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乐悦读)自救常识悦读_学校卫生防疫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强对震后易发传染病的监控
震后由于洁净饮用水和食物供应受到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受到破坏,学校复课后饮水、食堂、住宿、厕所等卫生设施简陋,要高度警惕以下4类学校易发传染病的流行:
(1)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手足口病等。
(2)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生活空间狭小,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流脑、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灾区缺乏清洁用水,如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极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4)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
另外,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水源和供水设施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问题也应高度关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及时了解或通报灾区的传染病情况。
(二)做好食物中毒监测和信息上报工作
学校要主动做好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并主动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切实做好学生晨检、住校生管理、因病缺勤登记随访工作,如发现以下情况,应快速反应,由专人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逐级上报。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生后的处置
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配合疾控部门和医疗部门做好本校及周边学校的传染病防控、患病学生隔离转送救治工
作。学校应按有关部门的要求保护好现场,配合开展流行病学及中毒原因调查,做好校园环境消杀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做好事发学校师生和家长情绪稳定工作,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成立卫生防疫与食品饮水卫生安全工作小组
学校应按要求成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饮水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震后疾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灾后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饮水卫生安全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食品饮水卫生安全工作,负责每天对全校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巡查,切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岗,工作到位。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对本地本校传染病防控、食品饮水卫生安全工作情况每天实行“零报告”。具体要求:
1 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灾区学校应为师生提供开水、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瓶装水。学校供水应尽可能使用市政供水;使用非市政供水学校采用消毒剂灭菌对饮水进行消毒,应参阅使用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加入消毒剂后,放置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应达到0 7毫克/升,如未达到此值,说明投加量不足,但也不能过量加入,以免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使用井水和二次供水的学校,要请当地疾控部门对水源水质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2 食品卫生安全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主动配合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学校简易食堂的监督指导,要加强食堂三防设施配置,监控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保持从业人员相对稳定。食品加工应切实做到生熟分开,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所有加工食品应烧熟煮透,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禁止制作出售凉拌菜。食堂内外环境必须每天进行清洁消毒,食堂内操作间、操作台面、配餐间必须保持清洁,每餐后用84消毒液擦洗,配餐间必须按规定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并于售饭前定时消毒;食堂餐用具(尤其是共用餐具)必须每天消毒,通常使用高温消毒(蒸气、煮沸5~10分钟即可);食堂外环境用奋斗呐或其他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消杀,每周2~3次;消除食堂周边苍蝇、蚊子。
3 做好校园环境清洁消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动员广大师生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清理污染不留死角、环境消毒不留空白,尤其是平板房和帐篷学校教室、师生集体宿舍必须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帐篷学校、临时学校必须按每50~100人建一个临时厕所或流动厕所,设置垃圾、生活污水收集点。修建临时厕所应防止粪便污物外溢,不污染周围环境,尤其不能污染水源;临时厕所、流动厕所的粪便应每日施加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环卫部门的要求将粪便运至统一收集处理点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学校应重点加强污水排放沟、垃圾堆放点、厕所等重点区域的消杀灭工作,消除蚊蝇孳生环境,并认真组织开展除“四害”工作。学校人群集中的场所(教室、寝室、礼堂、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等)须保持清洁,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洗手间应备肥皂,不设公用毛巾。
4 培养师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要求学生饮用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及野生瓜果,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随地
吐痰、便溺,不乱扔垃圾,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等,把救灾防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师生自觉的行动中去。
5 加强健康教育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编写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资料,对广大师生进行广泛的灾后食品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宣传灾害自救、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传染病防控的自我防护能力。
(五)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应认真按照地震灾后预防接种的要求,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主动配合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对适龄儿童青少年进行甲肝、乙脑等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及出现疫情后的应急接种工作。
(六)震后学校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
1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讲究环境和个人卫生,是灾后防病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灾后防病长效机制的治本之策。要大力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水源卫生、厨房卫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清除废墟,改造环境。发动群众采用多种方法消灭蚊蝇和老鼠,检查群众染虱情况,发现生虱者应进行全家同时灭虱。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恢复各项生活卫生制度,使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做好广大师生卫生防病健康教育
地震发生后集中安置点的卫生设施简陋,人口密集,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因此,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的各种防治措施和卫生知识教给群众,提高灾区群众的自我预防疾病的能力,减少疾病,保护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学校人群集中,人群来之千家万户,与社会接触面广,广大师生可以起到宣传员的作用,同时他们有着集体共餐、就寝和生活学习的特点,震后生活、居住环境发生突变,亲人伤亡的悲痛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心身健康发生变化,所以,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绝不放松。可以运用广播、发宣传单、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利用一切渠道将宣传健康知识覆盖学校,资料到人,在学校等重点人群中开展培训活动,并积极争取卫生监督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共同做好震后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