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寒潮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三节 寒潮

第四章  第三节  寒潮

寒潮
事件回顾
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 区大部将有中到大雪(38毫米),局地有暴雪 (10-12毫米)。25日和 26日早晨,内蒙古部分地 区、陕西北部、山西北部、 河北西北部最低气温将下 降到零下20至零下30℃, 局地可达零下30至零下 35℃。华北中南部、黄淮 等地最低气温将下降到零 下7至零下15℃,局地可 达零下15至零下20℃。
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 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思考:为什么南北方对于寒潮的标准有所不同
寒潮
概念回顾
气团
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 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根据气团的气温特征,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分为海洋性气团和大
陆性气团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 称为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 为冷锋
寒潮
补充知识·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水文灾害 生物灾害
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 寒潮、台风、雪灾冻害、龙 卷风、冰雹、暴雨、沙尘暴
洪涝,海啸,风暴潮
蝗灾、蚁灾
寒潮
自然灾害类型
寒冷黄色预警:预计因北方冷空 气侵袭,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急 剧下降10℃以上,或日平均气温 维持在12℃以下 寒冷橙色预警:预计因北方冷空 气侵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 5℃以下
寒冷红色预警:预计因北方冷空 气侵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 0℃以下
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 广东站 /weather.shtml
寒潮
形成原因
高纬地区吸收 太阳辐射少 气温低、干燥 的冷空气团 向低纬地区流动 冷空气活动 达到一定强度时 即为寒潮
快行冷锋
寒潮
危害

《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气候学第三节“寒潮”。

详细内容包括:1. 寒潮的定义及形成原因;2. 寒潮的影响范围和危害;3. 我国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4. 预报和预警寒潮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掌握寒潮的影响范围和危害;2. 培养学生分析我国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天气预报和预警寒潮的关注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寒潮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和时空分布特征;2. 教学重点:寒潮的危害、预报和预警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地理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寒潮天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寒潮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寒潮?寒潮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讲解: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设备,讲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和危害;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历史上严重的寒潮事件,让学生了解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4.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学会识别寒潮预警信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5.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寒潮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6. 随堂练习:布置关于寒潮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8.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第三节寒潮2. 内容:(1)寒潮的定义与形成原因;(2)寒潮的影响范围和危害;(3)我国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4)预报和预警寒潮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危害;(2)分析我国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3)列举三种预报和预警寒潮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寒潮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解寒潮形成原因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寒潮的最新动态,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第三节寒潮》优质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三节寒潮》优质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三节寒潮》优质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地理》教材第三章“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三节“寒潮”部分展开学习。

内容涉及寒潮定义、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重点包括寒潮起源、移动路径、带来气候效应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寒潮概念,掌握其形成原因和特点。

2. 解寒潮影响范围,分析其对农业和日常生活影响。

3. 掌握预防寒潮灾害措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寒潮形成原因理解,以及寒潮对农业生产具体影响。

教学重点:寒潮定义、特点、影响范围及其应对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地理图册、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寒潮过境时图片,引发学生对寒潮现象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寒潮定义:介绍寒潮概念,引导学生解寒潮基本特点。

b. 形成原因:结合教材,讲解寒潮形成原因,通过图示加深学生理解。

c. 影响范围:利用地理图册,指出我国寒潮主要影响区域。

d. 影响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

3. 例题讲解:针对寒潮特点和影响,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与寒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第三节寒潮2. 板书内容:a. 寒潮定义和特点b. 寒潮形成原因c. 寒潮影响范围和影响分析d. 预防寒潮灾害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寒潮定义,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b. 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影响,举例说明。

c. 举例说明预防寒潮灾害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解寒潮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但在知识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寒潮形成原因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解寒潮最新动态,结合实际生活,学会预防和应对寒潮灾害。

地理第三节_寒潮台风(自然灾害)

地理第三节_寒潮台风(自然灾害)

6小时内
可能或者 已经受热 带气旋影 响,平均 风力12级 以上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8级 以上。 防御措施: 1.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停课,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指派专 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托)的儿童; 2.进入防风状态,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船舶到避风 场所避风; 3.危险地带人员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4.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防御准备,临时避险场所开放。
业等
2、台风防御
加强监测、预报 搞好宣传、提高防台风意识 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
探究:试评价台风的功与过。
过:台风登陆时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大 量的财产损失和部分的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山洪、滑 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功:台风登陆能够给陆地带来大量的降水,同时也可 以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附1)
(2.和3.题)归纳总结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①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削弱作用: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 移动方向垂直,阻挡冷空气前行,从而削弱冷空气的影 响,如我国的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②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助长作用: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 移动方向平行,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进而加剧冷空 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大致呈南北走向 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寒潮很容易进入黄 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③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涉引作用:如大兴安岭西坡缓东 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上山顶后长驱直下, 加剧东北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热带气旋强烈发 概念: 展。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 最多的海域
发生季节: 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台 风

2024年《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2024年《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2024年《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三节“寒潮”。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及我国的寒潮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寒潮的概念、成因及影响,提高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

2. 掌握我国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寒潮的成因、影响及我国寒潮的特点。

教学重点:寒潮的概念、时空分布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地图、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寒潮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寒潮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寒潮?它有哪些危害?”2. 新课导入:讲解寒潮的概念、成因、影响等,引导学生学习寒潮相关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寒潮影响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寒潮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以我国某次寒潮为例,讲解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寒潮的成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其他寒潮事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第三节寒潮》2. 内容:(1)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2)我国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3)寒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寒潮的概念、成因及影响。

(2)分析我国某次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寒潮相关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寒潮成因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我国其他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寒潮的成因、影响及我国寒潮的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和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寒潮的关注。

3. 例题讲解:以我国某次寒潮为例,讲解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四章 第三节 寒潮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54张PPT)

第四章  第三节 寒潮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54张PPT)
省(区)
3.寒潮的影响 寒潮产生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百害而无一 利”,具体如下图所示:
4.寒潮防御
应用提示——查盲点 补遗漏 点拨技巧 1.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的原因 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调整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 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隆冬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 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解析:我国寒潮的标准是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 24 小时 内下降 10 ℃以上,并且在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 5 ℃以下的就是 寒潮。
答案:B
2.关于我国寒潮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冷空气南侵 ②冷锋迅速南下 ③气旋过境 ④反气旋过

A.①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寒潮是冬季冷空气或冷锋南下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危害 ①大雪、冰冻等使交通____堵_塞_____,电信、___电__力____中断; ②_____大_风_____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③农业春 冬季 季寒 寒潮 潮易 危冻 害伤__越作__冬物______幼作_苗_物__
2.发生季节 我国寒潮多发生在_____冬_春_____两季。 3.预防 ①发布准确的____信_息______和警报; ②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_____防_寒_____准备; ③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2)加强冬前管理,增强抗冻能力:栽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越冬作物和果木的抗冻能力。
(3)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实时避冻栽培:在我国亚热带柑橘 栽培的北缘地区,充分利用山体或水体有利的小气候资源环境栽 培柑橘,可以有效地避过或减轻寒潮冻害。
(4)积极采用防冻措施 ①露天增温法:提高近地面温度,如设置烟堆和安装鼓风机 等,对近地面有显著地增温效果。 ②覆盖法:利用覆盖物保护植物体的地上部或地下怕冻部位, 从而起到防寒作用。 ③喷化学药剂:主要用于果树防冻。

第三课时 寒潮

第三课时 寒潮

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 提示: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 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 危害农牧业生产。 危害农牧业生产。
(1)沙尘暴发生时间: 冬春季节 沙尘暴发生时间: (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一是大风 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 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热力条件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 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 人类行为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 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 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 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 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 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三、寒潮
定义: 1、定义: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 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 程称为寒潮。 程称为寒潮。 2、形成: 形成: 主要来自北方大陆 冰雪洋面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 北方大陆与 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 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 3、发生时间:秋末、冬季、初春(9月到次年的5月) 发生时间:秋末、冬季、初春( 月到次年的5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3~4月和10~ 月和10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 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 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 最大。 最大。

第四章 第三节 寒潮

第四章 第三节  寒潮

B.受盛行风影响大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解析:由图中该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变化方向从西北向东 南递减,联系各灾害发生地区及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可 推断出此气象灾害可能为寒潮和沙尘暴。从图中经纬度 位置可知甲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周围高山阻挡,寒潮不 易进入盆地。 答案:(1)B (2)A
1.多发季节
[自读教材·抓基础]
我国的寒潮发生在 冬春 季节。
2.危害 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 霜冻 、 冰冻 等冻害; 大雪 、
冰冻 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
翻船 等事故。
3.防治措施 (1)发布准确的 信息 和 警报 。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 防寒准备 。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自读教材·抓基础] 1.概念 冬半年 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 现象,并伴有 大风、冻害、 雨雪 等天气。
2.标准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 小时内 下降 10℃ 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 5℃ 以 下即为寒潮。但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
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 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 地区移动形成。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寒潮的成因 影响我国的寒潮实质上是冬半年快行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 性天气。其形成过程如下所示:
2.寒潮的多发季节 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11月~次年4月。秋末冬初及冬末春 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原因主要是考虑降温幅度,春秋季 正是冬夏季风调整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 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 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考向 命题 视角
寒潮 以某地气温气压做变化分析寒潮灾害 天气的特点及其危害。

中图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寒 潮 (18张PPT)

中图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寒 潮 (18张PPT)

青藏高原
Back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寒潮会带来 大风 雨雪 冰冻 降温
对交通的影响
2008年南方雪灾
寒潮大风对海船、建筑的影响
寒潮对农业的影响
红豆
冻死鱼
枇 杷 受 冻
水稻烂秧
寒潮的危害 大风
摧毁建筑 吹翻船只
雨雪
危 害
冰冻
降温
压断电线
交通受阻 形成冻害, 危害农业
电力、电信中断
农作物、果树、 牲畜、鱼等受冻
什么季节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寒潮的防御
(1)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2)农作物和牲畜做好防寒准备 (3)海船及时回港
寒潮“罪恶多端”,是否“一无是处”?
请阅读“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
寒潮的“功”:
(1)有助于地表热量交换,保持生态平衡 (2)寒潮带来的雨雪可缓解冬季旱情 (3)增加土壤肥料 (4)冻死害虫 (5)带来风力资源
北三冰洋、侵入我国的新寒地岛潮路径
高压
6.寒潮侵入 我国的路径
西路
新疆
中路
东路
中路对我国
秦岭
影响最大,
其次是东路。
分析我国哪些地区 不易受寒潮影响? 为什么?
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 受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 区都受其影响。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地势 高,寒潮不易入侵。
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 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阻 挡,加上长途跋涉,势力 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 东、台湾、海南等地,受 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
南方后明显减弱,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
4.寒潮发生的原因
太阳辐射不 均,从低纬 向高纬递减
高纬接受 太阳辐射 少
气温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寒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寒潮

3.寒潮的利弊 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 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2.寒潮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大。读下图,回 答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 害的原因。
(2)除了冻害,寒潮还会带来什么危害? (3)寒潮天气不仅能造成危害,也有许多益处,请简 要说明。 解析:第(1)题,据图例的分布状况可知冻害随纬度
(2)天气系统:快行冷锋。
2.多发季节
(1)发生时间: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 11 月至次年 4 月。 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
(2)原因主要是考虑降温幅度,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 转换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 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 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思考探究:本次我国寒潮是何种因素导致? 提示:冷锋。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升高而更加严重。
由经纬度位置推出甲位于四川盆地,周围高山阻挡了 寒潮的侵入,故无冻害。第(2)题,联系所学知识及亲身 经历可知除了冻害之外寒潮还会带来大风、雪灾等,会影 响海上船只通讯、通电、交通等。第(3)题,联系实际进 行思考可知寒潮有以下益处:带来风力资源、解除旱灾、 杀灭害虫等。
答案:(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寒潮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知道:寒潮的概念。

11第四章第三节寒潮课件.ppt

11第四章第三节寒潮课件.ppt
第三节 寒潮
基础自主梳理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是冬半年_强__冷__空__气__入侵造成的剧烈 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寒潮标准不 一样。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_低__纬__ _地__区__移动时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危害:大雪、冰冻等使_交__通__堵__塞__,电力、 电信中断;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低温使农 作物遭受_冻__害__。 2.多发季节:_冬__、__春__。 3.对农作物危害大的季节:_春__、__秋__。 4.预防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预报,人们 可对农作物和牲畜做好防寒准备,船只及时回
解析:选D。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是寒潮 影响最集中的地区,越往南方,寒潮的影响 越小;本题容易错选选项C,但广东、海南 和台湾由于没有很好的地形障碍,每年都会 受到个别的强寒潮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由于它们的北部都有高大山 地的阻挡,既是强寒潮也难对他们产生较大 的影响。而西藏南部、云贵南部是我国不受 寒潮影响的地区。
港等。
2.寒潮对农业危害大的季节——春、 秋。因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寒潮会 影响作物成熟;春季是万物萌发的季 节,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
寒潮的防御
图表法辩证看待寒潮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学以致用 2. 我国受寒潮影响最小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华பைடு நூலகம்平原、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广东、台湾、海南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之寒潮(共39张PPT)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之寒潮(共39张PPT)
寒潮
防御指南: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应急工作; 2.注意防寒保暖; 3.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 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4.做好防风工作
寒潮
2.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寒潮
吉林省靖宇县大棚被暴雪损毁
寒潮
3.使海上船舶及时返航等。
寒潮
1.我们通常所说的冷空气就 是寒潮吗?
“入冬以来,北屯市虽然下了一场雪,但是,都没有把冬小麦盖住。面对严寒气候, 我和妻子睡不着,吃不香!这下好了,瑞雪兆丰年。我和妻子再不用发愁了。”一八 寒潮 八团八连职工欧大东开心的说。
③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 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 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 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
寒潮
3.对交通、通信、电力和建筑物等受到 很大影响。
寒潮
寒潮的防治措施: 1.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
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2.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 寒准备;
3.使海上船舶及时返航等。
寒潮
1.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寒潮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准备 工作; 2.注意添衣保暖; 3.对热带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4.做好防风准备工作。 寒潮
寒潮
②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 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 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寒潮
② “瑞雪兆丰年” 这是因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 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 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 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 作用。 有道是“寒冬不寒,来年不丰”。

2024年《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2024年《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2024年《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陕西省市级优课教材《地理》第三节“寒潮”,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防御措施。

涉及教材章节:第三章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寒潮天气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气象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寒潮的防御措施,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寒潮的形成原因、影响及防御措施。

教学重点: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防御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寒潮天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寒潮的威力,提出问题:“什么是寒潮?它有哪些危害?如何防御?”2. 知识讲解(15分钟)(1)寒潮的定义(2)寒潮的形成原因(3)寒潮的影响(4)寒潮的防御措施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寒潮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一组关于寒潮的选择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节寒潮》2. 板书内容:(1)寒潮的定义(2)寒潮的形成原因(3)寒潮的影响(4)寒潮的防御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寒潮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2)列举寒潮对我国的三个影响。

(3)简述三条寒潮的防御措施。

2. 答案:(2)影响:农作物受灾、交通运输受阻、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等。

(3)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寒保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重点知识。

2. 实践情景引入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寒潮灾害事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三节寒潮》课件(陕西省市级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气象与气候”第三节“寒潮”。

详细内容包括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带来的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重点分析寒潮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寒潮天气的应对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影响范围。

2. 培养学生掌握寒潮天气的防御措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寒潮形成的原因、寒潮带来的灾害及防御措施。

重点:寒潮的定义、影响范围、寒潮天气的应对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地图、气温变化曲线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寒潮天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寒潮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

3. 分析寒潮的影响范围: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

4. 讲解寒潮带来的灾害及防御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寒潮带来的灾害,并学会防御措施。

5.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学生所在地区即将迎来一次寒潮天气,让学生讨论如何应对。

6. 例题讲解:讲解寒潮相关的地理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寒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三节寒潮》2. 内容:寒潮的定义寒潮的形成原因寒潮的影响范围寒潮带来的灾害防御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寒潮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寒潮带来的灾害。

(3)列举三种防御寒潮灾害的措施。

2. 答案:(2)如:暴雪、冰冻、道路结冰、农作物受灾等。

(3)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加强农作物防寒抗冻;注意交通安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寒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寒潮(教学设计)
海南省乐东县黄流中学陈文欢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寒潮的形成、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

2.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按照《地理必修1》(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排,是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前三章讲述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围绕人地关系、以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高中地理开始,就接受人地关系的思想。

而第三节正是从人地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简要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

(3)列举寒潮的危害,对寒潮的“功”和“过”进行交流讨论。

2.方法与过程
(1)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表
达,培养与别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获取、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关注当地的各种天气现象,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通过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寒潮发生的原因和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2、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影响海南的自然灾害台风)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危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课前可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观察(或回顾)台风、寒潮过境时的天气。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两幅图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看两张图片: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风、降温、暴雪。

然后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让学生直观感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时的天气。

(二)新课教学
1、“探索”揭秘并思考课本三个问题,师生共同归纳:
(1)从叙述和图示看,寒潮源于西伯利亚,途径准噶尔盆地的西部山地缺口侵入北疆,然后自南疆地区蔓延。

(2)寒潮天气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冰雹天气。

(3)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是:风灾,雪灾,冻灾以及由风灾引起的火灾。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学生通过读图、阅读资料分析可知:寒潮天气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冰雹天气,可能会引起大损失。

这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走近了寒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然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分组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什么是寒潮?寒潮多发生在什么季节?它和一般空气有什么区别?寒潮的标准为什么因地而异。

2寒潮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源地在哪儿?它又是怎么影响我国的?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有哪几条?
3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寒潮?
(2)在学生讨论时,老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推理,即: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源地→形式原因。

(3)要引导学生弄清寒潮的功与过,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寒潮。

(4)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那么夏半年影响海南的气象灾害是什么呢?(其中之一是台风,让学生讨论台风的影响然后简单的归纳,明白台风也一样有功与过。


【设计思想】凡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通过学生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

通过联系台风,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看问题,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科学态度。

3、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教学,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即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对有些气象灾害并无有效的防御方法。

我们强调从早预报,早准备,使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设计思想】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业训练
1.上网查询有关台风和寒潮的最新信息。

2.注意台风和寒潮过境时的天气。

【设计思想】带着激情、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教师对同学们的期望。

六、板书设计: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寒潮
一、寒潮
1、概念
2、多发生的季节:秋末冬初、冬末春初
3、寒潮的特点
4、寒潮的标准
5、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源地→形式原因和影响
二、寒潮的功与过
1、危害
2、功劳
三、寒潮的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