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论文
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水平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估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采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营模式,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核心业务需求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等一些因素。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全面客观,不应当因为主管领导或外在压力而随意确定。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要求能够操作性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3.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要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等多个方面。
4.科技性原则:评价指标要符合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5.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但是评价指标要求要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服务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
2.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包括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
3.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包括信息流、数字化流程等方面。
4.员工信息化素质:员工的信息化素质,包括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
5.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程度: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业务的融合程度,包括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6.信息化的盈利能力:企业信息化水平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型和方 法来评价 。如果考 虑到某些
价值 的不确定性 .还必 须在评 价 中考虑风 险困索 { 用于 项 目投 资 决 策i 。因此 所有这些都使企业 信息化评价呈复杂性 。 I)整体性。这是 由信息化 3 的构盛要素和信 息系统 的类型等 因素决定 的 .需要我们从 系统 观 点 来评 价企业信息化成效 。 企业
果. 是否达 到理想 目标 。 对系统 总体效 益的评价 .必 须结 台系
信息的准确 性: 为了正确决策和有效 管理 、 效经营 有 统 的 目标体系来 完成 .系统效 流是否与社会 的物流 和人 流同步。
益的评 价指标 与系统 目标的一 致性是评价 的基本原则 。
等 对信息 的要求精、准确率 要高 . 并反映实际情况 安全可靠。信息 的适用性 : 社会 对信息的需求 一般要 求满足特定 的具体条件 . 要求其适用性强 . 否则 , 再好的信息也 没有现实意义 信息的经济性 经济效 益是信 息资 源营理 系统追求 的首要 目标 所提供
信 息化评价不 同于某பைடு நூலகம்具体 信息 系
统 的评价 信 息系统评价 也不 同 于某软 件产品或信息 基础平 台的
营、 高顾客满意度、改善公 司形 提
象等项 目反映。 第二 类 外部价值则是企业
评价 ;企 业信 息化评 价包括 了信 息系统评价 、企业 运营环境评价 企业管 理系统评价 和业务 系统评
为 了满足 社会公 众 的需 要或 为了
满足政 府的有关规定而建立的信息系统 它体现 了企业 的外部价值或社会效益 。 价等 企业管 理系统 就是要使企 业 内 例如, 向政府管 理部 门提供 的电子报表、 方的税 务 申报 管理 系统 、 地 环保 检测系 的各 系统 能协调运作 发挥协同效
企业信息化论文六篇

企业信息化论文六篇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1目前,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计算机已经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各种计算机管理软件不断涌现,如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可以看到,随着企业自身的进展,其对信息化的要求必定提高,而企业信息管理应用领域的拓宽,使信息化与核心业务关联度不断提高。
同时,信息化的简单程度也在增加。
在当前一些所谓实现信息化的企业中,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投入带来的不是信息化过程的加速,而是系统常常消失各种问题,计算机帮助管理的效果不明显,从而造成“信息化成本高,效益难以显现”的尴尬局面。
造成这一问题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与数据的问题难以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简单消失信息分散,数据不同等问题,这是由于系统不同、服务的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使企业内部系统相互割裂,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还会造成同一数据的反复录入。
这种状况导致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中反映出来的结果不同,既铺张了人力和物力,还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无专业人员维护数据与系统企业购买一套系统,一般是由厂家进行几次培训之后就交付管理人员直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消失问题,一是管理人员自己摸索解决,二是寻求厂家的关心。
实际上,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是分割的,没有专业人员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维护和使用。
在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认为,用或不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管理工作并无大的影响,而学习使用新的系统繁琐简单,传统的人工办公形式在企业中依旧可用可行。
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有系统无人用的局面,也使管理系统成为了面子工程。
3将信息系统作为事后记录的工具由于企业内部一些员工的学习力量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较少使用信息系统,而只是在总结归纳工作整体状况时利用系统汇总数据,出具分析报告。
这样,系统就成为一个事后记录工具,通过记录工作中的一些数据,导出管理者需要的报表,实现影响决策的目的。
这样使用信息系统在总结分析工作中的确提高了效率,但在日常工作中并未转变企业原有的传统人工模式和管理流程,也就丢失了竞争优势,制造的效益也微乎其微。
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信息化来提升竞争力。
信息化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方法,更是企业与外界沟通、交流、竞争的方式。
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建立指标体系之前,必须要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目的。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对企业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传递,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企业信息化,是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因此,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评估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1.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支撑,包括网络、服务器、电脑、软件等。
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需要考虑相应的硬件设施、软件架构和相关技术储备等方面。
2. 系统集成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多个系统和软件的集成;对多个系统和软件进行集成,能够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集成能力,需要考虑多个系统和软件的集成效率、稳定性以及整合能力等。
3. 数据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数据安全十分重要。
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据安全性,需要考虑企业数据的备份、恢复能力、数据加密能力、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方面。
4. 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应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来提高企业效率。
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流程,需要考虑优化的程度、管理情况、流程协同、流程可扩展性等方面。
5. 客户服务信息化建设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通过客户管理建设等方式,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客户服务能力,需要考虑服务质量、服务方式、服务响应能力等方面。
6. 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来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
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能力,需要考虑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
总之,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善。
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但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价工作,先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企业信息化项目特点及评价目的,探索、筛选和建立适合企业的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选择合适评价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突破,以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平台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创新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直接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所以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效果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做好信息化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信息化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我国后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多年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1988年项目后评价实施的准备和起步阶段;80年代后期是企业后评价的试点和实施阶段;20世纪90年代,企业项目后评价进入发展阶段。
三、信息化项目后评价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技术进步,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逐年增加,信息技术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价值。
为衡量和评价信息化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投资回报,某公司组织编制了《信息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简称“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初步规范了信息化项目后评价工作。
指标体系按特定方法将各项指标分为目标层、评价层、分析层、操作层。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企业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应注重技术革新,主动学习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采取多元化管理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统筹兼顾,确立长期可行性发展目标,保证企业日常工作平稳开展。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早期的“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中重点强调“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重点支持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远程诊断管理等物联网应用”。
到《“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企业信息化越来越重视。
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将现代化技术融入日常管理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品质和成效,并用积极的态度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科技;指标体系引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为现代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现代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
在迅速变化的技术革新下,怎样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因此本文在多个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建立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有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1目的及意义20世纪末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掀起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后新的经济增长带点,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世界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将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过程数字化和系统化,从管理角度来说,企业信息化简化了企业的管理过程,改变了原来烦琐刻板的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效率与执行力;从生产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在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运行、决策效率;从数据角度来说,企业信息化工具可以有效整合数据并减少数据孤岛的现象。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研究——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研究——以徐州工程机械集
团有限公司为例
李秀丽;霍久真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参考》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一、文献综述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是企业信息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焦点。
ChenHL(2004)等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来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和服务等,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制造业企业更灵活、更强大、适应性更强,并最终获得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从信息化软件的选型、规划、实施、到验收的过程。
【总页数】10页(P96-105)
【作者】李秀丽;霍久真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J], 杨晓敏
2.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 [J],
3.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J],
4.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J],
5.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追求卓越高质量发展的大器文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摘要:在总结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内涵。
根据指标建立的原则,结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自身特点,构建了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从而为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基础。
论文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煤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
国内已有一些学者研究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
建立科学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出差距,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更好地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1.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交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1.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
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
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
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
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
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
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浅谈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浅谈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倪艳英优沃德(北京)粘合剂有限公司【摘要】企业的绩效评估工作,对于企业的运营、决策和管理,乃至其发展和壮大都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因此研究和分析信息化技术在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的意义,以及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并简单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许多企业都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然而在推行信息化战略时,大部分企业还面临着不少实际的问题,企业通常很难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企业也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计划。
所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规范、科学、合理、实用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以更好的开展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从而保障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完成,有效的改善和丰富我国企业绩效评估方法和理论。
一、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意义信息化绩效评估的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暂,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并且仍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在特定的发展时期以及特定的企业中,对于信息化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差异,故而其对企业绩效评估工作的价值也各有不同。
在大多数的工业企业里,信息化技术通常被用作辅助性、服务性的措施,主要负责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对于内部信息管理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作为一种高回报的企业战略投资策略,是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对于绩效管理有着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
在信息化评估时,不应该局限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效率、性能等指标性参数的评价,更应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价值、政策执行、利润增长、业务扩大、效率提升、客户扩充等综合而全面的评估信息化体系对于企业绩效管理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针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思路,并从产出角度设计了一套分层次的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与人的主观认识密切相关,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因而,本文还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模糊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
但信息化战略实施之后,企业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企业难以对信息化应用效果及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绩效进行充分的评估,企业也无法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持续改善计划。
因而,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对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所谓的信息化绩效评价其实是着眼于投入角度的信息化水平评价,即从信息化装备、信息化人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投入角度综合考察企业所处信息化的水平或阶段。
但实践中,信息化建设投入高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竞争力,也即企业信息化的绩效并非与投入成正比关系,所以将企业信息化评价,从传统的“以投入为主”确定信息化水平,转变为“以绩效为主”确定信息化成效,具有重要的政策引导和实践价值。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缺乏系统性,多从传统的财务角度考察信息化效果。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流程重组为基础,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既是一个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过程,又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有效配置信息资源后所取得的业务成果,因而,信息化绩效不是一种事后的结果性反映,它不仅与最终系统的功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成果(有效满足预期使命目标的结果)的实现相关,而且包含信息化进程中蕴含着的企业运营效能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和量化的一种方法。
一个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策略和建议,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提升。
1.战略支持力度战略支持力度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信息化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信息化项目管理和实施、战略执行效果和绩效评估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信息化战略,并加强对战略执行的跟踪和评估。
2.组织结构和流程组织结构和流程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化组织的建设和运作、信息化流程和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人才队伍和培训等。
企业应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同时重视信息流程的优化和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创新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创新评估指标包括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信息化技术合作与运营等。
企业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积极与外部技术伙伴开展合作与运营。
4.IT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IT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评估指标包括企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等。
企业应关注IT基础设施的健全性和可靠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客户隐私。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评估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的特殊需求,定制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应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能够量化和精确判断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和水平,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合理建议。
最后,企业信息化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信息化策略和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断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研究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益。
因此,在进行评价指标研究时,必须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减少错误率信息处理速度和错误率是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应该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减少错误率,从而提升管理效益。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从而减少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企业内部协调和沟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还包括加强企业内部协调和沟通。
通过信息化技术,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可以更好地协调员工的工作和生产活动。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1.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指标。
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信息化覆盖范围、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流程等。
2.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也是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
企业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工作效率情况:生产量、生产速度、资源利用率、生产成本等。
3.信息安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又复杂,因此信息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企业应该评价自己的信息安全情况,防范内部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提高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水平。
4.员工素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是企业员工。
高素质、技能娴熟的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此,企业应该评估员工素质和技能状况,从工作技能、态度等方面评估员工素质。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3年信息管理学院学士论文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Economic Benefits fromEnterprise Information摘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元的企业其信息化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企业以投资回报为生存准则,因而对信息化的投资结果相当重视,但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却无法给企业提供这样的投资回报信息,使企业信息化投资效果显得扑朔迷离,从而阻碍了企业的信息化投资步伐。
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投资的评价,但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差异化明显,这种研究方法无法适应目前信息化投资的多元化现状。
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研究较少方法,此后采用的其他方法也因为信息化评价的模糊性一直没有突破,在实际评价中应用甚少。
基于以上的思路,本文在借鉴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指标。
从传统企业的人、财、经营、管理、发展五个维度出发,立体化的去评价。
跳出企业自身增加了企业的相关者人的这个关键维度,同时增加了企业发展维度作为对动态效益的衡量,构建了比较全面地5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但是,实际上在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企业中,又有多少企业真正用效益指标或标准来衡量本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又有多少企业能够拿出具体指标来证明本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在评判信息化对提高企业效益方面,难以找到一个标准的尺度。
若能找到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程度进行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就能科学地评价其效益。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es with each new day today, as the social economy is the basic unit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nvestment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Enterprise to return on investment for survival,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tandard investment results, but at 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cannot give enterprise to provide such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return of the investmen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vestment effect is complicated and thus prevented the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investment pace. Previous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vestment, but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olutions differentiation, this method obviously can't adapt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atpresent inform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formation economy benefit evaluation method, then less the other method also because the fuzziness of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has been no breakthrough, in actual applic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little. Based on the above ideas as a reference, this paper analysis for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correlation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uoWei degree evaluation system index. From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human, financial, busines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five dimensions, three-dimensional go to evaluation. Enterprise itself increased the enterprise to jump out of the key dimensions of stakeholders, but also increase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dimensions of dynamic benefit as the measure of the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5 dimensions.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enterprise benefit for the purpose, but, in fact, i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how many enterprise with real benefit index or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level? And how many enterprises to take out specific indicators to prov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In the assessment information to improve business efficiency, hard to find a standard scale. If you can find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degree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can science evaluation and its benefit.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投资回收期法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并取得初步成效。
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论文

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摘要:本文按照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差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初步构建了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从而建立了一个更加合理优化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0 引言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煤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
国内已有一些学者研究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但是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还需要继续优化,建立更加科学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出差距,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更好地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
主成分分析作为数学理论较为成熟的多元统计模型,具有数据处理及降维优势,可以针对构建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步构建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1 初始的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相继出台的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并且结合国内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国际上权威性已经被认可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度量体系,该指标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然后,按照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差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将原来的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分。
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3大层次,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安全信息化,营销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人才等8个一级指标,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下辖信息化投入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每百人计算机拥有率、网络性能水平、计算机上网率、数据库建设水平等5个的二级指标;信息化安全下辖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资比重、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等2个二级指标;生产信息化下辖信息技术对煤炭生产的支持水平、生产自动化控覆盖率、生产设备管理覆盖率、自动化控制质量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安全信息化下辖安全生产监控覆盖率、安全生产调度水平、煤矿安全自动化水平、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营销信息化下辖煤炭企业网上销售率、煤炭企业网上采购率等2个二级指标;管理信息化下辖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应用覆盖率、决策信息化水平、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企业网站建设覆盖率等5个二级指标;信息化战略规划下辖信息化重视程度、信息化规划水平、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的支持度、流程及规范对信息化的支持度等4个二级指标;信息化人才下辖企业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员工学习的电子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技能普及率等4个二级指标。
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

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摘要:本文构建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导我国正在进行的制造业国企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也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1、引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必须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正在不断推动进行中,然而如何有效地建设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信息人力资源配备,利用信息资源以及开展企业电子商务等业务,避免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成为信息孤岛,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题。
因而,企业信息化评价作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健康、持续、合理、快速和高效发展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意义。
2、建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1 建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1)描述作用。
能够描述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以作为进行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分析作用。
能够反映制造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某一环节或层面的应用状况与程度,是对其某个侧面的反映和认识。
(3)评价作用能够反映制造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某一环节或层面的应用状况、程度与企业需要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反映出制造企业信息化满足企业需要的程度或差距的大小。
(4)导向作用。
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业务,制定新的信息化战略,以适应企业发展战略。
2.2 建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制造企业信息化的评价不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而且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尺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因而在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或评价模型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2.2.1 科学性原则要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及权数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
设计的指标要便于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缩小误差,从而保证指标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作者:高斌袁清文富元斋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12期摘要:依据和谐理论,利用该理论的“两轨、两场”的概念模型进行分析,使企业信息系统由不和谐状态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
主要创新与特色:一是面对复杂的系统环境,把系统和谐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系统指标构建中。
二是结合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和谐管理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和谐理论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系统层次分析法0 引言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和谐理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的主题,并且利用“双规则”机制,可以使企业信息化状态由不和谐状态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
1 和谐管理理论的理论综述1.1 和谐管理理论的内涵席酉民提出和谐管理的定义为:“和谐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
”系统的和谐性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
可以用数学函数表达式如下:H=(h1+h2+h3+h4)其中:h1-构成和谐性;h2-组织和谐性;h3-内部环境和谐;h4外部和谐;H-系统总体和谐性。
1.2 和谐机制和谐机制包括和谐运行机制和和谐控制机制两个方面。
和谐性,主要是指系统构成、系统组织、系统内部环境、系统外部环境和系统总体等方面的和谐运行。
和谐控制机制是维持系统的和谐运转,排除系统运行中产生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管理理论认为,和谐控制机制应该是“两轨”、“两场”的机制。
“两轨”指硬性组织手段的控制和法律制度的制约,“两场”指的是协同力场和促协力场,协同力场是指由组织机能、人的精神、道德、行为习性和系统文化等构成的一种无形的内部环境,促协力场是指系统的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一种影响,“两场”的机制就是指协同力场的激励和协调以及促协力场的影响和诱导。
应用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按照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出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客观真实地评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为正确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我国政府自2000年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战略后,企业信息化由此形成热潮。
当前,企业在其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片面追求采用高、新、全的技术,而不顾自身的信息化基础水平如何,造成了众多企业的信息化投资不能产生合理的回报,甚至失败。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投资前必须准确地测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信息化投资战略。
制造业在工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研究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建设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业务过程和结构,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各项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具有以下内涵:(本文以制造行业的企业为研究背景,如没有特殊说明,下文中“企业”专指“制造业企业”,“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范围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
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发信息和知识资源、调整或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这三个方面主要内容可以简称为技术、信息和管理。
其中,技术是工具和条件,信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和归宿。
信息化的本质是在制造企业的各个环节,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利用,提高人和设施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信息化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及水平,为企业各项活动服务;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摘要:依据和谐理论,利用该理论的“两轨、两场”的概念模型进行分析,使企业信息系统由不和谐状态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
主要创新与特色:一是面对复杂的系统环境,把系统和谐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系统指标构建中。
二是结合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和谐管理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和谐理论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系统层次分析法
0 引言
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和谐理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的主题,并且利用“双规则”机制,可以使企业信息化状态由不和谐状态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
1 和谐管理理论的理论综述
1.1 和谐管理理论的内涵席酉民提出和谐管理的定义为:“和谐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
”系统的和谐性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
可以用数学函数表达式如下:
h=(h1+h2+h3+h4)
其中:h1-构成和谐性;h2-组织和谐性;h3-内部环境和谐;h4外部和谐;
h-系统总体和谐性。
1.2 和谐机制和谐机制包括和谐运行机制和和谐控制机制两
个方面。
和谐性,主要是指系统构成、系统组织、系统内部环境、系统外部环境和系统总体等方面的和谐运行。
和谐控制机制是维持系统的和谐运转,排除系统运行中产生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管理理论认为,和谐控制机制应该是“两轨”、“两场”的机制。
“两轨”指硬性组织手段的控制和法律制度的制约,“两场”指的是协同力场和促协力场,协同力场是指由组织机能、人的精神、道德、行为习性和系统文化等构成的一种无形的内部环境,促协力场是指系统的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一种影响,“两场”的机制就是指协同力场的激励和协调以及促协力场的影响和诱导。
这种作用机制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从而保持系统的和谐发展。
2 基于和谐理论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2.1 企业信息系统和谐度计算和谐性的概念是从总体的角度
提出的,而这个整体性是由其要素状态空间x组合形成的状态空间x来体现出来的。
其中任何状态x都必然对应着一定的和谐程度,这个和谐程度记为:
hx=h(x)
2.2 指标体系的设计根据国内相继出台的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结合目前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企业信息化定性分析法,再给出定性评价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同时,以和谐理论为依
托,利用和谐理论的“两轨”、“两场”的机制,对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进行细化规划分类(见表1)
2.3 指标权重的确立针对上一层次的指标,对下一层次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相互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两两相互比较的资料收集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而得。
本课题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率85.7%。
构造a-b,b1-c,b2-c,b3-c,b4-c的判断矩阵及得出的特征向量w,并且得到层次总权值表如下。
3 结论
本文在实践中总结下来的企业信息化的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和谐理论的“两轨”,“两场”机制,构建了新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其有效性在文中的例子中得到了检验,但是真正的有效性检验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2:40-103, 123--133,151-238.
[2]kingston david a,tairo ken,bergman ken.enterpris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for joint
forces[j].engineer.2004.
[3]wiggins richard.northern light’s single point: build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s.searcher.2001.9(7).
[4]翟华明.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研究[u].哈尔滨工程大
学.2006.
[5]李楠.企业和谐信息化机制构建——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企业信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
“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008bzc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