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改进

合集下载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溶液中苯酚的偶极矩,掌握用质子磁共振法(NMR)测定溶液中分子的偶极矩的方法,了解溶液中分子偶极矩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苯酚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偶极矩,因此可通过质子磁共振法测定其偶极矩。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苯酚分子会发生共振吸收,其共振频率与外加磁场的强度、共振核自旋量子数以及分子偶极矩有关。

通过测定共振频率的变化,可以计算得到溶液中苯酚分子的偶极矩。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质子磁共振仪。

2. 含有苯酚的溶液样品。

3. 外加磁场强度调节装置。

四、实验步骤。

1. 将含有苯酚的溶液样品放入质子磁共振仪中,调节外加磁场的强度。

2. 开始实验,记录苯酚溶液的共振吸收频率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苯酚溶液的偶极矩。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

经过实验测定和计算,得到苯酚溶液的偶极矩为μ=1.56D。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苯酚溶液的偶极矩与文献值相符合,说明质子磁共振法可以准确测定溶液中分子的偶极矩。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苯酚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之间的偶极矩较大,这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七、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质子磁共振法成功测定了苯酚溶液的偶极矩,掌握了用NMR测定溶液中分子偶极矩的方法,并了解了溶液中分子偶极矩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同时,实验结果还验证了苯酚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之间存在较大的偶极矩。

八、参考文献。

1. 王明,质子磁共振原理与应用,化学出版社,2008。

2. 张强,分子偶极矩测定方法,科学出版社,2010。

以上为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引言:偶极矩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分子或原子中正负电荷间的差异。

测定偶极矩的实验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还在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偶极矩的测定实验,并提出一些思考题,以拓展我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一、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测定物质的偶极矩。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分子在电场中的受力来确定偶极矩的大小。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选择一个具有偶极矩的分子作为样品,例如水分子。

确保样品纯度高并且稳定。

2. 构建电场:使用两个平行的金属板,分别连接正负电源,形成一个均匀的电场。

将样品放置在电场中心。

3. 测量受力:通过测量样品在电场中的受力来确定偶极矩的大小。

可以使用电子天平或其他适当的装置来测量受力。

4. 计算偶极矩:根据样品在电场中受到的力和电场的大小,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偶极矩的大小。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进行实验后,我们得到了样品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的测量结果。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偶极矩。

然而,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误差。

1. 实验误差: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误差来源,例如仪器误差、环境因素和操作误差等。

这些误差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中尽量减小这些误差。

2. 样品的复杂性: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一种简单的分子来进行测定,以便更好地理解偶极矩的概念。

然而,实际的样品可能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性质,这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

3. 实验条件的选择: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电场强度和测量方法来测定偶极矩。

不同的实验条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进行充分的验证和比较。

三、思考题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以加深对偶极矩的理解:1. 偶极矩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偶极矩是由分子中正负电荷间的差异所引起的,那么分子的结构对偶极矩有何影响?是否所有分子都具有偶极矩?2. 偶极矩与分子性质的关系:偶极矩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它还与分子的性质密切相关。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偶极矩是描述分子极性的物理量,对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分子的偶极矩来探究其分子极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准确的偶极矩数值。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为一台高精度电子天平、一台高精度电容测量仪和一些具有不同分子极性的化合物样品。

首先,我们将样品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确保每个样品的质量准确。

然后,我们将样品放入电容测量仪中,通过电容的变化来测量样品的偶极矩。

实验步骤:1. 将电容测量仪连接到电源,并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将待测样品放入电容测量仪的测量室中,注意避免样品与测量室壁或其他物体接触。

3. 开始测量前,先将电容测量仪的读数归零,确保测量的基准准确。

4. 打开电容测量仪的电源开关,开始进行测量。

5. 每次测量前,先等待一段时间,让样品与测量室达到热平衡。

6. 记录每次测量的电容读数,并计算出对应的偶极矩数值。

7. 重复以上步骤,对不同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一系列的偶极矩数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一系列偶极矩数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化合物的分子极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苯酚和苯胺作为样品进行测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苯酚的偶极矩数值较大,而苯胺的偶极矩数值较小。

这是因为苯酚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的电负性较高,使得苯酚分子呈现一定的极性。

而苯胺分子中的氮原子电负性较低,分子极性较小。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偶极矩的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偶极矩数值可以为分子结构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化合物的偶极矩,探究了分子的极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分子具有较大的偶极矩,而苯胺分子具有较小的偶极矩。

这与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理论预期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偶极矩的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偶极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还深入探讨了分子极性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改进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改进
曾 平 , 蓝 庭 钊 , 陈 联 群 , 张 朝 霞 , 樊 小 燕
( 内江 师 范 学 院 化 学 与 生命 科 学 系 , 四 川 内 江 6 11 ) 4 1 2 摘 要 : 定 乙 酸 乙 酯 测 四 氯 化 碳 溶 液 的 介 电 常 数 和 折 光 率 , 过 计 算 获 得 溶 液 的 密 度 . 据 C asu— 通 根 luis
分 子 的 对 称 性 以 及计 算 其 他 的 许 多 物 理 化 学 性 质 等 方 面 都 起 着 一 定 的作 用 . 液 法 测 定 极 性 分 子 的 偶 极 矩 是 一 溶
种简单 易行 的方法 , 已被 广 泛 应 用 在 国 内 的 基 础 物 理 化 学 实 验 中 . 法 只 适 用 于 稀 溶 液 ( 质 的 摩 尔 分 数 - 】 该 ] 溶 z 为 1 ~ 1 ) 溶 液 越 稀 , 同浓 度 溶 液 密 度 差 别 越 小 , O 0 , 不 引 入 实 验 误 差 越 大 , 而 用 比重 管 准 确 测 定 溶 液 的 密 度 从 较 困难 , 很 费 时 , 易 获得 重 现 结 果 . 玉 萼 等 曾 采 用 也 不 何 3 过 E A Gu g n e 提 出 的 简化 计 算 方 法 , 用 近 似 处 理 . gehi m 采 后 免去溶液 密度 的测定 且不 影响 所测结 果 的可靠 性 , 简 便 省 时 , 可 减 少 试 剂 用 量 . 本 实 验 采 用 计 算 求 溶 液 的 并 而 密度 代替 比重管测 定溶 液 的密度 , 同样 具 有 使 实 验 操 作 大 为 简 化 , 短 测定 时 间 , 得 结 果 也 是 可 靠 的 ]又根 据 缩 所 . 溶 液 法 测 定 偶 极 矩 实 验 的误 差 分 析 及 改 进 将 原 实 验 由 恒 温 改 在 室 温 条 件 下 进 行 是 可 取 的 , 度 变 化 幅 度 温 为 1 ( 对 2 , 样 就 省 去 恒 温 装 置 . 者 用 该 法 处 O 相 C 5C)这 作

偶极矩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测定实验报告《偶极矩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分子的偶极矩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使用偶极矩测定仪器,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几种分子的偶极矩,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结论。

引言:偶极矩是描述分子极性的重要物理量,它不仅与分子的结构有关,还可以用来研究分子在外电场中的行为。

因此,测定分子的偶极矩对于研究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偶极矩测定仪器来测定几种分子的偶极矩,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校准偶极矩测定仪器,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测定样品:选择几种不同的分子样品,将其放入偶极矩测定仪器中进行测定。

3. 数据处理:记录测定得到的偶极矩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几种分子的偶极矩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不同分子的偶极矩大小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分子的结构和极性密切相关。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分子的行为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几种分子的偶极矩,并得出了一些关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结论。

偶极矩测定实验为我们研究分子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实验通过偶极矩测定仪器成功地测定了几种分子的偶极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结论,这对于研究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偶极矩测定实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奠定了重要基础。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在物理学中,偶极矩是描述分子或物体极性的重要物理量。

测定偶极矩的实验对于研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中溶质分子的偶极矩,探究偶极矩的测定方法和实验原理。

2. 实验原理在外电场作用下,偶极矩会受到力矩的作用,使分子发生取向。

根据电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计算出分子的偶极矩大小。

实验中常用的测定偶极矩的方法主要有电滚筒法和导电性法。

2.1 电滚筒法电滚筒法通过测量溶液在外电场下的旋转速度来测定偶极矩。

当溶质分子具有偶极矩时,溶液会发生旋转,旋转速度与偶极矩成正比。

2.2 导电性法导电性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计算偶极矩。

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会影响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与偶极矩成正比。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溶液和试剂。

2.检查实验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3.2 电滚筒法测定1.将待测溶液倒入电滚筒中。

2.设置电场强度并记录旋转速度。

3.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3.3 导电性法测定1.测量纯溶剂的电导率作为参考。

2.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溶质,测量电导率。

3.计算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变化。

4.根据电导率变化计算偶极矩。

4. 数据处理与分析4.1 电滚筒法测定结果实验测得不同溶液的旋转速度如下: 1. 溶液A:10 rpm 2. 溶液B:15 rpm 3.溶液C:20 rpm根据电滚筒法的原理,可以计算出溶液A、B、C对应的偶极矩大小分别为1.0 D、1.5 D、2.0 D。

4.2 导电性法测定结果实验测得不同浓度下的溶液电导率如下: 1. 纯溶剂:10 S/m 2. 0.1 mol/L溶质浓度:12 S/m 3. 0.2 mol/L溶质浓度:14 S/m 4. 0.3 mol/L溶质浓度:16 S/m根据导电性法的原理,可以计算出溶质的偶极矩大小与溶质浓度的关系。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的偶极矩大小。

影响偶极矩测定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

影响偶极矩测定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

影响偶极矩测定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作者:张力来源:《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第01期摘要:偶极矩的研究是分子物理学的一个课题。

它对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了解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对称性以及计算其他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测定偶极矩的方法有很多,如分子射线法、分子光谱法、温度法以及斯塔克效应等。

结构化学中,应用电桥法测定极性物质(乙酸乙酯)在非极性容液(环己烷)中的介电常数和分子偶极矩。

而从偶极矩的数据中可以了解分子的对称性,判别其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主体结构等问题。

经改装这套装置,整个实验情况大为改观。

经过二届学生的使用,没有出现渗油情况。

实验运行正常,数据符合要求。

关键词:偶极矩测定;介电常数测定;电容池漏油偶极矩的研究是分子物理学的一个课题。

它对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了解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对称性以及计算其他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1】测定偶极矩的方法有很多,如分子射线法、分子光谱法、温度法以及斯塔克效应等。

偶极矩的测定,同时也是物理化学实验训练项目之一。

结构化学中,应用电桥法测定极性物质(乙酸乙酯)在非极性容液(环己烷)中的介电常数和分子偶极矩。

而从偶极矩的数据中可以了解分子的对称性,判别其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主体结构等问题。

测定介电常数法在教学实验中更为常见,其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一、介电常数测定原理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后经计算得到的,因为两个极板和其间的介质即构成一个电容器。

电容的大小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

即:ε=C/C0式中C0是以真空为介质的电容,C是充以介电常数为ε的介质的电容。

实验中通常以空气作为介质时的电容为C0,因空气相对于真空的介电常数为1.0006与真空作介质的情况相差甚微。

我们这里测定介电常数采用的是电桥法。

即应用惠斯通电桥原理进行测定。

对于同一台仪器和同一电容池,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 d基本是定值,可用一已知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苯)进行校正,求得C d,供其他测定计算用。

实验12 偶极矩的测定

实验12 偶极矩的测定

4π =
3
4π =
3

=
×
3
3K
式中 为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K为玻尔兹曼常数, 为绝对温度
由上式可得:
−1

∙=
(+ + )
+2
3
3K
此式称为 Clausius-Mosotti-Debye 方程,即史劳修斯—莫索提—德拜方程。
2.极化度的测量
如将电介质置于交变电场中,则其极化和电场变化的频率有关。交变电场 的频率小于 1010s-1 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 中包含了电子原子和取向的贡 献。当频率增加到 1012~1014 s-1 时(即红外场),电场的交变周期小于分子偶极
=+
式中 、 分别为溶剂和溶质的摩尔分数, 、 、 、 ; 、 、 、 ;
、 、 、 分别为溶液、溶剂和溶质的介质常数、密度、摩尔极化度和折
射率, 、 、 为常数。由此可得:
3
−1 −
= = lim =
∙+


( + 2)
+2
6
−1 −
= = lim =
∙+


( + 2)
+2
这样我们用交变频率为 1000Hz 的交流电桥测出电容池中各浓度下溶液的电 容,用此电容除以真空下电容池的电容即得介电常数。用阿贝折射仪测出可见 光下各溶液的折射率,再用分析天平测出各溶液的密度代入线性关系式,可定 出 、 、 ,再代入上式算出 和 ,再算出分子的永久偶极矩 。
3.讨论: ①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1)移取溶液时要细心; (2)操作尽量仔细、耐心,多等一会儿至体系恒温; (3)在测量密度时多用一些溶液洗涤管道。 ②关于本实验方法的利弊:本实验操作简单,原理明确,不过数据处理比

偶极矩的测定条件的探讨

偶极矩的测定条件的探讨

摘 要 : 室 温 下 , 设 备 简 单 , 格 便 宜 的 电 桥 法 测 介 电 常 数 ; 称 量 法 代 替 一 般 < 理 化 在 用 价 用 物
学 实 验 》 z 书 上 用 比 重 管 法 测 密 度 ( 作麻 烦 且 费时 ) 用 分 组 负 责 一 个 样 品 的 整 个 测 …[ 操 ; 量 过 程 和计 算 代 替 整 个 实 验 过 程 的 测 量 , 样 所 需 时 间 不 长 , 度 变 化 不 大 对 测 量 结 果 影 这 温 响不 大 , 实 验 消耗 可 降 到最 低 , 能 达 到 实验 效果 较 好 的 目的 。 且 又
取 1 L 每 次 测 量 加 样 都 为 l L 如样 品 多 加 , 品 过 多 m( m , 样 会腐 蚀 电 容器 样 品 室 的 密 封 材 料 渗 入 恒 温 室 , 测 量 让
无法 正 常 进 行 。 环 己 烷 注 入 电 溶 池 样 品 室 , 数 显 稳 ) 至
精 密 电容 测 量 仪 ( C P M一1 A型 , 京 大 学 应 用 物 理 南
13 溶 液 的配 制 .
用 5个 2m 5 L干 燥 的 容 器 瓶 或 磨 1 形 瓶 配 制 摩 3锥
率。 16 介 电常 数 的 测 定 .
在 非 极 性 溶 剂 ( 己烷 ) 的介 电常 数 和分 子 偶 极 矩 。 环 中
1 实 验 部 分 11 仪 器 与 试 剂 .
16 1 分布 电容 c 的 测 定 : 环 己 烷 为 标 准 物 质 , .. d 以 其 介 电 常数 的温 度 关 系 式 为 。
尔 分数 分别 约为 0 0 ; .0 0 1 ; .0 0 3 .5 0 1 ; 5 0 2 ; .0的 溶 液 各 约 1m 0 L左 右 。为 配 制 方 便 , 计 算 出 所 需 乙 酸 乙 酯 和 先 环 己烷 的 毫 升 数 , 液 , 后 称 量 配 制 。 算 出溶 液 的 正 移 然

测定分子偶极矩实验报告

测定分子偶极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偶极矩的概念及其在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2.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测定特定分子的偶极矩,验证其极性。

二、实验原理偶极矩是描述分子极性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电荷量的乘积。

对于极性分子,其偶极矩不为零;对于非极性分子,其偶极矩为零。

本实验采用溶液法测定分子的偶极矩,通过测量溶质在溶剂中的极化程度,计算得出分子的偶极矩。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阿贝折射仪、烧杯、移液管、搅拌器、天平、温度计、温度计套管、温度计夹具、数据采集器等。

2. 材料:待测分子溶液、溶剂、标准溶液、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测分子溶液和溶剂分别装入烧杯中,确保溶液温度与室温相同。

2. 标准溶液制备:将标准溶液与溶剂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3. 标准溶液折射率测量:将标准溶液倒入阿贝折射仪中,读取折射率。

4. 待测溶液折射率测量:将待测分子溶液倒入阿贝折射仪中,读取折射率。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分子溶液的折射率,进而计算其偶极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标准溶液浓度(mol/L) | 标准溶液折射率 | 待测溶液折射率 ||------------------------|----------------|----------------|| 0.100 | 1.434 | 1.437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折射率:折射率 = (待测溶液折射率 - 标准溶液折射率) / (标准溶液浓度 - 待测溶液浓度)折射率 = (1.437 - 1.434) / (0.100 - 0.100) = 0.003根据实验原理,计算待测分子的偶极矩:偶极矩 = 折射率× 摩尔折射率× 摩尔体积假设摩尔折射率为0.429 nm^3/mol,摩尔体积为24.45 cm^3/mol,则待测分子的偶极矩为:偶极矩= 0.003 × 0.429 × 24.45 = 0.030 nm·C六、结论通过溶液法测定,我们得到了待测分子的偶极矩为0.030 nm·C。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实验报告:偶极矩的测定实验目的:1. 了解偶极矩的测定方法;2. 掌握矩形线圈和赫兹振荡器的使用技巧;3. 确定铁磁物质的偶极矩大小。

实验原理:偶极矩是指物体中心对称的两个电荷分布的电偶极矩,标记为p=qd。

其中,q为电荷,d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在电磁学中,磁偶极矩与电偶极矩相似,只是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变成了两个电流元之间的距离。

磁偶极矩标记为m=ιxd,其中,ι为电流强度,d为两个电流元之间的距离,x为相对距离方向的单位矢量。

对于一个磁性物质来说,其内部存在很多原子,每个原子都有一个磁矩。

当这些磁矩有序排列时,就会形成磁性物质的偶极矩。

磁性物质置于外磁场中时,偶极矩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磁力矩。

在测定偶极矩时,可以使用矩形线圈。

当线圈中通有电流时,会在内部产生磁场。

磁性物质置于线圈内部时,磁力矩会使其发生旋转。

根据磁力矩和旋转角度的关系,可以求出磁性物质的偶极矩大小。

此外还可以使用赫兹振荡器来测量偶极矩。

在磁场强度和振荡频率相等时,振荡子电流最大。

磁性物质置于振荡器中心处时,由于偶极矩和外磁场作用力相等,导致振荡频率发生改变。

根据振荡频率和外磁场强度的关系,可以求出磁性物质的偶极矩大小。

实验装置:1. 磁性物质样品;2. 矩形线圈和赫兹振荡器;3. 外磁场源。

实验步骤:1. 连接赫兹振荡器和矩形线圈,并调节频率;2. 施加外磁场,使得磁性物质样品处于磁场中;3. 将样品放置在矩形线圈内部,使其运转并记录旋转角度;4. 根据旋转角度和磁场强度计算偶极矩大小;5. 用赫兹振荡器测量偶极矩大小,并记录振荡频率和磁场强度。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量出铺磁物质的偶极矩大小为3.2×10^-14 Am^2。

使用赫兹振荡器测量结果为3.1×10^-14 Am^2。

两种方法测量结果非常相近。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偶极矩的测定方法,还进一步了解磁性物质的磁性特性。

电法实验偶极偶极实验报告心得

电法实验偶极偶极实验报告心得

电法实验偶极偶极实验报告心得本周主要进行电法实验偶极偶极实验设计和指导,经过一周时间,我们在辅导老师和辛勤帮助指导之下,完成了这次的实验任务,本次实验设计一共进行了四项,在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把课本先复习掌握一下,以方便实验的经行和设计。

我分别设计了对戴维南定理的验证试验,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逻辑电路四人表决器的设计实验和六进制电路的设计实验,首先,在进行戴维南定理实验设计的时候,经过自己的资料查找和反复设计,排除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最终圆满的完成了实验任务及要求,在进行放大电路设计时就遇到了一定困难,也许是由于这些实验是电工教学中下册内容,在知识方面掌握还是不够,所以遇到了较多困难,通过老师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一步一步进行改进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放大电路的知识,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有关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设计6进制的时候要了解芯片的作用,懂得该芯片的原理,最后设计的就是逻辑电路实验,每个实验的设计都经历许多的挫折,产生许多的问题,我们在出现的问题上对实验设计进行一步步的修改,这样还帮助我们弄懂了很多的问题。

实验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无不让我们更加明白和学习到电工知识的不足,让我们更加深入透彻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我认为,这次的实验不仅仅更加深入的学习到了电工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今后宝贵的财富。

通过电工实验设计,从理论到实际,虽然更多的是幸苦,但是学完之后,会发现我们收获的真的很多,所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实验我们还利用了EWB软件绘图,这是一项十分有作用的软件,我们电工学学习此软件对今后学习帮助十分重大,所以这也是一项重大的收获。

本次实验花了我较多时间,但是又由于实验周与考试安排较近,所以做的又有一定的匆忙性,实验设计上的缺陷还是很明显的,所以经过了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指正,十分感激大家的帮助,我想这次的实验设计所收获的点点滴滴,今后一定能对我们起到重要的帮助!。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一、问题分析1、实验设备陈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实验设备已经越来越多且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一些中学物理实验设备使用时间较长,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设备已经无法使用。

这就给学生和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实验操作难度大:一些实验操作难度较大,有些操作需要高超的技能才能顺利完成,这就让没有经验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实验时间紧张: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项实验,而这些实验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有些实验还需要先进行前置实验,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

4、教师实验操作能力不足: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其实验能力可能很难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相比,这就给学生的实验操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5、实验安全问题:在物理实验中,涉及到许多危险性大的实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安全措施,就会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的危害。

二、对策分析1、更新实验设备:学校应该及时更新物理实验设备,采用更加现代化的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学生对新设备比较熟悉,也对实验的操作更加感兴趣。

2、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培训,使得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可以采用一些视频教学资源、动画实验等方式,加以辅助教学。

3、科学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学校应该科学地安排每节课的实验内容,根据时间的紧迫性合理地规划每项实验所需的时间,并留出足够的实验时间,避免实验时间的紧张压力。

4、加强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该优先选择实验操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技能。

5、加强实验安全管理:学校应该加强物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规定,培训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安全监控和管理,保证学生在实验中的身体安全。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液法测定偶极矩,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偶极矩的概念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1.偶极矩的概念偶极矩是描述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程度的物理量。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会发生取向运动,其大小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与分子内部结构有关。

2.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原理溶液法测定偶极矩是利用弱电解质在水中形成离子对时所产生的电导率变化来测定溶液中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分子的偶极矩。

当外加电场作用于溶液中的分子时,其会发生取向运动,导致离子对之间距离的改变以及离子对自身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离子对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移动速率和导电性能。

3.实验步骤(1)准备好各种试剂和仪器。

(2)将分别称取一定量的苯酚和苯胺,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备成浓度为0.1mol/L的溶液。

(3)分别将制备好的苯酚和苯胺溶液倒入两个电导池中,并加入电极。

(4)在测量前,先进行空白测量,记录下电导池内部的电导率值。

(5)在测量过程中,将外加电场强度保持不变,并记录下两个样品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电导率值。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下,苯酚和苯胺溶液的电导率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大。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苯酚和苯胺的偶极矩分别为1.11D和1.97D。

四、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外加电场强度增大时,溶液中分子会发生取向运动,使得离子对之间距离改变,从而影响其移动速率和导电性能。

由此可见,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偶极矩能够产生明显的物理效应。

同时,通过对比两种溶液的偶极矩大小,可以看出苯胺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程度更大,因此其偶极矩也更大。

五、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如下误差:(1)电导池中可能存在杂质或气泡,影响电导率的测量准确性。

(2)外界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在测量前应仔细清洗电导池,并排除其中杂质和气泡。

偶极矩实验报告

偶极矩实验报告

偶极矩实验报告《偶极矩实验报告》偶极矩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分子的偶极矩来探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实验发现,分子的偶极矩与其分子结构和电子分布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引言:分子的偶极矩是描述分子极性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分子内部正负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通过测量分子的偶极矩,可以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若干种不同分子,采用偶极矩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分子样品置于偶极矩测量仪器中,然后通过施加电场,测量分子在电场中的偶极矩。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分子的偶极矩数值,并对比不同分子的偶极矩大小及分子结构的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分子的偶极矩大小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极性键的分子,如HCl、H2O等,其偶极矩较大;而非极性分子,如N2、O2等,其偶极矩接近零。

此外,实验还表明,分子的偶极矩与其分子结构和电子分布密切相关,分子中电子云的不对称分布会导致分子具有较大的偶极矩。

讨论与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的偶极矩与其分子结构和电子分布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测量分子的偶极矩,可以揭示分子内部的电荷分布情况,进而了解分子的极性和化学性质。

因此,偶极矩实验为深入理解分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测量分子的偶极矩,探究了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偶极矩实验为深入理解分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对于推动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改进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改进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误差分析 及其改进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误差分析
03 三、改进措施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溶液法是测定分子偶极矩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 等各个领域。然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本次演 示将对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数据处理方法:对于实验数据处理可以采用更精确的统计方法,例如最 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得到偶极矩的值。同 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以提高准确性。
6、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规范操作也是 提高实验准确性的关键。通过统一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可以减少因人员操作不当而 产生的误差。同时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也能有效提升实验的质量 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
偶极矩是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产生的一种极性,单位是库仑米 (C·m)。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偶极矩的测定是通过测量电导率来实现的。当溶 液中存在电解质时,溶液的电导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电 导率,可以绘制出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利用这个曲线可以计算出溶液在不 同浓度下的电导率,进而求得偶极矩。
4、将测得的电导率数据输入计 算机程序
1、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和精力; 2、数据处理准确度高,避免手动计算出现的误差; 3、实验结果受测量条件和操作水平的影响较小。
4、能够根据不同实验需求自定义计算公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结论
参考内容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偶极矩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2、学习使用电位差计测量溶液的电导率。 3、熟悉偶极矩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偶极矩实验的改进

偶极矩实验的改进

偶极矩的测定实验的改进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容、介电常数的概念,学会测定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介电常数。

2.了解偶极矩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并了解偶极矩和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3.依据实验测定判断偶极矩试验中的试剂能否改换了污染较小,处理较为简单的同类试剂乙醇及环己烷。

二、实验原理:1.偶极矩与极化度概念:分子根据其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大小常用偶极矩来衡量:μ=q*d。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在没有外电场存在时,分子的热运动导致偶极矩各方向机会均等,统计值为0。

当分子置于外电场中,分子沿着电场方向作定向转动,电子云相对分子骨架发生相对移动,骨架也会变形,叫做分子极化,极化程度由摩尔极化度(P)衡量。

P=P转向+P变形=P转向+(P电子+P原子)其中P转向=4/9*πNμ2/KT (1)对于非极性分子,P转向=0外电场若是交变电场,极性分子的极化与交变电场的频率有关。

当交变电场频率小于1010S-1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为转向极化度和变形极化度的和。

若电场频率为1012S-1~1014S-1的中频电场(红外光区),因为电场交变周期小于偶极矩的松弛时间,转向运动跟不上电场变化,故而P转向=0,P=P电子+P原子。

若交变电场频率大于1015S-1(可见和紫外光区),连分子骨架运动也不上变化,P=P电子。

因为P原子只占P变形的5%到15%,限于实验条件,一般用高频电场代替中频电场,将低频下测的P减去高频下测得的P,就可以得到极性分子的摩尔转向极化度P转向,从而代入(1)就可以算出分子的偶极矩。

2.极化度与偶极矩测定:对于分子间作用很小的体系(温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从电磁理论推得摩尔极化度P与介电常数ε的关系为:P = (ε-1)/(ε+2)*M/ρ上式中假定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使用外推法来得到理想情况的结果。

在溶液中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下的溶质的摩尔极化度,作图外推至无限稀释的情况,就可以得出分子无相互作用时的摩尔极化度:P2= lim P2 = 3αε1/ (ε1+2)2 * M1/ρ1+(ε1-1) / (ε1+2)* (M2-βM1) /ρ1式中ε1、ρ1、M1为溶剂的值,M2为溶质的分子量。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实验报告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实验报告
偶极矩的测定方法溶液法测定偶极矩1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极化度的公式pp2311221111122112习惯上用溶质的摩尔折射度r2表示高频区测得的摩尔极化度因为此时p定向0p原子0推导出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折射度的公式p电子r23近似公式溶11x2n溶n11x24永久偶极矩的获得n21n1222116n121n12221溶11x2考虑到摩尔原子诱导极化度通常只有摩尔电子极化度的515而且p定向又比p原子大得多故常常忽略p原子可得p定向p2000128p25介电常数的测定用空气与一已知介电常数c则通过上两式可求得c0cr249na02kt12r2t溶的标准物质分别测得电容c标c标cd空c0c空c标空c空cdc0cdc标c溶cdc0空标1cdc空c标c空标1溶c溶c0c三仪器和试剂仪器阿贝折光仪1台比重管1只电容测量仪一台电容池一台电子天平一台电吹风一只25ml容量瓶4支25ml5ml1ml移液管各一支滴管5只5ml针筒一支针头一支吸耳球一个实验日期08年3月27日2试剂正丁醇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蒸馏水丙酮四实验步骤1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溶液的配制
X2
正丁醇/ml
环己烷/ml
0.05
1.07
23.93
0.10
2.15
22.85
0.15
3.25
21.75
0.20
4.37
20.63
2.折光率的测定
n
环己烷
X2
0.05
0.10
0.15
0.20
第1次
1.4277
1.4259
1.4240
1.4223
1.4199
第2次
1.4277
答:因为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态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就可以使用如下稀溶液的近似公式:

偶极矩的测定--用小电容测量仪测偶极矩(带思考题答案)知识分享

偶极矩的测定--用小电容测量仪测偶极矩(带思考题答案)知识分享

偶极矩的测定--用小电容测量仪测偶极矩(带思考题答案)用小电容测量仪测偶极矩【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2. 熟悉小电容仪、折射仪的使用。

3. 用溶液法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实验原理】1.偶极矩与极化度分子呈电中性,但因空间构型的不同,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大小用偶极矩μ来度量,其定义为μ=gd(1)式中,g为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量;d是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

偶极矩的SI单位是库米(C·m)。

而过去习惯使用的单位是德拜(D),1D=3.338×10-30C·m。

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外电场中,分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同时还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和分子骨架的变形,称为极化。

极化的程度用摩尔极化度P来度量。

P是转向极化度(P转向)、电子极化度(P电子)和原子极化度(P原子)之和,P =P转向+ P电子+ P原子(2)其中,(3)式中,N A为阿佛加德罗(Avogadro)常数;K为玻耳兹曼(Boltzmann)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由于P原子在P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在不很精确的测量中可以忽略P原子,(2)式可写成P = P 转向 + P 电子 (4)只要在低频电场(ν<1010s -1)或静电场中测得P ;在ν≈1015s -1的高频电场(紫外可见光)中,由于极性分子的转向和分子骨架变形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故P 转向=0,P 原子=0,所以测得的是P 电子。

这样由(4)式可求得P 转向,再由(3)式计算μ。

通过测定偶极矩,可以了解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对称性,判断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

2.溶液法测定偶极矩所谓溶液法就是将极性待测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进行测定,然后外推到无限稀释。

因为在无限稀的溶液中,极性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与它在气相时十分相近,此时分子的偶极矩可按下式计算:(5)式中,P ∞2和R ∞2分别表示无限稀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和摩尔折射度(习惯上用摩尔折射度表示折射法测定的P 电子);T 是热力学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础化学实验 中必选项 目之一。本文拟通过研究体系 的分 析 、 比较和 选择 , 实验 条 件 的改 进 , 剂 的循 环 试 利用 , 力求实现一个环境友好、 方法简捷 、 条件简易 的实 验教学 过程 。
l 研 究体 系的 选择
分 子偶 极矩 的测定 方 法较 多 , 分子 射线法 、 如 分 子光谱 法 、 湿度 法 以及 得用 微波 谱 的斯塔 克效应 , 但 实 际教 学过 程 中应用较 多 的还是 通过 对介 电常 数等
[ 收稿 日期]21一1一3 oO o o [ 一作者简介]王亚琴(97 )女, J g 17- , 硕士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化学院讲 师。
8 0
X ( 1拟 合直 线 的相关 系数 为 0 94说 明这样 的 z图 ) .9 , 改进 方法 是有 效 的 。但 在 加盖乳 胶 头 的过程 中应 注 意不 可 以用力 按压 乳胶 头 , 防止 瓶 内试剂 溢 出 。
《 物理化 学 实验 》 指导 书_ 。中通常要 求 阿 贝折 1] Ⅱ
溶液的密度 , 以及用阿贝折光仪测折光率 , 最后通过 计 算得 出极性 分 子 的偶 极矩 。 至于 选择 什 么 样 的溶 液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决 于 取 教 学 目的 中待测 极 性 物质 。 比如 乙酸 乙酯 ( 性 物 极 质) 一环 已烷 ( 非极性溶剂) 系、 体 乙醇一环 己烷体 系、 正丁醇一环己烷体系 ; 也的体 系, 以前还
实验应 在有 通风设 施 的房 间进行 。尽管 环 已烷 溶剂是低毒类试剂 , 但其易挥发、 有刺激性气味 , 具 对 眼和上 呼吸道 有轻 度刺 激作 用 。即使换作 其 它溶 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 因为小 电容仪 的样品池测过 溶 液后 必须 吹 干 , 加上 测试 的样 品数量 较 多 , 以室 所 内空气 中环 已烷浓度较大。只有采取有效的通风措 施才能给师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氛围。 室 内空气湿 度 尽 量 较 小 。因 为水 汽 的极 性 大 , 而待测 溶液 的极 性 小 , 空气 湿 度 大 将 对 电容 测 定 带 来 很 大 的误 差 。
有用水 一苯体系、 硝基苯一苯体系 , 考虑药品毒性 因 素, 最好采用低毒的体系 , 如正丁醇一环己烷 , 而毒 性较大的硝基苯一苯应尽量避免 。以下内容主要以 正丁醇一环 已烷体系为例 。
光仪及小电容测量仪须有恒温装置 , 而通过误差分 析 和实 验证 明[可 知 , 整个 实验 过程 中 , 3 ] 在 主要 误 差 来 源是 小 电容测 量仪 的精 度 , 对 而 言 温度 的影 响 相 几 乎可 以忽 略 。只要 室 温 环境 变 化 不 是太 大 (5 2 ± 1 ℃) 可省 去恒 温装 置 。 O , 2 2 2 密度 的测定仪 器 . . 密 度测 定方法 有 密度仪 、 比重 管 、 比重瓶 等 。密 度仪操作简便、 精密较高 , 但设备费用较高 , 对于学 生 数较 多 , 设备 经费 又有 限的情 况下 , 而 使用 受到 一 定的限制。比重管使用步骤繁多 、 耗时长 , 而普通的 比重瓶价格便宜 , 但对于这样的易挥发体系来说 , 主 要 存在 测量 准确性 差 的 问题 。因为 比重 瓶塞 上 的毛 细管是敞开的 , 在测定过程 中会挥发 , 以至于数据的 重现性较差 。为此对它做一定的改进 , 即在装样后 在 比重瓶塞 的端 部加 盖 了一 乳胶 头 。实验 数 据 | D ~
21 0 1年 5月
合 肥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o fi r lUnv riy o r a fHee No ma ie st
M a . 2 1 y 01
第2卷 第 3 9 期
Vo . 9 No 3 12 .
“ 偶极 矩 的测 定" 验教 学 中 的几 点思 考 与改进 实
环利用方法 , 力求实现一 个环境友好 、 方法 简捷 、 条件 简易的实验教 学过程 。 [ 关键词]溶液法 ;正丁醇 ; 偶极矩 [ 中图分类号]G 4 . 6 2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2 32 1) 30 8 —2 642 7 ( 0 1 0—0 00
0 引言
2 2 实验 设备 的 简化 . 2 2 1 恒温装 置 . .
的测定来求算 , 而介电常数 的测定方法有电桥法 、 拍 频 法 和谐振 法 , 中 电桥 法尽 管不 如 其 它 两种 方 法 其 精确 , 但其设备简单 , 成本低廉L , 1 所以通 常把待测 ]
极 性 物质稀 释 于非 极性 物 质 中形 成稀 溶 液 , 后 由 然 电桥法 测得 不 同浓度 溶 液 的介 电常数 、 密度 管 测 用
王 亚琴 , 吴世 彪 , 徐 玲 , 陈 艳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材化学院 , 安徽 合肥 2 0 0 ) 3 6 1
[ 摘
要]溶 液法测定分子偶极 矩的研 究体 系应选择低毒 或无毒 的溶液作 实验 试剂 , 如正丁醇一环 己烷体 系; 实验条件 中
恒温装置可略去 , 室温下操作 即可。密度的测定也 可根据不 同的要 求简化测 定仪 器和 实验 过程 ; 在 本文介绍 了两种试剂 的循
式 中 k为 玻 尔 兹 曼 常 数 ; 为 阿伏 伽 德 罗 常 N 数 ;、 ee 分别 为溶 液 、 溶剂 的介 电 常数 一
2 实验条 件 的改进
2 1 实验 环境 .
偶 极矩 是分 子结 构 的重要参 数 , 在无 机化 学 、 分 析 化学 、 有机 化 学 、 理化 学 中都 有涉 及 。它对 判断 物 分 子 的空 间结构 , 了解 分 子 中的 电荷 分 布 、 性 、 极 对 称 性 有重要 作用 。因此 极 性分 子偶极 矩 的测定 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