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学案
学案3:6.1气象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运用资料,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成灾的原因及分布。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对人类的主要危害。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形成2.分布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区、温带气候区。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形成2.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3.主要分布(1)世界分布: 、亚洲和 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三、台风灾害 1.台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
特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频发海域:西北太平洋 2.灾害危害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多发于 季节。
四、寒潮灾害1.成因: 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 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活动特点:北半球 地区的深秋到 时节。
3.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4.对我国影响: 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 地区。
自主诊断(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 (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类型的气象灾害进行深入讨论。
2.讨论内容包括:灾害的成因、特点、影响、防治措施等。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教师对每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气象灾害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提高教学质量。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总结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融入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气象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其成因,特别是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3.掌握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措施,了解我国在气象灾害预警和应对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其影响,特别是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防治措施。
学案6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灾害
2.2.2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灾害【学习目标】1.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分析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了解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的路径。
【知识链接】一、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带洋面上形成的巨大空气漩涡,是热带发展的强烈形式。
一般来说,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的被称为风,生成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被称为风。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成因: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台风可以说是大气长河的中的一个旋涡,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2.热带气旋的强度标准:是根据来确定的,热带气旋的名称与等级标准对应系是: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6~7级为,8~9级为,10~11级为,大于或等于12级为。
3.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会生成台风?4.台风的结构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位。
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及外围区。
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天气晴朗。
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
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
云墙外是旋转雨带,由几条雨带呈反时针方向、螺旋状向云墙四周辐合。
雨带宽约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长约几千千米。
螺旋雨带所经之处降阵雨。
5.危害:台风灾害主要由、、巨浪、潮造成的,主要危害有:掀翻轮船、摧毁建筑物和通信设备;淹没农田;毁坏水利工程,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破坏海岸、淹没岛屿等。
另外:台风也有有利的一面,能够带来降水缓解局部旱情,如长江中下游的旱。
6.分布: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全世界大概每年要发生80个台风,一半以上在北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又占了多数。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评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听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收集气象灾害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气象灾害应对演练,培养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气象灾害,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并鼓励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还邀请当地气象部门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救助等方面的知识。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受灾群众、救援人员、新闻记者等,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场景。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气象灾害应对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2.掌握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应急救助方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气象灾害的图片、视频资料,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如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疏散、救援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强:本节课通过设计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1气象灾害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学习目标①识记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特点。
(重点)②掌握洪灾、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机制及防御措施。
(重难点)知识点一、洪涝灾害1. 区别洪涝和洪涝灾害拓展补充:狭义:洪涝主要是由连续性降水或者短时强降水所引发。
广义: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也可以导致洪涝,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2. 洪涝灾害的多发区气候区:地形区:探究点1: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根据洪灾的概念进行分析)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者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人为因素:3. 中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区结合洪涝灾害影响因素及我国气候、地形和河流,讨论洪涝区的特点、人为原因、主要分布区。
探究点2:试分析武汉区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4. 洪涝灾害的影响——危害(在课本找出,上课归纳理解)思考角度:5.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加快分洪、泄洪,加固堤坝。
②非工程措施:a.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b.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c.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知识点二、干旱灾害1. 区别干旱与干旱灾害2. 在课本找出世界干旱灾害的分布区探究点1:从旱灾的概念和世界旱灾的分布区分析旱灾的形成原因3. 干旱灾害的影响——危害(在课本找出,上课归纳理解)4. 中国干旱灾害的分布区(在课本找出,上课归纳理解)探究点2:华北地区春旱发生最严重的原因?5. 干旱灾害的治理措施知识点三、台风灾害1. 台风概念及分布(在课本画出关键字)拓展补充:台风(飓风)灾害的形成条件(1)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在26℃以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1:6.1.1台风与寒潮学案
课时2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台风和寒潮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基础梳理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多发海域: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4.我国的台风灾害(1)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2)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区,多发于季节。
四、寒潮灾害1.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地区的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3.危害(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我国的寒潮灾害(1)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寒潮源地:主要发源于地区。
(3)影响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自主测评1.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 )2.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 )3.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这些现象主要发生在( )A.台风眼B.漩涡风雨区C.外围大风区D.台风中心4.寒潮天气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时段是( )①秋末冬初②冬季③冬末春初④春季和秋季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课堂探究探究点3 台风灾害『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8年9月,受当年第22号台风“山竹”影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出现大暴雨。
截至18日17时,5省(区)受灾人口近300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60.1万,一般损坏房屋3 5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4 400公顷。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六章第一节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课时台风灾害和寒潮灾害学习目标1.理解台风灾害的概念、结构特点,并掌握其分布和带来的影响。
2.理解寒潮灾害的概念、分布及其影响。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分析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综合思维:掌握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多发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资料,理解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危害。
地理实践力:结合熟悉的台风灾害、寒潮灾害,调查其危害和有效的防御措施。
本节要点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形成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知识点一台风灾害自主梳理·探新知1.定义: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_大气旋涡__,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_12__级以上。
2.结构A:_外围大风区__B:_旋涡风雨区___C:_台风眼__3.分布(1)世界:_西北太平洋__海域。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生于_夏秋__季节。
4.危害:台风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_倒灌__。
合作探究·释疑难问题探究2022年7月2日15时,第3号台风“暹芭”在广东电白登陆,台风“暹芭”为2022年登陆中国的首个台风以及2015年台风彩虹以来登陆粤西的最强台风,部分地区降水创下历史极值,并诱发了多个龙卷风。
因台风“暹芭”失事的“福景001”轮有25人遇难。
灾害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江西4省(区)186.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区域认知)分析台风的实质是什么?(2)(综合思维)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1)台风的实质是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6.1.2台风与寒潮 学案(含答案)
6.1.2台风与寒潮学案(含答案)课时课时22台风与寒潮台风与寒潮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台风与寒潮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台风与寒潮的防御措施。
一.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频发区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1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
2灾害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3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判断1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二.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频发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思考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答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所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
我国的冬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
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概率大一些。
探究点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我国寒潮路线图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答案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符合题意即可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答案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我国的寒潮与台风(自制学案)
导学案第2课时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组编:地点: 【学习目标】1.能概括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特征。
2.会独立分析并明确阐述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
3.掌握寒潮及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其主要危害,在图中指出寒潮入侵和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路径。
【知识清单】课前自主完成《高效新学案》P30自主梳理部分并自查自纠【前情回顾】Q1.列举你知道的气象灾害有哪些?(至少5个,全班)Q2.热带气旋形成原因有哪些?(G1-G3)【重点突破】Q1.完成课本P42活动1-2题(G3)Q2.阅读课本P43图文资料“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指出图中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G4-G6)Q3.完成课本P45活动1-2题(G6)Q4.阅读图2—11“台风构造示意”,思考台风由哪几部分组成? 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G7)Q5.完成课本P47活动1-3题(G8-G10)【方法技巧】【基础达标练】1.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①青藏高原②滇南谷地③海南岛④塔里木盆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2)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3)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Q1、1.寒潮南下途中产生的锋面具有冷锋性质。
2.寒潮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下降。
3.寒潮锋面形成的降水在淮河以南地区的几率大些。
(P42)Q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学案3:6.1.2台风与寒潮
课时2 台风与寒潮一、台风灾害1.定义: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以上。
2.分布(1)世界:海域。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季节。
3.危害:台风常伴随着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
二、寒潮灾害1.定义:因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1)世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时节,势力强大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2)我国:冬半年发源于地区,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3.危害(1)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合作探究知识点1 台风灾害问题探究2019年8月10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从浙江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 级(52米/秒);11日夜间,再次登陆山东,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热带风暴级)。
截止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失踪14人(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据此探究以下问题:(1)分析台风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衡量台风的强度大小?(2)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典例剖析例题 1 下图为某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甲、乙、丙、丁四处海岸,受风暴潮危害最大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该台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对安徽长江沿江平原的影响主要是( )A.狂风毁坏大量房屋B.暴雨引发特大洪涝C.暴雨引发泥石流D.降水缓解旱情对点训练1.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高中寒潮与台风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寒潮与台风学案及答案教案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高一地理 DL-10-01-005《案例:寒潮与台风》学案编写:何珍审核人:刘利编写时间:2009-10-24 【学习目标】了解两种气象灾害的发生机制及规律,掌握寒潮与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并能用天气系统知识对典型案例作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分析两种气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法指导】(1)归纳法(2)讨论式学习法(3)师生互动学习法【学习过程】基础梳理◆台风1.台风的概念: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台风的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台风从中心向外一般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3.台风的形成: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辐射而使海水温度,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使近洋面气压,外围空气不断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的空气膨胀变冷,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空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更低,空气旋转更加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4.台风的发生时间每年的月,尤以月最多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发生于季节。
5.台风造成的影响与防御有利:不利:对于台风我们该如何进行积极的防御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为了防御台风,建设工程设施,还有生物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红树林可以削减风力,保护海岸◆案例分析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时间气温(℃)气压(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12时前后25 1002 10 3018时前后30 990 50 23024时前后27 1004 10 50(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_________、旱涝和________等。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气象灾害图片,如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灾害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防范这些灾害?”引发学生的思考。
4.引导学生关注气象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观念。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气象灾害”为主题,结合高中地理必修1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干旱:分析干旱的成因,如降水不足、蒸发旺盛等,以及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影响。讲解抗旱措施,如节约用水、水资源调配、人工降雨等。
3.台风:介绍台风的形成过程、路径特点,以及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讲解防台风措施,如加强预警、提前撤离、加固建筑物等。
4.寒潮:阐述寒潮的成因、影响范围,以及寒潮对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介绍防寒潮措施,如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防止农作物冻害等。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灾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以气象灾害的类型为主线,逐一介绍各类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危害及防御措施。
1.洪涝:讲解洪涝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洪涝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介绍防洪措施,如修建水库、加固堤坝、洪水预报等。
台风和寒潮教案(简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专题 12:台风和寒潮》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②能
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图、分析中心气流方向和天气③能描述
寒潮的产生、源地、寒潮标准、移动路径、造成的影响④能阅读
给出的材料和课本、提取有用的信息。
2.方法与过程:
①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
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②利用课本插图,师生共同分析北半球气旋的形成条件、画出南半球气旋
的气流图,并进一步推知中心气流方向与天气特征。
③对比气旋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气旋。
④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寒潮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②强化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
三、教学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情景引导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观看台风云图及相关文字,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台风的形成、源地、影响)分析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绘图
讲解台风的防御、多发季节
出示新情景(寒潮图片)
分析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绘图
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问题
(寒潮的形成、源地、影响和防御措施)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主题: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年级:初中三年级时长:2节课目标:1. 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 学习防御和减轻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方法和措施;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地理教科书或参考书籍;3. 学生参考资料和学习手册;4. 社会实地调查资料(如果有的话)。
教学步骤:第一节课(40分钟):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寒潮(10分钟):a. 解释寒潮的概念和特点;b. 分析寒潮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 介绍台风(10分钟):a. 解释台风的概念和特点;b. 分析台风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 介绍水旱灾害(10分钟):a. 解释水旱灾害的概念和特点;b. 分析水旱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通过回答几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刚刚学习到的知识。
第二节课(40分钟):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防御和减轻灾害的思考。
2. 学习防御和减轻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方法和措施(30分钟):a. 介绍如何预防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b. 介绍如何提前警示和应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c. 分析社会防灾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作用。
3. 小结(5分钟):通过回答几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并总结刚刚学习到的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2. 学习笔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录和总结;3. 组织调查报告: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的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防御措施,并撰写调查报告。
延伸活动:1. 学生可选取一个灾害来深入研究并展示相关资料;2. 学生可展开讨论,思考如何提高社会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减轻灾害的措施。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象灾害的定义,掌握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如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并了解其成因。
2.学会分析气象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影响,掌握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措施和方法。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气象灾害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象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2.强调气象灾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气象变化,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气象灾害相关新闻,了解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象灾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a.利用GIS软件,让学生进行气象灾害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b.利用在线课程、教育APP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气象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其成因,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2.分析气象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气象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3.讲解气象灾害防治措施,包括政策法规、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等,强调人类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种气象灾害,讨论其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教案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习不畏灾害的精神,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本节从知识上结构非常清晰,即对每一种灾害都是从原因(或基本活动规律)、影响范围及危害等方面介绍的,但其中各有侧重。
如寒潮和水旱灾害的产生与季风的势力关系密切,所以侧重成因的介绍,而台风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不作过多解释,直接介绍它的运动轨迹,实际上指出了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这就为教师安排学生思考预防台风的地区提供了资料。
重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危害;收集相关气象灾害资料;灾害产生的原因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紧密相关,当冬季风活动强烈时,产生寒潮;台风是受夏季风影响产生的灾害;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
它们共同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季风是其中的关键。
但其中寒潮和台风属于天气灾害,水旱灾害则属于气候灾害,也就是说,水旱灾害一旦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本节在知识上并无难点,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如教师应该通过气象灾害的产生与季风关系密切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季风对我国是极有利又有弊的;通过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通过我国准确预报台风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气象灾害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加强。
另外,还可以在讲完形成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人为造成水旱灾害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有些灾害不仅需要预防,同时可以避免,人类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达到人地协调的境界。
学案2:6.1.2台风与寒潮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课时2 台风与寒潮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1.理解洪涝灾害的含义、成因及影响。
2.理解干旱、台风、寒潮灾害的含义、分布规律及危害。
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一、台风灾害1.概念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以上。
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我国台风我国台风主要来源于西北太平洋,分布在我国地区、多发生在季节(我国尤以7~9月登陆次数最多)。
3.影响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特大暴雨和等引起的严重的自然灾害。
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如下图所示:二、寒潮灾害1.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 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时空分布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 到 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影响我国除 、 、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
3.我国的路径入侵我国的寒潮源地⎩⎪⎨⎪⎧中路:源自俄罗斯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东路:源自亚洲北部的北冰洋西路:源自欧洲北部的北冰洋4.影响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 ,交通、通信和建筑物等受到很大影响。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台风灾害 情景导学[材料] 2016年9月15日“莫兰蒂”以强台风强度登陆福建厦门,成为该年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
受“莫兰蒂”影响,福建、浙江等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厦门、泉州等地出现12级以上阵风。
福建、浙江因灾死亡(含失踪)36人,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
[问题] 台风过境时会伴随着哪些天气现象? 典例剖析【例1】 下图是15号台风运行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形成于________海面,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____。
该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________级。
(2)根据台风运行的路线,可知30日23时,台北此时风向是_______风,而到31日20时,台风风向为_______。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理解台风和寒潮的定义;利用地图,指出台风和寒潮的发生规律与时空分布特征。
2.通过案例,说明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分析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重点:
说明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翻转课型等。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
2.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或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
自主学习
1.判断正误。
(1)台风是旋转的。
( )
(2)台风中心降水强度最大。
( )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烈发展的温带旋涡
B.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
D.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试举例说明。
问题探究2
1.判断正误。
(1)寒潮主要发生在南半球。
( )
(2)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寒潮。
( )
2.下列地区最容易发生寒潮的是( )
A.华北平原 B.海南岛
C.南亚地区 D.四川盆地
3.哪个季节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危害最大?
巩固练习
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10月16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文昌到广东湛江市一带沿海地区登陆。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卡努”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⑥洪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多、秋冬少B.内陆重、沿海轻
C.春夏少、秋冬多D.沿海重、南方重
中新社东京2017年10月23日电超强台风“兰恩”23日在日本静冈县御前崎市附近登陆,经过关东地区向东北海上挺进。
多地大雨、强风持续,已造成5人死亡。
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低于( )
A.6~7级B.8~9级
C.10~11级D.12级
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 ) A.增加水量,利于捕捞B.解除或缓解旱情
C.增加水库蓄水量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2018年1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警报,强冷空气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一般较小,此次例外
C.寒潮可能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
D.寒潮一般只影响陆地,不影响海洋
6受寒潮影响,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暴雨频发③河运翻船④农作物遭受冻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主题探究1-----台风灾害
材料一1月4日5时,2018年第1号台风“布拉万”(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诞生第3早的热带风暴)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北偏西约255千米的南海西南部海面上。
“布拉万”在菲律宾造成3人死亡和5.55亿比索的财产损失(约合1 090万美元)。
材料二下图为“布拉万”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台风最多的地方?
(2)材料中日期是否搞错了,隆冬季节也会有台风生成吗?
(3)为什么台风预报中总是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主题探究2----寒潮灾害
中央气象台2018年4月4日6时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受两股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4日至6日,全国大部分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将有大风降温。
4月4日8时至6日8时,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西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自北向南先后有6 ℃~10 ℃降温,局地降温可达12 ℃以上,上述大部分地区有5~7级偏北风。
下图为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寒潮多发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
(2)此次寒潮对河北农作物的危害很大,为什么?
(3)为什么青藏高原和海南地区几乎不受寒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