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断裂

合集下载

疲劳断裂的失效准则

疲劳断裂的失效准则

疲劳断裂的失效准则
疲劳断裂是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突然断裂现象。

疲劳断裂失效准则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1.机械疲劳
机械疲劳是指材料在周期性机械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机械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基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和循环次数来确定。

2.热疲劳
热疲劳是指材料在周期性温度变化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热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基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温度变化范围和循环次数来确定。

3.高周疲劳
高周疲劳是指材料在较高应力幅或较大循环次数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高周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基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和循环次数来确定。

4.低周疲劳
低周疲劳是指材料在较低应力幅或较小循环次数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低周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需要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损伤累积。

5.超高周疲劳
超高周疲劳是指材料在极高的应力幅或极小的循环次数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超高周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基于材料的断裂强度和循环次数来确定。

6.拉压疲劳
拉压疲劳是指材料在拉压循环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拉压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基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循环次数来确定。

7.扭转疲劳
扭转疲劳是指材料在周期性扭转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扭转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基于材料的剪切强度和循环次数来确定。

8.弯曲疲劳
弯曲疲劳是指材料在周期性弯曲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断裂现象。

弯曲疲劳的失效准则通常基于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循环次数来确定。

焊接结构的疲劳断裂

焊接结构的疲劳断裂
Chapter 5 焊接结构的疲劳断裂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本章内容:1.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分类及危害 2.焊接疲劳断裂的特征 3.焊接结构疲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焊接结构疲劳的防治措施
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形式。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疲劳而失效的金属结构, 约占失效结构的90%。
劳极限”,
钢材的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σ-1 = (0.45~0.55)σb 条件疲劳极限:
钢材的循环次数一般取 N = 107 有色金属的循环次数一般取 N = 108
陶瓷、高分子材料-疲劳抗力很低; 金属材料-疲劳强度较高;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较好的抗疲劳性能。
四、疲劳断裂的类型
2、晶界处开裂 晶界就是面缺陷; 位错运动易发生塞积,出现应力集中,晶界
开裂。
3、相界面开裂 两相(包括第二相、夹杂)间的结合力差,
各相的形变速率不同,易在相结合处或弱相内出 现开裂。 只有首先达到临界尺寸的裂纹核,才能继续
长大。
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及机理
1、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沿主滑移系,以纯剪切方式向内扩展;扩展速
例如,某电厂水冷壁下的集箱(15钢)在 长期运行中受热不均匀经受较大的交变热 应力,致使集箱产生热疲劳破坏。
1、基本概念 在循环热应力和热应变作用下,产生的
疲劳称为热疲劳。
热疲劳属低周疲劳(周期短;明显塑性 变形)。
由温度和机械应力叠加引起的疲劳,称 为热机械疲劳。
2、热应力的产生 外部约束 不让材料自由膨胀; 内部约束 温度梯度,相互约束,产生热应力。 热应变 导致裂纹的萌生,扩展。
这种应力称为交变应力。
二、平均应力:
三、应力幅:

疲劳断裂分析

疲劳断裂分析

损伤容限分析
总结词
损伤容限分析是通过评估结构中初始缺陷或损伤的扩展速率来预测结构剩余寿 命的方法。
详细描述
损伤容限分析关注结构中存在的初始缺陷或损伤,通过研究其在交变载荷作用 下的扩展行为,评估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该方法强调对损伤的监控和修复 ,以确保结构的长期可靠性。
有限元分析
总结词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模拟方法,用于预测结构的疲劳性能和寿命。
快。
解决方法
在设计阶段应考虑温度对结构的影响,选择适合工作环境的材料,并采取相应的热控制 措施,以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加载频率
加载频率
加载频率对疲劳断裂有重要影响。高频 率的循环加载可以加速材料的疲劳损伤 ,降低结构的疲劳寿命;低频率的加载 则相对较慢。
VS
解决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合理选择材料的加载 频率,并在设计阶段对不同频率下的疲劳 寿命进行评估,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会 发生疲劳断裂,其疲劳极限取 决于应力幅和循环次数。
金属材料的疲劳裂纹通常起源 于表面缺陷,如划痕、缺口或 腐蚀坑。
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与材料的 纯度、晶粒大小、热处理状态 等密切相关。
高分子材料的疲劳特性
高分子材料在周期性应变作用下会发 生疲劳断裂,其疲劳极限取决于应变 幅和循环次数。
重要意义。
疲劳断裂的类型
高周疲劳
低周疲劳
材料在循环应力水平较高时发生的疲劳断 裂,通常与材料的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有 关。
材料在循环应力水平较低时发生的疲劳断 裂,通常与材料的应变硬化行为有关。
热疲劳
接触疲劳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循环导致的疲 劳断裂,常见于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或 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部件。

材料断口分析第6章-疲劳断裂

材料断口分析第6章-疲劳断裂
第六章 疲劳断裂
§1 引言 §2 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3 疲劳断口形貌特征 §4 影响疲劳断口形貌的因素 §5 腐蚀疲劳
46

§1 引言
1、定义: 由于交变应力或循环载荷所引起的低应力脆断。 在所有的损坏中,疲劳断裂的比例最高,约占70%
2、类型:依负载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分为五类: 高周疲劳:材料在低应力(σ<σ0.2)的作用下而寿命较高
66
锯齿形断口
棘轮花样
67
3、瞬断区
形貌:具有断口三要素(放射区、剪切唇)的特征 对于塑性材料,断口为纤维状、暗灰色 对于脆性材料,断口为结晶状
位置:自由表面 断面中心 非对称(次表面)
68
瞬断区面积越大,越靠近中心部位,工件过载程度越大 瞬断区面积越小,越靠近 边缘,工件过载程度越小
69
二、疲劳断口显微形貌特征
疲劳辉纹 1、定义:在光学显微镜、SEM或TEM下观察疲劳断口时,断口上细
小的、相互平行的具有规则间距的,与裂纹扩展方向垂直 的显微特征条纹
疲劳辉纹与疲劳条纹(贝纹线)的区别:
贝纹线是宏观特征线,因交变应力幅度变化或载荷停歇等造成的 辉纹是显微特征线,是一次交变应力循环裂纹尖端塑性钝化形成的
铝合金疲劳辉纹
(Nf > 105)的疲劳 低周疲劳:材料在反复变化的大应力或大应变作用下,使材
料的局部应力往往超过σ0.2 ,在断裂过程中产 生较大塑性变形,是一种短寿命(Nf < 102 — 105)的疲劳
47
接触疲劳:材料在较高接触压应力的作用下,经过多次应力 循环后,其接触面的局部区域产生小片或小块金 属剥落,形成麻点或凹坑,导致材料失效的现象
▲工程构件对疲劳抗力比对静载荷要敏感得多。其疲劳抗力不仅取 决于材料本身特性,而且与其形状、尺寸、表面质量、服役条件 环境等密切相关

材料断裂时的三种常见断裂模式

材料断裂时的三种常见断裂模式
韧性断裂的特点:灰色的粗糙表面;高低不平;可能有剪切唇(在断裂边缘与载荷成45°角);截面收缩;断口微观形貌 通常有韧窝。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断裂材料中,其可能有多种断裂模式,比如既有疲劳断裂又有脆性断裂等。但我们只要知道
了材料断裂的几种基本模式,通过对断口的分析,让我们用一种相对容易的方法了解产品机械失效事故中可能的根本原因。
的断口表面外观特征为无光泽的纤维状。大多数多晶体金属的拉伸试验的延性断裂有三个明显的阶段。首先,试样开始出现局 部“颈缩”,并在“颈缩”区域产生小的分散的空穴,接着这些小空穴不断增加和扩大并聚合成微裂纹,裂纹方向一般垂直于拉应 力方向。最后,裂纹沿剪切面扩展到试件表面,剪切面的方向与拉伸轴线近似成45°。这三个阶段就构成了通常所见的典型 的“杯锥”失效断面。因为延性断裂在断裂前出现大量的塑性变形,有明显的失效预兆,韧性断裂一般由超载所引起,它对构件 和环境造成的危险性要小于脆性断裂。
一.疲劳断裂(Fatigue Fracture) 疲劳断裂是由于结构或接头本身存在缺陷,如咬边(undercut), 裂纹(Crack),夹渣(Slag inclusion),气孔 (porosity),电弧擦伤(Arc Strike)以及机械损伤(Mechanical Damage)等等导致应力集中,在小于屈服应力的周期载荷 的作用下发生了断裂(fracture)。 疲劳断裂的特点:断裂面和载荷方向呈90°角;断裂面非常光滑;如果存在多个初始断裂点,可能会有阶梯状;由于载荷 的作用,可能存在显示断裂过程的条纹(Beach Mark)。 二.脆性断裂(Brittle Fracture) 构件或接头在降低环境温度或者操作温度时,在厚度较大、脆性较大同时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的材 料上,由于缺口(Notch)的存在和载荷的增加,就会产生脆性断裂。在多晶体材料中,断裂是沿着各个晶体内部的解理面产 生的.但由于材料中各个晶体及解理面的方向是变化的,因而断裂表面在外观上呈现粒状。脆性断裂有时主要沿晶界产生,因

金属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金属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4) 装配与联接效应
装配与联接效应对构件的疲劳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拧紧力矩可使其疲劳寿命提高5倍以上。容 易出现的问题是,认为越大的拧紧力对提高联接的可靠性越有利,使用实践和疲劳试验表明,这种看 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5) 使用环境
环境因素(低温、高温及腐蚀介质等)的变化,使材料的疲劳强度显著降低,往往引起零件过早的发 生断裂失效。例如镍铬钢(0.28%C,11.5% Ni,0.73%Cr),淬火并回火状态下在海水中的条件下疲 劳强度大约只是在大气中的疲劳极限的20%。
(5) 接触疲劳
02 疲劳断裂原因分析
(1) 零件的结构形状
零件的结构形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该零件中的最薄弱的部位存在转角、孔、槽、螺纹等形状的突变 而造成过大的应力集中,疲劳微裂纹最易在此处萌生。 (2) 表面状态
不同的切削加工方式(车、铣、刨、磨、抛光)会形成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即形成不同大小尺寸和尖 锐程度的小缺口。这种小缺口与零件几何形状突变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效果是相同的。由于表面状态不 良导致疲劳裂纹的形成是金属零件发生疲劳断裂的另一重要原因。
(3) 材料及其组织状态
材料选用不当或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而错用材料造成的疲劳断裂也时有发生,金属材料的组 织状态不良是造成疲劳断裂的常见原因。一般的说,回火马氏体较其它混合组织,如珠光体加马氏体 及贝氏体加马氏体具有更高的疲劳抗力;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钢材的疲劳抗力随珠光体组织相对含量 的增加而增加;任何增加材料抗拉强度的热处理通常均能提高材料的疲劳抗力。组织的不均匀性,如 非金属夹杂物、疏松、偏析、混晶等缺陷均使疲劳抗力降低而成为疲劳断裂的重要原因。
当外部的激振力的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将出现激烈的共振现象。共振疲劳断裂是机械设 备振动疲劳断裂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尚有颤振疲劳及喘振疲劳。

疲劳断裂的断口特征

疲劳断裂的断口特征

疲劳断裂的断口特征疲劳断裂是指材料在反复加载下发生的断裂现象,通常发生在金属材料中。

与静态加载下的断裂不同,疲劳断裂的断口特征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疲劳断裂的断口特征。

1.断口形态:疲劳断裂的断口通常呈现出平面状的特点。

与静态断裂相比,疲劳断裂的断口形态更为平整,几乎没有韧突。

这是因为在疲劳断裂发生时,材料受到反复加载,导致断裂表面的塑性变形局部消失,使断口面显得平滑。

2.断口特征:疲劳断裂的断口通常呈现出沿着材料加载方向的特征。

即在金属材料的拉伸方向上会出现沿着材料加载方向延展的沟槽状断裂面。

这是因为在疲劳断裂过程中,裂纹的扩展方向通常与应力主轴方向(加载方向)垂直。

断口上也常见到横向的细小裂纹。

3.层状纹理:疲劳断裂的断口表面常常呈现出层状纹理。

这是由于疲劳断裂过程中,材料内部的裂纹扩展速度会与外部加载频率一致,导致断口形成沿裂纹扩展方向的“疲劳纹”或称为“疲劳条纹”。

这些纹理一般与材料的晶粒方向垂直,并且逐渐扩展进入材料内部。

4.波纹状断口:疲劳断裂的断口表面通常呈现出波纹状的特征。

这是由于裂纹在扩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晶粒,在晶粒界面处会发生细小的局部塑性形变,导致断口表面呈现出波浪状。

5. 轭型断口:在一些情况下,疲劳断裂的断口会呈现出轭型(chevron)的特征。

轭型断口是指裂纹扩展迅速并呈现出V字形的形状,类似于牛轭。

这种断口形态通常出现在晶粒细小且均匀的材料中,例如高强度钢。

6.焊缝位置:在焊接结构中,疲劳断裂通常在焊缝附近发生。

这是由于焊接过程中引入了应力集中、晶界腐蚀等因素,导致焊缝附近的材料更容易发生疲劳断裂。

总之,疲劳断裂的断口特征包括平面状的断口形态、沿加载方向的断口特征、层状纹理、波纹状断口、轭型断口等。

这些断口特征能够帮助工程师分析疲劳断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疲劳断裂的发生。

疲劳断裂特征

疲劳断裂特征

z ni 1
N i 1 i
(2)当应力作用顺序是先小 后大时,等号右边值>1;
z ni 1
i1 N i
一般情况有 极限情况
z ni 0.7~2.2
i1 Ni
P30 有误
z
1
N0
m(n1
1
1mn2
2 m.. .nz
ni
m i
zm)i N 10
m 1
1
若材料在这些应力作用下,未达到破坏,则有
z
niim N0m1
3.6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的机械零件疲劳强度
不稳定变 应力
如专用机床主轴
规律性 按疲劳损伤累积假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非规律性 用统计方法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如汽车钢板弹簧的载荷与应力受载重量、行车速度、轮胎充气程度、路 面状况、驾驶员水平等因素有关。
σmax σ1
σmax σ1
σ2σ2Leabharlann σ-1∞σ3 σ4

kN1
(k)Da m
kN1 ae
[Sa]
该公式也适用于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 当工作点处于塑性安全区时
S
s a m
[S]
S
s a m
[S ]
复合应力状态时的安全系数
对称循环下,对塑性材料,按第三、第四强度理论计算
[k()D a]2( 1 1)2[k()D a]2k[N S ]1
实践证明,机械零件的疲劳大多发生在σrN
CD段。
σB
AB C
有限寿 命疲劳
mC—D段与曲材线料可有用关下的式常描数述
C—常数
σrN
σr
r m N N co ( n N C ≤ s N t≤ N D )N=1/4

疲劳断裂-总结..

疲劳断裂-总结..

第三部分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型式,典型焊接结构疲劳破坏事例表明疲劳断裂几率高,具有广泛研究意义。

疲劳破坏发生在承受交变或波动应变的构件中,一般说来,其最大应力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因此断裂往往是无明显塑性变形的低应力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的研究表明,疲劳寿命不是决定于裂纹产生,而是决定于裂纹增大和扩展。

因此,本章将在介绍疲劳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原理着重分析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规律、影响因素及疲劳寿命估算。

§3-1疲劳的基本概念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结构产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为防止结构在工作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疲劳设计采用σ―N曲线法确定疲劳强度。

一、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1、应力疲劳在低应力、高循环、低扩展速率的疲劳称为应力疲劳,也叫弹性疲劳。

七特点是在应力循环条件下,裂纹在弹性区内扩展,且裂纹扩展速率低。

2、应变疲劳在高应力、低循环、高扩展速率下的疲劳称为应变疲劳,也叫塑性疲劳。

其特点是应变幅值很高,最大应变接近屈服应变,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达每次循环10-2mm),寿命短(小于104周)。

二、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1、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1)结构在多次循环载荷作用下,在工作应力σ(σmax)小于强度极限σb时即破坏,在不同载荷下使结构破坏所需的加载次数N也不同,表达结构破坏载荷σ和所需加载次数N之间的关系(σ―N)即为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

(2)疲劳曲线在加载次数N很大时趋于水平,若以σ―lgN表示则为两段直线关系(3)图示(略)2、疲劳强度(条件疲劳极限)(1)疲劳曲线上对应于某一循环次数N的强度极限σ即为该循环下的疲劳强度(σr)(2)σr =f(N)σr对应σmax,一般N<1073、疲劳极限(1)结构对应于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强度极限即疲劳极限(2)为σ―lgN疲劳图中的水平渐近线三、应力循环特性1、应力循环中各参数及应力循环特性系数① σmax ―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值,σmax=σm+σa ② σmin ―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值,σmin=σm-σa ③ σm=(σmax+σmin )/2--应力循环中平均应力值 ④ σa=(σmax-σmin )/2―应力循环中应力振幅 ⑤ r=σmin/σmax ―应力循环中应力循环特性系数 2、特殊循环特性(1) 对称交变载荷,r=-1,疲劳强度σ-1 (2) 脉动载荷,r=0,疲劳强度σ0(3) 拉伸变载荷,0<r<1,疲劳强度σr拉伸变载荷σmin 和σmax 均为拉应力,但大小不等,0<γ<1,其疲劳强度用σr ,脚标γ用相应的特性系数表示。

疲劳断裂的特征分类及基础知识

疲劳断裂的特征分类及基础知识

No.1疲劳与断裂的概念1.疲劳:金属材料在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发生的性能变化称为疲劳。

2.疲劳断裂:材料承受交变循环应力或应变时,引起的局部结构变化和内部缺陷的不断地发展,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产品或材料的完全断裂,这个过程称为疲劳断裂,也可简称为金属的疲劳。

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一般很低,疲劳断裂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高度局部性及对各种缺陷的敏感性等特点。

No.2疲劳断裂的分类1.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如果作用在零件或构件的应力水平较低,破坏的循环次数高于10万次的疲劳,称为高周疲劳。

例如弹簧、传动轴、紧固件等类产品一般以高周疲劳见多。

作用在零件构件的应力水平较高,破坏的循环次数较低,一般低于1万次的疲劳,称为低周疲劳。

例如压力容器,汽轮机零件的疲劳损坏属于低周疲劳。

2.应力和应变分析应变疲劳——高应力,循环次数较低,称为低周疲劳;应力疲劳——低应力,循环次数较高,称为高周疲劳。

复合疲劳,但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区分应力与应变类型,一般情况下二种类型兼而有之,这样称为复合疲劳。

3.按照载荷类型分类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接触疲劳、振动疲劳、微动疲劳。

No.3疲劳断裂的特征宏观:裂纹源→扩展区→瞬断区。

裂纹源:表面有凹槽、缺陷,或者应力集中的区域是产生裂纹源的前提条件。

疲劳扩展区:断面较平坦,疲劳扩展与应力方向相垂直,产生明显疲劳弧线,又称为海滩纹或贝纹线。

瞬断区:是疲劳裂纹迅速扩展到瞬间断裂的区域,断口有金属滑移痕迹,有些产品瞬断区有放射性条纹并具有剪切唇区。

微观:疲劳断裂典型的特征是出现疲劳辉纹。

一些微观试样中还会出现解理与准解理现象(晶体学上的名称,在微观显象上出现的小平面),以及韧窝等微观区域特征。

No.4疲劳断裂的特点(1)断裂时没有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往往是突然性的产生,使机械零件产生的破坏或断裂的现象,危害十分严重。

(2)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往往低于静载时屈服强度的应力负荷。

失效分析3-2(疲劳断裂修改)

失效分析3-2(疲劳断裂修改)
第三节、 疲劳断裂
一、疲劳断裂的基本概念
1.定义
------在交变载荷(交变应力或循环载荷)的作用下,虽然应力低于 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时甚至低于屈服极限,但经过一定的循环 周期后,金属构件会发生突然断裂。
2.分类
腐蚀疲劳 高温疲劳 微振疲劳 接触疲劳
低周疲劳 高周疲劳
交变 频率
环 疲劳 载


1) 屈服强度
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疲劳强度也越高
提高疲劳强度设法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如采用屈 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值高的材料或细化晶粒。
四. 影响疲劳断裂的因素
2)构件表面状态
表面粗糙度愈小,应力集中愈小,疲劳强度也愈高。 材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疲劳极限下降。
表面淬火、渗碳和氮化等表面热处理,喷丸、表面滚压、 冷拔、挤压和抛光等机械加工, 都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 工程上常用这些方法提高构件的疲劳抗力。
5)材料的成分和组织
在各类工程材料中,结构钢的疲劳强度最高。
在结构钢中,疲劳强度随着含碳量增加而增高,钼、铬 和镍等也有相似的效应 。
冶金缺陷是指材料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气泡、元素的偏 析,等等。存在于表面的夹杂物是应力集中源,会导致夹 杂物与基体界面之间过早地产生疲劳裂纹。
裂交替作用的复杂过程,通常有切向扩展和正向扩展两个阶段。
(a) 疲劳裂纹扩展示意图 (b) 螺栓实际使用中的疲劳裂纹 图3-30 疲劳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裂纹起源于材料表面,向内部扩展范围较小,约2-5个晶粒之内 与拉伸轴约成45角,扩展速度很慢,每一应力循环只有埃数量级 第二阶段:断面与拉伸轴垂直,凹凸不平裂纹扩展路径是穿晶的扩展速度快,每一应力循环 微米数量级,显微特征:疲劳辉纹

疲劳断裂的特征分类及基础知识

疲劳断裂的特征分类及基础知识

疲劳断裂的特征分类及基础知识疲劳断裂是一种在重复加载条件下发生的一种损伤形式,可以导致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破坏。

疲劳断裂是由于应力集中、材料缺陷、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对疲劳断裂特征分类及基础知识的详细分析。

1.纵向疲劳断裂:当材料受到拉伸或压缩的加载时,在垂直于加载方向的平面上发生断裂,形成纵向疲劳断裂。

2.横向疲劳断裂:当材料受到扭转或剪切的加载时,在平行于加载方向的平面上发生断裂,形成横向疲劳断裂。

3.中心断裂:当材料受到拉伸或压缩的加载时,在距离加载部位较远的位置发生断裂,这种断裂称为中心断裂。

4.表面断裂:当材料受到磨损、腐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时,在材料表面形成断裂,这种断裂称为表面断裂。

1.疲劳载荷:是指在一个周期内作用于材料上的变化载荷,其特点是频率较高、幅值较小。

常见的疲劳载荷有交变载荷、脉动载荷和随机载荷等。

2.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应力水平下承受疲劳载荷的循环次数,即能够承受多少次循环载荷而不发生疲劳断裂。

3.S-N曲线:是一种用来描述材料的疲劳性能的荷载寿命曲线。

它描述了应力幅值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一般呈现出下降递减的趋势。

4.疲劳裂纹:是指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裂纹。

疲劳裂纹的出现是由于材料在应力循环中发生屈服,导致局部塑性变形,从而形成裂纹。

5.疲劳断裂预测:为了避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科学家和工程师会进行疲劳断裂预测。

这个过程包括材料的疲劳性能测试、疲劳寿命预测和结构设计等。

总结起来,疲劳断裂是一种由应力集中、材料缺陷和环境影响等引起的金属材料破坏形式。

根据断裂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将其分类为纵向疲劳断裂、横向疲劳断裂、中心断裂和表面断裂。

了解疲劳载荷、疲劳寿命、S-N曲线、疲劳裂纹以及疲劳断裂预测等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和预防疲劳断裂的发生。

研究和应用这些知识对于材料的设计和使用至关重要。

高等工程力学5疲劳断裂

高等工程力学5疲劳断裂
Manson—Coffin曲线是应力循环时的最大应变与断裂前循环周次关系曲线, 用于应变疲劳。
Wohler曲线测定方法:
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测定。
试样:多个相同的试样。
过程:选择不同的最大循环应力1、 2、…、n分别对每个试样进行循环 加载试验并记录其断裂前的循环周次
N1,N2,…,Nn,然后在直角坐标 图上将这些数据绘制成max-N或 max-lgN曲线,如图5-3所示。
变关系就形成滞后回线,如图5-2所示,这时存在弹性应变e和塑性应变p,其
总应变为
2 e p
(5-5)
图5-2 应力—应变滞后回线示意图
5 疲劳断裂
5.1疲劳断裂现象(续4)
应力疲劳:构件发生的总应变中弹性应变e占主要比例的疲劳。 在应力疲劳中,由于其循环应力一般较低,断裂总循环周次较高,所以这种疲 劳也称为高周疲劳。
c
(5-11)
该式表明材料的总应变幅与疲劳寿命的关系。上式中,若弹性应变幅占主要地
位,则属于应力疲劳范畴;而当塑性应变幅占主要地位时,则属于应变疲劳范畴。
当两种应变幅所占比例相当时则属于混合疲劳问题。
该式对于利用金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来估计其疲劳曲线有重要意义。
5 疲劳断裂
5.3疲劳断口形貌特征
5 疲劳断裂
5.2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续4)
在较高的循环应力的作用下,疲劳寿命为102~105次的疲劳断裂称为低周疲 劳。由于循环应力较高,常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而产生塑性应变,所以,这是一 种在塑性应变循环下引起的疲劳断裂。低周疲劳也称为塑性疲劳或应变疲劳。
应变疲劳的特点:作用的应力较高,循环寿命较短,应力的变动频率一般较低 等。
程具有相似的表达形式,只不过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内容不同,前者描述应力疲劳,

疲劳与疲劳断裂

疲劳与疲劳断裂

2
疲劳断裂是一个累积损伤的过程,通常在低于材 料屈服点的应力下发生,具有突发性断裂的特点。
3
疲劳断裂的发生与循环应力的大小、频率、应力 集中程度、材料特性等因素有关。
疲劳断裂的类型
高周疲劳
01
在循环应力较高、频率较低的情况下发生的疲劳断裂,通常与
材料的机械性能有关。
低周疲劳
02
在循环应力较低、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发生的疲劳断裂,通常与
疲劳与疲劳断裂
目录
• 疲劳概述 • 疲劳断裂概述 • 疲劳断裂的影响因素 • 疲劳断裂的预防与控制 • 疲劳断裂的检测与评估 • 案例分析
01
疲劳概述
疲劳的定义
疲劳
是指由于连续工作或活动过度而导致 的身体或心理上的能量消耗,从而引 发工作效率下降、错误率增加的现象 。
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是指由于长期承受疲劳而导 致的结构或材料发生断裂的现象。
详细描述
航空发动机叶片在高温、高转速和高应力的条件下工作,容易受到疲劳损伤。疲劳断裂通常是由于叶 片材料内部微裂纹的扩展和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为了防止疲劳断裂,需要深入分析叶片的材料特性、 应力分布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叶片的抗疲劳性能。
桥梁结构的疲劳断裂研究
总结词
桥梁结构的疲劳断裂是由于长期承受重复载荷而引起的,对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产 生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桥梁结构在车辆、风和地震等外部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反复的应力变化。当应力变化 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时,就会在材料内部形成微裂纹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结构的疲劳 断裂。为了预防疲劳断裂,需要对桥梁结构进行详细的疲劳分析和寿命预测,并采取相
应的加固措施。
机械零件的疲劳断裂实例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
疲劳断裂是由于物体在交替或循环加载下发生的失效现象,通常发生在经历了多次加载和卸载的过程后。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包括:
1.疲劳裂纹:疲劳断裂通常始于物体表面的微小缺陷或裂纹。

这些裂纹在循环加载下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材料失效。

裂纹的起源可能是由于材料的内在缺陷、加工不良、或者前期的机械损伤等。

2.裂纹扩展:一旦裂纹形成,它会在每个加载周期中经历扩展和闭合。

在加载过程中,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会集中,导致裂纹扩展。

在卸载过程中,裂纹尖端的应力减小,裂纹略微闭合。

这个循环的过程会导致裂纹逐渐扩展。

3.疲劳断口: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就会发生疲劳断裂,形成疲劳断口。

这种断口通常呈现出典型的海浪状纹理,被称为“疲劳条纹”或“疲劳沟槽”,是疲劳断裂的特征之一。

4.多裂纹形式:在一些情况下,疲劳断裂并不是由单一的裂纹引起的,而是由多个裂纹相互交汇形成的。

这种情况下的疲劳断口形式可能更为复杂,但依然遵循着裂纹的扩展和最终断裂的基本原理。

总的来说,疲劳断裂是一个由于循环加载引起的渐进性过程,其基本形式包括裂纹的形成、扩展,最终导致疲劳断口的形成。

这对于设计和使用材料时需要考虑疲劳强度和寿命至关重要。

疲劳断裂的定义和特点

疲劳断裂的定义和特点

疲劳断裂的定义和特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疲劳断裂”。

啥叫疲劳断裂呢?简单说,就是一个东西被反反复复地折腾,最后突然就断啦!比如说,你有根橡皮筋,你不停地拉它、松它,拉它、松它,次数多了,某一次“啪”的一声,它就断了,这就是疲劳断裂啦!
疲劳断裂啊,它有好些特点呢。

首先就是隐蔽性超强!就好像一个隐藏
的小怪兽,你平时根本注意不到它,等它突然冒出来搞破坏的时候,你才惊觉:哎呀,咋回事呀!想象一下,一辆汽车在路上跑着跑着,突然某个零件就因为疲劳断裂出问题了,多吓人啊,这不是害人嘛!
还有呢,它具有累积性。

就跟你存钱似的,一次存一点,时间长了就攒
了好多。

零件也是这样,每一次的使用,每一次的受力,都在给疲劳断裂“存钱”呢,等存够了,“哗啦”,就断掉啦!这不就像是你天天熬夜,一天两天觉得没啥,时间久了,身体就撑不住了,出问题啦!
而且疲劳断裂一旦发生,往往后果很严重啊!你想想,飞机在天上飞着,要是哪个关键部件疲劳断裂了,那不得出大事儿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
咱可得重视疲劳断裂这个事儿呀!在平时就要做好预防,该保养保养,该检查检查。

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对不?我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对疲劳断裂保持高度警惕,不能让它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搞破坏呀!咱得把这个小怪兽给牢牢看住,不能让它得逞!。

疲劳断裂的概念

疲劳断裂的概念

疲劳断裂的概念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看起来坚固无比的东西,怎么就突然坏掉了呢?就像你每天都骑的自行车,某一天脚蹬子突然断了,害得你差点摔个狗吃屎。

又或者是那座你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的大桥,要是有一天桥的某个钢梁断了,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这里面可能就藏着一个“大坏蛋”——疲劳断裂。

啥是疲劳断裂呢?咱先打个比方。

人要是长时间干活,累得不行了,身体就会出毛病,对吧?材料也是这样。

你看那飞机的机翼,在天空中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就像一个人不停地扛着重物,而且是无数次地扛。

每次承受压力,虽然可能看起来都没有造成什么大的破坏,但是就像在材料的身体里种下了一颗颗小“种子”。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是个机械工程师。

有一次他就跟我抱怨说,他们厂子里有一批机械零件,看着都好好的,在测试的时候却老是出问题。

一开始,他们以为是材料本身的强度不够,就换了更高级的材料。

结果呢?还是不行。

小李那叫一个头疼啊,头发都掉了好几把。

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原来是疲劳断裂在捣鬼。

那些零件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承受住压力,可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就像一个马拉松选手跑到后半程一样,渐渐体力不支,最后就断了。

你再想象一下,材料就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疲劳断裂就像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下子就要了它的命,而是慢慢地折磨它。

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零件,发动机一启动,这些零件就在那里不停地工作,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转个不停。

每一次的运转,都对零件有一点点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小到你都察觉不到,就像小蚂蚁咬了一口,不痛不痒的。

可是时间一长,这无数个小蚂蚁咬的小伤口加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大伤口,最后零件就断裂了。

这时候你就会想,哎呀,这东西怎么说坏就坏呢?其实啊,它早就被疲劳断裂这个“病魔”给缠上了。

那疲劳断裂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里面的原因可不少。

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的特性。

有些材料天生就比较“脆弱”,就像那些娇弱的花朵,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

而另一些材料可能比较“强壮”,但是也架不住长时间的折磨。

疲劳断裂名词解释

疲劳断裂名词解释

疲劳断裂名词解释
疲劳断裂是指材料或构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由于疲劳损伤累积而导致的断裂。

以下是对这一概念的解释:1.循环载荷:疲劳断裂通常发生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即材料或构件受到的载荷在不断地重复和变化。

这种循环载荷可以是由于机械运动、温度变化、压力波动等因素引起。

2.疲劳损伤: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或构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微观损伤,如微裂纹的形成、扩展和聚集等。

这些损伤会导致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下降,最终可能导致断裂。

3.断裂:当疲劳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材料或构件的强度会降低到无法承受外加载荷,从而发生断裂。

这种断裂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具有不可逆转的破坏性。

4.疲劳断裂的特征:疲劳断裂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是由疲劳损伤不断累积导致的,而不是由于一次性的最大载荷造成的;其次,疲劳断裂通常发生在低于材料或构件的强度极限或屈服点的循环载荷作用下;最后,疲劳断裂具有突发性,而且通常不容易被检测或预防。

在工程实践中,对于易受疲劳断裂的设备和部件,应尽
可能避免或减少循环载荷的作用,例如采用合适的结构设计和减震措施,同时对于关键部件和设备应进行疲劳强度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可靠性。

疲劳断裂的分类

疲劳断裂的分类

疲劳断裂的分类
疲劳断裂是一种在材料长时间受到交替或循环负载作用下,由于材料内部的微观缺陷逐渐扩展而形成的破裂现象。

疲劳断裂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高周疲劳断裂:在高周次循环载荷下发生,常常出现在金属结构中,例如飞机、桥梁等。

2. 低周疲劳断裂:在低频循环载荷下发生,常出现在机械设备的轴承、齿轮、弹簧等部位。

3. 热疲劳断裂:在高温环境下,材料受到热膨胀和收缩的影响,从而引起疲劳断裂。

例如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

4. 腐蚀疲劳断裂:在材料遭受腐蚀环境和循环负载作用时,疲劳断裂的速度会加快,例如海洋平台的钢结构。

5. 高应力疲劳断裂:材料在受到高应力作用下,疲劳断裂的速度会大幅度增加。

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航空、航天器的结构中。

以上是疲劳断裂的几种分类,不同类型的疲劳断裂对材料的损伤效果和造成的后果不同,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搭接接头
仅有侧面焊缝的搭接接头疲劳强 度最低,只达到基本金属的34 度最低,只达到基本金属的34 %。正面焊缝的焊脚为 正面焊缝的焊脚为1 %。正面焊缝的焊脚为1:1、1: 2、1:2(表面机加工)、1: 2(表面机加工 表面机加工) 3.8(表面机加工 3.8(表面机加工)的搭接接头疲 表面机加工) 劳强度分别为基本金属的40%、 劳强度分别为基本金属的40%、 49%、51%和100%。 49%、 % 100%。 %、51 采用所谓“加强” 采用所谓“加强”盖板的对接接 头是不合理的接头形式, 头是不合理的接头形式,试验结 果表明, 果表明,加盖板对接接头疲劳强 度只达原对接接头疲劳强度的一 半。 一般应避免用搭接接头, 一般应避免用搭接接头,若必须 采用搭接接头时要保证焊缝比例 (1:2)并经机械加工使其过 渡平滑。 渡平滑。
第二部分 疲劳断裂与动载焊接 结构设计
参考教材 断裂力学Ⅲ 断裂力学Ⅲ、Ⅳ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Ⅰ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Ⅰ、Ⅱ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Ⅲ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Ⅲ -铁路桥梁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Ⅳ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Ⅳ -吊车及吊车轨道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疲劳断裂影响因素:结构构造刚柔相济程度; 疲劳断裂影响因素:结构构造刚柔相济程度;应力 集中;材质纯度与塑性和韧性; 集中;材质纯度与塑性和韧性;残余应力与热处理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焊接缺陷
焊接缺陷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大小与缺陷的种类、尺寸、方向和位 焊接缺陷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大小与缺陷的种类、尺寸、 置有关。 置有关。 缺陷位置: 缺陷位置:位于残余拉应力区内的缺陷的影响比在残余压应力区 内的大;位于应力集中区的缺陷(如焊趾部裂纹) 内的大;位于应力集中区的缺陷(如焊趾部裂纹)的影响比在均匀 应力场中同样缺陷影响大。 应力场中同样缺陷影响大。 缺陷形状:片状缺陷(如裂缝、未熔合、未焊透) 缺陷形状:片状缺陷(如裂缝、未熔合、未焊透)比带圆角的缺陷 (如气孔等)影响大。 如气孔等)影响大。 缺陷种类:表面缺陷比内部缺陷影响大。 缺陷种类:表面缺陷比内部缺陷影响大。 缺陷方向:与作用力方向垂直的片状缺陷的影响比其它方向的大。 缺陷方向:与作用力方向垂直的片状缺陷的影响比其它方向的大。 材料影响: 材料影响:缺陷对缺口敏感性强的材料的疲劳强度影响比对一般 缺口敏感性材料影响大,所以高强钢强度高而实际疲劳强度并没 缺口敏感性材料影响大, 吉林大学 有提高很多。 有提高很多。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局 部 刚 度 设 计 方 案 示 例 7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提高疲劳强度措施:设计措施、工艺措施、 提高疲劳强度措施:设计措施、工艺措施、维护措施 (2)工艺措施 正确选择焊接规范,保证焊缝良好成形和内、 正确选择焊接规范 ,保证焊缝良好成形和内、 外部没 有缺陷;当采用角焊缝时须采取综合措施: 有缺陷; 当采用角焊缝时须采取综合措施 :机械加工 焊缝端部,保证焊缝根部焊透。 焊缝端部,保证焊缝根部焊透。 用表面机械加工的方法消除焊缝及其附近的各种刻槽 降低接头应力集中程度。 降低接头应力集中程度。 TIG电弧整形 可以大幅度提高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电弧整形, TIG电弧整形,可以大幅度提高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丁字和十字接头 应力集中系数比对接接头的高, 应力集中系数比对接接头的高,其 疲劳强度远低于对接接头。 疲劳强度远低于对接接头。 未开坡口的角焊缝的十字接头, 未开坡口的角焊缝的十字接头,危 险截面有两个: 险截面有两个:母材与焊缝趾端交 界处、焊缝根部。 界处、焊缝根部。当焊缝承受工作 应力(垂直于焊缝方向) 应力(垂直于焊缝方向)时,疲劳 断裂发生在焊缝(a/δ≤0.6~0.7)的 断裂发生在焊缝(a/δ≤0.6~0.7)的 薄弱环节或母材与焊缝趾端交界处 a/δ>0.7)。 (a/δ>0.7)。 适当提高焊角尺寸可使疲劳断裂发 生在母材与焊缝趾端交界处, 生在母材与焊缝趾端交界处,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疲劳强度; 定程度上提高疲劳强度; 若开坡口并焊透使焊缝在焊趾处向 母材平滑过渡, 母材平滑过渡,则其疲劳强度可明 显提高。 显提高。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点 状 加 热 调 整 残 余 应 力 场 工 艺 方 案 示 例 2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局 部 挤 压 调 整 残 余 应 力 场 工 艺 方 案 示 例 2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提高疲劳强度措施:设计措施、工艺措施、 提高疲劳强度措施:设计措施、工艺措施、维护措施 (3)维护措施 覆盖涂层、喷洒涂层防止腐蚀介质的不利影响。 覆盖涂层、喷洒涂层防止腐蚀介质的不利影响。 特殊保护措施-------塑料涂层 特殊保护措施 ---- 塑料涂层 , 采用特殊塑料涂层可 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 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3)材质纯度与塑性和韧性; (3)材质纯度与塑性和韧性; 材质纯度与塑性和韧性 材质塑性和韧性影响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材质塑性和韧性影响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缺口敏感性强的材料容易开裂; 缺口敏感性强的材料容易开裂; 在实际焊接结构中,如果焊接热影响区的尺寸不大, 在实际焊接结构中,如果焊接热影响区的尺寸不大, 一般不会降低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一般不会降低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国际焊接工程师 培训课程
断裂力学与动载焊接结构设计 吉林大学
二00七年三月 00七年三月
国际焊接工程师 培训课程
第二部分
疲劳断裂与动载焊接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 疲劳断裂与动载焊接 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 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疲劳寿命设计 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钢结构疲劳设计规范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标准动载焊接结构设计标准-铁路桥梁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标准动载焊接结构设计标准-吊车及吊车轨道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2)工艺措施 调整残余应力场, 调整残余应力场, 消除接头的应力集中处的焊接残余 应力或使该处产生残余压应力均可以提高接头的疲劳 强度。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整体处理, 强度 。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整体处理, 包括整体退 火或超载予拉伸法;局部处理, 火或超载予拉伸法 ;局部处理, 即在接头某部位采用 加热、辗压、局部爆炸等方法, 加热 、辗压、 局部爆炸等方法, 使接头应力集中处产 生残余压应力。 生残余压应力。 TIG焊表面强化处理、 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 TIG焊表面强化处理、用小轮 挤压或锤轻打焊缝表面及过渡区、 挤压或锤轻打焊缝表面及过渡区 、或用小钢丸喷射焊 缝区都可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 缝区都可提高接头的疲劳强度。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4)残余应力与热处理 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理论 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 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 : 焊 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 影响与应力集中情况( 影响与应力集中情况 ( 应 力集中系数K 力集中系数 KT ) 、 残余应 性质及大小、 力(σR)性质及大小、应 力循环特征系数r有关。 力循环特征系数r有关。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施 焊 方 便 性 设 计 方 案 示 例 1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焊 缝 间 距 离 合 理 2 : 设 计 方 案 示 例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焊 缝 交 叉 、 焊 缝 位 置 等 设 计 方 案 示 例 3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次 要 焊 缝 设 计 方 案 示 例 4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接 头 形 式 设 计 方 案 示 例 5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焊 缝 形 状 过 渡 设 计 方 案 示 例 6 :
吉林大学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减小接头局部刚度 在焊缝附近开缓和槽、加过渡圆角等可减小接头局 在焊缝附近开缓和槽 、 加过渡圆角等可 减小接头局 部刚度,减小开裂危险性。 部刚度,减小开裂危险性。
二.提高疲劳强度措施
提高疲劳强度措施:设计措施、工艺措施、 提高疲劳强度措施:设计措施、工艺措施、维护措施 (1)设计措施 减小应力集中:整体设计时注意分散集中载荷; 减小应力集中 :整体设计时注意分散集中载荷 ;细部 设计应注意圆滑过渡;减小接头局部刚度。 设计应注意圆滑过渡;减小接头局部刚度。 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要点:使焊缝易于施焊、焊缝间距离不能过近、 要点 :使焊缝易于施焊 、焊缝间距离不能过近 、避免 焊缝交叉、尽量使焊缝远离高工作应力区、 焊缝交叉 、尽量使焊缝远离高工作应力区 、尽量使焊 缝远离高应力集中区、考虑次要焊缝。 缝远离高应力集中区、考虑次要焊缝。
吉林大学
一.疲劳断裂影响因素
从 σa~ σm 的疲劳图可以看出有残余拉应力(σR >0 ) 时, σa~σm的疲劳图可以看出有残余拉应力 的疲劳图可以看出有残余拉应力( +σa; σmax=σm+σR+σa; 残余拉应力( 增加,导致应力振幅σa 残余拉应力(σR)使平均应力 σm 增加,导致应力振幅σa 减小,从而使承载能力降低,即疲劳强度降低; 减小,从而使承载能力降低,即疲劳强度降低; 当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σmax到达σs 当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σmax到达σs时,残余应力因应力全 σmax到达σs时 面达到屈服而消除,所以当σm达到一定数值(σm+σa=σs) σm达到一定数值(σm+σa=σs), 面达到屈服而消除,所以当σm达到一定数值(σm+σa=σs), 即应力循环特性r> r>0 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将没有影响; 即应力循环特性 r>0 时 , 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将没有影响 ; σm小于此值 应力循环特性r< 小于此值, r<0 当σm小于此值,应力循环特性r<0时,则残余拉应力会使疲 劳强度降低,σm越小 内应力的影响愈显著。 越小, 劳强度降低,σm越小,内应力的影响愈显著。 越大、 越大、 越小(负数) 残余应力( KT越大、σR越大、r越小(负数),残余应力(σR)使疲劳强 度降低越严重,这时可通过热处理提高疲劳强度。 度降低越严重,这时可通过热处理提高疲劳强度。 若残余应力( 为压应力或应力循环特征系数r 若残余应力(σR)为压应力或应力循环特征系数r大且应力 集中系数K 小则不需要热处理消应力。 集中系数KT小则不需要热处理消应力。 吉林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