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
题记: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无法被完全避免。

然而,这并不代表央行和政府无所作为,我们应该像经验丰富的航行家,乘着经济周期的波涛不断前行。

一、引言
阅读完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一书,我明白了为何我在大学学习宏观经济学时有一种“看山非山,看雾非雾”的感觉,因为自古到今历史上的宏观经济学家在对经济问题上的看法是基于不同的立足点和假设的。

宏观经济学家们用其具有创建性的观点来阐释经济运行的状况,书中讲述了其中最为主流的六大派系: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以约翰-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学以及在理性预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货币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

每个派系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式都有不同的见解。

实际上,经济学家们利用各种数据,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想要极力描述的无非是以下问题:经济运行为何具有波动性?这样的波动性有何特征?未来的波动是否可以被预期?我们在这样的波动面前能否有所作为?然而,正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宏观经济的运行是一个包罗极为广阔的系统,我们还不能说有任何一种理论能真正描述它。

不过,随着理论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仍然发现了经济周期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便能够不断发现经济周期的更多奥秘。

以下,我将结合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对经济周期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什么是经济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利-米切尔简洁明快地将经济周期定义为:由工商企业占主体的国家在整体经济活动中出现波动的现象。

并且经济周期一般包括扩张阶段、衰退阶段、收缩阶段和孕育着下一周期扩张的复苏阶段。

用英国银行家奥弗斯通的描述,经济周期便是一个从静止
出现增长,人们恢复信心,经济逐渐兴旺,人们过于激奋,经济发展过快从而遇到压力产生震荡,逐步停止发展并陷入停滞,最终再次进入静止状态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的定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是经济的总量。

只有当某些驱动因素导致大部分经济活动先后出现扩张和收缩,才能对整体经济产生波动性的影响。

然而,韦斯利-米切尔并不认为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周期性,这在作者后面的分析中是被推翻了的。

不过,韦斯利-米切尔并非完全错误,他之所以认为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1年到12年不等,是因为这里面没有考虑到经济周期的三种主要分类:存货周期、资本性支出周期和房地产周期。

存货周期由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最先发现,其平均长度为40个月。

通过杰伊-福里斯特等人的研究,由于乘数效应的威力,企业存货量的波动远比最终需求量的波动大。

资本性支出周期最早由克莱门特-朱格拉发现,其平均长度为9至10年。

他也是最早认识到经济组织内在不稳定性导致了经济呈现周期性波动,然而,他并没有分析该周期的驱动原因是什么。

后来,丹尼斯-罗伯逊提出经济不稳定性的首要驱动因素是资本投资的增减。

房地产周期最早由西蒙-库兹涅茨发现,其周期长度平均为20年左右。

但他并没有将该周期与房地产市场联系起来。

后来,通过霍默-霍伊特等人和经济组织的数据研究,证实了房地产市场自身存在着长达18至20年的经济周期。

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发现了以上三类独立的经济周期现象,这三种周期对应着不同的经济现象,并且它们之间还会相互影响,最终对经济产生综合影响。

经济学家应理解这三种周期现象的相对独立性,才能对经济事件做出正确的理解。

例如,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关系并不能在所有周期现象中存在,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会产生显著的统计关系。

然而,这是因为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是经济周期运动的产物,它们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驱动关系,当周期运行发生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会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不同的经济体中三类周期的平均长度已经
相当稳固,但经济生活中有一种称之为“锁模”的现象,从而使这三种周期的转折点存在着趋于一致的可能。

当不同类型周期同步的情况发生时,繁荣和萧条的程度将会非常剧烈。

三、经济周期的运行逻辑
(一)经济周期具有内生性
最初,人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经济危机是由外部的特定冲击和错误的政策造成的,市场内部是稳定的、可自我修复的。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斯密、熊彼特和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们。

斯密以人的本能和情感出发考察经济活动。

人们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追求私立的基础上的,只要有利于自身并能通过自由市场进行协调的行为都会自动完成,最终会达到一个并非每个人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这些古典经济学家不赞成外部力量去干预市场本身就可迅速恢复的过程。

熊彼特等人的观点更为激进,他也许认为社会中充满了创造激情的、有领导能力的企业家,在危机时能及时进行创新,带动社会创新水平,通过创造性毁灭实现经济的复兴和新一轮增长。

但是,在斯密、熊彼特等人的设想中,市场信息总是完全充分的,人们总是具有完全的信息分析能力知道采取最优的措施,产权等基础设施非常完备,并且从经济活动的决策到产生之间没有时间滞后的影响。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远远无法达到的。

经过多次经济大萧条证明,这些经济学家所假定的市场很快自行恢复的能力是有限的。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会陷入长时间的停滞。

新古典经济学们提出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来阐释这一原因。

他们仍然相信在任何一个时刻市场仍然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均衡,不同的是,市场会经常受到外部真实因素的冲击导致供给发生不断变化,从而使市场做出反应并在一个新的产出水平达到新的均衡。

此外,经济内在的传播机制会使外部冲击一点点地延伸到经济内部每个部分,因此出现了经济的周期性运动。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看似在捍卫了市场内部有效性的基础上解决了经济周期的来源问题,但其掩盖了市场内部并非完全有效、市场参与者也并非总是理性的事实。

然而,古典经济学家们的思想仍然具有宝贵的价值。

因为在市场
经济中,人们面临消费和投资决策时,绝大部分情况是理性的,并且越来越有能力对未来的形势进行合理预期。

因此,“看不见的手”和创造性毁灭确实能为市场提供自我调节的力量。

不过我们应当坚信的是,当经济波动偏离正常趋势过大时,仅仅依靠这些内部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够的或者说是不够迅速的。

在朱格拉之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市场经济内部存在的不稳定性。

这些不稳定性主要源于企业利润、投资决策、信贷水平、时滞、信息不完全以及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等。

其中,我认为有三个因素是市场所固有的根本性缺陷。

时滞是指生产者在进行投资、生产决策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产出最终成果,而此时他们所面临的经济情况与决策时的情况有所改变,可能产出的决策已经并非最优了。

信息不完全是指人们不可能完全穷尽经济活动中与自身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

蛛网理论便是时滞与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它可能造成穆勒所提到的竞争性过度投资。

实际上,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也是固有的不稳定因素,他们会造成市场羊群式的从众心理,将最优决策扭曲了。

在上述三个根本性缺陷的基础上,市场中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可能会充满了正向反馈环、回声效应、瀑布式反应等。

正向反馈环是指市场有着自我脱轨的性质(与亚当斯密的自我恢复性质相反),即某个特定的经济事件会刺激另一个经济事件,而后一个事件又会反向地刺激最初的那个事件。

例如,克拉克提出在产能扩张时期,产能的建设本身就能创造出经济需求(萨伊定律),因此,反过来刺激提供资本设备的企业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生产供给。

又如,货币供给增加后,由于企业利润、资产价格、消费信心的上升,导致对信贷的进一步需求从而产生更多货币供给。

又如,存货的减少导致企业增加订购量,这将刺激上游企业的供给从而造成更多的经济需求(同样是萨伊定律),因此,进一步刺激企业的存货减少。

再如,资产价格的上升导致人们财富增长和过度乐观,并提高了抵押贷款的数量,消费与货币供给的两方面提高均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再次上升。

回声效应是指耐用资本货物和耐用消费品的投资聚集会造成经济的波动,这是很容易理
解的。

一般来说,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这些耐用商品的使用年限是相对稳定的,人们通常会在购进之后的某个时间进行淘汰更新。

如果人们更新的时间相对集中,便会造成相对的购买高峰。

瀑布式反应是指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会放大市场偏离正常轨道的程度。

例如,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恐慌卖出、银行危机中的挤兑、萧条时期的流动性陷阱、复苏时期的过度乐观供给等等。

(二)经济周期的主要驱动力
作者将经济周期的主要驱动力分为五个:货币供给、资产价格、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和存货。

首先,约翰-劳的设想是正确的,货币供给确实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货币供给对经济周期的驱动在于,直接增加或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以及刺激或抑制企业的生产资金。

一般来说,短期内的货币供给增加会增强消费,并且激励企业进行新的生产。

当货币供给减少时,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降低利润,从而减少供给,人们收入也会相应减少。

然而,正如弗里德曼所提出的那样,长期内货币供给都会体现在通胀上。

当经济没有达到自然增长率的瓶颈时通胀并不会出现,而当经济超过自然增长率后货币供给仍在增加会导致较高的通胀。

其次,资产价格对经济周期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财富效应,即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会使人们财富水平变化从而增加或减少花费,这将直接影响经济;二是资产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市场内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因为人们会根据资产的价格情况增加或减少抵押信贷,货币流通速度的改变直接影响经济体内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经济;三是资产价格占比最高的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建造情况必然会受房产价格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经济总量和与房地产建造相关的许多行业的经济水平。

最后,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和存货总量是目前三类主要经济周期对应的驱动因素。

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占经济总量的水平都比较重,它们本身以及它们所对应的资产价格变化将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存货总量比最终消费的波动程度大,因此,它是反映由市场消费需求多带动的周期的较好因素。

当然,作者仅仅考虑了市场内部的驱动因素,此外,我还认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观点也是可以采纳的,即外部的直接刺激(主要是财政政策)也可以成为经济周期的驱动力。

外部刺激主要通过供给驱动经济周期,例如对企业进行补贴提高生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国2009年开展的铁、公、基项目),支持科研创新等。

当然,外部刺激也可能通过提高需求来进行,例如减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刺激出口等。

此外,央行的货币调控行为将影响货币供给,从而影响经济。

实际上,外部刺激往往是管理经济周期的好方法,将在下文展开阐述。

(三)经济周期的过程
下图是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简图。

第一阶段是复苏阶段,此时引起经济重启的因素包括外部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刺激、技术或管理上的创新蜂聚(熊彼特所提)、资本性设备的支出,最重要的是各种生产资料相对便宜。

如果是供给驱动型的复苏,企业对货币的需求提高,商业银行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这样,利率降低,进一步刺激企业生产和消费信贷。

供给将产生市场需求,需求又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个多产品,企业利润与人民收入逐渐增多。

第二阶段是扩张至繁荣阶段。

货币加速器、存货加速器、资本支出加速器、抵押加速器和情绪加速器起着综合性作用。

企业存货显著减少,利润上升较快;增加资本性支出,扩张产能。

资产价格上升,财富效应刺激经济增长,并且还提高了货币流动性。

此时,人们情绪高涨,由于过度乐观造成进一步投资过量,并开始进行投机活动。

第三个阶段是市场衰退。

首先根据桑顿的阐述,企业会进行竞争性投资,最终会导致产品供大于求和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降。

其次,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资本化程度逐渐提高,将造成工人的失业,从而降低的需求,并通过消费的乘数效应恶化市场供求关系。

第三,当经济增长率超过自然增长率后,人力、资金、原材料等资源将达到瓶颈,成本迅速提高,企业利润减少。

最后,由于人们的非理性投机,
使得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人们因为财富的减少而降低了对市场需求,还因偿还债务造成货币供应减少,进一步降低经济活力。

最后一个阶段是萧条至复苏阶段。

根据经济周期类型的不同,该阶段的持续时间和需要外部刺激的力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存货周期能够自行复苏,而资本性支出周期和房地产周期可能要经过长时间才能复苏。

如果两类以上的周期叠加在一起,将造成严重的萧条,此时信用崩溃、流动性陷阱、信心低迷,正如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那样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才能走出经济危机。

现实生活中的三种类型经济周期同时存在,以房地产周期作为最外层带动力量,资本性支出周期作为中间力量,存货周期作为短期波动力量,影响着经济运行最终的发展阶段。

作者对给出的世界房地产市场萧条与繁荣的数据支持了18年左右的房地产周期长度。

房地产周期经历如此之长的时间,可能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房地产市场从反映市场需求、新项目规划与设计、项目批准、实施建造、销售等程序之间存在着很长的时滞。

一般而言,房地产周期前一部分时间,主要是消化前一周期存货和新开工建筑的阶段,此时的房屋新建成数量小于需求数,周期的后一部分时间是集中供给的阶段,但往往会超过市场对房屋的需求,造成存货囤积,又成为下一周期前一部分时间的供给。

二是房地产市场75%为住宅市场,而起主要是由人们的居住刚性需求所驱动,而每一代人(20年左右)会对房地产市场有集中的需求。

存货周期是需求驱动型。

市场消费需求上涨促使企业进行生产和订购,通过存货加速器又进一步提高了市场需求。

然而在其他情况不变时,需求必然引起通胀,人们实际购买力降低,并且人们理性预期到实际购买力的减少从而要求增加工资,因此企业减少生产,需求与供给同时下降。

资本性周期是供给驱动型。

上一阶段的存货周期使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资产负债情况改善。

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开始进行扩大产生和规模的决策。

因此,产能的建设和资本设备的供给成为推动经济上涨的力量。

然而,由于竞争性投资,企业往往会过度扩张产能,导
致产能过剩。

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并且这一阶段经济发展达到瓶颈,人力、资本和原材料等供给逐渐耗竭,企业成本提高,导致利润下降,出现债务紧缩、银行危机等。

房地产市场通常是经济总量的2-3倍,并且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行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也比较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几乎能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绝大部分。

因此,正如作者所称:房地产市场是所有周期之母。

一般而言,房地产市场会先于其他市场开始周期的每一个阶段。

并且,在房地产市场扩张阶段,其他与房地产无关的因素导致经济向下波动时不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太多,最终都会在房地产市场的上升带动下重新回到扩张阶段。

因为房地产市场周期是供给驱动型,其中由于受到存货周期和资本性支出周期的影响会产生较小幅度和范围的房地产市场波动,但并不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周期的运行趋势。

然而,在房地产市场衰退阶段,整体经济将会向下波动,并比其他类型经济周期的衰退时间更长、影响程度更严重。

(四)如何管理经济周期
政府及央行对经济周期进行必要的管理能避免经济在波动中出现硬着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应利用作者书中所介绍的各种先行指标对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判断,并施以相应措施。

首先,根据萨伊定律,市场供给最终决定市场需求。

因此,政府的首要目标应是致力于提高市场的生产力。

这可以从人力、自然资源、资本和知识四个方面着手,因为这四个方面是影响社会总供给的最主要因素。

其中,知识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自然资源包括提高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资本包括货币的供给;人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和人力资本。

其次,从需求方面直接入手。

一是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减税、政府购买等刺激企业进行生产,从而创造新的经济需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购买和注入货币等措施在经济萧条阶段和未达到经济瓶颈时这种方法可行,但若没有对经济结构的相应升级,这样的短期刺激最终智能导致通胀(弗里德曼观点)。

二是可以拓展市场生产部门。

正如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增加许多“垃圾”部门,解决人口就业,刺
激消费,拉动生产。

最后,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周期中的关键和核心地位,令央行和政府在进行周期管理时最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

一般住宅房地产会最先反映和放大央行的政策效应,而后商业性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

当商业性房地产上升时,说明企业开始扩大产能和规模,考虑到政策的时滞,应减少或停止政策刺激,令企业在产生过剩和达到经济瓶颈之前便能停止扩张。

四、经济周期与资产价格
房地产市场先于经济复苏前开始启动。

由于人们的收入上涨(总供给增加引起或外部的需求刺激引起),首先将造成住宅类房地产需求增加进而提高其价格。

随后,商业活动的复苏将引起办公楼价格上涨。

在资本性支出周期时,由于企业扩张产能和规模,引起工业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房地产业新屋建造活动引发了土地价格的上涨。

随着消费能力达到顶点、各种资源开始耗竭、通胀开始显现、经济活力开始下降,房地产的需求开始下降。

但是,此时由于时滞原因,房地产的建造还在继续,供给还在不断提高。

最终,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由于房地产市场带动整体经济的向下运行,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价格降至最低。

就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而言,目前的管理措施本质上是在房地产市场下跌之前便延长房地产的周期。

我国的住房需求仍然具有较大的刚性,虽然人口老龄化加剧,但城镇化的发展同样会对房地产市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的限购政策使得各大房地产企业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市场研究和建筑活动,这令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将更加均衡,由于正处于扩张时期,价格能平稳上涨。

此外,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商业性房地产的发展。

我国的消费能力还未完全释放,近年来奢侈品消费和海外房产投资都说明国民购买能力较强。

但目前利率较高,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受未来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有向下的波动。

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其价格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

虽然总体而言,经济的增长会刺激黄金的消费,但货币的贬值与其他资产价格
的下降才是导致黄金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

白银、铂金主要用于工业或消费,且地面储量很少,因此它们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在扩张后期价格上涨,在衰退后期价格下跌。

主要用于消费的钻石价格更是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

然而,在收藏品、贵金属和钻石这几个市场之间,存在着一种“泡沫循环”的现象,即每个市场的泡沫现象不会连续出现,而是几个市场轮流出现泡沫。

不过,由于市场规模较小,这几个资产的价格变化都不会对经济周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市场之间摩擦程度的不同是影响该市场与经济周期关联程度的主要原因,因此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与经济周期是紧密相连的,甚至能预报经济的情况。

债券在经济周期前期价格上升,此时市场利率普遍较低。

经济上升期时,企业融资活动迅速增加,提高了市场利率,令债券价格下降。

此时,市场也更加信赖垃圾债券,从而进一步导致普通债券价格下跌。

经济周期后期,由于对利率与通胀率升高的双重预期,债券价格进一步下跌。

股票的反应稍晚于债券市场,但一般会早于经济顶峰前9个月见顶,早于经济低谷前5个月开始复苏。

此外,股票市场中不同行业的股票价格变化的顺序将和经济周期中不同行业受到影响的先后顺序保持一致。

中小盘股票在经济复苏时和扩张时期表现更好,因为它们受益于经济情况的好转与股份数额较少的优势,每股的收益相对更多。

大盘股在周期下降时更有利,因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经济处于下滑时抵抗力更强,更有机会进行兼并收购。

此外,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企业、与房地产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和提供资本折本的企业的股票价格变动性较强。

对于外汇资产而言,它与经济周期相关联的方面在于利率平价影响汇率以及商品贸易影响汇率。

首先,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两国货币的汇率由两国利差决定。

因此,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水平的不同将会影响汇率。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周期后期,由于通胀、资金耗竭和央行调控,市场利率会上升,这往往令本币升值。

相应地,在经济周期前期,利率较低时,本币汇率相对会更低。

然而,由于中国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和不开放的资本账户,这种效应并不会非常明显。

其次,当一国出国大量基础商品时(农产品、工业产品、原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