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路下穿XX铁路地道工程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XX公路下穿XX铁路地道工程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XX公路下穿XX铁路地道工程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XXXX T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施工监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二00九年六月1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 (3)2. 2 工程地质条件 (4)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4)4.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5)4.1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5)4.2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标准 (5)5.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6)5.1地表沉降监测 (6)5.2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7)5. 3 桩顶水平位移 (8)5. 4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 (9)5. 5围护结构钢筋应力 (10)5. 6钢支撑轴力 (10)5.7地下水位观测 (11)6.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11)6.1变形管理等级 (11)6.2施工监测反馈程序 (12)6.3监测数据分析 (13)7.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13)&工程突发情况及监测应急措施 (14)XXX工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施工监测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93)(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 —97)(5)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6)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8)XXX工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设计资料(9)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2.工程概况2. 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本工区为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工区(含泵站),位于XXX主线两侧,并与XXX 并行K15+986.670 〜K16+446.070 段。

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与铁路交角为90度,共分2幅,每幅边线距XXX设计中线16.5m,单幅为3车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

下穿地道全长459.4m,由两部分组成,即下穿封闭段箱体及两侧敞开段整体U型槽结构;其中U型槽长420m ,箱体长39.4m ; U型槽面积约为16800平米,箱体面积约为1599.64平米;地道泵站位于XXX铁路以西,双桥高架立交桥下;面积约为1854平米。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1. 概述基坑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挖掘的深坑,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基坑监测。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旨在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实时监测和评估基坑的变化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指引,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监测内容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表沉降地表沉降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变化情况。

通过测量地表位置的变化,可以评估基坑的变形情况和稳定性。

监测地表沉降时,可以采用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或使用全站仪、GNSS等设备进行测量。

2.2 地下水位基坑挖掘后,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于评估基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可以使用水位计或者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2.3 沉降点位监测沉降点位监测是对基坑边界周围地面沉降情况的监测。

通过设置监测点位,利用沉降仪进行测量,可以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2.4 基坑侧墙倾斜监测基坑侧墙的倾斜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设置倾斜仪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基坑侧墙的倾斜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技术方案基坑监测技术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以下是常用的监测技术方案:3.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基坑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例如,使用全站仪、水位计、压力传感器、沉降仪、倾斜仪等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成本相对较低,但需要定期人工操作和数据处理。

3.2 自动化监测方法自动化监测方法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基坑变化情况的自动化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设置传感器,并利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操作,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3 远程监测方法远程监测方法主要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基坑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指在承载土体的工程基础体系周围凿挖一定的深度和宽度,以满足地下空间利用要求的一种工程。

其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土体塑性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变形等多种风险,因此需要对其现场进行全面的监测,及时掌握施工情况,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二、监测目标基坑工程的监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体变形监测:监测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控制土体的变形,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2、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控制基坑内的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基坑水灾发生。

3、地下管线监测:监测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控制地下管线的变形,防止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

4、建筑物变形监测: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等变形情况,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5、施工工艺参数监测: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变形等参数,保障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三、监测方案1、土体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GPS、精度水准仪等仪器对基坑周边土体进行定点观测,记录土体的沉降、水平位移、倾斜等信息,检测变形情况。

对于变形较大的地点,可采用测量点云技术,实时监测土体的三维形变情况。

2、地下水位监测:利用水位计、压力计对基坑周边的不同深度和位置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并且建立水位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同时,采用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并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

3、地下管线监测:采用地下管线监测仪器对基坑周边的地下管线进行监测,记录管线的变形、位移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建筑物变形监测:采用倾斜仪、位移监测仪等仪器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倾斜、位移等变形情况的监测,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5、施工工艺参数监测:采用应力应变计、变形仪器、位移传感器等仪器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监测,记录支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应力等参数,及时掌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四、监测频次1、土体变形监测: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地质条件,制定不同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日至少监测一次,夜间施工时,应加强监测频次。

道路下穿地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道路下穿地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道路下穿地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本次地道工程为XX道路下穿XX线的双向两车地道,位于XX市XX旗。

本次设计地道共两座,分别为XX道路(北)地道和XX道路(南)地道,XX道路(北)地道长88.9m, XX道路(南)地道长86.8m。

地道分暗埋段和敞开段两种结构类型,敞开段南北两侧各lOnio地道暗埋段和敞开段总宽均12.1m。

地道主体结构最大埋深为9.4m,泵房处局部落深为13.2m,采用放坡开挖施工。

1.1、主体结构形式:1)、暗埋段采用单箱单室结构,由底板、侧墙及顶板组成,箱室为车行通道。

2)、敞开段由底板、侧墙及撑梁组成带横撑的U型槽结构。

3)、根据抗冻胀需要在地道底板以下》0.7m、侧墙外侧22.0m范围内换填中粗砂+碎石(2:1),在底板底下的中粗砂+碎石内设置排水盲沟,以控制地下水位,保证结构搞浮安全。

1.2、工程控制特点本工程为改建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已建工程拼接、改造及部分已有管线,施工前需要仔细核查清楚;此段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 3.6~4.8m,泵房位置要开挖13m(原在建道路以下),一般平均断面开挖深度约8m(原在建道路以下),直接开挖会导致基坑被水浸泡,所以开挖至水位线以上0.5m, 进行提前降水,降水稳定后再进行剩余基坑的开挖,所以能否有效的降水或止水,是地道工程施工的关键;由于开挖深度较大,所以开挖整体断面较大,要注意边开挖,边清埋基坑周边土方,防止边坡承载较大失稳垮塌。

2、暗埋段(暗埋段「暗埋段4)施工技术方案2.1工艺流程①进行基坑开挖,试探地下水具体层位,直至水位线以上0.5m停止开挖,放坡坡度和台阶根据土质类型确定;1.1、基坑周边布点进行井点降水,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此区段一般采用重型井点降水,井点布置根据规范计算确定;1.2、等除水持续约两周左右,进行剩余基坑开挖,直至设计基底标高。

如果期间出现地下水上渗等现象,应加密降水井点,同时进行多排井点降水。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施工监测方案1施工监测目的及意义本工程第三方监测由业主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协调配合,确保桩基检测的顺利进行,基坑开挖、支护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地层、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安全,做到信息化安全施工,必须对地表、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

通过监控量测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2、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位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

3、了解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周边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确保它们仍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4、了解施工降水效果对周围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

5、将量测结果反馈到施工中,及时修改施工参数和步骤进行信息化施工。

2施工监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规程。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仪器选择和精度要求1、基坑位移监测采用拓普康TKS-202全站仪,精度2秒。

仪器要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并在作业期间进行检查校核。

2、沉降观测使用徕卡N2精密水准仪(带测微器)及2米铟钢水准标尺。

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01mm。

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并在作业期间进行检查校核。

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基辅尺分划读数差≤0.3mm,闭合差≤±0.3√N mm(N代表测站数)。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方案一、监测设备1. 地质监测设备在基坑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地质监测点,采用地下水位监测仪、土体变形监测仪等设备,对地下水位、土体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2. 地下水监测设备在基坑周边设置地下水监测点,采用水位计和水质采样仪等设备进行地下水位和水质的监测。

3. 土体变形监测设备在基坑周围设置土体变形监测点,采用变形仪、应变片等设备进行土体变形情况的监测。

4. 施工过程监测设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设置高精度的位移监测仪、测斜仪等设备,对基坑支护结构、地下管线等进行监测。

二、监测方案1. 地质监测方案对基坑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建立地质监测点,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土体变形情况,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 地下水监测方案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抽水和排水方案,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稳定。

3. 土体变形监测方案对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土体变形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稳定。

4. 施工过程监测方案对基坑支护结构、地下管线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三、应急预案1. 地下水突发情况一旦发现地下水位出现异常变化,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

2. 土体变形突发情况一旦发现土体出现异常变形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3. 施工过程突发情况一旦发现基坑支护结构、地下管线等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四、监测报告1.监测人员应每日定时向施工负责人提交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地质、地下水位、土体变形、施工过程监测等情况的详细数据和分析结果,并根据报告对施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监测报告需由监测人员和施工负责人签字确认,并留存备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基坑监测施工方案一、施工概况基坑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项目基坑监测施工方案是为了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二、监测方法本方案将采用从施工前到施工后的全程监测,包括地表变形监测、支撑结构变形监测、土体应力监测等。

1.地表变形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地表变形监测点,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定期进行观测。

观测数据将用于分析地表沉降情况,确保地表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2.支撑结构变形监测对支撑结构进行倾斜仪定期监测,观测点设置在各个支撑点。

通过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判断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支撑结构的失稳。

3.土体应力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土体应力监测点,采用应变计和压力计进行观测。

通过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判断土体的应力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土体的坍塌。

三、监测频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本方案将设置不同监测频率。

1.地表变形监测在基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地表变形监测,检测地表的沉降情况。

2.支撑结构变形监测每天进行一次支撑结构的倾斜仪观测,通过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判断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

3.土体应力监测每天进行一次土体应力监测,通过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判断土体的应力变化情况。

四、监测报告每次监测结束后,将会制作监测报告,包括实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1.地表变形监测报告将实测的地表变形数据整理成报告,包括沉降情况的分析和处理意见。

2.支撑结构变形监测报告将实测的支撑结构倾斜数据整理成报告,包括变形情况的分析和处理建议。

3.土体应力监测报告将实测的土体应力数据整理成报告,包括应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五、安全管理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本方案将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1.施工现场设立警示牌,提示施工人员注意基坑安全。

2.施工期间设置安全防护网,避免物体坠落。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监测频率要求:开挖期间开挖侧每天观测一次,非开挖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当变形超限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

当基坑变形、地面沉降达到预警值,应立即通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监测目的1、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5、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6、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实际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二)监测原则深基坑工程是一项技术上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性很大的系统工程。

根据该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在确定监测方法及监测内容时,需考虑以下原则:1、保证重点:该工程为深基坑,所以基坑支护结构本身是本工程需监测的重点。

沿基坑四周在基坑原土位置布置测斜管、在桩顶布置测量点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以保证支护结构整体安全。

2、兼顾环境:由于本工程地下场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形式。

3、为了保证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应布置测点进行变形观测。

4、信息化施工:监测资料的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非常重要。

支护结构本身的变形是否超过报警值,地面沉降是否超过报警值,需要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以便使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顺序,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5、经济合理:对选定监测内容,以保证安全为前提。

基坑监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基坑监测工程是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针对基坑周边环境和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适用于城市居民区、商业中心、文化遗产保护区等地区的基坑开挖施工监测。

二、项目背景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和周边建筑物可能受到影响,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专项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表变位监测、地下建筑物位移和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三、监测范围本次基坑监测工程的监测范围为基坑开挖范围及周边建筑物的一定范围,具体范围详见监测图纸。

四、监测内容1. 地表变位监测:通过使用高精度全站仪或GNSS定位技术,对基坑周边地表进行变位监测,及时发现地表沉降变形情况。

2. 地下建筑物位移和沉降监测:通过测斜仪、裂缝计等设备,对地下建筑物进行位移和沉降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3.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计、流量计等设备,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确保开挖和抗浮承载力。

4.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可视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噪声、振动、空气质量等相关监测。

五、监测方案1.监测点设置根据监测内容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监测设备和方法选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高精度全站仪、GNSS定位技术、测斜仪、裂缝计、水位计等设备,结合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监测频次根据工程进度和周边环境情况,合理设置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日监测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4.数据分析和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制定应对措施。

5.监测报告每周提交一份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监测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处理建议。

六、安全措施1.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合理布置现场监测设备,确保监测设备不受施工影响。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坑工程在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可控,基坑监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坑监测方案,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监测目标基坑监测方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通过监测基坑的变形和变化情况,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监测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安装沉降点或使用地面监测设备,监测地表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地表沉降变化是否超过预设范围。

2. 周边建筑物监测: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监测,包括振动、沉降和裂缝等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损害。

3. 水位监测:监测基坑附近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抽水量,防止基坑水位过高导致渗流和坍塌等问题。

4. 地下管线监测:对基坑附近的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管线造成破坏,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线泄漏等问题。

三、监测方法1. 现场监测:在基坑施工现场设置监测点,通过人工巡视和观测仪器设备的监测数据,了解基坑的变形情况。

2. 远程监测:利用远程监测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方便监测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3. 数据分析:监测数据的采集涉及大量的数据,需要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异常情况,并提供科学的处理建议。

四、监测频率1. 地表沉降监测:每周进行一次地表沉降监测,记录沉降点的高程变化情况。

2. 建筑物监测:根据施工进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定期进行建筑物的振动、沉降和裂缝监测。

3. 水位监测:每日测量基坑附近的地下水位,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抽排水调控。

4. 管线监测:在施工前后、以及重要工序完成后进行地下管线的监测。

五、监测报告每次监测完成后,监测人员应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的结果、分析和处理建议等。

报告应清晰明了,以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基坑的监测情况。

六、监测责任1. 监测单位:负责具体的监测工作,包括监测设备的维护、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

基坑监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建设项目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地下施工工作。

然而,基坑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土方塌方、地下水涌入、周边建筑物沉降等问题。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基坑监测是必要的措施之一、本文将提出一种基坑监测方案,以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二、监测目标和指标1.监测目标:确保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支护和地下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监测指标:(1)土方开挖监测指标:土体变形、土压力。

(2)支护结构监测指标:支撑剪力、支护位移。

(3)周边建筑物监测指标:沉降、倾斜。

三、监测方案1.监测方法: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在监测点位上进行监测。

传感器可以选择相应的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

2.监测网络布局:根据基坑工程的规模和布置,合理确定监测点位布局。

监测点位应包括土方开挖区域、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等关键部位。

3.监测频次: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变化情况,确定监测频次,一般建议每周监测一次。

对于特殊情况,如重大施工阶段或突发事件,可增加监测频次。

4.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经过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

监测中心应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及时提供相关报告和预警信息。

5.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预警系统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四、监测实施方案1.土方开挖监测:在土方开挖区域设置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通过定期监测土体的变形和土压力的变化,及时掌握土体的稳定性。

2.支护结构监测:在支撑结构上设置位移传感器和支护剪力传感器。

通过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和支撑剪力的变化,及时判断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3.周边建筑物监测:在周边建筑物上设置测斜仪和沉降观测点。

通过监测建筑物的倾斜和沉降情况,判断基坑工程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否安全。

4.数据报告和预警:监测中心应及时处理监测数据,生成监测报告并及时提供给相关人员。

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工程施工方案:一、监测目标1、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和提供基坑、围(支)护系统、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化信息和工作状态,确保本工程基坑开挖期间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线正常运行;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筑物及管线影响的目的;4、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5、及时预报险情,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6、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7、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8、必要时为业主提供法律及公证所需要的证据。

二、监测遵循技术规范(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天津地标《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9)《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0)《天津市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2010(11)其它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规程、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等三、监测项目本工程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围护结构自身的监测,基坑周边1~3倍坑深范围内的建筑物、地表、地下管线的监测。

1、围护结构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2)垂直位移监测(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支撑梁轴力监测(5)立柱隆沉监测2、相邻环境监测:(1)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及倾斜观测(2)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3)周边地表沉降监测(4)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3、地下水监测:(1)地下水水位监测四、监测采用仪器设备及监测方法㈠现场安全巡视1、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范围现场安全巡视的主要对象为本工程围护结构自身、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及监测设施,巡视的范围包括所有的现场安全监测对象以及和工程施工有关的被影响对象。

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挖掘深度较大的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规划中。

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周边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监测尤为重要。

基坑工程的监测旨在实时掌握基坑周边地下和地表的变化情况,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基坑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文旨在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进行深入探讨,为工程监测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二、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1. 掌握基坑周边地下和地表变化情况,对监测结果进行实时分析。

2. 提前发现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

3. 为基坑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稳定。

4. 提供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数据支持,为基坑工程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三、基坑工程监测的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主要监测基坑工程周边地表的沉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沉降过快或过大的情况。

2.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如钢支撑的变形、混凝土墙体的变形等。

3.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地下水涌现的情况。

4. 基坑周边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监测周边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以及是否受到基坑工程影响。

5. 地下管线位移监测:监测地下管线的位移情况,确保基坑施工对地下管线没有破坏或影响。

四、基坑工程监测的方法1. 地表沉降监测方法:采用测量仪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如激光水准仪、全站仪等,通过定点观测的方式,对地表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2.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方法:采用位移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如应变片、拉线式位移计等,通过布设在支撑结构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

3. 地下水位监测方法:采用水位计和井内观测仪器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如浮子式水位计、井内水准仪等,通过在井内布设测量仪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基坑监测项目方案

基坑监测项目方案

基坑监测项目方案项目背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深基坑的挖掘工作。

基坑的监测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能够及时发现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从而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测目标本项目旨在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具体的监测目标包括:1.基坑的沉降变形情况;2.周边建筑物的倾斜和沉降情况;3.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4.周边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

监测方案为了达到监测目标,本项目将采用以下监测方案:1. 变形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变形监测点,利用精密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等测量仪器,对基坑的沉降变形和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的频率为每日一次,并将数据记录在监测数据库中进行分析和比对。

2. 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周边设置水位监测井,通过水位传感器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并将数据记录在监测数据库中进行分析和比对。

同时,还可以采集雨量数据,以了解降雨情况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3. 管线变形监测对周边地下管线进行变形监测,通过超声波测量仪等设备,对管线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频率为每日一次,并将数据记录在监测数据库中进行分析和比对,以及与管线的原始设计数据进行对比。

数据分析与处理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基坑监测项目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判断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包括:1.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确定基坑的沉降和周边建筑物的倾斜变化趋势;2.对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波动分析,判断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3.对管线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管线的变形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预警与处理措施基于监测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预警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警和处理措施包括:1.当基坑的沉降和周边建筑物的倾斜超过预警值时,及时报警,停止施工,并进行相应的排水和加固措施;2.当地下水位波动较大或超过预警值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水和抽水处理;3.当管线的变形超过设计要求时,及时修复或更换管线。

下穿公路地道工程施工方案

下穿公路地道工程施工方案

下穿公路地道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及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施工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及现场管理、施工进度计划。

以下为详细内容: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城市主干道下穿地道工程,地道全长约XX米,宽XX米,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地道结构顶覆土厚度约为XX米。

地道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加支撑的方案。

工程内容包括地道主体结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等。

二、施工准备1. 组织施工队伍:根据工程需求,组建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材料及设备:提前采购所需原材料,检查设备性能,确保施工材料及设备满足工程要求。

3. 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熟悉施工图纸,组织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要求及施工工艺。

4. 施工现场准备:平整施工场地,设置临时设施,包括临时道路、围挡、临时供水供电等。

5. 协调各方关系:与设计、监理、业主及相关政府部门保持良好沟通,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清淤,确保基坑开挖质量。

2. 地下连续墙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确保墙体质量。

3. 地道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现场浇筑法进行地道主体结构施工,确保结构质量。

4. 排水系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水系统施工,确保排水效果。

5. 通风系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通风系统施工,确保通风效果。

6. 照明系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照明系统施工,确保照明效果。

四、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施工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2.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对关键工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3. 配备专业质检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加强原材料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

五、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 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明确安全责任。

2.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基坑监测道路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道路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道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工程涉及基坑监测及道路施工,目标是在确保基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高效、优质地完成道路施工工作。

工程位于XX区XX街道,总长约XX米,宽约XX米。

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基坑监测、土方开挖、道路基础施工、路面铺设等。

二、基坑监测方案为确保基坑安全,将采用以下监测方案:布置监测点:根据基坑的形状和尺寸,合理布置位移、沉降、应力等监测点。

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和道路施工过程中,每XX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如有异常情况,随时增加监测频率。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道路施工流程道路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清理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搭建临时设施。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道路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铺设道路基础,包括路基、排水等设施。

路面铺设: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路面铺设,包括底基层、基层、面层等。

道路标线与标志设置:完成路面铺设后,进行道路标线与标志的设置。

四、安全技术措施为确保施工安全,将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五、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将采取以下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对施工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六、施工资源配置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将合理配置以下资源: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和任务量,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和专业工种。

设备:配备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等必要的施工设备。

材料:根据设计要求,提前采购和储备足够的原材料。

资金:确保施工所需资金的及时投入和合理使用。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1. 概述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基础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而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需要进行监测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基坑监测施工方案,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目标基坑监测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地监测基坑的变形和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目标主要包括:•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地下管线和设备的移位和破坏情况•基坑内土体的沉降情况•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情况3. 监测方法基坑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3.1. 初期监测初期监测主要是在基坑施工前进行,目的是获得基准数据,以便后续的监测工作比较和分析。

初期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现场调查:包括地质勘探、历史地震活动记录等调查工作,以获得地质情况和地震活动情况。

•构筑物测量: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测量,记录其原始状态,以后续的变形监测进行对比。

•地表测量:通过全站仪等设备对基坑周边的地表进行测量,记录其高程和水平位移等数据。

3.2. 施工中监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施工中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建筑物测量:持续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测量,监测其变形情况。

•地下管线和设备监测:通过摄像机、监测仪表等设备对地下管线和设备进行监测,以防止其移位和破坏。

•土体沉降监测:采用测点法对基坑内土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土体沉降情况。

•地表沉降监测:持续对基坑周边地表进行测量,及时发现地表沉降情况。

3.3. 结束后监测在基坑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一次终期监测,以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和效果。

结束后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建筑物测量: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再次测量,与初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下管线和设备监测:评估地下管线和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移位和破坏。

•土体沉降监测:评估基坑内土体的沉降情况,以及施工对土体的影响。

下穿地道工程专项测量方案

下穿地道工程专项测量方案

郑东新区莲湖路下穿地道工程专项测量方案一、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规划院、设计院提供的交桩资料,及郑东新区莲湖路下穿地道工程图纸。

二、工程概况:莲湖路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区,是枢纽区的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规划红线宽56米。

莲湖路下穿地道工程位于站南路和嘉园路之间,自西向东分别下穿东四环、圃田西路。

下穿地道起于桩号0+175,止于桩号0+920,全长745米。

其中引坡段长575米(0+175—0+475、0+645—0+920),箱涵段长170米(0+475—0+645)。

引坡段采用挡墙形式(具体设计详见道路工程),箱涵段采用双孔箱涵,单孔净宽14.6米。

由于箱涵封闭段长度小于500米,同时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本隧道属于四类隧道。

三、人员设备配置:水准测量仪器,苏州一光DS3系列水准仪两台,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

全站仪一台:苏州一光OTS632B,满足二级导线测量。

电子经纬仪,一台,满足轴线放线。

对讲机、铟钢尺、锤子、木桩、小钉、红漆、记号笔等。

人员组织:测量组长一名,组员两名。

四、通道工程测量:1.水准点的布置,根据设计院交的水准点,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由通道的设计长度,引测三个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要经过闭合方可使用。

三个水准点要通视,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地方,且要加强保护,用混凝土护桩。

2.导线点的布置,由规划院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沿道路走向,每200米左右布设一个导线点,导线点要加强保护,用混凝土护桩。

经过全站仪复测,在通道范围内进行导线点的加密。

通道范围内加密两个坐标点,且要和规划院所交坐标点复测。

3.通道中线定位,根据图纸提供的线型资料和圆曲线要素,计算出道路逐桩坐标表,并经测量工程师复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工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施工监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二〇〇九年六月1.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 (3)2.2 工程地质条件 (4)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4)4.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5)4.1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5)4.2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标准 (5)5.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6)5.1地表沉降监测 (6)5.2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7)5.3桩顶水平位移 (8)5.4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 (9)5.5围护结构钢筋应力 (10)5.6钢支撑轴力 (10)5.7地下水位观测 (11)6.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11)6.1变形管理等级 (11)6.2施工监测反馈程序 (12)6.3监测数据分析 (13)7.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13)8.工程突发情况及监测应急措施 (14)XXX工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施工监测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5)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6)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8)XXX工程第四合同段【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设计资料(9)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2.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本工区为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工区(含泵站),位于XXX主线两侧,并与XXX 并行K15+986.670~K16+446.070段。

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与铁路交角为90度,共分2幅,每幅边线距XXX设计中线16.5m,单幅为3车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

下穿地道全长459.4m,由两部分组成,即下穿封闭段箱体及两侧敞开段整体U型槽结构;其中U型槽长420m,箱体长39.4m;U型槽面积约为16800平米,箱体面积约为1599.64平米;地道泵站位于XXX铁路以西,双桥高架立交桥下;面积约为1854平米。

具体布置如下:封闭式箱体:修筑起点为K16+226.670,终点为K16+266.070,总长39.4m。

沉降缝与道路中线正交。

西侧U型槽:修筑起点为K15+986.670,终点为K16+226.670,总长240m。

沉降缝与道路中线正交,其具体分段为:12×20m。

东侧U型槽:修筑起点为K16+266.070,终点为K16+446.070,总长180m。

沉降缝与道路中线正交,其具体分段为:9×20m。

地道泵站:修筑起点为K16+144.090,终点为K16+204.090,总长60m,宽度30.09m。

2.2 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质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下穿XXX铁路,周边地势较平坦。

根据地质年代及时代成因,共分为八个工程地质层,根据各土层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质进而主要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

(2)、地下水场区浅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以蒸发等方式排泄。

勘察期间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场区静止地下水位埋深为0.4~2.45米,相当于标高1.85米~-0.25米。

综合判定为: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存在(SO42-)的结晶类弱腐蚀和(Cl2-+SO42- +NO3-)的结晶分解复合类弱腐蚀性,综合评价为弱腐蚀。

(3)、地震稳定性根据勘察结果,本场区地面下20米范围内,无可液化土层分布,可判断本场地为非液化场地。

场地土类别为Ⅲ类。

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由工程概况可知,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外部水土压力等荷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假定和简化,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差异;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结构和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经验。

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周围的土体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用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

这也是动态信息化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工作内容。

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监控量测及信息化施工技术是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控工程周围土体与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用位移及应力的监控测试信息,分析权衡施工方法的效果,并据此进行调整施工的方法,是动态的信息化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工作内容。

为确保本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在施工全过程必须全面、系统的进行监测工作。

监测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降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的动态变化,了解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大小,准确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3)通过监控量测,收集相应工程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4)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工程所处地理位置水位较高对支护结构影响面积大,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铁路安全运行。

4.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4.1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根据设计文件以及相关规范,监测内容见表1。

表1 XXX公路下穿XXX铁路地道工程监测项目表备注: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

4.2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标准表2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表表3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cm)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控制标准仅仅是一个参考值,仅根据此参考值将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业主提供出一份有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起不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需要测试人员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认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位移大小与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趋势,将各测试内容结合起来,判断其真实性,考察影响对象的重要性和承受性。

另外,测试人员的总体综合水平与具有同一类似工程监测经验犹为重要。

5.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5.1地表沉降监测(1(2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

(3)测量实施①基点埋设方法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如图1所示。

②沉降测点埋设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③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

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④沉降计算求得各点高程。

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

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⑤数据分析与处理(1)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预测最大沉降量。

5.2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1)监测目的主要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影响到的的沉降情况,来判定建(构)筑物的安全状态,以及检验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

(3)监测实施①测点埋设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应进行建(构)筑物下沉及倾斜监图2 建(构)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②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建(构)筑物的主要墙体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

③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直径200~300mm,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

测点的布设如图2示。

④观测方法:地表沉降观测同。

⑤数据分析与处理a.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b.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预测最大沉降量。

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与下沉值,判断建筑物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

及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

5.3桩顶水平位移(1)监测目的掌握桩顶的水平位移变形大小,了解基坑的变形状况,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2)监测仪器电子经纬仪,精度为2”。

(3)监测实施①测点埋设在冠梁顶部每20m布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冠梁浇注完成后,在冠梁顶部用冲击钻钻孔,埋设水平位移监测点,待水泥浆凝固后即可进行水平位移初始值测量。

②水平位移监测桩顶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小角度法进行监测。

图3 小角度法监测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测点布设示意图③数据分析与处理监测数据的填写、处理与地表下沉相同。

如果桩顶水平位移值超限,可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桩顶水平位移。

5.4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1)监测目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桩的桩体水平位移是反映基坑各部位水平变形大小的最直接的监测数据,所以基坑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目的为监测围护的水平位移的大小,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稳定状态。

(2)监测仪器测斜仪/测斜管(3)监测实施①测点埋设在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按测斜管安装要求,随钢筋笼一起灌注在桩里,在桩顶破除,冠梁浇注时,将测斜管接出地面。

②桩体水平位移的监测将测斜管直接埋设在支护结构钢筋笼中,安装和埋设时,检查测斜管内的一对导槽,其指向应与欲测位移一致,及时修正。

在未确认导槽畅通时,不得放入真实的测头。

埋设结束后,量测导槽方位、管口坐标及高程,及时做好孔口保护装置,并做好记录。

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度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1000m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数据后,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数值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