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治疗
❖ 一:西医治疗要点 ❖ 1、非手术疗法:①颈椎牵引;②理疗;③按
摩推拿疗法;④药物治疗;⑤封闭疗法;⑥ 休息治疗及围领、颈托固定;⑦医疗体育 ❖ 2、手术疗法 ❖ 二:中医治疗要点:①辨证选方;②针灸疗 法;③按摩推拿疗法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颈椎牵引
❖ 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疗法。它适用于各 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对病期较久 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牵引时,有时可使症状加 重,故少用。颈椎牵引的作用可以制动、解除 颈肌痉挛,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缓解椎间盘 的膨出力,牵开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使扭曲的 推动脉变直。通常采用枕颌带牵引,轻症患者 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3次,每次1/2一1小 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 时。牵引重量可自3~4kg开始,逐渐增加到 5~6kg。牵引时病人可取坐位或仰卧位,颈 部轻度前屈。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中医治疗要点
❖ ③手法治疗 ❖ 1.舒筋手法:采用点压、拿捏、弹拨、按摩等手法,
具有疏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效果。手法每次约20分 钟,手法要揉和稳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适的感觉。 2.颈项旋搬法:此法基本操作要领是:患者取低坐位,
使术者易于操作。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托住患者下颌, 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术者两手徐徐用 力,将患者头部尽量上提,然后使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 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用适当的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 转5°~10°,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 应,可再作向对侧旋转。效果明显者可隔日1次。如旋转 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者应停作。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三)椎动脉型
❖ 以椎动脉受压,继而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颈椎病。也称眩晕型颈椎病。头晕、头痛、 耳鸣、视物不清、头面部症状为主,天旋地转、转头 可加重症状。
❖ 诊断标准: ❖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除外耳源性和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进人C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 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 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6、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7、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仅有参考价值。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预防、注意事项
❖ 1、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 2、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 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 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 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二)神经根型
❖ ★较常见
❖ 以颈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痛、麻到手指。 影响上肢,肌力下降,拿不住东西。也称痹痛型颈椎病。
❖ 诊断标准:
❖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颈 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和骨赘形成;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 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 痛为主的疾患。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一)颈型(单纯性)
❖ ★很普遍。
❖ 以颈部酸、痛、麻、僵为主要临床表现或颈项部压迫感 的颈椎病。也称轻型颈椎病。症状集中在颈部、转动不 灵活。
❖ 诊断标准: ❖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
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 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 3、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 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 颈部疼痛。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四)脊髓型
❖ 最严重 ❖ 以颈脊髓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走路不稳,
走着走着就偏了。也称瘫痪型颈椎病。 ❖ 诊断标准:
❖ 1、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中 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周围型症状先从下肢开始,又 分轻、中、重三度;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出 现狭窄; 3、除外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 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个别鉴别诊断困难者,可作脊髓造影检查; 5、有条件者,可作CT扫描检查。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中医治疗要点
❖ ②针灸疗法 ❖ 1、体针:可取穴绝骨、后溪、大抒、魄户、
天柱、天井、合谷、风池等,一般留针10~ 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穴位封闭:治疗根据病症辨证选穴和经络 触诊检查出阳性反应的穴位进行注射。也可 进行痛点注射。常用穴位有夹脊、风池、曲 池、合谷等。常用药物有丹参注射液、当归 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注射液。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理疗
❖可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性水 肿,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 况,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部 软组织的血供。常用的理疗方法有 离子导入疗法、高频电疗法、石蜡 疗法、中药导入疗法等。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按摩推拿疗法
1.舒筋手法:采用点压、拿捏、弹拨、按摩等手法,具有 疏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效果。手法每次约20分钟,手法 要揉和稳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适的感觉。
内因
∣ 颈椎间盘退变,弹性减弱
外因

颈部劳损,肌肉痉挛


小关节紊乱

颈椎间隙狭窄


 ̄-
锥体间稳定性减弱

椎间孔变窄



椎体骨质增生,韧带变性,组织水肿,增生肥厚 ∣
压迫、刺激




神经根
脊髓
椎动脉
Hale Waihona Puke 交感神经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四、颈椎病分型
混合型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食管压迫型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药物治疗、封闭疗法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 作用。常用有消炎痛、强的松、阿斯匹林、 地巴唑、安坦片、维生素B1、B6、B12或 ATP、谷维素等。
❖ 封闭疗法:常用药物有1%普卡因加强的松 龙、维生素B1、B12、5%葡萄糖、丹参注 射液,作痛点或硬脊膜外腔封闭。
2.颈项旋搬法:此法基本操作要领是:患者取低坐位, 使术者易于操作。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托住患 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 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将患者头部尽量上提,然后使 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用适 当的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10°,此时多数 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应,可再作向对 侧旋转。效果明显者可隔日1次。如旋转时患者感觉 不适,或合作差者应停作。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五)交感型
❖ 以头颈、上肢的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颈椎病。
❖ 最复杂。症状最特别、多样化,可能表现为胃肠型,心慌 胸闷,全身出汗等内科症状,一过性的,反复发作。
❖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 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 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颈椎间盘弹性 减退,向后突出

椎管狭窄 神经受压

关节突增生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当因骨质增生
横突孔缩小时, 可能压迫椎动脉,
引起脑缺血, 这是其中一种颈椎病。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医疗体育
❖ 长期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颈椎病的 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故在颈椎病的 防治中,医疗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中医治疗要点
❖ ①辨证选方 1.颈型:宜舒筋活络、散风止痛,方剂用舒 筋汤。 2.痹痛型:宜温经活血、散寒止痛,方宜桂 枝葛根汤或蠲痹汤加减。 3.眩晕型:气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用补 中益气汤加减。属痰瘀交阻者,宜祛湿化痰, 散瘀通络,用温胆汤加减。属肝肾不足,肝 阳上亢者,宜滋水涵木,调和气血,用六味 地黄汤或芍药甘草汤加减。 4.瘫痪型: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补 阳还五汤加减。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六)混合型和食管压迫型
❖ 混合型:临床同时见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例如,交感 神经与椎动脉相伴而行,临床上症状混合,一种为主,另 一种为辅。
❖ 食管压迫型:椎体前缘鸟嘴样骨刺压迫食管所致。 主要临床症状有吞咽困难及声嘶。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休息治疗及围领、颈托固定
❖ 颈椎病急性发作或初次发作的患者,要适当 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宜卧床休息2~3周。 必要时可配合其它治疗方法治疗。围领和颈 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急性发作期患者 更为合适。休息与固定均可使颈部制动、颈 肌放松,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减 少神经的磨损,减轻关节的创伤性反应和巩 固疗效、防止复发。但是卧床时间不宜过久, 固定亦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肌肉萎缩、 关节粘连、僵硬。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一)概念
❖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 引起的综合征。主要症状是颈肩痛,放射到 头枕部或上肢,少数有眩晕,猝倒;或一侧 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痉 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总称为颈 椎病。以颈4.5、颈5.6部位多见。临床上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 型、脊髓型、混合型、食管压迫型。
❖ 3、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 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 4、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 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 5、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 展为颈椎病。
❖ 6、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 避免跌倒。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二)发病情况
❖ 1、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筋伤;
❖2、目前有年轻化趋势;
❖ 3、劳伤是其常见诱发原因; ❖ 4、与职业有一定关系。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三)病因病理

后纵韧带肥厚

退


性 改
椎管狭窄
神经受压


( 内
黄纵韧带肥厚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三十四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