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之植物与温度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2ae10db0740be1e640e9a8d.png)
4.3 植物与温度的关系
4.3.1 温度的生态作用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
4.3.2 温度胁迫及其植物的适应 低温胁迫及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高温胁迫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0~20 25~30 15~35 15~25 10~25
30~40 45~50 42~55 40~45 35~42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春化作用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法则
❖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 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 称为春化作用。
❖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 段称为“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信号开关
温度日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周期现象
概念
植物的生长发育 与昼夜温度变化同步 的现象,称为温周期 现象 (thermoperiod)。
温周期现象的生理基 础
有利于光合作用
温度日变化对植物的 生态作用
(1)促进种子发育, 提高萌发率
(2)促进植物生长
(3)影响植物开花结 实
(4)影响植物的产品 质量
(5)对植物分布的影 响
温度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物候 生物生长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
律性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生物节律的现 象,称为物候。
物候期(phenological phase): 生物生 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期。
物候期可以预报农时活动,预报虫害,推 测未来气候的变迁等。
研究生物季节性节律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 的科学称为物候学(phenology)。
春天开花植物和高山植物 热带和亚热带常绿乔木 干旱地区硬叶乔木和灌木 温带冬季落叶乔木 常绿针叶乔木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分布的地理原因和规律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分布的地理原因和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aa6f9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2.png)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分布的地理原因和规律植物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形成这种分布的地理原因和规律。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各种类型的植物分布、物种起源和演化、生物地理区划等。
通过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分布和演化过程,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植物分布的地理原因植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理因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地理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类型等。
1. 地形:地形对植物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高海拔山脉、河流流域以及海岸线等地形特征会对植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例如,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植被矮小,植物种类较少;而在河流流域,由于土壤湿润,植被繁茂,植物种类丰富。
2. 气候:气候条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极为显著。
植物对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都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例如,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气候区域,由于气温高、降水充沛,有利于热带植物的生长;而沙漠地区由于缺乏降水,植物生长稀少。
3. 土壤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的肥沃程度、水分含量、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对植物分布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例如,沼泽地区由于水分丰富,植被繁茂;而盐碱地由于土壤盐碱度高,植物难以生长。
二、植物分布的地理规律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植物的分布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这些规律性可以总结为环境因子的作用、地域关系的影响以及物种的迁移扩散。
1. 环境因子的作用:植物的分布会受到环境因子的制约。
例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非常显著。
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环境因子有不同的适应能力,从而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
2. 地域关系的影响:地域关系是指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植物分布的地理规律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点,例如,某些植物只分布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这与地域关系密切相关。
3. 物种的迁移扩散:物种的迁移扩散也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理分布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理分布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7e61e8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f.png)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理分布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植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在地理分布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的学科。
它结合了植物学和地理学的知识,探讨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相互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理论基础。
一、植物地理的基本概念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植物的分布格局、植物区系、种间关系以及植物的适应性。
植物分布格局是指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和分布密度。
植物区系则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植物组成和特征,可以根据植物的共同特征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植物区系。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植物的适应性则是指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包括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
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意义1. 解析植物分布规律:通过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揭示植物分布的原因和机制。
例如,某些植物选择在热带地区生长,而另一些植物则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这些分布规律对于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和生态演化有重大意义。
2. 维护生态平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地球的气候和大气组成。
通过研究植物地理学,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性,从而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
3. 资源利用和保护:植物地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分布和适应性,还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分布规律,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植物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三、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植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植物标本采集、实验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实地考察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中植物的采样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其分布范围、物种组成和适应性。
《植物的生长环境》科学教案
![《植物的生长环境》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125b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6.png)
《植物的生长环境》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环境引言:植物生长环境是指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气候、地理、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综合体,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园艺种植和生态保护。
本篇科学教案将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气候条件的影响1. 温度: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冷季植物与热季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例如,冷季植物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开花,而高温对其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
2. 光照: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些植物对强烈的阳光有适应能力,而另一些植物则需要较为阴暗的环境。
3. 湿度:湿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高湿度的环境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但过高的湿度又会导致植物病害的滋生。
因此,湿度要适度控制,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1. 海拔高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气压均呈递减趋势。
海拔高度对植物的选择性也有影响,高山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和抗紫外线能力。
2. 水域环境:水域环境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显著影响。
水域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线,同时也需要克服水流的冲击,并与其他水生生物共存。
三、土壤条件的影响1. 土壤质地:不同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砂质土壤透水性好,通气性差,持水能力弱;粘质土壤透水性差,通气性好,持水能力强;壤土是砂质土壤与粘质土壤的中间类型。
2.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吸收养分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部分植物对中性或弱酸性土壤更适应,过强或过弱的酸碱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 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分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
植物通常需要氮、磷、钾等多种元素来维持正常生长。
结论: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ef52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3.png)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第七章第一节植物与环境1.试述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光合作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
2.何谓生态因素、生存条件和生境?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如何达到辨证的统一?生态因素:对植物产生一定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因素,生存条件:在生态因素中,对植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称为生存条件,如氧、二氧化碳、光、热、水、无机盐类等六个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植物具有主动性,环境具有可变性。
在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会适应这种改变,植物与环境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3.分别阐述光、热、水、大气、土壤、地形、动物、植物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光谱成分: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影响,如蓝紫光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紫外线能够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
光照强度:植物体重的增加与光照强度密切有关。
植物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能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也与一定的光照强度直接相联系。
光照时间: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过低的温度和过高的温度都能够直接妨碍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物的吸收。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和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过程。
大气对植物的影响:化学成分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空气运动:影响植物花粉的传播,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由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影响植物对土壤中无机养分的吸收。
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温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https://img.taocdn.com/s3/m/fa0dd18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c.png)
• A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 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 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
量是一个常数。K=N (T-T0)
6
(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2.温度与生物发育
• 水分与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降水量最大的赤道 热带雨林种的植物达52种/公顷,而降水量较少 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10种/公顷。
38
(二)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 需水量:生产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量。
39
(二)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植物对水的适应
根据栖息地,通常把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 和陆生植物。
番茄茎的日生长量/mm 23.1 19.5 19.4 26.1-35.0
28
(3)变温与干物质积累
• 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 有良好的作用。
29
同
化
产
300公斤
量
170
125
130
175
10℃
20℃
燕麦昼夜温差对生物量的影响
30
(4)物候节律
•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 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 节律。例如大多数植物春天发芽,夏季 开花,秋天结实,冬季休眠。
55
西非的猴面包树,树干最粗可 达4人合围,可储水4吨。
5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旱生植物的形态及生理适应:
(a)含水量极少或具备发达的储水组织 (b)发达的根系:
如沙漠地区的骆驼刺地面部分只有几公分,而 地下部分可深达15米,扩展范围623m2,可更多 吸收水分。
植物地理学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
![植物地理学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https://img.taocdn.com/s3/m/ba8059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e.png)
植物地理学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球上分布与演化规律的学科。
地球上各个地理区域因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区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地理学中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特点。
一、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以热带雨林植物为主,这些地区通常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降水充沛。
由于气候条件的优越,热带雨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
例如,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拥有超过40000种植物。
乔木大多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冠茂密,形成了森林层次分明的景观。
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应了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
草原地区通常位于高纬度或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草原植物的特点是根系发达、茎细长、叶片硬化,以适应干旱和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维持大气的湿度和保护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以耐旱植物为主,这些地区通常位于地势低洼或内陆地区,缺乏水源和高温炎热。
沙漠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深刻的根系、刺毛覆盖的茎叶等。
它们能够有效地利用稀缺的水源,抵御高温和沙尘暴的侵蚀。
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保持沙漠生态平衡和土壤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四、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受到海拔、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
高山植物适应了恶劣的高山环境,如低温、强风和高反射紫外线。
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以灌木、针叶树和高山草甸植物为主,分布在不同的海拔带上。
山地植物的分布对于保护土壤和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地球上的植物多样性,探索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特点。
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形成原因复杂多样,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促进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自然带的代表动植物
![地理自然带的代表动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9db0bba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e.png)
地理⾃然带的代表动植物①热带⾬林带。
分布于⾚道带的湿润⼤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
本带⽓候属于⾚道多⾬类型,终年⾼温,各⽉平均⽓温在25℃以上;降⽔充沛,年降⽔量在2,000 毫⽶左右。
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林⽣长。
这⾥树种繁多,乔⽊⾼⼤,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植物随处可见。
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为活跃。
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②热带稀树草原带。
位于热带⾬林带的两侧,在⾮洲和南美洲有着⼴泛的分布,⽽在澳⼤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分布不⼴。
本带⽓候属于热带⼲湿季分明的类型,最⼤的特征是⼀年中有长达四个⽉以上的⼲季。
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是由⾼⼤的⽲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的乔⽊或独株的乔⽊,如⾮洲的波巴布树、南美洲的纺锤树等,它们具有能储藏⼤量⽔分的旱⽣构造。
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常明显,⾬季草⽊繁茂,⼲季草原呈现⼀⽚黄褐景⾊。
善于疾驰的⾷草动物在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动物也很丰富,如斑马、长颈⿅、犀⽜、羚⽺、狮、豹等。
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壤中进⾏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
③热带荒漠带。
此带位于副热带⾼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
⽓候属于全年⼲燥少⾬的热带⼲旱与半⼲旱类型,植被贫乏,有⼤⽚⽆植被的地区。
植物以稀疏的旱⽣灌⽊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些⾬后⽣长的短⽣植物为主。
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过程进⾏得⼗分微弱,形成荒漠⼟。
陆地上中纬度地区⾃然带特征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洲⼤陆的西南端、澳⼤利亚⼤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
本带⽓候属亚热带夏⼲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
温度的地理和时间变化
![温度的地理和时间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5273b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3.png)
2.冻害: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
?原因:
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年3月14日
三、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与伤害
❖ 低温危害
3.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被完全拔出土壤。
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
林内雨量=滴落量+径流量+穿透雨量 林外雨量:在连续降雨的一段时间内,林冠上部或旷地雨量。 树冠截留雨量=林外雨量-林内雨量
影响林冠截留雨量的因素:
树种特性,森林层次结构,降雨强度
入渗土壤的水
初渗率:在水分渗入土壤中时,在初期入渗速率很大,即初渗率。
终渗率:初渗率在短时间内即急剧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即终渗率。
森林 森林草原 荒漠
湿润度(P/E):年平均降水量(mm)与潜在蒸发量之比
干燥度(K):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
我国采用大于10℃的活动积温乘以0.16倍作为可能蒸发量。
`
计算公式: K=0.16∑t/r (100页表6-4)
干燥度
水份状况
自然植被
≤0.99
湿润
森林
1-1.49
半湿润
森林草原
1.50-3.9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年3月14日
Water in the air vapor, cloud and mist
◆ It is in common use that denote the vapor in the air via relative humidity :A/B * 100%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年3月14日
植物生长最适温度
![植物生长最适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de37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6.png)
植物生长最适温度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温度。
温度对植物的生长速度、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最适温度一般在1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光合作用效率较高,各种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进行。
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发育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如果温度过低,植物的生理代谢活动会受到抑制,导致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而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会减缓,甚至出现生理损伤。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热带植物对较高的温度更为适应,而一些高山植物则对较低的温度更为适应。
这是由于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所处环境的温度条件。
虽然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最适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生长速度和发育过程上,还会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数量,影响果实的成熟和品质,甚至影响植物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因此,合理控制温度,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植物的生长最适温度一般在1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速度快,生理活动正常,代谢过程顺利。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最适温度范围。
合理控制温度,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植物的健康成长创造最适温度条件。
植物地理学 本科教学 004.第四章地球植被
![植物地理学 本科教学 004.第四章地球植被](https://img.taocdn.com/s3/m/a0f86a1ffc4ffe473368ab91.png)
第四章地球植被在前章,我们曾谈到,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叫做植被。
地球表面的任何地区总生长着许多植物(个别地区除外),它们形成各种群落,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草甸、沼泽等等。
它们总起来就叫做该地区的植被。
一个地区出现什么植被,主要决定于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但从全球看,气候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
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基本上是由气候,特别是水、热组合状况决定的,每种气候都有它特有的植被。
气候由多种要素组成,但是对于植被重要的不是孤立的气候要素,而是它们的综合影响。
学者们为了表示这种综合影响,曾经提出过各种气候公式和气候指数。
公式和指数的缺点是不够直观,高桑和瓦尔特(Gaussen,1954;Walter,1955)建议的生态气候图解(ecological climate diagram)解决了这方面的矛盾。
生态气候图解只包含从生态学家观点看来最基本的数据(全年的温度和水分状况),简单扼要,一目了然。
制作生态气候图解的方法是采用座标:横轴代表一年中的各月,在北半球是从1~12月,在南半球是从头年的7月到次年的6月,这样使暖季总是在图的中央。
左方纵轴代表温度,右方纵轴代表降水量。
温度轴上的1分隔等于10℃,降水轴上的1分隔等于20mm,即10℃=20mm。
曲线提供温度和降水的月平均值,二者比例尺的比率是1:2。
在某些情况下,加绘第二条降水曲线,按1:3的比率,即10℃=30mm。
如图4—1所示,温度曲线用细线,降水曲线用粗线,而补充降水曲线(只用于草原图解)用断线。
温度曲线在降水曲线之下的部分是相对湿润期,之上部分是极端干旱期,温度曲线之下,降水曲线和补充降水曲线之间的部分是相对干旱期。
0℃线以下是霜期。
第一节热带植被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红树林,等类型。
一、热带雨林什么是热带雨林?1903年,辛伯尔(A.R.W.SchimPer)对热带雨林作出如下定义,“热带雨林是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富有粗茎的藤本、木质及草本的附生植物”。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560a8ba1a37f111f1855b15.png)
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南部,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干湿季明显, 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南部,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干湿季明显,稀 树草原通常出现在砖红壤或红棕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的地区 砖红壤或红棕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的地区, 树草原通常出现在砖红壤或红棕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的地区,其中大多数是 由于森林受到人为破坏后产生的,故是一种次生性的植被。 由于森林受到人为破坏后产生的,故是一种次生性的植被。但局部也有些是 由于季节性干旱影响引起的。 由于季节性干旱影响引起的。 稀树草原的植物种类,在广东省和海南省共有481种 隶属于321属 稀树草原的植物种类,在广东省和海南省共有481种,隶属于321属108 481 321 区系成分是属于热带的, 其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 93种 它们的区系成分是属于热带的 科,其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共93种。它们的区系成分是属于热带的,但缺 乏稀树草原典型的植物种属。在不同地区,种类组成差异又很大, 乏稀树草原典型的植物种属。在不同地区,种类组成差异又很大,这也反映 出稀树草原的次生性质。海南岛西部稀树草原面积较大, 出稀树草原的次生性质。海南岛西部稀树草原面积较大,群落中常见的草本 植物有扭黄茅( contortus)、华三芒( )、华三芒 chinensis)、 植物有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华三芒(Aristida chinensis)、 白茅和香茅(Cymbopogon) 灌木有刺篱木( indica)、 )、基及 白茅和香茅(Cymbopogon)等。灌木有刺篱木(Flacourtia indica)、基及 microphylla)、老人皮( )、老人皮 cerasoides) 树(Carmona microphylla)、老人皮(Polyalthia cerasoides)等,常成 丛状,高不足1 乔木彼此相距十余米和数百米不等, 丛状,高不足1米。乔木彼此相距十余米和数百米不等,大多是耐旱和阳性种 树高一般3 10m 胸径10 40cm,分枝低矮,树皮较厚(1.5—2.5cm 10m, 10—40cm 2.5cm), 类。树高一般3—10m,胸径10 40cm,分枝低矮,树皮较厚(1.5 2.5cm), 叶厚而粗糙。主要树种有鹊肾树( asper)、黄豆树( )、黄豆树 叶厚而粗糙。主要树种有鹊肾树(Streblus asper)、黄豆树(Albizia procera) procera)等。
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因素关系的研究
![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因素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dfe2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4.png)
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因素关系的研究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上的不同气候区域对植物的生长和繁衍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了不同地理区域植物的分布。
本文将探讨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一、气温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气温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从而使得植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温带植物更适应中高纬度地区的低温环境,而热带植物则更适应较高的温暖环境。
例如,针叶树是一种典型的温带植物,在北纬50度以上的寒冷地区分布广泛。
而热带雨林中常见的热带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翠竹,更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因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二、降水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降水是维持植物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水源,对植物地理分布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植物对降水的适应能力影响了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分布。
例如,在热带干草原地区,由于降水稀缺,植物多为适应干旱条件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如仙人掌等;而在热带湿地区,由于降水丰富,植物种类更加多样,包括大型乔木和丰富的草本植物,如雨林中的棕榈树和伞形树。
三、海拔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海拔是另一个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和气压都会下降,这使得植物在高海拔地区面临低温、强风等不利环境因素。
例如,在高山地区,由于气温低,高海拔地区通常只适宜少数植物的生长。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寒生植物如红豆杉能够在低温冰雪中生存,而高山岩石上的苔藓植物则适应了强风和干燥的环境。
四、土壤质地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土壤质地是植物的生长的基础,对植物地理分布起着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含量,这影响了植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
例如,在干旱地区,多砾石质地的土壤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应干旱条件的植物如仙人掌和多肉植物更容易生存。
而在肥沃的土壤中,营养条件较好,更适宜大型乔木和丰富的植物群落的生长。
各温度带的植物分布
![各温度带的植物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15bfa26e2bd960590c677c6.png)
地理资料
一.各温度带的植物分布
1.热带
乌木,柚木,红木,檀木,纺锤树(南美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草原)波巴布树---猴面包树(非洲热带草原),枣椰树(西亚热带沙漠),仙人掌(墨西哥热带沙漠)。
椰子,香蕉,芒果,菠萝,槟榔,胡椒,龙眼,荔枝,芭蕉,菠萝蜜,杨桃,柚子,榴连,桂圆,
咖啡,可可,橡胶,油棕,剑麻,金鸡纳,蕉麻,黄麻,腰果,丁香。
水稻。
2.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樟树,马尾松,杉树,毛竹。
柑橘,茶树,油桐,桑树,油茶,橄榄,漆树。
甘蔗,油菜,芝麻,棉花。
水稻,甘薯。
)
地中海气候(油橄榄,柑橘,葡萄,无花果,柠檬。
)3.温带
杨树,椴树,榆树,桦树,松树。
苹果树,桃树,枣树,杏树,梨树,核桃树,柿树。
葡萄,甜菜,亚麻,胡麻,向日葵。
春小麦,冬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马铃薯。
4.寒带
苔藓,地衣。
5青藏高原
草甸。
青稞,豌豆,春小麦。
二.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地区。
大珠江三角洲:粤,港,澳三省区。
泛珠江三角洲:9+2(闽,赣,湘,粤,桂,琼,川,贵,
云)+(港,澳)
三.中国区域划分
华北:京,津,冀,晋,内蒙古。
华南:粤,琼,港,澳。
华东:沪,苏,浙,皖,鲁,赣,闽,台。
华中:湘,鄂,豫。
东北:辽,吉,黑。
西北:陕,甘,宁,新,青。
西南:云,贵。
川,渝,桂,藏。
植 物 地 理 学
![植 物 地 理 学](https://img.taocdn.com/s3/m/f5e39b0a79563c1ec5da715d.png)
在这期间,达尔文提出了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进化的理论,给植物地理学带来深刻影响,使生物分布规律的解释具备了正确的理论基础。此外,达尔文关于有机界发展的理论,提出环境是进化过程的重要推动力,赋予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符合植被主要类型之间的边界的气候参数,一直为许多自然地理学教科书所采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建立了关于自然地带的学说,促进了植被地带性规律的研究。
植物地理学发展简史
植物地理知识的萌芽十分古老。在中国,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前的《诗经》就记载有植物分布的知识,里面多处提到“山”与“隰”(低下的湿地)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特别是对“枢”(刺榆)和“榆”这两种性质非常相近的榆科树木,当时已观察到它们分布的生境不同:一在山地,一在于原。
约于公元前六世纪成书的《考工记》中,已提出因地形、气候差异,中国植物南北分布存在的界限。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的《管子·地员》中,已述及山地植物的垂直分布现象以及阴、阳坡的差异,还记载了随地形变化的植物分布,列举了从水中到陆地依次更替的12种植物。而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已有植被水平地带分布的记载。东晋时期稽含所著《南方草木状》中,则提出南岭为中国植物分布的一条界限。
在洪堡德的思想影响下,与他同时代和稍后的学者,如德堪多、绍夫、格里泽巴赫、席姆佩尔都对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德堪多的《植物地理学》,格里泽巴赫的《地球植被》,席姆佩尔的《生理学基础上的植物地理学》都产生很大影响,长时期成为关于世界植被知识的基本来源。尤其是《生理学基础上的植物地理学》,详细地总结了全世界植物的形式和习性,多次再版,至今没有失去它的意义。由于这些学者的工作,形成了传统的“生态植物地理学”方向。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的分布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
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
![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27c1c0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f.png)
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植物生长的温度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生理代谢、发育和抗逆能力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合温度范围。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0℃至30℃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最快,生理代谢活跃,发育正常。
当温度低于20℃时,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特别是在低于10℃的环境中,很多植物的生长甚至会停止。
而当温度超过30℃时,植物的生长速度受到限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当然,并非所有植物都对这个温度范围最适合。
有些植物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比如北方地区的耐寒植物。
这些植物能够在低温下正常生长,甚至在零下的温度下依然能够生存。
而有些热带植物则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它们能够在炎热的气候中生长茂盛。
除了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植物的生长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在春季,温度的升高促使植物开花;而在秋季,温度的下降则促使植物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植物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花期和结果期。
温度还会对植物的抗逆能力产生影响。
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植物的抗逆能力会降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高温下,植物易受到干旱和光照强度过高的伤害;而在低温下,植物易受到冻害。
因此,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我们需要在栽培中注意调节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度是植物生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大多数植物的最适合生长温度范围在20℃至30℃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速度最快,生理代谢活跃,发育正常。
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以及植物的抗逆能力。
因此,在栽培植物时,我们需要注意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地理专题气候与植被的关系
![地理专题气候与植被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035db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6.png)
地理专题气候与植被的关系教案主题:地理专题气候与植被的关系一、引言:气候与植被的关系和重要性(200字左右)气候是地球表面上长期重复出现的天气状况的总和,植被是地球表面上生长的植物的总称。
气候和植被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教案将通过探讨气候与植被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
二、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800字左右)1. 温度与植被分布:介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和分布,如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和寒带针叶林等。
2. 降水与植被分布:阐述气候干湿程度对植被的影响,如沙漠植被与热带季风雨林的对比。
3. 光照与植被分布:探讨阳光照射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性,并分析林地与草原植被的差异。
4. 海洋气候与植被分布:探讨海洋气候对沿海植被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600字左右)1. 植被的蒸腾作用:介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影响大气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素。
2. 植被的碳循环:阐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3. 植被的风化作用:探讨根系和植物残体对土壤侵蚀和风化的影响,以及山地植被的防护功能。
4. 植被对气候的调节和改善: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降水、气温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
四、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400字左右)1. 气候变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山和极地植被的影响,以及热带雨林和干旱地区植被的变化情况。
2. 干旱对植被的威胁:探讨气候干旱对沙漠植被和草原植被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负面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对植被的影响:讨论气候异常事件如洪涝、飓风和干旱等对植被健康和生命周期的影响。
五、植被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0字左右)1. 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强调森林作为地球的绿肺,维持气候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植被恢复的措施:介绍植被恢复的方法,如植树造林、濒危物种保护和生态修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琦夫 201040453120
环境温度是植物重要的生态因子和生活的基 本条件,任何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环境 中,并受温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就目前所知, 生命只能存在于大约300℃的范围内,处于 活动期的动、植物生命的温度极限大约 0~50℃,仅有极个别植物能生活在极端高温 或低温的环境中。 温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繁殖、形态、数量及分布
1.温度长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 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温度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对光合作 用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中 酶的活性和气孔的开度来影响光合作 用。
丁香花
橡胶树
槟榔树
冻害
霜害
鹿蹄草
半边莲
槟榔树
槟榔树
槟榔树
槟榔树
2.温度胁迫及植物对其的适应
2.温度胁迫及植物对其的适应
低温胁迫及植物对其的适应
(1)低温胁迫 (2)植被对低温的适应
(3)行为适应
(4)植物的抗寒锻炼
低温胁迫 (1)冷害 (2)冻害
(3)霜害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按照周期长短,我们可以将温度变化 分为:温度日变化、温度年变化。
温度日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周期 现象和温度日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温度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 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为 物候现象。 而发芽、幼苗、生长、开花、果实成熟、 落叶等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期。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 物群落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年平均气 温、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日 平均气温的累计值的高低等均是能限 制植物分布的温度因子。 由于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内,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一 定的温度量和适应于一定的温度变幅, 所以就形成了温度的植物生态类型
(1)形态适应 (2)生理适应
(3)行为适应
植物的抗寒锻炼是指温带植物抗寒性 随秋季气温的逐步降低而逐渐增强的 现象。
植物对低温适应的生态类型 (1)冷敏感植物 (2)冻敏感植物
(3)耐冻植物
高温胁迫及植物对其的适应
高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高温引起生物膜物理化学状态和蛋白质分 子构型的可逆变化。 高温破坏了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 衡。 高温还能促进蒸腾作用的加强,破坏水分 平衡,狮子舞萎蔫干枯。 过高的温度还能致使蛋白质凝固和导致有 害代谢产物的积累。进而使植物中毒。 高温影响植物的受精作用。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形态适应 生理适应
行为适应
热驯化
在热胁迫数小时内热驯化就会完成。在炎热 天气中,早晨热抗性弱而下午热抗性强。冷 天气中接触锻炼或热抗性损失发生较慢,需 几天才能完成。为产生抗性,温度需要足够 高以引发原生质的胁迫反应。
植物对高温适应的生态类型 热敏感植物:此类型包含在30~40 ℃或 最高到45 ℃受损伤的所有物种。 较抗热植物:一般可在50~60 ℃左右条 件下存货0.5h。60~70 ℃是高度分化的 细胞和生物存活的绝对极限。 耐热植物:一般是一些原核生物,比如 热棒菌、热球菌等,能在110 ℃的高温 下生活。
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低温诱导才能开花 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发育起点温度:植物需要在一定温度以上才 能开始生长发育,这个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 点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在自然界,温度经常呈现规律性变化。 例如一年有四季变化,一天有昼夜变 化,我们称这种有规律的温度变化为 节律性变温,植物长期适应这种变温 的结果,能从生长、发育等方面反应 出温度的节律性变换的特点。
因为光合作用的温度阈的局限性,这 也就让光合作用存在温度的三基点, 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温度是植物发育的关键因子,能之间 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发育进程,并直 接影响植物的胚胎发育。植物的生活 周期是由多个生长阶段组成的,某一 生长发育阶段又是在一定的温度 范围 才能进行。同时完成生长发育阶段需 要一定的温度积累。 有时特定的温度还是由一个生长发育 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换的启动器。
讲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