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摘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遵照本身拟定的尺度对其生存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能综合权衡自我生存质量的主要心理指标,反映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惬意程度【1】。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反映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格又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的因素之一[2]。

本研究旨在探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是否存在差异,总结大学生的幸福感近状。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身心健康与心态平衡、自我成长与价值目标、家庭氛围与人际适应、知足充裕与社会信心四个维度构成。

(2)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在自我发展与目标价值方面满意度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各自的特征差异。

其中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略高于男生,但是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认为幸福,有的人认为不幸福;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感觉很幸福,而有的人却感觉不幸福;文科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

(3)人格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在宜人性和神经质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低;外倾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均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极其相关,即这些特质上得分高的大学生,其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感也较高。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sychology,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elf to develop the scale of the survival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main psychological index to weigh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 reflect the specific group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omfortable degree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stable factors to predict happiness [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s and majors, and to sum up the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composed of four dimensio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ntal balance, self growth and value goals, family atmosphere and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contentment and social confidence. (2) in general,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elf development and objective value, th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ndex slightly higher than boys, but boys and girls in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each dimen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enior students are the highest, freshm an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low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think happiness,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not happiness; Art Major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was the high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feel very happy, and some people do not feel happy; liberal arts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s the lowest. (3) personality factors affec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pleasant and neuroticism scores higher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lower; extraversion,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re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extremely relevant, namely these traits scored hig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higher.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Personality traits1引言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英文中,表达幸福感的词汇有许多,如:happiness,well-being,eudemonia,subjective等等。

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 0 年 第 4 第 1 卷 09 期 8
N 04 2 0 vo.1 .09 1 8
大 学 生人格 与社 会 支 持 及 主 观 幸福 感 的关 系研 究
高长松
( 云南德 宏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 社科部 ,云南 潞西, 74 0 6 80 )
【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 了大学生的人格、社会 支持与主观 幸福感的关 系。研究发现 :
变 量 ,但 人 格 因 素 和其 他 主 观 因素 ( 自尊 、归 把 社会 支 持 作 为 中介 变 量 ,考察 人 格 对 主 观幸 如 因 方 式 等 )并 不 能 解 释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全 部 变 异 , 福 感 的研 究 至 今 涉及 不 多 . 国外 此 类 的研 究结 主观 幸 福 感 还 受 到社 会 支 持 、家 庭 经 济 状 况 、家 论 是 否符 合 中 国文化 尚未 可 知 .另 外 主 观 幸福 庭 教养 方 式 、生 活 事件 等 客 观 因 素 的 影 响 阳。故 感 本身 很 复 杂 。影 响 因 素太 多 ,国 内外 研究 者 人 格 、外在 因 素如 社 会 支 持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关 系 基本 在 神 经 质 、内外 向 与幸 福感 的关 系 上 达成
() 大 学生 的主观 幸福 感无 性 别差 异 ; () 相 关分析 表 明 ,大 学生人 格 、社 会 支持和 生 活满 意度 、 1 2 积 极情 感 、消极情 感 、总体 幸福 感之 间 除 了消极 情感 与人 格 、社 会 支持是 显著 负相 关 ,其 余都 是显 著 正相 关。 () 回 归分 析进 一 步表 明 :大学 生人 格 对社 会 支持 、主观 幸福 感各 维度 回 归效应 显著 ;社 3 会 支持 在 人格 基础 上 对 主观 幸福 感 各 维度 回 归效 应 显著 ,对 大 学生 人格 与 主观 幸福 感起 到 了 中介 作 用。 () 外 向性 、行 事风 格 、情 绪化 、善 良、主 观 支持 、对 支持 的利 用度 、对 主观 幸福 感 有较 强的 4

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

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
4 7
床效 度 。 2 主观 幸福感 问卷 .
表 2 人格 各 因子 与主观幸 福感各 因子 的相关
内外向 生活满意度 相关系数

神经质 一 .4 038
OO 0 { .0
精神质 一 .5 0 12
O. 2 14
根据主观幸福感的构成 , 研究者们倾 向于把幸
负性情 绪的相关显著 ; 精神质与生活满意度 、 正性情 绪和 负性情绪 的相 关不显著。 关键词 : 师范生; 主观 幸福 感; 人格 中图分类号 14 4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 0 0 —O 4—0 17 — 5 0 2 1 ) 9 o 7 3
主观 幸福感是 一个具 有 多维度 多层次性 特点 的 概 念 。主观幸福感 包括 积极 情 感 、 消极 情 感 和 生 活 满 意度三个 维度 , 人们对 其 主观 幸福感 水平 的判断 , 是综合 考虑 了他们 所 体 验 到 的积极 情 感 、 极情 感 消 和对 生活满 意度 的认知评 价之后 得 出的。 … 研 究者们 考察 了主观 幸福感各 种可 能 的影 响 因 素后发 现 , 格特质是 主观 幸福感 最稳定 、 人 最有力 的 预测指标 。2 中 , 人关 注 的 就是 外倾 和神 经 质 , 【其 受 它们 能解 释 幸 福 感 变异 的 4 % 。 c r 2 J Ca和 C s M ot a
0 23 .9
00 2 .0
正性情绪 相关系数

0 17 .8
0 50 .7
— .9 029
Oo 2 } .0
一 .7 0 09
0. 2 43
负性情绪 相关系数 一 .3 0 16
P 0 1+ + .o

艺术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艺术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度、 总体情感指数 、幸福感指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社会掩饰 陛 ( L ) 与生活满意度 、幸福感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总体情感 指数之 间相
关 不显著。 ( 见表1)
但通过搜集资料文献 ,发现 目前网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及 与 人
格特质的实证研究 主要集 中在普通类 院校 的大学生 ,关于艺术类大学 生主观幸福感及 与 人格特质关系 的研究相 当缺乏 。因此 ,本研究选取 艺术类大学生为被试 , 用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其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
类大学生被试 1 3 5 名 ,女艺术类大学生被试1 6 7 名。
2 . 2 测 量T 具
4 研究结论与分析
( 见 表2)
特质的相互关系 ,寻求出能培育健康积极 的幸福感 的有效途径 。
2 研 究方法
2 . 1 研 究对象
本研究 的被试取 自 成都某艺术类学 院1 —3 年级的艺术类大学生 。
采用 随机抽样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3 2 5 份 ,回收3 2 1 份 ,剔除有缺失值 的问卷l 9 份 ,获得有效问卷3 0 2 份,有效 回收率为9 2 . 9 2 %。其中男艺术
而 目前研究者 已越来越 多的使用 主观幸福感作为测查心理健康状 况的重要指标 。 ̄ t l C n a a n &B l a n k e r t z 等认为促进幸福感应该是心理健康
2 . 4 数据 处理
用s P s s 1 5 .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 究结 果
3 . 1 艺术 类 大学生 主 观幸福 感 总体状 况 的描述
性。
近年来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问题受到了丰 十 会 越来 越多的关注。而艺术类大学 生作为其 中一个特殊 的群体 ,与非艺术类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三、 人格 导致 的 S WB差 异
大多 数解 释人 格 与 S WB关 系 的理论 集 中于人
格对情 感的和 认知 的 S WB的直 接影 响。然 而 , 也有
维普资讯
第 1 期
王佩佩 :主观 幸福 感 与人 格 关 系的研 究
13 0
可能 是人 格对 S WB的间接 的或 相互 作用 的影 响导 致了 S WB的差 异 , 由于个 体 的人 格不 同 , 如 事件 和 生 活环境会 对 S WB产 生不 同 的影 响 。例 如 , 尽管外
主 观 幸福 感 与人 格 关 系的研 究
王佩 佩
( 中科 技 大学 ,湖北 武 汉 华 4 是 主观 幸福 感 强有 力 的预 测 源 , 是 人 格 和主 观幸 福 感之 间 的研 究 还没 有 取得 显 著性 的进 展 。 但 文章 指 出
了影 响 主观 幸 福 感 的主要 人 格 因素 , 绍 了有 关 人格 与 S 介 WB研 究 的发 现及 其 理 论 模式 , 出人 格 在 预测 S 指 WB时 的 优 点 与 局 限性 。
征[ 主观性 , 3 1 : 相对稳 定性 和整体性 。 主观幸 福感研 究 的一个 焦点 是对幸 福感 的预测 ,究竟 是什 么 因素影 响 了人 们 的主观幸 福感 。人格作 为影 响 主观幸 福感
格特征与积极 和消极 情绪的关 系 , 我们发现外 向性 与
积极情绪相关最 高 ,而神经质与 消极情绪 相关最 高 。 这一 结果 支持 了 E snk的一个 重要 观 点 , 幸 福 yec 即“ 可称 之 为稳 定 的外 向性 一 幸福 感 中的积 极情 感与 易 于社交 的性格 有关 , 这样 的性格容易 与他人 自然和快 乐地相处 , 因而幸福是 与外 向性 相联系的 。 同样 , 抑郁 性和焦虑性 产生消极 的情感 而不是幸福感 , 因而我们 容 易看 到情绪不稳定 或神经质与不幸福相联 系。

特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特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3 0
保 健 医 学 研 究 与 实年

心 理 健康 ・
特 区大 学 生主 观 幸 福 感 及 其 与 人 格 特 征 关 系的研 究
高 文 欢 普 彬
( 南 大 学 心理 学 院 , 庆 4 0 1 ) 西 重 0 7 5
摘要 : 的 目
探 讨特 区 大 学 生 主观 幸福 感及 其 与人 格 特 征 的 关 系 。方 法
研 究采 用艾 森 克 人 格 问卷 简式 量 表
中 文版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量 表 对 6 O名珠 海特 区 和 5 o名 深 圳 特 区 的 大 学 生进 行 测 试 。 结 果 特 区 学 生 生 活 满 意
度 得 分 ( 7 . 7 l 1 ) 积极 情 感得 分 ( 2 4 ± 7 8 ) 消 极 情 感 得 分 ( 9 2 ±6 7 ) 外 向性 ( ) 1 1 3 ±2 。 6 , 2.5 .6 , 1. 5 . 3 ; E 分数 与 生 活
关 键 词 :特 区 大 学 生 ; 观 幸 福 感 ; 格 特 征 主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2 B 4 .
文献标识码 : A
Sei oe ol e tdnsS b cv lbi dI e tnhpwt Pr n i ri pc l n lg uet uj teWe-e ga tRl i si i es at Tat aZ C e S ’ ei l n n s ao h ol y s
满 意 度 、 极 情 感 、 极 情 感 均 相 关 , 关 系数 分 别 为 0 4 2 0 4 7 一0 2 0 P 0 0 ) 神 经质 ( 分 数 与 生 积 消 相 .8 、. 4 、 . 4 ( < . 5 ; N) 活满意度 、 积极 情 感 、 消极 情 感 均 相 关 , 关 系数 分别 为 一0 3 6 一 0 2 8 0 3 7 P< 0 0 )女 生 生 活满 意度 相 .4 、 . 8 、. 4 ( .5 ; 得分 高于男生,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P . 5 。结 论 特 区 大 学 生被 试 的 生 活 满 意 度 均 属 中 等 偏 下 水 平 , 积 极情感频率偏低 , 消极 情 感 的频 率 更低 , 体 来 看 特 区 大 学 生被 试 的 主观 幸 福 感 属 中等 水 平 ; 向 性 ( ) 格 总 外 E人 维 度 与 生 活 满 意 度 和 积 极 情 感 存 在 正 相 关 , 消极 情 感存 在 负相 关 ; 经 质 ( 与 生 活 满 意 度 和 积 极 情 感 存 与 神 N) 在 负相 关 , 消极 情 感存 在 正相 关 ; 生 活 满 意 度 上 , 生 高 于 男生 。 与 在 女

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关系探新

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关系探新
从 事 学校 心理 卫 生 研究 和 心理 学 教学 。
①2 o 年 1月 l 日至】 日 o7 O 3 5 在西 安召开 的教育学 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 会第 十一届学术年 会的主题是 “ 教育与幸 辐”
20 年 1月3日在河南开封召开的以 “ O7 1 心理学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心理学第十一届大会中也提到 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了主观 幸福感 的发展 l 3 ] 主观 幸福 感 的研究 越 来 ,使
越倾 向于其 属 性 、性 质 和原 因的探讨 。 目前 主观 幸福 感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单 因素 和
22自我 和主观 幸福 感 .
在保 持 环境 因素相 对 一致 的情况 下 ,有学 者
双 因素水 平上 ,但人 自身 特点 和 环境 不 同水 平 上 研 究 了总体 经 济发 展 和 主观 幸 福感 的关 系 ,发现 的 因素可 能 同时 影 响着 主 观幸 福 感 ,多数研 究 者 被 试 在 回答 生 活满 意 度 时 ,对 经 济 发 展 很 敏感 , 认 为 生物 学 、认 知 、人 格 和社 会 等 内外 部 因素 综 最 终得 出经济 和 主观 幸 福感 显 著相 关 的 和 以往研
・理论研 究 ・ Nhomakorabea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4 4 O 期 2o 年第 4 09 期 总第 30 6页
作者简介 :党峥峥 (93 ) 18 一 ,女 ,汉族 ,河南省平顶山人 , 江苏省宿迁学院教师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教师 ( 事学 校心 从
理卫生和教育心理学教学与研究) ,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教
深入本 土 化 阶段 。 目前 国 内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人 口 在所 谓 的相关I 7 】 。这表 明在 研究人 格时要 考 虑共变

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摘要: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68名医学院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医学院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者关系研究表明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稳定型和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

由此可以知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主观幸福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积极情绪逐步进入心理科学研究的范畴,其中主观幸福感受到广泛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它作为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用于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并反映出主体的社会功能以及适应状态[1]。

过去三十年来,国外学者做了大量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些年来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发展速度很快,由早期对老年人群的研究逐渐向对某些特定人群的研究,如郑日昌等对大学生的研究,梁展鹏等对运动员的研究等[2]。

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一般学生,关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医学院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为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1.被试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安徽医科大学选取被试300人,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8份,其中女生163人,男生125人。

2.工具其一,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3]。

该量表共有48个项目,分为4个因子:包括精神质(P)、外倾性(E)、神经质(N)、掩饰性(L)。

其二,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4]。

该量表共有33项,分为6个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松弛与紧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0. 05
去一样幸福" �� 采用 B
编制的情感平衡量
另外, 由表 1 可以看出: 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心理 � � � � � � � 2009 年 � 2� 月第 � 7 � 卷第 � 1 期 C & H ,F 2009, .7 , .1
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根据需要, � � 表 �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幸福感状况 ( �) 对一些项目做了适当修改: 把第 1 题 "当我老了以后
项目 例数 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 2. 0 1. 9 � � 城市 45 6 . 4 3. 0 6 . 1 我发现事情似乎比原先想象得好 " 改为 " 随着年龄增 农村 � � 1 47 6 . 3 2. 6 6 . 0 长我发现事情似乎比原先想象得好 " ; 把第 3 题 "我 值 � � � 0. 05 发现现在和年轻时一样幸福 " 改为 " 我发现现在和过
� � � � � � � 重视,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综述以及成人和老 0. 51 � �采用 H 等编的大五人格问卷 5 为评定 3 年群体 2, , 集中于带来生活满意的外部条件� 大学生 工具, 测量大学生的人格特质 � 根据问卷特点制定了
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推进, 扩招与就业压力并存,
明确的指导语,并对一些项目做了语言变通:把第 10 题 " 开放的 " 改为 " 随意的 " ; 第 12 题 " 内隐的 " 改

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幸福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体验。

然而,人们对于幸福感的感受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人的认知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主观幸福感的产生和维持。

本文将探讨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首先,乐观主义被广泛认为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乐观主义者倾向于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抱有积极的态度,相信困难只是短暂的,而未来会更好。

他们更能够应对挑战,并保持较高的幸福感。

相反,悲观主义者往往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对生活失去希望,导致自身幸福感的下降。

因此,人格特质中的乐观主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也有密切的联系。

外向性者善于与他人交流,乐于分享和表达情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交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帮助,使人们在困难时有更强的调整能力和更高的满足感。

因此,外向性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此外,性格特征中的内外控制感也与主观幸福感息息相关。

内控个体认为自己对生活的结果有较大的控制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更加自信,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内控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相反,外控个体更容易感到自己无法左右生活的结果,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无望,从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

此外,研究还发现,诚实、宽容和善良等正向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这些人格特质使个体更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情绪调控能力,从而提高了其主观幸福感。

而相反,自私、冷漠和易怒等负向人格特质则与主观幸福感呈现负相关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并非单向的。

虽然人格特质可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但主观幸福感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即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也可能塑造其个性特质。

例如,幸福感较高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乐观主义和积极情绪调控,从而培养出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格。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深刻而复杂的关系。

本文将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及相关的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方面,人格特质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诚实和友善,与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正相关。

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使个体更容易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主观幸福感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表现出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和友善。

这是因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改变个体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积极的人格发展。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社会支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并有助于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个体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还可以提供资源和信息,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个体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来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个体可以通过培养乐观、诚实和友善等积极的人格特质,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

社会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支持来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提供情感上的帮助、资源和信息等方面,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幸福感和人格发展。

个体和社会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又可以改变个体的人格特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摘要]文章通过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来自湖南省三所普通高校的15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以考察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以及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和大五人格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密切相关,人格是主观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反映某一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

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方面: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包括诸如愉快、高兴等积极情感体验和诸如忧虑、抑郁等消极情感体验。

其中,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

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其基本特点是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进入了理论的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

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诸多研究表明,人格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可靠、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在已有研究中,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的研究占大多数,针对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国内比较少,有关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较多,而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少,针对大学生的研究更为少见,而且研究的结论也存在分歧和矛盾。

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关心的是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各具体维度的关系如何,以期为高校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一)被试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衡阳师范学院、南华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抽2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经整理获得有效问卷158份。

(二)研究工具1.主观幸福感量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
AI Ta —a o to oU YAN G i - n M ng ku LEIXi n - hu a gz
( .S h o f E u a in G a g i e c e s o l e 1 c o l d c t , u n x a h r C l g ,Na n n u n x 3 0 3 h n ; o o T e n ig G a g i 0 2 ,C ia 5
ig t e d rwe esaitc l inf a t h U jcies n eo a pn s n es n l yo olg t d n s n o g n e r ttsial sg ii n ;t eS he t e s fh p ie sa dp ro ai fc l esu e t y c v t e
r tcs t a h s o a e n t o h e s n l y o o lg t d n s h i e e c s i e r t im c o d o iim h n t o e wh r o ;f r t e p r o a i fc l e s u e t ,t ed f r n e n n u o i s a c r — t e f c
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学 生 主 观 幸 福 感 与 人 格 特征 存 在 密切 的 相 关 。 结 论 经 济 负担 轻 、 业 压 力 小 的 专 大 就 业 的 学 生 主观 幸 福 感 强 , 格 特 征 对 主 观 幸 福 感 有 一 定 的 预 测 作 用 。 人
M eh d 2 7 c l g td n sfo Jn g n s a iest r v siae t n rl e s fh p ie s to 4 ol esu e t r m ig a g h nUnv r i weei e t tdwi Ge ea n eo a p n s e y n g h S

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在读研究生 10名为研究对象 , 中男 3 , 12人 ; 4 其 8人 女 0 平均年
龄 (5 8 2 .3±10 ) 。 .4 岁
I2 评 定 工 具 .
0 3 6 r= 一 .5 ) .5 , 0 54 。
1 2 1 总体幸福感量表 ( WB) : .. G 』采用美 国 国立卫 生统计 中
12 2 艾森克人格 问卷 ( P : .. E Q) 采用龚耀 先修订 的 E Q( 人 P 成
版 ) 共有 4个量表组成 , , 分别 是精神 质 ( ) 内外 向( 、 经 P、 E) 神
时, 进入 回归方程 的显著性 变量 也是 3个 , N、 P 即 E、 。其联合
解 释变异 量 为 0 3 6 表 明 3个 变量 能联 合 预 测 主观 幸福 感 .0 ,
【 文章编号】 1 2 78 (02 0 — 27 0 0 — 36 2 1)2 06 — 2 0
的人 格理 论 , 10名 医学研究 生 的人 格分 为 4个 类型 : 向 把 4 外
主观幸 福感是个 体依 据 自定 的标准 对其 生活质 量所作 的 整体性评估 , 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 的重要 心理学参数 。国内 外研究 显示 , 在影响 主观幸福感 的因素 中, 人格 因素 是预测 幸
福感 的最稳定 和最有效 的因素 , 而得到最多理论 与实证研究 的
稳定 型( 多血质 ) 1 , 向不稳定 型( 汁质 )3 6人 外 胆 2人 ,内向稳 定型( 粘液质 )1 , 8人 内向不稳 定型 ( 抑郁 质 )7人 , 有 2 ( 2人 不属这 四类典 型的人格类 型) 。4种 不 同人格 类型 主观幸福感 得分 分别 为 9 . 50±1 . 、1 8±1. 、9 5±8 8 7 . 3 18. 0 38. . 、0 2±19 ., 总体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 . 1 。外 向稳定组 00 )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关注点之一。

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特征和认知特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不同的研究中获得了不同的结论,但总体来说,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性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发现,外向性格、神经质和开放性等性格因素都能够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比如,外向性格倾向的人更加社交化和乐观,而神经质倾向的人更加焦虑和敏感,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个体对自身生活的主观幸福感评价。

此外,研究还发现,人格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调节。

例如,有些国家更加重视个人成就和自我表达,而有些国家则更注重集体和家庭的利益,这些文化差异也反映在了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评价中。

在实践中,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需要如何改善自己的幸福感。

首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并针对自身的特点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例如,对于外向性格的人,更加注重社交和团队合作,可以帮助其增强社交技巧和快乐感。

而对于神经质倾向的人,可以采取适当的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法,使其缓解焦虑和情绪困扰。

此外,个体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能力,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例如,正向情绪体验、感恩和乐观等能力的开发可以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总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生命过程,不同的人格特征、文化和环境因素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自身的人格特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情感和认知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过上更加充实快乐的生活。

医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医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或大五人格量表来测量 人格 特征_ 。基于 多种人 格特质 的 2 J 研究较少 , 本研究试图采用卡特尔 1 种人格特 质量表 , 6 更全 面地揭示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3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 的逐步 回归分析( . 见表 3 。为 ) 了进一步了解 医学生人格对主观幸福感 的影 响 , 分别 以幸福
测力达到 3 .%; 型 3忧 虑性 进入 对积极 满意 的回归方 35 模 :
程 , 测 力 为 2 .% ; 型 4 怀 疑 性 和 自律 性 进 入 对 消 极 满 预 16 模 : 意 的 回归 方程 , 测 力 为 1 .%。 预 56
三、 讨 论
意度 越高。该 量表内部一致性 信度介于 0 7— .4之间 , .90 9 具
突 。因此 , 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对促进大学生 心理 健康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 探
讨 人 格特 征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关 系 , 培 养 医 学 生 健 康 人 格 , 为
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之 间关 系 , 计算 了 1 6种人格 特质与
生 活 满 意 度 量 表及 快 乐 量 表 中共 8 维 度 的相 关 系 数 ( 表 个 见
提升个体 主观幸福感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 为医学 生心理健 康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
国 内外 学 者 大 量研 究 证 实 了人 格 与 幸 福 感 之 间 的相 关 , 但 以 往研 究 大 多 采 用 的 是 大 三 人 格 量 表 ( 森 克 人 格 问 卷 ) 艾

对 象与 方 法
1研 究对 象 。选 取 中 国 医科 大学 本 科 生作 为 调 查 对 象 , . 剔 除无 效 问卷 后共 获得 有 效 样 本 46 , 中男 生 2 1 , 7人 其 1 人 女 生 25人 , 龄 范 围在 1—2 , 均 年 龄 2 . 岁 。 6 年 82 岁 平 05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 引言
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的心理
指标 , 主观 幸福感 受 到 了各 领域 的广泛 关 注 , 如何 提 高大 学生 的主 观幸福 感 , 持心 理健康 , 有重 大的 保 具
现实 意义 。
胁性 情境 中维 持身 心 功 能健 康 的能 力 , 它受 多种 因 素影 响 , 格 特质是 其重 要预测 因素 之一 。4 心理 人 l而
弹性与主观幸福感 的关系。结果表 明: 外倾性与心理弹性 、 生活满意度 、 积极 情绪为 显著正相 关 , 与消极情 绪成 显
著负相关; 神经质与 与心理弹性、 生活满意度 、 积极情绪为显著负相关 , 与消极情 绪成显著正相关 ; 精神质 与各维度 相关均不显著 。心理 弹性对人格特质 与主观幸福感有 中介影 响作用 。
sbet ew l biguigqet n a e uvy h sl o e :E t vro a ehg et oiv orltn uj i e — e s us oni re .T e eut s w d xr es nhdt i s psie r ai cv l n n i rs r sh a i h h t c e o
弹性 对情 绪及 主观 幸福感 也有 显著影 响 。 由此 可 以 看出, 人格 特 质 、 心理 弹性 和 主观幸福 感 三者之 间 的 关 系是 非常 复杂 的 。 而 国 内相关研 究多 是分别 考察 人格 或心理 弹性
主观 幸福感 是个 体依 据 自定 标准 对其 整体 生活
质量 做 出的综合 判 断 , 既包 括 人 们 对其 生 活 状 况 它
wi e ie c ,p st e af cAn i aifc in,b th d t e n g t e r lt n wi e ai e a fc ;n u o i s wa t r s in e o i v f t d l e s t a t h l i e f s o u a h e a i ea i t n g t fe t e r t im s v o h v c mo tp st ey a s cae t e a iea f t u a h e ai er lt n wi o i v f t n f a i a t n s — s o i v l s o i td wi n g t fe ,b th d t en g t ea i t p s ie af d l es t f c i ;p y i h v c v o h t c e a i s o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于母亲,作为家庭灵魂的母亲历来都被学者重视。

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做全职母亲,这一群体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当更多研究的焦点被放在全职母亲的孩子和家庭上时,有研究者注意到其实全职母亲本身就存在着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她们对幸福的主观感受深刻影响着孩子和家庭,因此本研究聚焦“全职母亲的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旨在探讨全职母亲的人格类型特点及主观幸福感水平。

主要围绕三方面的问题展开: 第一,采用(MBTI)人格类型问卷调查分析全职母亲的人格特点。

本部分研究以中小学生的母亲为被试,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在中小学生的母亲中,有将近三成女性选择做全职母亲,其中一成以上的女性做全职母亲的年限在10年以上。

这部分女性人格类型的共同点都表现为对生活态度取向比较随性,不喜欢事先做好计划,而倾向于灵活、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

并且在收集信息的方式上体现为偏爱使用感官知觉而不是分析判断。

第二,采用主观幸福感(SWB)问卷调查和分析全职母亲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结果显示,全职母亲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非全职母亲稍低。

具体表现为二者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差异,但是在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第三,通过对全职母亲人格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外倾与知觉型的全职母亲生活满意度较其他人格类型的高。

知觉型的全职母亲对消极情感的体验程度更高。

同时全职年限超过10年的母亲较其他全职母亲更易体验到较高的积极情感.第四,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全职母亲人格类型的动态表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来自工作、同事等外界的客观刺激比非全职母亲少,全职母亲人格类型的劣势功能缺少机会发挥作用,同时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孩子和家庭上,这使得一向不擅长计划的全职母亲在面对突然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更强烈。

关键词:全职母亲;人格类型;主观幸福感;优势人格;劣势人格;ABSTRACTAll the glories and prides in the world come from mother, which was said by Gorki..Mother, as the spirit of the family, is paid much attention by scholars all the time. That’s why more and more females prefer to be stay-at home mother. So the group of stay-at home mother has come into our view gradually. When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that is brought to children and family by stay-at home mother, some researchers notice that there exists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in stay-at home mother. That’s to say,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can influence their children and family. So I will focus my research on "the research between stay-at home mother’s psychological typ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rder to discuss stay-at home mother’s psychological types’ trait as well as happiness levels. My opinion is expatiated by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ly, make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ay-at home mother’s psychological types’ trait. Some mothers who have their children studying in prim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were tested. And then the data on the questionnair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nearly 30 percent females choose stay-at home mother and over 10 percent in them have been stay-at home mother for more than 10 years. The common place occurred in these females is that they are inclined to live in random and enjoy flexible lifestyle without restriction rather than make a plan in advance. As well as about the manner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they prefer the sensory perception to analysis.Secondly, mak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ay-at home mother’s subjective happiness level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tay-at home mother has lower subjective happiness levels than non-stay-at home mother.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about their satisfaction for life between Stay-at-home mothers and non-stay-at home mother.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about 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between them.stay-at home mother feels happy, angry and despair more easily, that’s to say she has more fierce emotionexperience.Third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that is brought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stay-at home mother’s psychological types’ trend by interview in depth.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unction of weakness of personality in Stay-at-home mothers is inhibited unconsciously, because they have less stimulation from work, colleague outside than non-stay-at home mother. They put all their time and energy on their children and family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ults in that stay-at home mother who does n’t do well in planning is inclined to give birth to fierce emotion experience, happiness or sadness in the face of incidental affairs.Keywords:stay-at homemother,Psychological Types,Subjective Well-Being Advantages of personality,Weaknesses of personality承诺书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主观幸福感 , 即人们对他们生活的情感性与认知性评价 , 包括生活满意度 、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人格特质 , 特别是外 向性和神 经
质, 被 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 因素。
【 关键 词】 人格心理学 ; 人格 ; 主观幸福感
0 引 言
人、 情景和二者的交互作用 的变异。一些人对积极情感反应 的心理倾 向性 强 , 积极事件 的发生会带来更加强烈 的主观幸福感 。
科技信息
0百家论剑 0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2 0 1 3年
第 l 7 期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张宇 婷 ( 黑龙 江省 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女干 部学 院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 5 0 0 4 0 )
在 过去的近一个 世纪里 . 国际心理 学界更 强调对 人消极状态与病 态心理 的研究 。 后来 。 研究者们发现 . 美好生活 的获得仅仅只是通过 回 3 人 格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的 实 证 研 究 避痛苦 是不够的 . 除此之外 还需要接 近快乐 . 此 时心理学家 开始将更 关 于人格 与主观幸福感 的关 系的研究 . 主要集 中在 大三 、 大五人 多 的注意力转移到 了对正 常人如何生活 . 如何适应 . 如何提 高生活质 格维度及一些具体的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 量 的方 向上来 。 主观幸福感是生 活质量 的重要 评价 指标之一。 对主观 3 . 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 的研究 . 改变 了以往 心理学研究 只关注 消极 心理 的局 面 . 主观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的关系是以艾森克对人格的分类 . 即从神 幸福感拓展 了心理学研究 的空 间 经质 、精神 质和 内外 向三个维 度来研究 人格 与主观幸福 感 的关系 1 主观幸福感的含义及结构 E y s e n c k ( 1 9 8 3 ) 指 出“ 幸福可称之为稳定 的外 向性 . 幸福感中的积极情 绪与易 于社交 的性 格有关 .这样 的性格容易 与他人 自然 和快乐地相 1 . 1 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处, 因而幸福是与外向性相联系的。 同样 . 抑郁性和焦虑性产生消极 的 通常 .在很多相关研究 中都没有给主观幸福感一个 明确 的定 义 情绪不是幸福感 .因而情绪不稳定和神 经质与不幸福相联系 ” G r a y D i e n e r ( 1 9 8 4 ) 提出 , 主观幸福感有 三个 特点 : 一是 , 主观性存在 于个 体 ( 1 9 8 1 ) 提出 , 外 向者对奖励信息敏感 , 所以外向者 更快乐 . 神经质个体 的经验之 中. 对 自己是否幸福 的评价不依赖他人或外界 的准则 : 二是 . 对负性情感的反应更敏感 . 所以不如非神经质 者快乐 。 它不仅指没有消极情感 的存在 .而且还必须包含积极 的情感体 验 : 三 3 . 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是. 它不仅包 括对 某个生活领域 的狭隘评估 . 还包括个 体对其生活 的 C o s t a 和M c C r a e ( 1 9 8 2 , 1 9 9 1 ) 提出. 外倾性导致 正性情感 . 神经质 整体评价l l 1 。 导致负性情感 , 主要 是由于气质 的作用 . 因为. 外倾性 和神经 质分别 对 概括说来 .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 自定的标准对其整体生活质量 正性和负性情感 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 经验的开放性与积极和负性情 感 做 出的判 断 . 它既包括人们 的情 感反应 . 也 包括人们对 其生活状况 的 都有正相关 . 能 同时增加 对两种情感 的体验 . 对 幸福 感具有经 验性 的 认知评价 。 作用 宜人性和严谨性通过创造使人快乐的环境和生活事件而对主观 1 . 2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 幸福感 具有工具性的作用 . 这些工具性 的人格特质引导人们 去面对 特 A n d r e w s 和 Wi t h e y ( 1 9 7 6 ) 提 出, 主观幸福 感 由积极情 感 、 消极情 殊的生活事件从 而影 响主观幸福感 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成分构成 这一观点现在 已经得 到了幸福感研究 E m m o n s 和D i e n e r ( 1 9 8 5 ) 发现 , 外倾性与正性情感是协变量 . 外向 领域 的研究 者们的普遍 认同 的人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小城镇 .无论是独处还是与他人共处 . 无 L u c a s . D i e n e r 和S u h ( 1 9 9 6 ) 用多种特质 多种方 法矩 阵分析 的结果 论是一个 人工作 还是 与他人共事 . 都体验到更多 的正性情感 表明 。 积极情感 、 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是相互独立的构念。 3 . 3 其他具体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己得 到验证 的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的具体人格特质主要有 自尊 、 乐 2 人格 与主观 幸福感 关系的理论 观、 自我概念 和控制点等 。S c h e i e r 和C a r v e r ( 1 9 8 5 ) 假设乐观 的特质通 主观幸福感 . 作为一 种复杂 的心理变量 . 也 是多种 因素共 同作用 过对未来 的预期影响幸福感 . 那些对未来存有积极 目标的人很可能实 的结果。D i e n e r ( 1 9 8 4 ) 将这 些影 响因素区分为 内部 因素和外 部因素 。 现 自己的目标并产生积极的结果 乐观代 表了期待 自己生活 中出现有 研 究表明 . 外部 因素 与主观幸福感 只有 中等程度 的相关 . 内部 因素尤 利结果 的普遍 趋势 . 如果一个 人期待的是积极 的结果 . 她将 会朝向 自 其 是稳定 的人格 因素 常被看做是 主观幸福感最 可靠 、最有 力的预测 己设定 的 目 标来努力 . 这种行为模式使得乐观者 比悲观者能够更顺利 源 。个体 的主观幸福感 水平主要依赖 于人格 特质 . 人格 特质是主观幸 地达成成就 目标 。L u c a s 和D i e n e r ( 1 9 9 5 ) 发现 自尊和乐观确实与主观 福感个体差异产生 的根本 原因 幸福感存在相关 . 但 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在集体 主义文化中的相关并不 2 . 1 主观幸福感 的气质倾 向理论 具有普遍性 。控制源倾 向反映了人 们内部 控制和外 部控 制的倾 向性 . 关 于人格与 主观幸福感之 间关系 的一个理论模 型就是 . 人 们有快 般认为 . 内控者的主观幸福感 较高 . 因为他们有更好 的应激方式 自 乐 和不快 乐的遗传倾 向 . 这 是 由神经 系统的个体 内在差异性所 导致 我概念也 与主观幸福感 有关 自 我 和谐的人 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 自我 的。例如 , T e l l e g e n等人 ( 1 9 8 8 ) 对在 同一家庭和不 同家庭 中抚 养的双 不一致者主观幸福感较低目 生子进行 的研究发现 . 在不 同家庭 中抚养长 大的同卵双生 子主观幸福 当考虑到大量特殊人格特质时 . 在人格 与主观幸福感 的研 究中会 感水平 的接近程度 比在 同一家庭 中抚养长大 的异卵双生子高得多 。 他 产生两个 问题 首先 . 研究者如何 确认何种人格特质是 重要 的人格 特 们还 发现 . 4 0 %的积 极情感 变异 、 5 5 %的消 极情感 变异 以及 4 8 %的生 质 的数量是无 限的 . 并且 新的人格特 质经常被提 出来 . 难 以界定何 种 活满 意度 变异是 由基 因造成 的 。B r a u n g a r t 等人 ( 1 9 9 2 ) 在相似 的研究 特质对主观幸福感有 影响 其 次. 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何者 为因何 中也发现 . 1 岁左右婴儿 的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 者为果 尚难 以定论 .或许不 同的人格特 质都受到 了总体幸福感 的影 2 . 2 与 主观幸福感有关 的特质和认知理论 响。 例如 , 神经质 的人同时具有消极的认知和情绪 。 可能神经质的人对 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的特质 中.最受人关注 的就是外倾 和神经质。 消极的刺激具有特别 的反应 系统 因此他们体验 了更多的不愉快的情 C o s t a 和M c C r a e ( 1 9 8 0 ) 提 出. 外倾影 响积极情感 . 而 神经质影 响 消极 绪 , 这导致了消极 的思想 。然而 , 另一种可能性是 , 神经质者集 中于事 情感 。F u j i t a ( 1 9 9 1 ) 在其研究 中. 用结构 方程 来控制测量误差 , 发 现外 件的负面影响, 因而体 验了 更高水平的 负性情感。 l 倾与积极情感的相关为 0 . 7 1 . 而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构成 了另一个 单一 的不可 区分开来的 因子 。 L u c a s 等人 ( 1 9 9 8 ) 也 得出了同样 的结论 。 在他 【 参考文献】 们的研究 中. 一个国际样本的外倾与积极情感的相关为 O , 7 4 [ 1 ] D i e n e r , E . S u b j e c i t v e w e l l —b e i n g  ̄ ] .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B u l l e t i n , 1 9 8 4 , 9 5 : 5 4 2 — 5 7 5 2 . 3 人格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