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df7642cdd36a32d73758153.png)
初 中语文教学 中如何进行情感教 育
贵 州省 遵 义县 山盆 中学 王佳 云
捕 一 :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要开展好情感教育 ,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 ,实施情景再现 ,以声传 情,通过 朗读激发 学生情感 ,借助读者 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 陶冶学生情操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感人形象感染学生。 关t诩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多媒体
攀
三 个角都是锐角才能得 出呢 ? 对此设疑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析:逐 个用纸板遮住三角形的两 个角或一个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 。通过 讨论分 析比较后,学生 自己提出的
疑 问得到了解释:因为三角形 的三个角 中,钝 角、直 角最多只能有一个 而锐 角可 以有三 个,所以判断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 角才能确定。这样才能 使学 生对这个知识达到真正融会 贯通 。 4 . 学会总结 学习过程和方法 要注 意让学生学会 对学习过程 的观察与总 结 ,揭 示出学习规律。如学生在学习 《 圆柱体 的认识 》时学 生通过观 察形成圆 柱几何 图形 由概念 和探索掌握圆柱体图形特征 ,进而激发 学生观 察、操作、读
语文课 是一门语言 学科,在初 中语 文教学 中,不仅 要提高 学生的阅读 能 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使学 生 得 以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就 曾明确指 出: “ 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 的爱 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 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 化 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推行 的今 天,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 育越 来越受到重视 。那么 ,在语文教 学中,什 么是情感教育?怎么样有效推行 情感 教育呢?本文将 就这些问题展 开探 讨。 情曩 教膏的概念 和作 用 ( 一 )什 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 是人对 自我 对待事 物 的态度 的体 验。情 感教育 和 思想 品德教育 是 “ 体 ”、是本。从人的精神构成看 ,人所 以是人 不仅在 于人会认知,而且在于 人有情 感,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 。从心理学上 讲,所 谓人的全面发展,就 精神而言 , 就是人的知、 情、 意的全 面发展, 其 中情是一个 必不可少 的构成方面 。 那么 ,什么 是语文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昵 ? 我认为 ,语文教学 中情感教 育的内容 般应 包括三个 层面: 良好的情感 品质、积极 的情感倾 向和 高尚的情感精神 。 随着心理 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人们发现在语文教 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既 有其主观必要性 ,又有其客观可能性 。这是 由语文学科 的自身特 点决定 的。 ( 二 )初 中语文教学 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情感教育有 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其重 要作用主要 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e07c8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b.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语文阅读是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思想深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感教育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课本、文章、材料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充满情感的语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情感。
二、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入阅读状态。
比如,在教授悲剧经典《双城记》时,教师可以用碎片化的技巧,让学生从吸取知识的阅读状态转变为沉浸在情感状态中,让学生了解到作者传达的情感内涵,真正达到情感沟通的目的。
三、自主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阅读材料,以便学生产生深刻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为此,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自主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阅读过程转化为独立性思维和探究性学习。
四、丰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应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阅读材料并产生共鸣。
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别具一格的情感教育策略。
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心理和得分点,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在学习中提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dabe4fa7c1cfad6195fa755.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
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向来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课堂教学更是声情并茂,起伏跌宕;而优化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却不太容易。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
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
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现在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作些探讨。
一、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有正确地学生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首先,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说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
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
第三,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我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学生讲课。
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
二、情感教育应以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语言为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e57e3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4.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情商。
下面将从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阅读1. 选择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红楼梦》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展示,引导学生发掘作品中的情感内核,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体验情感的温暖和力量。
2. 带领学生进行情感解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情感解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人物的心路历程、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作品中的情感进行解读,让学生深刻理解情感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促使他们在感悟生活情感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和情感情商。
3. 进行情感体验共鸣二、写作1. 以情感为主题进行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情感渗透的主题进行写作。
让学生描写自己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对家人、朋友、老师、社会的情感,或者通过写一封情书、一篇日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察。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交流,比如通过文学作品的朗读、课堂的分享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情感写作成果,也可以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体验,借鉴他人的文笔,增进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三、口头表达1.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演讲在口头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演讲,让他们选择一些有关情感的话题,比如友情、爱情、家庭等,进行演讲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增强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演讲,感受他人的情感,促进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
2. 组织情感表达的朗诵活动在口头表达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情感表达的朗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诗歌、散文等进行朗诵表达。
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13bbbcf8bd63186bdebbc0c.png)
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 感, 给读者赏心悦 目的美感。 语文教
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 , 尤其是成功 的表情 朗读 , 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
因此 , 在学生正要接 触作品时, 教师就抓住本教材 的情感个性 , 巧设导 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 的语言 , 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 , 把 语, 引带入境 。导语 的设计要从情 感出发, 以情感作为敲 门砖 , 以情激情 , 才 课文中最美 、 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 学生面前 。 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
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 中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文章 , 初 每一篇都是作 者的情与景、 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 的, 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 图景和谐
2 .创设情境 , 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 的情境 中产生的 。一般说, 在欢乐 的气氛情景中, 人就
统 一的结果 这 里有对祖 国的爱、 对人们的忠 、 事业的追求 、 对 对信 念的执 会欢乐; 在悲哀的气氛情景 中, 人就会悲哀。 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 一个人的 著 : 里有赤子之心 、 这 莫逆之交 、 朋友之情、 手足 之谊; 这里有拍案而 起的激 感情还能感染别人 , 形成~种潜移 默化的精神力量。了解 到这一点, 教师就 愤、 催人泪下 的凄切 、 细雨霏霏 的柔 婉、 天地动容 的悲惨; 这里有 开怀 的笑、 应该深入钻研教材 , 挖掘教材 中的情 感因素, 创设与教材 内容相适应的情绪
或 把学生带 景物、 其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 这种境界, 。 不仅 诗词中有 , 小说、 戏剧、 散文中 特的导入语, 是有意识地创 设一些 能引起 学生精神活跃 的问题, 就很容易拨动学生 的心 弦, 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根据 也有。 “ 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 是作者 情感意念智 慧的产物和表现 , , 语文教 入新鲜的情境 中, 同时又能激 发学生兴趣的环节, 创设 师要善于“ 披文入情 ”把蕴含在字里 行间的情感披露 出来 , , 以情动人 , 学 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 , 使 能最大 限度 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 使他们在 生在愉悦 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 受到教育 。叶圣陶说过 : 我们鉴赏文 艺, 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 ,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1accea80029bd64783e2c8d.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更需要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关心、尊重、理解。
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为教师所拨动。
学生对教师的爱心感受越深,对教师也就越加信任,对教师的教导越容易理解和接受。
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
”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感教育:一、以自身言行陶冶学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学生会因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
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情感。
第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实践证明,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转校来的学生,他因为在原来的学校经常与老师发生矛盾,一上课不想进教室,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来到我班后,我仔细地找他了解情况,原因竟是该老师看不惯他,于是处处为难他,而这个学生也不愿服输,结果造成裂缝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讲解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礼仪行为,最后,这名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第二,要加强个性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一份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的个性特征是:幽默博学、热情坦率、真诚公平、言行一致、待人宽容、开朗乐观、富于同情心、善于体贴学生等。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e73b0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5.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渗透情感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课堂设计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情感渗透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挑选富有人文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和课文。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善、美的情感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审视自身,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道德情感。
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体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课外拓展阅读、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在教学《边城》小说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小组生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启发,去感悟小说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情感的渗透。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情感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设计要具有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设计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为课堂设计定下情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作品中的情感也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情感的感悟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的巧妙渗透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的巧妙渗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b916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c.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的巧妙渗透分析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的巧妙渗透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的巧妙渗透是一门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情感教育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认为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课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情感管理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人格。
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会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情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而且,情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
2.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情感教育,是一项需要教师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的重要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4f620c3a1c7aa00b52acb93.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
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如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
如果轻视这个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这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一、教师要以情感染学生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
作者的情感是否被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自身对这种情感缺乏感受和体验,那么想要启动学生情感是不可能的。
因此教师应首先对作者贯穿于文章中的情感有所体验,然后方能启发学生去深切地感受、体验、品味。
于涟曾说:“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颂先烈,革命前辈,英雄人物的好文章,每当我钻研这些教材时总是血往头处涌,他们的广阔胸襟,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叩击着我的心灵,我有时激动得流下热泪,彻夜难眠。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够有机会学习祖国丰富、优美的语言,那是非常幸福的。
有时候,我备课备到李白的诗,屈原的辞赋,备着备着,人就进入了作品的境界,作品的思想、言辞波动着我的心弦。
这不但是对祖国语言文学学习的理解,而且简直是美的享受,乐在其中!”她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课堂上哀思如潮,学生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她“自己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1420af84693daef5ef73df1.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一、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像喜亦喜,像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二、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像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名篇,让人百看不厌。
全词想像奇特,意境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更令人钦佩的是词人面对逆境却透露出的豁达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64113ce2cc58bd63186bd36.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本文阐述了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而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他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
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善良、善于与他人相处、把握自己的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
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可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
而要培养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做一个有情人。
具体来讲,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真情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无论是课上的知识情感交流,还是课下的思想交流,教师都必须对学生充满一腔真情。
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动人,任何虚情假意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只有情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赖。
一句贴心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真诚地赞美,一个安抚的动作,都可以是教师表达真情的方式。
(二)热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一个教师也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而教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激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
他能够挖掘出蕴藏在每篇课文中情感,并引导大家去体会。
这种激情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张力的,即应保持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决不能滥用,更不能夸张,张狂或嚣张。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18382b1960590c69ec376bf.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也正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的字、词、句、篇才显活力。
所以,教师应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为他们悲而悲,喜而喜,愤怒而愤怒,呐喊而呐喊。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一、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
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74f59787fd5360cba1adbfd.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人,但近年来,对学生成绩的过分追求造成了重知识传授、重能力智力的培养,忽视了人的情感世界的建设,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完整。
这一现状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有机统一,情感发展与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相互渗透,彼此交融,这样才能培养健全完整、独立张扬的个性。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情感教学?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略谈个人的点滴浅见。
一、创设情感氛围,激起学生情感波澜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将学生不由自主地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愉悦状态,学生才会真正置身其中。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特定情感的表达,在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就应抓住文章的情感特性,通过巧妙引入,将学生引入情境。
当然,精彩的导入必须渗透着浓厚的情感,以情感作为钥匙,以情传情,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吸引学生沿着情感的轨道,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去体会,去感悟。
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一段导语:“各位同学,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写过故乡、赞美故乡的文章,其间不乏对故乡离别的情绪,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鲁迅也是一个凡人,他在1919年回到阔别许久的故乡,他的感受又是怎样呢?大家今天就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受一下吧……”通过教师这样富有真情的渲染,学生在新课之初就被带入了一种特定的氛围,自然也就容易体会“我”面对“故乡”的一景一物所产生的喜乐悲愁了。
二、运用生动语言,叩击学生心灵古人云:“情乎于辞。
”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更离不开情感的润泽。
因而教师在讲课时,应饱含技巧,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传达作者在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浓厚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699a0ccaa00b52acfc7ca64.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首先,教师应该明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及意义。
其次,教师要理清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路问题。
再次,教师有必要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施情感教育。
只要始终坚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效应;情感教育;手段;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
语文新课标的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之一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及意义“情感教学”亦称“乐学”、“愉快教学”。
其内涵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可见,“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的涉及面广,内容多,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
语文课本的编写者经过精心策划、筛选、编排,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于课本之中,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正因为语文学科拥有这一特点,所以更便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dff88eb9d528ea81c7799b.png)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概述1.1 情感教育概述情感教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教育主体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手段,将其自身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达成三者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情感色彩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的提高。
1.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教师在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基础上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改革使得人们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发展。
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充分结合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责任,情感教育则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全方位认识世界。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509bc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d.png)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作为学生终身成长中重要的一环,情感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有助于他们培养责任感、合作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社会性技能。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要发挥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读、写、说、听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情感素养。
以下是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一、以阅读为主的情感教育1. 阅读学习名著阅读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学生可以从名著中获得情感上的启发、经验和灵感。
举个例子,通过读《红楼梦》,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人性特点和性格,让他们了解每个人的心灵,体验情感世界。
2. 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多的情感教育场景。
例如在阅读《边城》时,学生可以通过感悟女主人公萍萍的坚强与追求,反思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体验作品中每个人的情感世界。
3. 阅读真实故事真实的故事能够将学生紧密地联系到现实生活。
例如在阅读《伊甸园失落》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电视新闻背后的真实故事,体验新闻中人物的情感。
这样的阅读不仅提供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提高了他们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1. 自我反思学生可以利用写作来反思自己的情感生活,找出自己的特点和问题,并探索面对它们的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有关自己内心动态的作文,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作文的内容进行评论和指导,让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创作分享创作分享是另一种情感教育的方式。
学生可以以各种形式分享自己创作的情感作品,例如诗歌、小说和故事。
通过创作分享,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听取听众的反馈和意见。
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验证的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
1. 分享感受学生可以通过口语来分享自己的感受,例如将自己最近的一次旅行心得进行分享,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一个小小的演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98776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a.pn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以及情感价值的培养。
以下是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几个关键方面: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如课文中的情感故事、人物形象的情感特点等。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例如,可以通过配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情感环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都是不同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责任感等情感品质,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品德的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需求,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dff368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6.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注重情感体验和借助名人名言、经典作品引发情感共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通过课外活动拓展情感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也是促进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最终,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以上策略,使情感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情感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文学情感、情感体验、名人名言、经典作品、课外活动、师生情感交流、策略总结。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让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和借助名人名言和经典作品引发情感共鸣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领略文学之美,感悟人生之真。
希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并实践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在情感中辉煌。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不同情感体验,并且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讲解一首优美的诗歌时,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如爱、思念、孤独等。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并且激发出情感上的共鸣。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5c3f39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5.png)
6学习版众所周知,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心的体验。
学生的情感最重要的获取方式是后天的教育,也就是说,学生不但可以发现情感、控制情感,而且还可以丰富、完善情感。
因为学生情感获取的方式有:家庭、社会中得到历练、学校教育等。
一、教师注意挖掘语文教材文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纵观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大都深具情感性,所选的教学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佳作。
在这些作品中贮藏大量的情感因素:如,余光中的《乡愁》,则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还有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旖旎的春光,优美的春景,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之情。
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除此之外,我国文学文坛上一颗颗耀眼夺目的“明星”,其传奇奋斗的人生历程,绽放的人格魅力也可成为学生汲取情感养分的土壤。
如,学习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的忠贞情怀;学习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品质;学习朱自清至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的人格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让学生读懂文本与作者感同身受呢?在上课前,我们教师要广采博览,让学生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作者创作时的匠心。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初中语文教材,积极领会初中语文教材。
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欣赏与领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自身情感得以陶冶和提升。
这一过程,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朗读法。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也是学生最有效的情感体验。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以自己的经验为起点,学生积极能动地进入文本,重新体验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与情怀,达到一定的共鸣。
朗读可让学生形成语感,在读中熏陶,吸取作品中内含的精神美与情感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
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
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
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知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
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
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
例如,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
共鸣,这是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迸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
如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
“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这段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
学生在这种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所造成的一片死寂,从内心涌出那种对旧社会愤恨之情。
教师从多渠道加以引导,如采用多媒体从视觉上加以感染,从听觉上加以熏陶等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感情,这样使学生自然融入作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心意相通,共同入境。
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更是发人深省,“我想:希望是本无所为有,无所谓无的,这正
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指出:新生活的实现,要脚踏实地的奋斗。
这是作者情感由衷的表露,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斗志和勇气。
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的真实情感,从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影响,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所流露的“情”转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
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万事基于“根本”。
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激活他们沉寂的心灵,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学者变为乐学者。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
如采用多媒体、图片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带学习当中。
其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在实际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
移情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所在,是拓宽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途径,只有很好地运
用这种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丰富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觉悟。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来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充实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