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

合集下载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监测分析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 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活动场所和网络招募等方法招募男男性行为者,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样作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调查男男性行为者386名,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8个,总知晓率为91.65%;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比例为78.24%,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14.77%;最近1次与同性肛交安全套使用率为73.59%,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3.17%;使用过毒品的比例为1.30%;最近1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的比例为2.85%;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咨询的比例为75.13%,接受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50.26%;本次检测HIV抗体阳性率为10%,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8.21%,HCV抗体阳性率为0.28%。

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安全性行为意识不强,是当地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大力开展以核心同伴宣传员预防干预为主的行为干预活动。

绵阳市自199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止2009-12,在全市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异性性传播占13.46%,男男同性性传播占17.08%。

其中,2009-01/2009-12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异性性传播占22.69%,男男同性性传播占48.23%,经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于2009-04/07对绵阳市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及生物学监测。

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绵阳城区采用活动场所招募、网络招募等方法招募男男性行为者386名。

1.2 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男男性行为者逐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毒品滥用、是否患过性病、接受有关艾滋病干预服务等,并采血样由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

中国MSM艾滋病流行情况与高危行为及干预措施

中国MSM艾滋病流行情况与高危行为及干预措施

中国MSM艾滋病流行情况与高危行为及干预措施发布时间:2021-04-23T02:38:54.063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5期作者:张谊[导读] 本文将对我国MSM的艾滋病流行情况、高危行为特别是重叠高危行为的发生、社会对MSM人群的态度、国家和社会团体对MSM人群所进行的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龙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龙州 532400)【摘要】随着性传播代替血液传播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逐渐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其突出的隐蔽性、流动性特征以及多发的重叠高危行为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且由于大部分群众对MSM人群的不接纳甚至歧视导致了MSM人群不能很好地接受艾滋病防治教育和相关措施的干预。

本文将对我国MSM的艾滋病流行情况、高危行为特别是重叠高危行为的发生、社会对MSM人群的态度、国家和社会团体对MSM人群所进行的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流行;高危行为【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5-0005-03HIV prevalence trends,risky behaviour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Zhang YiLongzhou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Longzhou, Guangxi,532400,China【Abstract】With the spread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stead of blood as the main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HIV/AIDS,the MSM becoming the spread of HIV/AIDS bridge population.It has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in the spread of HIV/AIDS becaus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concealment,the mobility and the overlapping risk behaviors.HIV/AIDS education and rela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not be taken among the MSM as most of the people were not accepted even discriminated the population.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s the overall epidemic trend,social attitudes towards MSM population and associated high-risk behaviours among Chinese MSM and to investigate the governmental and community responses to the epidemic.It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trategy formulation.【Key words】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HIV/AIDS; Prevalent; Risky behaviours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HIV引起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方案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方案

郑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方案一、背景郑州市是河南省会城市,总人口 780 万。

由于处于全国铁路枢纽站,交通便利,各种劳务及外来务工等流动人员的数量也随着不断增长,且多为男性青壮年,处在性活跃阶段。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水平比较高,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各种交流联系方式便利,为MSM 人群沟通、联系和聚集提供了方便条件。

目前本市MSM人群大约有4万人左右,既往检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2.33% ,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67%。

,按照国家《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南》的指导要求,拟在我市MSM人群中开展综合干预活动。

二、总目标1、进一步探索适合郑州市MSM人群特点的干预模式。

2、评估《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南》实施的可行性。

三、具体目标1、加强同伴教育工作,分三期对MSM人群志愿者60人进行同伴宣传员培训。

2、在MSM活动的场所开展5次外展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8000份、安全套2万只。

3、培训热线咨询员4名,提高热线咨询服务质量。

4、利用网站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现有的MSM网站,提供艾滋病防治信息和服务。

5、探索建立HIV感染者的随访干预模式。

6、开展宣传倡导工作(1)领导层面的开发:组织相关部门领导考察学习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

(2)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在高校开展1-2次“MSM与艾滋病”的专题讲座,探索大学生人群MSM的干预方法。

四、工作安排1、建立MSM人群干预技术工作组:成立郑州市疾控中心主管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郑州市MSM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干预措施。

2、干预工作启动培训会:召开由本地MSM工作组成员参加的项目实施启动培训会议,由专家介绍项目背景、目标和内容等,对实施方案进行培训。

3、同伴教育(1)招募同伴健康宣传员:通过工作组及志愿者在目标人群中招募和筛选同伴健康宣传员(同伴健康宣传员的条件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上,有很强的志愿意识,有广泛的MSM关系网络,有良好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每期招募20名同伴健康宣传员,进行三期培训,并开展一次同伴健康宣传员联谊活动。

上海市部分男男同性恋者社会学特征及艾滋病知识调查

上海市部分男男同性恋者社会学特征及艾滋病知识调查

上海市部分男男同性恋者社会学特征及艾滋病知识调查大量研究表明,男男性行为者(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造成艾滋病传播和蔓延的高危人群之一。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70万(55~85万)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中,MSM约为7.7 万人,占总评估人数的11.0%[1]。

MSM有其经常活动的场所,如酒吧、公园、浴池等。

为了解上海地区这一群体的社会学状况以及他们对HIV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我们于2007年7—8月对上海市城区部分男同性恋酒吧的MSM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网络上MSM聚集的酒吧进行搜索,确定卢湾区、徐汇区、静安区的5个MSM经常聚集的酒吧,以此作为调查场所,这些酒吧分布在商业区、公园、住宅区。

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对MSM 141人进行问卷调查。

本文MSM所指的是男男性行为者,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和其他不认同自己具备同性恋取向,但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

1.2 方法及内容调查由宝山区红十字会组织,调查人员由卫生专业人员、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经统一培训后,征得酒吧业主同意,对在酒吧内的MSM进行现场一对一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状况、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性行为、艾滋病知识、安全套使用及接受HIV检测情况。

调查过程遵循尊重、自愿、保密的原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对被调查者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

部分被调查者对部分问题未予回答。

艾滋病知识题每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知道不得分,满分为18分。

将艾滋病知识得分分成4级:9分以下为不及格,10~12分为及格,13~15分为达标,16~18分为优秀。

达标和优秀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

1.3 资料统计所有调查问卷资料经过复核后,输入Excel数据表核对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社会学情况此次共向MSM发放问卷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

MSM的年龄分布、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民族、经济收入等情况见表1。

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重壅垦堂!!!!±!旦星!!查垒!塑・调查报告・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215周爽”,)写连责1,丁贤彬1,孙江平2(1.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4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为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利用2006~2007年重庆市开展MSM人群调查的资料。

比较MSM人群中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

结果MSM人群中的HIV感染者较非感染者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85.5%va90.3%),HIV感染者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性伴士性所占比例高于非HIV感染者(53.4%va41.5%)、最近6个月发生插入性性行为的男性性伴数多于非HIV感染者(79.0%vs65.1%),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于非感染者(73.4%VS64.9%),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非感染者(36.8%vs23.1%),最近1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更低(18.4%vs35.6%)、自报性病感染史高于非感染者(21.1%VS15.4%)、梅毒感染率HIV感染者高于非感染者(19.2%v37.6%)。

结论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多性伴、高无保护性性行为比例、防治知识缺乏、高性病感染等高危因素使他们成为了HIV感染者,同时,HIV感染者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并且与士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将促进史滋痛由MSM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因此应尽快针对MSM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卜8348(2010)02一Ozl5一03StudyonhighriskbehavioraboutAIDSamongH1VinfectionsofmenwhohavesexwithmenZHOUShuang“。

男男性行为者与艾滋病传播的研究进展

男男性行为者与艾滋病传播的研究进展

男男性行为者与艾滋病传播的研究进展男男性行为者与艾滋病传播的研究进展摘要:对男男性行为者和艾滋病的定义,男男性行为人群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研究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男男性行为;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防治自1989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病人以来,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前后经历了不同的方式:由早期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逐渐演变为吸毒与性传播并重,进而发展到目前的经性传播为主。

2011年我国估计现存的7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异性传播的占46.5%,男男同性传播占17.4%。

可见,男男性行为人群已经成为艾滋病危害的主要人群之一。

因此,了解该人群的高危行为特征及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针对MSM人群如何开展AIDS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男男性行为与艾滋病之间关系的文献资料,现综述如下。

1.基本概念1.1 对艾滋病的界定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侵入人体后,损伤全身免疫系统而使人体发生一系列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传染性疾病。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因此艾滋病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

由于艾滋病无症状感染期较长,无有效疫苗且尚无根治药物,受累人群主要为最具生产力的中青年,因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坏巨大。

目前观察到的AIDS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严重缩短人均期望寿命,家庭崩溃并产生大量的艾滋病孤儿,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丧失,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甚至会危机国家的兴衰存亡。

1.2对男男性行为者的界定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主要是一个行为学概念,是指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男性,它分为男同性恋、男双性恋者、有同性性行为的异性恋者和男性变性欲者等四大类亚人群,其主体是男男同性恋(Gay)和男性双性恋者(Bi)[2]。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探讨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探讨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也是近年來新感染者中比例增长最快的。

本文总结了近年MSM人群基数估计、艾滋病流行形势、流行原因,以及防治策略与措施,包括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实施综合的行为干预、增强社会支持,减少社会歧视、感染状态配对、治疗作为预防等,为我国M SM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

标签: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性病;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是指曾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男性,包括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者以及所有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男异性恋者,因此MSM范围比男同性恋者的概念更广泛[1]。

自1981年美国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是遭受艾滋病和性病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群之一[2]。

我国MSM人群HIV感染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45倍[3],无安全防护措施的男男性行为正加剧艾滋病的流行。

同时艾滋病的流行并不局限于MSM人群中,还直接影响到女性人群和不同性取向的男性人群,导致艾滋病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进一步加强该人群艾滋病防治有重要意义,现对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探讨,为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1 流行现状由于中国对MSM人群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晚,与许多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张北川项目组1998、1999、2000年对MSM的监测发现,HIV感染率分别有2.5%,17.7%和4.2%[4];2005年北京市调查,该人群HIV感染率10.3%[5];2010年王路等在沈阳市的调查显示,MSM人群的HIV感染率为9.3%[6],已明显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的人数。

全国疫情监测表明,新发现HIV感染者中,经男男性途径传播的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2007年为12.2%,2011年达29.4%,已经超过吸毒人群,流行形势十分严峻[7]。

2 流行因素分析2.1知识行为分离MSM人群存在知识和行为分离的现象。

许多调查显示,对HIV传播途径的认识正确率较高,但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认知较差[8],高危性行为仍普遍存在。

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实施方案

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实施方案

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实施方案一、背景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

在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男同性恋者、吸毒者等,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减少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

二、目标1. 降低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提高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度,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改善高危人群的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

4. 增强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实施方案1. 加强宣传教育(1)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

(2)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如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开展同伴教育等,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提高他们的性安全意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2. 开展健康干预(1)为性工作者提供安全套、润滑剂等防护用品,推广安全性行为。

(2)为男同性恋者提供安全套、润滑剂等防护用品,推广安全性行为。

(3)为吸毒者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等服务,减少共用注射器的风险。

(4)为孕妇提供艾滋病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3. 改善生活环境(1)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管,打击非法性交易,提供安全、健康的娱乐环境。

(2)加强对吸毒场所的监管,打击非法毒品交易,提供安全、健康的吸毒环境。

(3)为高危人群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4. 加强心理健康(1)为高危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意识。

(3)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关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入度。

四、监测与评估1. 定期开展艾滋病疫情监测,了解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持续蔓延需要精准防控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持续蔓延需要精准防控

牢分别 为 5 . 7 %、 6 . 4 %、 6 . 8 %、 7 . 5 % ; M e t a分析
发 , 我 同 MS M 人群【 f 】 H I V新 发 感 染 率 高达 5 . 0 / l 0 0人年 。 无 庸 置 疑 , MS M 人 群 已成 为 我 国 艾 滋病 防 治 的重 点 人 群 和 难 点 人 群 , 迫 切 需 要 通 过 深 入 细 敛 的调 查 研 究 , 厘 清 不 同地 不 MS M 个
L 海 预防医学 2 0 1 6年 l 2月 第 2 8卷 第 1 2期
S h a n g h a i J o m n a l o t P 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c i n e D e c . 2 0 1 6 V o 1 . 2 8 N o . 1 2
评议组成 员, 中 华 医学会 公 共 卫 生分 会 常委 , 国 家卫 生计 生 委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专 家 委 员会 委 员 , 全 国 艾 滋 病 综 合 防 治 示 范 区专 家 , 上 海 市预 防 医学 会 流 行 病 学 专 业 委 员会 主 任 委 员, 美 国埃 默 里 大 学公 共 卫 生 学 院 兼 职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艾
控制其传染源作H j 。虽 然 全球 艾 滋 病 防 控 成 绩 斐 然, 但 MS M 人群艾 滋病 流行 并 未得 到有 效 遏 制。 我 同也 不 例 外 , 尽 管艾 滋病综 合 防治取 得 _ , 著 成效 , 但 MS M 人 群 艾 滋 病 流 行 与防 控 形 势 却 依 然 严 峻 。艾 滋 病 报告 病 例 巾经 男 男 同性 性 行 为 途 径 感染 者所 『 构 成 逐 年 增 加 , 自2 0 1 2年 以 来 , 包 括上海 、 北 京等 直 辖 市 在 内 , 越 来 越 多 的 省 市 当 年 新 报 告 HI V感 染 病 例 巾超 过 半 数 为 MS M。最 新 的疫 情 报 告 示 , 2 0 1 6年 4月 全 旧现 存 活 H I V 感

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特征研究

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特征研究
评 估报 告指 出 , 中国 的 MS M 人 群 HI V 病 毒 感染 率 已 经从 2 0 0 5年 的 0 . 4 % 上升 到 2 0 0 9年 的 5 . 0 %, 个 别城 市 感染 率 已达 到 2 0 % 2 。] 。大 学 生 人 群 正 处 在 人 生 观 和价值 观 形成 的关 键 时期 , 思 想较 活跃 , 易 受周 围社 会 环境影 响。 因此 , 对 大 学 生 MS M 人 群 艾 滋 病 高 危 性行 为特 征 进行研 究 , 对 于 目前 我 国艾 滋病 预 防控 制
中 国卫 生 统计 2 0 1 3年 4月 第 3 0卷第 2期
大 学 生 男男 性 接触 人 群 艾 滋病 高危 性 行为 特 征研 究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 1 0 0 0 1 ) 曲 波 张 阳 王 东博 胡冰 雪
【 提 要】 目的 对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 高危行 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为更 好地在大学生男男性
2 9 . 1 %的人没有使用安全套 。有 1 1 . 9 %的大学生 MS M 最 近六个 月与女性发生过性关系 , 其 中有 4 6 . 7 %的人没有 使用安 全套 。大学 生 MS M 人群大部分 的卫 生服务利用率不高 (< 5 0 %) 。他们对 H I V的传播途径掌握情况较好 (> 9 0 %) , 但对 于非传播途径 了解程 度不高 , 他们 的艾滋病知识信 息来 源主要是互 联网 ( 7 1 . 4 %) 和 电视 ( 6 1 . 1 %) 。结论 大学 生 MS M
接 触人 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提供科 学依据 。方法 在辽 宁省抚 顺市 利用 同伴 推动抽 样方法 进行抽 样 , 共有 2 7 4名大学生男男性接触者参与调查 , 获得有效调查 问卷 2 5 2份 , 有效 回收率为 9 1 . 9 7 %。采用 S P S S 1 3 . 0进行统计 分析 。 结果 抚顺 市大学生 MS M 人群 以本地人 口为 主( 7 0 . 6 %) , 有 1 5 6人 ( 6 1 . 9 %) 为 同性恋 , 9 2人 ( 3 6 . 5 %) 为双性 恋。他们 找性伴 的主要场所是通 过 互 联 网 ( 7 8 . 6 %) 。有 8 7 . 3 % 的大学 生 MS M 最 近 六个 月 与男 性发 生 过肛 交性 行 为 , 其 中有

在婚男男性行为者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在婚男男性行为者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在婚男男性行为者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在婚男男性行为人群(Currently marrie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在婚MSM) HIV和梅毒感染状况,了解在婚MSM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和艾滋病知识水平和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状况,探索在婚MSM人群性病艾滋病感染相关因素,为制定该人群性病艾滋病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哈尔滨、郑州和成都市为调查现场,以年龄在18岁及以上且处于在婚状态的男男性行为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伴种类和数量、性行为方式及安全套使用频率、获得性病艾滋病预防服务等,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

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频数分布、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调查858名在婚MSM,平均年龄为(38.3±9.1)岁,近3/4的研究对象的年龄在26~45岁之间;约1/2的研究对象的户籍不在调查城市;约1/4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同性性取向、双性性取向和异性性取向或不确定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9%、54.3%和4.8%。

本次调查的858名调查对象中,HIV感染检出率为8.0%,梅毒现感染检出率为17.9%。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梅毒者感染HIV的危险性增加(OR=2.25);居住在哈尔滨市、最近6个月无同性商业性行为、接受过4-6项服务者感染HIV 的危险性降低(OR值在0.37~0.44之间);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居住在哈尔滨市、在同性恋活动场所寻找性伴、最近6个月同时有同性、异性和商业性行为、最近6个月仅有同性性行为、HIV感染增加感染梅毒的危险(OR值在1.57~15.04之间);居住在成都市、郑州市、第一个性伴性别为女性的调查对象感染梅毒的危险性降低(OR值在0.27~0.67之间)。

男男性行为人群核心同伴教育艾滋病干预效果

男男性行为人群核心同伴教育艾滋病干预效果

男男性行为人群核心同伴教育艾滋病干预效果了解内江市应用核心同伴教育宣传员(POL)干预法开展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综合干预的效果,为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在干预前(2008年)、干预1年(2009年)和2年(2010年)后,于MSM集中的场所采取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一定目标人群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性行为等。

结果2008、2009年和2010年分别调查198人,217人,199人。

对安全套使用、性传播、蚊虫叮咬等知识的知晓分别由干预前的55.1%、56.6%、51.5%提高到干预后的81.6%、87.4%、79.4%,最近6个月每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6.9%提高到41.4%。

结论POL干预方法是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可提高MSM群体艾滋病知识和安全性行为。

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各地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MSM社区建设和工作基础的差异,开展干预工作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针对二、三级城市MSM活动场所不发达、以小群体活动为主[1]、人群隐蔽性强、外界不易接触的实际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法,成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之一[2]。

2008—2010年,内江市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采用核心同伴教育宣传员(POL)的干预方法,在内江城区开展MSM 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现将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调查之前1年内与男性发生过口交或肛交性行为的男性,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自愿参加问卷调查和艾滋病检测者,2008、2009年和2010年末分别调查198人,217人,199人。

1.2调查方法根据内江同盟工作组提供的内江市城区MSM人群主要活动场所,各个场所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MSM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经过培训的同志工作组人员一对一,面对面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遵循尊重、自愿、保密的原则。

男男性行为者配偶艾滋病易感性及防治策略

男男性行为者配偶艾滋病易感性及防治策略
Z HA N G Y e , L I X i a n — h o n g , Y AN F a n g( X i a n g y a N u r s i n g S c h o o l , C e n t r a l
4 1 0 0 1 3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l o n g wi t h he t c h a n g e i n he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c q u i r e d i m mu n o d e i f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e( A I DS )e p i d e mi c a mo n g C h i n e s e , me n w h o h a v e s e x w i h t me n( MS M )a r e g r a d u a l l y b e i n g c o n c e r n e d b y t h e p u b l i c h e a l h, t l e g a l a n d o he t r
t r a c t e d t h e a U e n i t o n o f s c h o l a r s . Owi n g t o t h e h i g h HI V p r e v a l e n c e m o a n g MS M nd a h i g h i n c i d e n c e o f u n s a f e s e x u a l b e —
张椰 , 李现红, 鄢芳
摘 要: 随着 中国艾 滋病 流行 特点的转变 , 男 男性行 为者 ( MS M) 逐 渐受到公 共卫 生 、 社会 学界 等社会 各界 的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双性恋、异性恋人群中,包括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 呈增长趋势[5]。王娜等[6]在对474 例年龄为18 ~
25 岁的北京MSM 人群随访发现,2009 ~ 2010 年,
基金项目:“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
大专项(2017ZX10202102005004);天津市卫计委科技基金重点项目
ated reversal of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s triggered by
110
[ ] epigenetic changes in Ecadherin promoter J . J Mol Med ( ), , ( ): Berl 2016 94 12 13971409. [ ] , , , 20 Lu Z Long Y Cun X et al. A sizeshrinkable nanoparticlebased
感染相关性危险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毒品、酗酒、心理健康问题)、伴侣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目前国内干
预措施与国外相比尚有不足,尤其对YMSMபைடு நூலகம்的相关研究较少。建议在未来的干预措施中加强互联网利用,并提高
公众对HIV 的认知度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男男同性性行为;流行病学;高危性行为;干预措施
触传播为主,且男男同性性行为(MSM)的HIV 感染 定在16 或18 岁[4]。在全球范围内,性接触是HIV
率明显上升。王丽艳等[1]研究发现,2015 年新发 传播的主要途径,我国也不例外。2015 年新增的
HIV/ AIDS 患者中,异性性传播占66. 7% ,MSM 传 HIV 感染者中,只有约5% 的病例是通过非性接触

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防治课件

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防治课件
宣传对象:针对不同人群,如青少年、老年 人、农民工等
宣传效果: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降低艾滋病的传播率和发病率
谢谢
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防治课件
演讲人
目录
壹艾
滋 病 基 础 知 识
贰 艾男
滋男 病性 防接 治触
人 群
叁 疗艾
滋 病 检 测 和 治
肆 响艾
滋 病 的 社 会 影
1
艾滋病基础知识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异 性、同性和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等途 径传播
母婴传播: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包括怀 孕、分娩和哺乳过程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01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
02
避免共用针头、注 射器等器具
03
避免接触艾滋病患 者的血液、体液
04 定期进行艾滋病检 测,早发现早治疗
2
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 病防治
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特点
性取向:男男性接触 人群的性取向为男性
感染风险:男男性接 触人群的艾滋病感染 风险较高
性行为方式:男男性 接触人群的性行为方 式主要为肛交
艾滋病治疗的方法
01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 毒载量,提高免疫功能
03
基因疗法:通过基因编辑技 术,修改病毒基因,使其失 去复制能力
05
综合疗法:结合多种治疗方 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 作用
02
免疫疗法:通过增强免疫系 统,提高抗病毒能力
04
疫苗疗法:通过接种疫苗, 提高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免 疫力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支持
心理压力:艾滋病患者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艾滋病防治

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艾滋病防治
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艾滋病防治
陕西•西安 2006年4月 徐 杰
MSM含义 含义
• • • • 男同性恋者(又称男同性爱者,男同) 男双性恋者(又称男双性爱者,男双) 特殊环境下的MSM,如监狱、海员、军队 男性卖淫者 (又称MB,money boy的缩写)
男男性接触者与艾滋病流行
嫖客 家庭妇女 妓女
我国MSM存在大流行的危险 存在大流行的危险 我国
• MSM中艾滋病感染率已达1%~5% • MSM数量较大, 500万~1000万 • 高危行为普遍,如多性伴;不用安全套 肛交 (40~60%从来不用) • MSM以传统婚姻形式存在
防治工作尚显薄弱
1. 尚未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 多数活动由MSM自发组织 – 部分活动由非政府组织(NGO)开展 – 专业防治机构参与少,且较被动
今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工作的重点
加强政府领导和专业防治机构的参与 加强艾滋病监测,准确及时掌握疫情 提高专业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 积极支持和鼓励NGO开展工作 促进MSM自我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 的提高 6. 积极协助开发和普及专用安全套和润滑油 1. 2. 3. 4. 5.
婴儿 注射毒品者 同性恋
我国MSM艾滋病感染现状 艾滋病感染现状 我国
人数 71 辽宁 79 山东 黑龙江 210 安徽 河南 360 合计 省份 2004 HIV+ % 1 1.5 0 0 3 1.4 人数 2005 HIV+ %
4
1.1
123 113 236
4 1 5
3.3 0.9 2.1
资料来源:2004-2005全国艾滋病综合监测
防治工作尚显薄弱
2、情况不明 2005年国家艾滋病监测哨点
哨点类型 性病门诊就诊者 暗娼 吸毒者 长途卡车司机 孕产妇 MSM 其他 合计 数量 120 66 77 25 37 1 1 3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2007~2010年)一、背景男男性行为人群是艾滋病传播主要高危人群之一。

根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估计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万,其中约4.7万是男男性行为人群,占7.3%。

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设立监测哨点,数据表明,感染率在1~3%之间。

近年在该人群中进行的一些专题调查发现该人群感染率已升至2.5~6.5%。

高危性行为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普遍存在,该人群中有肛交行为的比例超过80%,50%以上有多个性伴,且一部分人还有女性性伴或与女性结婚、生育子女,而该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却很低,一般在10~20%之间。

近年来,随着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越来越多得到重视,政府、专业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共同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由于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基数较大、分布广、人群较隐蔽、不易接触,给有效的干预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因此与实际需求相比,目前的防治工作还有很多问题。

为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促进男男性行为人群更广泛地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推动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男男性行为人群共同参与;(三)充分发挥男男性行为人群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目标(一)总目标遏制艾滋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传播蔓延。

(二)具体目标1、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纳入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常规工作内容,组织有专业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志愿者参加的工作小组,了解掌握本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规模、分布、高危行为及艾滋病流行相关信息,制定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建立基本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

(2)充分发挥网络、热线、咨询检测点以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等已有资源的作用,结合国家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有关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

艾滋病咨询覆盖当地该人群的70%以上,在接受相关咨询的人中,艾滋病检测率不低于50%。

(3)安全套推广使用、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等有效干预措施覆盖面达到当地该人群的70%以上。

其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以上,为50%以上有性病求医需求者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

(4)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该人群中50%以上已发现的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

2、到201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咨询检测的可及性。

艾滋病咨询覆盖当地该人群的85%以上,其中,艾滋病检测率不低于60%。

(2)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男男性行为人群。

其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

为80%以上有性病求医需求者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

(3)全面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该人群中80%以上已发现的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

四、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一)建立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机制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机制。

各地要将男男性行为人群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总体规划中,推动相关部门参与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

加大相关政策的开发力度,促进该人群有关艾滋病防治政策出台。

2、发挥专业机构技术支持作用,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估体系和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估体系;根据国家督导评估方案的有关要求,完善监测系统,基本掌握该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

各地要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纳入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常规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开展需求评估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与该人群的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整合利用和交流,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加强与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并为其提供防治有关的技术支持,帮助其建立和完善组织运作机制;帮助和扶持有志于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各类志愿者组织的形成和成长。

通过社会动员,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反歧视教育,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参与艾滋病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发挥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积极性,更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加强自我能力建设,为有关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充分发挥本人群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切合实际需求的艾滋病防治活动;配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共同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平台。

4、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作用,促进全社会参与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要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活动;倡导社会各界支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为有关组织和人员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为感染者/病人提供关怀支持。

促进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艾滋病咨询检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该人群特征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持,为该人群志愿者组织培训咨询员;推广快速检测,提高咨询检测服务质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当地1~2个咨询检测点为指定服务点,为该人群提供服务;做好检测前后咨询,遵循自愿和保密原则,组织开展对感染者的跟踪随访和咨询;加强高危行为改变等预防传播的知识教育;依托该人群志愿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关怀与转诊服务。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可利用同伴教育、外展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干预活动促进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提高人群主动进行自愿咨询检测的意识和行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建立适宜的咨询检测模式;开展咨询工作,并在自愿和保密原则下,为感染者/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和转诊服务等。

(三)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当地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选拔和培训同伴宣传员,提高同伴宣传员的工作能力;加强监督和指导;开发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同伴宣传员、网站、热线以及外展、社区交流等活动的作用,结合目标人群(如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男性卖淫人群等)的特点和需求,普及艾滋病性病知识,提倡安全性行为;同时发挥志愿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性的宣传模式,倡导健康意识;组织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交流活动,加强艾滋病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应积极开展社会动员活动,参与宣传教育,包括开发宣传资料、培训人员,支持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交流活动。

2、推广安全套使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的现状,制订干预工作方案,落实推广使用安全套的措施;要动员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深入有关公共场所开展预防干预工作;在该人群经常聚集的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促进安全套、润滑剂市场营销/社会营销服务网络,鼓励相关企业研发适合该人群特征的产品,提高人群安全套和润滑剂的可及性。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从事干预活动的优势,利用同伴教育网络、社区交流等活动发放安全套;深入到该人群聚集场所,发放安全套以及相关宣传材料,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应开展倡导活动,促进公共场所经营者在场所内开展安全套推广以及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

3、提供针对性的性病诊疗服务各级卫生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性病诊疗服务资源,在当地选择1~2所合适的性病门诊,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知识(如男男性行为人群社会和心理特征等)、技能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男男性行为人群提供价格合理的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可利用同伴教育、外展、社区活动、社区读物等多种干预活动,促进该人群性病预防和正确就医行为,提供性病治疗及医疗机构相关信息,逐步使该人群正确求医率上升。

4、开展特殊群体中男男性行为者的干预工作要开展男性卖淫人群、男性变性人群以及青少年人群、农村进城务工人群中男男性行为者的干预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鼓励、扶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志愿者组织等民间组织探索和推广适宜的防治模式,促进其行为改变,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降低艾滋病的传播流行。

(四)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抗病毒治疗工作根据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积极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为该人群中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加强当地指定的抗病毒治疗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以及感染者小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做好病人的管理;积极开展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工作和有治疗需求的感染者/病人的机会性感染规范治疗工作,使机会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合国家及当地的关怀政策,对经济困难的感染者/病人适当减免相关费用,减轻其治疗负担。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自愿和保密前提下,开展随访、督导服药、强化服药依从性、心理支持等服务;积极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支持救助工作;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减少歧视;鼓励感染者互助小组更多的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开展自助自救,履行感染者/病人相关责任和义务,减少传播。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应协助相关部门和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开展反歧视的宣传教育工作;关怀支持感染者/病人/家属,支持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开展自助自救,为志愿者及家属提供关怀护理培训。

五、能力建设与保障措施(一)加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专家队伍建设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加强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专家和顾问队伍建设,专家和顾问由跨部门、多学科、多专业及多层次(国家、地方及志愿者组织)人员组成,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持,促进政府、专业机构、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及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二)提高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工作能力对各地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进行能力评估。

了解现有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干预覆盖率,客观评估能力现状和能力建设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能力建设计划,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加强对计划和资金运作、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组织独立实施艾滋病防治项目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能力,鼓励公平竞争,支持各地新生志愿者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提高干预覆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