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消费结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
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数达到1600多万,数量和比例都很高。
因此,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基础进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二.理论基础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在肯定收入对储蓄约束和心理功能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其局限在于:1.排斥每个人消费、储蓄行为受他人影响的事实,肯定个人消费、储蓄是孤立的行为,从而忽视社会因素对消费、储蓄的影响,结果把居民储蓄变动看成孤立的个人行为。
2.排斥每个人收入的跨期预算,从而忽视储蓄心理预期和生命周期功能,结果不能从动态的、长期的角度反映储蓄变动的态势。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第二,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三,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第四,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运用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异方差的相关知识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借助于统计软件,建立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初步模型,以便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关系。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了系列结论。
关键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一元线性回归异方差一、问题提出我国是一个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全局。
从农村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
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
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对支出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能否实现,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增强城镇居民的消费信心;五是加强教育投入和改革教育政策,提高国民教 育水平,从而促进长期消费水平的提高。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未能考 虑更多可能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如个人信用、金融市场发展等。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国内城镇 居民的重要消费项目之一。旅游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可支配收入、消费 观念、地区差异等。因此,研究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 意义。本次演示将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献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消费的概念、 特征和影响因素;旅游消费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 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差异。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提供了重 要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次演示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进行研究。首先,我 们选取了2010-2019年的全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 计局。然后,我们运用OLS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
六、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及 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消费习惯、未来预期、社会保 障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习 惯的影响最为显著,未来预期和社会保障的影响次之,教育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中,α为截距项,β1至β6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利用 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结果如下:
α = 2000 β1 = 0.65*** β2 = -0.10*** β3 = 0.15*** β4 = 0.10*** β5 = 0.15*** β6 = 0.05*** R-squared = 0.92*** F-statistic = 120.5***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居民消费水平反映着人们对于满足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本文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1993年至2011年的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正文:一、文献综述:1.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学背景消费,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
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消费的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
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的数量指标。
消费进行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⑴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
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⑵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⑶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
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⑷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
计量课程论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及对策建议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研究,建立了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并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对策建议一、引言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笔者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78年以后的,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故这一时期的样本更能反映这种变化。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由经济理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Y t 与国内生产总值X 1的关系为: 1111μβα++=X Y t假定模型中随机误差项1μ满足古典假定,运用OLS 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如下:10368.02275.93X Y t +=(9.2969)(181.1983)其中,可决系数2R =0.9993。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可决系数很高,这也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中,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4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影响因素,那么居民的人均收入就是微观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比较显著,于是在这里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由于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前一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平均货币流通量、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和自回归建立起较为合理的模型。
从数据中得知,前一年的消费额、国民收入总额和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国民收入总额和前一年居民消费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有正向影响,并且以国民收入总额占主要地位,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对居民消费总额有较强的负效应。
但是居民消费对当年物价指数反应相对不明显,说明居民相对来说更注重经济的安全性。
居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通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参照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健康的消费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深化税制改革无疑不是促使居民消费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创新点是采用逐步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数据稳态检验。
【关键词】居民消费;逐步回归;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目的和意义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方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而且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的研究居民消费状况,本文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为典型,从侧面反应居民消费状况,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还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认识,还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能为其他领域的消费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凯恩斯在其消费函数中明确指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且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实证支持,他们通过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除了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例如,价格水平、消费者信心、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其中,价格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消费者信心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消费决策;教育水平则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来影响消费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也会对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09税务2班刘超2009280092摘要:民生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热点话题,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决策层到普通百姓都高度重视我民生问题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快速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由于我国分配制度和收入水平的变话,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达到小康之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影响消费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
Abstract:Livelihood issues is the current hot topics, from central to local, from the national decision-makers to ordinary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atus of my livelihood issues and solution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s economy has shown rapid and stable growth trend, our allocation system and the income levels chang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urban residents in the well-of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levels have emerged in a number of new features and new problems. Based on the data of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econometricmethods. Som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analysis, and find the main reason affecting th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正文: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一定的调整,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扩大内需”也是现阶段我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其规律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山东省农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山东省农村消费结构分析作者:张贤贤曾章备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5期[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研究居民的消费行为,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运用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利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知识对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深入剖析了当前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
针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恩格尔函数模型[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571引言与文献综述当前,理论界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正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而居民消费中,农村消费市场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了详细的了解,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并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效用,从而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定量目标的建立。
在我国,农民作为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内需的启动效果(李真、李兴惠,2004)。
近年来,在城市消费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发展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梁洪波,2012),这也成为许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
如李真,李兴惠(2004)以山东省17个地市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消费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纯收入线性关系显著。
樊祥成(2008)通过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发现,虽然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规模在千元级以上的跃升周期越来越短。
梁洪波(2012)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目前制约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
刘美玲(2012)则以山东威海、枣庄、潍坊、济南4市具有代表性的389户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消费在饮食—住房—穿衣—饮食方面呈盘旋状上升趋势。
计量经济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解决自相关问题)
第 1 页 共 7 页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6,457 6,835 7,199 7,902 8,670 9,450 10,600 12,400 14,259 16,602 20,337 23,912 25,963 30,567 36,018 39,544 43,320
一、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 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居民消费(C)、投资(I)、 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有关。所以,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这二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探寻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规律性,还可以预测 未来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趋势。
3,002 3,159 3,346 3,632 3,887 4,144 4,475 5,032 5,596 6,299 7,310 8,430 9,283 10,522 12,570 14,110 15,632
利用 EViews 软件,生成 Yt , X t 的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做 OLS 回归。
图 5.03 残差项 et 1 和 et 的最小二乘回归结果
估计结果: et 0.902957et 1 ,由此可知: =0.902957。对原模型进行广义 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式:
Yt 0.902957Yt 1 1 (1 0.902957) 2 ( X t 0.902957 X t 1 ) vt
图 5.05 第一步结果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经济分析
An Ec n me rcAn lsso h lt n h p b t e n u e m a d a d Ec n mi o h o o ti ay i n t eReai s i ewe n Co o s m rDe n n o o cGr wt
S UN l- a Ha t o,S ONG n - i g Ro g x n
( n d oT c n lgc l nvri Qig a eh oo i iesy,Qig a h n o g2 6 2 ,C ia aU t n d oS a d n 6 5 0 hn )
Ab ta t C n u rd ma d i d vn c n mi rw h, o e o h ria, iu t ts te rwt i o sme e n n sr c : o sme e n s r ig e o o c go t i n fte tok l sr e h go h n c n u rd ma d i l a
c n u r d ma d v l a e u n i t e r lt n h p b t e c n mi rwt n t a n u n e, wh l a i g a v na e o h o s me e n ai t d q a t ai ea i s i ewe n e o o c g o h a d mu u l if e c d t v o l i tkn d a tg fte e
meh d o r grc u ai ts c ni e h tc n u rd ma d a d rcpo a a st n b t e c n mi rw h, te i ato to fG a e a s  ̄ et o f n l m r d ta o s me e n n e irc lc u ai ewe n e o o c go o t h mp c f
计量经济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解决自相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 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居民消费(C)、投资(I)、 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有关。所以,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这二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探寻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规律性,还可以预测 未来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趋势。
第 1 页 共 7 页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6,457 6,835 7,199 7,902 8,670 9,450 10,600 12,400 14,259 16,602 20,337 23,912 25,963 30,567 36,018 39,544 43,320
R 2 =0.984176,F=2052.388,DW=1.337929
其中, Yt Yt 0.879802Yt 1 , X t X t 0.879802 X t 1 。
(5.08)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变为 35,解释变量是一个,在显著性 水 平 =0.01 下 , 由 DW 统 计 表 可 知 : d L 1.195 , dU 1.307 , 模 型 中
图 5.01 回归结果
估计结果: Yt 371.0737 0.348627 X t Se = (65.19090) (0.004230) t = (5.692110) (82.41654)
R 2 =0.995019,F=6792.485,DW=0.167457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深入探究这一变化背后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采用QUAIDS模型进行两阶段一致估计,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QUAIDS模型(Quadratic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学模型,能够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有效地估计消费者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响应程度。
我们运用该模型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各类消费支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食品、衣着、耐用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消费支出的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现状、特点及趋势,进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通过对比不同收入水平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消费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方法,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文章段落生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与此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费结构单消费层次不高、消费环境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消费结构作为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为制定针对性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量分析
经济论 坛 Il 1
我 国农村居 民消费结构研究
— —
。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量分析
刘 东
(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采用扩展 线性 支出系统模型 , / 20 年全 国各地 区农村居民收入 支出的截面数据建立 了我 国农村居 民消费模型。通过该模 型的分  ̄ l - f 07 析 以及边 际分析 、 弹性 分析得 出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特点及消费结构呈现 出的向享受性 、 发展性方向转变的趋势。 关键词 : 扩展线性 支出系统; 消费结构 ; 边际分析; 弹性分析
为八个项 目: ( 1 )食品 ; ()衣着 ; ( 2 3 )居住 ; () 4 家庭设备及服务 ; ()交通和通讯 ; ()文 5 6
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 ( 医疗保健 ; ()其 7 ) 8
他商 品及服务。 2 模型参数的估计 . 2 利 用 E i s 食 品 支 出 V 、衣 着 支 出 Ve 对 w , 居 住支 出 V 、家庭 设 备 及服 务 支 出 V 、 , 4 交 通和通讯 支 出 V 、文教娱乐 用 品及服务 支 出 V 、医疗保 健支 出 、其他 商品及服务 支 6 出 和纯收入 1 分别进行 回归。 根据表 1 资料 ,由于采用截面数据 ,故利 用加权最小二乘 法对 ( 5 )式进行估计 ,以 V 『 (o )为权数。结果见表 1 -. 5 。 23经济意义 和统计推断检验 . 根据 表 1 中本文最终确定的模 型 ,收人 I 前 的系数均为正值 ,表 明随着纯收入 的增 三驾 马 车”之一 ,是拉动经济增长 的根本动力。居 民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 中,各种消费资 料和劳务 的构成或比例关系 。优化消费结构对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从而拉动 我国经济持续 、 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在 消费结构分析中 ,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恩 格尔函数 (ne f c o)和扩展线性支出系 E gl u t n ni
计量经济学-消费——收入模型分析
浅析增加农民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以刺激农民消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物流管理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学号:***********浅析增加农民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以刺激农民消费———计量经济学消费—收入模型分析引言: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人口构成的主体,也是社会构成的主体,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数量达9亿之多。
离开农民,农村综合体将不复存在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个战略问题。
因此,要促进农村发展,必须重视农民问题。
目前,农民负担重,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的47%下降到26%,一些地方还在呈继续下降的趋势,而且农村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城市,也就是说9亿农民的消费低于3亿城镇人口的消费。
故现在对中国部分地区农民消费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相对封闭,经营活动单一,农民大多从事耕种和畜牧业,故其收入主要以家庭营业收入为主。
随着农村市场的繁荣,农产品价格的竞争激烈,家庭生产经营模式以其产品产量少,单位成本高,竞争能力弱,已经无法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不仅产量高、质量好、科技含量高、成本低等优势不断地发展,因此农民将一部分农业用地多户联片出租本地或外地个人或公司承包进行规模化经营,例如建立蔬菜生产基地、草莓生产基地、红虫养殖场等;畜牧业也由于农户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手中剩余的粮食减少,靠购买饲料成本高,家庭饲养数量逐渐减少,整个畜牧业的发展走向专业饲养,同时大批富余农村劳动力基本上是转入第二产业中去,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比重来看,农业为 44.44 %,第二产业为24.8%,同上阶段对比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0.8%。
专业化、基地化生产经营,农产量增长快,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下调,使得一部分农民无法在农产品商品化竞争中取胜,纷纷退出农业生产进行转行。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消费结构分析
许雯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得出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函数,从而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和成因。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消费结构 前言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 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 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 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改善。因此建立消费结构函数,并进行系统分析,对进一 步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居民的 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很大意义。 一、计量经济学定义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共 生物,属于数量性质的学科,主要从不确定性角度研究经济现 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从实际 问题的背景出发,以大量的经济统计数据为原料,综合运用统 计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科学方法,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 型,对经济关系做出定量的分析和估计。 二、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函数 (一)变量的选择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居民 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 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可比性的 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 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这正是可从统 计年鉴中获得的数据变量。 (二)收集有关数据 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2006—2009年收集的数据。根据数 据,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共分作八项:(1)食品:(2)衣着支 出;(3)设用品及服务;(4)医疗保健;(5j交通和通讯;(6)娱乐 文教服务;(7)居住;(8)杂项商品及服务。 (三)消费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结合上述<中国统计年鉴库>中提供 的数据,建立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食品、住房、娱乐文化服
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成绩1 数据选取(20分)模型建立与数据分析(40分) Eviews应用(10分)结论陈述(10分)整体行文(20分)23456 总分【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但由于分配机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运用Eviews的研究方法,对影响消费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建立模型,选取数据本文对国内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我国居民的实际情况,假设一般模型为:y?ax1?bx2?cx3?C,其中,y为当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x1为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x2为当期价格指数,x3为前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C为常数项。
分析数据选取1998年至2021年,如表所示:二.数据录入Eviews,使用OLS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OLS分析,结果如下:由输出结果可知,y?0.537783x1?12.53123x2?0.24715x3?1711.318? (4.048160)(-0.441819)(1.06766)(0.622598)R2?0.99888 R?0.9984 F=2081.28 DW=1.7028312再用Eiews对Y ,X1,X2,X3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可以得到根据结果,可以知道,三个变量之间都高度相关,因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共线性。
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当期价格指数以及前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三者两两都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而由表可知,X1的拟合优度最好,因此,分别对X1与X2, X1与X3,进行相关辅助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
X1与X2的辅助回归分析结果如下:由此可得X1与X2的回归模型为: X1=1360.218X2-128742.6 (5.822318) (-5.43055)R21-2=0.790207 R21-2=0.766896 F=33.89939 DW=1.861266X1与X3的辅助回归分析结果如下:由此可得X1与X3的回归模型为: X1=1.761389X3-1919.14 (46.24946) (-7.63033)R21-3=0.99581 R21-3=0.995345 F=2139.013 DW=2.049373根据回归模型可知:X1与X3的相关程度最大,线性关系最显著。
消费支出与消费水平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消费支出与消费水平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消费支出与消费水平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计量经济学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施阳、梁松港、张丽华、范蕾、刘学文【摘要】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
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
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Impact of the regional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s the people's income, although other factors alsoaffect the consumer. Bu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some data, such as "people's property" and "shopping environment"; Some residents may be highly relevant income, If the "employment status", "people's property"; Another factor in the use of cross-section data in the region is not much difference. If "Retail Price Index", "interest rates." These other factors could not be included in the model, even if their consumption of certain impact could also be classified immediately disturbance items. To "urban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would be choose statistical yearbook available, "the average annual per capita urban disposable income" as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 X.【关键词】消费支出消费水平居民收入一、引言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居民消费结构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四川省居民消费结构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人们的消费,总要以一定的消费资料为对象,人们要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就要消费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反映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状况。
如:消费结构按满足消费需要的不同层次来分类,可把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按人们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可以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等不同形式;按消费品的不同内容,可划分为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
本文采用的是第二类分类方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消费结构的问题越来越重要。
研究消费结构,探讨影响消费结构的各种因素,揭示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寻求合理的消费结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基础1、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因此,从消费结构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其动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和完善,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得到更大发展,并逐步趋于合理化。
张少龙《中国市场消费战略》2、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有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价格变化、人口等,其中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反映居民购买力的大小,为了分析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首先必须分析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和消费需要的层次性。
需要结构和消费结构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变化的,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要根据消费需要的层次性的变化和消费品的不同类型来具体分析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尹世杰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3、线性支出系统(LES:Linesr Expenditure System)是一个经济意义清楚,广泛应用的需求模型系统,它是一个联立方程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自相关的影响较小。(2)斜率 βi 表示增加的 总支出中第 i 类商品所占的份额,即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
倾向。说明总消费支出增加 1 元,食品支出将增加 0.266 元。(3)
常数项 αi 可以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各 类商品支出所占比重变化的趋势。当 αi<0,则随着总消费支出
娱教 V6 -107.21 0.1606 -5.7955 67.0171 0.9987 4491.29 2.179 居住 V7 -88.854 0.1224 -1.42217 15.1049 0.9744 228.16 1.792
杂项 V8 -67.477 0.0437 -7.9489 39.7477 0.9962 1579.87 1.501
(1)
其中 Vi 是第 i 类商品的人均支出,V 人均消费总支出,ei 随
机误差项,αi 和 βi 是要估计的参数。
4、模型参数的估计
利用上文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食品、衣着、设
备、医疗、交通、娱教、居住、杂项八个类别支出的恩格尔系数。
用 EVIEWS 软件,对(1)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计算出各
对(6)式利用截面资料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求得 αi、βi
的估计值,再利用式(7)可求得 PiXi。
由推导式可以看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考虑了消费需求和
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
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从而能够全面的反映居民消费
结构的各项指标。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用品及服务。(4)医疗保健。(5)交通和通讯。(6)娱乐文教服务。
(7)居住。(8)杂项商品及服务。
3、建立数学模型
本文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建立的是恩格尔函数模型。
恩格尔函数是反映各类消费需要与收入或消费支出之间的数
量关系的数学方程式。最简单的恩格尔函数为线性函数。
Vi=αi+βi*V+ei i=1 ̄8
Stone 以效用函数为基础提出了需求函数的线性支出系统,其
基本形式为:
Vi=PiXi+β(i V-∑PkXk)(i=1,2,3……)
(2)
其中,Vi 是对第 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V 是总消费支出,是 Vi 的和。Xi 是对第 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iXi 是对第 i 种商品 的基本需求支出;bi 表示超过基本需求支出中用于购买第 i 种 商品的百分比,称边际预算比。方程(2)将对第 i 种商品的基本
较恩格尔函数模型及其他模型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可以直接 运用截面资料进行参数估计,还可以用来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分 析,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基本需求分析。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见表 2) 表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估计值表
项目 食品
αi 898.568
βi 0.164
T(βi) 15.4388
R2 0.9754
【关键词】 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 边际消费倾向 扩展线 性支出系统
一、消费结构分析的意义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 支出的比例。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交通通讯消 费、医疗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文娱教育消费和其他 消费等八个支出子项。考察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生 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从侧面反映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 基本状况,是联合国划分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企业来讲,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十 分重要,是挖掘市场营销机会核心而永恒的主题。同时,优化消 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 长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采用恩格尔函数模型和扩展线性支出系 统模型两种方法对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二、恩格尔函数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1、理论和经济假设,这是建立模型所依据的经济行为理论 根据经济理论分析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指出经济现象间的 因果关系和相互间的联系。本文假定消费是理性的,即在收入 和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消费结构是各类消 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 重又称为恩格尔系数。 2、收集有关数据 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 2003 收集的数据。根据数据,城镇居 民家庭消费支出共分作八项:(1)食品。(2)衣着支出。(3)设备
理论探索
CON TEM PORARYECON OM ICS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 消费结构分析
○吴高莉 邓书基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宜兴 214206)
【摘要】 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 水 平 、生 活 质 量 的 一 条 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依据大量的历史统 计资料,利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 知识对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居 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
(3)
对于截面资料,模型(3)中的 PiXi 和∑PkXk 是常数,将其合
并,令:
αi=PiXi-βiyVi 对(4)式两边对 I 求和,得
(5)
∑PiXi=∑αi/(1-∑β)i 代入式(4)得:
(6)
PiXi=αi+βi∑αi/(1-∑β)i
(7)
衣着
107.58
0.0567
12.211
0.9613
设备
-116.6
0.058
32.147
0.9942
医疗
30.694
0.0487
19.754
0.985
交通
-191.11
0.1004
28.587
0.9927
娱教
3.7025
0.1021
25.929
0.9916
居住
-11.046
0.0785
19.2877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开始从居民消 费已从生存型向享乐和发展型转变,居民消费层次分化日益明 显,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在 2003 年比例达到 5.3 ︰1。在影响我国消费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居民的收入是最关键 的因素。收入的水平、收入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消 费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了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另外商品 价格水平、社会、家庭、文化、心理等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结构具 有明显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3 年英国经济学家 C·Lluch 在不改变模
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模型(2)做了两点改进:一是以收入 Y
代替总消费支出 V,二是以边际消费倾向 βi 代替边际预算比 bi。由此形成了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其模型形式变为:
Vi=PiXi+β(i y-∑PkXk)(i=1,2,3…n)
消费支出额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对该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
出,后一部分为预算总支出 V 中除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消费支
出后剩余部分中用于第 i 种商品的部分。但是线性支出模型有
着较大的缺陷:第一,总预算支出 V 是内生变量,无法外生给
出;第二,对参数的估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序列资料,而实践中往
往缺乏历史资料。这就为我们的模型建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设备 V3 -177.93 0.0911 -9.0247 35.7107 0.9953 1275.26 1.412
医疗 V4 -23.22 0.0768 -1.50105 38.3342 0.9960 1469.51 2.414
交通 V5 -293.82 0.1569 -5.24936 21.6441 0.9874 468.47 1.701
《当代经济》2008 年第 12 期(下) 141
0.9841
杂项
-38.167
0.0279
35.2005
0.99518
由以 上 数 据 可 知 ,2003 年 城 镇 居 民 的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为 0.6364,这表明:城镇居民新增收入的 63.6%用于消费支出。由 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可知,食品类最高(0.164),说明 新增收入中有 16%用于增加食品消费。再就是教育文化娱乐 (0.1)、居住(0.1)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说明人们收入增加后, 对交通通讯状况及教育文化的支出也随之增大。
项基本需求支出的估计值以及 T 检验及 R2 检验、F 检验和 DW
检验值。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恩格尔函数参数值
α 的 t β 的 t R2
DW
αi
βi
F 检验
检验 检验 检验
检验
食品 V1 714.75 0.2589 8.2946 23.1017 0.9890 538.32 1.625
衣着 V2 43.685 0.0896 0.9802 15.5216 0.9757 240.92 1.242
2、弹性分析 需求弹性:公式:ηi=βi*Y/V(i 用 EXCEL 计算)
表3
项目 食品 衣着 设备 医疗 交通 娱教 居住 杂项
η 0.57 0.75 1.20 0.87 1.18 0.92 0.95 1.1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以及交通收入弹 性都大于 1,说明人们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后,最关注的就是生 活的质量,交通通讯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势头。而食品作为生活 必需品,其弹性最小。
5、模型的检验 对模型的检验中,主要进行的是对回归方程和回归参数的 检验,包括 R2 检验、F 检验,t 检验等,还有对于模型的基本假定
140 《当代经济》2008 年第 12 期(下)
理论探索
CONTEMPORARYECONOMICS
破坏时的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检验和自相关的检验(DW 值)
等。
6、利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1)由表 1 可知,在 α=0.05 的显着水平下,各参数 t 统计值
都通过显著者检验,且调整后 R2 值都比较大,因此,可认为模
型的拟合度很好。但衣着、医疗和居住的恩格尔函数常数项 α
的 t 检验不显著,因此这两项支出的比重变化不显著。F 检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