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备考·生物 第八周检测 遗传的物质基础
生物8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8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7c18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b.png)
生物8章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学1.1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控制特定性状的DNA区段,遗传基因包括等位基因和基因表型的表达。
1.2 黄豆双色实验黄豆双色实验证明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并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原理。
1.3 遗传基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统一分离自由组合规律。
1.4 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是指基因的DNA序列发生改变,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的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1.5 遗传基因的表达遗传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从而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二、进化论2.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产生新物种的过程,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2.2 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物质的属性,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3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地质学证据、古生物学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和生态学证据。
2.4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2.5 进化的模式进化的模式包括分支进化、渐进进化和平衡进化等。
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重要的价值,包括生态系统服务、食物和药物资源。
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许多威胁,包括生境破坏、气候变化、种类灭绝和入侵物种。
3.4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开展环境教育。
四、应用4.1 生物技术的原理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
4.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用于农业、医药和工业等领域。
4.3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和疫苗等。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c1be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3.png)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种的进化、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性状的继承等方面。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相信大家对此也很关注。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考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 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DNA是生命体遗传的物质基础,由核酸组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和碱基。
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四种,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基因。
D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稳定地保存着遗传信息。
2. 基因的表达: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通过基因的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携带了细胞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DNA合成RNA的过程,RNA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运RNA(tRNA)等不同种类。
翻译是指mRNA编码的信息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形成蛋白质。
3. 基因组:基因组是一个个体或物种的全部基因的集合。
人类基因组由23对染色体构成,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其余22对为非性染色体。
染色体是DNA与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其编码了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
4.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的异常和植物的胚胎发生是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的突发改变,包括点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等。
基因重组是通过DNA分子在染色体间的交换,形成新的组合。
染色体的异常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导致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植物的胚胎发生是指在融合前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中自由组装新染色体。
5. 遗传的规律和方法:孟德尔遗传学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研究到了孟德尔定律,即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基因对的分离和再组合等。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同时,遗传学研究中也使用了遗传图谱、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等方法。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e6b48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f.png)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的繁殖、进化以及种群变化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遗传基础概念遗传基因是指父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方面。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它以特定的方式存储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特征。
第二部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合子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
它指出,每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分离成为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与另一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下一代。
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它指出,不同的基因对在遗传中是独立的,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对的影响。
第三个定律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定律。
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第三部分: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核苷酸插入/缺失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内部的功能。
染色体结构突变则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造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重复或移位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第四部分:遗传工程和克隆技术遗传工程是通过常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插入、基因切除和基因修复等。
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修改版ppt]
![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4f73b59b6648d7c0c74675.png)
2.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生物
所含核酸 所含核苷酸
含氮 碱基
遗传 物质
细胞生物 (原核、真 核生物)
2 DNA 8
种 RNA 种
四种核糖
5 种:A、
核苷酸
均为
T、C、G、
四பைடு நூலகம்脱氧
DNA
U
核苷酸
DNA 1 种,为 病 病毒 DNA 毒 RNA 1 种,为
病毒 RNA
4 种脱氧 核苷酸 4 种核糖 核苷酸
高中生物遗传的物 质基础
二、基因的表达
场所: 细胞核 (主要)
模板:DNA片段(基因)的一条链
转录 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酶:RNA聚合酶等
产物:RNA
过程
场所: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主要) 模板:mRNA
原料:20种氨基酸
1.基因指 导蛋白质 的合成
翻译
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3个相 邻碱基(1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
基酸
搬运工:tRNA(有反密码子)
产物:蛋白质(肽链)
中心法则(信息流):
单基因对性 基因 控制 2.基因 状的控制:
酶 控制 代谢 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对性状 的控制
基因与 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
相互作用 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
生物体 的性状
高频考点整合
考点一 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分析及整合 1.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中,要
4 种:A、 DNA
T、C、G
4 种:A、 RNA
U、C、G
训练 1 (2010·江苏卷,4)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 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 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60704fa7e21af45b307a8d7.png)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
其中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②肺炎双球菌属于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②艾弗里实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方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和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得到。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进入了细菌体内。
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的原料,合成。
C、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 RNA遗传物质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仅有RNA时,RNA作为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其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②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转化因子②艾弗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3)方法:同位素标记法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1.我:八上遗传的物质基础
![1.我:八上遗传的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5eb1a21b4daa58da0114ad3.png)
描述: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描述:
位置关系: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DNA是染色 体的组成部分,基因位于DNA上。 数量关系: 细胞核内有多条染色体,一条染色 体通常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 有许多基因。
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 B ) 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DNA 基因 染色体 基因 DNA 染色体
C、
染色体 DNA 基因
D、
DNA 染色体 基因
练习:
1、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这说明了生物的(C ) A.进化现象 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 2、克隆牛时,选甲牛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 选乙牛(雄性)的耳缘细胞,取细胞核,植入 甲牛的去核细胞中,移植到丙牛的子宫中,出 生的克隆牛将( A ) A.肯定是雄性 B.肯定是雌性 C.可能是中性 D.无法确定
不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有什么规律?
形态、数目不同
果蝇:4对 雌蝗虫:12对
豌豆:7对
玉米:10对
果蝇的4对染色体
人的23对染色体
不同种生物:染色体形态、数目不同。
同种生物:染色体有什么规律? 数目相同、形态相似。
雌果蝇
雄果蝇
女性
男性
果蝇的4对染色体
人的23对染色体
结论:
(1)不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形态不同 。 (2)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 同、形态相似。
维持生物生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的正常进行及物种的 稳定。
第四章
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遗传:___与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e830b1751e79b8969022686.png)
4.2 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梳理: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1)体内转化(2)体外转化2.实验原理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1)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3.实验结论(1)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有毒性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遗传因子,使无毒性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型活细菌,且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
(2)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的结构2.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噬菌体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DNA是遗传物质。
本实验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1.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 ,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实验结论该实验证明: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四)小结1.实验总结DNA T DNA RNA DNA ↓−−→−−→−−→−−→格里菲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实验是转化因子赫尔希和蔡斯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也是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结论总结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 的分子结构与复制(一)DNA 的分子结构1.DNA 的组成元素DNA 的主要组成元素有C、H、O、N、P 。
2.DNA 的基本单位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高中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689b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3.png)
高中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因是指父母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性状。
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变异、进化以及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论述。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染色体上一段可以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它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每个个体都拥有两份相同或不同的遗传基因,分别来自父母的两个染色体。
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规律。
当父本和母本拥有不同的性状时,后代只会表现其中一种性状,而不会混合表现。
这表明了遗传基因在个体繁殖过程中的分离及随后的重新组合。
自由组合规律:在遗传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在个体体内会进行随机的自由组合,使得不同的基因组合出现在后代中。
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会有不同的遗传特征的原因。
显性和隐性规律:某些表现在个体外部的性状会被称为显性,而另一些不表现在个体外部的性状会被称为隐性。
显性物质会掩盖隐性物质的表达,只有当一个个体同时携带两个隐性物质时,才会表现出隐性特征。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传代过程中发生的突变或重新组合,导致个体间遗传特征的差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个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突然而非正常的改变,从而引起了新的遗传特征的产生。
突变有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复制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
突变可以是有利的,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也可以是不利的,导致个体的生存能力下降。
重组: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互换分离的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片段交换。
这种事件会导致新的基因组合出现,从而产生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总结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关键基础,遵循着各种遗传规律,如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以及显性和隐性规律。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清单(6)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清单(6)遗传的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d7e8b5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e.png)
1.基因、遗传信息的概念:2.DNA 复制、转录、翻译的概念:3.密码子的概念:1.从菌体结构、菌落特征、毒性的角度,区别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2. 比较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操作、实验结论:3.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结论:4.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离心的目的:5.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搅拌不充分、离心不彻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6.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7.细胞中的DNA 和RNA 分子结构的区别:8.从模板、原料、场所、酶、能量的角度,区别DNA 复制、转录、翻译:9. 比较DNA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10.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 、tRNA 、rRNA 的作用分别是:11.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1.S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使R 型活菌转化为S 型活菌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将S 型菌DNA 与R 型活菌混合,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有种,其中大多数表现为。
将R 型菌DNA 与S 型活菌混合,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特征是。
2.用含32P 和35S 的T2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时,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的场所是,合成子代病毒DNA 所需的模板来自,原料、能量等来自;释放的若干子代病毒中,含32P 和含35S 的情况分别是。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的技术有。
4.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原核细胞含有种核酸,种核苷酸,种碱基,遗传物质是;病毒含有种核酸,种核苷酸,种碱基,遗传物质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HIV 、SARS 、H I N I 、2019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相同、不同)。
5.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模型,这个过程中威尔金森和弗兰克林为他们提供了。
沃森和克里克还提出了的假说。
6.科学家运用技术证明了DNA 半保留复制,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不是)假说-演绎法。
7.在细胞中,一个DNA 分子(能、不能)全部由基因组成,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DNA 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多数、少数),一个RNA 分子长度比DNA 分子(长、短)。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95c622af61fb7360a4c657f.png)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5.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是:将DNA、蛋白质等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6.DNA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7.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8.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9.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有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10.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1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12.RNA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13.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14.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15.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61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1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17.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18.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5bbaacddd88d0d233d46aaf.png)
第八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讲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知考纲·明考情]知识内容考试要求考情统计2018·112018·4 2017·11 2017·4 2016·10 2016·4 2015·10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 第17题第22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第18题第23题第20题第11题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a核酸分子的组成a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b 第20题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第18题第23题考点(一)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活的S型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2)肺炎双球菌类型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3)活体细菌转化实验①实验过程及结果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S 型细菌。
(4)离体细菌转化实验①实验过程及结果②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操作①原理: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遗传物质DNA进入细菌内部。
②方法: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
③具体过程a.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步骤第一步:标记细菌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第二步: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b.已标记噬菌体侵染及离心操作(3)实验分析与结论①步骤分析: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②实验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①实验过程及现象②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总结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总结遗传的物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90d8271f61fb7360a4c654a.png)
遗传的物质基础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方法是什么?同位素示踪法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什么物质?35S——蛋白质,32P——核酸噬菌体注入细菌的是什么物质? 核酸注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面【拓】噬菌体是如何繁殖的?噬菌体将核酸注入细菌细胞内,在亲代噬菌体核酸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组装成子代噬菌体,释放出细胞。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什么? 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将细菌与细菌外(含吸附在细菌表面)的物质分开35S标记病毒蛋白质,理论上实验结果放射性在试管的哪里?上清液实际实验中,在沉淀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是什么?搅拌不充分,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质未脱离细胞,随细胞沉淀32P标记核酸,理论上实验结果放射性出现在试管的哪里?沉淀实际实验中,在上清液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是什么?噬菌体培养时间过长,或搅拌使细胞破损、或未吸附等2、肺炎双球菌有R型和S型,它们的区别是? 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S型: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3、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什么?加热杀死的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什么?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分离提纯,单独实验4、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证明了什么? RNA是遗传物质【归纳】哪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除RNA类病毒外,其他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哪些病毒是RNA病毒?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肉瘤病毒、流感病毒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别是什么?都是DNA,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5、组成核酸的元素是什么? C、H、O、N、P核酸的种类有哪些? 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磷酸、戊糖(五碳糖)、含N碱基DNA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彻底水解后三部分成分是什么?磷酸、脱氧核糖、含N碱基6、碱基A、C、G、T、U全称是什么?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研究DNA或RNA因标记哪种碱基? DNA标记T碱基;RNA标记U碱基43、请说出图中1-10结构分别是什么?①胞嘧啶C;②腺嘌呤A;③鸟嘌呤G;④胸腺嘧啶T;⑤脱氧核糖;⑥磷酸基;⑦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⑧碱基对;⑨氢键;⑩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7、DNA结构称为什么结构?双螺旋结构有几条链构成,链与链的关系如何? 有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DNA的骨架结构是什么?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的骨架结构8、DNA中哪种碱基对越多DNA越稳定? C—G碱基对越多DNA结构越稳定(因为氢键多)9、DNA复制的主要时间是?细胞增殖的间期DNA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DNA复制的模板是什么? DNA分子的两条链DNA复制的产物和原料是什么?两个子代DNA分子,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的酶有哪些?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NA复制的特点是什么?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什么叫半保留复制?亲代DNA的两条链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中,一条亲代DNA链【母链】和一条互补的子链形成子代DNA 解旋酶作用的键是什么?氢键DNA聚合酶作用的键是什么?磷酸二酯键10、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转录和翻译11、DNA转录发生的时间和场所是?时间:任何时候;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转录的模板、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甘酸【产物】转录为mRNA(信使RNA),可翻译。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与基础概念全面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与基础概念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73e84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f.png)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与基础概念全面总结高考生物中,遗传规律和基础概念是重要的考点,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让我们来对高考生物中的遗传规律和基础概念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传物质的基础。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脱氧核苷酸又包含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A、T、G、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DNA 复制是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的,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一致性。
在这个过程中,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
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RNA 有三种类型:信使 RNA(mRNA)、转运 RNA(tRNA)和核糖体 RNA (rRNA)。
其中,mRNA 携带遗传信息,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则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以 mRNA 为模板,tRNA 搬运氨基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链,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
分离定律指的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假设高茎由基因 D控制,矮茎由基因 d 控制。
当基因型为 Dd 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 D 和 d 两种配子,比例为 1:1。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高考生物遗传学必背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d862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6.png)
高考生物遗传学必背知识点遗传学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板块,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对于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高考生物遗传学必背知识点。
一、遗传物质的基础1、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DNA 分子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的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3、 DNA 的复制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 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
二、遗传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三、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常见的病例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3、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连续性;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伴 Y 染色体遗传只有男性患病,具有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
四、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 Y 染色体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
生物遗传高考生物遗传学习要点
![生物遗传高考生物遗传学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3f6e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4.png)
生物遗传高考生物遗传学习要点生物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基因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在高考中,生物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基因工程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介绍生物遗传学的学习要点。
首先,遗传物质是指控制生物形态和功能的物质基础,主要由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
DNA是由核苷酸单元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包含了生物体遗传信息。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源染色体臂上都有相同的基因,并互成同源基因。
其次,遗传规律是生物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是生物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两个基本遗传规律:一是显性与隐性基因的分离定律,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杂交后的第一代子代中分离;二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配子中的基因的自由组合,独立地分配给子代。
此外,遗传变异是生物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遗传变异是指在生物传代过程中产生的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包括随机性的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漂移。
突变是指基因产生的突然变异,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有益的;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基因漂移是指由于机遇原因造成的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性改变。
基因工程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基因工程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转移和调控,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型。
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切割和粘接、基因转导等。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转基因作物、基因治疗等。
最后,伦理道德是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生物遗传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对人类遗传信息的隐私保护、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等。
在生物遗传学学习中,我们必须要关注伦理道德问题,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应该与道德的约束相结合。
综上所述,生物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7)遗传的物质基础与基因工程(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2.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有关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正确叙述是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B.模板和酶来自细菌,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酶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3.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磷酸基的物质是A.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B.ATP和ADPC.DNA和RNAD.ADP和RNA4. 下列有关核酸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许多个脱氧苷核酸聚合成为核糖核酸B.许多个碱基聚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C.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DNA分子D.每个DNA分子都是由五种碱基聚合而成的5.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4种碱基B.在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70个胞嘧啶,则一定会同时含有70个鸟嘌呤C.有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D.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二个磷酸和一个含N的碱基6.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中,正确顺序是①互补碱基对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④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③①②④⑤ B.③④②⑤①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④②⑤7.DNA完成复制所需的条件是①能量——ATP ②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酶④DNA分子⑤信使RNA ⑥转运RNA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酸碱度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⑧D.①②③④⑦⑧8.将植物细胞在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情况下,温育数小时。
然后收集细胞粉碎并轻摇匀浆,进行分级离心以获得各种细胞器。
放射性3H将主要存在于A.核仁、质体和高尔基体B.细胞核、核仁和溶酶体C.细胞核、核糖体和液泡D.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9. 经过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后,每条母链和子链之间的关系应是A.每条母链都与自己复制出的子链相同B.两条做模板的母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C.两条复制出的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D.每条母链都与另一条母链复制出的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10.蛋白质中含S 不含P ,而核酸中含P 不含S ,现用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32P 标记的噬体去侵染无任何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定,在子代噬菌体中A.可以检测到35S B.可以检测到35S 和32P C .可以检测到32P D.不可能检测到35S 和32P 11. 细胞质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的主要原因是A.精子细胞质中不含有遗传物质B.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C.精子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母本1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化,其中正确的是13.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的DNA 碱基总量完全相同,而且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面是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这两个生物的DNA 的分子数相同B .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C .这两个生物的性状相同D .不足以做出什么判断 14.含有质基因的一组结构是A.线粒体和高尔基本B.叶绿体和中心体C.核糖体和线粒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 15. 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A.只有胰岛素基因B.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C.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16. 下列四条DNA 分子,彼此间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7.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提取目的基因A .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 18.在基因工程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A .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B .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C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和导入D .目的基因的提取和与运载体结合 19.下列何种技术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A .基因工程技术 B.诱变育种技术 C .杂交育种技术 D .组织培养技术 20.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比原核生物复杂的原因是A.必须对转录产生的mRNA 进行加工B.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分隔C.某些基因只能特异地在某些细胞中表达D.包括ABC 在内的多方面原因21. 某双链DNA 分子,其四种碱基数的百分比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是占全部碱基的54%,其中一条称为A链DNA溶解度A溶解度C溶解度D溶解度B的碱基中,22%是腺嘌呤,28%是胞嘧啶,那么与A链对应的B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及胞嘧啶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分别是A.28%和22% B.22%和26% C. 24%和26% D. 24%和28%22.如果把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然后将其放在含14N的细胞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则最后含有标记15N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A.1/32 B.1/16 C.1/8 D.1/423试分析:甲、乙、丙三种生物的核酸分别是A.RNA、单链DNA、双链DNAB.双链DNA、RNA、双链DNAC.单链DNA、RNA、单链DNAD.单链DNA、RNA、双链DNA24. 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是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A.为形成杂交DNA分子提供能量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C.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编码区也含有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B.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没有外显子,只有内含子C.基因的非编码区通常不起什么作用D.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26①F1的枝色与母本接受何种类型的花粉无关②F1的枝色完全由母本的遗传物质决定③实验表明紫茉莉枝条绿色对白色呈显性④紫茉莉枝条遗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人体的白细胞中,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B.同种个体之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C. DNA的一个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D.转录时是以DNA的一条链的模板的2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B.目前基因工程中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直接分离得到的C.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D.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地进行表达29.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有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浓度的不同而不同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C.DNA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D.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30.下列叙述中哪些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之一B.在细胞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都能通过复制保持连续性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导致生物可遗传的变异D.配子形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互不干扰31.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
这一过程涉及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32.下面的图示表明,某种原核生物通过一套酶系统将某种原料转变成它自身必需的氨基酸,请根据图示选出正确的结论当氨基酸3含量增加时,它能与酶3结合,从而降低酶3的活性,反应是可逆的A.每一种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指导合成的B.氨基酸3含量的增加,能够抑制酶3的活性,这属于酶合成的调节C.如果能够直接为该原核生物提供酶2,那么即使基因2发生突变,它仍然能够正常生活D.如果基因2不存在,则氨基酸1也可直接形成氨基酸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80分。
33.(7分)下图是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④、⑤的生理过程的名称和完成的主要场所分别是:①;④;⑤;(2)④过程是合成蛋白质,这一过程中搬运氨基酸的是。
(3)能进行过程②的生物是。
(4)科学上把上述表达式所反映的遗传信息传递的全程叫做。
(5)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A.神经细胞B.肝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D.脂肪细胞34、(8分)如下图所示,在a 、b 试管内加入的DNA 都含有30对碱基,四个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
请回答:b(1)a 、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 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d 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
(2)b 、c 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 ,但b 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c 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b 试管的产物中1个分子中最多含有 碱基,有 个密码子。
(3)d 试管中与a 试管相比,特有的酶是 。
35.(5分)有甲、乙两个双链的DNA 分子,已知甲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G )/(T+C )=0.4;乙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T )/(G+C )=0.5,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DNA 分子的另一条互补链上(A+G )/(T+C )的碱基比是 ;在整个甲DNA 分子中(A+G )/(T+C )的碱基比是 。
(2)乙DNA 分子的另一条互补链中,(A+T )/(G+C )的碱基比是 ;在整个乙DNA 分子中(A+T )/(G+C )的碱基比是 。
由此为说明了DNA 双螺旋结构中碱基组成的特点是 。
36.(11分)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蛋白质药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细菌细胞;第二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小鼠等动物的细胞。
前两个阶段都是进行细胞培养,提取药物。
第三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活的动物体,饲养这些动物,从乳汁或尿液中提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