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的朗读课文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人生哲理三、教学难点:掌握复述的方法,学会具体地复述故事情节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
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课文后,能从中得到一些人生方面的启迪。
(二)词语教学(检查预习)训诫(jiè)耸(sǒng)立啜(chuò)泣纳罕(hǎn)嶙(lín)峋(xún)峭(qiào)壁目眩(xuàn)颤(chn)抖(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默读要求:(1)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2)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
(3)了解课文内容大意,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数字2、教师提问,学生抢答(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义?后来又为什么跟着小伙伴们爬山了呢?(4)“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5)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6)“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具体指什么?(四)结合以上问题的要点,复述故事情节1、边讨论边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投影出来,2、复述要求:a、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b、其余部分,把握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来组织c、口齿清楚,声音响亮3、复述步骤:a、把课文分成“爬上悬崖”和“爬下悬崖”两部分,然后分组复述b、给学生3分钟时间准备c、在四人小组内复述d、请两名学生在全班复述e、请其他同学点评(五)感悟道理,体验人生问题设计: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材解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本文与《紫藤萝瀑布》、《短文两篇》、《在山的那边》、《虽有嘉肴》组为“人生单元”,成为引导初一学生关注生活,进而思考人生,珍爱生命的重要组件。
课文中作者回忆他在8岁时爬悬崖,在一处岩石架上的时候陷入两难的境地。
后来他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终于成功脱险。
作者把这一经历延伸到将来的人生之路上,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这是一篇记叙文,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形象生动,人物刻画十分鲜明,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根据从语文中学习得到的经验去照应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学习本课着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关注生活,感悟人生。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识别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评论人物言之有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一步一脚印沉着应对的心理,教会学生能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基础上学生能独立完成课文复述,达到语言流畅,故事主要情节完整。
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书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3篇)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解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精确复述课文内容;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熟悉,提升自己的思想熟悉,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采纳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尝语言;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勇于克制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士气。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把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镇静应付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小时侯一次在小陡崖上的遇险经受。
从这次经受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并且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人生阅历。
同时,这篇文章在构造线索、起伏照顾、心理刻画等方面都特别有特点,语言简练流畅、含蓄委婉。
因此,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正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叙述的人生哲理。
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根底上进展探究,理解的写作意图,学到一些写作技巧。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学习上的,家庭中的与人相处时的……,面对这些,你怎么办呢?其实,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日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受中寻求启发吧。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需留意的:训诫(jiè)迂回(yū)抽泣(chuò)纳罕(hn)头晕目眩(yūn)抖动(chān)(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字词积存)三、默读课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2、故事发生的时间?3、爬崖的孩子有几个?出名字的是谁?4、那座陡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5、孩子们为什么去爬陡崖?6、“我”为什么不下来?7、“我”最终是怎样下来的?(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留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走一步,再走一步》这首儿歌的歌词和曲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唱儿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配合动作和齐唱,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走一步,再走一步》歌曲录音。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PPT投影仪。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播放一段儿歌视频,唤起学生对儿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会唱的儿歌,让学生分享并齐唱一段。
步骤二:学唱《走一步,再走一步》(15分钟)•播放《走一步,再走一步》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跟随节奏晃动身体。
•逐句播放录音,引导学生跟读歌词,并教授发音和重点词汇。
•分段学唱歌曲,先教唱第一段,然后逐句跟随录音齐唱。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流利地唱出整首歌曲。
步骤三:合作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安排一位领唱。
•要求每个小组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配合唱歌,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余小组齐唱合唱部分。
•鼓励学生给予小组表演意见和鼓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步骤四:歌曲创编(20分钟)•鼓励学生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曲调为基础,创作自己的歌曲。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主题,提供一些歌词创作的提示。
•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创作,并在课后进行歌曲演唱比赛。
5.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一起手牵手蓝天上飞起雪花给我们带来快乐6.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唱《走一步,再走一步》这首儿歌,并进行了合作表演和歌曲创编。
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跟随曲调和动作,增加了对节奏和合作的理解。
此外,学生们通过合作表演和创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运用音乐和歌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情感培养。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一、课堂积累,开拓视野1、师出示名言,生齐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
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1、找一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2、教师点出一些词语,由学生造句:心惊肉跳、啜泣、头晕目眩。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
2、从这一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体现在哪个段落上?五、研读课文,培养能力1、生默读讲述脱险经历这一部分,准备复述。
2、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A.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C.尽量用自己的话。
3、复述课文,师生点评。
4、师找出一些语句:嗨,慢着,;我没法──;再见!;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不用客气。
;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看见了。
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出示朗读要求:A.用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B.明晓词语和词组,做到停顿恰当;C.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我设计这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分解问题,一步步克服,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困难是可以一步步克服的,培养他们积极面对挑战的态度。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步步解决。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孩子们理解并实践这一过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图片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步台阶,从1步到10步不等。
还有彩色小石头,每颗石头代表一步。
四、活动过程我出示了一张有10步台阶的图片,问孩子们是否能够一步跳上10步。
孩子们显然做不到,然后我引导他们,可以先跳1步,然后再跳1步,这样一步步跳,最终就能跳到10步。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理解困难是可以一步步克服的。
难点在于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接受这个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对一步步克服困难有了直观的感受。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发现孩子们还不能完全将这个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这是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培养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对我的教学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我在活动中使用的图片卡片和彩色小石头。
这些教具的使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一步步克服困难的过程。
图片卡片上的台阶,从1步到10步,代表了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我让孩子们看到这个挑战时,能够明白,虽然一次性完成10步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先走1步,然后再走1步,这样一步步来,最终就能完成整个挑战。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体会到,即使面对困难,我们也可以通过分解问题,一步步解决,最终达到目标。
而彩色小石头的使用,则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这个过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通用7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位老师,写好讲义是特别紧要的,请大家认真地订立讲义,并参照讲义上的内容来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
本文运用淳厚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了57年前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过。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简单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来,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在父亲的帮忙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过。
告知我们:困难和不安全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决信念,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做起从脚下做起,就能战胜它取得成功。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个刚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心中,充分了对将来的憧憬。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同学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特别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一)引导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联系本身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三、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紧要内容2.领悟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四、教学方法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情景导入、欢乐自学、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佑襄助教学、精彩呈现、点拨归纳等教学方法,信任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实在整合点(一)利用多媒体了解,层层设疑,激发学习爱好(二)利用多媒体出示自学和巩固的相关问题,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加添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学的重点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四)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同学更多的取得关于战胜困难的事例,有助于学问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
六、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⑴字词积累:加横线字注音抽噎()一堵墙()矗立()崩土()颤抖()嶙峋()头晕目眩:当心翼翼:⑵查找莫顿亨特的资料⑶分小组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查阅名人战胜困难的事例(二)激趣导入:(通过多媒体配乐播放一组莫顿.亨特的照片)同学们,他是一名专写青春励志作品的作家,又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
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1、学法指导:⑴ 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⑴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
2、复述抢答:⑴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⑴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⑴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⑴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3、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
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父亲的做法,联系生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检测预习:学习生字词(一)分析结构(学生默读并画出关键词和句子)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
(板书)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哪些内容是详写的?(遇险、脱险)(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指名一个学生读第一部分句子: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里交代自己身体不佳,有什么作用?2、自由放声朗读第二部分“遇险”,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词语。
(1)、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2)、若你是当时那五个男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3、默读第三部分“脱险”: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最后:激动啜泣“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三)、理解父亲的做法,探究其中人生道理(角色扮演父亲与“我”,用直线画出父亲的话,波浪线画出我的话)1、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我脱险呢?2、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3、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四)、齐读最后一段(1)这里的“一小步”和上面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2)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
初中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初中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走一步,再走一步》。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翔的男孩在妈妈的鼓励下,坚持不懈地放风筝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敢挑战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相关语法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勇往直前、不断挑战自我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音频设备。
•课件或教学PPT。
•合适的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风筝的故事背景,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课文对应的视频或播放课文的录音,引导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内容。
3. 听力训练和朗读教师可利用音频设备播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并进行课文的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
4. 阅读理解教师通过多次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并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词汇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生词,扩展相关的词汇,并组织学生进行词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6. 讨论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7. 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坚持不懈努力的话题作文,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课文中的相关知识,如风筝的制作、风筝的传统文化等,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小翔坚持不懈放风筝的故事,并对文章中的隐含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人教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人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的课文,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讲述了坚持努力、不畏困难的重要性。
本篇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读音和意思。
•理解课文的大致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信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坚持努力、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导入课文: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请举例说明。
第二步:学习新词汇(5分钟)呈现课文中的新词汇:走一步、再走一步、努力、稀稀拉拉、迷迷糊糊、就和、一天到晚。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新词汇,然后给出中文意思。
并在黑板上写出所有的新词汇并解释。
第三步:阅读课文(10分钟)1.教师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让学生用默读的方式阅读课文。
3.学生自由阅读,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第四步:让学生回答问题(10分钟)1.老师提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回答: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2.老师追问:你认为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3.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结论。
第五步:巩固知识点(10分钟)1.在黑板上写下课文中的几个重要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2.老师提问: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含义?学生回答并加以解释。
第六步:拓展延伸(5分钟)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自己一次克服困难的故事,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并努力奋斗。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回顾重要的知识点,并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品质的培养。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说课稿(通用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说课稿(通用3篇)《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
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__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学情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和规划。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14~22自然段,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以及两个“啜泣”的细节进行品析。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美教育的区别并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朗读品析有关重点段落。
五、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史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当时的红军战士面临国x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硬是用一双脚板边打仗边走路,一步一步从江西瑞金走到了陕西延安。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啊,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红军战士们,却用坚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学期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中的“我”也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他又是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见课件1)(二)指导复述: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见课件2);2、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第1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
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明的是面对一个好像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生命,生命》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及其意义的庄重思考。
《紫藤萝瀑布》由藤萝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童年时代观察虫蚊、丛草等趣事,有一种物外之趣。
阅读五篇文章,不但对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有关人生问题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决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个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学生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同学来说,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他们是带着父母亲友的期望,在他们殷切的目光中走进初中校园的,因而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与规划。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脚失措,不知该咋办;或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公;或干脆打退堂鼓,畏惧退缩。
总之,他们大都不敢面对困难,正视困难,积极思考,从而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故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依据前面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从三维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尊敬的评委、教师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小学生作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小学作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意思。
2. 能够理解并运用词语、句型和段落。
3. 能够思考,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经历来写作。
4. 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素养。
二、教学方法1. 情境式教学法2. 合作式学习教学法3. 讨论式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 首先,我们来听一下这篇作文的朗读。
2. 阅读朗读后,我们首先从文章开始,引导学生看出文章的主旨。
并从主旨出发,让学生逐段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段落一:作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认识到选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生活中充满了选择。
段落二: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让我们了解了在生活中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很多,比如吃什么,穿什么等等。
段落三:作者告诉我们,当我们需要做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好处和坏处,再进行权衡,做出正确的选择。
段落四: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一开始做的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要有耐心,有信心,走一步,再走一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3. 接下来,让学生关注文章里的词语、句型,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意思。
例如,“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成语,以及“这么做可能会……,但是如果那样做呢?”这样的连词,都需要学生解释。
4. 在梳理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针对这些体验和经历,让学生能够写作。
要求学生用文章中给出的例子,吸纳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做出相关的论述。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素养。
5. 最后,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点评,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思考写作素材,并将自己的见解用句子表达出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_1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外在线索是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是根据“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设定。
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属于第一板块:人与自我。
它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阅读本篇课文,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__中,主要回忆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二、说学生学情: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其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
其二、面对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
其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
其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
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义和中学位于应城偏远湖区,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学生“闷头听讲,教师满堂灌”习惯根深蒂固。
要上好这节展示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语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前面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引导学生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初步读出情感语气的能力及复述课文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__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1【说教材】1、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叙事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
文章回忆“我”童年时代一次遇险、脱险的经过,蕴涵着深远的生活哲理。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特别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写,作者用了相当的笔墨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以及怎样一步一步战胜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觉。
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学好本文,将有助于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探寻规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寻找突破口。
2、教学目标:⑴ 认识目标:① 理清文章情节,把握整体内容。
② 理解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
③ 学习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心理描写的写法。
⑵ 能力目标:① 通过多媒体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能力。
②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阅读理解的能力。
⑶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唤起学生对困难的认识,从而能勇敢地面对困难。
3、教学重、难点分析:在通过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能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说教学对象】初一学生刚踏进中学的大门,虽然具备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本班学生领悟性高,接受能力强,但好胜心强,对自己的能力过于高估,在一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时最容易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来,使他们主动通过网络多媒体资源参与到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中,从而解开心中的疑团。
【说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的特点,我在把握文章内容上采用以下方法:1、抓住文章的标题,因为本文的标题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联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读事件,因为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哲理是通过小时侯的一件事情表达出来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2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2《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2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课文。
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并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的散文。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作为慢班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归纳领悟能力不强,预习不到位,方法欠佳。
针对学生实际,安排2课时,按“引入新课——知内容——明主旨——拓思维——展联想——联实际”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进行内容的复述,主旨的提炼,多角度阅读。
首先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主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中多角度分析课文人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兴趣法、导引法、归纳法、发散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2、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五、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三疑三探”的教学思路,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拓展延伸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研讨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延伸,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明白了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分析;(三)教学方法分析;(四)教学流程;(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学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
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文章通过一个故事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目标:
根据前面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从三维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引导学生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初步读出语气的能力及其复述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
我讲这篇课文主要使用讲读法。
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分析中,在对朗读的指导中增强感悟、加深理解、引发思考。
学法
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并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发生在1945年1月,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上,一个上尉飞行员在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情况下,驾驶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出色完成侦察任务的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进入本课的学习。
整体感悟,熟悉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自读以前,提问:复述这个故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待学生明确因为这篇文章是记叙文,所以我们应该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后,学生再读课文就能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相关内容。
复述前,提问:复述的重点应放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白,本文叙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中相互复述。
指名学生面对全班复述,并进行评价。
设置这一教学环节,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下一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同
时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研读理解,培养能力。
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
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问题:在攀爬悬崖的整个过程中,“我”总共哭过几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吗?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我”在攀爬时复杂的心理状态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中,父亲是怎样指导的?“我”的信心有什么变化呢?为下一环节对主旨的领悟打下基础。
这段爬悬崖的经历虽然已过去很多年,但对于“我”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因为“我”从中获得了“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这“经验”指的是什么?进一步领会主旨。
因为初一的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故老师的“导”显得犹为重要,而以何种方式作为切入点就比较关键了。
我之所以设计问题1,就是因为我觉得此问题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发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内容,深入思考。
同时在此过程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告诉学生朗读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而且要做到停顿恰当,读出语气语调,注意抑扬顿挫。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作者的经验仅仅针对爬山而言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中得到的启示。
设置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使学生理解“我”在攀爬悬崖的过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对生活的意义,让他们受到启发和教益。
(五)质疑问难
学生再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
设置这一教学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精神。
(六)反思总结,谈收获。
(七)结束语
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你的每一步。
然后提出希望。
六、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悬崖的经历得到的经验
我的心理变化父亲的指导
毫无信心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面对困难,
信心大增冷静分析,
每次走一小步化小困难,
巨大的成就解决,战胜困难。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抓住课文精要,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