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系统区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一、总体指导思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全面衡量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核心指标之一,是计算生态与经济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GEP的统计核算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作业、沟通合作,采用多种方法、途径进行统计。

要根据生态环境建设与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GEP统计核算工作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科学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范围和含义GEP的统计范围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涵盖了生态环境、资源等多元素。

具体包括:土地、水、生物多样性、生产生活垃圾、建筑和土地利用、基础设施、自然游憩、环境治理等生态与环境的要素,以及固定资本形成、服务、旅游、文化等传统经济领域的产出。

GEP体现的是生态系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工具。

三、统计方法GEP统计核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多种方法、途径进行统计。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生态系统服务法生态系统服务法是一种理论和方法,以生态系统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服务为核心切入口,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计量和估算,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为决策提供重要的经济、社会与环境信息。

实施生态系统服务法需要较为严格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统计数据的获取、处理、计算等多个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二)单位面积产值法单位面积产值法是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单位,统计每种类型土地的产值,然后将各个类型土地的产值总和,即为该地区的GEP。

具体操作时,需充分了解不同区域、不同土地类型及相关产业的特点与规模,采用合理的数据来源、处理方式和计算公式,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生态资产减脱式法生态资产减脱式法是典型的区域生态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主要是将GEP设计为一个计算生态资本净值变化的指标。

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构建

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构建

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构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旨在量化和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在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构建要素:1. 能源效率指标:- 单位GDP能耗:衡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

- 主要行业能源利用率:评估各行业能源使用效率。

2. 污染排放指标:-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较单位产值下的排放量。

- 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率:评估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情况。

3.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循环经济指标:包括再生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循环利用率等。

- 水资源利用效率:如单位产值耗水量、工业用水回用率等。

4. 绿色产业发展指标:- 绿色产业占比:计算绿色产业在整体产业中的比重。

- 绿色产品和服务产值:评估绿色产品和服务对经济的贡献。

5. 环保投资与技术研发指标:-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反映政府和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力度。

- 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衡量技术创新和绿色技术的发展水平。

6. 生态效益指标:- 生态足迹: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衡量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

7. 政策与法规指标:- 绿色政策出台数量和实施效果:评价政府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 法规执行情况:检查相关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8. 社会公众参与度指标:- 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调查公众对绿色产品的接受程度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情况。

- 环保教育和宣传普及程度:评估社会对绿色发展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在构建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层面的因素,并确保指标的选择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产业结构绿色化的进程和效果。

同时,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动态调整性,以便于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

能值法

能值法

• 4.可持续发展指数=能值产出率×能值交换 率/环境的负债率 • 说明:是对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债率的相 对比较,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 能值产出率高而环境负债率低,则它是可 持续的,反之是不可持续的。1-10:经济 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10:为不发 达的表征;﹤10:消费型经济。
五、实例:以山东省为例
•谢谢
• 3.环境负债率=购买的(如化肥、柴油等) 和非可更新的本地能值/无偿的环境能值 (可更新资源能值,如太阳能) • 说明:一个较大的比率数值表明在经济系 统中存在高强度的能值利用,同时对环境 系统保持着较大压力。对经济系统的一种 警示,若系统长期处于较高的环境负债率, 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功能退化或丧失。
四、能值指标
• 1.净能值产出率 • 2.能值投资率 • 3.环境负载率 • 4.可持续发展指数
• 1.净能值产出率=能质量/反馈输入能质量 (包括燃料、生产资料。人类劳动) • 说明:这个指数表征了经济过程是否满足 向经济活动提供基础能源。通过比较净能 值产出率,可以更好地了解某一种资源是 否具有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如果该 值小,则说明该种资源的竞争力较弱,开 发时产生的回报效益较低;反之,竞争力 较强,开发效益较高。某一产品的净能值 产出率高,也往往造成无序竞争和过度开 发。
• 2.能值投资率=反馈输入能值/本区域总输 入能值。 • 说明:这个比率指数是衡量开发单位本地 区资源而需要的能值投入。为了使生产过 程更经济,开发中应同其它竞争者具有相 似的比例尺。如果经济系统的运行主要依 赖于本地资源,则比率较小。当比其它竞 争者无偿从环境中获取较多能量时,这一 比值也会较低。然而,太低的能值投资率 将不利于吸引域外资金,进而影响本地资 源的开发。当这一比值较大时,几乎所有 的投入都是有偿的,价格上涨,系统的竞 争力较低。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的影响(后果)进⾏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的是⿎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动,可为建设项⽬的⼯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国家和地⽅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体健康、⽣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

建设项⽬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是指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法和管理⽔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

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的条件:①基本上适⽤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②对各种替代⽅案(包括项⽬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较;③⽣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④包括⼴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政审查程序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4点:1、判断功能:以⼈的需求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指标体系第三章考核评价程序第四章审核要求第五章结果发布及应用第六章动态管理机制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客观反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科技、生态、社会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4〕5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6〕 14号)关于完善考核体系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引导国家级经开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充分调动地方和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国家级经开区的典型范例和良好品牌,同时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条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以下简称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设定、信息收集、类别评定、结果发布以及国家级经开区动态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综合发展水平,是指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的表现。

第四条考核评价对象包括国务院已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和申请新设立或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第五条商务部牵头负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和结果发布。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经2开区的考核评价信息收集和初审。

商务部成立专家小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审核,以保持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六条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将各部门在考核评价年度内对国家级经开区发生突发事件、财政税收及规划违法违规、债务风险失控等方面的处理意见和通报结果纳入考核评价。

第七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考核评价工作,信息收集通过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完成。

逐步完善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增加程序审核、自动提示、流程监控、数据汇总和分析等功能。

陕西省商洛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陕西省商洛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要 : 用能值分析理论 与方法对陕西省 商洛 市农业 生态经济 系统 的能值流进行 了研 究, 应 通过计算典型 能值指标 , 与
其他地 区进行 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明 : 商洛市生产效率 和开发程度较低 , 仍处 于传统农 业阶段 , 但是具有较 强的可持 续发展
能 力和 开 发 潜 力 , 因此 , 增加 农 业 系统 的 能 值投 入 。 应 关键 词 : 业 生 态经 济 系统 ; 农 能值 分析 ; 可持 续 发展 ; 西省 商 洛 市 陕
能值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把以物质 、 能量
以及信息等形式存在的含能量物质全部转化为用太阳能 值表达的能值形式 , 把物质或能量形式转换成太 阳能值
的公 式 为 :
M = r×B
业、 林果业 、 畜牧业和水产业 的能值 产出。( ) 5 能值指标
体 系 的建 立 和 分 析 。根 据 能值 分 析 表建 立 能值 指 标 体
表 1 20 商 洛 市 农 业 生 态经 济 系统 的 能值 投入 07年
注 : 表示太阳能、 风能 、 雨水化学能和雨水势能是同样气候 、 物理作用引起 的不 同现象 , 地球 为避免重复计算 , 只计其 中能值投 入量最大的 项 ; 表示原始数据单位为 g 。
中图分类号 :0 2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8 8 (0 2 0 0 9 0 F6. A 10 — 5 1 2 1 )5— 11— 5
Ana y i fEn r y o rc lur lEc - c n mi l ss o e g Ag iu t a o— e o o c f
多 。 , 大大丰富了能值理论的实证分析 , 尤其是在农业
生态 经济 系 统 中 的研 究 。我 国学 者 对 省 域 、 ( 区、 市 地 自治 州 ) 。 ] 区 ( 、 ) 9 各 级 区 域 以 及 各 流 ¨。 、 县 旗 N 作 为边界 的农 业 生态 经 济 系 统 做 了 相 当 的研 究 , 然而, 当前对 山间盆地 农 业 生 态经 济 系 统 的研 究 还 很 较

产业集群 产业链核心指标

产业集群 产业链核心指标

产业集群产业链核心指标研究一、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概述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众多具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集中分布,形成一种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这种集群模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链则是描述企业、供应商、销售商、投资者、政府等各参与方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所形成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二、核心指标概述在评估和分析产业集群时,以下几个核心指标具有重要意义:1. 附加值:衡量产业集群对经济的贡献,以及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盈利能力。

高附加值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和更强的竞争力。

2. 就业密度:通过单位面积内就业人数的多少,可以衡量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

高就业密度地区能吸引更多人才流入,进而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

3. 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评估产业集群内的研发实力、技术转化能力以及知识产权数量,可以了解其创新能力。

三、指标体系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集群核心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发展水平:包括产值、就业人数、企业数量等基础指标,反映产业规模和发展程度。

2. 经济效率:通过比较投入与产出,评估产业集群的效率和经济性。

3. 创新能力:分析集群内的研发活动、知识产权数量及转化率,以评估创新能力。

4. 市场竞争能力:考察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出口额等,反映产业集群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5.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产业集群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可持续性。

四、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和企业年报等官方和公开渠道。

对于某些敏感数据,如企业具体运营数据,可能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或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取。

五、案例研究以某发达国家的半导体产业集群为例,其成功运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大力支持,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二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强大的研发实力,为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和技术;三是产业链各环节紧密配合,形成协同创新;四是强大的企业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使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生态经济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能值分析
第一节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发 ❖ 生态能量学 展
❖ 能值分析方法 ❖ 能值与资源和经济
一、生态能量学
1、热力学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认为,当系统趋近于绝对温度零度时,系统等 温可逆过程的熵变化趋近于零。第三定律只能应用于稳定平衡状态, 因此也不能将物质看做是理想气体。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这个结论称 做热力学第三定律。
3、能值和体现能
❖ 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减少而能量的质量却增加了, 低能值的能量通过相互作用和做功的形式转化为高 质量的能量形式。转化成新型的小部分能量的载体 体现了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量的低质能量,这就 是体现能
❖ 能值是体现能的新定义,H.T.Odum将其定义为: 一流动或贮存的能量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 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
二、能值符号及系统图的绘制
❖ 能值分析方法拥有自己的语言,即能值符号。应用 能值符号可以把生态系统和各部分联结起来,从而 用图解方式描述整个系统结构,研究时,在掌握生 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 按如下方法和步骤进行能量系统图的绘制:
❖ 确定系统范围的边界,把系统由各组分及其作用过 程与系统外的有关成分及其作用,以四方框边界分 开。
❖ 生态能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复合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传递与转化规律的科学。生态
二、能值分析理论
1、奥多姆对生态系统能量定律的贡献 原有定律: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of Energy) ❖ 第二定律:熵的定律(Law of Entropy) ❖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时的熵为零(Definition of
在统计物理学上,热力学第三定律反映了微观运动的量子化。 在实际意义上,第三定律并不像第一、二定律那样明白地告诫人们 放弃制造第一种永动机和第二种永动机的个图。而是鼓励人们想方 高法尽可能接近绝对零度。目前使用绝热去磁的方法已达到10^-6K, 但永远达不到0K。

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合作共建的一个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其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估和监测生态园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围绕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展开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概述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衡量生态园发展绿色化程度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工具,它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

通过定量化、定性化的指标评估,可以全面了解生态园的发展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绿色发展。

二、环境保护指标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基础,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来评估。

水环境质量指标可以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来评估。

土壤质量指标则可以通过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来评估。

三、资源利用指标资源利用是绿色发展的关键,青岛中德生态园的资源利用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计算能源消耗与生产总值之比来评估。

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计算水消耗与产出之比来评估。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则可以通过计算用地面积与产出之比来评估。

四、生态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是绿色发展的目标,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生态效益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的指标。

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生态园内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量等来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可以通过评估生态园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贡献来评估。

五、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绿色发展的支撑,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值、就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指标。

产值指标可以通过统计生态园内各类产业的总产值来评估。

就业指标可以通过统计生态园内的就业人数来评估。

产业生态评价方案

产业生态评价方案

产业生态评价方案1. 引言产业生态是指各个产业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关系网络。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评价产业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性能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种产业生态评价方案,用于评价和分析产业生态的健康度和效率。

2. 评价指标在进行产业生态评价前,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产业生态评价指标:•生态效益:评估产业生态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可以使用生态效率和生态效果指标来评价。

•生态稳定性:评估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以使用生态稳定系数来评价。

•生态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产业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可以使用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来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产业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可以使用环境负荷指标来评价。

3. 评价方法基于上述评价指标,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产业生态评价:3.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与产业生态评价相关的数据。

可以从公开的统计数据、企业报告、调查数据等渠道获取数据。

数据的收集应尽可能全面、准确。

3.2 数据处理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和整理。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归一化、数据标准化等。

3.3 指标计算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计算。

不同的评价指标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3.4 指标评价根据计算得到的指标数值,可以进行指标评价。

可以将指标数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评估产业生态系统的状态和性能。

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实例分析为了说明本评价方案的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个产业生态评价的实例分析:4.1 背景介绍选择某电子制造产业作为评价对象。

该产业涉及电子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的制造、销售等环节。

4.2 数据收集从政府统计局、企业年报等渠道收集到该产业相关的数据,包括产量、销售额、利润、用电量等。

4.3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并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有哪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福祉和好处,包括提供食物、清洁水源、调节气候、维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等。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有哪些呢?一种常见的评估方法是物质量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的数量来评估其服务功能。

比如,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计算木材的产量、果实的产量等;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可以统计粮食、蔬菜的产量。

这种方法直观易懂,能够直接反映生态系统在物质生产方面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仅仅关注了物质产品,而对于一些非物质的服务功能,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难以进行准确评估。

价值量评估法是另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

它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转化为货币价值,以便更直观地比较和分析。

价值量评估又可以分为直接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和假想市场价值法。

直接市场价值法适用于那些在市场上有明确交易价格的生态系统服务,比如木材、农产品等。

替代市场价值法则通过寻找替代品的市场价格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比如评估森林净化空气的功能时,可以用空气净化设备的成本作为替代价格。

假想市场价值法主要用于评估那些没有实际市场交易的生态系统服务,比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人们的支付意愿。

能值分析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能值是指一种流动或储存的能量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

通过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和物质流转换为统一的能值单位,可以综合评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能值分析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复杂关系,但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深入的了解。

生态模型法是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常见的生态模型有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景观生态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预测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然而,模型的准确性往往依赖于输入数据的质量和模型参数的设置,而且模型的建立和验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知识。

能值分析

能值分析

在现实社会生产和消费中,人们只注意一个系统中的货币流,即系统中的货币流出大于其流入,则该系统(或生产过程)就是有活力的,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其物质流或能量流。

在一个生产或生态系统中,人们追求的是其最大的货币流,实际上,这种最大货币流是建立在最大的自然资源的流入基础之上的,因为,要追求最大的货币流出和最小的货币流入,就必需以最大的自然资源流入为代价,这种出发点常常又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资源的可持续性下降。

而能值分析则是对货币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综合衡量,从而通最有效的设计,使得系统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能量系统理论观,生态系统及其他别的系统,均可视为能量系统。

能量可用于表达和了解生命与环境、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系。

然而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能量具有不同的质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和数量加减;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关系,用一般能量单位更无从表达和衡量,能量分析碰到难题,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壁垒,即不同来源和形式的能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具有很大的等级差异,例如1 焦耳电能、1 焦耳太阳能和1 焦耳热能是不一样的,在对系统进行能量分析中不能直接将它们相加减。

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方法和理论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总是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而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创立至今的短短20余年间,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已在从全球地化循环到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的各种空间尺度,农业到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工业的各种生态或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重视。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问世时间不长,因其有助于正确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备受国际生态学界、经济学界、系统学界及政府决策者的关注。

近10 多年来,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活跃,尤其对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工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 1173—2021)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 1173—2021)

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技术流程 (2)6 评估指标体系 (2)7 评估技术方法 (3)8 评估结果 (3)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计算方法 (4)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全国生态状况定期遥感调查评估方案》(环办生态〔2019〕45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总则、技术流程、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等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 1166—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7—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8—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9—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70—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HJ 1171—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 1172—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问题评估》(HJ 1174—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HJ 1175—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HJ 1176—2021)。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1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8月1日起实施。

绿色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商婕;曾悦【摘要】Based on green economy,the meaning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 was determined.Then managing four aspects to consider all the factors fro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construction and green management,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EIPs green-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was constructed.Taking F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ETDZ)as the research area,it used the entropy weight to give the weight to each indicator,and utilized the composite index method to appraise the development statusof the period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At last,it distinguished the problems for Fuzhou development zone from economydevelopment,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spects.%基于绿色经济理论,提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内涵。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2021版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2021版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指标体系、核算步骤和核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858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量。

3.23.2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 accounting分析与评价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福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及其经济价值,包括生态功能量和价值量核算,一般以一年为核算时间单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包括生态物质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人居文化服务价值三类。

3.33.3生态功能量 ecosystem amount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得到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物质量。

3.43.4价值量核算 GEP accounting在生态功能量核算的基础上,结合各类生态产品的参考价格,通过一定数学运算得到以货币化形式呈现的生态产品价值的计算过程。

3.53.51DB3201/T 1041—2021生态物质产品ecological material products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可为人类直接利用的自然物质产品,如食物、木材、药材与其他物质产品。

3.63.6生态调节服务ecological regulation services生态系统提供改善人类生存与生活环境的惠益,如土壤保持、涵养水源、水质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服务功能。

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生态和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底线,以人才、技术、资本为要素,形成产业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构建路径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生态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1. 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产业链为核心,由多个产业主体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生态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产业生态中包含多个产业主体,如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

(2)协同性:产业生态中各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3)创新性:产业生态注重创新,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可持续性:产业生态关注生态环境,追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 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支撑,以创新为核心,以数字经济为特征,以人才、技术、资本为要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国际化: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为核心,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动力。

(3)产业链完整:现代产业体系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4)价值链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注重价值链高端,提高产业附加值。

二、构建产业生态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2)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

(3)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创新驱动(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3. 完善产业链、供应链(1)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指数”评估指标体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指数”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指数”评估指标体系两山指数”是量化反映两山”建设水平,表征区域生态环境资产状况、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程度、保障程度,服务两山”基地管理的综合性指数。

两山指数”作为两山”基地后评估和动态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主要包括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三方面。

两山指数”用于引导两山”基地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建设方向,相关指标及指标目标值不作为两山”基地遴选门槛。

省生态环境厅另行发布两山指数”评估技术导则,具体明确两山指数”评估方法、指标权重、等级划分等,规范引导两山”基地评估管理。

"两山指数”评估指标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比例。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计算公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天)= X100%全年有效监测天数(天)注:行政区域内完成国家、省、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规定的改善目标。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门。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川类标准、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川类标准的水源地个数占水源地总个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的水源地个数(个)= X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个数(个)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是指千吨万人以上规模的水源地。

可提供详实的监测分析报告和有关基础数据,并由生态环境等部门提供证明或意见,以剔除地质因素、调水因素等影响。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

3.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水的比例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国、省、市控考核断面(具有责任归属的断面)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比例是否达到考核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系统
指标
1 资源产出增加率
2 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3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

4 生态资产保持率

5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6 碳排放强度
7 第三产业占比
8 产业结构相似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化学需氧量 COD 9 二氧化硫 SO2 氨氮 NH3-N 氮氧化物
生 10 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态 11 林草覆盖率
环 12 污染土壤修复率

13 生态恢复治理率
14 本地物种受保护程度
15 国控、省控、市控断面水质达标比例
16 中水回用比例
生 17 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态 人 18 生态用地比例 居
单位
现状值 (2013 年)
规划值
2017 年
2022 年
验收 考核值
指标属性
参考性 约束Biblioteka 约束性 参考性 参考性 约束性 参考性 参考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参考性
约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断提升 。 当前 的产 业生态 学研究 已发展 到从生 产 技术 、流程 、企业 到 区域 性 产业 乍 态 园 的各 个 中 、
度为 量纲 ,以能值 转换 率 ( m r r s ri ) E e yTa f nt g no l y 和能值/ 币 比 ( m r /¥) 为转 换介 质 ,突破 货 Eey g 了不 同质量的能量统一评价的难题 ,实现了生态与
经济 价 值 的统 一评 价 ,对 于能 量等 级结 构和生 态经
济界面的统一评 价方面具有 明显 的优越性 。 面对产业生态学系统分析的需求 , 原本面向各 种生态经济系统分析所需而构建 的能值评价指标体 系过于强调各种系统共性的评价 ,而缺乏针对产业
微 观 尺 度 ,但 局 部 的 最 优 并 不 等 于 整 体 的 最 优 。城市是 人类产 、 活动的基本 单元,城市 I 尺度的研究必将 成为产、生态学研究尺度提升历程 I
弃 排放 等方 面 , 原有能 值评 价指 标的基础上补充 构建 _外资能值 依赖 率 、能值 出 I率和能值 内部 反馈率等 新 在 r _ = _ 】
指 标。顺德市产业 生态系统改革丌放 2 发展动 态的案例研究 表 明,新构 建的产 、 生态系统 区 域能值指标 ,能 2a I 够针 对产业 q 态系统特点 ,进行有 的放矢的分析研究 ,并具宵 多尺度整合研究的扩展 弹性 。
维普资讯
第4 5卷
20 0 6年
第 2期
3月
中… 人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A T S I N I R M N T R LU U V R IA I S N A S N CA CE TA U A U A I M NI E ST T S U Y T E I
V 1 4 No 2 o. 5 . Ma. r 20 06
产业生态 系统区域能值分析指标体 系
陆 宏 芳 ,彭 少麟 ,任 海 。 ,陈 烈
( .中国科 学 院华 南植 物 园 ,广 东 广 州 50 5 1 160; 2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 广州 507 ; 广 12 5 3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 究院,广 东 广州 50 7 ) 125
69
需求提供 j - 极好的参考。这要求我们在对原有能值
作者简介 :陆宏 芳 (9 6生) 女 , 17 , 博士 ,副研 究员 ;通讯联 系人 :彭少麟 ;E m i spl alss d n - a :l s l s @m i yue u c
维普资讯
第 能仳分析 指标体 系
1 产业生态系统 区域能值指标体系
产 业生 态学 能 值整合 方 法的构 建 首先要 适应 产
业生态学研究的需要 。这就要求新构建 的产业生态 学能值分析 、评价体系至少能就产业生态系统开放
性 、本土性 、闭路循 环性和经济 性 4大基本 特征
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O u dm创立的能值
计 幢 、过程整合 、生命 周期评 价¨ ,系统 分 析 、 ] 总成本评价¨ 引、E e y xr 分析 等,在产业 g l 生态学研究中均有运用价值,但 由于各 自的学科侧 重点不同 , 往往不能从总体上=面地考查到包括生 牟 = 态、经济和社会在内的产业生态系统 叮持续发展研 究的几 大 主要方 面¨I 2 。以美 国著 名 生态 学 家
的下 一站 。
生态系统固有的个体特性进行分析的评价指标 ,而
这 正是 产业 生态 系统 分析 评价 研究 所最 需要 的 。本
产业生态系统是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
规律组织起来的网络化生态 一 经济复合系统 ,其产 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复合性质 接导致 了产业生 态学的多学科交叉特性…J ,而产业 生态学 的研 究 方法则闻而具有 r 多样性的特点。各种工程学 、生
评价指标体系 只能部分 地满足这种针对 性评价要
H TO u . d m为首于 2 0世纪 8 0年代创立的能值研究
方法 ,以能值 ( m r )这 一全新 的价值度量 尺 E ey g
求 ,而 区域经济学的系统评价思路恰好为满足这种
收稿 日期 :20 -81 0 5 —0 0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 目 (07 17 3208 ;广东省 自 3 1 4 , 072 ) 0 然科学 基金资助项 目 (4039 002 1)
态学 、经 济 学 、社 会 学 的研 究 方 法 ,诸 如 E程 设
研究从产业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出发 ,沿产业生命周 期链分区整合原有能值指标 与区域经济学评 价思 路 ,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能值评价指标体系 ,
并将其实践应用 于顺德 市产业生 态系统 改革 开放
2 发 展 动态 的综 合分 析研 究 。 2a
关键 词 :依赖; 影响;反馈;臼组织
中图分类 号 :X 20 文献标 识 码 :A 3.2
文章编 号 : 59 59(06 2 08 5 02 — 7 20 )0- 6 - 6 0 0
产业的生态化已成为了人类社会实现其 向可持 续发展道路转型的瓶颈和各界关注的焦点。产业生 态学心运I 斫生,并先 后经历 了清 洁生产… 、产业 代i 。 和产 业生态学 等发展 阶段 ,研究 尺度 身 } 4
摘 要 :针对当前产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和不完善的现状,整合区域经济学和能值理论 、 概念 、 综述
研 究方法和评价指 标体系与思 路 ,构建 了产业生态 系统 区域 能值 分析指 标体 系。针埘产 业生态 系统 不仅具有 闭 路循环性 ,而 耳具有 ”放性 、本 上性 和经济性的基本特 征 的评价需 求 ,从 资源 消耗 、内部循 环 、产 出交换 、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