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6.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指导书

6.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指导书

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石和碎石。

2.引用标准:(GB/T 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3、试验项目和质量要求:3.1 试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值、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3.2 质量要求:3.2.1 卵石和碎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2 卵石、碎石的含泥量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含泥量表3.2.23.2.3 卵石、碎石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泥块含量表3.2.33.2.4 卵石和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表3.2.43.2.5 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卵石和碎石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3.2.5的规定。

坚固性指标表3.2.5压碎指标表3.2.64、取样与缩分4.1 取样4.1.1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论。

4.1.2 每验收批取样方法应按下列规定执行: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4.1.3 若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4.1.4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4.2 样品的缩分4.2.1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必需量为止。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建设用石占混凝土质量近1/2,其使用遍及建筑、交通、铁路等众多行业。

据测算,现全国每年仅建设用石量约为40 多亿吨,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材料。

如产品标准的管理和要求不能与生产和使用相协调,建设用石的生产不仅会影响山体及河堤安全,破坏鱼类生存环境,污染水质,影响景观,破坏农田或植被,威胁铁路、桥梁与电力设施,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而且由于石子质量的控制不够,直接带来结构耐久性不够等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对石的消耗不断增加,石的来源趋于复杂;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石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标准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修订,才能跟得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利用废弃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经济、保护资源与环境。

2001 年对《建筑用卵石、碎石》的修订及实施,初步实现了上述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7 年的实施,紧跟社会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进行本次修订,完善技术指标的控制,进一步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次修订任务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8】168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国家标准制修计划的通知》。

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列入此修订计划。

标准归口管理单位为中国建材联合会,负责起草单位为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参编单位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安公路研究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北京恒坤混凝土有限公司等16 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

《建设用卵石、碎石》在修订中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确保国家标准质量的意见》,保证标准修订的质量,关注节材方面的要求。

在标准修订中本着有利于建设用石行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混凝土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贯彻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原则进行;同时充分考虑建筑、水利、公路、铁道等行业用石的不同,提高标准的可执行性。

搅拌站用碎石、卵石试验指导

搅拌站用碎石、卵石试验指导
主要仪器:
19、案称
20、烘干箱
21、试验筛
22、浅盘
注意事项:
12、试验过程中应按规程操作,并认真做好记录;
13、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大于0.080mm的颗粒丢失
3、烘干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案称:称量10Kg,感量10g
5、试验筛:孔径为1.25mm及0.080mm筛各一个。
作业/检验指导书
试验步骤:
1、容量筒容积的校正应以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重,用下式计算筒的容积(V):V=M2-M1(L)
式中:M1—容量筒和玻璃板重Kg;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重Kg
2、试验前,按下表所规定的试样重量进行取样,放入浅盘在105±5℃的烘干箱中烘干,取出拌匀后分两份备用。
2
31.5;40.0
20
294
294
3
3、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作业/检验指导书
编号
版本/改次
第一页共一页
编制
日期
检验名称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试验目的:
测定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
试验步骤:
1、试验前,将试样缩分至下表规定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105±5℃的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两份备用;
试验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数量:
最大粒径(mm)
20.0
25.0
31.5
40.0
取样量(Kg)
40
40
80
80
3、堆积密度:
1)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铲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

规准仪测针片状

规准仪测针片状

碎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1.试验目的:测定碎石和卵石中粒径≤37.5mm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评定石料质量。

2.试验依据: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

3.仪器设备:a.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b.台秤:称量10kg,感冒1g;c.方孔筛:孔径为4.75mm,9.50mm,16.0m0m,19.0mm,26.5mm,31.5mm及37.5mm的筛各一个。

4.试验步骤:4.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最大粒径mm 9.516.019.0 26.531.537.5 63.5 75.0最少试样质量kg0.3 1.0 2.0 3.0 5.0 10.010.010.0表1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数量4.2称取按表1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然后按表2规定的粒级按规定进行筛分。

表2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 mm石子粒级 4.75-9.50 9.50-16.0 16.0-19.0 19.0-26.5 26.5-31.5 31.5-37.5片状规准仪相对应孔宽 2.8 5.1 7.0 9.1 11.6 13.8针状规准仪相对应间距 17.1 30.6 42.0 54.6 69.6 82.84.3按表2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称出其总质量,精确至1g。

4.4石子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验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大于37.5mm颗粒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卡尺设定宽度 mm石子粒级 37.5-53.0 53.0-63.0 63.0-75.0 75.0-90.0检验片状颗粒的卡尺设定宽度 18.1 23.2 27.6 33.0检验针状颗粒的卡尺设定长度 108.6 139.2 165.6 198.05.结果计算:针片状颗粒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Qc= G2 G1 ×100式中:Qc—针、片状颗粒含量,%;G1—试样的质量,g;G2—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3-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3-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9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建标〔1992〕931号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3—92,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30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质量要求4验收、运输和堆放5取样与缩分5.1取样5.2样品的缩分6检验方法6.1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6.2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6.3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6.4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6.5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6.6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6.7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6.8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6.9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题粒的总含量试验6.10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6.11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6.12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6.13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6.14碎石或卵石中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试验6.15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相方法)6.16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化学方法)6.17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方法)6.18碳酸盐集料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方法)附录A碎石或卵石检测报告表附录B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合理使用碎石或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规准仪法)原始记录(模板)

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规准仪法)原始记录(模板)
25.0~31.5
31.5~40.0
片状规准仪上相应的孔宽(mm)
3
5.2
7.2
9.0
11.3
14.3
针状规准仪上相应的间距(mm)
18.0
31.2
43.2
54.0
67.8
85.8
片状颗粒称重(g)
针状颗粒称重(g)
公称粒径大于40mm时用卡尺鉴定
公称粒级(mm)
40.0~63.0
63.0~80.0
鉴定片状颗粒对应卡口宽度(mm)
20.6
28.6
鉴定针状颗粒对应卡口宽度(mm)
123.6
171.6
片状颗粒称重(g)
针状颗粒称重(g)
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
备注
校核:试验:
XXXXXXXX原始记录
管理编号:XXXXXXXX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试验编号
使用部位
产地规格
试验日期
检验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针片状规准仪JC050、电子天平GP019
试样总质量(g)
公称粒级(mm)
5.00~10.0
10.0~16.0
16.0~20.0
20.0~25.0

碎石或卵石石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细则

碎石或卵石石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细则

碎石或卵石石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或游标卡尺;
2、天平称量2kg,感量2g;
3、案秤称量20kg,感量20g;
4、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分别为5.00mm、
10.0mm、20.0mm、25.0mm、31.5mm、40.0mm、
63.0mm、8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根据需
要选用;
5、卡尺。

三、试样制备:参照《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将样品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缩分至表1规定的量,称量(m0),然后筛分成表2所规定的粒级备用。

针片状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表1):
针、片状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表2):
四、试验步骤:
1、按表2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

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2、公称粒径大于40mm的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3、称取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m1)。

大于40mm粒级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表3):
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Wp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Wp=m1/m0×100(%)
式中:Wp――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
m1――试样中所含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m0――试样总质量(g)。

建筑用卵石或碎石检测作业规程

建筑用卵石或碎石检测作业规程

建筑用卵石或碎石检测作业规程(ISO9001-2015)(一) 检测标准: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或碎石(二)取样: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1中最少取样重量,需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

(三)类别:(按技术要求分为三类)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砼。

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砼。

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砼。

(四) 技术指标1、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级配情况公称粒级(mm)累计筛余按重量计(%)筛孔尺寸(圆孔筛)(mm)2.5 5.0 10 16 20 25 31.5 40 50 63 80连续粒级5-1095-1080-100-15 0 - - - - - - - 5-1695-1085-1030-60 0-10 0 - - - - - -5-20 95-1090-1040-80 -0-10 - - - - -5-25 95-1090-10- 30-70 -0-50 - - - -5-31. 5 95-1090-1070-90 -15-45- 0-5 -5-40 - 95-1070-90 -30-65- - 0-5 0 - -单粒级10-20 -95-1085-10-0-150 - - - - - 16-31.5-95-10-85-10- - 0-10 0 - - - 20-40 - -95-10-80-100- - 0-10 0 - - 31.5-63- - -95-10- -75-1045-75-0-100 40-80 - - - -95-100- -70-100-30-60-1-以下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数量(kg)表1-1 试验项目最大粒径(mm)9.5 16 19 26.5 31.5 37.5 63筛分析9.5 16 19 25 31.5 40 63表观密度8 8 8 8 12 16 24堆积密度40 40 40 40 80 80 120含泥量8 8 24 24 40 40 80泥块含量8 8 24 24 40 40 80针片状含量 1.2 4 8 12 20 40 402、项目指标I类II类III类针、片状含量按重量计(%)<5 <15 <25含泥量按重量计(%)<0.5 <1.0 <1.5泥块含量按重量计(%)<0 <0.5 <0.7(五)常规试验步骤: (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一、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方法一、石子的颗粒级配检测一、试样制备试验前,根据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同,将样品缩分至表4.4所规定的试样最少用量,并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表4.4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少用量二、试验步骤(1)按表4.4的规定称取试样,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筛孔大小从上到下放置的套筛上。

(2)将套筛在摇筛机上筛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当每只筛上的筛余层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筛上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3)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总和),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二、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一、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4.5规定的数量,称量(m0),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按表4.5的规定称取试样一份,然后按表4.6规定的粒级对石子进行筛分。

表4.5针状和片状颗粒总含量检测所需试样最少质量表4.6针状和片状颗粒总含量检测的粒径划分及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二、检测步骤(1)按表4.6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

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对应孔宽的,为片状颗粒。

(2)公称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符合表4.7规定。

表4.7公称粒径大于37.5mm用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3)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m1)。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针、片状颗粒含量ωp按式(4-2)计算(精确至0.1%):式中:ωp为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m1为试样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g;m0为试样总质量,g。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用的碎石(包括碎卵石,下同)或卵石的生产、供应和使用。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水利、港口及道路工程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检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2条定义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5毫米的岩石颗粒,称为碎石或碎卵石。

岩石由于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大于5毫米的颗粒,称为卵石。

第3条当碎石或卵石的质量不能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经过试验证实能确保工程质量,且经济又较合理时,方允许采用。

第4条碎石或卵石的取样和试验,应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进行。

第二章质量要求第5条颗粒级配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一般应符合表1的要求。

注:①公称粒级的上限为该粒级的量大粒径。

单粒级一般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

它也可与连续粒级的碎石或卵石混合使用,以改善它们的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②根据混凝土工程和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后,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直接采用单粒级,但必须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第6条针、片状颗粒含量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针、片状颗粒的含量表2注:①针、片状颗粒的定义是: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称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称为片状颗粒;平增粒径是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②对100号及100号以下的混凝土,其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可放宽到40%。

第7条含泥量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即颗粒小于0.080毫米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下同)应符合表3的规定,但不宜含有块状粘土。

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表3注:①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

②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其总含量可由1.0%及2.0%分别提高到1.5%和3.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持有人: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标准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二、取样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

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

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1、砂颗粒级配区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一)砂的筛分析试验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试验筛:10.0、5.0、2.5mm的圆孔筛和 1.25、0.63、0.315、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摇筛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碎石试验方法及操作程序

碎石试验方法及操作程序

碎石试验方法及操作程序1.1颗粒的级配试验步骤(筛分析)1)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按上表规定称取试样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一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时,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种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量的0.1%。

•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不超过1%。

4)计算结果a.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b.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总和,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

c.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1.2针片状含量试验步骤1)按粒度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视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视为片状颗料,称其是质量。

2) 结果计算与评定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ωp=m1/ m1×100%式中:ωp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m1--试样质量(g)m1--试样中新含针片颗粒总质量(g)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3表观密度试验步骤1)按下表规定取样2)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高出试样大于等于50mm。

3)浸水24h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严禁试样出水面),每次为1s升降高度30~50mm。

4)测定水温,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重量,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

5)提起吊篮,将试样置于成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末放正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o)。

6)称取吊篮在同样温度的水中重量(m1),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应由溢流口控制。

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方法

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方法
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方法
一、碎石的针片状含量
1、方法概要
通过试验以确定卵石、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石、碎石。
2、引用标准
GB/T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
3.主要仪器及设备
3.1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
3.2天平和秤:天平感量2g,称量2kg;秤的称量20kg,感量2g;
3.3方孔筛孔径依次为:
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37.5mm,63.0mm,75.0mm
4、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5、试验步骤
5.1取烘干试样一份数量如表所示:
最大粒径(mm)
9.5
16.0
19.0
26.5
6、结果计算及评定
针片状含量计算:Qc:G2/G1×1 0 O
Qc----------针片状颗粒含量%
G1----------干试样重g
G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针片状颗粒总质量g
31.5
37.5
63.0
75.0
最少试样(kg)
0.3
1.0
2.0
3.0
5.0
10.0
10.0
10.0
5.2按筛分的试验方法进行筛分。
5.3各个规定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是长度或厚度大于针状或片状规准仪上的相应间距或孔宽者,即为针状或片状颗粒。将针片状颗粒挑出称重。(精确至1g)
5.4粒径大于37.5mm的石子的针片状,用卡尺来测量。

建筑材料-粗集料

建筑材料-粗集料

9
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
颗粒级配分类 按供应情 况分 连续粒级 连续粒级 最大粒径 定义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
10
单粒粒级 单粒粒级
(2)颗粒级配 • 粗骨料的级配原理和要求与细骨料基本相 同。级配试验采用筛分法测定,即用2.36、 4.75、9.5、16.0、19.0、26.5、31.5、37.5、 53.0、63.0、75.0和9.0mm等十二种孔径的方孔 筛进行筛分。 粗集料级配按供应情况可分为连续粒级和单 粒粒级两种 。连续级配是石子粒级呈连续性,即 颗粒由小到大,每级石子占一定比例。连续级配 集料与天然集料情况比较接近,是工程上最常用 的级配。
14
表4.1 粗集料级配选择参考值
粒 级(mm) 最大粒径 (mm) 5~20 20~40 40~60 石 子 比 例 40 60 80 150(120) 45~60 35~50 25~35 15~25 40~55 50~65 25~35 15~25 35~50 25~35 30~45 100 100 100 100 40~80 80~150 (120) 总计
3
石 卵
4
石 碎
5
6
4.1 粗集料主要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
4.1.1 最大粒径及颗粒级配 粗集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粗集 料的粗细程度用最大粒径表示。当粗集料最大粒径增大时, 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总表面积随之减少。因此,保证一定 厚度润滑层所需的水泥浆或砂浆的数量也相应减少,从而节 约水泥,所以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条件许可下,尽量选用 较大的。由试验研究证明,最佳的最大粒径取决于混凝土的 水泥用量。当集料最大粒径小于80mm时,水泥用量随最大 粒径的增大而急剧减少;但当最大粒径大于150mm时,对节 约水泥并不明显。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条件许可时, 应尽量采用较大粒径。在水利、水港等大型工程中最大粒径 常采用120mm或150mm;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构件尺 寸小,一般最大粒径只用到40mm或60mm。集料最大粒径 还受结构型式和配筋疏密限制,石子粒径过大,对搅拌和运 输都不方便,因此,要综合考虑集料最大粒径。

碎石实验作业指导

碎石实验作业指导

石子试验作业指导书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每项试验都需要有一定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得少于下表所规定的取样数量,以便经缩分后作试验。

每项试验所需最少取样数量(kg)1.0筛分析试验:1.1承接试验委托及样品、登记、编号。

1.2试验目的: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为设计砼配合比提供参数和依据。

1.3仪器设备:1.3.1园孔筛:孔径为100、80、63、50、40、31.5、25、20、16、10、5、2.5mm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1.3.2天平或台秤。

1.3.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1.4试样制备:筛分析试验所需试样数量不得少于下表的规定:1.5试验步骤: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按下图步骤进行:计算分计累计筛余百分率当筛余颗粒的粒径>20mm时,在筛分工程中允许用手拨动颗粒。

1.6结果计算:1.6.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1.6.2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之总和(精确至0.1%)。

1.6.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1.6.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2.0含泥量试验:2.1试验目的: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

2.2仪器设备:2.2.1台秤:称量10kg,感量5g;2.2.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2.3筛:孔径为1.25及0.08mm筛各一个;2.2.4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其它金属盒;2.2.5浅盘。

2.3试样的制备:将来样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重量,烘干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重量(kg)2.4碎石或卵石含泥量试验按下图步骤进行:2.5结果计算:2.5.1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ωc(Qn)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0 - m1ωc(Qn)= ×100%m0式中:m0 —试验前试样干重(g);m1 —试验后试样干重(g);2.5.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作试验。

表G.2.2-2 碎石(卵石)检验报告-港口工程

表G.2.2-2 碎石(卵石)检验报告-港口工程
混凝土强度<C30时,≤2.0
软弱颗粒
含量(%)
有抗冻要求:≤5
无抗冻要求:≤10
针片状颗粒含量(%)
混凝土强度≥C30时,≤15;
混凝土强度<C30时,≤25
山皮水锈
颗粒含量(%)
有抗冻要求:≤25
无抗冻要求:≤30Fra bibliotek——空隙率
(%)
SO3含量
(%)
有抗冻要求:≤0.5
无抗冻要求:≤1.0
——
岩石抗压
强度(MPa)
——
——
有机物含量
颜色不宜
深于标准色
——
吸水率(%)
——
——
坚固性(%)
——
——
结论
备注
本报告复印件无加盖单位的公章无效
见证单位:
见证人:
试验单位:批准:审核:试验:
上海港务工程公司中心试验室
碎石(卵石)检验报告表G.2.2-2
委托编号:
报告编号:共页第页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送样日期
检验日期
报告日期
使用部位
检验类别
取样地点
检验依据
试验条件
温度(℃):湿度:
仪器设备:
种类
岩石分类
产地
试样编号
进场日期
代表数量(t)
筛孔尺寸(mm)
80
63
50
40
31.5
25
20
16
10
5
2.5
底盘
标准累计筛余(%)
连续粒级
单粒级
实际累计筛余(%)
评定结果
粒级,公称粒级mm,最大粒径mm
检验项目
标准指标

混凝土碎石质量要求

混凝土碎石质量要求

混凝土碎石质量要求一、压碎值要求: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花岗岩,石灰石、石英石等材质人工碎石,碎石风化石和软弱颗粒含量不能太高,具体用压碎指标值试验进行测量,压碎指标值在6%-12%最好,太低碎石材质过硬,破碎出来颗粒形状不好,太高满足不了硬度要求;二、粒径大小要求:商混站泵送混凝土较多,为便于泵送施工,一般使用粒径为5-20mm或5-25mm连续级配碎石,一般采用5-10mm粒径碎石和10-20粒径碎石掺配成5-20或5-25连续级配要求,具体掺配比例通过碎石筛分试验和孔隙率试验决定,一般为3:7;三、颗粒形状要求:预拌混凝土碎石形状标准用针、片状颗粒含量衡量,即碎石中针状和片状的颗粒含量,C30-C55的混凝土要求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5%,用用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测量;四、洁净度要求:商混用碎石的含泥量要求1%,泥块含量要求低于0.5%,并尽量不含石粉;五、下面是以上要求的具体试验方法: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二、每验收批取样方法: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8份石子,组成一组样品。

3、从汽车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三、若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四、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1、对单一项试验,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小取样数量(Kg),应符合下表规定:2、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

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五、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

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编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样品量、代表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卵石、碎石原始记录1

卵石、碎石原始记录1
试验后烘干
试样质量m2(g)
Qb(%)
平均值(%)
针片状含量
试样总重量(kg)
16.0
1
针片状颗粒重量(kg)
9.5
2
针片状含量(%)
4.75
含水率ωWC(%)
试验次数
烘干前试样质量m1(g)
烘干后试样质量m2(g)
含水率(%)
平均值
2.36
1
筛底
2
规格
压碎指标
试验次数
试样质量m1(g)
压碎后筛余的试样质量m2(g)
90.0
2
75.0
堆积密度
试验次数
筒质量
m1(kg)
筒+砂质量
m2(kg)
筒容积V(L)
堆积密度(kg/m3)
平均值
63.0
1
53.0
2
37.5
含泥量
试验次数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1(g)
含泥量(%)
平均值
31.5
1
26.5
2
19.0
泥块含量
试验次数
4.75mm筛筛余试样质量m1(g)
损失质量(g)
分计损失百分率(%)
总质量损失率(g)
1
4.75~9.50
2
9.50~19.0
3
19.0~37.5
4
37.5~63.0
5
63.0~75.0
抗压强度
序号
1
2
3
4
5
6
抗压强度值(MPa)
F(N)
A(mm2)
强度值(MPa)
备注
审核:检验:

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1、质量要求:1.1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①的要求1。

3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符合表③的规定等于及小于C10级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含泥量可放宽到2.5%。

1。

4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④的规定对等于或小于C10级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泥块含量可放宽到1。

0%2、验收购货单位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³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³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论。

3、取样与缩分3.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3.2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

4、检验方法:4.1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①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②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试验筛——孔径为40.0、31。

5、25。

0、20.0、16。

0、10。

0、5.00和2.50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差各一只。

筛框内径均为300mm.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③试样制备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④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称取试样5公斤b、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只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只筛上的筛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c、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

1%。

在筛上的所有百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⑤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a、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到0.1%)b、每只筛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c、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4.2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①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径超过40mm的碎石或卵石。

混凝土用碎石、卵石有何要求?

混凝土用碎石、卵石有何要求?

1、颗粒级配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粒级。

单粒级宜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2、针、片状颗粒含量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3、含泥量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不应大于1.0%。

当碎石或卵石的含泥是非黏土质的石粉时,其含泥量可由上表的0.5%、1.0%、2.0%,分别提高到1.0%、1.5%、3.0%。

4、泥块含量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5、碎石强度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强度和压碎值指标表示。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碎石和卵石的压碎值指标如下:▲碎石的压碎值指标注: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卵石的压碎值指标6、坚固性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应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其质量损失应符合下表规定。

7、表观密度&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碎石或卵石表观密度应不小于2600kg/m3。

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应符合下表规定:8、吸水率9、有害物质含量10、碱活性检验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其所使用的碎石或卵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进行碱活性检验时,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骨料的品种、类型和数量。

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潜在碱硅酸反应时,应采用快速砂浆棒法、砂浆长度法或混凝土棱柱体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碱酸盐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

经碱活性检验,判断为有潜在碱-硅酸反应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kg/m3,或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存在潜在碱-碳酸盐反应危害时,不宜用作混凝土骨料,否则,应通过专门的混凝土试验,做最后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