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和寒潮 教案(简案)

合集下载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学案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学案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

2.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或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

自主学习1.判断正误。

(1)台风是旋转的。

( )(2)台风中心降水强度最大。

(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烈发展的温带旋涡B.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D.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3.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试举例说明。

问题探究21.判断正误。

(1)寒潮主要发生在南半球。

( )(2)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寒潮。

( )2.下列地区最容易发生寒潮的是( )A.华北平原 B.海南岛C.南亚地区 D.四川盆地3.哪个季节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危害最大?巩固练习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10月16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文昌到广东湛江市一带沿海地区登陆。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卡努”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⑥洪涝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A.春夏多、秋冬少B.内陆重、沿海轻C.春夏少、秋冬多D.沿海重、南方重中新社东京2017年10月23日电超强台风“兰恩”23日在日本静冈县御前崎市附近登陆,经过关东地区向东北海上挺进。

多地大雨、强风持续,已造成5人死亡。

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低于( )A.6~7级B.8~9级C.10~11级D.12级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 ) A.增加水量,利于捕捞B.解除或缓解旱情C.增加水库蓄水量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2018年1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警报,强冷空气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

据此完成5~6题。

学案3:6.1.2台风与寒潮

学案3:6.1.2台风与寒潮

课时2 台风与寒潮一、台风灾害1.定义: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以上。

2.分布(1)世界:海域。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季节。

3.危害:台风常伴随着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

二、寒潮灾害1.定义:因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1)世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时节,势力强大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2)我国:冬半年发源于地区,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3.危害(1)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合作探究知识点1 台风灾害问题探究2019年8月10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从浙江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 级(52米/秒);11日夜间,再次登陆山东,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热带风暴级)。

截止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失踪14人(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据此探究以下问题:(1)分析台风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衡量台风的强度大小?(2)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典例剖析例题 1 下图为某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甲、乙、丙、丁四处海岸,受风暴潮危害最大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该台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对安徽长江沿江平原的影响主要是( )A.狂风毁坏大量房屋B.暴雨引发特大洪涝C.暴雨引发泥石流D.降水缓解旱情对点训练1.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寒潮教案(2)

寒潮教案(2)

寒潮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三节《寒潮》。

教材主要介绍了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应对寒潮天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难点:寒潮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气温曲线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寒潮来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寒潮的威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现象。

(2)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寒潮主要是由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侵袭所致。

(3)阐述寒潮的影响:寒潮会导致气温下降、道路结冰、农业受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4)介绍应对寒潮的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加强保暖、储备食物和水、防止感冒等。

3. 例题讲解:以一次具体的寒潮过程为例,让学生分析寒潮的路径、强度及影响范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寒潮的定义2. 寒潮的形成原因3. 寒潮的影响4. 应对寒潮的措施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寒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列举寒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 给出应对寒潮的具体措施。

答案:1. 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现象。

寒潮主要是由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侵袭所致。

2. 寒潮会导致气温下降、道路结冰、农业受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3. 应对寒潮的措施有:关注天气预报、加强保暖、储备食物和水、防止感冒等。

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案

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案

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案
一、东南沿海的台风 1、气旋及其天气特征 2、热带气旋的等级
中心风力<8级 热带低压 中心风力8-9级 热带风暴 中心风力10-11级 强热带风暴 中心风力≥12级 台风或飓风 3、台风的结构和形成条件 螺旋云带、台风眼壁、台风眼 4、世界台风分布
台风多形成于纬度5~20度间的热带洋面 5、登陆我国的台风路径: 1)西移 2)西北移 3)转向 6、谁为台风取名
我国提供的10个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海棠。

讨论:
1、台风会带来哪些危害?
2、台风对人类生活就没有好的一面吗?
二、上海的寒潮
1、上海的寒潮标准
(1)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5℃
(2)24小时内降温7℃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6℃
2、反气旋及其天气特征
3、寒潮出现的时间:
秋末至第二年春初
冷空气南下:每隔3~8天南下一次
大寒潮:平均每年4次
4、寒潮影响的地区: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5、影响上海的寒潮路径
思考:a、强寒潮对上海有什么灾害性影响?
b、寒潮与商机、寒潮与疾病、保健有什么关系?
三、江淮的梅雨
1、锋:冷暖气流相遇的交界地带
2、冷锋--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3、暖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4、准静止锋--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形成的锋
天气--阴雨连绵
(1)江淮准静止锋――6月中旬到7月上旬;江淮地区
(2)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云贵高原
思考:当副热带高压的轴线如图所示时,江淮地区的天气情况如何?。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一、教学目标1.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2.掌握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措施3.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二、教学过程1. 寒潮(1) 寒潮的概念和形成寒潮是指寒冷空气从北方或西伯利亚流入我国中、东部地区,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冬季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

寒潮主要由西伯利亚高压南下所带来,一般是10℃以下,1—3天的时间内,气温明显下降。

寒潮会导致酷寒天气、道路结冰、农作物冻死等严重后果。

(2) 寒潮的影响和防御措施寒潮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对于人类和动植物来讲,寒潮的危害都不容小觑。

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御寒潮灾害:•防寒保暖:在室外行动时,要选择适当的服装,穿戴保暖的衣物,尤其是注意保护好头、手、脚等易受寒的部位。

•防止冻伤:注意保暖的同时,要做好冻伤预防工作,如涂抹防冻膏、多喝热水等。

•防止石化:寒潮天气还容易导致建筑物和道路的出现石化现象,特别是连续的寒潮天气容易导致路面或墙面的石化和盐蚀,对行车和建筑物的安全产生较大隐患。

2. 台风(1) 台风的概念和形成台风是海洋上一种强烈的气旋风暴,它由气压低而强劲的风暴潮组成,是我国南方沿海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般每年6月至11月是台风季节。

台风是随着海洋水温升高,气压变化导致的风暴。

(2) 台风的影响和防御措施台风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对于人类和动植物来讲,台风的危害都不容小觑。

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御台风灾害:•尽量不要在台风天气出门,避免危险。

•及时关好窗户、门窗,锁好栅栏,尽量保证房屋的稳固。

•在风强较大的地方,要加固电线杆、防护栏杆等物品,以免被风吹倒。

•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报警或求助。

3. 水旱灾害(1) 水旱灾害的概念和形成水旱灾害包括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如台风、暴雨、雪灾等天气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

(2) 水旱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措施水旱灾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 寒潮 》教案

《 寒潮 》教案

《寒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寒潮的概念、成因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关注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寒潮的成因和特点。

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寒潮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寒潮来袭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寒潮带来的影响,如大风、降温、降雪等,提问学生对寒潮的感受和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寒潮。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寒潮的概念(5 分钟)教师讲解寒潮的定义: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强调寒潮的标准:我国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2、寒潮的成因(10 分钟)展示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寒潮的形成原因。

指出寒潮的形成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大气环流的调整以及引导冷空气南下的天气系统等因素有关。

解释极地涡旋对寒潮形成的影响,以及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波动如何引导冷空气南下。

3、寒潮的特点(5 分钟)教师总结寒潮的特点:降温快、温度低、风力大、范围广。

通过对比不同强度寒潮的影响,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寒潮的特点。

4、寒潮的危害(5 分钟)展示寒潮带来的灾害图片,如农作物冻害、交通受阻、电力中断等。

学生分组讨论寒潮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危害,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强调寒潮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

5、寒潮的防御措施(5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御寒潮的危害。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说课稿)(4月5日).doc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说课稿)(4月5日).doc

专题11 台风、寒潮徐汇中学顾锦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产生台风、寒潮这些天气现象的本质是两大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2)通过阅读天气系统俯视图,理解高低压(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提高读图能力。

(3)通过天气形势图,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使抽象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变为直观,更好理解和掌握两大天气系统。

(2)通过高压(气旋)与低压(反气旋)的对比,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教材重点难点确定:重点:低压系统(气旋)与高压系统(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及天气特征。

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2、对比法四、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台风录相,交流获得的台风信息。

(二)新课讲授:由学生交流的台风信息,引出热带气旋。

探究1:热带气旋等级标准(1)根据热带气旋等级表:划分热带气旋的标准是中心风力的大小。

(2)结合所学知识:风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过渡:根据热带气旋气压分布图引出低气压系统。

探究2:低气压与天气(阅读北半球低气压分布图)(1)气压分布有何特点: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2)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由四周指向中心,垂直于等压线。

(3)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如何变化: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4)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有何特点:气流变成了由四周流入中心的旋涡,所以低压也叫气旋。

在这里需向学生强调低气压是针对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的,而气旋是针对气流的运动而言的,他们本质上是一种天气系统。

在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成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

(5)中心气流的运动方向:辐合上升。

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忆,我们将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6)低气压(气旋)影响下的天气:阴雨(7)在地面天气图中寻找气旋: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台风和寒潮教案(简案)

台风和寒潮教案(简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专题 12:台风和寒潮》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②能
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图、分析中心气流方向和天气③能描述
寒潮的产生、源地、寒潮标准、移动路径、造成的影响④能阅读
给出的材料和课本、提取有用的信息。

2.方法与过程:
①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
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②利用课本插图,师生共同分析北半球气旋的形成条件、画出南半球气旋
的气流图,并进一步推知中心气流方向与天气特征。

③对比气旋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气旋。

④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寒潮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②强化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
三、教学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情景引导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观看台风云图及相关文字,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台风的形成、源地、影响)分析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绘图
讲解台风的防御、多发季节
出示新情景(寒潮图片)
分析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绘图
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问题
(寒潮的形成、源地、影响和防御措施)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理)教案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理)教案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理)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习不畏灾害的精神,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500)this.style.ouseg(this)”> 本节从知识上结构非常清晰,即对每一种灾害都是从原因(或基本活动规律)、影响范围及危害等方面介绍的,但其中各有侧重。

如寒潮和水旱灾害的产生与季风的势力关系密切,所以侧重成因的介绍,而台风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不作过多解释,直接介绍它的运动轨迹,实际上指出了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这就为教师安排学生思考预防台风的地区提供了资料。

重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危害;收集相关气象灾害资料;灾害产生的原因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紧密相关,当冬季风活动强烈时,产生寒潮;台风是受夏季风影响产生的灾害;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

它们共同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季风是其中的关键。

但其中寒潮和台风属于天气灾害,水旱灾害则属于气候灾害,也就是说,水旱灾害一旦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本节在知识上并无难点,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如教师应该通过气象灾害的产生与季风关系密切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季风对我国是极有利又有弊的;通过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通过我国准确预报台风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气象灾害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加强。

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主题: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年级:初中三年级时长:2节课目标:1. 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 学习防御和减轻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方法和措施;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地理教科书或参考书籍;3. 学生参考资料和学习手册;4. 社会实地调查资料(如果有的话)。

教学步骤:第一节课(40分钟):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寒潮(10分钟):a. 解释寒潮的概念和特点;b. 分析寒潮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 介绍台风(10分钟):a. 解释台风的概念和特点;b. 分析台风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 介绍水旱灾害(10分钟):a. 解释水旱灾害的概念和特点;b. 分析水旱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通过回答几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刚刚学习到的知识。

第二节课(40分钟):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防御和减轻灾害的思考。

2. 学习防御和减轻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方法和措施(30分钟):a. 介绍如何预防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b. 介绍如何提前警示和应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c. 分析社会防灾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作用。

3. 小结(5分钟):通过回答几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刚刚学习到的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2. 学习笔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录和总结;3. 组织调查报告: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的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防御措施,并撰写调查报告。

延伸活动:1. 学生可选取一个灾害来深入研究并展示相关资料;2. 学生可展开讨论,思考如何提高社会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减轻灾害的措施。

自然灾害与防治-台风与寒潮

自然灾害与防治-台风与寒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七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课台风、寒潮【课题】台风、寒潮【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模式】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图解考点【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高考考纲考点解读与高考展望台风和寒潮灾害的成因及危害1、看图认识台风、寒潮灾害的形成机理以及活动规律。

2、结合图表分析台风、寒潮的成灾原因和主要危害。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给学生播放“台风”“寒潮”有关视频(科教,新闻直播)让学生对气象灾害有直观的认识【主干知识梳理】学生课前预习台风1、概念:2、形成条件3、剖面结构4、发生时间5、分布地区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的深厚的气旋性涡旋①暖湿洋面提供充足的水汽②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由内到外分为台风眼、漩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旋转辐合)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夏秋季频率最高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中国东南部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考点精析】一、台风1、成因和结构【资料补充】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

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

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 ,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

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 ,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

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 。

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图片展示】【归纳】2、台风灾害① 大风② 暴雨 ③风暴潮台风好处①缓解旱情 ②驱散炎热 ③平衡地球热量【教师解说】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

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班会教案(5篇)

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班会教案(5篇)

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班会教案(5篇)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班会教案(精选5篇)安全班会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安全风险的意识,防范和应对意外事件和不安全行为,预防火灾、中毒、交通意外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班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防台风暴雨安全教育班会教案【篇1】一、班会目标:1、为了配合开展“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周”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

2、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班会过程:(一)介绍首个“防灾减灾日”的.知识。

20_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_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其意义:20_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二)让同学们广泛发言,畅谈对我们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由哪些学生回答后,由教师做总结。

1、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2、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洪水、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3、大风灾害: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4、热带气旋灾害:五、冰雹灾害:5、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三)假设同学面临了自然灾害,你该如何处理呢,有什么措施预防雷击的措施: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掉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

3、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防浓雾: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

高中地理《台风寒潮和梅雨》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台风寒潮和梅雨》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台风
a.介绍台风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移动规律等基本知识。
b.分析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如强风、暴雨、风暴潮等。
c.介绍台风预警、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
2.寒潮
a.讲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范围等。
b.分析寒潮对我国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c.介绍寒潮防范措施,如保暖、防冻、防滑等。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章节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寒潮和梅雨有哪些特点?”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
3.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品质。
5.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在本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台风、寒潮和梅雨等天气现象的实况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威力,引发学生对这些灾害性天气的兴趣和关注。
2.创设生活化情境,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典型台风、寒潮和梅雨灾害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现象,激发学习热情。
3.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现实关怀。
3.梅雨
a.介绍梅雨的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对我国的影响等。
b.分析梅雨期间的灾害风险,如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
c.讲解梅雨季节的应对措施,如防洪、防涝、防雷击等。

《寒潮》教案(2)

《寒潮》教案(2)

《寒潮》教案教案:《寒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四节“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难点:寒潮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我国部分地区寒潮过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寒潮的威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寒潮的定义:寒潮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2)分析寒潮形成的原因:寒潮主要是由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高压系统引起,当这个高压系统东移时,其强冷空气就会迅速入侵我国。

(3)阐述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寒潮过境时,气温下降,农作物遭受冻害,人们生活受到影响。

同时,寒潮带来的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也会对交通、能源等领域造成不利影响。

3. 例题讲解举例分析我国近几年的寒潮事件,让学生了解寒潮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寒潮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对/错)(2)选择题:下列哪个地区是寒潮主要发源地?(A. 西伯利亚B. 蒙古C. 北极D. 太平洋)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寒潮,提出寒潮来临时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农作物保暖、注意个人防寒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寒潮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2)分析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并以近几年发生的寒潮事件为例进行说明。

地理台风和寒潮(学案)

地理台风和寒潮(学案)

台风与寒潮1.台风(1)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2)形成条件在洋面温度超过26 ℃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结构:从中心向四周依次是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4)分布: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东海岸、印度洋也时有台风发生。

(5)西太平洋海域台风路径:西移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

(6)危害: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寒潮(1)概念:当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 ℃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_℃以下时,称为寒潮。

(2)天气特点: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

(3)危害:主要由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引起。

(4)影响范围(我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影响较小。

反思归纳:1.台风(1)形成条件洋面温度超过26 ℃,空气强烈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辐合上升。

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水汽凝结释放热量,促使低层空气继续强烈上升,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加剧,形成台风。

(2)台风的结构(3)台风的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2.寒潮的危害学以致用:1.下图为2015年我国10月11日20时~14日20时冷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10月12日,下列地区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黄淮地区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南沿海(2)在上图显示的几天里,下面图形中与河南郑州市的气压变化相吻合的是( )2014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于7月23日15时30分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陆,据此回答(1)~(2)题。

3.下列表示台风“麦德姆”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4.台风“麦德姆”登陆期间,福州市气象台观测,7月23日17:00~23:30该市风向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理解台风和寒潮的定义;利用地图,指出台风和寒潮的发生规律与时空分布特征。

2.通过案例,说明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分析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重点:
说明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翻转课型等。

教学过程:。

台风、寒潮

台风、寒潮

台风、寒潮一、教材分析“台风与寒潮”是高一地理“大气与天气、气候”篇章中专题11的教学内容。

该内容是在专题9行星风系、专题10季风阐述大气基础知识和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气象气候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并通过灾害形式和发展规律的学习,了解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灾害防治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面2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热力环流基本原理、行星风系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等知识。

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学生应该有能力进一步分析“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特征。

“台风和寒潮”是我们上海地区影响最大也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学生对这两种天气现象有亲身经历,但对成因缺少理性认知,这成为本课内容学习的动机。

三、教案设计思路在编排教材上,把寒潮内容提前到与台风并列,采用对比的框架加深对气旋、反气旋知识的认知。

教学过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谈论台风、寒潮所带来的天气现象并思考该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新课教学中重点认识气旋、反气旋两种基本的气流运动形式,引导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在学案中画出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图,并归纳分析二者的不同特点,并辅以记忆方法(左手、右手)的介绍;教学中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调动学生生活体会,由此归纳天气预报的内容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受台风影响的风向;在如何应对台风、寒潮两种灾害性天气部分,结合生命教育,设计让学生分组以竞赛的形式分角色阐述应对台风、寒潮的措施。

鉴于课上时间的限制,设计了台风寒潮资料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做到课堂知识的延伸。

台风寒潮教学目标1、能够绘画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示意图,掌握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之下的天气特点。

2、能说出台风、寒潮的源地。

3、能说出2-3个生活中如何应对台风的措施。

4、通过对台风和寒潮的学习,认识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和我们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高中地理台风寒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高中地理台风寒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台风、寒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是高中地理教材第三篇《大气、天气、气候》的重要组成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台风、寒潮、伏旱、梅雨等天气现象。

天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密切,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 的最佳载体,需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天气变化趋势,学会判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图等,辩证地认识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利弊影响,明确人类保护地理环境,趋利避害地应对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本节课《台风、寒潮》是本专题的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学习专题8、9、10已经认识了气压、大气运动、风、低压、高压等知识,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2、学生对台风、寒潮等天气的特征都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对灾害天气的防御知识等也都较多了解,而对于这些天气的形成原因和规律则较为陌生,因此解释天气特征及成因和探究天气变化的规律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生活在大都市的学生对气象气候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较为熟悉,但很少有机会了解气象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可以成为学生开拓视野的重要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1、阅读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通过动手绘图探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分布位置;通过读图比较、分析得出气旋和反气旋的主要特征,培养地理探究推理的能力。

2、能列表总结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结合生活经验等总结台风、寒潮的天气特征、发源地等并解释其成因,培养地理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4、结合具体台风和寒潮实例,解析风向、风力、气压、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能利用天气形势图,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5、能辩证地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利弊影响,并提出趋利避害的对策,逐步培养爱护地球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主要特征;台风天气和寒潮天气特征及成因教学难点地面天气形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思路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利用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绘图主动探究气旋和反气旋的主要特征,分析台风和寒潮天气特征、成因等,形成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初二地理教课方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祸编者按:查词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采集了初二地理教课方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供大家参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地理教课方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祸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祸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2.培育学生采集、整理、剖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祸,学会正视自然灾祸,正确面对气象灾祸的发生,经过认识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习不畏灾祸的精神,培育在灾祸发生时采纳踊跃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

4.经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育学生主动与别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课建议知识构造本节从知识上构造特别清楚,即对每一种灾祸都是从原由( 或基本活动规律 )、影响范围及危害等方面介绍的,但此中各有重视。

如寒潮和水旱灾祸的产生与季风的权力关系亲密,所以重视成因的介绍,而台风的形成原由比较复杂,因此在这里不作过多解说,直接介绍它的运动轨迹,实质上指出了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这就为教师安排学生思虑预防台风的地域提要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祸的危害 ;采集有关气象灾祸资料 ;灾祸产生的原由价值观点、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本节内容与前一节密切有关,当冬天风活动激烈时,产生寒潮;台风是受夏天风影响产生的灾祸 ;水旱灾祸是因为夏天风活动不稳固,降水时空散布不均而产生的灾祸。

它们共同受天气特点的影响,季风是此中的要点。

但此中寒潮和台风属于天气灾祸,水旱灾祸则属于天气灾祸,也就是说,水旱灾祸一旦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连续性的影响。

本节在知识上并没有难点,因此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更重视于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如教师应当经过气象灾祸的产生与季风关系亲密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季风对我国是极有益又有弊的 ;经过气象灾祸发生屡次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经过我国正确预告台风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并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气象灾祸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停增强。

寒潮教案

寒潮教案

第二节第3课时寒潮灾害(教案)陆红艳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共有“探索”、“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活动”、“阅读”、“案例研究”六部分内容,其中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重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难点,“探索”中的素材让学生真实感受寒潮及寒潮造成的危害。

“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是分析寒潮成因及影响范围的必要素材。

“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可让学生养成辩证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的锋面知识和在初中学习过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学生对寒潮天气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它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设想:1.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探究寒潮的成因,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寒潮的危害和防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的勇气并形成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台风和寒潮》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
②能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图、分析中心气流方向和天气
③能描述寒潮的产生、源地、寒潮标准、移动路径、造成的影响
④能阅读给出的材料和课本、提取有用的信息。

2.方法与过程:
①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②利用课本插图,师生共同分析北半球气旋的形成条件、画出南半球气旋的气流图,并进一步推知中心气流方向与天气特征。

③对比气旋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气旋。

④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寒潮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②强化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
三、教学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情景引导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