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述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自然辨证法看科学发展观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作为马克思自然辨证法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等内容无一不体现出自然辨证法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对它的提出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一、前言
随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思想也被世人所接受。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的研究领域,是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门基础理论。
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科学性,并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的构建和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自然辨证法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进行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概述
所谓自然辩证法,就是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推广应用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结构以及它们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辨证法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即揭示自然界运动形态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即揭示科技发展的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即揭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
总的来说,自然辨证法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它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观方面,自然辨证法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
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作出唯物的、辩证的说明。
它不仅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它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丰富和深化我们对自然界的哲学认识提供了可能。
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用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科学,概括了人类历史上关于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具体科学研究与抽象理论分析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现今,科学本身已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现代科学观已成为科学观与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紧密结合,共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在科学技术方法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相结合,阐述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说、理论、比较、类比、模拟、模型,分析与综合、证明与反驳、归纳与演绎,数学方法,以及这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和反馈方法等。
它将实践放在首要地位,强调实践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对我们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辨证法也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并用来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的构建和形成。
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自然辨证法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时代特色,适应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思路。
三、自然辨证法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并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是党在新世纪领导全国人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举措,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阐释。
同时它也体现出了自然辨证法中始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
线索。
自然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与技术始终将人、自然、科技、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作为其重要主题。
(一)自然观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马格斯恩格斯的自然观始终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
“以人为本”便是促进人、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在充分尊重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的前提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必须以人为本,即要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制度设计和安排,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使社会主义宏伟建设得以实现。
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还提出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在马恩的生态思想中它要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就充分体现了马恩的生态思想。
科学发展观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角度提出了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它关注环境的长期的承载力,在发展模式上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污染排放小”的循环经济模式。
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使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②
(二)科学技术观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
①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②任志俊、闫桂春,《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
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近代以来的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史都表明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严重困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③
自然辨证法中的科学技术观要求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某个问题。
于是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特殊的时代下结合中国的实际被提出来了。
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
在协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发展瓶颈的突破,并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将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如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从而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达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三、小结
科学发展观对解决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用自然辨证法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③许为安,《自然科技社会与辩证法》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