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悼词作为讲演辞的一种,又具有讲演辞的 某些特点。由于讲演是面向听众的,首先必须 有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其次,感情要深 挚,语言要通俗形象。最后因为是讲给人家听 的,所以也像一般讲演辞那样,其主体部分的 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 便于听众抓住要领;然后便围绕着主题,或逐 层深入,或分成几个方面来谈,并且无论用何 种方式,在每一层次或每一方面的开头处,往 往先说明要点,结尾再加以重申,以使听众始 终不偏离讲话主题,能对全篇讲话获得清晰的 感受。
内 容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 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 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感情基调
表达方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稿
悼词
一、介绍死者的 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悲痛 二、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 颂 扬 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三、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怀念
文章结构
一.(1)追述马克思的逝世。 记叙 二.(2-8)评述马克思一生的 议论 伟大贡献及其影响。 三.(9)对马克思的逝世 表示深切的悼念。
第9段只有一句话,你觉得它和全文 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句话简短有力,富 有鼓动性,既是对马克思 一生的总评,也感召后人 继往开来。
第9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 垂不朽”一句中“永垂不朽”如何 理解? “永垂不朽”本义是永远流传, 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 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 存。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 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第6段中,为什么“每一个新发 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因为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 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些新 发现必然能带来历史的发展、革命的进 步。
第7段用了哪些词语来修 饰他的斗争情况? 这些词语表现作为一个革 命家马克思所具有的品质?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 表现马克思对革命充满热情,对无产阶 级事业坚忍不拔,对工作卓有成效。
《共产党宣言》 1848年德文版封面(美《资本论》第一卷 1867年版扉页 国高中生必读书)
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
马 克 思 在 特 里 尔 的 故 居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 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 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 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 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 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1895)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 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 斯是卡尔· 马克思的挚友, 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 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 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 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 未完成的《资本论》等 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 人运动。
卡 尔 马 克 思 标 准 像 ·
第8段的开头一句是过渡句, “这样”指代什么?
指前一段所说的马克思在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卓绝表 现和成就。
第8段交待了几种对 待马克思的态度? 运用的怎样的手法? 有怎样的效果? 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 他、诅咒他;革命战友—尊敬、爱 戴、悼念。 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说 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 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 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科学的? 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 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 贡献。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对科学的革命的态度)
第6段“他作为科 学家就是这样”中 “这样”指什么?
指上文所说的马 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 独到的发现,而且在 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 都很深入。
1883年3月14日,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 思因病逝世,3月17日, 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 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 篇演说辞。
题 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从题目能否看出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法?
抓住“讲话”和“墓前”这两个词语。
悼词一般是按照“这其哀、赞其功、颂其德”的思 路来写。可以按这一顺序来理清写作思路,概括文章内 容。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痛和怀念的致词。既是对死者 的敬仰、悼念,又是对死者亲属的安慰。但主要目的是 为了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勉励生者。扣住这一特点, 便不难把握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悼词的语言要十分讲究,既要充分表达对死者的哀 思,又要给以慰藉和鼓舞。评价时,要实事求是,赞而 不媚,哀而不俗。用语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扣住这
“讳饰”,也叫“讳忌”、“婉曲” 讳饰的手法就是在与人提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由于忌讳、 悲痛等各种原因,不可以直接提出来,而用一种替代的隐语躲 避明言,委婉而又含蓄地说出来,收到既不触忌犯讳,又能表 达原意的效果。 例如;战场上忌说“负伤”,故人们用“挂花”去美饰它; 少妇讳言“怀孕”,因而人们改说“有喜”; 祥林嫂死了,短工因鲁四老爷忌讳多,而言“老了”。 本文中作者不直说马克思逝世(死)了,而说“当代最 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亲密战友,不忍 直接说出,只好用讳饰的手法来叙述。这样写,一方面把作者 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表明马克 思虽死犹生,他将永远活在革命者的心里。
朗读2—7段,指出第二自然段起何作用? 它与后两层在内容上是何关系?结构上又 是什么关系?? 明确:从后文看,第二段起总纲作用,与 后面两层是因果关系;结构上是总分关系。 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本段的语言基调是 什么?从中你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怎样的感 情? 明确:本段的语言基调是沉稳、激越、婉 惜。 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马克思的赞扬和崇
悼词:
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 构一般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 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 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哀悼 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悼词的特点
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 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
“不可估量”、“空白” 陈述了马克思的逝世带来的巨 大损失。
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 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
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 级、历史科学),一是从受损失的 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 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文本研习
(1) 注音 悼(dào)词 估量 ( láng) 芜( wú )杂 豁( huò )然开朗 嫉( jí)恨 诬( wū )蔑 zhuó 卓( )有成效 诽谤( fěi bàng ) 诅咒( zǔ zhòu) 给( jǐ )予答复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繁芜丛杂—— 多而复杂,无条理。 浅尝辄止—— 本意指略微尝一下就停止,文中指(学 识)浅,(理解)不深。 豁然开朗—— 形容思路或前途忽然开朗或明朗。 忌恨—— 因忌妒而愤恨。
正如列宁所说,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友 谊“超过了古人关 于人类友谊的一切 最动人的传说”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无产 阶级的友谊,才使他们为人 类作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 正是由于恩格斯最了解马克 思的一生,最了解他的科学 理论和革命实践,所以只有 他才能具备正确地、科学地 评论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的 主客观条件,正因为恩格斯 是马克思终生不渝的同志和 朋友,所以才能写出这篇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充满 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情谊,闪 耀着科学共产主义光辉的演 讲悼词来。
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 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 “远不是主要”的。他“首先”是一个革 命家,而作为他事业的“顶峰”就是创立 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怎 样的发现?
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
第3段段落开头写 了达尔文的发现,这 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 类比; 用达尔文的重要 贡献说明马克思发现 的重要性。
伟大的友谊
恩格斯可以说是马克 思家庭的一员。他们年轻 时就在一起,并平行地发 展起来,互相最真挚地倾 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参 加革命运动,研究革命理 论。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意 见比对其它任何人的意见 都更加重视。因为马克思 认为恩格斯是能够同他合 作的人。为了说服恩格斯 赞成某一思想,马克思觉 得费多少力气都值得。
第3段作者先说发现的是“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又指称 为“简单事实”,这样说矛盾吗? 不矛盾。“简单”表明这一 发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表现 其重要性;又与纷繁芜杂对比, 说明规律被遮蔽,难以发现,反 证了马克思敏锐的思想。
第4段中最能体现马克思第二 个发现的作用的词是哪一个词? “豁然开朗”。
第1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 用了哪些词语来交待的?用了怎样的手 法来表现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停止思想”、“安静地睡觉”、 “永远地睡着了”,这些词指出马克思 已经去世了。 运用了讳饰的手法,委婉地将不便 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情说出来。既 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 自己的悲痛之情。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悼念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第二部分(3—7自然段): 评价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自然段): 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研读课文 :
第1段:作者为什么要在开 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伟人之死,将载入史册,因 此需要具体准确地交待时间; 表示作者对朋友逝世的一种 无比悲痛。
第5段中“这样两个发现” 指什么?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 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 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 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第5段在前两个发 现的基础上,使用了哪 些副词和修饰语来评价 他在其他领域的发现? 这些词语各是从什么角度去叙说马克 思的理论研究的? “都”、“很多”、“任何”、“不 是浅尝辄止”等词语。 从他在其他领域发现的广度和深度方 面说明他的成就之多、之大。
第8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 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 去”中“这一切”又指什么?这一 比喻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指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用具体形象的蛛丝来代替抽象 的流言,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 的精神境界。
第8段的段尾说:“他可能 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 私敌。”是对马克思作出怎样 的评价? 马克思的一生是战斗的 一生,他的敌人全部是因为 革命斗争才树立起来。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开了资本主 义剥削的秘密,为人们认识资本主 义社会并解决这一社会的根本矛盾 开辟了正确道路,对无产阶级争取 自身解放的斗争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用这个词说明他这一发现的重要性。
第4段说他发现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时, 是怎样表现这一发现的重要 性的? “豁然开朗”与“在黑 暗中摸索”对比,说明发现 的重要性。
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 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 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 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 世界。
在马克思1818—1883)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 伟大导师、马克思 主义的创始人。伟 大的政治家、哲学 家、经济学家、革 命理论家。主要著 作有《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等。
第2自然段共两句话。你认为重点在前面 一句,还是在后面一句?该句句子的主干是什 么?句中哪一个词最具有感情色彩?为什么?
明确:重点在前句。 该句的主干部分是;逝世是损失 逝世(主语)是(谓语)损失(宾语) 句中最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是“不可估 量”。因为它极度强调了损失的程度,充分表 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肯定赞扬之情,以及对马 克思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
速读课文,3-7段: 找出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 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作为一个科学家:发 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 规律。 作为一个革命家:办 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 (在文中找出关键信息说明理由。)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