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
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第一节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确实是以机械制造生产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
由于生产中工艺问题涉及面极广,机械制造工艺学一样仅讨论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工艺问题。
一、什么叫机械制造工艺把某种材料按必然的方式和程序、参数或数值、(几何尺寸)加工成一种零件或部件的进程称为工艺。
机加工:车、铣、刨、磨、镗、钻等加工方式:锻造:自由锻造、模锻等铸造:砂型铸造、周密铸造等构成工艺的三个基本要素加工顺序:工艺线路或工艺流程加工参数:进给量、尺寸、光洁度、硬度等零件要通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置等时期,才能变成成品,它通过的整个线路称为工艺线路或工艺流程。
工艺确实是制造产品的方式。
机械制造工艺进程一样指机械加工工艺进程和产品的装配工艺进程。
二、编制或设计工艺永久遵循的原那么不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低本钱,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制造平安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本单位实际情形动身,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企业潜力,结合具体生产条件,采纳国内外先进技术,调整好生产率与经济性的关系,可遵循“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效率争先”这一大体法那么,统筹兼顾,处置好这些矛盾。
三、生产进程将原材料转变成成品的全进程称为生产进程。
(1)产品投入前的生产技术预备工作产品实验研究和设计、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及制造、各类生产资料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预备工作。
(2)毛坯制造毛坯的锻造、铸造和冲压等。
(3)零件的加工进程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焊接、热处置和表面处置。
(4)产品的装配进程部件装配、总装配、查验和调试等。
(5)各类生产效劳活动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的供给、运输、保管和产品的油漆和包装等。
从上述进程能够看出,机械产品的生产进程是相当复杂的,为了便于组织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机械工业的进展要求组织专业化生产,即一种产品的生产是分散在假设干个工厂进行的,如此各有关工厂的生产进程就比较简单,有利于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本钱。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
1.基面
2.切削平面
3.正交平面
四、简答题
1.试述正交平面、法平面、假定工作平面和背平面的定义,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和用途。
பைடு நூலகம்2.为什么基面、切削平面必须定义在主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处?
3.试述刀具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为什么横向切削时,进给量 不能过大。
图9-9
图9-10图9-11
6.在轴上铣一平面,工件定位方案如图9-10所示,试求尺寸A的定位误差。
7.工件定位如图9-11所示。若定位误差控制在工件尺寸公差的1/3内,试分析该定位方案能否满足要求?若达不到要求,应如何改进?并绘图表示。
8.一批工件如图9-12所示,以圆孔 用芯轴 定位,在立式铣床上用顶尖顶住芯轴铣槽。其中外圆 、 内孔及两端面均已加工合格,外圆对内孔的径向跳动在 之内。要保证铣槽的主要技术要求为:
绪论
思考下列问题:
1.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3.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刀具部分
一、填空题
1.在加工中,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
分为和。其中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和。
3.刀具静止角度参考系的假定条件
是和。
4.试分析图2-1所示钻孔时的切削层公称厚度、公称宽度及与进给量、背吃刀量的关系。
5.何谓直角切削和斜角切削?各有何特点?6.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必须具备那些性能?为什么?图2-1
7.试按下列条件选择刀具材料或编号。
⑴45钢锻件粗车;
⑵HT200铸件精车;
⑶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轴承座”零件机械加工工艺φ42/φ47孔车夹具设计姓名:指导老师:周太平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课程设计题目及目的 (2)1.2设计内容介绍 (2)1.3机构简介 (2)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2.1 轴承座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一.轴承座的用途 (3)二.轴承座的技术要求 (3)三.审查轴承座的工艺性 (4)2.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4)一、选择毛坯 (4)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5)三、绘制轴承座铸造毛坯简图 (5)2.3拟定轴承座工艺路线 (6)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6)二、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7)三、制定工艺路线 (7)2.4 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用 (8)一、机床设备的选用 (8)二、工艺装备的选用 (8)第三章车床具设计 (8)3.1 车床夹具的主要类型 (9)3.2车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9)3.3轴承座零件的车床专用夹具的总体设计 (10)设计体会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轴承座的概念就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成本.至于形状,多种多样,通常是一个箱体,轴承可以安装在其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高速发展的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课题就是轴承座的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
填料箱盖工艺课程设计新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填料箱盖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目录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 零件分析零件功用分析箱体类是机器或部件的基础零件,它将机器或部件中的轴、套、齿轮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使它们之间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并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运动或动力。
因此,箱体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机器或部件的精度、性能和寿命。
箱体类零件有:机床主轴箱、机床进给箱、变速箱体、减速箱体、发动机缸体和机座等。
根据箱体零件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整体式箱体,如图2-1(a 、b 、d)所示和分离式箱体,如图2-1(c)所示两大类。
前者是整体铸造、整体加工,加工较困难,但装配精度高;后者可分别制造,便于加工和装配,但增加了装配工作量。
2-1 几种箱体的结构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填料箱盖(如图2-2),主要作用是保证与填料箱体联接后保证密封。
对平面要求有较高的平面度和较小的粗糙度值;对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要求较高;对同一轴线的孔应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和各支承孔之间也应有一定的孔距尺寸精度及平行度要求。
图 填料箱盖零件的工艺分析箱体类零件是机器及其部件的基础零件。
它将机器及其部件中的轴、轴承套和齿轮等零件按一定的相互关系装配成一整体,并按预定的传动关系协调运动。
因此,箱体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机器的性能,精度和寿命。
箱体的结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仍有共同的主要特点:形状复杂、壁薄且不均匀,内部呈腔形,加工部位多,加工难度大,既有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和平面,也有许多精度要求较低的紧固孔。
因此,一般中型机床制造厂用于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劳动量约占整个产品加工量的15%-20%。
1.以0013.065-Φ的轴为中心的表面进行加工包括:尺寸为0013.065-Φ的轴,表面粗糙度为,尺寸为Φ80轴与0013.065-Φ轴相接的肩面, 尺寸为036.0090.0100--Φ与0013.065-Φ同轴度为的面,尺寸为 046.0060+Φ与0013.065-Φ同轴度为的孔。
《机械加工实训》教案

《机械加工实训》全套教案第一章:机械加工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
1.3 教学内容1.3.1 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1.3.2 机械加工的类型和特点1.3.3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1.3.4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1.3.5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1.4 教学重点与难点1.4.1 教学重点: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1.4.2 教学难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制定。
1.5 教学方法与手段1.5.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1.5.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模具。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液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过程;(2)了解切削力的产生、测量和计算方法;(3)掌握切削温度的产生、测量和控制方法;(4)了解切削液的作用、选择和应用。
2.3 教学内容2.3.1 金属切削过程2.3.2 切削力的产生、测量和计算方法2.3.3 切削温度的产生、测量和控制方法2.3.4 切削液的作用、选择和应用2.4 教学重点与难点2.4.1 教学重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削液的作用。
2.4.2 教学难点:切削力的计算方法,切削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方法,切削液的选择和应用。
2.5 教学方法与手段2.5.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
2.5.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模具、实验设备。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包括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艺文件的编制。
机械制造讲义工艺学_第一章

更适用 于单件小批 量生产,因 为效率不是 主要问题, 主要应减少 设备使用及 人员分配。
工序号 1
2
3
表1 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序内容
车一端面,钻中心孔;调头,车另一 端面,钻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车小外圆、切槽及 倒角
铣键槽、手工去毛刺
设备 车床I
车床II
铣床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 •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有两种形式:定心定位和支承定位。 • 定心定位与工件以圆孔定位情况相仿。 • 工件以外圆柱面支承定位元件常采用V形块——短V形块 限制两个自由度,长V形块(或两个短V形块组合)限制 四4个自由度。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定位原理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组成
•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 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 为工位。
工件 机床夹具回转部分 夹具固定部分
分度机构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组成
找正线 加工线
毛坯孔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工件装夹
• 夹具装夹 将工件装夹在夹具中,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工件的位置, 由夹具上的夹紧装置进行夹紧。精度和效率均高,广泛采用。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定位原理
• 六点定位原理
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
• 工艺特点
划分生产类型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进行生产规划和管理。由于生 产类型的不同,其零件在加工工艺性、工艺装备、毛坯制造方法 以及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等存在很大差异。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管理资料]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_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bad4ec64b73f242326c5fbb.png)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03)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08)第一节零件的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09)第二节工艺路线的拟定 (10)第三节工序设计及工艺文件的填写 (13)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 (16)第一节夹具设计的步骤 (16)第二节夹具设计举例 (21)附录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实例 (28)附录二部分相关标准 (63)第一章概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机械制造技术基本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一次全面应用训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艺装备为内容进行的设计。
即以给定的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中小型机械零件为对象,在确定其毛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编制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对其中某一工序进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应用能力的全面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应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图表及数据库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为:XXXX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2、课程设计的内容。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过程、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四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与机械加工有关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其文件固定形式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安装,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作行程。
工序是依据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法和自动控制法。
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冷冲压件毛坯和其它形式的毛坯。
5、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作为定位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
8、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处理四种。
9、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淬火、渗碳淬火和氮化处理三种。
10、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先粗后精” 原则、“先主后次” 原则、“先基面后其它”原则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11、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加工余量。
12、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时,一般毛坯尺寸公差采用双向对称标注;最后一道工序标注设计尺寸公差;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最小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上偏差;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最大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下偏差。
13、尺寸链由环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将尺寸环分为组成环对封闭环;而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
第一章_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过程、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四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与机械加工有关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其文件固定形式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安装,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作行程。
工序是依据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法和自动控制法。
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冷冲压件毛坯和其它形式的毛坯。
5、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作为定位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
8、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处理四种。
9、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淬火、渗碳淬火和氮化处理三种。
10、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先粗后精” 原则、“先主后次” 原则、“先基面后其它”原则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11、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加工余量。
12、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时,一般毛坯尺寸公差采用双向对称标注;最后一道工序标注设计尺寸公差;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最小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上偏差;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最大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下偏差。
13、尺寸链由环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将尺寸环分为组成环对封闭环;而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零件的作用分析该零件是机械厂专用于太阳能使用硅片的线切片机QFBT1250上的动支撑座,从总体上来讲,支撑座主要用于在负荷作业下易发生弯曲的支撑轴上。
太阳能硅片线切片机上的动支撑座就是用于支撑插线轮轴,防止插线轮轴发生弯曲,从而保证切片机切出的单晶硅片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因此整个动支撑座不管是位置精度还是形状精度上来说其要求都特别高,因为切片机切出的硅片是相当薄的。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对于零件的工艺性,首先我们应保证其加工质量要满足要求,同时在可行性的要求下尽量使加工的劳动量少一些。
动支撑座是一个零件尺寸大结构形状复杂的零件,其要求加工的面为上、下端面和左、右端面和前、后端面以及两个轴孔还要钻很多螺纹孔。
其中整个加工过程中对六个面的表面质量要求都很高,以及对个别面的形位要求也很高,其中对孔的表面质量要求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也有要求,同时对孔的位置度要求以及形位要求也很高,虽然说对所加工的小孔以及螺纹孔的表面质量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他们的位置精度要求却很高,其中有个别孔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
由于此项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我们应该采取工序集中的原则,尽量减少安装项数,这样可以在一次装夹中加工许多表面,而且容易保证他们的相互位置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所以太阳能使用硅片的线切片机的动支撑座可分为四组加工表面。
1、以1300×863㎜的底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两侧夹紧。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铣1300×863㎜的上端面、1300×260㎜的端面、1300×220㎜的端面,其中1300×863㎜对应的端面Ra=1.6,1300×863㎜的上端面也为Ra=1.62、以1300×863㎜的对称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用另外两侧夹紧。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铣1300×863㎜ Ra=1.6的端面,铣863×260㎜的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中左侧面Ra=6.3右侧面Ra=1.63、以1300×863㎜为基准面钻上面的螺纹孔或锥孔以及普通孔,其中有4—ɸ12孔的内壁为Ra=1.64、以1300×863㎜为基准粗镗2—ɸ270031.0014.0++㎜的两个轴孔①在各个加工过程中还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其中右侧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2㎜②后端面的平面度要求也为0.02㎜且与A 端面的平行度要求为0.02㎜③其中右端面与A 端面的垂直度要求为0.02㎜④上下两端面的平行度要求为0.03㎜,且两端面同时与A 端面保证的垂直度要求为0.03㎜.第二节 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为HT300,工作环境良好,并且为大批量生产。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 共125页

• 2. 安 装: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并夹 紧的过程称为安装。
• 3. 工 位:
• 工件在一次安装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 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上所完成 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位。如图所示
• 4. 工步与复合工步
• 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转速和进给量) 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 个工步。例图所示底座零件底孔加工工序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1基本概念
1.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 生产过程: 指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 程。包括原材料运输、保管、验收、生产 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与热理、 部件和产品装配、检验调试、油漆包装 等。
• 工艺过程: 把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 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物理、力学性能 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 艺过程。工艺过程可根据其具体工作内容 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 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等不同的工艺过 程。
• (2)步 骤 • 分析研究产品图纸; • 工艺性分析; • 选择毛坯; • 拟订工艺路线; • 选择设备、工装; • 确定工序余量、工序尺寸; • 确定切削用量、工时定额; • 技术经济分析; • 填写工艺文件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 定义——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 满足要求的前题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 用不需加工的外圆作粗基准
• 用需加工的内孔作粗基准
பைடு நூலகம்
车床床身加工
• 3. 若每个表面都加工,则以余量最小的表 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 余量,阶梯轴的加工
• 4. 粗基准应平整、光滑,无浇冒口、飞边 等,定位、夹紧可靠。
机械加工工艺培训课程

⑴ 夹具的选择; ⑵ 刀具的选择; ⑶ 量具的选择;
七)、工艺文件的编制
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
3. 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片 用于成批生产中。
4.3 工件的安装
定位 + 夹紧 = 安装
1). 直接安装法
工件直接安装在机床工作台或通用夹具上。 找正比较费时,定位精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有工具 或仪表的精度,以及工人的技术水平。
所以:定位精度不易保证,生产率低,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2). 专用夹具安装法
工件安装在为其加工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夹具上中。
所以:定位精度高,生产率高,适用大批量生产。
4.5 典型零件工艺过程
单件、小批量生产:
工艺内容 工序 安装 工步
加工内容
①车端面;②打中心孔;
1
2
4 ③调头,车另一断面;④打中心孔。
七) 工艺文件的编制
一)、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1. 检查零件的图纸是否完整正确; 2. 审查零件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 3. 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 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
二)、选择毛坯
1. 确定毛坯的种类;
毛坯 — 锻件、铸件、型材、焊接件等。
2. 确定毛坯的形状;
圆形、方形、异型
三)、确定加工余量
新设计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机床的布置、
车间的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等组长和数量以及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 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的。
设计 (图纸)
工艺编制
夹具设计 (决策)
工艺范围
机械加工工艺与设备第一章

1.1 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简介
1.1.6 入库
企业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种物料为防止遗失或损坏,放入仓库进 行保管,称为入库。 入库时应进行入库检验,填好检验记录及有关原始记录;在储存时注 意做好防锈,防潮处理,保证货物的安全;对量具、仪器及各种工具 做好保养、保管工作;对有关技术标准、图纸、档案等资料要妥善保 管;保持工作场地整洁、通风,注意防火、防湿,做好防盗安全工作。
1.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1.2.4 制定工艺规程
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计算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形成拟定工艺规 程的总体思路。 (3)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 (4)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划定加工阶段。 (5)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7)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8)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编制工艺文件。
1.1 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简介
1.1.4 检验
检验是指采用测量器具对原材料、毛坯、零件、成品等进行尺寸 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检测,以及通过目视检验、无损探 伤、力学性能试验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的鉴定。 常用的量具有钢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卡规、塞规、千分尺、 角度尺以及百分表等,用以检测零件的长度、厚度、角度、外圆 直径以及孔径等。另外,螺纹的测量可用螺纹千分尺、螺纹样板、 螺纹环规和螺纹塞规等进行。 常用量仪有浮标式气动量仪、电子式量仪、电动式量仪、光学量 仪以及三坐标测量仪等,除可用以检测零件的长度、厚度、外圆 直径、孔径等尺寸外,还可对零件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等进行 测量。 特殊检验主要是指检测零件内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无损探伤是 在不损害被检验对象的前提下,检测零件内部及外表缺陷的现代 检验技术。
[工学]顾崇衔等编著的第三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工学]顾崇衔等编著的第三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https://img.taocdn.com/s3/m/d9eefe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f.png)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1. 确定加工目标和要求 2. 分析工艺性能和可行性 3. 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4. 制定详细的加工操作流程 5. 制定工艺检验标准和要求 6. 进行工艺规程的测试和验证 7. 最终审定和批准
各种加工工艺规程的比较
车削加工
适用于旋转对称工件,高效率且 精度较高。
铣削加工
适用于复杂形状工件,可切削出 各种曲线和表面。
钻削加工
适用于孔加工,可加工各种直径 和深度的孔。
制定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
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稳定性和持续改进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模块化编制
将工艺规程分为多个独立模块, 便于组合和更新。
标准化编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
这是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精彩课程,它涵盖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目的、分类和应用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机械加工的奥秘!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
机械加工工艺程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制定并规范操作顺序、加工方法、设备 使用、工件检验等的文件。它对于确保高质量的产品非常重要。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目的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成本,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分类
按加工目标分类
如精加工、粗加工、修整加 工。
按加工方式分类
如车削、铣削、钻削等。
按工艺特点分类
如手工加工、数控加工等。
流程图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 的应用
流程图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被广泛使用,它能清晰展示整个加工流程,帮 助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正确的加工步骤。
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规 程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完整

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文件类型:DOC/MicrosoftWord 文件大小:字节更多搜索:机械加工过程工艺规程第一章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第一节基本概念制订机械加工工艺是机械制造企业工艺技术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要求工艺规程制订者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的结构形状,几何精度,技术条件和生产数量等要求不同,一个零件往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过程才能将其由图样变成成品零件.因此,机械加工工艺人员必须从工厂现有的生产条件和零件的生产数量出发,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在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对零件上的各加工表面选择适宜的加工方法,合理地安排加工顺序,科学地拟定加工工艺过程,才能获得合格的机械零件.下面是在确定零件加工过程时应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所有劳动过程.这里所指的成品可以是一台机器,一个部件,也可以是某种零件.对于机器制造而言,生产过程包括:⑴ 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和保存;⑵ 生产和技术准备工作,如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艺及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各种生产资料的准备以及生产组织;⑶ 毛坯制造和处理;⑷ 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及其它表面处理;⑸ 部件或产品的装配,检验,调试,油漆和包装等.由上可知,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通过的整个路线称为工艺路线. 工艺过程是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工艺过程可分为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零件或部件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它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装配工艺过程.本书所称工艺过程均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以下简称为工艺过程.2. 工艺过程的组成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集资进行加工,才能完成由毛坯到零件的过程.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工序.工序又由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等组成.⑴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之为工序.由定义可知,判别是否为同一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和加工是否连续.生产规模不同,加工条件不同,其工艺过程及工序的划分也不同.图1-1所示的阶梯轴,根据加工是否连续和变换机床的情况,小批量生产时,可划分为表1-1所示的三道工序;大批大量生产时,则可划分为表1-2所示的五道工序;单件生产时,甚至可以划分为表1-3所示的两道工序.(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1)图1-1 阶梯轴表1-1 小批量生产的工艺过程表1-2 大批大量生产的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内容设备工序内容设备1车一端面,钻中心孔;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车床1铣端面,钻中心孔中心孔机床2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车床2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3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4铣键槽立式铣床3铣键槽;去毛刺铣床5去毛刺钳工表1-3 单件生产的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内容1车一端面,钻中心孔;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2铣键槽;去毛刺铣床⑵ 安装在加工前,应先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将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每定位,夹紧一次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安装.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被安装一次或多次.⑶ 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安装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为了减少由于多次安装带来的误差和时间损失,加工中常采用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加工,称为多工位加工.图1-2所示为一利用回转工作台,在一次安装中依次完成装卸工件,钻孔,扩孔,铰孔四个工位加工的例子.采用多工位加加工方法,既可以减少安装次数,提高加工精度,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使各工位的加工与工件的装卸同时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图1-2 多工位加工⑷ 工步工序又可分成若干工步.加工表面不变,切削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以上三个不变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因素改变,即成为新的工步.一道工序包括一个或几个工步.为简化工艺文件,对于那些连续进行的几个相同的工步,通常可看作一个工步.为了提高生产率,常将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这种由刀具合并起来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如图1-3所示.图1-4所示为立轴<a name=baidusnap0></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转塔车床</B>回转刀架一次转位完成的工位内容应属于一个工步.复合工步在工艺规程中也写作一个工步.(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2)图1-3 复合工步图1-4 立轴<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转塔车床</B>回转刀架⑸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若需切去的金属层很厚,则可分为几次切削.则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一个工步可以包括一次或几次走刀.二,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计划期通常为1年,所以生产纲领也称为年产量.对于零件而言,产品的产量除了制造机器所需要的数量之外,还要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因此零件的生产纲领应按下式计算:N=Qn(1十a%)(1十b%) (1-1)式中 N——零件的年产量(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a%——该零件的备品率;b%——该零件的废品率.2.生产类型生产类型是指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人们按照产品的生产纲领,投入生产的批量,可将生产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类型.⑴ 单件生产单个生产不同结构和尺寸的产品,很少重复甚至不重复,这种生产称为单件生产.如新产品试制,维修车间的配件制造和重型机械制造等都属此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而同一产品的产量很小,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经常改变.⑵ 大量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经常按一定节奏重复进行某一零件的某一工序的加工,这种生产称为大量生产.如自行车制造和一些链条厂,轴承厂等专业化生产即属此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同一产品的产量大,工作地点较少改变,加工过程重复.⑶ 批量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重复,这种生产称为成批生产.如一些通用机械厂,某些农业机械厂,陶瓷机械厂,造纸机械厂,烟草机械厂等的生产即属这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产品的种类较少,有一定的生产数量,加工对象周期性地改变,加工过程周期性地重复.同一产品(或零件)每批投入生产的数量称为批量.根据批量的大小又可分为大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小批量生产的工艺特征接近单件生产,大批量生产的工艺特征接近大量生产.根据前面公式计算的零件生产纲领,参考表1-4即可确定生产类型.不同生产类型的制造工艺有不同特征,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见表1-5.表1-4 生产类型和生产纲领的关系生产类型生产纲领 (件/年或台/年)重型(30kg以上)中型(4~30kg)轻型(4kg以下)单件生产5以下10以下l00以下批量生产小批量生产5~10010~200100~500中批量生产100~300200~500500~5000大批量生产300~1000500~50005000~50000大量生产1000以上5000以上50000以上表1-5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工艺特点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毛坯的制造方法铸件用木模手工造型,锻件用自由锻铸件用金属模造型,部分锻件用模锻铸件广泛用金属模机器造型,锻件用模锻零件互换性无需互换,互配零件可成对制造,广泛用修配法装配大部分零件有互换性,少数用修配法装配全部零件有互换性,某些要求精度高的配合,采用分组装配机床设备及其布置采用通用机床;按机床类别和规格采用\"机群式\"排列部分采用通用机床,部分专用机床;按零件加工分\"工段\"排列广泛采用生产率高的专用机床和自动机床;按流水线形式排列夹具很少用专用夹具,由划线和试切法达到设计要求广泛采用专用夹具,部分用划线法进行加工广泛用专用夹具,用调整法达到精度要求刀具和量具采用通用刀具和万能量具较多采用专用刀具和专用量具广泛采用高生产率的刀具和量具对技术工人要求需要技术熟练的工人各工种需要一定熟练程度的技术工人对机床调整工人技术要求高,对机床操作工人技术要求低对工艺文件的要求只有简单的工艺过程卡有详细的工艺过程卡或工艺卡,零件的关键工序有详细的工序卡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等详细的工艺文件第二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述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概念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将产品或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一定格式固定下来的技术文件.它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本着最合理,最经济的原则编制而成的,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的法规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工序内容,切削用量,采用设备及工艺装备,工时定额等.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机械制造工厂最主要的技术文件,是工厂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1)它是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基本依据.工厂进行新产品试制或产品投产时,必须按照工艺规程提供的数据进行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以便合理编制生产计划,合理调度原材料,毛坯和设备,及时设计制造工艺装备,科学地进行经济核算和技术考核.2)它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是在结合本厂具体情况,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必要的工艺实验后制订的,它反映了加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工人必须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才能提高生产效率.3)它是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原始资料.根据工艺规程,可以确定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技术工人,基建面积以及生产资源等.4)它是进行技术交流,开展技术革新的基本资料.典型和标准的工艺规程能缩短生产的准备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先进的工艺规程必须广泛吸取合理化建议,不断交流工作经验,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艺规程则是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交流必不可少的技术语言和基本资料.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类型根据原机械电子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JB/Z338.5《工艺管理导则工艺规程设计》中规定,工艺规程的类型有:⑴ 专用工艺规程——针对每一个产品和零件所设计的工艺规程;⑵ 通用工艺规程,它包括:1)典型工艺规程——为一组结构相似的零部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规程;2)成组工艺规程——按成组技术原理将零件分类成组,针对每一组零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规程;3)标准工艺规程——已纳入国家标准或工厂标准的工艺规程.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便于交流,原机械电子工业部还制订了指导性技术文件JB/Z187.3—88《工艺规程格式》,按照规定,属于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有: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主要列出零件加工所经过的整个工艺路线,以及工装设备和工时等内容,多作为生产管理使用;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一种最详细的工艺文件,卡片上要画出工序简图,注明该工序的加工表面及应达到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要求,工件的安装方式,切削用量,工装设备等内容;3)标准零件或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卡片;4)单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5)多轴自动车床调整卡片;6)机械加工工序操作指导卡片;7)检验卡片等.属于装配工艺规程的有:1)工艺过程卡片;2)工序卡片.最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的格式如表1-6,1-7,1-8所示.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表3-6)表1-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表3-7)表1-7 机械加工工艺卡(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表3-8)表1-8 机械加工工序卡四,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和依据1.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制订工艺规程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2)必须可靠地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保证产品质量;3)保证良好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4)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消耗,降低成本;5)应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由于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技术文件,因此工艺规程还应做到清晰,正确,完整和统一,所用术语,符号,编码,计量单位等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2.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制订工艺规程时,必须依据如下原始资料:1)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的工作图;2)产品的生产纲领;3)本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包括毛坯的生产条件或协作关系,工艺装备和专用设备及其制造能力,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各种工艺资料和标准等;4)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5)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前景等的相关信息.五,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大致如下:1)熟悉和分析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2)分析零件工作图和产品装配图,进行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确定毛坯,包括选择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4)选择定位基准或定位基面;5)拟定工艺路线;6)确定各工序需用的设备及工艺装备;7)确定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8)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工艺方案;10)填写工艺文件.六, 制定工艺规程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制定工艺规程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零件图的研究和工艺分析;2)毛坯的选择;3)位基准的选择;4)艺路线的拟订;5)序内容的设计,包括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工时定额的确定等.第三节零件图的研究和工艺分析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前,必须认真研究零件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一,零件图的研究零件图是制订工艺规程最主要的原始资料.只有通过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分析,才能了解产品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明确各零件的相互装配位置和作用,了解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找出生产合格产品的关键技术问题.零件图的研究包括三项内容:⑴ 检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主要检查零件视图是否表达直观,清晰,准确,充分;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是否合理,齐全.如有错误或遗漏,应提出修改意见.⑵ 分析零件材料选择是否恰当零件材料的选择应立足于国内,尽量采用我国资源丰富的材料,尽量避免采用贵重金属;同时,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⑶ 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零件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质量以及热处理等要求.分析零件的这些技术要求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经济合理,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下是否能够实现.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不同类型的具体生产条件下,零件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和产品的装配所具备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零件结构工艺性涉及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必须全面综合地分析.零件的结构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影响很大,不同结构的两个零件尽管都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制造成本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所谓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应是在不同生产类型的具体生产条件下,对零件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和产品的装配,都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采用较经济的方法进行并能满足使用性能的结构.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主要对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性进行分析.两使用性能完全相同的零件,因结构稍有不同,其制造成本就有很大的差别.零件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的对比,请参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吴拓,方琼珊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表1-1.三,零件工艺分析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在进行工艺分析时还必须重点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⑴ 主次表面的区分和主要表面的保证零件的主要表面是指零件与其他零件相配合的表面,或是直接参与机器工作过程的表面.主要表面以外的其他表面称为次要表面.根据主要表面的质量要求,便可确定所应采用的加工方法以及采用哪些最后加工的方法来保证实现这些要求.⑵ 重要技术条件分析零件的技术条件一般是指零件的表面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静平衡,动平衡要求,热处理,表面处理,探伤要求和气密性试验等.重要技术条件是影响工艺过程制订的重要因素,通常会影响到基准的选择和加工顺序,还会影响工序的集中与分散.⑶ 零件图上表面位置尺寸的标注零件上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是通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后获得的,这些工序的顺序与工序尺寸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标注方式直接相关,这些尺寸的标注必须做到尽量使定位基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以减少基准不重合带来的误差.第四节毛坯的选择选择毛坯,主要是确定毛坯的种类,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精度.毛坯的形状,尺寸越接近成品,切削加工余量就越少,从而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然而这样往往会使毛坯制造困难,需要采用昂贵的毛坯制造设备,从而增加毛坯的制造成本.所以选择毛坯时应从机械加工和毛坯制造两方面出发,综合考虑以求最佳效果.一,毛坯的种类毛坯的种类很多,同一种毛坯又有多种制造方法.1.铸件铸件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根据铸造方法的不同,铸件又分为:⑴ 砂型铸造的铸件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铸件.它又有木模手工造型和金属模机器造型之分.木模手工造型铸件精度低,加工表面需留较大的加工余量;木模手工造型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大型零件的铸造.金属模机器造型生产效率高,铸件精度也高,但设备费用高,铸件的重量也受限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中小型铸件.⑵ 金属型铸造铸件将熔融的金属浇注到金属模具中,依靠金属自重充满金属铸型腔而获得的铸件.这种铸件比砂型铸造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好,生产效率也较高,但需专用的金属型腔模,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中的尺寸不大的有色金属铸件.⑶ 离心铸造铸件将熔融金属注入高速旋转的铸型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金属液充满型腔而形成的铸件.这种铸件晶粒细,金属组织致密,零件的力学性能好,外圆精度及表面质量高,但内孔精度差,且需要专门的离心浇注机,适用于批量较大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旋转体铸件.⑷ 压力铸造铸件将熔融的金属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以较高的速度注入金属型腔内而获得的铸件.这种铸件精度高,可达IT11~IT13;表面粗糙度值小,可达Ra3.2~0.4μm;铸件力学性能好.可铸造各种结构较复杂的零件,铸件上各种孔眼,螺纹,文字及花纹图案均可铸出.但需要一套昂贵的设备和型腔模.适用于批量较大的形状复杂,尺寸较小的有色金属铸件.⑸ 精密铸造铸件将石蜡通过型腔模压制成与工件一样的腊制件,再在腊制工件周围粘上特殊型砂,凝固后将其烘干焙烧,腊被蒸化而放出,留下工件形状的模壳,用来浇铸.精密铸造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一般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铸钢件,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是一项先进的毛坯制造工艺.2.锻件锻件适用于强度要求高,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其锻造方法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 自由锻造锻件是在锻锤或压力机上用手工操作而成形的锻件.它的精度低,加工余量大,生产率也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及大型锻件.模锻件是在锻锤或压力机上,通过专用锻模锻制成形的锻件.它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均比自由锻造的好,可以使毛坯形状更接近工件形状,加工余量小.同时,由于模锻件的材料纤维组织分布好,锻制件的机械强度高.模锻的生产效率高,但需要专用的模具,且锻锤的吨位也要比自由锻造的大.主要适用于批量较大的中小型零件.3.焊接件焊接件是根据需要将型材或钢板焊接而成的毛坯件,它制作方便,简单,但需要经过热处理才能进行机械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制造大型毛坯,其优点是制造简便,。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详解

机械加⼯⼯艺规程的编制详解模具制造⼯艺学第⼀章机械加⼯⼯艺规程的编制第⼀节概述⼀、⽣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产过程。
(1)产品投⼊前的⽣产技术准备⼯作产品试验研究和设计、⼯艺设计和专⽤⼯艺装备的设计及制造、各种⽣产资料和⽣产组织等⽅⾯的准备⼯作。
(2)⽑坯制造⽑坯的锻造、铸造和冲压等。
(3)零件的加⼯过程机械加⼯、特种加⼯、焊接、热处理和表⾯处理。
(4)产品的装配过程部件装配、总装配、检验和调试等。
(5)各种⽣产服务活动原材料、半成品、⼯具的供应、运输、保管以及产品的油漆和包装等。
⼆、⼯艺过程及其组成⽣产过程中为改变⽣产对象的形状、尺⼨、相对位置和性质等。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艺过程。
1.⼯序⼯序是⼀个或⼀组⼯⼈。
在⼀个⼯作地点对同⼀个或同时对⼏个⼯件进⾏加⼯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艺过程。
它是组成⼯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图1-1所⽰为模柄的机械加⼯⼯艺过程,可划分为三道⼯序,见表1-1。
表1-1 模柄的⼯艺过程⼯序编号⼯序内容设备1 车两端⾯钻中⼼孔车床2 车外圆(φ32留磨削余量)车槽并倒⾓车床3 磨φ32外圆外圆磨床图1-1 模柄2.安装(1)夹紧⼯件在加⼯之前,应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处于⼀个正确的位置并将其夹紧。
(2)装夹⼯件具有正确位置及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3)安装⼯件经⼀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序称为安装。
在⼯序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
3.⼯位为了完成⼀定的⼯序部分,⼀次装夹⼯件后,⼯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起,相对于⼑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个位置称为⼯位。
图1-2所⽰是利⽤万能分度头使⼯件依次处于⼯位Ⅰ、Ⅱ、Ⅲ、Ⅳ来完成对凸模槽的铣削加⼯。
4.⼯步⼯步是在加⼯表⾯和加⼯⼯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序。
(1)当⼯件在⼀次装夹后连续进⾏若⼲相同的⼯步时,常填写为⼀个⼯步,如图1-3所⽰。
(2)复合⼯步⽤⼏把⼑具或复合⼑具,同时加⼯同⼀⼯件上的⼏个表⾯,称为复合⼯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 加工余量的概念
最小余量构成
Z min Ry H a ea b Z min 2 Ry H a 2 ea b
式中 Ry——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 Ha——上一工序表面缺陷层; ea ——上一工序形位误差; εb——本工序装夹误差。 采用浮动镗刀块镗孔或拉孔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1.5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 差的确定
Determine the Operational Dimensions, Allowance and Tolerance
1
1.5.1 加工余量的概念
加工总余量与工序余量
由一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根据现场条件和实际经验确 定加工余量。此法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10
1.5.2 加工余量的确定
机械加工的工序余量
加工余量 (mm) 2~5 1.5~2 高速:0.8~1 低速:0.2~0.4 0.2~0.5 0.05~0.1 0.005~0.02 -2~5 0.15~0.4 2~4 1.5~2 0.1~0.3 0.4~0.8 0.2~0.4 0.005~0.02 0.02~0.15
5
加工余量及其公差
6
1.5.1 加工余量的概念
li-1(li-1max) li-1M li(limax) LiM
Zmax
Ti Zmin Z
被包容件工序尺 寸、余量及公差
Ti-1
ZM
7
1.5.1 加工余量的概念
平均余量
Z max Z min (被包容尺寸) 2 Z max Z min Z M liM li 1M (包容尺寸) 2 余量公差=最大余量 -最小余量 =前工序尺寸公差 +本工序尺寸公差 Z M li 1M liM
外圆 2Zi= di-1- di (被包容尺寸) 内孔
2Zi= Di- Di-1 (包容尺寸)
最大余量
Z max li 1max li min (被包容尺寸) Z max li max li 1min (包容尺寸)
最小余量
Z min li 1min li max (被包容尺寸) Z min li min li 1max (包容尺寸)
12
1.5.3 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
一般情况下,工序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
轴(被包容尺寸):指实体尺寸。 例如:轴的外径,长方体的长、宽、高。 其最大尺寸作为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公称尺寸),上偏 差为零。 0 表示为: 基本尺寸T 孔(包容尺寸):指非实体尺寸。 例如:孔的直径,槽的宽度。 其最小尺寸作为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公称尺寸),下偏 差为零。 T 基本尺寸 表示为: 0 这样表示,是为了使工件以公称基本尺寸为目标尺寸加 工时,仍有可切除量,避免过切产生不可修复的废品。 毛坯尺寸则按双向对称偏差的形式标注。 表示为: T 基本尺寸 2
L2、L3 、 L4为减环 具体判断:
L2、L3 、 L5为减环
给封闭环任选一个方向,沿此方向转一圈,在每个环 上加方向,与封闭环方向相同者为减环,相反者为增环。
23
1.6.1 尺寸链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分类
按不同生产过程来分
(1) 工艺尺寸链:在零件加工工序中,由有关工序尺寸、设 计尺寸或加工余量等所组成的尺寸链。 (2) 装配尺寸链:在机器设计或装配中,由机器或部件内若 干个相关零件构成互相有联系的封闭尺寸链。包含零件尺寸、 间隙、形位公差等。 (3) 工艺系统尺寸链:在零件生产过程中某工序的工艺系统 内,由工件、刀具、夹具、机床及加工误差等有关尺寸所形 成的封闭尺寸链。
50-0 0.011
50.01-0 0.016 50.11-0 0.039
0 50.41 -0.16 0 51.51 -0.39
4.49 50.41+1.1=51.51 55.51+4.49 =56
56 2
14
1.5.3 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
【例】 主轴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毛坯铸铁,加工过程:粗镗
11
加工表面 加工方法 粗 车 半精车 外 精 车 圆 表 粗 磨 面 精 磨 研 磨 钻 孔 扩 孔 铰 孔 粗 镗 内 半精镗 圆 精 镗 表 拉 孔 面 磨 孔 研磨孔 珩磨孔
加工表面 加工方法 粗铣、粗刨 精铣、精刨 平 粗 磨 面 精 磨 研 磨 刮 削 铣 齿 滚 齿 齿 插 齿 形 剃 齿 珩 齿 磨 齿
TZ Z max Z min Ti 1 Ti
式中 Zmax ,Zmin ,ZM—— 最大、最小、平均余量; TZ ——余量公差; li-1max , li-1min ,li-1M—— 上工序最大、最小、平均尺寸; limax , limin ,liM—— 本工序最大、最小、平均尺寸; Ti-1 ——上工序尺寸公差; Ti ——本工序尺寸公差。
工序尺寸 及公差
0.035 1000 0.054 99.90 0.14 99.40 0.35 970
表面 粗糙度 Ra 0.8 Ra 1.6 Ra 3.2 Ra 6.3
1 92 2
15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尺寸链的分类
出现在零件中,称之为零件尺寸链 由工艺尺寸组成,称之为工艺尺寸链 出现在装配中,称之为装配尺寸链
18
1.6.1 尺寸链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相关术语
尺寸键的环 构成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都称为“环”。
组成环 Ai 尺寸键 封闭环 A0
封闭环
增环 A1 减环 A2
→半精镗→精镗→浮动镗 主轴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工序 名称
浮动镗 精镗 半精镗 粗镗 毛坯孔
加工 余量 0.1 0.5 2.4 5
工序基 本尺寸 100 100-0.1=99.9 99.9-0.5=99.4 99.4-2.4=97 100- 8 =92
加工经济 精度(IT)
7 8 10 12
1 2
前,它是不存在的。 封闭环的尺寸自己不能保证,是靠其本概念
封闭环的重要性:
体现在尺寸链计算中,若封闭环判断错误,则全
部分析计算之结论,也必然是错误的。 封闭尺寸通常是精度较低,而且往往是产品技术
规范或零件工艺要求决定的尺寸。 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往往代表装配中精度
查表法
利用各种手册所给的表格数据,再结合实际加工情况进行必要的 修正,以确定加工余量。此法方便、迅速,生产上应用较多。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各种手册所给的余量多数为基本余量 ,基本余量等于最小余量与上一工序尺寸公差之和,即基本余量 中包含了上一工序尺寸公差,此点在应用时需加以注意。
经验法
加工余量——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去材料层厚度 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是指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
之差,也就是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取决于加工过程 中各工步从加工表面切去材料层厚度的大小。
工序(工步)余量—某一表面在某一工序(工步)中所切去
的材料层厚度
加工总余量与工序(工步)余量的关系:
要求的尺寸;而在零件中往往是精度要求最低的尺寸,
通常在零件图中不予标注。
21
1.6.1 尺寸链基本概念
组成环
一个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的其他各环,都是 “组成环”。按其对封闭环的影响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表示为:Ai 、Li i=1,2,3…… 增环: 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的情况下,将某一组
加工余量 (mm) 2~3 0.5~1 0.1~0.2 0.05~0.08 0.003~0.01 0.1~0.4 ---0.08~0.15 -0.5~0.5
1.5.3 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
确定工序尺寸一般方法
1)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
2)确定各工序的基本尺寸 从最终加工工序开始,即从设计尺寸开始,逐次加上(对于被包 容面)或减去(对于包容面)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可分别得到各工 序的基本尺寸; 3)确定工序尺寸公差(基准重合时) 除最终加工工序取设计尺寸公差外,其余各工序按各自采用的加 工方法所对应的加工经济精度确定工序尺寸公差; 4)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除最终工序外,其余各工序按“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5)毛坯余量通常由毛坯图给出,故第1工序余量由计算确定。
Z min 2 Ry H a
ea
平面加工 轴、孔加工
Ry
无心磨床磨外圆
Z min 2 Ry H a ea
研磨、抛光平面等光整加工 Zmin Ry
最小加工余量构成
εb
9
Ha
1.5.2 加工余量的确定
计算法
采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比较准确,但需掌握必要的统计资料和 具备一定的测量手段。
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 后自然形成(即间接获得或间接保证)
L2 L1 L2 L1 L3 L∑ L4 L3 L∑ L4
的尺寸。表示方法:下标加0(图中
下标加∑ ),如A0、L0 ( A∑、L∑ ) 等。
19
1.6.1 尺寸链基本概念
封闭环的特点:
由于封闭环是最后形成的,因此在加工或装配完成
成环增大,封闭环也随之增大,该组成环即称为“增
环”。
L2 L3 L∑ L4 L1 L2 L3 L4 L5 L1 L∑
L1为增环
L1、L4为增环
22
1.6.1 尺寸链基本概念
减环: 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的情况下, 将某一组成环增大,封闭环却随之减小,该组成 环即称为“减环”。
L2 L2 L3 L∑ L4 L1 L3 L4 L5 L1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