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神仙简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佛】神仙简谱
神仙简谱
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星君,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土地神及地方保护神,财神及福禄寿星,冥司神灵,得道仙真.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三官大帝(天、地、水),四御,土皇,西王母,雷祖.
先天尊神-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的由来: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
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
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
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
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
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
《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
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
居天最高: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
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
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
「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奉祀: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
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
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位。
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
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先天尊神-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的由来: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
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
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
《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
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辅司高仙: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后,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
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灵宝度人: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
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
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
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奉祀: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
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
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
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先天尊神-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的由来: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
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
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
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
《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
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
2 神仙简谱:
道之化身:《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
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
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
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
浮游出虚,出入杳冥。
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
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为圣作师:太上老君自伏牺氏合神农氏以后,累世化身人间,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牺氏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等等。
世代作圣者之师。
奉祀: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
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
在道教大
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
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先天尊神-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来历: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又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
宋代真宗和徽宗都上有圣号。
宋真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宋徽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经中全称作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
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净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
出生之时,身宝光焰,充满王国。
幼而敏慧,长而慈仁,将国中库藏财宝,尽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靠、饥馑残疾的一切众生。
净乐国王驾崩后,太子治政有方,告敕大臣,俯含众生,遂舍国赴普明香岩山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初号自然觉皇,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万神之帝: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
玉皇有制命九天阶级、征召四海五岳之神的权力。
万神都列班随侍其左右,犹如人世间的皇帝和公卿。
白居易有诗称「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总执天道: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
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
故玉皇为三才主宰,掌天地人之均轴。
玉皇大帝遣紫微北极大帝掌天地经纬,遣勾陈上宫大帝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间兵革,遣后土皇地只掌阴阳生育、大地山河。
天地万物、阴阳造化无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奉祀: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
道教宫观要举行金箓醮仪,称「玉皇会」。
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
福建和台湾省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
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
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
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
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的由来:太乙救苦天尊,又称太一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或十方救苦天尊等。
据《太一救苦护身经》,太乙救苦天尊就是天庭中东方长乐世界的大慈仁者。
太乙救苦天尊或在天宫,或降人间,或居于地狱,或威摄群邪,无处不在。
太乙救苦天尊能随物应化,变化成仙童玉女、帝君圣人、天尊真人、金刚神王、魔王力士、天师道士、皇人老君、天医功曹、男人女子、文武官宰、都大元帅、教师禅师、风师雨师等等,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
职能和奉祀:《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快乐天尊、宝华圆满天尊等。
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
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
传称,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
对于积功行善、功行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升仙。
道教的主要宫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
道教徒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为亡魂举行黄箓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
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
在此类科仪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交炼亡魂、主持清荡血湖地狱,破狱拔度罪魂等等。
3 神仙简谱:
先天尊神-三官大帝:天、地、水
三官大帝的由来: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
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
「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
谓之三官手书」。
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
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
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
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
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
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
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先天尊神-四御
四御的由来: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
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于中天,万星之宗主。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是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
后土皇地祇,是
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
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上地祇徽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
其后,后土皆作女像。
宋代以后,由于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强,因此,道书中多有将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说法,将「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
当今中国道教已经恢复了宋代以前的对「四御」的说法。
职能:玉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道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地祇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至于宋代以后以四极大帝作为四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
奉祀:道教宫观中多有在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
在大型斋醮仪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别设有四御之神位。
道书称「各居一列,各全其尊」。
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日,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极大帝为十月二十七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祇为三月十八日。
道教信徒多有在四御尊神神诞之日分别赴道观烧香奉祀的。
先天尊神-土皇
土皇的由来:土皇是道教的地神。
中国古代就有地神,即后土,职掌阴阳造化、山河秀丽。
道教以后土为仅次于三清的四御神之一,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宇宙创世理论有很大发展,对于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区分。
北周宇文邕撰《无上秘要》有「三界品」,将天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天,以及无色界之上的四梵天,合为三十二天。
《度人经》也有三十二天
之说,以东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
北齐严东注称「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也。
三天罗其上」。
唐代又有「大罗天弥覆三清之上」,合为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各有天帝。
按天地感应之说,道教认为,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
上有天帝,下有土皇。
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灵。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称,「依洞神之法,立墠设位象三十六天,烧香燃灯应三十六地」。
4 神仙简谱:
区分和名称:土皇分为九垒,垒各有名。
每垒分设四名土皇,共三十六名土皇。
据《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第一垒色润地,第一土皇君姓秦讳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黄讳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讳玄文基;第四土皇君姓蜚讳忠阵皇。
第二垒刚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讳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郁讳黄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讳干德维;第八土皇君姓长讳皇明。
第三垒石腊色泽地,第九土皇君姓张讳维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讳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讳明车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讳文敬士。
第四垒润泽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贾讳云子高;第十四土皇君姓谢讳伯无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讳文泰阵;第十六土皇君姓行讳机正方。
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十七土皇君姓华讳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黄讳龄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云讳探无渊;第二十土皇君姓蒋讳通八光。
第六垒金刚铁泽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讳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范讳来力安;第二十三土皇君姓张讳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讳驷女容。
第七垒水制泽地,第二十五土皇君姓唐讳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吴讳正法图;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汉讳高文彻;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讳仲龙首。
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葛讳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华讳茂云长;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讳真洞玄;第三十二土皇君姓周讳尚敬原。
第九垒洞元无
色刚维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极讳无上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讳灵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赵讳上伯玄;第三十六土皇君姓农讳勒无伯」。
南宋蒋叔舆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在列举各土皇名号时,在各名号前加有「后土」两字,表明南宋道教视「土皇」为「后土」的下属神灵,其职能是职掌阴阳,化育大地,消释幽暗,抬引神明。
奉祀:道教较大的宫观中,在四御殿里供奉有后土神像或神位,鲜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
但在大型斋醮仪礼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
唐代以来,随着风水之术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梁、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举行礼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先天尊神-西王母
西王母的来历: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
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西王母之名最初见于《山海经》。
「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
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
《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上殿时,「着黄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
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
《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女仙之宗: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
《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
育养万物:元始天尊授西王母以方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监上圣之考校。
西王母和东王公又是道气阴阳之父母,共理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物。
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西王母即
遣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
黄帝遂克蚩尤于中冀。
虞舜即位后,西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管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
奉祀:《汉武帝内传》中有西王母赐三千年结果之蟠桃事,因此,西王母开蟠桃会的故事深入人心。
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征,以西王母作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
每逢西王母神诞之日,一说是三月初三日,一说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别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观内,为西王母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6 神仙简谱:
忠主孝亲: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
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
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
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文章司命:《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
「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
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奉祀: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
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
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
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
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星君-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七曜星君的由来: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
五星指的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
五星又称五曜,加上日、月,合称七曜。
道教尊七曜为神,名为星君。
日月和星神的崇拜,起于上古。
两汉时,谶纬之学多有据星象以验人事吉凶者。
道教以日为阳精,称其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
以月亮为阴精,称其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云笈七签》之《总说星》节中,五星各有名号:东方岁星真皇君(又称木德真君),名澄澜,字清凝。
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
西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
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水德真君),名启垣,字积原。
中央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
长养万物:《玄门宝海经》云,「阳精为日,阴精为月。
分日月之精为星辰。
星辰共以真道,要养万二千物,下及六畜粪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长焉」。
意为五星七曜皆是道的体现。
天地依靠日月星辰之真气,长养万物。
各司其职:《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详述五星之职掌,称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变惨为舒。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福庆,宜弘善迎之」。
南方火德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
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敛万物,告成功肃。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怪刑狱之咎,宜弘善而迎之」。
北方水德真君主「通利万物,含真娠灵。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滞劾掠之苦,宜弘善而迎之」。
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
至于
日和月,《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中称,有遇日君者,「必得仙术」;有遇月君者,「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不死之术」。
奉祀:道教宫观常有供奉星神之专殿,间亦有供奉五星七曜星君者。
在大型斋醮仪礼中,一般均设有五星七曜神位,并在有关科仪中召请五星七曜星君降坛施法。
道教徒中也常有为转变年运、祛病除邪、祈福延年而参拜星辰之神者。
星君-四灵二十八宿
四灵二十八宿的由来:四灵,又称四相或四象,指的是天上四方星宿所组成的图象,即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
《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时,对日月运行经过的区域的恒星划分、选定并标志的二十八个星群座。
纬书《尚书考灵曜》称,「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
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
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
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
二十八宿星官,各有名姓、服色和职掌。
如角星神,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
亢星神,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等等。
7 神仙简谱:
道门护卫:四灵二十八宿在道教神系中,一直作为护卫神灵。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杂应》中称太上老君的护卫神,「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道藏》有《北斗七元紫庭延生秘诀》,内称道士行法时,「左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