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Q1P1+Q2P2+……QnPn=GDP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
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
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
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
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 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生产管理知识)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
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
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GDP计算方法详解

GDP计算方法详解核算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Q1P1+Q2P2+……QnPn=GDP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
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
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
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
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1、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反映一定范围内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规模,也叫总产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各主要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如下: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就是农业总产值,按产品法计算,即以核算期农产品产量乘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其中农产品产量包括生产者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产量。
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
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在实行增值税后,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指建筑企业或自营施工企业单位在核算期内自行完成的工程价值。
具体包括建筑工程产值、机器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价值。
建筑业总产出一般按完成工程实物量或进度乘预算单价计算。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是核算期内各种运输邮电业务的总收入。
具体包括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管道等运输总收入,电话、电报和传送邮件等邮电业务营业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也就是商品的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即通常所说的毛利。
为了避免流通过程中的重复计算,保持商品购进价格的一致性,需要扣除对外支付的运输费和装卸搬运费。
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的虚拟服务收入加实际服务费收入。
保险业总产出等于保费收入与理赔支出之差加其他营业收入。
202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02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内容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内容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1、生产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2、收入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每个时段发布的gdp都存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无法因为在相同时间发布的数据相同,而猜测统计数据存有问题。
当然,中国在gdp的排序体系上也存有一些缺憾,比如中国长期使用的原产出生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数据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看,不少地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gdp核算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GDP的核算标准通常分为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三种方法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即国内生产总值。
1.生产法:
•也称为产值法或产品法。
•核算的重点是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
•GDP通过统计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价值来计算。
•公式:GDP=所有产出的最终市场价值GDP=所有产出的最终市场价值
2.收入法:
•核算的重点是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入。
•GDP通过统计国内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来计算。
•公式:GDP =工资+利润+租金+税收净额+折旧GDP=工资+利润+租金+税收净
额+折旧
3.支出法:
•核算的重点是最终需求,即消费者、政府和企业最终购买的产品和服务。
•GDP通过统计最终用途的支出来计算。
•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出口−进口)
这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和核算GDP,但它们应该得出相同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支出法,因为它更容易测量和理解。
然而,其他两种方法也对深入了解经济结构和动态有其重要作用。
讲义_中级经济基础知识_习题强化_张 宁_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例题】按照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范围的是()。
A.劳动者报酬B.政府消费C.存货变动D.居民消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
选项A属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的内容。
【例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总需求曲线AD指的是()。
A.利率与总需求的关系B.税收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C.货币供给量与总需求的关系D.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总需求。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就形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出口效应。
【例题】青年时期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消费而储蓄很小,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进入老年时期,基本没有收入,消费大于收入。
描述此现象的消费理论是由()提出的。
A.凯恩斯B.莫迪利安尼C.弗里德曼D.科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理论。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青年时期储蓄很少甚至是零储蓄、负储蓄。
随着他们进入中年时期,收入会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大于消费。
进入老年时期,基本没有收入,消费又会超过收入,此时的消费主要是过去积累的财产,而不是收入。
提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是莫迪利安尼。
【例题】假设一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β为0.8,则投资乘数k等于()。
A.0.20B.1.25C.0.80D.5.0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投资乘数。
K=1/(1-β)=1÷(1-0.8)=5。
【例题】投资乘数是()的倒数。
A.边际储蓄倾向B.边际消费倾向C.平均消费倾向D.平均储蓄倾向『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投资乘数。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运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制造的物资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物资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运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资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运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运算,表现形式为产值。
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
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运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因此运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运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运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运算,如金融业(要紧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运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物资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物资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运算范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酬劳、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运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酬劳+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计算公式

支出法计算公式支出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咱先来说说最终消费支出。
这就好比你家里每个月的开销,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还有出去玩儿的花费等等。
比如说,你每个月都要去超市买各种食品、生活用品,这就是消费支出的一部分。
而且,你要是出去吃顿大餐,或者买件新衣服,这些也都算在里面。
再讲讲资本形成总额。
这个有点像你存钱买个大件儿,比如买辆车或者买套房。
企业盖新厂房、买新设备,这也是资本形成的一部分。
就像我之前工作的那个小镇,有个小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老板咬牙买了一批新的自动化设备,这投入的钱就算是资本形成总额里的一部分啦。
还有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这就好比咱们国家把东西卖给外国人赚的钱,减去咱们从外国买东西花的钱。
要是咱们卖出去的多,买进来的少,那就是顺差,对 GDP 增长有贡献;要是反过来,那就是逆差,可能对 GDP 增长就有点不利了。
咱们回到日常生活中,假如你开了一家小店,你得进货吧,这进货的钱就是一种支出。
然后你把货卖出去,收到的钱就是收入。
但从整个国家的角度看,支出法计算 GDP 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支出加起来。
比如说,政府修建新的公路、桥梁,这是政府的支出,也算在 GDP 里。
还有学校盖新的教学楼、医院购置新的医疗设备,这些都是为了社会发展的支出。
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这些支出的关系可密切了。
如果消费支出一直很旺盛,说明大家对生活有信心,愿意花钱享受。
资本形成总额增加,意味着国家的生产能力在提升,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情况,则反映了咱们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支出法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把它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就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啦。
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经济的运行状况,为制定政策和规划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简述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

简述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是:GDP=C+I+G+(X-M)其中C表示个人储蓄和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M)表示净出口。
这个公式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来计算: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
1.消费支出(C):消费支出是个人在特定时期内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值。
它包括个人的消费支出,如食品、住房、交通、教育等,以及政府的消费支出,如公共健康、教育、国防等。
2.投资支出(I):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用于购买设备、建筑物、房地产或其他资产的支出。
投资支出分为两个部分:企业投资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
企业投资支出包括购买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以及新增存货。
政府投资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
3.政府支出(G):政府支出是政府在特定时间内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总值。
这包括政府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包括公共部门的工资、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等。
政府投资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资、国防支出等。
4.净出口(X-M):净出口是指出口值减去进口值的差额。
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净出口将为正数,表明该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盈余。
如果出口值小于进口值,净出口将为负数,表明该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逆差。
通过将这四部分加在一起,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值。
这个公式的核心概念是支出不仅是消费,还包括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通过计算这些支出的总和,我们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表现和发展水平。
这也表明了支出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不仅是个人和企业的支出,还包括政府和国际贸易的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概念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国内生产总值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词儿。
你想想啊,咱们过日子,是不是得关心自己挣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一个国家也一样,得知道自己整体经济的“收成”咋样。
这国内生产总值呢,就像是国家经济的成绩单。
它到底是啥呢?简单说,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比如说,咱们工厂生产的汽车、手机,饭店提供的美食服务,这些产生的价值加一块儿,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这国内生产总值可不是随便算算的,它有一套严格的计算方法呢!就像你做饭得按照步骤来,不能瞎搞。
它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
生产法就好比是算工厂生产出的东西值多少钱;收入法呢,就是算大家通过工作挣了多少;支出法呢,就是看大家买东西花了多少。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是不是就一定好呢?这可不一定!就像一个人长得胖,不一定就健康。
如果增长是靠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换来的,那未来可能会有大麻烦。
反过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慢或者下降了,也不意味着天就塌了。
也许是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为了以后能跑得更快、更稳。
再打个比方,国内生产总值就像是一辆车的速度表。
速度快,不一定代表车的性能好,也不一定代表能安全到达目的地;速度慢,不一定就到不了,也许是在为了更好的风景,选择了更合适的路线。
你看,不同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也有很大差别。
有的国家靠制造业厉害,有的国家靠服务业出彩。
这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有的擅长唱歌,有的擅长跳舞。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啥用呢?其实关系可大了!它能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着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甚至是咱们的生活质量。
经济好的时候,工作机会多,赚钱容易;经济不好的时候,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所以啊,了解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概念,能让咱们更清楚国家经济的走势,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知道风向一样重要。
咱们虽然管不了国家大事,但多了解点,对自己的生活规划也有帮助不是?总之,国内生产总值是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也不是唯一的。
2023年经济师开始经济基础真题03

2023年经济师开始经济基础真题031关于国民收入核算和总供求,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有()。
A:计入GDP的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B: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C:工资在长期中具有灵活性,在短期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D: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E:从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正确答案:C,D,E本题考查总供给。
计入GDP的政府支出只包括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选项A错误。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属于中间产品,不是最终产品,不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选项B错误。
工资在长期中具有灵活性,在短期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
选项C正确。
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而利润水平又取决于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因而,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选项D正确。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相交的垂直线,从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选项E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CDE。
2、下列经济因素中,对长期总供给有决定影响的有()。
A:经济体制B:价格总水平C:劳动D:资本E:技术正确答案:A,C,D,E本题考查总供给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相交的垂直线。
选项B错误。
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选项ACDE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ACDE。
3、关于总供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供给曲线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两种形式B: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相交的垂直线C: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正确答案:C由于决定供给的价格和成本中的工资在长期中具有灵活性,在短期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所以总供给曲线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
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经济学中,计算GDP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支出法核算GDP。
本文将简要介绍支出法核算GDP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一、支出法核算GDP的概念支出法核算GDP是根据国家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的支出情况来计算GDP的一种方法。
按照支出性质划分,可以将支出分为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支出和净出口,这些支出加总起来即为GDP。
二、支出法核算GDP的计算方法1. 个人消费支出(C)个人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这些支出主要包括各类消费品的购买、旅游、餐饮等。
个人消费支出是计算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消费支出的计算可以通过调查统计方法或综合指标法进行。
2. 投资支出(I)投资支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固定资本形成支出,二是存货变动。
固定资本形成支出是指企业购买新的生产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所花费的支出。
存货变动是指存货量的增加或减少所引起的支出或收入变动。
3. 政府支出(G)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例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以及政府的行政开支等。
政府支出在计算GDP时占据重要地位。
4. 净出口(X-M)净出口是指国家的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当净出口数额为正时,表示国家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为净出口收入;当净出口数额为负时,表示国家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为净出口支出。
根据以上的支出分类,支出法核算GDP的计算公式为:GDP = C +I + G + (X-M)三、支出法核算GDP的相关应用支出法核算GDP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统计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支出法核算GDP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了解国家经济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
其次,支出法核算GDP可以用于对比不同经济体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差异,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

第一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企业用于存货的支出属于(B)43A.消费B.投资C.政府购置D.净出口2.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本国国民购置私人住宅的支出属于(B)43A.消费B.投资C.政府购置D.净出口3.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A〕43A.通用汽车公司购置政府债券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500辆汽车的存货C.通用汽车公司购置了一台机床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4.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的是〔A〕43A.人们购置土地B.厂房增加C.企业存货的增加D.新住宅的增加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43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置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6.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C〕43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B.购置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D.消费者购置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7.按支出法,应计入国内总投资的工程是〔C〕43A.个人购置的小汽车B.个人购置的游艇C.个人购置的住房D.个人购置的股票8.以下各项属于投资的是〔D〕A.企业新建厂房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增加的存货D.以上都是第二1.国民生产总值(GNP)包括(A)47A.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B.外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C.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D.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D〕29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C)29A.一国的所有国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B.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效劳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局部C.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效劳的货币价值总和D.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和效劳的货币价值总和4.表示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47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5.表示一个国家领土上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29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6.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一部著作是〔C〕10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C.凯恩斯的?通论?D.萨缪尔森的?经济学?7.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16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8.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是〔D〕5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歇尔D.凯恩斯第三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是〔C〕29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2.“苹果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29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3.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29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B.餐馆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给暖气D.化工厂作为原料4.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B〕29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饭店为居民提供面条所使用的面粉D.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面粉5.下面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B〕29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6.以下各项中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D〕45A.购置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置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7.在以下几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A. 当年生产的衣服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的衣服C.某人去年购置今年转售给他人的衣服D.别人赠送的衣服8.以下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C〕43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第四1.支付给公务员的薪水属于〔A〕43A.政府购置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2.以下不属于政府购置的是〔B〕43A.地方政府建立的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的工资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购置是指〔C〕43A.政府购置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置物品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对居民户的转移支付〔D〕43A.政府为其公务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置飞机而进展的支付C.政府国防建立支出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净出口是指〔A〕44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6.下面哪一项不是用要素收入法计算GDP时的一局部〔D〕45A.租金收入B.雇员报酬C.公司利润D.净出口7.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以下各项中不必要的是〔B〕45A.工资、利息和租金B.净出口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资本折旧8.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国民生产总值特征的是〔A〕29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B.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C.它是流量D.它没有计入中间产品第五81.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以下哪一项的总和〔B〕44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置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置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置和总出口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置和总出口2.用支出法核算GDP不包括〔C〕44A.CB.IC.TrD.G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B〕46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个人收入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C)47A. 国内生产净值B. 国民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 国民生产总值5.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B〕47A. NDPB. NIC. DPID. PI6.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以下工程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47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7.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异是〔C〕47A.直接税B.间接税C.折旧D.政府津贴8.实际GDP等于〔B〕30A.GDP折算系数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GDP折算系数C.名义GDP乘以GDP折算系数D.GDP折算系数乘以潜在GDP第六8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的关系是〔A〕46A.大于B.小于C.等于 D.不能确定2.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A〕46A.GNP>GDPB.GNP=GDPC.GNP<GDPD.GNP与GDP不可比3.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A〕48A.C+I=C+SB.I+G=S+XC.I+G=S+TD.I+G+〔X-M〕=S+T+Kr4.在两部门经济中,决定均衡产出的条件:I=S,表示(B)48A.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B.方案投资等于方案储蓄C.实际投资等于方案储蓄D.方案投资等于实际储蓄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时(C)48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方案储蓄等于方案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6.三部门经济是指〔B〕48A.企业、家庭、银行B.企业、政府、家庭C.政府、家庭、外国消费者D.政府、企业、银行7.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C〕48A.C+I=C+SB.I+G=S+XC.I+G=S+TD.I+G+〔X-M〕=S+T+Kr8.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D〕50A.C+I=C+SB.I+G=S+XC.I+G=S+TD.I+G+〔X-M〕=S+T+Kr第七8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D〕61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C.国家的税收D.国民收入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60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投资量3.消费是以下哪个变量的递增函数〔B〕61A.物价B.收入C.利率D.汇率4.假设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将是(B)61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64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64A.边际消费倾向B.1+边际消费倾向C.1-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那么〔A〕64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B.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D.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4.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关系,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64A.边际消费倾向大B.边际消费倾向小C.两者之和等于1D.不能确定第八81.关于APC和A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64A.APC>APSB.APC<APSC.APC=APSD.APC+APS=12.根据APC、APS、MPC和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64A.如果MPC增加,那么MPS也增加B.MPC+APC=1C.MPC+MPS=APC+APSD.MPC+MPS>APC+AP3.根据APC和MPC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61A.APC>MPCB.APC<MPCC.APC=MPCD.不确定4.根据APS和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64A.APS>MPSB.APS<MPSC.APS=MPSD.不确定5.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那么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B)62A.3/4B.2/3C.1/3D.16.投资乘数等于〔A〕74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D.〔1-MPS〕的倒数7.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B〕82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8.三部门经济里,投资乘数与政府购置乘数的关系〔C〕82A.大于B.小于C.相等D.不确定第九81.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A〕74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同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2.在三部门经济中,影响政府支出乘数大小的因素是(A)81A.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B.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利率C.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3.以下四种情况,投资乘数最大的是〔C〕74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0.1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B〕82A.增加投资B.增加税收C.增加转移支付D.减少税收5.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一样时,收入水平会〔B〕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6.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83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7.以下哪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最多〔A〕82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抚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C.政府增加购置2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250亿元D.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8.以下哪一项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A〕82A.政府增加购置50亿元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置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税收减少50亿元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第十81.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B〕101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2.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B〕101A.与利息率不相关B.与利率负相关C.与利率正相关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3.IS曲线表示(C)103A.当产品市场到达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B.当货币市场到达均衡时,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C.当产品市场到达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D.当货币市场到达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4.IS曲线为Y=500-3000R,以下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在IS曲线上(A)103A.R=0.02, Y=440B.R=0.03, Y=400C.R=0.10, Y=210D.R=0.15, Y=2005.如果投资对利率变的很敏感,那么(B)104A.IS 曲线将变的更陡峭B.IS 曲线将变的更平坦C.LM 曲线将变的更陡峭D.LM 曲线将变的更平坦6.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C)105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7.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B〕105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8.如果政府支出有一增加〔C〕105A.对IS曲线无影响B.IS曲线向左移动C.IS曲线向右移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十一81.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B〕106A.供给B.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C.储蓄D.储蓄与投资2.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取决于〔B〕106A.货币需求B.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C.储蓄D.储蓄与投资3.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观点,人们持有货币是由于〔D〕98A.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B.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C.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D.以上货币需求动机都正确4.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C〕98A.交易性货币需求B.慎重性货币需求C.投机性货币需求D.其它5.对利率变动最敏感的是〔C〕98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慎重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一样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置债券的风险(B)99A.将变得很小B.将变得很大C.不确定D.不变7.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当利率上升时(D)98A.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增加B.货币的交易需求将减少C.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增加D.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减少8.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C)99A.交易需求量增加B.投机需求量增加C.投机需求量减少D.交易需求量减少第十二81.货币需求(B)99A.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正比B.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C.与收入水平成反比,与利率成正比D.与收入水平成反比,与利率成反比2.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C〕99A.不变B.受影响,但不能确定是上升还是下降C.下降D.上升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107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确定4.货币供给一定,收入下降会使〔C〕107A.利率上升,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下降B.利率上升, 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上升C.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上升,交易需求会下降D.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下降,交易需求会上升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那么收入增加时〔A〕107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6.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货币需求取决于〔A〕106A.实际收入和实际利率B.名义收入和实际利率C.名义收入和名义利率D.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7.假设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C〕107A.R=10%, Y=750B.R=10%, Y=800C.R=10%, Y=950D.R=10%, Y=9008.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109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第十三81.引起LM曲线向右方移动所原因是〔D〕109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名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比例增加C.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上升D.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下降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使(D)108A.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B.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C.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D.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3.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会使LM〔C〕118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将会导致〔A〕112A.均衡收入与利率同时上升B.均衡收入与利率同时下降C.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D.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上升5.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将导致〔D〕112A.均衡利率上升,均衡GDP上升B.均衡利率下降,均衡GDP下降C.均衡利率上升,均衡GDP下降D.均衡利率下降,均衡GDP上升6.LM曲线成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A〕109A.古典区域B.凯恩斯区域C.中间区域D.以上都不是7.LM曲线水平状的区域被称为〔B〕109A.古典区域B.凯恩斯区域C.中间区域D.以上都不是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区域中,那么表示〔A〕111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第十四81.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可能最大的是〔D〕168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B.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C.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由IS-LM模型,财政政策更有效〔D〕150AA.边际消费倾向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响弹性较大B.边际消费倾向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响弹性较大C.投资对利率的反响灵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响弹性较大D.投资对利率的反响不灵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响程度较小3.“挤出效应〞发生于〔C〕168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4.不存在挤出效应的条件是〔C〕148A.实际货币需求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响B.实际货币供给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响C.投资需求总体上对利率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响D.投资需求总体上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不会做出反响5.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将(B)169A.收入不变,但利率降低B.没有挤出,利率降低的同时收入亦会增加很多C.利率不变,但收入增加很多D.利率和收入水平均有提高6.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 1/k),假设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那么必须是〔C〕168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7.货币供给增加使LM 曲线右移,假设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 曲线的移动量,那么必须〔C〕150A.LM 曲线陡峭,IS 曲线也陡峭B.LM 曲线与IS 曲线一样平缓C.LM 曲线陡峭,而IS 曲线平缓D.LM 曲线平缓,而IS 曲线陡峭8.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假设要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IS 的移动量,那么必须是(D)168A.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B. LM曲线垂直而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坦D. LM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第十五81.政府购置增加使IS曲线右移,假设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那么必须〔A〕149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2.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越小,那么财政政策作用效果〔A〕149A.越大B.越小C.零D.为负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那么〔B〕150A.采取财政政策的效果好B.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好C.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D.无法确定4.以下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C〕168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5.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可能是因为〔A〕169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6.假设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经济后果可能是〔C〕169A.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B.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C.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7.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