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笔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列宁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形成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意义: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列宁主义
(2)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继续一战,镇压人民反抗。
2.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3.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4.意义:
(1)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2)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改变了20世纪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与竞争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使俄国陷入内战
2.1918-19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政治经济危机)
3.1921-1924,新经济政策,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稳定了国民经济和苏维埃政权)
4.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5.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
(1)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 1927-1937,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3)苏联模式: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4)评价:较短时间实现工业化奠定强国基础,为后来卫国战争胜利创造物质条件;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