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嘉定2021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长宁嘉定2021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长宁嘉定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
①城市建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景观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建筑,怎样体现既往与当今.时代与地域的关系?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生态演进的重要思考点.
②〝现代性〞促成了合理的城市化和建筑现代化,也导致了文化断根的城市化和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于是,面对历史空间,便有两种倾向:标榜逻辑合理的〝新陈代谢〞和诉诸历史价值的〝怀古恋旧〞,而前者占压倒性优势.观察中外城市与建筑演变进程中呈现的差异,可以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一是以巴黎19世纪的〝奥斯曼计划〞为例,法国近代旧城改造虽然颇具争议地拆除了大半的中世纪建筑及街区,但是也留下了有着较高建造质量并仍适应当代发展的近代历史城市景观.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城镇包括重要历史城镇都经过了初级改造,却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遗憾,低质建造比例大.地域风土特征保留少.景观相似度甚高等现代城市建筑通病随处可见.第二个差异是,当代西方城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工业时代为背景,已经面临〝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问题,城市的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已从相对立走向相交融,而中国如何在社会和人文意义上,同时实现从农耕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有机更新〞,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下,传统城乡的改造有必要坚持反思现代性的历史主义观念和保持各地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地域主义立场.
③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我们正在失去美国建筑师弗兰克__183;劳埃德
__183;莱特说过的〝使居者能有‘此地人’切身感受〞的地域建筑特征.面对此种
挑战,虽然当下很多城市采用〝再现〞古城.古建已逝风貌的重建对策,但是这种
被动的历史〝再现〞很难成为城市演进的主导方向.
④城市空间并非是一元性的,即使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文化生态上有魅力.可持续的城市,不仅是〝与古为新〞拥有历史厚
度的城市,还拥有质感的山水.建筑和人文环境,是有〝此地人〞感受的地方.这里不妨以〝地平线〞作为比附,虽然可视的地平线需要深远的地理尺度,但是在拥有史地维度和质感的城市,却可以深切感受到人文与自然交织的〝心理地平线〞.自人类建造城市以来,地平线就不断被城市景观的〝天际线〞所掩蔽,聚居程度越高,地平线消失越甚,可是〝心理地平线〞在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空间中始终存在.比如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古典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恰恰是封闭围合的〝壶中天地〞,完全看不到物理空间的地平线,通过对景.障景和借景,却让人有小中见大的意境.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地平线〞.再如杭州西湖一侧是城市轮廓,另一侧是凤
凰山等自然山林形成的天际线,无论从哪一侧看出去,都没有延绵的地理地平线,
但是谁又能说杭州这种半城半山一水连的城市空间不似〝天堂〞呢?所以,在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投入精心的设计思考,重建人与历史.与自然的脉络关系,是造就魅力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当城市天际线趋近于〝心理地平线〞,城市才属于大地,人类才属于自然.
⑤不仅如此,对建筑文化生态的回归还要真正反顾到建筑的本体,挖掘建筑语
言在地域文化建构中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沉迷于建筑文化表层的〝标新立异〞.尽管我们不但会对那少许融入史地质感,并隐含时空纵深感的创意建筑由衷欣赏,也会对超现实主义建筑作品惊叹连连,但是就整体而言,当代〝明星〞建筑师的作品,有许多只是刻意把建筑雕塑化,追求张扬个性的奇特形式感,纯粹成为没有确定含义和评价标准的另类艺术消费.中国当代也一度将这类怪异建筑当作了国际化导向,其背后可以窥见国人在外来强势文化面前,产生的认同迷失:出于纠结于传统
的抗拒和唯恐落伍国际的盲从.
⑥事实上,文化差异和多样性依然存在于人类社会演化的现实之中,并作用于建筑本身的演化进程.
⑦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的时代,维系一个地方的文化特性和身份认同是必要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首先就体现于此.中国未来的建筑既要吸纳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美学因素,自信地在全球化中博采众长;更应当重视地理气候.风俗民情等环境特征,自觉地维系地方的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以这样的姿态来推动中国未来建筑的本土化和地方化,应是建筑学对优化演进中的城市文化生态的一种专业奉献.
(选自_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1.第①段加点词〝不平衡〞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3.第④段中作者提到了〝壶中天地〞,达到〝壶中天地〞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4分)
(1)
(2)
4.下列说法与第④段文意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心理地平线〞与城市建筑相关而无关自然山水.
B.〝心理地平线〞是〝现代性〞冲击下的无奈选择.
C.〝心理地平线〞是中国对世界建筑界的独特贡献.
D.杭州的〝城市天际线〞趋近于〝心理地平线〞.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从_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的建筑,可以看到各国不同的价值取向.
②那些创意建筑似乎超越了文化差异,完全着眼于百般的奇异和万千的变化.
③答案显非如此.
④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大都追求异形.高科技和对不确定未来的探索.
⑤那么,这样的价值取向能代表人类建筑演进的必然方向吗?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⑤④③
C.④②⑤③①
D.④①③⑤②
6.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如图)在〝_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中获得最高奖——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民间称之为〝大裤衩〞.你对这座建筑有何看法?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失帽记
余光中
①_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其间有得有失.这一年我自己年届八十,其间
也得失互见:得者不少,难以细表,失者不多,却有一件难过至今.我失去了一顶帽子.
②去年12月中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我八秩庆生,举办了书刊手稿展览,并邀我重回沙田去签书.演讲.现场相当热闹,用媒体流行的说法,就是所谓人气颇旺.联合书院更编印了一册精美的场刊,图文并茂地呈现我香港时期十一年,在学府与文坛的各种活动,题名《香港相思——余光中的文学生命》,在现场送给观众.
③演讲的听众多为学生,讲毕照例要签书,为了促使长龙蠕动得较快,签名也必须加速.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或者一句赠言,当然,日期也不能少.一粉丝在桌前索签,另一粉丝却在你椅后催你抬头.停笔.对准众多相机里的某一镜头,与他合影.笑容尚未收起,而夹缝之中又有第三只手伸来,要你放下一切,跟他〝交手〞.
④这时你必须全神贯注,以免出错.你想喝茶,却鞭长莫及.你想脱衣,却匀不出手.你内急己久,早应泄洪,却不容你抽身疾退.这时,你真难身外分身,来护笔.护表.护稿.扶杯.主办人焦待于漩涡之外,不知该纵容或呵止炒热了的粉丝.
⑤其实,那天听众之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
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⑥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①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
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如果寻获,
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⑦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送的,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所发现,不忍径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
⑧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由后脑斜压向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戴在我的头上,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止一次赢得研究所女弟子的青睐.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愈寒,尤其风大,帽内就愈加温暖,仿佛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过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⑨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⑩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有我存悉心照顾,并得我岳母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的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50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母亲逝于53岁,长她十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鳏
夫的寂寞守了34年,享年,还是忍年,97岁.
__9322;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机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住他的病躯.
__9323;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__9324;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常戴的帽子,无异是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深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连两代,一时还不致径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这一份与父共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这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__9325;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_年l月28日
【注】①我存:余光中之妻范我存.
7.第①段为什么从〝_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写起?(2分)
8.从第②段到第⑥段,作者整整用了五段文字详写失帽原因及经过.对作者详写失帽经过的用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的题目是〝失帽记〞,作者详写失帽的原因和经过,与题目相应.
B.详写签书现场,暗示若不是自己难以〝身外分身〞决不至于丢了帽子.
C.第⑥段写作者由〝不死心〞到死心,进一步暗示了所失帽子的不寻常.
D.作者详细地追忆往事,意在对当年青年学生盲目追星的行为提出批评.
9.联系全文,说明第⑧段中〝帽内的乾坤〞的深刻含义.(3分)
10.第⑨段加点的写景文字(〝长夏的蝉声里〞和〝冬夜的桐油灯下〞)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1.第__9322;段画线部分中的连词〝和〞与〝或(是)〞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
12.联系前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章最后一段.(6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坐潭上,,寂寥无人.(柳宗元《小石潭记》)
(2)师者,.(韩愈《师说》)
(3),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__183;远浦帆归》)
(4),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__183;登建康赏心亭》)
(6)梅须逊雪三分白,.(卢梅坡《雪梅》)
(7)吾生也有涯,.(《庄子__183;内篇》)
(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论语__183;雍也》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4.浔阳就是现在的市.(1分)
15.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3分)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本曲写景角度多样,请对此做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明年帝崩.固以清河王蒜年长有德,欲立之.冀不从,乃立乐安王子缵,年八岁,是为质帝.冀忌帝聪慧,恐为后患,遂令左右进鸩.帝崩.因议立嗣,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及大鸿
胪杜乔皆以为清河王蒜明德著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先是,蠡吾侯志当取冀妹,时在京师.冀欲立之,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中常侍曹腾等闻而夜
往说冀曰:〝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
慑惮之.皆曰:〝惟大将军令.〞而固独与杜乔坚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
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勃海王调贯械①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②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皆长叹流涕.
【注】①贯械:戴上刑具.②要鈇锧:〝要〞通〝腰〞;鈇锧,古代腰斩犯人的刑具.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蠡吾侯志当取冀妹(2)而未有以相夺
(3)要鈇锧诣阙通诉(4)畏固名德终为己害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以清河王蒜年长有德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B.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C.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固身已矣,于义得矣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3分)
(2)后之良史,岂有所私?(2分)
20.首段画线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冀厉声曰罢会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
2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评价李固和梁冀.(3分) 李固:梁冀: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棉布之始
棉有草.木二种,皆出海外,其见于纪载者,大抵皆木棉也.张勃《吴录》云:〝交趾有木棉,树高丈余.〞王浯溪云:〝一名斑枝花.〞又《泊宅编》云:〝闽.广多木棉,名曰吉贝.织为布,是即白氎①.〞然今吴地所种,乃草棉,非木棉也,而其用与木棉正同.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地高仰,不宜五谷.元至正间,偶传此种,植之于地,颇茂.
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杆弹纺织之法.久之,而三百里内外,悉习其事矣.按《小尔雅__183;释名》及《孔丛__183;广服篇》,皆云麻.纻.葛谓之布.又《盐铁论》云:〝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可见麻与纻.葛三者之外,古者别无所谓布也.但纻.葛或专用之于夏,而麻则兼用之于冬耳.孔博士②《论语》〝缊袍〞注云:〝缊,枲③著.〞邢疏④谓〝杂用枲麻以著袍也〞.盖贫者不能具丝絮,故捣麻使熟,著之于袍也.夫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古人五十始衰,则必衣帛,职是故耳.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是不当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与先蚕⑤同列祀典乎?(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注】①氎(di__233;):细棉布.②孔博士:西汉学者孔安国.③枲(_ǐ):麻的雄株,纤维可织麻布.④邢疏:宋代学者邢昺所作经书之疏.⑤先蚕:传说中始教百姓育蚕之神.
22.〝植之于地〞中的〝之〞指代的是.(1分)
23.文中画线部分主要反映了().(2分)
A.棉花在内地广泛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棉布成民众主要衣料.
D.棉纺织技术得以推广.
24.文中提到了五种可以织布的原料,分别是....丝.(3分)
25.文中引用了不少文献资料,请分析引用这些文献的作用.(3分)
26.作者认为黄道婆能〝与先蚕同列祀典〞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
二写作70分
27.作文.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山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