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生油记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科学技术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A:动量守恒定律
B:光速不变原理
C:相对性原理
D:连续性方程
答案:BC
36.通过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薛定谔为量子的行动设置了新概念____,取代了经典物理学的动量和位置的描述。()
A:自旋算符
B:量子跃迁
C:量子态
D:波函数
答案:D
第七章测试
37.控制论是探索调节系统的跨学科研究,其奠基者是美国工程学家_____。()
A:对
B:错
答案:B
17.哥白尼日心说的在提出时并不是一个具有优势理论,事实上遇到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随着后来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发展才逐渐成型。()
A:错
B:对
答案:B
18.16-17世纪的科研机构和现在并不相同,主要教授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很多体制上沿袭的还是中世纪的旧体制。()
A:对
B:错
答案:A
C:托勒密
D:第谷
答案:D
47.《数理精蕴》被誉为“初等数学百科全书”,介绍了17世纪以来传入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这本著作是在清朝_____年间编译成的。()
A:康熙
B:乾隆
C:顺治
D:雍正
答案:A
48.晚清思想家魏源在其著作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A:《瀛寰志略》
B:《地理备考》
B:朱世杰
C:刘徽
D:李冶
答案:D
3.西晋地理学家裴秀主持编绘了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见于记载的历史地图集。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A:《禹贡地域图》
B:《广舆图》
C:《皇舆全览图》
D:《舆地图》
答案:A
4.我国最早最系统的一部水道著作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_____。( )

中国从劳动中诞生的发明

中国从劳动中诞生的发明

中国从劳动中诞生的发明一、陆相成油理论发明创新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生油理论"和"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大庆油田的发现。

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中国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

世界影响: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对全球陆相生油及油气藏形成理论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主任A.D.马洛尔教授在了解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情况后著文说"中国油气藏普遍形成于陆相沉积。

作为陆相沉积盆地专家,我从那里(中国)学到了许多有关盆地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陆相石油地质研究在短时期内从勘探实践到确立理论取得如此明显而巨大的进展,的确使世界石油地质界的一部分科学家难以理解和接受。

直到1966年,仍有一些国外著名地质学家发表文章认为,中国人在渤海湾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陆相生油论"是"不可能的,是耸人听闻的说法"。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世界陆相盆地中又有一重大发现,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和库珀盆地找到了一系列由陆相沉积所形成的大中型油气田。

重要的是,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让中国人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尤其是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

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曾经在中国的7大标志性科技成就中,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位列第四,仅次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发明创新概述: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比传统水稻增产30%以上,它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美联社之前文章称,袁隆平的高产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全世界人民。

黄汲清与陆相生油和多期生油

黄汲清与陆相生油和多期生油

黄汲清与陆相生油和多期生油陆相生油理论的确立(连载)我国着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翁文波讲黄汲清教授明确提出了大型盆地多层系,多期次生油假说.与因战火阻隔滞留美国的潘钟祥教授几-TL 同期提出了陆相生油论."这一历史性结论,亦是地质界的共识.黄汲清是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地质界公认的大地构造学家.1904年3月 30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寿.1928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到北平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32年至1935年在瑞士留学三年.从师着名的地质学家阿尔冈(E Argand)教授,获得浓霞台大学(UniversitaSdeNeuchate1)理学博士学位. 1936年1月黄先生回到中国.由于地质调查所已迁到南京,于是黄先生到南京在已更名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 由所长翁文灏先生安排黄负责野外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他回国后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调查浙江长兴油苗.后来任地质调查所所长,技正.兼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1948年通过层层选拔.成为 81名第一届中国院士中的一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地质调查所所长,西南地质局局长.地质部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批院士).他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1945)专着.提出了多旋回造山的着名论断,这是我国大地构造学的第一部专着.使他成为我国历史大地构造学的奠基人.黄汲清先生一生对石油地质十分关心,特别是1954— 1957年.在主持矿产普查委员会(普委) 日常工作中,组织了包括发现大庆油田的松辽盆地在内的许多地区的石油普查工作,为我国石油事业发展倾注了心血. 成果颇丰.贡献亦极大.1941年8月黄先生领导一个调查小 36SHIYOUZHlSHl 队赴甘肃西部主要是河西走廊",进重点在考查研究石油行路线地质填图,地质.在此次调查中.了解了玉门老君庙油田储层是下第三系砂岩.而生油层可能为侏罗系.白垩系.显然这些地层均属陆相地层.从这一事实出发.黄先生已有陆相沉积也可能是生油层.并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的想法.1942年.由资源委员会和中央地质调查所委派.黄先生组织了新疆石油调查队赴新疆考察石油地质.重点是乌苏独山子油田.调查队成员除黄先生外,有杨钟健程裕淇周宗浚翁文波和卞美年先生.1942年11月13日自成都出发飞抵迪化(今乌鲁木齐).经过近半年的野外工作于1943年5月10日乘飞机回到重庆.这个调查队在新疆进行了艰苦的,卓有成效的野外地质调查.填图.检查油苗等工作.主要调查工作包括:乌苏独山子油田南疆库车铜厂油田南疆温宿塔克拉克油田调查结果由黄先生执笔于1943年10 月9日在重庆北碚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英文稿.后译成中文),直到 1947年2月才于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专报中刊出.这是一份极为详细的石油地质调查对调查区的地质作了详细研究.并报告.附调查队测绘的多幅地质图.在新疆石油地质概要中.共总结了5个问题.并探讨了石油地质理论问题,主要是: 1.油苗及其它显示天山北山麓带之油苗.包括第三纪地层中之油苗中生代地层中之油苗和气苗.二叠纪地层中之天然气等,计有13 处之多.此外.在天山南山麓带以及天山以外亦有四.五处之油苗.2.油层及气层油层或气层出现在二叠系侏罗系. 白垩系和第三系中.特别指出了侏罗系含煤带的储油价值应特别予以考虑.同时指出三叠系作为储油层在未来的石油勘查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第三系.在中,下库车层中有很多具有潜力的油砂. 3.生油层问题提出了在考虑生油层时,应牢记以下四原则它们是:(1)一般说来.变质岩不可能是生油层.(2)形成于干旱条件下的红层,不应被看作是生油层.(3)暗色泥质和钙质沉积物在许多情况下是生油层.(4)在研究生油层时,首先应考虑海相沉积.在逐层系进行生油层分析之后,作者认为:(1)侏罗纪煤系中的生油层可能最为重要.天山北山麓带的油苗,即使不是大部分,也有许多是源自侏罗纪的生油岩.如独山子的石油.这些生油层肯定为陆相沉积.(2)二叠系类复理石沉积可能含有重要的海相生油层.(3)第三系冒烟山系可能含有生油层,但其重要性远不如侏罗纪生油层它们全为陆相.(4)沿北山麓带和南山麓带分布的一些三叠纪沉积可能最终会被证明为生油层.(5)分布于克孜勒河谷低地和昆仑山北麓的早第三纪沉积,或许还有白垩纪的海相沉积也有可能是重要的生油层. 由上得出了如下重要结论:"一些地质学家曾认为新疆的石油来自同一个油源.而且这些生油层必定是位于第三纪海相沉积中.如前所述.尽管单成因来源不是不可能的,但多成因"来源看来更为可能.考虑到不同地点的原油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上的巨大差异(可将独山子,铜厂和塔克拉克原油分析结果加以比较),多成因论可能更有理由,因为原油类型的基本差异必是由于生油岩的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所致关于生油层的海相或非海相的成因问题, 至少可以说新疆的某些石油显然是来自纯陆相的侏罗纪沉积尽管我们不否认第三纪海相地层有成为生油层的可能性然而,正如前所述,北山麓带和铜厂以及塔克拉克地区分布的石油,虽非确切无疑,但很可能与海相生油层无关. 根据以上的描述和讨论,看来我们可以提出,新疆的石油是非海相成因的. 由于世界上许多大油田的石油都是海相成因,加之陆相石油至今所知在世界石油工业中尚未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如果此非海相成因理论得以证实的话,那么新疆各油田的远景评价就没有言过其实."4.原油之运移和适宜之构造新疆油田的石油的确发生过运移. 但油气在前山某些地方的出现说明并不需要长距离的运移.由于石油能从生油岩垂向和侧向运移至储集层中,而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构造,它就会在储集岩中无限期地储集起来.5.对今后地质调查工作之建议在石油地质方面,建议首先对天山及南北山麓带应该进行调查.其次,昆仑,帕米尔山麓和准噶尔盆地也值得仔细研究.<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的最后结论是:在新疆许多地方,特别是天山山系南北山麓带,均有油气苗和油气显示.就目前所知,含油气层主要为二叠纪大龙口系,侏罗纪水西沟煤系,侏罗纪(7) 恰克马克系(红层1).白垩纪塔克拉克系 (红层l1)和早(7)第三纪下独山=y-系(下库车层,红层IV).早第三纪和侏罗纪油砂看来最为重要.但各地原油的生油层尚未确切查明,仅可加以推测.很可能许多原油,如冒烟山,将军沟(或许还有独山子)和塔克拉克等,都来自侏罗纪生油岩.一些可能来自二叠纪生油岩,而另一些则来自早第三纪冒烟山系.至于三叠系中,其出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上述所有生油岩除二叠纪的以外,均为陆相. 海相第三纪生油岩在昆仑山麓和西喀什可能相当重要,但向东未达更远的地区. 天山北山麓带和南山麓带(包括其前山带)内有很多适合储油的构造.对其中一些构造我们曾加以研究.并进行了填图,如独山子背斜,库车附近的拜城觉罗塔格山背斜和温宿附近的塔克拉克地区.独山子油田现已开发,有极好的位置产出的原油质量优良.加之.此油田构造很适于储油且适于大规模的开发. 遗憾的是,已知的油砂一般薄而不规则, 浅井(600,700米)日产量十分有限.除非发现较深较好的含油层,独山子油田将只能是一个/J,油田库车附近的铜厂油田,其构造明显不适于储油.天然井中的原油质量比独山子原油为差.因此,只要北疆地区能发现和勘探出更好的油田, 该区无需进行重要的钻井工作.塔克拉克油田位置并非优越.其构造也同样不利于储油.此外,所产原油质量很差.看来塔克拉克油田并不比铜厂油田好. 在新疆急需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地质调查,一旦情况允许,应立即进行. 对于石油地质来说,我们建议在天山北山麓带和南山麓带进行踏勘和详细的填图.其中对背斜前山带应给予特别的关注.类似的工作也应在准噶尔盆地(尤其是沿玛纳斯河)和昆仑山以及中国帕米尔山麓进行.虽然我们无意夸大新疆油田的远景, 但是将来在天山山麓带和前山带及其它有利地区,很有可能发现与独山子油田同样大小或甚至更大的油田." 从以上叙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看法:第一,根据新疆石油地质调查,黄先生明确提出两个观点,一是陆相生油, 生油层肯定为陆相沉积;二是多期生往—回群WANGSHIHUlMoU油.尽管单成因来源不是不可能的,但多成因看来更为可能".调查报告中明确讲:看来我们可以提出,新疆的石油是非海相成因的这结论显然是来自野外调查实践的结果, 而非文献"的启发.因此,黄先生的文章虽稍晚于潘钟祥先生在美国发表的文章,但两人几sy_同期提出了陆相生油" 的结论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潘先生与黄先生都是中国陆相生油学的首倡者. 第二,多期生油是黄先生的首创.黄先生在这里讲的多期生油是指多层位 (多时代)生油.其依据和原因是考虑到不同地点的原油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上的巨大差异,多成因论可能更有理由.因为原油类型的基本差异必是由于生油岩的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所致". 第三,正如黄先生所指出:由于世界上许多大油田的石油都是海相生油, 加之陆相石油至今所知在世界石油工业中尚未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黄先生当时认为:在研究生油层时,首先应考虑海相沉积,我们在天山山麓带尽管可能发现和开发有相当经济价值的重要油田,但却难以希望发现像巴库和马拉开波那样的大油田".同潘先生一样,黄先生也尚未解决和提出陆相可以生成大量石油并形成大油田的问题.但是,黄先生却明确提出了如果此非海相成因理论那么新疆各油田的远景得以证实的话,评价就没言过其实.虽然我们无意夸大新疆油田的远景,但是将来在天山山麓带和前山带及其它有利地区,很有可能发现与独山子油田同样大/J,或甚至更大的油田".这是对新疆石油前景的鼓舞,也是对陆相生油理论发展的启迪.38SHlYOUZHlSHl。

石油成因之谜

石油成因之谜

石油成因之谜
关于石油的起源,早在 100~200年前,俄国两位有 名的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石油 的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以来, 学者们也就分成旗帜鲜明的 两大学派,各持一说,至今 仍争论不休,难分胜负。 世界上第一个试图探索石油 成因的是俄国的罗蒙诺索夫。 早在1763 年,他就提出了以 下观点:
石油成因之谜
俄国的索柯洛夫即于1889年推出石油成 因“宇宙说”,认为地球在诞生伊始尚处于 熔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原始大气中的碳 氢化合物。随着地球不断冷却,被吸收的碳 氢化合物也逐渐冷凝埋藏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反对者则指出,地球形成的大气成分与现代 大气差不多,不可能存在大量碳氢化合物; 即使有的话,遇到高温且熔融状的地球也早 就分解了。
地下肥沃的物质,如油页岩、碳、 沥青、石油和琥珀等等,都起源于植物。 因为油页岩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古 代从结果实的地方和从树林里被雨水冲 刷下来的烂草和烂叶变成的黑土,它像 淤泥般沉在湖底等环境,树脂和石油以 它们的(重量)轻和可燃性表明它们的 成因也是同样的。
石油成因之谜
1876 年,俄国另一位著名人物、元素周期表 的创始人门捷列夫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 点: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 在地球形成初期可能化合成 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 地下水作用,遂生成碳氢化 合物,而碳氢化合物类似于 石油。已பைடு நூலகம்成的碳氢化合物 沿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部位 储存冷凝,形成石油矿藏。
石油成因之谜
本世纪30 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古勃金综合两家 意见,发表“动植物混合成说”,认为动植物的混 合物经一系列变化更有利于生成石油。石油有机形 成的最新理论认为,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机物包 括陆生和水生的生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 为主。它们同泥沙和其他矿物质一起,在低洼的浅 海、海湾或湖泊中沉积下来,首先形成有机淤泥, 有机淤泥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造成与空气隔绝的 还原环境。随着低洼地区不断沉降,沉积物不断加 厚,有机淤泥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也不断加大,经过 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深部高温等阶段,逐 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 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无关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 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无关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无关(图)关键词:黄汲清大庆油田地质力学松辽盆地陆相沉积曾几何时,以讹传讹,大庆油田的发现,归功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但事实上,是根据黄汲清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因为这“两大理论”,新中国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石油大发现。

湮没在尘埃中的历史,终归会露出它本来的面目。

事隔多年后,大庆油田的发现真相终于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他大学三年级时的论文处女作,纠正了英国地质学家的错误■“两大理论”的确立,推翻了国际上喧嚣一时的“中国贫油论”■大庆油田发现真相公布后,整个科技界为之震动黄汲清(1904-1995),世界著名地质学家。

1928年,黄汲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

1948年,他当选为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建立后的1955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名誉院长。

他提出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在国际地质界引起轰动。

1957年,他领导了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地的石油勘探工作,发现了大庆油田。

1985年他被美洲地质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1988年被苏联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

1994年,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科学家设立的“何梁何利奖”,颁发给了钱学森、黄汲清、王淦昌、王大珩4人,除黄外,另3人都是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勋。

论文处女作获奖励1904年,黄汲清诞生在四川仁寿县青岗场一个书香之家。

在新旧两种文化的熏陶下,黄汲清一路读书上成都,过武汉,到天津,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27年,他刚读大学三年级,就用英文发表了处女作《北京西山之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纠正了开滦煤矿英国地质学家马休的错误,得到中国地质学会等颁发的140块银元的奖金。

1928年秋,黄汲清被派往辽东、辽西调查煤田地质,后来又“转战”西安、四川、云贵等地进行地质调查,陆续发表了《秦岭山及四川之地质研究》、《中国南部之二叠纪地层》等6部专著,引起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纪念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中国石油工业续写辉煌

纪念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中国石油工业续写辉煌

政 策保 证成 品油生 产和供 应 , 、 油价格 原则上不 汽 柴
提或少提。
建国初期, 由于石油短缺 , 中国各项建 设事业举 新
步 维艰 。 中国石油地 质工作者应用独创的陆相生油理
该《 办法 》 最大 的亮点是公 开了公众最 关心的油 论 , 广袤的松嫩平原展 开艰苦 的地 质勘探 , 新 中 在 在 价调 整操 作细节 , 出了 中国成品油市场管 理信息公 国成立 1周年前夕的1 5 年9 6 以松基三井喜喷 迈 0 9 9 月2 H,
法。 09 20年明 8 国家发 改委为进一步规范石油价格 是 一项 过渡性 的措施 , 合当前中国国情和石油石化 日, 符
管理行为, 根据上述 《 通知 》 的规定 , 发布了 《 石油价格 产业发展的实际。 管理办法( 试行) 。《 》 办法》 主要包括 几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 中国成 品油价格改革正朝着市场化方向
第三,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 低于每桶8 美 元时, 0 按 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fM ; i r 高于每桶8 美元时, 0
开始扣 减加工利润率 , 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 品油 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中央书记处书记 ,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价格 ; 高于每桶 10 3 美元 时, 按照兼顾 生产者 、 消费 者 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 利益 , 保持 国民经济平稳 运行 的原 则, 采取 适 当财 税 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大会上宣读了国务院贺电。
定发展, 国家上调 国内成品油价时都有所控制。 阔的大庆 石油会战 , 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 具有历 新 的成 品油价格机制 运行一年 来 , 国家按 照改革 史转折意义的一页。 0 5 年来 , 大庆几代石油人以 “ 宁肯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三、新中国的石油工业 海外石油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石油勘探具有广阔和光明的前景
绪论结束
课程的历史沿革
1954年开始,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张更教授和前苏联专家扎巴林斯 基教授(П.П.Забаринский)为地质专业开设“石油地质学”课 程
我校石油地质学课程的开创者、著名石 油地质学家张更教授
张更教授(1896-1982),1 92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 地质系。1934年考入美国 哈佛大学。1936年回国,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 究员。1941起,任中央大 学、重庆大学等校地质系教 授兼系主任。1954-1977 年任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 油学院)地质系教授、系主 任,1977年起任北京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
二、解放前的石油工业 3.解放前发现的油气田和石油储量
4个小油田和7个小气田
油田:台湾出磺坑、陕西延长、 新疆独山子、甘肃老君庙
气田:四川自流井、石油沟、圣灯山 台湾锦水、竹东、牛山、六重溪
从1904年-1948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900万吨,累 前的石油工业
课程的历史沿革
如何学习“石油地质学”
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的“教”与研究性的“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
授课过程中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讲课、讨论、课后答疑的双向互动教学 方式;
增加相关的科技文献阅读,增加案例教学,加强实践环节; 教师指定讨论题目,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和文献阅读,撰写科技小论文;
东海盆地发现一批 中小型气田
近海区石油勘探突破 (渤海、珠江口等)
锦州20-2凝析气田 绥中36-1油田 秦皇岛32-6油田
锦州9-3油田 蓬莱19-3油田
埕北油田
渤中34-2/4油田
平湖油气田
西江24-1油田

大庆精神复习资料

大庆精神复习资料

大庆精神教材练习题(考场必带资料)1、铁人王进喜在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什么?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

2、冯家潮“串糖葫芦”流程,成功地解决了高寒地区冬季运油困难问题,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并要努力地去实现。

(2)爱国主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继承和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有利于我们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3、新时期的大庆人,具备惜时如金观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惜时如金的时间观念是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必备元素,也是新时期大庆人肩负起历史使命,勇往直前、奋起拼搏、成就辉煌大庆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4、概括一下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外形特点。

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

5、中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大庆古代的历史遗迹?通过了解大庆古代的历史遗迹,进而了解?大庆悠久而绵长的历史,感受古老而丰厚的文化,使现代的大庆人能够链接历史,知古通今,超越先民,把大庆建设得更美好,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勇往直前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6、大庆的六大城市名片。

工业骄子,油化之城;与时俱进,创新之城;开放包容,文明之城;北国江南,生态之城;温情洋溢,和谐之城;跨越发展,荣耀之城。

7、大庆都获得过哪些荣誉?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称号,并获得全国内陆首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央视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

8、通过上述事例,结合自身实际讨论一下你对尽孝尽忠的感恩意识的理解。

(1)感恩意识是指因受人之恩产生的报恩思想, 感恩意识指导人的感恩行动。

(2)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是依次递进、一脉相承,又融为一体的。

胜利文化——胜利油田自主创新之路

胜利文化——胜利油田自主创新之路

/ h
// ¨




1 一 _ ’ 。 。


“ . .


维普资讯
1 0月 2 8日上午 。中央 党校 中直 机关分 院 、国家机 关分 院的部分 部级 、司 局级领 导干 部学 员、中央党 校函授学 院和全 国党校分 院 7 多名处 级干部 学员 。 过 中央 党校远 程教 千 通
维普资讯
封 面 文 童 COVE T R S OR Y
胜利文化
胜 禾 油 田 自主创 新之路 I J
鬻 藤
★ 《 }±经 济 周 干 》记者 J J l l J 术雪莲
l 特钓记者 r 凝 』1 1 ” i 刘若 J 、 、 j
“ 同时过亿吨” 。 “ 根据现有 的技术水平和现在已知的 资源分布 , 胜利油 田再采 10 0 年没问题 。 ” 中国石油大学地 质学教授金强语 出惊人 。 “ 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 、新 的油气 资源被 发现 , 油气一业 龟少还 有 [年的辉煌 。胜 1 ] 利油 出所在的渤海湾盆地油气探 明程度和
部顺 利通 过验 收 。油 预计 年 底能全 面
1 5
脚” 的石油地质 “ 大观园” 、世界上二
分之二的油藏类型都能在这里找到的胜利 油 田, 一定存在隐蔽 的油气 藏 , 哪怕是 面
积小 、分散 、识别难 度大……
利 油 田”) 勘探 开发 中心传来振奋人 心 的
维普资讯
构 造油气藏转为寻找 隐蔽 油气藏。 ” 隐蔽油气藏作 为一种 单独 的油 藏类 型 ,在 众多油藏 类型 中一直 是一 个不 起 眼的小 角色 。以地层 油气藏 和岩性 油气 藏 等为t的隐蔽油气藏 , 其形成机制 、 控 制 因素 和分布规律 十分 复杂 ,现有 的勘 探 理论 和技 术难于发现和 预测 “ 多的 更 时候 , 它们瞩于勘探过程 中的 ‘ 息外 ’ 收

石油地质学要点整理

石油地质学要点整理

绪论1、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阐述油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以及分布规律2、1)研究石油的基本特征:包括石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以及石油伴生物——天然气及水的基本特征。

2)研究油气的生成:包括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是什么,这些原始物质是在什么环境和什么因素作用下演化为石油的等。

3)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包括引起油气运移的动力有哪些,油气运移时的状态如何等等。

4)研究油气聚集的条件及各种油气藏的特征。

5)研究油气藏聚集破坏的因素及再次运移聚集的规律性。

3、石油地质学的三大基石:盆地构造、盆地沉积、石油探测技术三方面的知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第一节石油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

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并溶有数量不等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固态物质)石油中C、H两元素占绝对优势。

次为O、N、S。

2、石油中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大类,具体包括:(烃类)①正构烷烃;②异构烷烃;③环烷烃;④芳香烃;(非烃类)⑤含氮、硫、氧化合物。

3、在石油烷烃中,异构烷烃中最重要的是异戊间二烯型,该烷烃是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同源的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类型和含量都十分相近,常用于油源对比。

4、用环戊烷和环己烷的比值可以估计石油生成时的地下温度,比值高,成生温度低,否则相反。

在原油中,多环环烷烃的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明显减少,高成熟度原油以1-2环烷烃为主。

5、石油样品中I、II类初级氢原子的丰度比值称为芳烃结构分布指数,简称ASI值。

这一特征值可直接用于鉴定有机质成熟度。

成熟生油岩的ASI值>0.86、石油中的非烃是指石油所含的硫、氮、氧及金属原子的化合物,它们对石油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卟啉,是石油成因分析的有力证据。

科学诗当回到科学本身——读郭曰方科学诗有感

科学诗当回到科学本身——读郭曰方科学诗有感

15名家赏析追求与弘扬个人的或现世的真、善、美,是普通公民走向公共知识分子的强大动力,这对于中文系毕业、喜欢诗歌、从事科学报管理等工作并且崇敬科学家的郭曰方而言也不例外[1]。

郭曰方的诗集《科学的星空》、散文集《科学之恋》被选入“科学、文化与人经典文丛”,他还与郑培明合著了《科学精神颂》、与杜爱军合著了《科学大师神韵》,独著了《唱给大自然的歌》《精彩人生:人民科学家颂》《共和国科学家颂》《脊梁:献给共和国科学家的颂歌》等。

其“作品构成一幅完整的画图、一部新中国科学发展史的缩影”[2],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诗人”[3]。

高士其认为郭曰方的科学诗“既有对知识的普及,又有对科学的讴歌;既有沿着历史线索对科学发展做出的高度概括总结,又有通过千姿百态不同科学领域挖掘的内在科学规律。

”[4]郭曰方被认为是继高士其之后屈指可数的科学诗人。

纵观郭曰方的诗,有两类,一类是以非科学题材创作的诗,如《昨天·今天·明天》等;另一类是以科学题材创作的诗,如《人生,是一道算不清的数学难题:献给华罗庚》。

后者大概可再分两类:一类是关于近百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著名的非院士科技人物的诗,如《炽热的岩浆,冲出地层:献给李四光》等,概略书写了他们的科技贡献、浓烈地赞扬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聚焦于我国科学家精神,属抒情诗;另一类是以我国重大科学管理事件如科学大会为题材的诗,描绘了我国科技发展历程,如《共和国科学之旅》属叙事诗,兼具抒情。

对诸多科学领域中众多科学家与科技事科学诗当回到科学本身——读郭曰方科学诗有感郭友钊图1 《科学的星空》(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3年7月)162019年12月 第4期件的书写,在我国诗歌创作史上前所未有,值得科学诗研究者关注。

郭曰方不仅有科学诗名,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画家。

而这成就是他在重病康复后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结果。

他说:“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逛公园,我在家写作,加上我写的东西都是短篇的,一首诗用不了一两个小时就出来了,我一天写一首,一年写多少首,我是善于利用空闲的时间。

陆相生油理论

陆相生油理论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论述陆相生油理论地质1201班李楠032120113简述20世纪初,中东、北美、欧洲及前苏联的油气大多是在海相地层中发现的,因此,那些地方的石油地质学家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只有海相沉积地层才能生成油气,这便是所谓的海相地层生油论。

其中有一些石油地质学家(如富勒、克拉普等)还来中国作过石油地质调查,当看到中国大陆地表地层大多为陆相地层时,便认为“中国自石炭纪以后的地层主要是陆相成因,绝大部分地层缺少能够生成大量石油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出版物中把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列为石油远景最差的国家。

这种观点一度影响了中国石油地质学界,几乎阻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正常发展。

可幸的是中国石油地质学家没有被海相生油论所禁锢。

潘钟祥、谢家荣、翁文灏、孙健初等对“非海相不能生油”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最早提出“陆相生油”的是潘钟祥,而后黄汲清、翁文波、李春昱、陈贲、尹赞勋、阮维周、王尚文、高振西等学者先后都论述了石油同陆相沉积的关系。

解放后,我们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终于在陆相地层中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油田,用勘探实践确立了陆相地层生油论,这是中国石油人对世界石油地质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一、陆相地层的特点陆相层序地层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层序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陆相盆地沉积受多种因素控制,而且不同类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造就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多、相变快、横向连续性差、纵向上层序厚度变化大,频繁的湖侵湖退使湖盆沉积垂向上韵律变化快;因此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结构和模式更为复杂,研究更为困难。

在研究与实践中,中国学者根据陆相盆地的边界特征、体系域边界特征、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否有坡折带等因素,建立了符合中国盆地沉积实际的坳陷型盆地和断陷型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和模式。

控制陆相地层层序发育的因素主要是湖平面的变化、构造、气候、基准面的变化和物源的供给,特别是构造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它们直接控制了湖平面的变化。

陆相湖盆海侵地质事件识别及其对烃源岩形成影响

陆相湖盆海侵地质事件识别及其对烃源岩形成影响
8 l
地 质 论 评
GOOI L EI Vt N5 ELGA V W S.22 C R E 08 o e . I 0 p . 1 5
陆相 湖 盆 海 侵 地 质 事 件 识 别 及 其对 烃 源 岩 形 成 影 响
陈 夜, 剑 施 华 边 笑 曹 , 春 , 立曾
南京 大学 地球 科学 与工 程学 院 , 南京 , 10 3 209
内容提 要 : 陆相湖盆一些 烃源岩的形成是 否与海侵 地质 作用有 关 , 这在石 油地 质学 的陆相生 油理论 研究 中 , 是

个 具 有 一 定 不 确定 性 的 重 要 科 学 和 实 践 应 用 问 题 。 为 给 全 面 深 入 理 解 该 问 题 提 供 参 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者 等 述 评 了 这 一 领 域 笔
石和 一些 相关 地 球 化 学 参 数 指标 等 。据 此 , 许 多 有
学者认 为 , 这些 都 是 地 质历 史 时期 湖 盆 烃 源 岩 发 育 时受 到 过 海 侵 影 响 的 证 据 ( iMaw n a d P n L o e n a g X o g i2 0 ; h i e g e a. 2 0 ; 读 杰 等 , in q,0 4 S aJ g n t 1 ,0 8 侯 n
的研究现状 , 并提 出了值得进 一步深入工作的方 向。首先剖析 了是 否有海 侵作用发 生 , 此分析 了海侵 的各类 识别 为 证据 , 并主要归纳为生物学 、 矿物岩石学 、 地球化学这 3个方面 , 多方 面证据指示 一些湖相 烃源岩在 形成过程 中的确 很可能有海侵地 质事 件发生 。海侵对烃源岩 形成具 有影 响 , 并主要 体现在 有机质 丰度 、 型及烃源 岩规模 上 , 类 且通 常使得丰度增高 、 类型变好 、 规模变大 , 优化 了烃源岩质量 。未来 为了进一 步深化对该 问题 的认 识 , 一方面要继 续加

献身能源事业抒写西部情怀

献身能源事业抒写西部情怀

国 煤 成气 开 发 研 究 的负 责 人 之

所负
研 究较 晚
由于 通 过 研 究 各 类气 体 的化

研 煤成气 地 球 化 学 》 究报告 阐 责完 成 的 《 明 了 煤成 气 地 球 化 学特 征
. ,
学 组 成 与 变化
不 仅 可 以 为寻 找 石 油 天

提 出 了综合

然气 提 供 科 学依 据
维普资讯
徐永昌
本 刊记 者
地 球 内部 不 仅 仅 是 由岩 石 组 成 的
而 且 还 含 有 大 量 的气 体

蔡志义
徐 永 昌 教授 自 六 五 间





到 八五



例如作 为能源

直 参 与 天 然 气领 域 的 国 家 攻 关项
和 化 工 原 料使 用 的 天 然 气 就 是 来 自地 球
)


七五

地 球 化 学 的研 究

地 球化学学科 据 此 实验 室 在 重 点 开 展

天 攻 关 课 题 总报 告 《 然气 ( 含 煤成 气 ) 资
通 过 天 然气科 技攻 关及 相 关任 务
常 规 天 然 气 研 究 的基 础 上

还 开展 了深
源评价 与勘探测试技术研 究》获地矿部
徐永 昌 教 授 负 责 的实 验 室 取 得 了 很 好 的
而 且 对于 了解地球
徐 永 昌教 授 工 作 照
判 识 模 式 提 供 了 资 源 量 计 算参数 并 发 表了

内部 的地 质 演 化 过 程 与其 它 有 关 的 成 矿

一争几十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头号“功臣”究竟是谁

一争几十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头号“功臣”究竟是谁

一争几十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头号“功臣”究竟是谁-学校党建论文一争几十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头号“功臣”究竟是谁何季民文大庆油田发现权的悄然变化若评价新中国前30 年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与经济成就,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无疑是其中之一。

1982年,国家科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学成果进行表彰,“第一次科学大会”授予“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为一等奖,是最高科技成果奖。

大庆油田的发现,在当年把它归功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1982年,“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获得重大科学成果一等奖的时候,公布的获奖者23 人中,李四光名列第一,黄汲清名列第二,另一位地质学家谢家荣则名列第三。

但是,对于大庆油田发现权的评价,在后来又有了一些变化:1993年,黄汲清获得了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94 年获得了第一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成就奖100 万元奖金。

基金委员会指出:“根据他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中国实现了找油的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大庆等高油产田。

”2002年5 月28 日,江泽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总结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时还提到:“陆相生油理论为我国石油工业的行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观点,认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应归功于谢家荣。

黄汲清掀起油田发现权之争大庆油田的发现,从归功于地质力学转向归功于“陆相生油”,起因是黄汲清(1904-1995 年,四川仁寿人)对把大庆油田的发现完全归功于地质力学提出了异议。

1977 年和1978 年,黄汲清两次上书中央,强烈批评“用李四光同志的地质力学理论找到大庆等油田的不符事实的说法外,又进一步制造了‘李四光同志亲自指导这项工作’的谎言”,指出:“我国大庆等东部油田的普查和发展与地质力学的理论无关,这是事实……”1977 年6 月14 日,黄汲清第一次写信给邓小平,但邓小平最先没有直接作出批示,而是先要地质总局拿出个“说法”———《关于黄汲清同志的情况》。

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老师,你是我永远的偶像

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老师,你是我永远的偶像

---------------------------------------------------------------范文最新推荐------------------------------------------------------ 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老师,你是我永远的偶像募然回首,回望已走过的生命之旅,影响我之大的莫过于老师。

她们给了我无微不的关怀,每天废寝忘食只为培育一棵棵的幼苗,长大后成为国之栋梁。

她们的爱,在我的心中是高尚的。

小学的老师是搀扶着我们前进的。

从坐姿、敬礼、过马路到如何扫地、擦窗一一都给我们耐心的教导。

老师责无旁贷地呵护眼前柔弱的学生。

我还记得小学生活中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春秋的张老师,她在我的生命中影响甚深。

她告诉我们何处是坎坷,叮嘱我们跌倒后不必放弃,要向前看;在阳光下,她告诉我们如何躲避风雨。

但她不忍见我们的挫折与伤痕,所以尽力地让我们避免被自己的棱角所伤,以至未雨绸缪地为我们框定了如何是好学生的所为、思想。

我还记得那作业本上的一个个小红五角星(100分才能盖的);每天午读必念的《小学生守则》```````童年是灿烂的阳光,小学老师则是阳光的太阳,用一种朴实的爱,一种真挚的爱照亮我们。

中学的老师是我们风雨同舟的旅伴。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思想也渐渐成熟,开始懂得成长的道理,处事的正误,同时也有青春的烦恼,做人的无奈。

但中学老师潇洒地弃置了师者为尊的古训,成为我们亦师亦友的指引者。

他们眼中不再注视乖与不乖,而是以深厚的学识,灵活的教学、恒久的热情与坚韧的毅力,引导我穿行于数学公式、古今诗词、酸碱盐、1 / 4english```````有时候为一道难题、一个问题,甚至一个生僻字而废寝忘食,或者为制作一个为明天上课的教学软件而通宵达旦。

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但他们深藏疏忽父母妻儿的内疚,深藏内心的疲倦,每天给我们的又是一个灿烂的笑容。

青春是广阔的大海,中学老师则是大海中的渡轮,在暴风雨中穿行,为的只是把我们护送到彼岸,但付出的就只有大海知道。

中国石油史实九则

中国石油史实九则

中国石油史实九则石宝珩;徐旺;张清【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1(028)006【摘要】就发表于天津《今晚报》的何建明《"中国石油之父"与大庆油田》涉及的九则史实澄清事实。

一则:黄汲清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石油普查方面的卓越工作为大庆油田的发现打下了基础,但"中外新闻界和科技界"未曾有他是"中国石油之父"的报道。

二则: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3井的井位由地质部门和石油部门的专家多次讨论共同选定,并经石油部批准,大庆油田发现的基础是众多地质家多年工作积累的结果,凝聚了地质部、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国家已对其中黄先生的重要贡献给予很高的荣誉。

三则:第一个提出"陆相生油论"的是潘钟祥先生。

四则:何文关于1938年6月翁文灏向周恩来商借钻机之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全都错位。

五则:玉门油田发现与开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首推翁文灏。

六则:威远气田发现于1964年,不是1938~1941年发现的。

七则:"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位石油干部"是1940~1941年被派在延长油矿进行地质勘察的汪鹏。

八则:中美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1937年野外考察的结论是"甘肃西北部有石油存在",并非"希望不大"。

九则:新中国第一张中国含油远景分区图是翁文波主持并邀请谢家荣、黄汲清参加编制的《中国大陆含油远景分区图》,于1955年1月展示。

参20(王孝陵摘)【总页数】7页(P104-110)【作者】石宝珩;徐旺;张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0【相关文献】1.解读"史料"不等于编造"史实"——评杨善武的《史料史实与"同均三宫"》兼及"两种音阶观念" [J], 刘永福2.论明清文学史实研究的“自足”之境--以陆林教授的新著《金圣叹史实研究》为例 [J], 张小芳3.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从九一八事变档案看“14年抗战”史实 [J], 赵焕林;4.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从九一八事变档案看"14年抗战"史实 [J], 赵焕林5.让南京大屠杀史实真正成为世界记忆——《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法国的思考和启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日游杭记原文

春日游杭记原文

春日游杭记原文由梵王渡上车,乘位并不好,与一个土豪对座。

这时大约九时半。

开车后十分钟,土豪叫一盘中国大菜式的西菜。

不知是何道理,他叫的比我们常人叫的两倍之多,土豪便大啖大嚼起来,我也便看他大嚼。

茶房对他特别恭顺。

十时零六分,忽然来一杯烧酒,似乎是五茄皮。

说也奇怪,十时十一分,杂碎的大菜吃完,接着是白菜烧牛肉,其牛肉至十二片之多。

我益发莫名其妙了。

十时二十六分,又来土司五片,奶油一碟。

于是我断定,此人五十岁时必死于肝癌。

正在思索之时,又来一位油脸面黑的中山装少年。

一屁股歪在土豪旁边坐下,一手把我桌上的书报茶杯推开,登时就有茶房给他一杯咖啡,一盘火腿蛋。

于是土豪也遭殃了。

青年的呢帽一直放在土豪席上位前。

我的一杯茶,早已移至上豪面前,”此时被这帽子一推,茶也溢了,桌也湿了。

我明白这是以礼义自豪之邦应有的现象,所以愿以礼相终始,并不计较。

排布定当,于是中山装青年弯下他的油脸,吃他的火腿蛋。

我看见他身上徽章,是什么沪杭铁路局的什么员,又吃完便走,乃断定他这碟火腿蛋一定是贿略。

这时土豪牛肉已吃到第九片,怎么忽然不想吃了。

于是咳嗽、吐痰、免冠、搔首,颇有抱乐之概。

十时三十一分茶房来,问可否拿走。

土豪毫不迟疑的说“等一会”。

经此一提醒,土豪叉狼吞虎咽起来。

这回特别快’竟于十时四十分全碟吃完。

翻一翻报,脸上看不见有什么感触,过一会头向桌上一歪,不五分钟已经鼾然人寐了。

我方觉得安全。

由是一路无聊到杭州。

到杭州,因怕臭虫,决定做高等华人,住西泠饭店,虽然或者因此与西洋浪人为伍,也不为意。

车过烷纱路,看见—条小河,有妇人跪在河旁在浣衣,并不是烷纱。

因此,想起西施,并了悟她所以成名,因为她是浣纱,尤其因为她跪在河旁浣纱时所必取的姿势。

到西湖时,微雨。

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眺,内湖、孤山、长堤、宝淑塔、游艇、行人,都—一如画。

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茸茸绿的可爱。

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四陌上浑成一片点滴声。

青春励志学铁人范文

青春励志学铁人范文

青春励志学铁人范文青春励志学铁人范文:看铁人学铁人做铁人单位给了一张电影票,看电影《铁人》。

今晚8点钟在工人俱乐部观看。

工人俱乐部观离我家有5公里。

我学铁人不怕吃苦精神,跑着去看电影。

回来太晚了,中间有两公里路段偏僻,不安全,还是坐中巴车回吧。

小时候就听说过他的事迹,很感人。

一直想做像铁人那样的人,一直也是这么努力的。

转贴铁人的事迹:“转眼间,老队长王进喜离开我们已近40年了。

人老了,总爱回忆过去的事。

冥冥中的老队长还是穿着那套打着补丁、掉了扣子、满身油泥的衣服。

他那强健的体魄中藏着疲惫,坚毅的面孔透着善良,那模样,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我经常梦见和铁人并肩战斗,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场面和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

”建国60周年到来之际,随着电影《铁人》在全国公演,那段艰苦创业、激情燃烧的岁月再一次呈现在广大观众们面前。

铁人的光辉形象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也勾起了原1205钻井队地质员、年近80岁的韩来祥老人对老队长王进喜深情的怀念。

“铁人”的称谓是这样传开的1956年,经过5年军旅生涯的磨砺,正值青春年华的韩来祥转业后,幸运地被分配到玉门石油管理局王进喜任队长的钻井队,当上了一名地质员。

队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他受益匪浅,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60年春,该队调往大庆时,韩来祥随队长王进喜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位于东北萨尔图的茫茫大草原。

会战伊始,全国各路几万人马纷至沓来,面对的是“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

王进喜所率领的1205钻井队一行34人,当晚就是在一间四面透风的马棚里,背靠背相互取暖中度过的。

由于一时间职工的食宿困难、物资材料供应困难、吊装运载设备困难,该队几十吨的钻机设备运抵后,在既没有吊车,也没有卡车的情况下,一向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队长王进喜对职工们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就是在这个时候喊出来的。

他们用钻杆垫底当滚杠,用钢管钢钎做杠杆,前面拉后面撬,将总承配件拆卸后人抬肩扛,用了3天3夜,将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矗立在寒风刺骨的茫茫荒原上。

刘光鼎三横两竖两个三角与新生代海相残留理论

刘光鼎三横两竖两个三角与新生代海相残留理论

中国油气的二次创业2001年8月17日,刘光鼎院士给国务院领导写了一份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第二次创业的报告。

这份报告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消费年平均递增%,而同期国内石油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仅为%。

从1993年中国开始进口石油,当年进口石油3000万吨,近几年来我国石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保持能源有效供给,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使原油年产量达亿吨,天然气产量达241亿立方米,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五位。

但截止到2004年我国石油进口量达到了亿吨。

而上个世纪末我国预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量都很大,其中石油是940亿吨,却只探明了22%;天然气是38万亿立方米,仅找到了7%。

中国油气的出路在二次创业。

此报告发出十天之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就做出了“要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察工作,争取在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新的突破”的批示。

新中国石油的第一次创业作为新中国石油勘探的经历者,刘光鼎告诉记者,在中国的找油历史中孙建初和潘钟祥两位先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前,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沉积地层里找到的。

海相生油理论认为,在海洋环境里面沉积下来的地层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地质上管它叫做海相生油。

中国广泛分布着的是陆相沉积地层,而当时认为陆相生油是不可能的。

1937年孙建初先生从国外回来,他跑到了去找油,因为他认为河西走廊是一个会有海相地层的山间盆地。

他果然在石油沟和白杨河里头看到了油苗,于是他就追踪这个油苗,从而发现了玉门油矿,这就是解放前年产12万吨原油的玉门油矿。

但是孙建初发现的石油,却并不是蕴藏在海相地层,而是陆相地层,是在陆相碎屑岩的老第三纪地层里找到的。

另一位潘钟祥先生在、工作时,就发现中国的湖泊、河流里头的沉积同样也可以生油。

潘钟祥先生1941年去美国,才把他的陆相生油理论的文章发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发现并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发展石油、天然气只是近100多年的事情。

经过不懈的理论探讨和勘探实践,人们逐步确立和完善了系统的油气生成、聚集和油气藏形成、分布的理论。

这一理论普遍认为,石油的生成和油气藏的形成都是在特定大地构造单元内的海相环境中进行的。

早在1863年,加拿大著名石油地质学家T.S.亨特就阐明了石油的原始物质是低等海洋生物;前苏联地球化学之父B.A.别纳科依在其名著《地球化学概论》中指出,石油是海洋生物生成的;1943年美国地质学家W.E.普赖特再次强调,石油是未变质的近海成因的海相岩层中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石油及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陕北发现了石油,12世纪,先人们在四川钻成了气井。

但自1878年近代石油勘探技术在中国出现以来,近半个多世纪,中国的石油工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陆相贫油”的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第一个提出陆相不能生油的是1919年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丘切特,他对北美含油省的分布做出一个论断:“足够的、具有经营价值的石油,不是在淡水或陆相沉积中生成的。

从实际出发,至少在目前可以不去考虑这种沉积”。

因此他认为所有陆相或淡水沉积区,都不是可能有含油岩层的地区。

第一个来中国调查的团队是1913年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到中国的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河北、东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西的延长、延安、安赛、甘泉和宜君等地打了7口井,最深的井为1076米,都没有收获到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因此美国地质专家富勃和拉普得出结论说:“我们发现了若干个油苗,但没有一口井的产量可以认为有工业价值,勘探中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砂岩层巨厚造成石油的散失,未能聚集成油藏”。

第一个推断中国贫油的是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学教授勃拉克韦尔德,在一篇题为《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的论文中指出:“中国没有中生代或新生代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及西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

因此,中国绝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与国外所谓的“贫油”论调相反,中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以扎实的地质理论基础结合多年石油勘探经验,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办。

”从20—30年代,以谢家荣、潘钟祥、黄汲清、孙健初等为代表的地质学家先后
到陕北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及天山南北进行油气地质调查,分别于1937年和1939年在陆相盆地中找到了新疆独山子油田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

1936年,孙健初三出嘉峪关,对玉门老君庙和石油沟进行了地质和石油资源的详细勘察。

1938年冬,他与严爽、靳锡庚等一行9人骑着骆驼,顶沙冒雪到达玉门老君庙,次年陆续钻浅井6口,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老一辈石油地质学家正是以坚持实践第一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大自然奥秘不断求索的精神,拉开了中国陆相生油理论诞生的序幕。

第一位提出“中国陆相生油”命题的是1941年当时正在美国堪萨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中国青年——潘钟祥。

他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议上宣读了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陆相生油》。

1931年,潘钟祥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4次到陕北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并在四川等地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赴美求学后,他在浩翰的文献中也发现了诸如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北部泡德瓦斯油田的原油产于陆相第三系的例证。

因此他指出:陕北的石油产自陆相三叠系及侏罗系,四川产天然气的自流井无疑也是陆相地层。

“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为在中国陆相盆地中找到大量石油提供了依据。

40年代中期,中国地质工作者在玉门油田所开展的古生物研究工作,又为证实“陆相地层”生油提供了新的佐证。

从1955年开始,人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找到了克拉玛依油田,并陆续在酒泉、柴达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找到了油气田,这一切充分展示了陆相地层的含油气远景。

第一个陆相生油的大油田,诞生于50年代末的松辽盆地上——大庆油田。

原油产自白垩系陆相储层,油源岩也由陆相湖泊沉积物形成,厚度达1000米以上,油田规模约1000平方公里,年产量达5000万吨。

松辽盆地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由陆相沉积填充而成的,在这里发现巨型油田说明了“陆相生油”理论的正确。

陆相盆地不仅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还可以形成巨型的大庆油田;不但能形成巨型油田,而且还能大量生产石油;不但能生产大量石油,而且还能长期生产大量石油。

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是勘探实践上的重大进展,更重要的是对石油地质学的极大丰富和完善。

为我国油气勘探又奠定了一系列石油地质理论与石油勘探理论。

随着中国、澳大利亚等国石油地质专家对一些陆相盆地的深入了解和研究,陆相成油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石油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所接受。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提高石油地质学的整体水平。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也将不断吸收海相石油地质的理论,以促进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发展。

回顾陆相生油诞生的历史,老一辈石油人永远探索真理、不断突破思想牢笼的精神,值得新一代石油人思考和学习。

学术不存在权威、更不存在禁区,任何领域都需要突破再突破。

在我们向前辈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同时,既要保持谦虚、更要保持疑问,因为只有谦虚才能更好地学习前人的知识,具有了疑问,才有可能引领我们走向更深层次的探索。

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只要我们满怀信心,以一颗饱满的斗志雄心,定能在学术上有所收获,乃至更大的突破。

2014/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