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d7e1f445a8114431b80dd848.png)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XXX建筑工程设计院二0一四年二月目录1、作业技术流程2、技术要点2.1准备工作2.2技术设计2.4选点埋石2.5野外观测2.6数据处理2.7平差计算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2.9技术报告3.0成果整理与提交3、范例1、作业技术流程E级GPS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
E级GPS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2.1准备工作E级GPS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
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 选点埋石2.2.1 选点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第六章_GPS测量技术设计
![第六章_GPS测量技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f0e11e6edb6f1aff001fcb.png)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 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 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
GPS网的几个基本概念
独立基线:对干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观测环,有 J=N×(N-1)/2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一 1。独立基线之间没有相关性。 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 合环,简称独立环。
天线高:观测时刻天线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准的距 离。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观测时段: S=n×m/N
n为需要布设的GPS点数
m为每个点的观测次数 N为接收机台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计算式
总基线数
必要基线数 独立基线数 多余基线数
第六章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GPS测量的精度设计、密度和基准设计 2,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及设计原则
3,GPS观测纲要设计
4, GPS技术总结和资料上交
重点是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第一节 GPS测量技术设计
GPS测量的流程
项目立项 技术设计 测量实施 数据处理 成果验收
(2)同步闭合环的闭合差较小只能说明基线向量的计 算合格,并不能说明GPS边的观测精度高,也不能发现 接收的信号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某些粗差。
关于同步环和异步图形的几点说明
(3)为了确保GPS观测效果的可靠性,有效地发现观 测成果中的粗差,必须使GPS网中的独立边构成一定的 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可以是由数条独立边构成的 非同步多边形(亦称非同步闭合环)。当GPS网中有若 干个起算点时,也可以是由两个起算点之间的数条GPS 独立边构成的附合路线。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b555569bcc7931b765ce15b3.png)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1、概述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
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
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5)CJJ -8-99《城市测量规》4、使用仪器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码。
其平面精度:5mm+1ppm ,高程精度:10mm+2ppm 。
5、布网方案5.1、布网要求GPS 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 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菏泽市D级GPS控制测量设计书
![菏泽市D级GPS控制测量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9f50e40c69eae009581becad.png)
菏泽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D、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山东省地质测绘院二○一○年十月菏泽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D、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 概述 (1)1.1工作目的与主要任务 (1)1.1.1工作目的 (1)1.1.2主要任务及工作量 (1)1.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1.3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3)1.3.1 图件资料 (3)1.3.2 控制资料 (3)2 作业依据、基准及主要精度指标 (5)2.1作业依据 (7)2.2基准的选择 (7)2.3主要精度指标 (7)3 设计方案 (8)3.1 工作步骤及工艺流程 (8)3.2 D、E级GPS控制测量 (10)3.2.1布网方案 (10)3.2.2 点名、点号命名原则 (10)3.2.3 选点 (10)3.2.4 埋石 (11)3.2.5 观测 (12)3.3四等水准测量 (15)3.4菏泽市各县(区)控制网改算 (16)4项目实施计划 (18)4.1人员配置 (18)4.2硬件、软件配置 (18)4.3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19)5 质量目标及保障措施 (21)5.1项目质量目标 (21)5.2质量保证措施 (21)5.3安全保障措施 (21)5.4检查验收 (22)6 提交成果 (23)6.1文字报告 (23)6.2控制测量资料 (23)附表、附图附表一:GPS点之记附表二:GPS观测记录手簿附图一:菏泽市D级GPS控制点设计图附图二:菏泽市牡丹区E级GPS控制点设计图附图三: 菏泽市四等水准路线设计图1 概述1.1工作目的与主要任务1.1.1工作目的近年来,菏泽市各县(区)都在城区或局部区域布设了D级GPS控制网及以下等级控制网,这些控制网在城镇地籍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调查工作的拓展和深入,这些控制网(点)已不能满足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需要。
城区GPS_E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城区GPS_E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6b8a7bc0c850ad02de8041b0.png)
城区GPS-E级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项目及任务概况为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镇规划建设的需要,受**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由**信息技术有公司承接**县城区GPS-E级控制测量任务,现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规程》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县,省市辖县,革命老区县,地处省东北部,江上游,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
测区位于**城区和城区周边水寨、河东、横陂、转水四镇,施测围由甲方具体划定(详见下图),面积约189平方公里,根据要求施测GPS-E级控制点约32个。
二、采用任意带坐标的建议从**县城所处的地理坐标位置(115°34′-115°42′)来看,正好落在高斯正形投影3°带中央子午线为117°的39带西边缘,基本上位于114°(38带)与117°(39带)的相交处(115°30′),测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西向约140KM,其长度变形值很大,按理论计算,长度变形约为27.2CM/KM。
根据《城市测量规》CJJ8-2011规定,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城市平均高程面。
为确保测区的成图成果质量,也为用图单位在征地、放桩等工程测量中有精度保证,做到平面控制点坐标反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尽可能相符,建意测区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80坐标系),将中央子午线通过**县城,定为:115°45′。
如本测区所测图幅与原测图幅在技术上有矛盾,可通过平移的办法处理。
以上建议供参考,否测按不予边长变形的考虑进行实测。
三、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GB/T 18314-2009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 CJJ/T 73-20103.《城市测量规》 CJJ/T 8-2011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 GB/T 12898-2009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6.本项目的技术设计书四、已有资料的分析与利用1.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及周边地区有原国家点和军控点,为1980年坐标系,可作为本次控制测量平面起算点。
gps定位课程设计
![gps定位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b2ab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8.png)
gps定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概念,掌握GPS的工作原理。
2. 学生了解GPS在生活、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认识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 学生掌握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导航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GPS设备,进行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2. 学生能够利用GPS数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规划路线、定位目标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GPS项目的实践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及GPS技术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GPS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GPS定位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学生特点:初中生好奇心强,对科技类课程有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GPS定位技术,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提高其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GPS基本概念与原理- GPS的定义与历史- GPS系统组成: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设备- GPS定位原理:三角定位法、时间差定位法2. GPS的应用领域- 导航与定位:日常生活、交通、物流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 科学研究:地质勘探、气象观测、地球动力学等3. GPS设备的使用方法- GPS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位置信息采集与处理- 导航与路线规划4. 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进行户外GPS定位实践- 利用GPS设备解决实际问题:寻找隐藏的宝藏、规划最佳路线等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GPS基本概念与原理- 第二课时:GPS的应用领域- 第三课时:GPS设备的使用方法-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教材章节关联:-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GPS)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GPS定位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技术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9a9cb2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3.png)
技术设计书1. 引言本技术设计书旨在详细描述XX勘测定界项目的测量和测绘工作,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
2. 项目背景XX勘测定界项目旨在确定特定区域的边界和土地使用情况,为后续规划和开发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地理信息。
3. 测量工作3.1 测量准备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获取项目区域的相关地图和文档,并与相关部门和权威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3.2 实地测量实地测量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如全站仪和差分GPS,以获取高精度的地理数据。
3.3 数据处理与校正所收集的测量数据将进行处理和校正,以消除误差并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和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必要的校正和修正。
4. 测绘工作4.1 地形测绘地形测绘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获取项目区域的地形等高线、地貌特征和地质信息。
我们将采用雷达测量和遥感技术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4.2 界址测绘界址测绘是确定特定区域边界的关键工作。
我们将按照法律法规和测绘规范要求,使用GPS和测量仪器对区域边界进行精确测量和标记。
4.3 数据整理与图件绘制测绘数据将被整理和归档,并根据要求绘制相应的图件。
我们将确保图件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以方便后续使用和分析。
5. 技术要求在进行测量和测绘工作时,我们将遵循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我们将使用先进的测量和测绘设备,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6. 安全与质量保障在进行实地工作时,我们将注重安全措施,并根据项目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和测绘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7. 项目进度与费用预算根据测量和测绘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预估,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进度和费用预算。
这将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可控管理。
8. 总结通过本技术设计书,我们对XX勘测定界项目的测量和测绘工作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描述。
全境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全境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8f9b95f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0.png)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测绘公司二〇二〇年十一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委托单位:编制单位:测绘公司负责人:总工程师:编制人员:目录一、目的和任务 (1)1、目的 (1)2、任务 (1)二、测区概况 (1)1、测区简介 (1)2、测区GNSS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3)三、测量依据 (3)1、技术标准 (3)2、已有资料 (4)3、控制网起算数据 (4)四、测量要求 (4)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4)2、GNSS网的布设 (5)3、GNSS网点的选点、埋设 (5)五、GNS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 (7)1、GNSS外业观测 (7)2、外业作业操作流程: (8)3、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 (9)4、GNS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10)六、GNSS控制点高程测量 (11)七、项目进度计划 (13)7.1项目进度计划 (13)7.2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14)八、最终提交成果资料 (15)九、D级GNSS控制点的管理与维护 (15)1、控制点管理 (15)2、控制点维护 (16)十、仪器鉴定证书 (17)附件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测绘资质(副本复印件)一、目的和任务1、目的为满足A县全境测绘坐标系的统一,顺应国家推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提高A县城区和周边乡镇D级GNSS控制点管理与应用,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镇规划建设的需要,统一全县境内批后管理坐标系,确保测区的成图质量,也为用图单位在征地、放桩等工程测量中的提高精度,做到平面控制点坐标反算的边长与矢量边长尽可能相符,为此而建立一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级GNSS控制网系统,计划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2、任务受“”委托,测绘公司负责承担其A县全境的D级GNSS控制网测量任务,现将本次测绘工作依据与作业流程做详细介绍。
二、测区概况1、测区简介1.1位置境域A县县域范围位于东经115°7′12.35″~115°98′8.33″、北纬40°14′21.20″~40°65′7.40″。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65106580216fc700afdb1.png)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鞍山市及周边E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学院、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绘工程2008-2学生姓名:张贺指导教师:宁殿民杨凤芸成绩:2010年12 月31 日目录一、作业目的及任务......................................................................... - 1 -二、测区概况..................................................................................... - 1 -三、测量依据、原则......................................................................... - 4 -四、技术指标..................................................................................... - 4 -五、技术设计内容步骤..................................................................... - 8 -六、高程控制的布设....................................................................... - 11 -七、1:500测区地形图测绘............................................................. - 12 -八、工作进程、时间安排............................................................... - 12 -九、检查验收................................................................................... - 13 -十、上交资料................................................................................... - 13 -十一、经费预算......................................................................... - 14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为满足鞍山市及周边的规划设计用图的需要,受鞍山市委市政府(甲方)委托,辽宁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08级学生(乙方)承揽1:500、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任务。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b555569bcc7931b765ce15b3.png)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1、概述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
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
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5)CJJ -8-99《城市测量规》4、使用仪器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码。
其平面精度:5mm+1ppm ,高程精度:10mm+2ppm 。
5、布网方案5.1、布网要求GPS 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 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5e0fa94da6c30c2259019e65.png)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GPS一、任务概述1.任务情况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本次GPS术开发区,为配合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需要在燕郊网。
级GPS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约20km22.测区概况公里、南距天津260公里、东距唐山144公里、距秦皇岛测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天安门35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腹地”“金三角25公里,是北京、天津、唐山120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深远。
米,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下游,属暖温带18.74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测区面积约为-11.5℃2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无霜期。
26cm77cm,最大降雪厚度最大冻土深度183天,650.911.7℃,常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3.测区范围。
39°53′—39°57′161°51′,北纬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测区位置及面积。
—62.5km20483995.600;Y:X:718.0km—724.0km。
22.0km2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测量规范》GPS2001-92《全球定位系统((1)CH《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73-972()CJJ《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1002-95)CH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1003-954()CH《城市测量规范》8-85CJJ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5.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GPS根据规程规范,D级技术要求项目10平均边长(km)~5≤10a(mm)固定误差≤10比例误差b(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000在实际布网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GPSⅠ提高网的可靠性。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52316c07a76e58fafab003e6.png)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5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6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泸州市金山村控制测量工程(一级GPS控制测量设计书)技术设计书1.工作大纲1.1任务来源为满足泸州市金山村泸职院2016级工程测量1班在金山村进行的数字化测图实训任务,泸职院2016级工程测量1班在金山村及其邻近地区开展控制测量工作。
GPS控制网的建立与技术设计
![GPS控制网的建立与技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a930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d.png)
第三节GPS控制网的建立与技术设计一、GPS控制网的建立通常将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的控制网称为GPS网。
与常规方法相比,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相对定位方法,即若干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确定各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采用载波相位测量,从而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2.GPS测量不要求各点之间互相通视,使得控制点的点位选定灵活方便。
3.GPS测量可以全天候进行,不论白天黑夜或晴天雨天,均能正常工作,使得测量工作更具有计划性。
4.观测时间短,当测站之间的距离小于30km时,同步观测1~2h便可得到较好的观测成果;当测站之间的距离小于10km时,还可采用快速定位方法,观测时间可以缩短为10—20min,甚至更短。
5.GPS测量的观测数据是自动记录的,GPS基线向量的计算和GPS网的平差计算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目前大致可以将GPS控制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或区域性的高精度的GPS控制网。
(相邻点的距离通常是从数千公里至数百公里),其主要任务是作为高精度三维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以求定国家大地坐标系与世界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参数,为地学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服务;或者是对GPS网进行重复观测,用以研究地区性的板块运动或地壳形变规律等问题。
另一类是局部性的GPS控制网,包括城市或矿区GPS控制网,或其它工程GPS控制网。
一般来说,这类GPS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为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其主要任务是直接为城市建设或工程建设服务。
GPS控制网的建立按其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两大部分。
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建立测站标志、野外观测作业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数据处理和技术总结等。
也可以按工作程序大体分为GPS网的技术设计、仪器检验、选点与建造标志、外业观测与成果检核、GPS网的平差计算以及技术总结等若干个阶段。
尽管GPS测量具有一些优越性,但为了得到可靠的观测成果,也必须有科学的技术设计,严谨的作业管理和工作作风,且GPS测量也应遵循统一的规范。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644928104b35eefdc8d333c8.png)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16091C董威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04目录一、作业目的任务二、测区概况三、测量依据原则四、已有资料情况分析五、实测方案六、观测质量要求七、上交资料一、作业目的任务目的: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
能使用GPS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
任务:测区内GPS控制网布设。
二、测区概况测区位于长沙县附近的湖南工程职院,学校占地430余亩。
西至万家丽路。
以北为蟠龙路为界,蟠龙路向东至捞刀河附近。
通视条件良好。
校园建筑群周围,测区交通方便,道路交综复杂,并且有众多的建筑物,并且有大片的水域,因此在布设控制网时应避开建筑物和水域,并且有可能影响GPS的信号,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本测区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25℃。
九月平均气温26-28℃。
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三、测量依据原则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9);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4、《数字产品质量要求》(GB17491.1);四、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1、学校老校沿107国道往北菜地里;(G0007)2、潘龙路与老107国道交汇的路边;(G0008)3、世景华庭附近交通信号灯下花圃边;4、捞刀河河岸边防洪提附近;5、长沙县国土局提供的HG1167号点这些点点位可靠,保存完好,可作设计,选点,埋石之用。
五、施测方案1、选点与标石埋设1) 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各项资料: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的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2)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G N SS技术设计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G N SS技术设计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904af5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9.png)
G N SS技术设计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G N SS技术设计书包括哪些内容。
技术设计书,主要内容:①任务来源及工作量;②测区概况;③布网方案;④选点埋石;⑤观测;⑥数据处理;⑦完成任务的措施。
注释:G N SS技术设计书作业模式及使用范围。
一、经典静态定位模式作业方法: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分别放置在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四颗以上卫星,时段长45 — 120分钟。
适用范围: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建立长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测、钻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建立等。
二、快速静态定位作业方法:选测区中部安置一个基准站,另一接收机作为流动站,每站观测数分钟。
适用范围:控制网的建立及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大批相距百米左右的点位定位。
三、准动态定位1、作业方法:在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星,将流动站接收机置于1号点观测,在保证卫星不失锁的情况下,分别观测2、3、4 · · · 各点数秒钟。
适用范围: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定位及碎部测量、剖面测量及线路测量等。
四、往返式重复设站作业方法:在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星,流动站接收机置于每站观测12分钟;之后,逆序观测各点12分钟。
适用范围:控制测量及控制网加密、取代导线测量及三角测量、工程测量及地籍测量等五、动态定位作业方法:在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星,流动站接收机先在出发点上观测分钟,然后,流动站接收机自出发点连续观测。
适用范围:精密测定运动目标的轨迹、测定道路中线、航道、河道测量。
六、实时动态测量RTK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定位技术精度高,可以全天候作业,可以实时的给出观测站的观测站的定位结果和定位精度。
RTK的作业模式:1、快速静态测量,可用于城市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等2、准动态测量,主要用于地籍测量,碎部测量,路线测量和工程放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静态测量
技术设计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测绘2008013班
2011年3月
GPS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项目概要3
1.任务由来3
2.设计内容3
3.设计依据3
二、GPS网点布设3
1.GPS控制网点位布设3
2.GPS网型选择4
三、数据采集(野外观测)4
1.GPS接收机的选择4
2.观测方案4
3.质量控制方案4
GA02
校门口
GA04
2号楼顶
GA05
花园路北环立交
3.
1)同一时段的数据剔除率≤10‰;
2)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符合下列规定:
, ,
3)复测基线的长度比较,不宜超过:
四、提交的成果资料
1、数据采集的安排、组织、调度计划
2、外业原始记录(包括GPS手簿、气象数据手簿)
3、各个GPS点的基本信息
4、观测值的数量、数据剔除率等统计信息
图2-1
2.
本次的静态GPS测量选择按边连式组网,采用3台GPS接收机进行观测,观测时段数为1.62>1.6。
三、数据采集(野外观测)
1.
采用的GPS接收机,具体要求如表3-1
级别
E
单频或双频
双频或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
L1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2
2.
采用3台接收机,组成同步观测环,每次观测时间不少于40分钟。在观测开始和结束时分别量取仪器高,并且记录观测时间和天气状况,并且将接收机天线的标记符号指向正北。具体的观测调度安排见附表1。
四、提交的成果资料4
附表15
GPS
一、
1.
2010学年第一学期,已经学完GPS定位技术原理与方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附近区域(文化路以东,花园路以西,连霍高速以南,东风路以北)布置7个GPS点进行测量实习。
2.
建立E级GPS控制网,包含点位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三方面的内容,为各个阶段编写可行的技术设计。
3.
1)《2008级GPS实习指导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环学院测绘工程教研室,2011-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 2009
二、
1.
建立E级GPS控制网,根据实地情况,按照精度、合理性、可靠性等原则,选择7个GPS点,分布在文化路以东,花园路以西,连霍高速以南,东风路以北的区域内,具体点位分布及命名如图2-1:
5、结算的同步基线向量、边长和精度
6、GPS网的平差结果(包括各基线的向量改正;基线相对中误差;各点的三维坐标及精度;各点的误差椭圆参数)
附表
外业观测调度表
序号
时段编号
观测时间
测站号/名
测站号/名
测站号/名
机号/组别
机号/组别
机号/组别
1
1
8:00~8:40
G3
GA05
GA02
A
B
C
2
2
9:10~9:50
G3
GA05
GA011
A
B
C
3
3
10:20~11:00
GA02
GA05
GA01
A
B
C
4
4
11:30~12:10
GA02
GA04
GA01
A
B
C
5
5
12:40~13:20
B4
GA04
GA01
Aபைடு நூலகம்
B
C
62
6
14:00~14:40
B4
B7
GA01
A
B
C
7
7
15:10~15:50
B4
B7
GA04
A
B
C
备注:
1:加下划线的为所对应的及其要在下一个观测时段之前移动到的位置。
2:由于B7的距离较远,所以在这里给出了40分钟的时间进行移动接收机,其余都为30分钟
3:在开始观测之前,各个小组之间要确定时间是否一致,在观测期间,要注意爱护仪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附表2
点位分布表
G3
花园路与东风路交叉口
B4
水科路陈砦桥头
B7
三全路往北沿东风渠1.4km
GA01
学校北苑驾校东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