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绣惠中学九年级(上)期中
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
1.用化学符号填空:
(1)铁元素______;
(2)2个碳原子______;
(3)氢离子______;
(4)五氧化二磷______.
2.大雨事后,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窗从河水中取样,进行净化处置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窗们向河水样品中加入______使悬浮物沉降,然后进行过滤,请指出如图所示操作中的错误______.
(2)该小组同窗向取得的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它的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此进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转变”或“化学转变”).(3)通过以上操作后,所取得的______(填“必然”或“不必然”)是软水.
3.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研究发觉其体内的角鲨烯(化学式为C30H50)有抗癌作用.请计算:
(1)角鲨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角鲨烯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41g角鲨烯与______g水中所含的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4.观察如图,阅读说明,并回答问题.
上述三个事实能够说明:
(1)______
(2)______.
5.某种无色液体A和某种黑色粉末B混合后加热,生成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另取一种黑色固体E,点燃后放入D中,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只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
(1)请别离写出A、C、D、F的化学式:
A______、C______、D______、F______;
(2)黑色物质B在反映中起______作用,写出该反映的方程式______;
(3)写出E和D反映生成F的方程式______.
二、选择题
6.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用意,图中“”和“”别离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7.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过滤
C.
检查气密性D.
查验氧气是不是搜集满
8.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猛烈燃烧
9.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按照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历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
10.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类成份的含量是相对稳固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1.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组成
B.相同原子可能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化学转变中分子数量必然发生转变
12.下列粒子结构示用意中,表示阳离子是()
A. B. C. D.
13.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锶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用意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在化学反映中易失去电子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14.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I2O5)来测定空气总一氧化碳的含量,五氧化二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2 C.+3 D.+5
1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用意,从中取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化学转变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反映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没有改变
C.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组成
四、多项选择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C+CO22CO
B.CO+Fe2O32Fe+CO2
C.Ca(OH)2+HCl=C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
五、实验,探讨题
17.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 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②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试管口要放______,目的是______,用E装置搜集氧气,当______时开始搜集,该反映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大体反映类型是______.
③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______(填编号),如用D装置搜集氧气,查验氧气是不是搜集满的方式是______.
④F装置中充满水时,也能够作为氧气的搜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_____(填“c”或“d”)端通入.
18.为了探讨物质在化学转变时,参加反映的反映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不是相等.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别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查找资料】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甲组:CuSO4+2NaOH═Cu(OH)2↓+Na2SO4;乙组: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a2CO3溶液的烧杯中.然后他们别离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内的溶液和烧杯内的溶液混合发生反映,待反映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是不是平衡.请回答:
【实验现象】反映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选填“左侧”、“右边”或“中间”).
【解释和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______;
乙小组的解释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利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良的是:______;由此,你取得的启迪是:探讨或验证反映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映,反映必需在______的容器中进行.
六、计算题
19.足量的镁条在标准状况下与升的氧气(密度为L)充分燃烧,能够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绣惠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用化学符号填空:
(1)铁元素Fe ;
(2)2个碳原子2C ;
(3)氢离子H+;
(4)五氧化二磷P2O5.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式,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e.
(2)由原子的表示方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原子可表示为:2C.
(3)由离子的表示方式: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离子可表示为H+.
(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故答案为:(1)Fe;(2)2C;(3)H+;(4)P2O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大雨事后,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窗从河水中取样,进行净化处置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同窗们向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使悬浮物沉降,然后进行过滤,请指出如图所示操作中的错误没有效玻璃棒引流.
(2)该小组同窗向取得的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它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此进程中发生了物理转变(填“物理转变”或“化学转变”).
(3)通过以上操作后,所取得的不必然(填“必然”或“不必然”)是软水.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转变和物理转变的判别.【分析】(1)按照向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能够使使悬浮物沉降解答;按照过滤时的要求解答;(2)按照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解答;
(3)按照用香皂水能够查验水的软硬,加热煮沸能够软化水解答.
【解答】解:(1)向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能够使使悬浮物沉降,观察过滤操作能够发觉,该图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没有效玻璃棒引流;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够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活性炭的吸附进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转变;
(3)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固体小颗粒,无法出去可溶性钙、镁离子,所以通过滤取得的水不必然是软水.
答案:
(1)明矾;没有效玻璃棒引流;
(2)吸附;物理转变;
(3)不必然.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式,过滤的注意事项等知识,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研究发觉其体内的角鲨烯(化学式为C30H50)有抗癌作用.请计算:
(1)角鲨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
(2)角鲨烯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6:5 ;
(3)41g角鲨烯与45 g水中所含的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分析】(1)按照有关化学式的有关计算中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即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2)按照有关化学式的有关计算中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即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3)按照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公式(即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有关化学式的有关计算中的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原子个数的乘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来进行细心地推算即可.
【解答】解:(1)角鲨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0+1×50=410;
故填:410;
(2)角鲨烯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30):(1×50)=36:5;
故填:36:5;
(3)41g角鲨烯中所含的氢元素的质量为:41g××100%=5g;
因此,与其含的氢元素的质量相等的水的质量为: =45g.
故填:45.
【点评】本题是既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又考查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因此,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综合性题目,而且仍是一道借助于“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研究发觉其体内的角鲨烯(化学式为C30H50)有抗癌作用”这一超级吸引眼球、且令人振奋的科技前沿知识,作为新情境,而且设计比较巧妙的信息给予题.解答时,必然要抓住关键的典型信息(即化学式为C30H50),按照讲义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式;顺藤摸瓜地细心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4.观察如图,阅读说明,并回答问题.
上述三个事实能够说明:
(1)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2)微观粒子之间有距离.
【考点】分子的概念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按照组成物质的大体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必然距离,老是不断运动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上述三个事实能够说明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必然距离.故填: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距离.
【点评】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要注意理解.
5.某种无色液体A和某种黑色粉末B混合后加热,生成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另取一种黑色固体E,点燃后放入D中,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只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
(1)请别离写出A、C、D、F的化学式:
A H2O2、C H2O 、D O2、F CO2;
(2)黑色物质B在反映中起催化作用,写出该反映的方程式2H2O2MnO2¯2H2O+O2↑;(3)写出E和D反映生成F的方程式C+O2CO2.
【考点】物质的辨别、推断;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按照取一种黑色固体E,点燃后放入D中,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只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所以F是二氧化碳,D具有助燃性,D是氧气,所以E是碳,无色液体A和某种黑色粉末B混合后加热,生成无色液体C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取一种黑色固体E,点燃后放入D中,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只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所以F是二氧化碳,D具有助燃性,D是氧气,所以E 是碳,无色液体A和某种黑色粉末B混合后加热,生成无色液体C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通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2,C是H2O,D是O2,F 是CO2;
(2)通过推导可知,黑色物质B在反映中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
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E和D反映生成F的反映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故答案为:(1)H2O2,H2O,O2,CO2;
(2)催化,2H2O22H2O+O2↑;
(3)C+O2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第一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类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二、选择题
6.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用意,图中“”和“”别离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利用以上知识解决即可.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错.
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式方面的知识,只要对概念理解透彻就可以轻松解题.7.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过滤
C.
检查气密性D.
查验氧气是不是搜集满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式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查验和验满.
【分析】A、从人体安全的角度考虑;
B、按照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按照检查气密性注意事项分析;
D、按照氧气的验满方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是,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故A选项不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倾倒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选项B不正确;
C、检查气密性,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着试管外壁,故C选项正确;
D、查验氧气是不是搜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类仪器的用途及利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大体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猛烈燃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不同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转变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转变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固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描述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转变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金属铜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转变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转变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铁丝能在纯氧中猛烈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映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仍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不是需要通过化学转变表现出来.
9.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按照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历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
【考点】科学探讨的大体环节.
【分析】科学探讨的大体环节有:提出问题、成立假设、搜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取得结论、交流评价等.要按照题目的实际情形,来判断属于科学探讨的哪个环节.“人体呼吸作历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有“可能”二字,应该属于成立假设.
【解答】解:
A、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属于做出假设.故选项正确;
B、不属于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C、也没有制定计划,故选项错误;
D、尚未取得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科学探讨的大体环节,属于结合讲义知识的信息.要增强记忆科学探讨的大体环节,按照题意来解决有关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此刻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类成份的含量是相对稳固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考点】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按照空气的成份、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A说法错误;
B、空气中各类成份的含量是相对稳固的,故B说法正确;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你具有普遍的应用,故C说法正确;
D、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份、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1.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组成
B.相同原子可能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化学转变中分子数量必然发生转变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A、从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组成物质去分析;
B、从氧原子可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去分析;
C、从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去分析;
D、从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分子个数就没有改变去分析.
【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组成物质;故错误;
B、同种原子能够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正确;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故错误;
D、在化学转变中分子数量不必然发生转变;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分子个数就没有改变;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一些特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下列粒子结构示用意中,表示阳离子是()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用意与离子结构示用意.
【分析】按照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用意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锶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用意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在化学反映中易失去电子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考点】原子结构示用意与离子结构示用意;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原子结构示用意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映中失去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映中取得去电子.
按照图中元素周期表能够取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按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用意,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映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按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按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9,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原子序数=质子数=3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用意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I2O5)来测定空气总一氧化碳的含量,五氧化二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2 C.+3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按照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五氧化二碘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按照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式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用意,从中取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化学转变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反映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没有改变
C.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映的实质.
【分析】按照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在水分解进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映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和物质的分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按照图示可知,水分解的方程式为:2H2O2H2↑+O2↑,据此对选项进
行分析:
A、从该反映的图示可知在该反映中水分子能分解生成氢、氧两种原子,而氢、氧两种原子没有再分,从而可知化学反映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A正确;
B、由电解水的微观示用意,在通电的条件下,每两个水分子转变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映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由方程式能够看出,该反映生成的氢气与氧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1,故C正确;
D、由氧分子的微观组成可知,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并书写相关的方程式,然后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四、多项选择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C+CO22CO
B.CO+Fe2O32Fe+CO2
C.Ca(OH)2+HCl=C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按照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式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不是正确;化学式书写是不是正确;是不是配平;反映条件是不是正确;↑和↓的标注是不是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没有配平,也没有正确注明化学反映的条件,正确的是:3CO+Fe2O32Fe+3CO2;
C.氯化钙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是:Ca(OH)2+2HCl=CaCl2+2H2O;
D.生成物氧气的化学式后面没有添加气体符号,正确的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第一分析应用的原理是不是正确,然后再按照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式是:先看化学式是不是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映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五、实验,探讨题
17.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 a、b仪器的名称:a 试管,b 锥形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