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家庭疗法

合集下载

萨提亚家庭治疗—冰山理论与应对姿态

萨提亚家庭治疗—冰山理论与应对姿态

萨提亚家庭治疗—冰山理论与应对姿态订阅每天好文章,每月好课程!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但在下面蕴藏着情绪,感受,期待,渴望等。

往往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并没有去体会和察觉沟通下面的冰山。

有时甚至连自己对自己冰山下面的东西也没有觉察。

萨提亚冰山理论的探究和引用冰山理论理论认为在人的行为和应对方式的表象下面,依次有“感受”、“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己(我是谁)”的根源问题。

而一个人之所以感受到痛苦就是他们没有能够一致性地表达自己。

就是说这七个因素中的某个和某些因素之间产生了混乱,所以就产生了痛苦。

精神分析中的意识和潜意识也是用冰山来比喻的,认为人的意识是被潜意识左右的;管理学中也有冰山理论,它认为浮在表面的问题的背后都有更深的问题需要挖掘。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萨提亚冰山理论

萨提亚冰山理论

❍ 分组 ❍ 编辑一个行为(故事) ❍ 分析这个行为(故事)的冰山
【谢谢大家聆听】
冰山理论
❍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 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 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 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 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 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 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冰山理论
❍ 1、行为----行动、故事内容 ❍ 2、应对方式-----姿态 (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 ❍ 3、感受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港台多译为 萨提尔)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 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发展史上最终页的人物之一, 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 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 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 布”,意思是指家庭治疗是由 她创造的,可见她在这方面的 重大贡献,更因为她的建树良 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 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颁授 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 贡献”金质奖章给她。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 伤等等 ) 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 ❍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 值观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冰山理论
❍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 等 (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 有目的的、意义、自由)
❍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 精髓,核心,存在 (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萨提亚冰山理论:遇见真实的自我

萨提亚冰山理论:遇见真实的自我

萨提亚冰⼭理论:遇见真实的⾃我Ide Were Were 来⾃⼼灵意识 00:00 07:56萨提亚的冰⼭理论是⼀个帮助探寻⾃我和增进觉察的有效⼯具,让我们不只停留在⾏为层⾯去解决问题,⽽是去觉察⾏为与情绪背后深层的⼼理需求与成因。

什么是冰⼭理论?冰⼭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个隐喻,它指⼀个⼈的“⾃我”就像⼀座冰⼭⼀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很少的⼀部分——即⾏为,⽽更⼤的⼀部分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不为⼈所见,恰如冰⼭。

那些能够被外界看到的⾏为表现,只是露在⽔⾯上很⼩的⼀部分,⽽暗涌在⽔⾯之下更⼤的⼭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内在冰⼭包括⾏为、应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我七个层次。

个⼈内在冰⼭图⾏为:⾏动、故事内容应对⽅式: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习得不同的应对⽅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致型。

⼀个⼈选择⽤什么⽅式去回应压⼒,可以反映出本⾝⾃尊的⾼低。

⾮⼀致型的个体在表达时往往伴随着低⾃尊。

感受: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悲伤等等。

感受的感受:⾃我价值。

观点:信念、认知、价值观。

期待:在实际⽣活中,⼼理渴求会演变为具体化的“期望”,包括对⾃⼰的期待、对别⼈的期待以及别⼈对⾃⼰的期待。

别⼈对⾃⼰的期待常常会内化为我们的期待,萨提亚强调打破期待。

渴望:爱、价值、⾃由、尊重、认可、关注、接纳等等(⼈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的的、意义、⾃由)重点来⾃于⼩时候⽗母的给予。

当这些渴望没有被满⾜时,往往引发⼈的低⾃尊情绪。

⾃我:我是谁---灵性、灵魂、⽣命能量、⽣命⼒、精神、灵性、核⼼、本质。

这是能量的驻守点。

⼀种⽣命的真实状态。

进⼊有⽣命⼒的境界,⼼理营养是满的,所以不需要向外界要。

内在冰⼭的探索当我们了解⾃⼰的“内在冰⼭”时,看到我们⽣命中更深层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就能更清晰地了解⾃⼰。

1. 发现⾃⼰的应对模式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的⾏为⽅式,便很容易发现我们使⽤的不⼀致的应对姿态(沟通模式)。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与家族治疗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与家族治疗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与家族治疗?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

她在家族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

她发展出的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更为治疗师们广为运用。

Satir Model是什么?萨提尔女士依据对人的信念,见过无数家庭,所呈现的问题都出在他们的沟通方式,再融合心理治疗各派的观点,创立了四种压力下的沟通姿态、雕塑、冰山的概念、影响轮、自我环等,因着相信人有丰富的内在资源,所以她认为问题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所在,所有的改变从自己开始,只要有一小部分的开始,内在其它部分也会跟着改变,后人统称此派为「萨提尔模式」--Satir Model。

萨提尔女士强调治疗师运用本身的资源,而「个人」就是很好的资源,有时当事人的观点与现实不是那么一致,有时卡在他们的生命经验中、有时困于自己创设的逻辑中、有时紧抓不可能达到的期待,有时则索求未被满足的渴望。

所以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

以下是我参加其课程感触较深的学习:人的基本学习来自原生家庭我们所面对的压力或情绪困顿、或任何容易挑起我们情绪的事件,甚至我们的坚强、脆弱…所有的反应,都可以在家庭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学习对象主要是父母,或是主要照顾者,即使我们试图仿同家中的其它人,或是寄望自己完全不同于父母,但终究发现自己仍难逃父母的影响力。

也许我们会怨恨、自怜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或拥有这样的父母,但是记恨并不会让我们有所成长,反而让我们抱着这样的伤痛不放。

五种压力下的沟通姿态萨提尔认为人在压力下的沟通姿态分为五种,分别是讨好型、指责型、计算机型、打岔型,外加萨提尔女士最强调的一致型沟通。

五种姿态各有不同的面貌,同时有相对应的身体姿势。

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灵活的运用这几种方式与人沟通,有时讨好多一点,有时指责多一点,并不固定在某一型上,心理的冲突往往出现在这几种方式的程度或交替上,而「一致型」是我们所较为期待的目标。

家和才能万事兴_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品评_寇旭东

家和才能万事兴_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品评_寇旭东

二○一三年第十二期
16
作者简介:寇旭东(1991—) ,女,江南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2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Leabharlann 恰如冰山而不是金字塔华 章
Magnificent Writing
家和才能万事兴
——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品评
寇旭东 (江南大学 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 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理论知名度很高,她本人也被称为家庭治疗领域的“哥伦布” 。萨提亚凭借其惊人的禀 赋和对家庭辅导工作的热情投入以及孜孜不倦的钻研探索为社会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 史中,她绝对是一颗耀眼的不可替代的明星。本文针对其相关理论特点做了解释和探讨,希望能够吸取经验投入到实际 的家庭治疗中去。 [关键词] 萨提亚;家庭治疗;冰山理论 1、萨提亚一般性理论的特点 首先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是经验性的。 这是萨提亚治疗 模式的突出特点,也是她的理论常被贴上“经验式”的标签的 首要原因。萨提亚认为“人的生命是没有缝隙”的,基于这种 假设其治疗法是经验式的、沟通式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她会 积极地参与到家庭对话中,在聆听、观察、应对的过程中达到 自身的最优状态。她注重直觉,这种直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而是指在实际中治疗师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其次, 她认为身体 接触非常重要,即强调社工的非语言能力和其对问题的敏感 度;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萨提亚的应变能力很强,使她能够相 当准确、适时地切入混乱。 第二是其工作具有高度的整合性。萨提亚不会对个人和 系统的动力进行区分,而是引导案主谈论自己的感受,自我 价值和处理沟通。她没有个人和系统相抗衡的观点,套用萨 提亚学生的一句话:如若你想在萨提亚理论中想找到甲与乙 想抗衡的观点,那是不可能的。萨提亚认为家庭中某个成员 的问题并不是偶然的、插曲式的,而是系统性的。在其家庭 重塑理论中,她不关注病态而关注案主的成长,使其个人经 验成长的同时发生深刻的转变。她从整体出发,来建立新的 联结。她让案主释放情绪、更新经验,发现我们认知、我们 行动中的习而不察的部分,认出这些惯性的模式,继而转化 能量。如果发现有人有愤怒的情绪,萨提亚不会让人去压抑 它,而是转化它,转化为其他的正能量;最后她强调要合理 得使用家庭所具有的资源。 第三其理论具有建设性和发展性。 在萨提亚的理论中, 她 不会关注这个家庭出现了什么问题, 这个家庭缺少了什么, 而 在于如何解决现有问题, 即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解决问题才是 关键, 解决问题的过程至关重要。 换句话说, 萨提亚关注的是: 她并不是要指出“病灶” ,而是指向使它们改变的可能性。在 具体的过程中,她的目标总是可能的:如接下来是什么,有什 么可能性,系统中出现了什么。萨提亚关注案主心理发展,个 人的成长, 她不会局限在任何模式中, 不会局限在传播心理学 派、经验学派、结构应用心理学派、原生家庭派的条条框框之 中, 而是将其综合而灵活地运用。 可以说她的理论中既有结构 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理论。 2、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实际上是一个隐喻, 它指一个人的 “自 我” 就像一座冰山一样,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 ——行为, 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 不为人 所见,恰如冰山,而不是金字塔。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 往是通过对案主表面行为的观察,到达案主的“内在冰山” , 图书出版公司,2007. 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使案主发生改变,至少是内在的改变, 因为内在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2.1 案主外在的可观察行为是社工采取行动的突破口。家 庭成员的行为即其应对机制是社工仔细观察、 采取行动的突破 口。在萨提亚的理论中常见的应对机制主要有四种:讨好型、 超理性型, 打岔型以及指责型, 每一种应对机制都尤其深刻的 “历史渊源” 。即这种应对方式是案主长期生活环境、过往的 生活经历使然, 是案主长期习得的结果, 其俨然已经成为一种 习惯,只要外部条件符合,就会随时诱发其熟悉的应对机制。 所以社工要想改变案主错误的应对机制就要追根溯源, 找到案 主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应对机制的原因, 使其内心发生改变, 这 样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观点与期望深深塑造着人的人格, 是使案主内在发生改变 的关键。 观点即为我们所有的信念,我们所有的假设、主观现实、 思考、想法、价值观,这些是构成我们人格特质的最关键的因 素。期望包括三点:别人对我的期望、我对别人的期望和我对 自己的期望。 这些期望都是我们已经内化了, 即使别人不在场, 我们的潜意识也会使我们的行为满足这些期望。 而自己对自己 的期望则从环境和家庭中来, 而事实上, 案主的问题主要出在 此方面。 2.2 自我、我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改变的源泉。自我即我 是代表着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我们要 感受它,发展它。要承认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要跟自我 保持一致即表里如一的。 这是冰山中的最顶层, 也是最核心的 所在。可以这样说,自我是我们做出改变的源泉,它源源不断 地为我们的生命提供能量, 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更好 地保护自己, 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我们社会工作者要关注这 一点,积极的鼓励案主调动自己的“能量系统” ,使“自助” 成为可能。 3、结语 以上是对萨提亚理论的一些解读, 但是萨提亚理论最打动 人心的并不是其专业的论述和精密的设计, 而是她对家庭治疗 的热情、投入、认真与执着的精神。这些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 人走向对专业家庭治疗的探索。 我们都有家庭, “家和万事兴” , 只有“修身、齐家”之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一个家庭的 健康幸福与否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发展, 家庭是如此重要, 需 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来使全天下的家庭都能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 [1]维吉尼亚·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 世界

第四讲_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_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1.Satir流派重要人物Karl Whitaker(卡尔●惠特克)出生在奶牛牧场害羞、有人情味,不受社会传统的约束着重情感和自我Virginia SatirVirginia Satir(维吉尼亚●萨提亚)Conjoint Family Therapy(联合家庭治疗)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萨提亚的家族治疗模式)The Satir Appproach to Communication(跟萨提亚学沟通)Peoplemaking(家庭如何塑造人)Self-Esteem(尊重自己)Making Contact(与人接触)Changing with Families(与家庭一起改变)Maria GomoriMaria Gomori(玛莉亚●葛莫利)Passion for Freedom(爱与自由)做了很多的工作坊(workshop)John BanmenJohn Banmen加拿大还有蔡敏莉、赖启丰2.总体介绍家庭治疗的一个流派又名沟通流派又名经验派家庭治疗,强调情感经验“爱”——深层情感强调即时的、此时此地经验的作用是反理论的,要尽可能快地成为自己存在主义-人文主义传统的一个产物对家庭全方位的一个治疗3.理论概念建立在人性基本上是善良的把个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相信人们的目的是自我完善跟结构派家庭相对应得是不把家庭看成一个结构,而是强调灵活性和自由。

功能良好的家庭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各种经验,而功能不良的家庭害怕面临那种场面4.行为障碍的发展否认冲动和压制感受是家庭问题的根源一般来说,人们的抱怨太多(是寻求安全感,并不是不满足),从而掩盖了情感和愿望。

低自尊,掩饰自己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依恋受伤:不安全的依恋,体会不到被爱感和价值感,以愤怒来反应。

治疗强调人性中感性的一面—创造性、自发性和娱乐能力给予来访者各种鼓励和温暖的支持,帮助来访者敢于承担这些风险挖掘来访者内心的力量咨询师要开放和真诚善于运用触觉5.Satir的治疗信念•改变是可能的•每个人都拥有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我们拥有很多选择,尤其在对压力作出反应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非舒适的方式•希望是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成分•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成为自己的决策者•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问题•感受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人们在本质上都是好的•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却能改变过去对我们的影响•欣赏和接纳过去有助于我们对当前的掌控能力•迈向整合的一个目标——接纳我们的父母也是普通人•自我价值越高,应对方式越健康•在萨提亚模式中,表里一致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标•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竭尽所能而为的。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

二、理论价值取向
(一)萨提亚模式的治疗信念 01 对人的信念
02 对应对的信念
03 对改变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对 的信念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这股生命力相联接。 人类的历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任何情况、文化和环境。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连接,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的 功能不良的。 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人性本善。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宝藏,以便去联接并肯定 其自我价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习 如何驾驭它们。
欣赏并接纳“过去”可增加我们支配“现在” 的能力。
接受父母
,并在
层次上与他们相遇。
而非 的
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 非病理负面的部分。
的部分,而
是潜意识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是治疗师最有力的工具。
萨提亚模式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 及 高的自我价值。
对家庭的基本认识——
• 家庭是一个影响力强大而深远的重要系统。 ➢ 家庭处理成员间的矛盾和差异的方法有: • 开放处理问题:成员角色和责任是有弹性的;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指责
他人
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 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 给别人。 “都是你的错”,“你 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 的口头语。 究其内在经历,通常孤 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 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情境 自己
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超理智
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 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 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 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 有理智”,“不论代价,一 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 乱。” 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 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 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 离感。

萨提亚的生存姿态和冰山

萨提亚的生存姿态和冰山

* 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内在的资源和选择。 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内在的资源和选择。
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找到他们丰富的的内在 资源——自我价值感、对生活的希望、自我接纳、 自我价值感、 资源 自我价值感 对生活的希望、自我接纳、 能量、对自己负责以及选择的能力。 能量、对自己负责以及选择的能力。
萨提亚冰 山的结一个隐喻,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
它指一个人的“自我” 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 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 行为, 分——行为,其他的心理活动是冰山水 行为 面下的部分。 面下的部分。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 感受的感受 认知 期待 渴 望 自我
萨提亚模式概述
* 萨提亚模式是由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 萨提 萨提亚模式是由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
亚女士发展的家庭治疗模式。 亚女士发展的家庭治疗模式。它是以人本主义的理 念为基础的。其最大特点是通过提高一个人的自尊、 念为基础的。其最大特点是通过提高一个人的自尊、 改善个体的沟通方式,使人活得更“人性化” 改善个体的沟通方式,使人活得更“人性化”,达 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的状态。 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的状态。
应对姿态理论
应对姿态是指人们在压力下,应对他人、 应对姿态是指人们在压力下,应对他人、 环境及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 环境及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
* 讨好 * 指责 * 超理智 * 打岔 * 表里一致
讨好
求求你! 求求你! 你喜欢就 好,我随 便! 都是我 不好! 不好!
指责
都是你 的错! 的错!
你瞧瞧你, 你瞧瞧你, 什么都做 不成! 不成!
超理智
根据XX理论, 根据 理论, 理论 应该是…… 应该是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家庭疗法.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家庭疗法.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家庭疗法作者:独语斜阑萨提亚:走进“冰山”探奥秘萨提亚及萨提亚模式:维珍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ir)是举世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

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意即家庭治疗是由她创始的。

她被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家庭的家庭治疗师”。

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

她的家庭治疗理念、方法及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被专业人士、治疗师广为推崇、重视和运用。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到心身整合,内外一致。

由于她的治疗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迥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

萨提亚的治疗理念(部分): 1.治疗是有可能的。

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2.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地部分,而非病理负面的部分。

3.“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部分。

4.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个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5.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6.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

7.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及成长。

8.人性本善。

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自我价值。

9.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证明。

10.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平等上的。

1912年2月的一个夜晚,北大西洋里的一座普通的冰山,在一艘巨轮的船体上重重地划了一道,两小时之后,船断为三节,沉入洋底,1503人遇难。

一个世纪以来,那座冰山仍如沧海一粟,时隐时现。

而那艘名叫“泰坦尼克”的船,却成了人类灾难史上的雕刻。

人们也许不知道,人类个体也是一座座形态、质量各异的“冰山”,并且是永远不会消融的。

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

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

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制作人: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冰山理论”于1895年由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联合发表在《竭斯底里研究》上,随后该理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所谓冰山理论,是指水上显现的八分之一,水下隐藏的八分之七,且水下的八分之七支配和影响着水上的八分之一。

一、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学冰山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

冰山理论被应用到各种领域海明威文学冰山理论: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被应用到各种领域海明威文学冰山理论: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对员工来说,外边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

上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

要培育优秀的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三个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

【教练技术】理论研究 萨提亚技巧

【教练技术】理论研究  萨提亚技巧

【教练技术】理论研究萨提亚技巧【教练技术】理论研究--萨提亚技巧在Satya模型培训课程中,除了Satya的原始技能外,您还将学习和体验许多不同的方法。

这些活动灵活地整合了各种心理治疗技能,如行为改变、心理剧、生物能和客户中心。

冰山原理:著名的心理学原理是由心理学家、世界著名的萨提亚治疗大师约翰·伯曼创立的。

他帮助人们不再纠结于冰山上行为的对与错,而是通过观察冰山下的不同层面,发现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内在欲望和期望。

毫不夸张地说,冰山是对人性本质最深刻的理解和理解。

任何从事与人相关工作的人,无论是经理还是家长,都应该理解冰山一角。

家庭重塑: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但案主透过家庭重塑的过程,往往能对过往经验和期待所产生之思想及感受产生巨大转变,放下包袱,更有力量地走向明天。

Satya语言模型:Satya无意中通过一个非常漂亮和强大的语言模型帮助案例所有者摆脱困境。

理查德·班德里(Richard bandry)和约翰·格林(John Greene)的灵感来自整理她的治疗视频,并成立了NLP。

在Satya课程中,你将亲身体验Satya的流行语言魅力。

雕塑:由萨提亚女士发展,将内心互动外显化的一种非常生动而强有力的治疗和学习方式。

让案主不只是用头脑而是整个身心去体验转化的过程,效果震撼。

始终如一的沟通:沟通中考虑到我、你和环境的因素,具有关爱、自我肯定、智慧和创造力的特点,为我们创造和谐的关系。

天气预报:由萨提亚女士发展,分为5个环节,它提供一个安全而信任的环境,使人们可以直接沟通与肯定。

无论在家庭或工作环境运用,都能起到很好的状态调控和关系改善的效果。

呼吸疗法:源自生物能,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身心一致的感觉,释放过去的创伤,生活得更轻松、更有活力。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理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萨提亚冰山理论沟通技巧

萨提亚冰山理论沟通技巧

萨提亚冰山理论:上图就是人的内心冰山。

1、所有的人都一样,无论孩子还是成人。

大人是大冰山,孩子是小冰山2、当每一层期望都一样时,那么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沟通了。

3、人的外在行为态度等正如冰山浮出海面的一角,只占整个冰山的一小部份,4、更多的价值观、期许、希望等内在正如冰山在海面下的大部分,家长通常只住意到表面外在而已,但更要注意内在更多的东西。

5、水平面的下方蕴含的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最核心的部分就在感受。

6、当一个人的感受被认同时,他的冰山就很容易化解。

冰山理论沟通技巧1、肯定情绪——认同感受2、分享事件3、设范——阐述观点4、策划——期待案例3:当孩子在外面打架,已经被老师训了一顿,然后老师打电话来跟你告状,你会怎样处理?妈妈们认为刚才的理论,应该先问“看了你今天一定心情很不愉快”,然后询问为什么要打架。

神秘的结论:沟通的要点是站在孩子角度说,“你今天被打了,你一定很难过”,让孩子有一个冷静的过程再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为什么要打架。

老师说的未必是实情,而家长需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充分的聆听。

然后,才是提出观点,并跟孩子商讨遇到同样问题应该怎么办?一定要及时解决孩子内心的矛盾,这样,才不会让他的心里形成“冰山”,及时融化“小冰山”,孩子心里才不会有“大冰山”才不会因为压抑而做出让家长不理解的发泄行为给在英国有一个演员和一个心理治疗师,他们互换了房间,很多病人找到了那个演员接受心理治疗,可是那个演员什么都不懂,所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重复病人的话。

结果奇迹出现了,那个演员竟然治好了好几位心理医生都没有治好的病人。

这里就说到一个重复,重复其实就是认同感受,肯定情绪。

抓住了孩子的感受,并且在不停地肯定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有没有找借口,这样“冰山”就会融化,问题的真正原因浮出水面。

积极倾听能够帮助孩子调整情绪、整理思路,用开放式的回应,去了解、关注、接纳孩子的感受,从感受的层面去架起沟通的桥梁,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读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相关的书之后,我就像是一个在家庭关系迷宫里乱撞了很久的小老鼠,突然找到了一张地图。

以前我总觉得家庭关系就像是一团乱麻,尤其是看到那些家庭里争吵不断、成员之间互相不理解的状况,觉得简直就是无解的难题。

但萨提亚就像一个神奇的家庭关系魔法师,她告诉我们,家庭里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就像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角,真正的大家伙还在水底下藏着呢。

比如说,一个孩子老是在学校调皮捣蛋,这可能表面上看就是孩子不听话,但往深了挖,可能是家庭里爸爸妈妈老是吵架,孩子想用这种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可能是孩子觉得自己在家庭里没有存在感,只能通过调皮捣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一个苹果上有个小烂点,以为把烂点削掉就没事儿了,可实际上这个苹果内部可能已经开始大面积腐烂了,得从根儿上找原因。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里提到的沟通姿态也特别有趣。

有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还有打岔型。

这就像在演一出家庭关系的大戏,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讨好型的人就像那种老好人,不管啥事儿都先把自己放低了,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都是我的错”,感觉他们在家庭里就像个受气包,但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被真正地看到和尊重呢。

指责型的人就像是个小炮仗,一点就着,啥事儿不顺眼就开始大声指责别人,“都是你干的好事儿”,感觉整个世界都欠他的一样。

超理智型的人呢,就像是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说话做事都一板一眼的,全是大道理,家庭里要是有这么个成员,那气氛就像在开一场严肃的学术研讨会,少了很多温度。

打岔型的人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你在这儿正儿八经地说着事儿呢,他突然就把话题扯到外太空去了,家庭里要是和这种人交流,就感觉像是在坐过山车,忽上忽下,晕头转向的。

我觉得萨提亚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她不是只告诉你家庭有问题,而是给你提供了好多实用的方法去改变。

她强调要提升自我价值感,就像给每个家庭成员都打一针强心剂。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提高了,他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不会老是在家庭里陷入那些互相指责或者互相讨好的怪圈。

如何运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如何运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恋爱前
什么是恋爱?爱情观。

心理学上的爱情,恋爱中的恋爱的定义?
恋爱的模式?
恋爱类型?
搭讪,约会,沟通,确认恋爱关系。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11-16)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11-16)

¨ ¨ ¨ ¨
首先,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其次,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再次,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 最后,对问题有一个灵活性处理方式。
二、基本假设与核心概念
¨ ¨
基本假设:
家庭本质:萨提亚用系统观点来看待家庭。她认 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家庭,家庭构成了 家庭成员非常重要的成长基础。
¨
家庭成员个人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和家庭系 统有关,家庭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开放与封闭两种, 相对来说,开放家庭对于家庭成员个体以及家庭 系统整体具有更多的积极影响。
二、基本假设与核心概念
¨ ¨
基本假设:
自我价值:萨提亚认为个人的良好自我观念和自 我评价对于个人及家庭非常重要。
¨
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能够带来良好的个人行为以及 家庭健康,负面的自我价值观则会导致个人的自 我贬低以及家庭发展的困难。
二、基本假设与核心概念
¨ ¨
基本假设:
自我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 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关于自己 看法的反应以及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 对自己进一步的看法。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 评判,是后天可培养的。
二、基本假设与核心概念
¨ ¨
核心概念:
(二)家庭沟通: 沟通是一个多方传递的过程,涉及 到了自我、他人以及情境三方面因素,良好的沟通应 该是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合理顺畅沟通,沟通中常常出 现的错误有四种: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智型以及打 岔型。社工的任务就在于帮助案主建立良好的自我评 价,开展表里一致的家庭沟通。
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历史
¨
萨提亚 (Virginia Satir,1916-1988) 是举世闻名的 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 第一代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 位,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 “家庭治疗的哥伦布”。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近期在身心灵成长方面做了一些研习,多次听到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的概念,凭借个人的领悟和觉察,感觉到自己有一些进步,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唯愿能引起有缘人的共鸣并共同进步!认识萨提亚作为人的名字,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作为一种治疗模式的代名词,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 ongruece)。

萨提亚冰山理论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这个冰山模型让我感到很震惊,日常的沟通之中,我们将很大的精力花费在“行为”和“应对方式”两个层面上,恰如搏击中的双方,敌对、敏感、僵硬、紧张、用力,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

在学习九型和教练技术的过种中,我越来越注重感受,能量开始由脑中心延伸到心中心,体验到内在的喜悦和平和;同时也觉察到“信念”的双刃性,很多时候,真的是成也信念,败也信念。

此时,在心里面向大海,深深地鞠躬,感谢这一年多来的机缘,让我能够领悟到这些。

沟通中的五种模式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

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表现很容易识别不同的沟通类型:(1)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2)指责型的人惯于攻击、批判、愤怒;(3)超理智型的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4)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

第十五章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第十五章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21
三 (1)接触期
、 方
社工在治疗最初阶段的工作目标:
法 ①建立案主家庭的信任。 与
技 ②观察案主家庭的互动方式。

③向案主反馈他所了解的情况,所看
到的问题。
22
第一步就是着手建立与案主的信任关系。
采用表里一致的沟通方式去和家庭成员互 动、沟通,以便对案主及其家人进行示范。
第二步是了解案主家庭的结构及其互动方 式。
的看法。
9
一个缺乏自尊的人常常有以下的特征: ①自我否定,忽视自身存在的能力和资源; ②不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愿望,与
他人的沟通是含糊的、间接的; ③害怕错误与失败,不敢作新尝试或冒险; ④倾向于让别人替自己作决定,凡事要寻求
权威的赞许; ⑤用种种心理防卫方式保护自己。
10
3.人的基本需要 当人的基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被残酷地拒
人的改变。
☼家庭分成开放与封闭的两类:开放式家庭 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时,可以灵活 地达成新的平衡;而封闭式家庭则采取 “奖励与惩罚”的方式,以牺牲某些家庭 成员的创造性与自由为代价,达到暂时的
平衡,最终却导致其问题的产生。
12
5.沟通形式 沟通不良归根结底是个人的自我评价的高
低,即自尊的高低决定的。 个人的沟通障碍主要表现为表里不一。
合 家
收效很快。因为治疗方法重点不放在
庭 理性分析上,而是直接进入感受的层
模 面,也不着重个别事件的处理,而是
式 的 评
直接处理成长的经验。 治疗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治疗期
价 的每一个阶段,社工可以考虑使用不
同的技巧。
治疗模式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 有效和无效之差别。
社工角色充满了人情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来访者的行为方式,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在使用不一致的应对姿态。要么讨好,要么指责,或者是超理智,或者打岔,几种行为姿态混淆在一起也很常见。这些不一致的应对姿态,往往伴随来访者大量的负性心理感受。往下探查这些应对姿态带来的“感受”时,通常能触发来访者一大堆负性情绪,诸如委屈、受伤、愤怒、恐惧、孤独之类。那些哭泣、颤抖、胸闷等身体状况,帮助他们找回曾被忽略的感受,情绪会带出身体反应。此时,不再需要逃离、回避或忽略这些感受,允许自己与它们“共处”。此时,当事人仍然可以不喜欢某些感受,但可以学着去接纳它们。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家庭疗法
作者:独语斜阑
萨提亚:走进“冰山”探奥
秘萨提亚及萨提亚模式:维珍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ir)是举世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意即家庭治疗是由她创始的。她被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家庭的家庭治疗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的家庭治疗理念、方法及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被专业人士、治疗师广为推崇、重视和运用。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到心身整合,内外一致。由于她的治疗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迥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
萨提亚的治疗理念(部分):
1.治疗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2.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地部分,而非病理负面的部分。
3.“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部分。
4.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个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5.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关于应对姿态,萨提亚理论是这样介绍的。每个人在“自己”、“他人”和“情境”所组成的客观环境里,对以上三个元素常常顾此失彼,有所取舍,甚至完全忽略,以至于造成负性情感以及生理症状。讨好型应对姿态的人常常忽略“自己”;指责型的人常常忽略 “他人”;超理智型的人同时忽略“自己”和“他人”;打岔型的人则将三者全都忽略。除以上这四种姿态之外,将“自己”、“他人”和“情境”全部关注到的应对姿态,被称为一致型。这种姿态表明,其因利用自己本身资源而带来高的自尊。
接着往下探察,我们先看“观点”,来访者之所以把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是受一些观点的鼓动。这些观点可能是家庭的信条,或自己的一贯看法。把它们都清理出来,重新审视一番,与事件作对照,来访者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修订。
再往内心深处走,那里是“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等等。也许长久以来,这些期待总是落空,以至于都忘了还期待着一些东西。“冰山”的探查帮他找回了这些期待——那些失落的文明。
人们也许不知道,人类个体也是一座座形态、质量各异的“冰山”,并且是永远不会消融的。人类撞上冰山肯定是灾难,而人与人之间的碰撞,有时也会导致各种人际之间的的内心,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发明的。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当你同一个人有所关联时,你用不着花上多年时间,去探查对方内心的每个角落,去搞明白对方是怎样一个人,就像不必淘干大西洋的水才能看清那座冰山的全貌一样。世界上的冰山都是一样的:一小部分露在水上,绝大部分隐藏在水下。但是,既然它是冰山,就会有着同其他冰山相同的特征。只要探查水下的这几个特征,冰山的整体面貌就会一目了然。
6.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
7.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及成长。
8.人性本善。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自我价值。
9.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证明。
10.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平等上的。1912年2月的一个夜晚,北大西洋里的一座普通的冰山,在一艘巨轮的船体上重重地划了一道,两小时之后,船断为三节,沉入洋底,1503人遇难。一个世纪以来,那座冰山仍如沧海一粟,时隐时现。而那艘名叫“泰坦尼克”的船,却成了人类灾难史上的雕刻。
经过对“冰山”的探索,所有的一切都呈现出来。接下来,轮到来访者做决定:是继续这样的生活还是改变,改变的目标是什么。当清晰地看到自己身体无意识的表达(“冰山”最上两层),给内心带来的糟糕状况(从“感受”到“期待”),同时又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渴望),以及蕴藏着无限资源(自我)的时候,来访者做出改变现状的选择会更加容易。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有问题的应对姿态有四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关于应对姿态,萨提亚理论中有详解)。这些都是忽略自己感受和低自尊的应对方式。人们早年为求生存发展出这些方式,后来固定下来,被无意识地沿用。这些统统被称作表里不一的应对方式,无效并有伤害。只有“一致型”的应对方式是高自尊、有益和有效的,“一致型”最为难得。
再往下探查“渴望”层:这里埋藏着被爱、被接纳,自由等等。这些是人人都需要的东西,来访者当然也不例外。走到这里,来访者常常发现,这些生命中天经地义的东西,已被其长久地忽略了。
“冰山”的最下层是“自我”,是自己的生命力、精神、灵性的体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力都来自宇宙,生来本身就带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并且,我们走到今天,就是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创造。从这里,来访者能够获得改变的能量和动力。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层的挖掘是如此新鲜而又真实,令人鼓舞甚至震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