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有图电化学选择题
高考电化学2014-2019真题练习详解版

电化学2014-2019真题练习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天津理综,4)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2.(2018·全国卷Ⅱ·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2-3+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 Na3.(2014·北京卷·8) 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A.锌锰电池B.氢燃料电池C.铅蓄电池D.镍镉电池4.24-H2C2O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5.(2017·全国Ⅲ·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6.(2016·课标全国Ⅱ,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2014年高考电化学新题解析及备考启示(下)7页

2014年高考电化学新题解析及备考启示(下)三、考查微粒的移动方向例4 (1)(2014年福建卷,24题节选)如图1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示意图。
图1①该电化腐蚀称为。
②图中A、B、C、D四个区域,生成铁锈最多的是(填字母)。
(2)(2014年新课标I卷,27题节选)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图2(已知: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解析】(1)①海水(主要为氯化钠的稀溶液)是中性溶液,铁在中性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
②海水表面溶解的氧气最多,氧气得电子生成OH-;C处的铁失去电子生成Fe2+,可以想象为水面生成的OH-与C处生成的Fe2+相互吸引并结合生成Fe(OH)2,Fe(OH)2进一步被表面海水中溶解的氧化为Fe(OH)3, Fe(OH)3分解生成铁锈,故在靠近表面的B 处生成的铁锈最多。
各反应发生的大致区域如图3所示:图3(2)①电解稀硫酸的阳极是“放氧生酸”:2H2O-4e-O2↑+4H+。
②电解NaOH稀溶液的阴极是“放氢生碱”:4H2O+4e-2H2↑+4OH-。
阳极室不断生成的H+与原料室的H2PO2-相互吸引,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3PO2。
③“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说明H3PO2及H2PO2-具有还原性。
合并前后的不同在于:合并前H2PO2-没有与阳极接触,合并后具有还原性的H2PO2-与阳极接触放电(失去电子)被氧化为PO43-。
2014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 mol·L-1 NH4Cl溶液的pH=5.25.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6.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是()A.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取出导气管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C.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先加热二氧化锰,后滴入浓盐酸D.混合浓硫酸和浓硝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7.“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8.如图为课本中的插图,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①H2、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1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1.下图是制取、洗涤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
12.A.装置①中,c为阴极,d为阳极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C.装置③中X为浓硫酸,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14. 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入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
高考电化学练习题及详解

高考电化学部分练习题及详解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内可以是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做负极、铜做正极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解析A项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B项中会发生反应:KCl+AgNO3===AgCl↓+KNO3,生成的AgCl会使盐桥的导电性减弱,所以不能使用KCl,可换成KNO3。
C项中由于铁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而铜可与之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失电子被氧化,做原电池的负极,所以选项C错误。
D正确。
答案 D2.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解析装置A和C中无外接电源,且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装置,铜作正极,放出H2。
装置B是电解池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
装置D也是电解池装置,铜作阴极,阴极H+得到电子生成H2。
答案 B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C6充电CoO2+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放电锂离子电池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6-e-===Li++C6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Li++e-===LiCoO2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解析A项,充电时,发生电解池反应,电池负极即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Li++C6+e-===LiC6;B项,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中,含活泼氢的有机物作电解质易得电子;D项中,锂相对原子质量小、密度最小,所以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高,故正确选项为B项。
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整理电化学

9.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9.C10.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 + 2LiCl + Ca = CaCl2 + Li2SO4 + 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 + 2Cl- - 2e- = 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 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10. 【答案】D 【解析】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为PbSO4 +2e- = Pb + SO42-,错误;B、放电过程为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C、每转移0.1mol电子,生成0.05molPb,为10.35g,错误;D常温下,电解质不能融化,不能形成原电池,故指针不偏转,正确。
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A10.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B2Al + 3Ag2S + 6H2O -----> 2Al(OH)3 + 6Ag + 3H2S11、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基础综合检测

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电化学基础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1)“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C.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解析:结合蓄电池装置图,利用原电池原理分析相关问题。
A项,负极反应为Na-e-===Na+,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故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B项,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二价镍离子;C项,正极上NiCl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NiCl2+2e-===Ni+2Cl-;D项,钠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生成Na+,Na+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答案:B2.(2013·浙江理综,11)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IO-3C .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 +3H 2O=====通电KIO 3+3H 2↑D .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解析:结合题给电解槽装置,利用电解原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该电解槽的两极均为惰性电极(Pt),在一定条件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说明发生电极反应:2I --2e -===I 2,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显蓝色可知,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阴极上溶液中的H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 2O +2e -===H 2↑+2OH -(或2H ++2e-===H 2↑),A 项正确。
2014年高考化学真题之专题专题21-电化学

1.(2014全国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 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2.(2014广东)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Al,其它均为Cu,则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 + 2e-= Cu3.(2014北京)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A.锌锰电池B.氢燃料电池C.铅蓄电池D.镍镉电池4.(2014福建)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 + Cl2 = 2Ag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 e– = Ag + 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5.(2014大纲卷)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6.(2014天津)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2放电充电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放电充电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7.(2014浙江)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
新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电化学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3.(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2)如右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 溶液的U 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K 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B .K 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 逐渐升高C .K 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K 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 N A 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 气体4.(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9)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 -Ni 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 +H 2O +e -→Ni(OH)2+OH -B .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 溶液C .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 +OH -→M +H 2O +e -D .MH 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5.(2014·全国理综II 化学卷,T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 为电池的正极B .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 2O 4=Li 1-x Mn 2O 4+xLiC .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 .放电时,溶液中的Li +从b 向a 迁移6、(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20-I )(6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碱性锌锰电池中,MnO 2是催化剂 B .银锌纽扣电池工作时,Ag 2O 被还原为Ag C .放电时,铅酸蓄电池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D .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7、(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3)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 溶液(含有少量的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B 、阴极逸出气体C 、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D 、溶液的PH 变小饱和NaCl 溶液8.(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11)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Al,其它均为Cu,则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 + 2e- = Cu9.(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2014部分电化学高考题

2014年部分高考题汇编-电化学1、(2014 新课标I)(H3PO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力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3)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4)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杂质。
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H3PO2H+ + H2PO2-;(2)2H2O - 4e- = O2↑ + 4H+;(3)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4)PO43-;H2PO2-或H3PO2被氧化。
2、(2014 新课标II)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答案C3、(2014 山东)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mol。
(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a.KCl b. KClO3 c. MnO2 d. Mg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电化学Word版含解析

电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3山东烟台诊断,13)下列与装置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a中,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中H+的浓度越来越大B.图b中,Al电极作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Al3+C.图c中,发生的反应为Co+Cd2+Cd+Co2+D.图d中:K分别与M、N连接,Fe电极均受到保护不会腐蚀2.(2013福建龙岩质检,11)已知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呈蓝色。
某同学进行如下图的实验,将左铁棒的上、下两端各联上一锌片,而在右铁棒中段联上一铜片(如图1),并将它们同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胶质溶液中。
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图中的甲、乙、丙、丁、戊、己等六区均有变化(如图2)。
下列关于各区变化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区呈现蓝色B.乙区呈现红色C.戊区产生Cu2+离子D.丁区产生Fe3+离子3.(2013北京丰台一模,10)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为铁氰化钾K3[Fe(CN)6]和亚铁氰化钾K4[Fe(CN)6]的混合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K+移向催化剂b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Fe(CN-e-Fe(CNC.Fe(CN在催化剂b表面被氧化D.电解质溶液中的Fe(CN和Fe(CN浓度基本保持不变4.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Cl2↑+H2↑+2OH-B.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CuCl2溶液和MgCl2溶液分别得到单质Cu和MgC.下图为电解足量氯化钠溶液的装置,一段时间后两极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1D.电解精炼铜时,相同时间内阴极析出铜的质量比阳极溶解铜的质量大5.下图是一套电化学装置,对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是原电池,装置B是电解池B.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pH增大C.a口若消耗1 mol CH4,d口可产生4 mol气体D.a口通入C2H6时的电极反应为C2H6-14e-+18OH-2C+12H2O6.(2013浙江十校联考,11)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
2014届通辽一中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图像选择题

1.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2.某同学将某种金属分别与等体积甲、乙两种溶液反应,所加金属的质量与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论可能正确的是()A.金属是镁,甲溶液为0.2 mol·L-1盐酸,乙溶液为0.1 mol·L-1盐酸B.金属是铁,甲溶液为pH=1的醋酸,乙溶液为pH=1的盐酸C.金属是铝,甲溶液为0.1 mol·L-1盐酸,乙溶液为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D.金属是铝,甲溶液为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乙溶液为0.1 mol·L-1盐酸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2-4、CO2-3等离子。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和Na+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仅含有Na2SO44. 在5 mL 0.05 mol·L-1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l·L-1 AgN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5.业生产的生石灰中常混有二氧化硅和石灰石。
现将该生石灰样品溶于过量的盐酸中。
然后在不断搅拌(必要时可以加热)的情况下,向反应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如果纵坐标表示固体难溶物的质量(m),横坐标表示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6.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lCl3溶液时,下图中的电解过程变化曲线合理的是()7. 将0.4 g NaOH 和1.06 g 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
内蒙古通辽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1.海水提取金属锂的装置如下图,工作时,在电极C依次检测到两种气体。
下列说法A.电子的流向为:电极d→电极b→电极a→电极cB.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C.丁基锂可用LiNO3水溶液代替D.若导线中转移1mol电子,则电极c产生气体质量在8g和35.5g之间答案:D解析:根据海水提取金属锂的装置图知,电极d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金属锂,则电极c为阳极,依次检测到两种气体即氯离子先放电生成氯气,后氢氧根放电放出氧气,所以电极b是负极、电极a是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电极b是负极、电极a是正极,电极d为阴极,电极c为阳极,所以电子的流向为:电极b→电极d,电极c→电极a,故A错误;B.因为电极c首先放出氯气,为平衡电荷,所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C.因为金属锂与水发生反应,所以LiNO3水溶液电解提取不到金属锂,故C错误;D.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若导线中转移1mol电子,则电极c产生气体全是氯气质量为35.5g,全是氧气气体质量为8g,所以产生气体质量在8g和35.5g之间,故D正确;故答案选D。
2.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已知:盐桥中装有琼脂凝,内含K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移动SO-)增大C.片刻后甲池中c(24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处变红色答案:A解析:甲、乙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是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含有硫酸钠溶液的滤纸是电解池,a是阴极,b是阳极。
【详解】A.该原电池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正确;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B错误;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盐桥中的Cl-移向甲烧杯,所以片刻后甲池中c(Cl-)增SO)不变,C错误;大,c(2-4D.滤纸b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溶液中OH-放电,使得b处c(H)+增大,故滤纸b处不会变色,而a处是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H+放电,使得a处c(OH-)增大,故变红的是滤纸a 处,D错误;故答案选A。
内蒙古通辽市高中化学选修一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1.铅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中,如图所示。
铅蓄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b 为负极,PbO 2为正极B .H +离子移向PbO 2电极C .电子从Pb 流向PbO 2D .负极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负极反应方程式为:2--44Pb SO 2e =PbSO +-;正极反应方程式为:+2--2442PbO 4H +SO 2e =PbSO 2H O +++【详解】A .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故Pb 为负极,PbO 2为正极,A 项正确;B .根据分析得到,氢离子与PbO 2反应,故H +移向PbO 2电极,B 项正确;C .Pb 失电子,PbO 2电极得电子,故电子从Pb 流向PbO 2,C 项正确;D .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 项错误;答案选D 。
2.下列化学转化能用于工业生产的是A .钠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钠B .电解NaCl 溶液制金属钠C .二氧化碳和烧碱反应制纯碱D .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漂白粉 答案:D【详解】A . 工业制氯化钠是用海水晒制而得,不是用钠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钠,这样成本太高,故A 错误;B . 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阴极上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得不到金属钠,应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B 错误;C . 氢氧化钠成本高,不适宜工业生产,工业上用饱和食盐水和氨气、二氧化碳制备纯碱,故C 错误;D . 工业制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故D 正确;故选D 。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 mol 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的质量变化:甲减小乙增大B.溶液pH变化:甲减小乙增大C.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V甲=V乙D.电极反应式:甲中阴极为Cu2++2e-=Cu,乙中负极为Mg-2e-=Mg2+答案:C【详解】A.甲为电解池,总反应为:2CuSO4+2H2O 通电2Cu+2H2SO4+O2↑,乙为原电池,总反应为:Mg+2HCl=MgCl2+H2↑,故甲溶液质量减小,乙溶液质量增大,故A正确;B.甲中生成H2SO4,pH减小,乙中消耗盐酸,pH增大,故B正确;C.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mol时,甲中产生0.25molO2,乙中产生0.5molH2,故相同条件下,甲乙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C错误;D.甲中阴极为Cu2+放电,电极反应为Cu2++2e-=Cu,乙中负极为Mg放电,电极反应为:Mg-2e-=Mg2+,故D正确;故选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014年高考分类题库(人教大纲版):考点5 电化学 Word版含解析

考点5 电化学
选择题
(2014·大纲版全国卷·9)下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选C。
首先确定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MH+NiOOH M+Ni(OH)2,设储氢材料MH中M、H均为0价,MH作负极材料,而NiOOH作正极材料,正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负极反应式为MH+OH--e-H2O+M(充电时负极反应为其逆反应),则A
项正确,C项错误;电池的电解液可为碱性溶液(KOH溶液),不能为酸性溶液(会与NiOOH反应),B项正确;MH中氢密度越大,放电时放出的电量越多,其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D项正确。
2014高考化学查缺补漏集中营图像、表格型选择题

2014高考化学查缺补漏集中营:图像、表格型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题组一溶液变化类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D、E三点处K w间的关系:E处>A处>D处B.温度不变时,往水中通入适量HCl气体,可以使水的电离从A点变化到D点C.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入适量CH3COONa固体,可以使水的电离从A点变化到C点D.在B点处,0.5 mol·L-1的H2SO4溶液与1 mol·L-1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7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水电离及K w有关知识。
由图像知A、D、E三点均为25 ℃的情形,K w不变,A错;温度不变时,往水中通入HCl气体,形成盐酸抑制水电离,c(H+)增大而c(OH-)减小,可以从A点变化到D点,B正确;温度不变,水中加入适量CH3COONa,因CH3COO-水解c(OH-)增大可以使A点变化到E点,而不是C点,C错;D项中,B点对应K w=10-12,中性时pH=6,故0.5 mol·L-1H2SO4与1 mol·L-1KOH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所得溶液pH =6,D错。
2.常温下,K sp(CaSO4)=9×10-6,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c两点均可以表示常温下CaSO4溶于水所形成的饱和溶液B.a点对应的K sp等于c点对应的K spC.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2-4)一定等于3×10-3mol·L-1D.向d点溶液中加入适量CaCl2固体不可以变到c点答案AD解析CaSO4溶于水达到溶解平衡时,c(Ca2+)=c(SO2-4),故a、c两点不代表CaSO4溶于水的情况,A错误;温度不变,K sp不变,根据K sp表达式知,曲线上的点对应的K sp为定值,B正确;b点时Q c=4×10-3×5×10-3=20×10-6>K sp(CaSO4),故b点时将有沉淀生成,无论b点到达a点或c点,溶液中c(SO2-4)一定等于3×10-3mol·L-1,C正确;向d点溶液中加入CaCl2固体,c(Ca2+)增大,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可以变到c点,D 错误。
通辽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选择题专项经典练习卷(培优)

一、选择题1.2H S 是一种剧毒气体,对H 2S 废气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122222H S g +O g =S s +2H O l ΔH=632kJ mol ⋅﹣﹣。
如图为质子膜2H S 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电流从电极a 经负载流向电极bB .电极a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22H S+4e =S +4H ﹣C .当反应生成64gS 2时,电池内部释放632kJ 热能D .当电路中通过4mol 电子时,有4mol H +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答案:D 【详解】A .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b 经负载流向负极a ,故A 错误;B .电极a 即负极H 2S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电极反应为-+222H S-4e S +4H ,故B错误;C .当反应生成64gS 2时即1mol ,则消耗1mol 氧气,但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电池内部几乎不放出能量,故C 错误;D .正极反应为+-22O +4H +4e2H O ,所以当电路中通过4mol 电子时,有4mol +H 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D 正确; 故选:D 。
2.锂空气电池作为新一代大容量电池而备受瞩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锂空气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随着电极反应的不断进行,正极附近的电解液pH 不断升高B.若把碱性电解液换成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则正极会因为生成Li2O而引起碳孔堵塞,不利于正极空气的吸附C.放电时,当有22.4LO2(标准状况下)被还原时,溶液中有4molLi+从左槽移动到右槽D.锂空气电池又称作“锂燃料电池”,其总反应方程式为4Li+O2=2Li2O答案:D【详解】A.正极为多孔碳棒电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附近c(OH-)不断增大,电解液pH不断升高,A正确;B.若把电解液换成固体氧化物,则正极O2+4e-=2O2-,与负极迁移的Li+生成Li2O堵塞碳棒表面孔隙,使碳棒的吸附能力减弱,不利于空气的吸附,B正确;C.放电时,当有22.4LO2(标准状况下)被还原时,生成2molO2-,为保持电解质的电性平衡,左槽有4molLi+移到右槽,C正确;D.锂空气电池工作时,负极4Li-4e-=4Li+,正极O2+4e-+2H2O=4OH-,其总反应方程式为4Li+O2+2H2O=4LiOH,D不正确;故选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014年高考分类题库(新课标版):考点9 电化学 Word版含解析

考点9 电化学一、选择题1.(2014·浙江高考·5)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
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
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M NiOOH+MH已知:6NiOOH+NH3+H2O+OH-6Ni(OH)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iMH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B.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M+e-MH+OH-,H2O中的H被M 还原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练运用电化学原理判断所发生的反应及化合价变化的元素。
(2)结合信息、氧化还原反应及守恒知识,熟练书写及判断电极反应式。
【解析】选A。
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结合充电时的方程式知A 正确;电解时阴离子移向阳极,B错误;MH中M和氢化合价都是0价,充电时阴极发生水中的氢得电子被还原的反应,不是被M还原,C错误;根据已知信息6NiOOH+NH3+H2O+OH-6Ni(OH)2+N,电解质溶液若用氨水时会发生副反应,D错误。
【误区提醒】MH是金属或合金吸收氢后的物质,但是化合价没有变化,通过分析所给反应可以得到,否则容易将得电子的元素看作是金属而错选。
2.(2014·上海高考·12)如右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气体【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电化学原理;(2)注意电极材料及离子放电顺序。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为x Mg +Mo 3S 4放电充电Mg x Mo 3S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Mg 2+向正极迁移B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 3S 4+2x e -===Mo 3S 2x -4C .充电时Mo 3S 4发生氧化反应D .充电时阴极反应为Mg 2++2e -===Mg解析: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A 正确;由Mg 升高至+2价,结合总反应式可知共转移2x mol 电子,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可知B 项正确;充电时,发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均为Mg x Mo 3S 4,C 项错误;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镁,D 项正确。
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原电池,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2.(2013·长沙市模拟(二)·10)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甲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此装置用于电解精炼铜,则X 为纯铜、Y 为粗铜,电解的溶液a 可以是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B .按图甲装置用惰性电极电解AgNO 3溶液,若图乙横坐标x 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E 可表示反应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F 表示电解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C .按图甲装置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加入0.5 mol 的碳酸铜刚好恢复到通电前的浓度和pH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2.0 molD .若X 、Y 为铂电极,a 溶液为500 mL KCl 和KNO 3的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气体,则原混合液中KCl 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2.0 mol·L -1解析: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阴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铜盐溶液,A 项正确;惰性电极电解AgNO 3溶液时的反应为4AgNO 3+2H 2O=====电解4HNO 3+4Ag +O 2↑,故B 项正确;利用电解CuSO 4溶液的反应式2CuSO 4+2H 2O=====通电2Cu +2H 2SO 4+O 2↑可知,若电解一段时间CuSO 4溶液后加入0.5 mol 的碳酸铜刚好恢复到通电前的浓度和pH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1.0 mol ,C 项错;D 项,阴极析出氢气,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因此若两极气体体积相等则阳极产生的气体只能是氯气,利用氯原子守恒可知混合液中c (KCl)至少为1 mol÷0.5 L =2.0 mol·L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流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2.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SO2-4B.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C.K闭合时,Ⅱ中SO2-4向c电极迁移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4.下面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②>④>①5.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6.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右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Cu2+7.如图a、b、c、d均为石墨电极,通电进行电解(电解液足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甲中a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B.电解时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d电极附近变红C.向乙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组成可以恢复D.当b极有64 g Cu析出时,c电极产生2 g气体8.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双选)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2O+O2=4Fe(OH)3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此过程中电子从Cu移向Fe9.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10.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3-4+2I-+2H+=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
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NaOH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甲组操作时,微安表指针不发生偏转B.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不变C.乙组操作时,C2作正极D.乙组操作时,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I2+2e-=2I-11.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12.有4种燃料电池:A.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B.碱性氢氧燃料电池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D.熔融盐燃料电池,下面是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正极反应的产物为水的是()13. 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 ()A.关闭K2、打开K1,试管内两极都有气泡产生B.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比右侧略多,则a为正极,b为负极C.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出烧杯,向试管内滴入酚酞,发现左侧试管内溶液变成红色,则a为正极,b为负极D.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电流计指针不会偏转14.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电解时,a电极周围首先生成Cl2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 g H2时,b极周围会产生0.02 g H215.烧杯A中盛放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B中盛放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B.A为电解池,B为原电池C.当A烧杯中产生0.1 mol气体时,B烧杯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为0.2 molD.B烧杯中阳极的反应为2Cl--2e-=Cl2↑16.按图中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A.E表示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B.E表示反应消耗H2O的物质的量C.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D.F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1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为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
当K闭合后,在交换膜处SO2-4从右向左移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增大B.B的电极反应:B-2e-=B2+C.y电极上有Cl2产生,发生氧化反应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18.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计有电流通过,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片是负极B.两个铜片都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是阴极D.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19.某同学利用家中废旧材料制作一个可使玩具扬声器发出声音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方向为:铝质易拉罐→导线→扬声器→导线→碳棒B.铝质易拉罐将逐渐得到保护C.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D.碳棒上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H++4e-=H2↑20.由于具有超低耗电量、寿命长的特点,LED产品越来越受人欢迎。
图K19-7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K19-7A.a处通入氧气,b处通入氢气B.该装置中只涉及两种形式的能量转化C.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P—型半导体连接的是电池负极21.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图K19-8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22.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23.有一电解池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24.已知:含Fe2+的溶液与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具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
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在浸有铁氰化钾浅黄色溶液的滤纸上写出特征蓝色的字“祝你成才”。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电池的正极B.“电笔”尖为铁质,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C.该装置阳极反应为:[Fe(CN)6]3-+e-=Fe2++6CN-D.生成上述特征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25.如图是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足量饱和食盐水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E口逸出的是氢气B.向B口中加入含少量NaOH 的溶液以增强导电性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Cl2,便产生2 mol NaOHD.向电解后的阳极室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各物质可以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化学问题。
当闭合该装置的开关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是原电池,乙装置是电解池B.当甲中产生0.1 mol气体时,乙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6.4 gC.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乙烧杯溶液的pH减小D.将乙中的C电极换成铜电极,则乙装置可变成电镀装置27.如图所示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电池充电、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
闭合开关S时,b电极附近先变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充电时,电极B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B.电池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C.闭合开关S后,b电极附近的pH变小D.当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电极上析出气体1 120 mL(标准状况下)28.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29. 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 - 2e- = 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没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30.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31.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