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混合物X由Na2O、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校兴趣小组以两条途径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Ⅱ可知X中一定存在SiO2
B.无法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2O
C.1.92 g固体成分为Cu
D.15.6 g混合物X中m(Fe2O3):m(Cu)=1:1
【答案】B
【解析】
途径a:15.6gX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是铜离子的颜色,但是金属Cu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一定含有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可以和金属铜反应,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4.92g固体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3.0g,所以该固体为二氧化硅,质量为3.0g,涉及的反应有: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SiO2+2NaOH=Na2SiO3+H2O,又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结合途径b可知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4g,固体质量减少15.6g﹣6.4g=9.2g,固体中一定还有氧化钠,其质量为9.2g,
A.由以上分析可知X中一定存在SiO2,故A正确;
B.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4g,只有氧化钠与水反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故B错误;
C.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故C正确;
D.设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x,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y,由Fe2O3+6H+=2Fe3++3H2O、
Cu+2Fe3+=2Fe2++Cu2+得出:Fe2O3~2Fe3+~Cu,则160x+64y=6.4,64y﹣64x=1.92,解得
x=0.02mol,y=0.05mol,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0.02mol×160g/mol=3.2g,金属铜的质量为0.05mol×64g/mol=3.2g,则原混合物中m(Fe2O3):m(Cu)=1:1,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成分推断及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掌握检验未知物的采用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现象判断存在的物质,注意合理分析题中数据,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铜和氧化铁的质量,难度中等.
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下列有关“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玉的成分是石灰石B.玉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
C.玉的熔点较高D.玉的成分是金刚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玉的硬度比河砂小,“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玉有软玉和硬玉两种,软玉和硬玉的成分都是硅酸盐,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不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
B.玉的成分都是硅酸盐,不是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不能放出CO2,故B错误;
C.“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故C正确;
D.金刚砂是人工制成的碳化硅,玉的成分是硅酸盐,故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B.O2通入Na2SO3溶液中
C.Cl2通入Na2SiO3溶液中
D.NH3通入Ca(HCO3)2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选A;
B.O2通入Na2SO3溶液中,Na2SO3被氧化为Na2SO4,无明显现象,故选B;
C.Cl2通入Na2SiO3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Na2SiO3反应生成硅酸白色胶状沉淀,故不选C;
D.NH3通入Ca(HCO3)2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铵,故不选D;
故选B。

4.对于足球烯C60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分子晶体B.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存在同素异形体D.结构稳定,难以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6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属于分子晶体,A正确;
B.足球烯中既有双键又有单键,化学键是共价键,且是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
C.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所以足球烯存在同素异形体,C正确;D.足球烯是属分子晶体,在常温下,碳碳之间键能大,也比较稳定,但其易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5.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B.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C.HCl通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D.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与对应酸的酸性强弱没有关系,则无法比较酸性,故A错误;
B.比较强酸制取弱酸时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则在高温下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得到酸性强弱的结论,故B错误;
C.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只能说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盐酸易挥发,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可能为盐酸与硅酸盐的反应,则无法确定碳酸与硅酸的酸性的强弱,故C错误;
D.因往硅酸盐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难溶的硅酸沉淀,反应方程式是: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反应原理是强酸制弱酸,说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故D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熔点很高,可作为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B.有色玻璃就是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
C.溴化银可用于感光材料,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D.分子筛可用于物质分离,还能作干燥剂和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很强,所以氧化镁熔点高,可作耐高温材料,故A正确;
B.某些金属氧化物呈现特殊的颜色,分散于玻璃中即可制得有色玻璃,故B正确;
C.溴化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可用于制感光胶卷,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错误;
D.分子筛中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还可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故D正确;
故答案: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Na2CO3+ SiO2Na2SiO3+ CO2↑可知,酸性H2SiO3>H2CO3
B.氢氟酸需要密封存放在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C.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
D.瓷坩埚、氧化铝坩埚均不可作为融化NaOH固体的装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强酸制弱酸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而SiO2与Na2CO3是高温下的反应,生成CO2气体逸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与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无关,A项错误;
B.氢氟酸与玻璃中的成分反应,氢氟酸需要密封存放在橡胶塞的塑料试剂瓶中,B项错误;
C.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硅酸,硅酸与盐酸不反应,过量时沉淀不溶解,C项错误;
D.瓷坩埚、氧化铝坩埚都和NaOH反应,故均不可作为融化NaOH固体的装置,D项正确;
答案选D。

8.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所以不和任何酸反应
B.高温下,工业制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2C+SiO2Si+2CO
C.硅酸盐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D.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硅常温下能够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A错误;
B.高温下,工业制粗硅是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反应方程式为2C+SiO2Si+2CO,故B 正确;
C.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故C错误;
D.水晶饰物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B。

9.中国高铁对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重要的作用。

(1)建设高铁轨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上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3)高铁上安装有许多玻璃,氢氟酸可以处理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氢氟酸与比例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上的卫生间没有任何异味,是由于所使用的马桶、地漏和洗手盆下水口都是纳米硅胶的高科技产品,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产生硅酸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

【答案】黏土石灰石 SiO2 Si 4HF+SiO2==SiF4↑+2H2O 2H++SiO32-==H2SiO3(胶体)
【解析】
【详解】
(1)水泥属于三大硅酸盐产品之一,主要原材料是黏土和石灰石,故答案为:黏土、石灰石;
(2)纯净的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可以用于制备光导纤维;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芯片材料,故答案为:SiO2;Si;
(3)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4HF+SiO2==SiF4↑+2H2O,故答案为:4HF+SiO2=SiF4↑+2H2O;
(4)硅酸钠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硅酸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2H++SiO32-=H2SiO3(胶体),故答案为:2H++SiO32-=H2SiO3(胶体)。

10.硅铁合金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可用于铸铁时的脱氧剂、添加剂等,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基态Si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形。

Ca FeAl SiO Si O O(OH),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绿帘石的组成为()()
22427
_____________.
SiCl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四(3)4
卤化硅的熔、沸点如下,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26Fe H O +⎡⎤⎣⎦可与乙二胺(2
222H NCH CH NH ,简写为en )发生如下反应:()()2222264Fe H O en Fe H O (en)2H O ++⎡⎤⎡⎤+===+⎣⎦⎣⎦。

()226Fe H O +⎡⎤⎣⎦的中心离子的
配位数为________;()224Fe H O (en)+
⎡⎤⎣⎦中的配位原子为________。

(5)在硅酸盐中,4
4SiO -四面体(图a )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多种结构形式。

图b 为一种多硅酸根,其中Si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o O · Si e Si O -
图a 图b
【答案】 哑铃 4CaO•Fe 2O 3•2Al 2O 3•6SiO 2•H 2O 4 正四面体形 熔、沸点依次升高,原因是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6 O 和N sp 3 []2n 25n
Si O -或Si 2O 52- 【解析】
【分析】
(1)基态Fe 原子价层电子为其3d 、4s 能级上电子;基态Si 原子电子占据的能级有1s 、2s 、2p ,最高能级为2p ;
(2)绿帘石的组成为Ca 2FeAl 2(SiO 4) (Si 2O 7)O(OH),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时应结合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写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最后是水,并注意原子的最简单整数比不变;
(3)SiCl 4分子的中心原子为Si ,形成4个σ键,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由表中数据可知四卤化硅的沸点逐渐升高,为分子晶体,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4)配离子为[Fe(H 2O)6]2+,中心离子为Fe 3+,配体为H 2O ,[Fe(H 2O)4(en)]2+中配体为H 2O 和en ,根据孤对电子确定配位原子;
(5)硅酸盐中的硅酸根(SiO 44-)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中心原子Si 原子采取了sp 3杂化方式;图中为一种无限长层状结构的多硅酸根,图中一个SiO 44-四面体结构单元中其中有3个氧原子的贡献率为
12。

【详解】
(1)基态Fe 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 64S 2,基态Fe 原子价层电子为其3d 、4s 能级上电子,则基态Fe 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图为;基态Si 原子电子占据的能级有1s 、2s 、2p ,最高能级为2p ,其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
(2)绿帘石的组成为Ca 2FeAl 2(SiO 4) (Si 2O 7)O(OH),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
4CaO•Fe 2O 3•2Al 2O 3•6SiO 2•H 2O ;
(3)SiCl 4分子的中心原子为Si ,形成4个σ键,价层电子对数为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四卤化硅的沸点逐渐升高,为分子晶体,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4)配离子为[Fe(H 2O)6]2+,中心离子为Fe 3+,配体为H 2O ,则配位数为6;
()224Fe H O (en)+⎡⎤⎣⎦中配体为H 2O 和en ,其中O 和N 原子均能提供孤对电子,则配位原
子为O 和N ;
(5)硅酸盐中的硅酸根(SiO 44-)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中心原子Si 原子采取了sp 3杂化方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层状结构的多硅酸根,图(a)中一个SiO 44-四面体结构单元中其中有3个氧原子的贡献率为12,SiO 44-四面体结构单元含有1个硅、氧原子数目=1+3×12
=2.5,Si 、O 原子数目之比为1:2.5=2:5,故化学式[]2n 25n
Si O -或Si 2O 52-。

【点睛】 硅酸盐由盐的书写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即改写的一般方法归纳为: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水(x MO•n SiO 2•m H 2O).注意:①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系数配置出现的分数应化为整数.如:正长石KAlSi 3O 8不能改写成 K 2O•Al 2O 3•3SiO 2,应改写成K 2O•Al 2O 3•6SiO 2.③金属氧化物在前(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在后,若同一元素有变价,那么低价在前,高价在后,H 2O 一般写在最后。

11.有一种矿石,经测定含有镁、硅、氧三种元素且它们的质量比为12∶7∶16。

(1)用盐的组成表示其化学式: ___________。

(2)用氧化物的组成表示其化学式: _______。

(3)该矿石的成分属于________(填物质的分类)。

(4)写出该矿石(氧化物形式)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答案】Mg 2SiO 4 2MgO·
SiO 2 硅酸盐 2MgO·SiO 2+4HCl=2MgCl 2+2H 2O +SiO 2 【解析】
【分析】
根据n=m M
及原子个数比=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详解】
镁、硅、氧的质量比为12:7:16,则镁、硅、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24:728:1616
=2:1:4
(1)该矿石用盐的组成可表示为:Mg2SiO4;
(2)该矿石用氧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2MgO•SiO2
(3)Mg2SiO4属于盐类,且属于硅酸盐;
(4)Mg2SiO4溶于与稀盐酸生成MgCl2和Si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SiO2+
4HCl=2MgCl2+2H2O+SiO2。

【点睛】
硅酸盐由盐的书写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的顺序书写;注意:①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系数配置出现的分数应化为整数;③金属氧化物在前(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在后。

12.A、B、C、D、E、F 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副产物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1)若 A、D、F 都是非金属单质,且 A、D 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列,A、F 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 A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 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 B、C、F 都是气态单质,且 B 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D 相遇有白烟生成,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若 A、D为单质,且 A 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是 D 的 2 倍,B 是参与大气循环的一种物质,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SiO2+2C Si+2CO↑ 2Fe2++Cl2=2Fe3++2Cl-
4NH3+5O24NO+6H2O C+4HNO3CO2↑+4NO2↑+4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A、D、F都是非金属单质,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D同主族,根据框图可知,A 与F生成E,C与F也能生成E,因此只能是SiO2与C反应,则A是C、B是SiO2、C是
CO、D是Si,E是CO2、F是O2。

反应①的方程式为SiO2+2C 高温
Si+2CO↑。

(2)若A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反应①是置换反应,D 、F 是气态单质,根据框图可知,A 与F 生成E ,C 与F 也能生成E ,因此A 只能为Fe ,D 为H 2,F 为Cl 2,B 为HCl ,C 为FeCl 2,E 为FeCl 3。

反应②的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

(3)若 B 、C 、F 都是气态单质,且 B 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 、D 相遇有白烟生成,所以A 是氨气,B 是氯气,C 是氮气,D 是氯化氢,F 是氧气,E 是NO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4NH 3+5O 2 催化剂 4NO +6H 2O 。

(4)若A 、D 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2倍,B 是参与大气循环的一种物质,反应①是置换反应,根据框图可知,A 为Mg ,D 为C ,B 为CO 2,C 为MgO ,又知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F 为HNO 3。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C +4HNO 3
CO 2↑+4NO 2↑+4H 2O 。

【点晴】
解框图题的方法的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13.云母是一种重要的硅酸盐,它具有韧度、弹性、透明度、高介电强度、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

白云母可看作叶腊石中1/4的Si Ⅳ被Al Ⅲ所取代,再由K Ⅰ平衡其电荷后形成的。

而叶腊石可以看作SiO 2中有1/3的Si Ⅳ被Al Ⅲ取代,再由K Ⅰ平衡其电荷形成的。

(1)白云母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硅酸盐中,Al Ⅲ很容易取代Si Ⅳ,取代后不会引起原硅酸盐结构大的变化。

从立体几何的知识看,Al Ⅲ与Si Ⅳ最直接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黑云母的化学式为KMg 3AlSi 3O 10(OH)2,在水与二氧化碳的同时作用下,风化为高岭土[AI 2Si 2O 5(OH)4]。

①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_______________
③风化后Al 为什么不能以Al 3+形式被地下水溶解_______________
【答案】K 2O·
3Al 2O 3·6SiO 2·2H 2O Al Ⅲ与Si Ⅳ的半径相近,插入后不会引起结构改变 2KMg 3AlSi 3O 10(OH)2+14H 2CO 3+H 2O=2K ++6Mg 2++14HCO 3-+4H 4SiO 4+Al 2Si 2O 5(OH)4 碳酸较硅酸酸性强,强酸可取代弱酸 中性条件下Al 3+完全水解,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复杂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一般原则是先写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并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较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 2,含有氢元素的H 2O 最后写,氧化物之间加黑点隔开,各氧化物的系数均为整数,并写在相应氧化物前面,写成氧化物后,原化学式中的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应保持不变,因此白云母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K 2O·3Al 2O 3·6SiO 2·2H 2O ,故答案为:K 2O·3Al 2O 3·6SiO 2·2H 2O ;
(2)从立体几何的知识来看,由于Al Ⅲ与Si Ⅳ的半径相近,在硅酸盐中,Al Ⅲ插入后很容易取
代SiⅣ,不会引起原硅酸盐结构大的变化,故答案为:AlⅢ与SiⅣ的半径相近,插入后不会引起结构改变;
(3)①由题干信息可知,黑云母在水与二氧化碳的同时作用下,风化为高岭土
[AI2Si2O5(O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KMg3AlSi3O10(OH)2+14H2CO3+H2O=2K++6Mg2++14HCO3-+4H4SiO4+Al2Si2O5(OH)4,故答案为:2KMg3AlSi3O10(OH)2+14H2CO3+H2O=2K++6Mg2++14HCO3-+4H4SiO4+Al2Si2O5(OH)4;
②上述反应中碳酸与黑云母反应生成了硅酸,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可以强酸制弱酸,所以上述反应可以发生,故答案为:碳酸较硅酸酸性强,强酸可取代弱酸;
③由于中性条件下Al3+完全水解,主要以Al(OH)3的沉淀形式存在,因此风化后Al为什么不能以Al3+形式被地下水溶解,故答案为:中性条件下Al3+完全水解,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

14.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用语,请按要求书写: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向石灰石滴加盐酸________________;
②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OH=CO+H O________________;
①-2-
232
Fe+Cu=Fe+Cu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2+
(3)写出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SiO-+2H+=H2SiO3↓ 2NaOH+CO2=Na2CO3+H2O Fe+ 【答案】CaCO3+2H+=CO2↑+H2O+Ca2+23
CuSO4=Cu+FeSO4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解析】
【分析】
(1)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
②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
CO+2OH=CO+H O可表示为CO2溶于可溶性强碱生成可溶性碳酸盐和水;(2)①-2-
232
Fe+Cu=Fe+Cu可表示Fe溶于可溶性铜盐;
②2+2+
(3)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详解】
(1)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H+=CO2↑+H2O+Ca2+;
②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SiO-+2H+=H2SiO3↓;
3
CO+2OH=CO+H O可表示少量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①-2-
232
2NaOH+CO2=Na2CO3+H2O;
Fe+Cu=Fe+Cu可表示Fe与CuSO4溶液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Fe+
②2+2+
CuSO4=Cu+FeSO4;
(3)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
+2NO↑+4H2O。

【点睛】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15.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硫单质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SO溶液的烧杯中,剧烈反应,放出气体并生成蓝色沉淀,(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4
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灰乳与苦卤中的Mg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6)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2H2SO43SO2↑+2H2O SiO32-+2H2O+2CO2=H2SiO3↓+2HCO3-
2Na+2H2O+Cu2+═Cu(OH)2↓+H2↑+2Na+ Ca(OH)2+Mg2+=Mg(OH)2↓+Ca2+ Cl-+ClO-
+2H+═Cl2↑+H2O 3Fe+4H2O(g)Fe3O4+4H2
【解析】
【分析】
(1)硫单质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和水;
(2)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硅酸沉淀和NaHCO3;
(3)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质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石灰乳与苦卤中的Mg2+反应生成Mg(OH)2和Ca2+;
(5)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氯气和水;
(6)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详解】
(1)硫单质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
3SO2↑+2H2O;
(2)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硅酸沉淀和NaH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2O+2CO2=H2SiO3↓+2HCO3-;
(3)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Cu(OH)2↓+H2↑+2Na+;
(4)石灰乳与苦卤中的Mg2+反应生成Mg(OH)2和Ca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OH)2+Mg2+=Mg(OH)2↓+Ca2+;
(5)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
(6)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4H2O(g)Fe3O4+4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