监测等级 (4)5.3平面基准点 (5)5.3.1基准点布设 (5)5.3.2平面基准点观测 (5)5.4沉降基准点 (5)5.4.1沉降基准点布设 (5)5.4.2沉降基准点测量 (5)5.5平面监测点 (6)5.5.1平面监测点布设 (6)5.5.2平面监测点测量 (7) (7)沉降监测点5.6561沉降监测点布设 (7)5.6.2沉降监测点测量 (7)6. 监测计划及频率 (8)7. 监测报警值 (9)8. 监控工期 (9)9.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0)9.1资料整理 (10)9.2信息传递 (10)9.3成果提交 (10)10. 人员组织及设备投入 (10)10.1人员配置 (10)10.2仪器配备 (11)11. 质量保证体系 (13)11.1项目组织机构 (13)11.2质量保证措施 (13)................................................................................................................... 14服务与承诺笛.3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本丄程位于宇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丰村附近,南侧寺慈线乡道,北侧为S61省道,西侧为G15沈海高速公路.本丄程下穿杭甬高铁宇西特大桥里程为K29H384处,位于369#和370#桥墩之间。
下穿高速铁路监测方案范文
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控方案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元月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批准: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测意义和目的 (2)3. 作业依据和原则 (3)3.1 作业依据 (3)3.2 编制原则 (3)4. 变形监测内容 (4)5. 监测方法技术 (4)5.1 起算数据系统 (4)5.2 监测等级 (4)5.3 平面基准点 (5)5.3.1 基准点布设 (5)5.3.2 平面基准点观测 (5)5.4 沉降基准点 (5)5.4.1 沉降基准点布设 (5)5.4.2 沉降基准点测量 (5)5.5 平面监测点 (6)5.5.1 平面监测点布设 (6)5.5.2 平面监测点测量 (7)5.6 沉降监测点 (7)5.6.1 沉降监测点布设 (7)5.6.2 沉降监测点测量 (7)6. 监测计划及频率 (8)7. 监测报警值 (9)8. 监控工期 (9)9.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0)9.1 资料整理 (10)9.2 信息传递 (10)9.3 成果提交 (10)10. 人员组织及设备投入 (10)10.1 人员配置 (10)10.2 仪器配备 (11)11. 质量保证体系 (13)11.1 项目组织机构 (13)11.2 质量保证措施 (13)11.3 服务与承诺 (14)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丰村附近,南侧寺慈线乡道,北侧为S61省道,西侧为G15沈海高速公路.本工程下穿杭甬高铁宁西特大桥里程为K291+384处,位于369#和370#桥墩之间。
详见图1-1、图1-2 工程位置关系图。
图1-1 工程位置关系图图1-2 公路与杭甬高铁位置关系图污水管道外径120cm,壁厚21cm,内径80cm,埋设深度6米,(管顶距地面距离),总长为60米。
地铁盾构下穿铁路桥专项监测方案
XXXXX地铁工程(XXXXX)XXXXXXXXXX盾构区间下穿xxxx铁路桥XXXXX监测专项监测方案(xxxxxxxxxxxx)测绘资格证书:甲测资字 xxxxxx工程勘察证书:综合甲级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部二○一x年x月目录1、工程概况 (2)2、作业依据 (2)3、XXXXX监测的主要目的意义及原则 (3)3.1 监测的目的意义 (3)3.2 现场监测的原则 (4)4、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4)5、监测技术实施方法 (6)5.1现场巡视检查 (7)5.2沉降监测 (7)6、监测控制标准及管理制度 (10)6.1监测控制标准 (10)6.2三级监测管理制度 (10)7、项目组织机构 (11)8、项目投入的仪器设备 (11)9、资料整理和报告提交 (12)9.1资料整理 (12)9.2报告提交 (12)9.3 停测报告 (12)9.4总结报告 (13)10、应急抢险措施 (13)11、监测工作质量保障措施 (13)12、监测工作安全保障措施 (14)附件:监控量测图 (14)1、 工程概况XXXXX 隧道在地铁里程左线K2+623~K2+629和右线K2+633~K2+639段下穿xxxxxx 铁路下行线K11+947处桥梁,该桥梁共由5座桩基承台和4跨32m 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组成。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施工方实际测量放线,区间隧道左线在0#承台和1#承台之间穿过,右线在1#承台和2#承台之间穿过,主要影响0#、1#、2#三个承台。
其中0#承台基础由9根桩基组成,桩长40m ;1#承台基础由6根桩基组成,桩长36m ;2#承台基础由6根桩基组成,桩长33m 。
盾构隧道下穿时距离1#承台桩基较近,其中左线隧道结构边线距离1号承台桩基最近距离为5.614m (承台6.939m ),右线隧道结构边线距离1号承台桩基最近距离为5.630m (承台6.955m )。
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的实施及控制要点
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的实施及控制要点摘要: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具体一定难度,因此,确保整个施工的有序落实、保证施工安全,要在施工开展之前制定科学合理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方案要有全面认识,按照方案落实施工,促使各环节施工质量都能够符合规定标准。
基于此,本文围绕某工程项目,从暗挖段施工与控制要点、明挖段施工与控制要点两方面,对施工方案的落实以及施工控制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施工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引言: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不难看出,交通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交通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也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整个公路、铁路交通网络非常发达,因此,在铁路建设期间,经常会面临铁路穿插公路情况。
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可以采取建设隧道的方式,将地形限制问题、路线限制问题更好解决。
在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施工的顺利落实。
怎样更好落实施工方案、实现对施工的有效控制,是当前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工程概况在某隧道工程项目中,位于该DK186+295—隧道出口的5%上坡位置,在改DK186+385191下穿施工中的离军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的里程为K2+273106,高速公路与铁道隧道的平面夹角是146°56’30’’,下穿处的高速公路路面设计高程在914.80,其中铁路路肩设计高程、高差分别是900.54、14.26,运营过程中的隧道静埋深度为4.73,但在实际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的埋深是1.79m。
该高速公路采取的是半填半挖路基方式,因此,隧道与其小角度相交,导致在填方、挖方边坡期间,存在相对明显的偏压情况。
致使下穿段长度增加,经过工作人员的测量、分析后可以明确,下穿段里程是在DK186+315—DK186+440。
从整个隧道下穿施工落实中不难发现,高速公路线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差,通常是V级围岩,而且围岩主要为新黄土,具有软弱特点、浅埋特点,自身承受能力相对较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控方案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四年元月0二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批准:上海先科桥梁隧道加固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1月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测意义和目的 (2)3. 作业依据和原则 (3)3.1 作业依据 (3)3.2 编制原则 (3)4. 变形监测内容 (4)5. 监测方法技术 (4)5.1 起算数据系统 (4)5.2 监测等级 (4)5.3 平面基准点 (5)5.3.1 基准点布设 (5)5.3.2 平面基准点观测 (5)5.4 沉降基准点 (5)5.4.1 沉降基准点布设 (5)5.4.2 沉降基准点测量 (5)5.5 平面监测点 (6)5.5.1 平面监测点布设 (6)5.5.2 平面监测点测量 (7) (7)沉降监测点5.65.6.1 沉降监测点布设 (7)5.6.2 沉降监测点测量 (7)6. 监测计划及频率 (8)7. 监测报警值 (9)8. 监控工期 (9)9. 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0)9.1 资料整理 (10)9.2 信息传递 (10)9.3 成果提交 (10)10. 人员组织及设备投入 (10)10.1 人员配置 (10)10.2 仪器配备 (11)11. 质量保证体系 (13)11.1 项目组织机构 (13)11.2 质量保证措施 (13)..........................................................14服务与承诺11.3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污水管道)工程下穿杭甬高铁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丰村附近,南侧寺慈线乡道,北侧为S61省道,西侧为G15沈海高速公路.本工程下穿杭甬高铁宁西特大桥里程为K291+384处,位于369#和370#桥墩之间。
详见图1-1、图1-2 工程位置关系图。
图1-1 工程位置关系图图1-2 公路与杭甬高铁位置关系图污水管道外径120cm,壁厚21cm,内径80cm,埋设深度6米,(管顶距地面距离),总长为60米。
管道线路跟铁路交角78度,线路中心线离370#桥墩最近距离为6米。
在高铁两侧分别设有一座工作井和一座接受井,靠杭甬高铁中心线南侧26米处为工作井,工作井外径6.6米,壁厚50cm,深度8米,井口高度1.8米。
靠近杭甬高铁北侧接受井,外径3,8米,壁厚50cm,深度8.15米,井口高度1.7米。
2. 监测意义和目的由于桥下顶管施工可能引起杭甬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地基应力发生变化,产生位移,若地基发生沉降,可致使桥梁结构发生位移过大,导致梁体混凝土局部应力过大,产生损伤;同时也会导致桥上高铁线路产生轨道不平顺,危及高铁行车安全,这类病害将会极大的影响桥梁结构及高铁的行车安全性,因此必须在施工期和施工后一段时期内对高铁桥墩的变形、沉降及地面沉降的进行监控测量,把施工引起的一系列动态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业主及相关单位,使之能够在现场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优化和改进施工方法,确保高铁设备的安全。
本次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在施工期间,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监测数据,控制和协调施工进度,确保被监测对象的安全。
.2、将现场测量结果及时反馈各有关单位,提醒可能存在的危险,使施工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科学的目的,以确保高铁行车安全。
3、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比较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积累经验,用以指导今后工程施工。
3. 作业依据和原则3.1 作业依据(1)《地下铁路、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2005)(6)《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3号部令—2001)(7)《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146号部令—1999)(8)《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9)《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程》(TBJ412-87)(10)《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5)(11)《杭甬高速铁路设计文件》(12)《宁波市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工程第6标段污水施工专项方案》3.2 编制原则(1)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系统,将形成统一整体,使得测试数据能相互进行校核;运用系统功效对高铁桥墩进行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采样,确保水平变形及沉降监测的精确可靠性。
(2)可靠性原则方案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成熟的监测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保证工作基站点的安全性和精确性,监测过程严格按照国标监测的有关规定执行,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元件的种类、确定监测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合施工及现场实际情况有效调整监测点的布设方案,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和进程的影响;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
(4)经济合理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题下制定合理的作业方案,采用直观、稳定、有效的监测方法;运用合理的理论模式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达到监测的最佳目的。
4. 变形监测内容为准确了解顶管施工期间对杭甬高铁桥墩的影响,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将不利影响减少至最小,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现场情况及业主要求,确定本工程监测内容为:##桥墩水平位移进行监测;~(1)对施工区域内杭甬高铁宁波特大桥369370##桥墩沉降位移进行监测;370对施工区域内杭甬高铁宁波特大桥369 ~(2)##桥墩线路中心线地面两侧各15m范围内~370(3)对顶管穿越铁宁波特大桥369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5. 监测方法技术5.1 起算数据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测区范围内工程独立平面坐标系统,选测区中稳定可靠且距离较长两基准点为起算数据建立监测控制系统。
(2)高程系统:采用测区附近施工深埋水准点或CPII点为起算点,做本次沉降监测高程系统。
5.2 监测等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的规定,本项目变形监测的等级为Ⅱ级。
建筑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1 表适用范围水平位移监测垂直沉降监测变形监.重要重大地下工程等监测5.3 平面基准点5.3.1 基准点布设平面基准点布设二点,编号为K1、K2分别位于施工区域沿高铁方向两边布设,二基准点前后相互通视,形成监测平面基准线控制系统。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基准点采用强制对中墩观测埋设,测点布设位置详见图5-1,基准点埋设图参考图5-2。
图5-1 点位布设平面示意图图5-2 平面基准点埋设图5.3.2 平面基准点观测平面控制基线采用徕卡全自动全站仪TCA2003(标称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1mm+1ppm)或同等精度全战仪以其相配套的棱镜。
在平面控制观测前,对全站仪进行全面检测、校准,在作业前需对各基准点进行二次观测(一天中温度最高和最低的时候测量平均值)以确定平面监测系统的初始值。
在以后的作业过程中每月定期对工作基准点进行检核,以确保工作基准点的稳定和精确。
平面控制基线采用测回法测量,盘左3次,盘右3次,测距三次平差后,精确计算其相对关系,作为基准点的坐标.5.4 沉降基准点5.4.1 沉降基准点布设此次监测共布设2个沉降基准点(编号为:BM1、BM2),沿杭甬高铁杭州方向外选1处稳定可靠点作为基准点,再可以利用高铁施工控制点CPII水准点,作为本次高程监测基准点,并定期检核沉降基准点,确保稳定,基准点点位布置详见图5-1控制网示意图。
沉降基准点埋设如图5-3:图5-3 沉降监测基准点埋设沉降基准点测量5.4.2利用业主或监理方认可的水准点为起算数据与基准点(BM1,BM2)点进行联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的Ⅱ级沉降监测控制网的要求进行地面水准路线的测量,水准网拟布设为符合线路,在水准路线测量时同步进行各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测量。
沉降监测精度要求见表5-1,沉降监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见表5-2。
往返实施作业,每一测站均变换仪器高测量两次。
外业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使用天宝DINI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条码尺,外业观测严格按上述技术要求执行。
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
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确保抵消零点差。
水准仪每天观测前必须进行i角检测,确保仪器正常使用。
两个工作基点在监测期间定期复测一次,如发现相互关系或高差超限必须及时与起算数据进行联测并根据计算成果修正各基准点成果并用排除法替除无用点。
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
内业计算采用三维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复测与初测对应点的高程差应小于0.5mm。
5.5 平面监测点平面监测点布设5.5.1在测试桥墩的变形时,考虑桥墩及承台为一刚性体,因此将所有变形监测点埋设在桥墩上,采用膨胀螺丝将L型专业监测棱镜固定于桥墩上。
为了保证测点##号桥墩各~便于观测,设置合理,且不影响桥墩的外观和使用性能,在369370布置2个监测棱镜,每个桥墩上下各布设一个,在2个桥墩上共计布设4个平面监测点(编号为:S1-S4),如图5-1点位平面示意图,图5-4所示:图5-4 水平监测点埋设图5.5.2 平面监测点测量全站仪架设在工作基点上,瞄准基准点并定向依次观测平面监测点,选用徕卡全自动全站仪TCA2003(标称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 1mm+1ppm),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
每次测量时,测量1个测回次。
边长的气温、气压改正由全站仪自行改正。
按上述方法,各监测点连续测量至少两次作为初始观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与初始值之差即为累计水平位移量。
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即为本次监测的水平位移量。
5.6 沉降监测点5.6.1 沉降监测点布设1)桥墩沉降点布设:在369#、370#二个桥墩上在桥墩离地20cm布设沉降点,每个桥墩布设四点,布设位置为四个角,共布设沉降监测点8个(编号为:C1—C8)。
桥墩承台沉降监测点布置见图,5-1,点位布设平面图。
2)地面沉降点埋设:在地面开挖长宽深为20cm*20cm*20cm的坑,用直径2公分长度1.5米的钢筋打入地面,钢筋上面略低于地面,然后基坑里浇筑混凝土,磨平后中心位置插入专业圆头水准道钉并固定即可。
沿顶管线路方向每20米布置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三个点,位置位于顶管中心及左右二边,在高铁中心线向二边各30米共60米布设3个断面,共埋设地面监测点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