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高风险人群中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卒中十大危险因素
![卒中十大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980e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c.png)
卒中十大危险因素卒中是指由于大脑的血液循环中断或破裂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高。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而其中很多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卒中十大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变得坚硬并容易破裂,从而导致中风。
二、高血脂血脂水平高意味着血管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这会导致血管黏性增加,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容易出现高血糖,从而损伤血管壁,进而形成动脉硬化和血管破裂,导致中风。
四、吸烟吸烟可以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管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增加了血栓和瘤块形成的风险。
五、饮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血脂、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增加了中风的风险。
应该避免大量的糖分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等健康食品。
六、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运动导致心脏和肺部健康状态下降,从而增加了中风的风险。
七、超重和肥胖过重的体重会导致高血脂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最终导致中风的风险增加。
八、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心脏病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下降。
心脏瓣膜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从而影响到脑部的正常血液循环,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九、家族遗传家族遗传也是导致卒中的风险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中有卒中的患者,那么可能会遗传其基因,增加自身遭受卒中的风险。
十、心理压力长期心理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了中风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应对和缓解压力。
以上就是卒中十大危险因素,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就能够更好地预防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
![脑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2c834aa700abb68a882fb24.png)
龙源期刊网
脑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
作者:伍仞李绍斌彭福祥
来源:《百姓生活》2016年第05期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出血均为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高复发的“四高”特点。
脑卒中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脑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房颤、抽烟、酗酒、少运动、肥胖,只要其中有3点符合,就属于卒中高危人群。
专家建议,应该对照八大危险因素来筛查自己的卒中风险,高危人群应该到医院进行基础检查。
卒中高危人群首次就诊,建议接受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以及颈部动脉彩超。
脑卒中往往是突发的功能障碍,进展很快,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达到病情高峰,最好的应对方法是拨打120尽快送患者入院。
因为在发病后“时间就是大脑”,3.5小时内使用溶栓治疗获益最大,超过这个时间则容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d2a31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1.png)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哪些脑卒中(Stroke)是由于脑血管的破裂或者闭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高,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脑卒中,这通常与高危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以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一、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之一。
长期存在高血压会给血管带来严重的损害,使得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
此外,高血压还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限制饮酒以及合理用药等方式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二、高血脂(Hyperlipidemia)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升高与脑卒中的风险密切相关。
这些脂质物质会在血管内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动,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因此,通过健康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运动,以及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三、糖尿病(Diabetes)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脑卒中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高血糖会进一步导致血管损伤,促进血管的狭窄和堵塞,从而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血糖来实现。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够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四、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脑卒中的可修改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功能,增加血栓形成和动脉破裂的风险。
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要想实现戒烟的目标,可以逐渐减少吸烟量,寻求帮助,加入戒烟辅导或使用适当的药物。
对于酗酒者,逐渐减少饮酒量,有选择性地选择健康的饮品也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手段。
五、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也与脑卒中的发生息息相关。
颈动脉斑块可能引发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可能引发脑卒中](https://img.taocdn.com/s3/m/7fad0b122f60ddccdb38a02b.png)
颈动脉斑块可能引发脑卒中作者:刘威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7年第10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目前,很多人对血脂、血压、血糖等比较关注,而对颈动脉斑块的危害却重视不够。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部的主要血管,而颈动脉中的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
当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超过管腔直径的50%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当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超过管腔直径的50%时,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耳鸣、记忆力下降、胳膊无力发麻、一侧眼暂时性发黑、一过性晕厥等症状。
这种小卒中(俗称小中风)症状会出现数分钟,也可能是数小时,但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患者恢复正常。
颈动脉为大脑提供80%以上的血液,它就像一个树干,为脑血管这些枝叶提供养分。
颈动脉一旦有斑块形成,出现瘀滞,脑组织得不到充分“灌溉”,自然会遭殃。
颈动脉斑块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或脑卒中,还可能让人悄悄地患上老年性痴呆。
统计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脱落所导致,由此引发的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人过中年,要对自己的血管尤其是颈动脉高度重视。
目前,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发现颈动脉存在异常情况的主要方法,该检查无创、简便、可靠,可查出颈动脉有无斑块、是否狭窄、血液流速是否异常等。
此外,还有CT造影、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
当斑块较小,颈动脉管腔轻度狭窄或未引起狭窄时可采用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限制斑块增长,预防斑块周围血栓形成。
当颈动脉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中度狭窄或重度狭窄,尤其是合并脑缺血症状时,应该进行外科治疗。
如果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超过管腔直径的50%,即便没有症状也要做手术来治疗。
可以做一个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把血管内的斑块拿出来。
也可以做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在狭窄的地方放个支架,把血管撑开,还有预防斑块脱落的目的。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a1624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9.png)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进展缓慢而又隐匿的病变过程。
在造成相应器官损伤之前很难发现其病理改变。
然而一旦发现,干预措施也只能延缓它的进程,却很难逆转其病理改变。
近年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可以作为“窥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也是可靠的全身血管病变的替代指标。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建议,在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和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医务科技人员,在该公司员工体检中随机分层抽取40岁以上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共计6330人为研究调查对象。
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相应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据研究人员所知,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大样本人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检出情况。
斑块检出情况:1,不同性别斑块检出情况。
总的斑块检出率为41.3%。
其中男性为51.5%;女性为26.2%。
男性高于女性。
其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22.1%;稳定斑块检出率为19.2%。
男性不稳定斑块检出率(29.0%)高于女性(11.8%)。
2,不同年龄组斑块检出情况。
根据年龄分组40~50岁组斑块检出率最低,为16.5%。
>70岁组斑块检出率最高,为84.1%。
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检出率增加。
女性人群在50岁以后,呈现同样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检出率增加。
可见,增龄是不可逆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每增长10岁,发生斑块的危险就明显增加。
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是50岁以下的48.5倍。
这就提醒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朋友,在体检时,应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自身潜在的高危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与稳定斑块相比,不稳定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研究发现,除了性别、年龄这两项不可改变的因素以外。
关于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及干预的研究
![关于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及干预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b6b5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2.png)
关于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及干预的研究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除了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首先,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中的微小颗粒物(PM2.5)与脑卒中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PM2.5是一种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污染严重的城市或工业区域的居民更容易患上脑卒中。
因此,降低空气污染是减少脑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水质污染也与脑卒中的发病率相关。
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长期摄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发现,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供水系统中都检测到了一些有害物质,这与这些地区脑卒中的患病率较高有关。
因此,改善水质和加强监测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此外,环境噪音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增加心血管负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城市交通、工厂、建筑工地等都是产生噪音的主要来源。
减少噪音污染,保护居民免受噪音的侵扰,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吸烟、饮酒、不规律的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都与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规律的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肥胖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的诱因。
因此,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针对这些环境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首先,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空气和水质污染,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噪音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居民免受噪音侵害。
此外,公众教育也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重要手段,人们应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远离吸烟、饮酒,注重饮食和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临床分析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8396c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5.png)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临床分析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是一种突然间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脑卒中主要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昏扑,病人失去意识,口眼歪斜,言语表达不清,伴有智力障碍等。
脑卒中属于多危险因素疾病,众多危险因素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彼此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脑卒中风险因素。
选择134名近5年内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男性患者有78名,占比58.2%,女性患者56名,占比41.8%。
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在50岁到75岁之间。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61名,占比约为45.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73名,占比约为54.5%。
通过对这134名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头部CT扫描和相关常规检查,有些患者还做了脑脊液检查等,并对患者的所有医疗病史进行记录查阅后完成。
综合分析出,脑卒中患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无法做出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种族与家族史年龄:脑卒中疾病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55岁和75岁之间的人群,发病率会更高些。
过了55岁之后,每10年脑卒中的发生率会增加一倍,脑卒中疾病在男性中更为多年,但是老年女性发病率要高于老年男性的发病率。
家族疾病史:有临床研究数据发现,若家族里有人患脑卒中,特别是直系亲属,父母和兄弟姐妹等,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比无脑卒中家族史人群高出4倍左右。
2、可以及早做出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一过性缺血以及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脑卒中患者中有近70%是高血压引起的,平均舒张期血压若升高7.5毫米汞柱会升高近50%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很多血压正常的人,脑卒中的发生几率与血压水平也呈线性相关。
高血压早期积极有效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糖尿病:该组134名脑卒中患者中糖尿病患者13名,大概占9.7%,这说明脑卒中的发生与糖尿病有一定关系。
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的人脂代谢可能会存在异常,这就会增高凝血状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引起脑卒中。
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
![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29c95f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6.png)
范福玲等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第2期-2529--脑血管疾病•44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范福玲陈月琴赵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河南漯河442205)〔摘要〕目的分析44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
方法抽取2212年I-.月脑卒中高危人员sew例,分别按照年龄、体重指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基础疾病分组,比较组间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例数的分布及区别,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
结果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基础疾病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及中重度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4.45),随着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指数增长及不良生活习惯及基础疾病种类增多,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及中重度狭窄率逐渐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重指数、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是44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P<KDo结论44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相一致,受到年龄、体重指数、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的影响,临床工作者应该加强对44岁以上脑卒中高危居民进行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筛查重要性的认识,以提高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中重度狭窄的预防与控制水平。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年龄;体重指数;生活习惯〔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25-9222(2221)12-222923;doi:12.3969/j.issn.1005-9202.2021.12.025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⑴。
据报道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人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不仅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高,还造成约3/4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躯体病痛及精神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引发脑卒中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引发脑卒中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887ad315fbfc77da369b165.png)
82引发脑卒中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曾令勇引言最近几年中,伴随现代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也逐渐确立并增强。
降低脑卒中疾病发生率的关键是解除高危因素,鉴于此,笔者对诱发脑卒中疾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疾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脑卒中疾病在临床上,脑卒中又被称之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为血管阻塞造成血液无法流到大脑中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患者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肢麻、吐字不清、半身不遂等较为常见,脑卒中患者若不能及时予以诊断、救治,则可能会对机体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功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发症类型以高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肾衰竭等较为常见,病情严重时甚至还会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流行病统计学资料记载,脑卒中病死率10%~30%,致残率60%~70%,可反复多次发病。
明确诱发脑卒中疾病的高危因素,进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降低疾病发生率、致残率与死亡率的关键。
二、引发脑卒中疾病的高危因素(一)高血压高血压被公认为诱发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机体血压水平上升时会对动脉粥样化硬化形成过程起到促进作用,造成脑动脉管腔狭窄,导致脑部血液灌注量不足,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Framingham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高血压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均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内也有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就越高,与舒张压相比较,收缩压在预测脑血管疾病方面体现出更大的现实意义,当基线收缩压每有1.33 kPa (10 mmHg)的升高幅度,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将增高49%,舒张压每增高0.67 kPa(5 mmHg),脑卒中发病危险将会增加46%。
(二)心脏病心脏病是临床预测脑卒中的较强因子之一,除了年龄和高血压之外,其他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心脏功能损害被认为是诱发脑组织损伤的第三位危险因素。
《2024年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cb2e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2.png)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特征,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的相关性。
通过对一系列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斑块的性质和形态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然后介绍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颈动脉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颈动脉斑块的特征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性质,为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一定数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群,对他们的颈动脉进行了HRMR-VWI检查。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使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参与者的颈动脉进行扫描,获取斑块的相关数据。
包括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性质等信息。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三、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1. 斑块位置与大小HRMR-VWI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和大小。
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多位于血管弯曲、分叉等处,且斑块体积较大。
这些位置和大小的斑块更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2. 斑块形态与性质HRMR-VWI还可以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性质。
研究表明,不稳定的斑块(如溃疡性、出血性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ea312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d.png)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
然而,这一系列病理改变却不具备明显的特征,大多数起病隐匿缓慢,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来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都是此类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检查可以作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方法[1-2]。
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强调对不同人群之间的人口数据进行详细比较的重要性[3]。
吕明月等[4]报告,北京市某城区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因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存在显著差异。
张磊等[5]研究证实,男性吸烟史、应酬多以及女性雌激素抗氧化的保护作用是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虽然国内研究确定了中国农村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但未对年龄进行相关分层分析[6]。
同时,鉴于地区、种族、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病例数等不同,都可能对整体宏观数据带来一定影响[3-7]。
国内临床研究已证实,农村地区男女性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6]。
而本次研究则主要围绕上海市城市人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性常见危险因素及检出率特征进行分析,从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梁君①,何岱昆②#,刘洋①摘要目的调查临床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颈动脉斑块的防治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虹桥社区2017年度所有进行健康体检的1381例人群作为研究群体,根据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和有颈动脉斑块组。
同时采集有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和高血脂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数据。
结果健康体检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总检出率为54.67%,不同年龄阶段群体中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P<0.05)。
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66.77%,而女性人群则为44.90%,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颈动脉斑块形成常见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颈动脉斑块形成常见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32c176e783e0912a2162a0a.png)
1 7 ・ 48
护 士 进修 杂志 2 1 0 0年 8 第 2 卷 第 1 期 月 5 6
・
专 科 护 理・ 来自颈 动 脉 斑 块 形成 常见 危 险 因素 的 多 因 素分析 及临床护理对 策
由天辉 廖 海 星 田作 军。 陆亚 琴。
(. 1 广东 药学 院护 理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1 ; . 广 1 3 0 2 广州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 ; . 州 医 学 院 护理 学 院 ) 3广
行 多 重 回归 , 筛选 影 响颈 动 脉粥 样 硬 化 的 因素 ; 将 资料 分 为颈 动 脉有 无 斑 块 两 组 行 二 项 分 类 L gsi 归及 单 因 再 o i c回 t 素 分 析 , 一 步 筛 选影 响颈 动脉 斑 块 形 成 的 因 素 ; 后 比 较危 险 因 素 亚 组 间 斑 块 积 分 和 指 数 的 大 小 。结 果 颈 总 动 进 最
摘
要 目的 分 析 影 响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块 形 成 的 常 见 临 床 危 险 因 素 , 临 床 防 治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方 法 收 集 为
2 0 年 6月 ~ 2 0 05 0 6年 1 月 在 我 院检 查 颈 动 脉 彩 超 的 住 院 患 者 2 9例 , 先 对 颈 总 动脉 的 内 膜 一 中层 厚 度 (MT) 2 7 首 I
脉的 I MT 受 年 龄 ( e 、 缩 压 ( B )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D ) 响 ( ea 0 2 2 a e 0 0 0 B t 一0 1 2 Ag ) 收 SP 及 L L影 B t一 . 4 ,P g = . 0 ; e a .5 , P b =0 0 3 B t=0 15 L L一 0 0 8 , 颈 动 脉 有 无 斑 块 形 成 主 要 受 年 龄 及 S P 影 响 ( R g = 1 0 7 sp .1 ;e a . 1 ,P D . 4 )但 B O ae .8 , P g =0 0 0 OR B = 1 0 6 S P一 0 00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检 出 率 , O岁 以 上 组 高 于 6 a e . 0 ; S P . 3 ,P B .0) 6 O岁 以 下 组 ( x 一 5.7 , 8 39 P=0 0 0 , . 0 ) 高血 压 病 组 高 于非 高血 压 病 组 ( 一 1 . 0 , 8 2 6 P一0 0 0 ; 论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块 形 成 的 主 要 危 .0 )结 险因素有年龄 、 收缩 压 和 L L, 后两 者进 行 健 康 教 育 , 高 治 疗 依 从 性 , 更 有 效 地 防 治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发 生 和 D 对 提 能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宣教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b3430d295ef7ba0d4b733b92.png)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宣教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因此,掌握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1.1不可预防的因素1.1.1年龄年龄是脑卒中最为肯定的危险因素,65岁以后,脑卒中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
1.1.2性别男性病人患脑卒中的机会要多于女性。
1.1.3家族史目前大多认为脑卒中为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受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家族史的患者患脑卒中的机会多于其他人。
1.1.4民族是脑卒中不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1.2可以预防的因素1.2.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为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成正关系,高血压的转归是脑卒中。
1.2.2心脏病是公认的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房颤、瓣膜病、心肌梗死、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左室肥厚、二尖瓣脱垂。
1.2.3糖尿病对于脑血管的致病性虽不如其对周围血管明显,但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且常和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并存。
1.2.4血脂异常高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尚不如冠心病确定,有些脂蛋白的缺乏导致的高脂血症是青年人脑卒中的独立的遗传危险因素。
1.2.5吸烟尼古丁导致脂质代谢障碍而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也是脑卒中的轻度危险因素。
1.2.6饮酒急性酗酒或慢性酒精中毒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2.7无症状动脉病包括非狭窄性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斑块脱落及血管狭窄影响血供的危险性而成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2.8其他一些研究表明,偏头痛、口服避孕药、一些代谢病或血液病也是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2 脑卒中的预防宣教2.1治疗原发病2.1.1高血压对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医生要求进行,而药物治疗是抗高血压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方法。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指导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81c119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3.png)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指导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属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合理用药,规律测量血压,按时随诊,及时调整用药,直至达到目标血压水平。
一般需要长期服药,不能随意停药。
2、心脏病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栓治疗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3、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饮食。
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注意监测尿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4、血蹈异常大量研究证实,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粗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5、吸烟影响全身的血管和血液系统,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船蛋白水平,因此脑卒中患者要绝对戒烟。
6、饮酒一定要适度,男性每日饮酒量:白酒应<一两,啤酒<1瓶,女性减半,对不饮酒者,不提倡少量饮酒来预防脑卒中。
7、饮食不合理提倡每日饮食种类多样化,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各种营养素摄入趋于合理,应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5克,禁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8、缺乏体育运动规律适度的体育运动,每周3到4次,每次230分钟,对减少心脑血管病大有益处,。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 、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措施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 、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474dea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f.png)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破裂和脱落、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均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各种手段早期发现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估,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正常内膜→ 内膜增厚→ 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动脉内膜下局灶性病变结构,定义为局部浸润动脉管腔 0.5 mm 以上或局灶性内膜内侧增厚大于周围区域 50%,或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大于1.5mm。
因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最易被累及,临床上常通过测量 IMT 厚度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主要标准:IMT<1.0 mm 为正常;IMT 在1.0~1.5mm 为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IMT>1.5mm 为斑块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颈动脉斑块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多种学说,目前主流学说是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学说。
动脉硬化早期,在各类危险因素包括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刺激下,大量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不断摄取 oxLDL 并转化为泡沫细胞。
大量泡沫细胞在动脉内膜聚集形成脂纹,随着病程进展,脂纹逐渐增大形成斑块,并在斑块表面出现胶原纤维的沉积,同时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从而形成厚薄不均的纤维帽。
纤维帽下的泡沫细胞、胆固醇、细胞外脂质等成分,构成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
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大量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因子浸润血管壁,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斑块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导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类。
后者主要指的是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而传统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稳定性心绞痛和慢性肾病。
青中年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青中年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804fb5a8956bec0875e374.png)
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与其社区高危人群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
![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与其社区高危人群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23264c3240c844769eaee6d.png)
收集 2 0 0 8年 1 月至 2 0 1 2年 8月经查 颈彩超证 实有 颈动脉 斑块形 成的广州 本地社 区高危 人群 的资 料f 共2 3 5例 ) ,以单 因素及 多 因素 方法分 析颈 动脉斑 块 的性质 ( 扁平斑 、硬 斑 、软 斑和 溃疡斑 ) 与其常见危 险 因素的关 系。结 果 单 因素分析发 现 :8 0岁 以上患者 溃疡斑 明显 增多 ( P= 0 . 0 4 2 ) ; 女性 :0 . 0 0 0 ) 及 高血压 =0 . 0 2 7 ) 患者软斑 的数量 明显减少 。多 因素分 析发现 :年龄 ( a g e ) 和 收缩压 ( S B P ) 是影 响颈动脉 溃疡斑块 形成 的主要危 险因素 ( O R =1 . 0 4 3 , P=0 . 0 3 0 ; O Rs =1 . 0 2 6 , P:0 . 0 2 4 ) ;女性 及 S B P是影 响软 斑形成 的主要保 护性 因素 ( O R… =0 . 3 2 1 ,P = 0 . 0 0 0 ;O R = 0 . 9 7 0 ,P =0 . 0 0 6 ) 。结 论
c o mmo n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mo n g c o mmu n i t y h i g h - is r k p o p u l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8 t o Au g u s t 2 01 0 ,
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 2 0 1 4年 第 2 0卷 第 2 3 期
I M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D e c e m b e r 2 0 1 4 ,V o 1 . 2 0 N o . 2 3
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
![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9bced2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5.png)
颈动脉斑块的正确分析与临床风险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主要指颈动脉内膜下堆积的胆固醇和脂质沉积。
这些斑块可以逐渐增长并引发严重后果,例如缺血性脑卒中。
因此,正确分析颈动脉斑块和评估临床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颈动脉斑块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的临床风险。
一、颈动脉斑块的分析方法1.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和可靠的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超声波来观察斑块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并评估其对血流的影响程度。
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斑块的质地和稳定性,评估是否存在溃疡或血栓形成。
2. 血液检查:与颈动脉斑块相关的血液检查包括检测血脂水平和炎症标志物。
高胆固醇和血脂异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用于判断斑块的炎症程度和稳定性。
3. 血流动力学检查:颈动脉斑块不仅会直接影响血流,还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远处病变。
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管阻力和血流速度,有助于评估斑块的功能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临床后果。
二、颈动脉斑块的临床风险评估1. 斑块的大小和程度:斑块的大小和程度是评估临床风险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斑块越大且程度越严重,患者的风险就越高。
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对斑块大小和程度的直观观察和评估。
2. 斑块的病理特征:斑块的病理特征也是评估临床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
稳定斑块相对较安全,但溃疡和血栓形成易导致栓塞和脑卒中。
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斑块的病理特征的信息。
3. 患者的个体因素:除了斑块本身的特征,患者的个体因素也会影响到临床风险。
例如,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更容易发展出严重后果。
因此,在评估临床风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
三、预防和治疗策略1. 预防策略:预防是减少颈动脉斑块相关临床风险的关键。
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高胆固醇和血脂异常的风险。
同时,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非常重要。
佳木斯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佳木斯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269e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2.png)
佳木斯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郑越昌;王昆祥;伊婷婷;时鹏帅;王复新【摘要】目的探讨佳木斯地区中老年人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当地脑卒中干预与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2014年佳木斯南岗办社区和江口镇6110例筛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再次筛查3711例,整理分析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史、血脂异常、明显肥胖或超出标准体质量、运动缺乏、脑卒中家族史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存在相关性(P<0.05),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高Hcy血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吸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是佳木斯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5)001【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作者】郑越昌;王昆祥;伊婷婷;时鹏帅;王复新【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6;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6;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6;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6;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或脑血流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结果[1]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三大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临床最常见的致死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部分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尤其是颅内及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卒中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佳木斯地区中老年人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当地脑卒中干预与治疗提供相关依据,现报道如下。
体检人群劲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体检人群劲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74970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1.png)
体检人群劲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董理珂【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20)013【摘要】目的解体检人群中脑卒中发病风险,筛选高危人群,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04-2016-06我院25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劲动脉超声筛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并对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患者斑块形成率为11.76%,高于年龄<60岁的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斑块形成率为11.02%,高于女性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发生率与、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有关.%Objective To learn the risk of stroke of 256 people in physical examination,to screen the high-risk groups,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risky factors,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Methods 256 case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and they were examed with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arterial ultrasound screening,including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etc.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as recorded,and the risky factors such assex,age,hyperlipidemia,hypertension and obesity were analyzed.ResultsAmong the 256 patients,the rate of plaque formation was 11.76% among those ≥60,which was higher than 4.10% among those <60,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laque formation rate of male was 11.02%,higher than 3.88% of female,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3.88%) (P<0.05);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risky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age,hyperlipidemia,hypertension and obesity (P<0.05).Conclusion Among the 256 peopl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a higher incidence,and the.same is true with women patients.The incidenc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blood fat,high blood pressure,obesity and other risky factors.【总页数】3页(P89-91)【作者】董理珂【作者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健康体检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结果研究 [J], 龙贵平;张伟2.颈动脉超声指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J], 周斌;黎兆平3.颈动脉超声指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J], 周斌;黎兆平4.颈动脉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作用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J], 毕晨娴5.颈动脉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作用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J], 毕晨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心率升高与 悦孕 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4]。另一项 研究显示,与非吸烟者相比,无论是既往还是现在 的吸烟者发生 悦孕 的风险更高[5]。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当 斑块破裂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一级预防和 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非常重要。颈动 脉超声可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 悦孕 的 发生发展。虽然既往有研究分析了不同人群中 悦孕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年 7 月第 48 卷第 13 期 Shanxi Med J,July 2019,Vol. 48. No.13
窑 1579 窑
为重要。 常规骨瓣开颅术的骨窗仅为 远 cm伊愿 糟皂,虽可
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以及挫伤脑组织,且可帮助 患者降低颅内压,但其仍存在多种不足。该术式多 局限于额瓣、颞顶瓣或者额颞瓣,为局部减压,致使 减压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患者相关脑组织极 易嵌顿于骨窗缘,产生切口疝、脑膨出、恶性脑水肿 等,不利于疾病转归;颅内组织暴露并不充分,故医 师难以在直视下进行相关手术操作,导致止血不彻 底亦或是止血过程中易出现副损伤等,诱发迟发性 颅内血肿;术中很难控制桥静脉、横窦、矢状窦、岩 静脉发生撕裂出血[远]。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各阶 段,观察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术后 猿园 凿,观察 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提示重型颅脑损 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具有降低颅内 压,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积极作用。究其原因 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骨窗范围较大,且骨窗位 置较低,手术暴露范围较广,可有效清除跃怨缘豫的单 侧幕上颅内血肿,利于通过去除顶、颞、额的颅骨以 及硬膜的减张缝合,以起到帮助患者颅内压降低的 效果,同时利于患者脑干复位;该术式可有效发现 并控制患者前、中颅底出血情况以及桥静脉、横窦、 矢状窦、岩静脉发生撕裂出血,利于修补硬脑膜损 伤,进而可减少脑脊液漏等事件;可将颅底以及侧 裂诸池打开,利于将血性脑脊液释放,降低术后脑 血管痉挛率,通过咬除蝶骨嵴后,利于改善脑循环, 减轻侧裂血管压力,缓解术后脑肿胀。除此之外, 颅内降压可有效还纳脑疝,利于提高救治率。但值
(收稿日期:2019鄄04鄄22)
颈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的重要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悦孕)是早期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标志[员],并且可以预测缺血 性脑卒中的发生[2]。以往的研究发现,颈总动脉硬 度增加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3]。此外,研究发现,静
危险因素的 造燥早蚤泽贼蚤糟 分析[允]援中国医刊,圆园员愿,缘猿(猿):圆怨猿鄄圆怨远援 [2] 仲悦萍,施炜,陈晓艳,等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病原
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允]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圆园员苑,圆苑 (圆园):源苑园园鄄源苑园猿援 [3] 冯涛,韩兵,叶凯华援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对重 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 晕陨匀杂杂 评分及血清 杂鄄员园园茁 酝月孕 水平 的影响[允]援河北医学,圆园员愿,圆源(愿):员猿圆缘鄄员猿圆愿援 [4] 朱世佳,吴世强,范小红,等援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血管重 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脑灌注的影响[允]援河北医 学,圆园员愿,圆源(缘):苑圆缘鄄苑猿园援 [5] 王勉,吴高远,张敏,等援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 脑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允]援皖南医学院学报,圆园员愿,猿苑(源):
得注意的是,该术式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术后应预 防性地采用抗生素,纠正电解质失衡,提高机体免 疫力[苑,愿]。
综上所述,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相较而言,重型 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更 为显著,可有效避免恶性颅内压升高,利于改善神 经功能,促使患者机体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员] 许乐宜,孔令军,王静予,等援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
窑 1580 窑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年 7 月第 48 卷第 13 期 Shanxi Med J,July 2019,Vol. 48. No.13
的发生率[6,7],有关脑卒中高风险人群中 悦孕 危险因 素的研究非常少见。本研究旨在研究与分析脑卒 中高风险人群中 悦孕 形成的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员援员 研究对象:该研究于 圆园员苑 年 员 月至 圆园员愿 年 员 月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进行。总受试者 包括 员园 怨圆源 名居民,年龄均逸源园 岁。在对人口统 计学信息、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和其他心脑血管疾 病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筛查后,确定至少存在 猿 个危 险因素的居民 圆 园圆缘 名 (年龄范围 源园~怨苑 岁,愿远圆 名男性,员 员远猿 名女性)均被登记并接受颈动脉超 声检查。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淤高血压; 于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病;盂吸烟;榆高脂血症; 虞糖尿病;愚缺乏体育锻炼;舆超重或肥胖;余脑 卒中家族史。 员援圆 研究方法:对所有居民进行初筛后,确定了脑 卒中高风险人群 圆 园圆缘 名。然后对他们进行了更详 细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悦孕 的测量 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操作,同时进行 员圆 导联心 电图。 员援猿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由护士测量血压、身 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和脉搏。体质量指数(月酝陨)
猿远远鄄猿远愿援 [6] 胡艳龙,张洪兵,黄庆,等援大骨瓣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
中的应用及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神经功能的影响[允]援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圆园员苑,员缘(员园):员圆源远鄄员圆源怨援 [7] 罗安志,黄志敏,王敏援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 者术后颅内压及血清 孕粤、酝月孕 水平的影响[允]援中国临床研 究,圆园员苑,猿园(员圆):员远圆苑鄄员远猿园援 [8] 冉义生援常规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对冲性颅脑外 伤病人术中急性脑膨出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允]援 临床外科杂 志,圆园员愿,圆远(远):源缘圆鄄源缘源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