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学习日志

通过对专题讲座《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即在一定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使教学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孙远杰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通过学习,从中还了解到了有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如(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2) 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或者通过“顺化”去改造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3) 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只是意义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
在这个学习群体中,共同置疑,共同探讨,共同论证,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4)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架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书本、音像资料、 CAI和多媒体课间及 Internet等各种工具和学习资源,可以得到教师、同班的促进和支持,完成意义建构。
各种信息资源应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
通过学习,从中还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优势: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具有合成性的特点;可以虚拟情境,具有仿真性的特点;智能性强,具有交互性的特点;网络无界性,具有信息开放化的特点;另外信息技术还具有个性化和延伸性等特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的尝试——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为例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的尝试——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为例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内容上新课标出现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加强学科间关联,使课程综合化、实践化。
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实践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史料转化为可视化资源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更直接地实现培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也可以在课堂上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促成新的评价体系的生成。
通过把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机融合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三大改造》一课为例,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尝试。
课前,教师通过钉钉推送本课相关拓展的学习资料,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内容。
这样使教学资源变得丰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教师通过问卷星布置课前小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完成课前小测,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小测,掌握学情,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中,通过播放《社会化主义好》视频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把学生的状态调整到上课状态。
丰富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与作用下形成学习的心理准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自主阅读:阅读课本5分钟,带着问题预习,在课本上标注好答案。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原因、方式、目的、原则、结果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方式、结果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目的、方式、创举、结果4.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局限性。
通过希沃白板5的倒计时功能,限时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问题,既培养了学生从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养成限时训练的习惯。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要善于“借船出海”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要善于“借船出海”【摘要】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成为“借船出海”。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历史;课程整合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
因此,面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的整合呢?1. 为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把脉”尽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行又必要,且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1重手段轻设计,即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
多媒体历史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师自身的资源,尤其是语言。
这样便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老师和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点点鼠标,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切换,繁杂的音响、动画充满课堂,教师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成为机器主宰了,这就严重违背了教学宗旨。
1.2重形式轻内容,即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特点。
历史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和建设历史网站的过程中,单纯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
孰不知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和声音等方面,历史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也没能体现出来,从而弱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历史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历史情感的熏陶。
1.3重陈述轻思维,即向学生过多地罗列知识,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便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善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合理高效地将信息技术引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历史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1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优势1.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要求学生自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学习素材,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初步感知。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重构,也是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1.2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学生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学习环境中充分参与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历史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学生学习的历史是对过去的回顾,是对不可复制的人和事的认知。
要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就必须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
信息化教学符合历史的要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生动地向学生展示预先设计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历史知识的欲望,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奠定基础。
1.3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实现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全域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可以将微课、微视频、动画、虚拟仿真技术带入课堂,营造可控的教学场景。
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与学方式 ,改变那 种传 统的教学结构 。所 以 ,信 息技 术与课 程整合的过程 ,其实也是我们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过程 。 南通地区 自 2 0 年实行新课改 以来 , 04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 程的整合成 为很 多老师实行新课改 的一个 突破 口。随着各级 行政部 门和学校对硬件设 施的重视 ,很多学校都 配备 了多媒 体 ,并鼓励教 师在 教学过程 中使用 。利用 多媒体 教学 已被广 大老师接受 和喜爱 ,这种操作方便且 “ 劳永逸 ”的教学形 一 式 ,给教学工作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 。可是 ,在教 学过程 中使 用了多媒体 , 这就叫实现 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 的整合吗?联 系 自己在实 际教学工作 中的做法 以及在 多次交流听课过程 中 的所见 , 我发现大多数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 的整合还存 在误解。本文将对笔者感触最深的三点情况做 出浅薄的思考 。
教学思想 ,要 营造一种新 型的课堂环境 ,实现一种新 型的教 学 目标来选择教学 内容 ,根据教学 内容来确定教 方式 。
2 重 形 式表 现 ,缺 乏 新课 标理 念 . 其实这种现象 的出现和第一种现象 出现 的根本 原因是 ・
样 的,都是对信息 技术 与课程整合 的理解 有误 ,F不能充分 1 _ 把握新课标 的精 神。信息技术虽然可 以用 多种方式 现 ¨语 { 言所不能表达 的东 西 ,但是 ,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 不是简单 地将多媒体作 为辅 助教学的T具 ,而是强 调利 . 信息技术来 F } f = “ 营造一种新 型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 既能发挥教师主 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 主体 地位 的以 ‘ 自主 、探 究 、合作 ’为特 征 的教与学方式 ,从而把学生 的主动性 、积极 性 、创造性都 充分地发挥出来 。 ”信息技术不 是花架子 ,不是时 尚,更不是 教师和黑板 的替代 品 ,所以只一味地追求 多媒 体课 件 的华 与形式 ,就会使课 堂学习停 留在感官 和直 观学习的水平 降低 了学生学习的 内在质量 , 达不 到整合课应 有的教学效果 。 信息技术 与课 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 和融入 ,强调要利用 信息技术来 营造一种新型 的教学环境 ,该 环境应能支持情境 创设 、启发思 考 、信息获取 、资源共享 、多重交H 、 自主探 究 、协作学 习等多方面要求 的教学方式 与学习方式 。如果 只 将信 息技 术的使用停 留在表 面层次 上,没有注入新的教学理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整合

工具、手段和方法 ,提高效率,改变结构 ,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 。课程整合是多学科的知识互动和综合能力培养,
促 进 师 生 民主 合 作 ,健全 学生 人 格 ,提 高 公 民素 养 ,开 阔 国 际视 野 ,养 成 终 身 学 习 ,培 养 学生 创 新 精神 和 实 践 能 力 ,发 展 以人为 本 的新 型课程 。
为 什 么要 实 现信 息技 术和 初 中历 史 学科 的课程 整 合 他 们 获 取 的知 识 让人 大 开 眼界 ,课堂 上 学生 谈 古论 今 、 呢 ?毋 庸置 疑 ,历 史学 科 具有 过 去 性 、丰 富 性 、综 合 性 争相 发 言 ,得 到 的效 果 是传 统 的 历史 教 学无 法 比拟 的 。
教 师 在 短 短 的 2 钟 里 ,营 造 历 史 氛 围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展 , 以帮助 学 生全 面 理解 所 学 知识 ,形成 正 确 的认 识 , 分
体 验 。 圆 明 园 ,被 雨 果 称 为 “人 类 史 无 前 例 的惊 人 杰 这 样 就 能大 大提 高课 堂 教学 的效率 。同 时更 多 的信 息 能 作 ” , 中 国所 谓 “康 乾 盛 世 ”的 能 工 巧 匠 几 代 人 的 成 从 更 多 角度 、更 多层 次 来激 发 学生 的思 维 ,使 学生 的历 果 ,这 使 学 生 感 到喜 。鲁 迅 先生 说 : “悲剧 就 是把 人 生 史思维 能力 也得 到真 正 的提 高 。 有 价值 的东 西 毁 灭给 人 看 !” “ 之精 华 在 圆 明 园 ” , 清
3 弥补不足,提高效率
信 息 技 术 可 以增 加 课 堂 教 学 的信 息容 量 , 弥 补 不
1营造历 史氛 围,激 发学生 情感体验
整合学科资源,落实综合教学——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跨学科整合

整合学科资源,落实综合教学——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跨学科整合摘要:在初中阶段,给学生提供历史跨学科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好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丰富学生视野、开拓思维。
开展历史课程与美术、文学、地理等学科整合,是一项拓展知识面、融合各种知识的通识教育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们不仅讲解历史知识,还可以讲解文学、艺术、地理等各类知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打破过去传统知识灌输教学方式,并突破各学科知识限制,融入不同学科知识内容,来逐步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教学讲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突破思维局限。
关键词:初中历史;跨学科;整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说到:要改变学科本位现状,重视学科之间的开发性和整合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也提到:要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将有关学科有机整合,发挥综合的育人功能。
作为人文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在学科整合、跨学科教学中有着优越的条件。
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将多种学科进行整合,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历史知识。
跨学科的历史教学讲解,符合当前新课标教学要求,也符合课程化、综合化教学的历史教学理念。
跨学科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也会调动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一、史学与美学的局部性整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学资源,如丰富的文学作品、精美的手工业品、内涵丰富的美术作品。
这些美学资源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因而,在历史课堂中,将国内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美术艺术相融合,引入美术等艺术相关知识,来有效地弥补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及消除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感,进而促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更深度地理解。
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教材介绍了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绘画和雕塑成就。
在学习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灿烂,我将书画的艺术特点融合到课程中。
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和综合的学习体验。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跨学科整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
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知识融合、协同学习和多元智能理论。
知识融合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和互补,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体系;协同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类型,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设计跨学科课程在设计跨学科课程时,教师应以历史知识为核心,结合地理、语文、政治等学科,提炼出相关主题。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结合语文学科,让学生阅读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古文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
创设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是跨学科整合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辩论,分别扮演英国政府和北美殖民地的角色,探讨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实施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跨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分析古代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开展协同学习协同学习是跨学科整合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在讲解世界史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 comparative study。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作业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作业:通过对本课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请你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必要性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有利于将教师转变成教学的主导者。
1.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可以更好地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烘托课堂氛围,能够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情境学习是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与已知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使知识情感化、条件化,从而对学习者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一方面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的鸿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空间感和距离感,把陌生、枯燥、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现象等重新以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呆板的知识生动具体化、平谈的内容立体丰满化。
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
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内容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视听感官刺激,使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谈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王 彦 艳 ( 河北省武安市第 四中学 , 河北
武安
06 0 ) 53 0
,
摘 要: 么是信 息技 术和初 中历史学科 的课 程整合 , 什 为什 么要 实现和初 中历 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怎 么 实现 信 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整合?对此 , 本文进行 了阐述。 ’ 关键词 : 信息技 术 ; 中历史学科 ; 初 课程整合
失去了哪些领土? 什么时候失去的? 通过什么不平等条
约失去的? 为什么会失去 了? 图表直观 , 明扼要 , 简 这使 学生轻而易举掌握 了学习重点 。优秀的学生还会刨根 究底 : 我们今天到底有哪些领土争端?因为他们 看新 闻 联播 , 也知道钓鱼 岛争端 、 东海 油气 田问题甚至于黑瞎 子岛等等 。我预先在 网页 中, 实事求是地把这些 问题的 前 因后果 、 来龙去脉讲 清楚 , 甚至有选择地提供不 同的 观点 。有些学生也会运用G O L 、 A T 等工具 , O G EE R H 但 你要他们知道G O L 公司背景知识 。要学生真正“ O GE 知 其然 , 知其所 以然” 。所 以它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而不是简单地 “ 统一思想 ” 政治说教” “ 。其次可以开阔 学生 国际视 野 , 确实 做到家事 国事天下 事 , 事事关心 。 最后提高学生公 民素养 ,养成 终身学习 。不仅历史 知 识, 而且信息技能 , 不学 习, 就会落伍 。这当然要求教师 高屋建瓴 , 化繁为简 , 入浅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 深 次学生 的需求 , 有的要 吃到 , 有的要吃饱 , 有的要吃好 。
为什么要实现信息技术和初 中历史学科 的课程整 合呢? 毋庸置疑 ,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 、 丰富性 、 综合性 的特点 , 决定 了它与多媒体 、 网络等信息技术 的结合具 有扬长避短 、 相得益彰 、 水乳交 融的优势 。 那么 怎么实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学习日志

通过对专题讲座《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的学习,知道了有关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方法。
1.多媒体教学,指运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片、文字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它是把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
关键是计算机课件的编制。
分类: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有提供史料、展示图片、图示说明、播放影像、情景模拟、要点归纳、练习巩固等多种形式。
2.网络教学。
20 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教育教学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教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新课标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
网络技术能够为探究学习提供资源平台。
①网络搜索和阅读。
常常将信息技术课与历史课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历史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运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和阅读,获取信息和资料。
②网络探究学习。
根据一定的探究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在因特网和教师制作的网页内阅读资料,探究和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率,许多教师在课前围绕学习主题,对材料进行整合,制成网页,课上供学生在网页内阅读、探究、解决问题。
③网络交流讨论。
这是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中。
利用教师网页、校园网和外网网站围绕有关学习主题进行班级、校际和更大范围的学习交流、信息分享、展示探究成果。
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校园网和校际联网论坛,常常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
课上交流常常采用局域网来展示学生探究成果的方式。
如长安城的布局、北宋当铺老板家的一天就是学生将探究学习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进行展示。
④网络答疑。
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
例如丰台区就开通了各年级网上答疑,要求教师定期到网上为学生解答问题,进一步减少了学习的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指导。
初中历史课程数字化应用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数字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应用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数字化应用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课程数字化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数字化应用的定义及分类数字化应用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数字化的方式支持和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数字化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电子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将传统纸质教材转化为电子格式,同时加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2.在线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在线课程、作业提交、测试等功能。
3.虚拟现实(VR)和历史场景模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和体验。
4.历史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指导。
二、数字化应用的优势1.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数字化应用能够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元素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数字化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4.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促进师生互动与合作: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的机会,促进教学相长。
三、数字化应用的现状及挑战1.资源配置不均:虽然数字化应用资源日益丰富,但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部分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尚需改善。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数字化应用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高,影响了数字化应用在教学中的普及和效果。
初中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和原则

【 摘 要 】中专学 生作 为对我 国的未 来发展 起 着重要 作 用的特殊 群 体 , 不 仅 要 有 较 高 的 专 业 技 能 水 平,更重要 的是有 健康 的心理。德 育教师作 为 中专 学生的思 想和政治 教 育工 作 者 ,要 注意 采取 多种 形 式 、 多种 措 施 指 导 中 专 学 生 积 极 面 对 心 理 问题 ,本 文 旨在探 讨德 育教 师教 育中专学生心理康 的职 责和手 法。 期待能 对 当前德 育教 师应 对 中专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问题 提 供 一 些有 益 的 指
要】 信息技 术与教育教 学有机整合 改 变原 有 的教 学 方法 、教 学手 段 ,突 出学 生在 教 学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学生 的学习方式也将随
之 发生 变 化 ,学 生主 动 参 与 的探 究式 学 习模 式 将
初中 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和原
会得 到普及 ,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只 有学生 的主动参与 ,积极探索 ,推动学生探究性 学习,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造性能 力水平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 . 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 ,仅靠教材是不够的, 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 目标提供 了独特的条件。通 过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 的整合 ,可以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信息资料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 空间。学生通过 比较辨别、分析归纳、综合运用 、 解决 问题的过程 , 可以提高 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 。 二、初 中历 史课程与信息技 术整合应遵循 的 原 则 1 . 教 学 资源 的真 实性原 则 人类历史具有真实性。所 以教师在选择教学 材料时应该谨慎 ,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避免使用 那些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资源。 这样 的资料 , 也不会对学生对历史产生错误 的认识 ,从而才能 树立学生正确 的历史观。 2 . 教 学 工具 的 广泛 性 原 则 对 于教学工具的选择应该具有广泛性 ,应 当 根据不 同的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 使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 协 调作 用 ,有 效 地进 行 历史 学 习 。 3 . 教 学流 程 的 互动 性原 则 在 课 堂 教学 中 ,学 生 才 是课 堂 真正 的主人 , 学生才是学习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 ,教师 在教学 中,是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 过程中,活动的设置应体现 “ 以教师为主导 ,以 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来创设赋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 主 动地参与到教学 中来 ,给学生充分思考 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 馈情况 ,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活动。 4 .个体 学习与协作学 习相结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 的实践平 台 ,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来实现 同一学习 目 标 ;与此同时, 课程整合也强调 “ 学 习的协作 性”,教学 目标固定后 ,我们可以给每一位学生 分配相应的任务 ,让他们进行小组学习,共同完 广 西电 子技 工学 校 成 学 习 目标 。 5 . 教 学 目标 的 实效 性 原 则 历史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不仅仅是要 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课 堂学习任务 ,实现 教学 目标 ,而且还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 时 ,掌握学习的技能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 三 、 结 束 语 纵观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 ,让历史课程与信 息技术 的整合 ,是当前历史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 题。它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 ,使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 自主探究和学习 ,最 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相信 ,只要我们充分 认 识 到课 程 整合 的 实 际意 义 ,遵 循 相关 的整 合原 则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历 史教学这一古老而又生动的学科必然会在现代信 息技术 的辅助下焕发 出青春 的活力。 参 考文 献 : [ 1 ]刘宝龙 . 信 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施 的思考 [ J ] . 学苑教育,2 0 1 1年 1 4期 [ 2 ]张永洁 . 运用信 息技术 , 优化历史教 学 [ J ] . 考试周刊,2 0 1 1年 2 3期
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 , 逐步实现教学 内容 的呈现方
式、 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教师 的教学方 式和师生互 动方式的 变革 ,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 的优势 , 为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提 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 近年来 , 笔者充分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 , 开展信 息技术
使用所学方法 的情景 , 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积累知识 和运用
方法 , 以此 促 进学 生对 知 识 的 迁 移 。
二、 自主探 索 。 找 信 息 查 在 以学 为 主 的 教学 活动 中 , 生 自主学 习是 在 面 对 大 学
量 信息的基础之上进行 的。为了使学生完成 对问题 的理
解、 知识的应用 , 学生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 , 并需 要 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 , 因此在教学设计 时 , 必须详细考
深刻理解 树立 目标 、 勤学苦练 、 不懈追求 与成功 的关系 , 使
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
四、 移 运 用 。 展 延伸 迁 拓 ‘
窟等艺术成就 , 时学生头脑 中便呈 现出一个一个需要探 此 究的问题 : 书法 、 绘画 、 石窟等艺术的特 点是什么?代 表人 物有哪些 ? 其代表作是什么?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高的艺术
信息 技术给学生一个展示 自己的生活空间 的平 台, 使
用电子邮件 、 聊天室、 B 公告牌等交互工具 , BS 学生可以把 自己的想法和作 品展示 、 发表 出来 , 激发 学生去完成题 目
成就?任务情景 的创设把 学生带进探究 问题 的学习情景
中。
的热情 , 让学生获得探究 、 发现 、 解答后成功的喜悦 。在此 基础上 , 用网络环境 中的素材 和资源 , 运 为学生创设 可以
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一、前言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枯燥、单调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问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历史知识的抽象性和过去性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能够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
与传统的黑板、教材相比,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策略1.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历史资源,将分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构建虚拟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虚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4.拓展课外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搭建历史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6.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的探索仁和坪中学陈华东中文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信息技术最低层次技术和历史进行整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中、高层次技术和历史学科进行整合,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建历史教学资源库是信息技术各层次和历史学科整合的基础。
关键词:概念国内外整合研究整合途径整合注意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下发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已经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五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各校加强了学校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具备条件。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作了初步探索,浅议狭义的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行文如下。
一、相关概念(一)、信息技术百度百科搜索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实践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工作实践,一项教育现代化事业,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学习指导、评价与管理等。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因此,要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
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

争 的 演 变 , 图 的 运 用 , 生 未 见 的 或 难 以再 现 的 实 物 资 料 , 地 学 通 过 多 媒 体 展 示 , 信 息 技 术最 大 的优 点 。 有 的老 师 却 把 整 是 但 堂 课 的 所 有 内 容 、 有 教 学 环节 都 纳 入 了其 制 作 的课 件 之 中 。 所
2 为 整合 而整 合 。 信 息 技 术 神 化 , 堂 离 不 开 。不 是从 、 把 堂
思 想 意识 到需 要 用 ,而 是 为 用 而 用 ,往往 把课 件 弄 得过 于 简 单 , 成 了黑 板 的 搬 家 。 硬 的 堆 积 大量 资 料 , 变 生 学生 目不 暇 接 ,
一
品 及 纪 录 片 也层 出不 穷 , 《 秦 帝 国》 《 武 大 帝 》 《 国演 如 大 、汉 、三 义 》 《 国大 典 》 《 运 河 》 《 曼 底 登 陆》 。大 量 的 图文 素 、开 、大 ,诺 等 材 使得 历史 学科 与多 媒 体 、 网络 技 术 的 合 作 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节课 下 来 . 知 道学 到什 么 ? 还 有 的 直 接 “ 进 ” 件 . 着 不 引 课 跟
别 人 的感 觉 走 ,完 全 丢 弃 自己 的教 学 思 路 ,教 学 创 新 就 更 别
初中历史课程信息技术应用

初中历史课程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信息技术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的整合与运用,本文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育影响在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有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教学策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1.资源丰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初中历史课程的资源更加丰富。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2.互动性强: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强的互动性。
通过在线论坛、博客等平台,学生可以与他人讨论历史问题,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3.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4.创新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创新。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游戏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初中历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1.整合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探究。
例如,布置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研究报告。
3.创设历史情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古代战争时,运用历史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习感受。
4.开展在线交流与合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设立历史论坛,让学生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34271786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清之精华在 圆明园” 看到 中国的 , 圆明园被毁 , 这使学生感到悲。 然而 圆明园被谁毁? 英法
联军。这使学生感 到怒 。圆明园为什 么被毁 ?英法联军
的借 口是因为双方 换约过程 的冲突 , 圆明园是皇家 园 而
史学科 教学 的整合贵在行 动 、 贵在研 究 , 只要 我们共 同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发明千千问 , “ 起点在一 问。” 教
育心理学也告诉 我们 :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 是从问题开
努力 , 最终一 定可 以为我们 的教育事 业作 出贡献 , 创造
教学相长 。
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 ! 但其背后 的原 因呢?邓小平说
过: 落后就要挨 打。 此时无 声胜有声 。 这就是老师精心设 计, 巧妙安排的开场 白。 一下子 , 吸引 了学生的眼光 , 吊 “ 足 了胃口”使学生 欲罢不能 。 , 这为本课 内容的开展奠定 了良好基础 。然后老师可 以层层剥笋 , 润物无声 中达 到
俗话说 “ 良好 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半” 。一节课好 不
好, 开头是关键 。 怎样使学生尽快产 生学习的欲望 , 尽早
进入 最佳 学习状 态 , 这就得看教师在 “ 导入 ” 中如何激发
三、 崇尚合作交流 。 励学生积极探 索 鼓
学生的求 知欲。例如在讲 授《 第二次鸦片 战争期间列强
侵华 罪行 》 , 时 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 : 从富丽
我们 通过对 信息技术与初 中历史学 科整合研究 , 解 决 了一些 问题 , 但仍有许多 问题有待我 们在进一步 的实 践 中去发现 , 去摸索解 决 的办法 , 去探求 整合课 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要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方法,提高效率,改变结构,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以人为本的一种新型课程。
为什么要实现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呢?毋庸置疑,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的优势。
那么,怎么实现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整合呢?
一、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从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在冲天火光中化为残垣断壁……教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营造历史氛围,激
发学生情感体验。
圆明园,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这使学生感到喜。
“清之精华在圆明园”,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这使学生感到悲。
然而圆明园被谁毁?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
圆明园为什么被毁?英法联军的借口是因为双方换约过程的冲突,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他们要惩罚的是咸丰皇帝,这使学生感到哀。
今天像圆明园这样的奇迹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开场白。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吊足了胃口”,使学生欲罢不能。
这为本课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后老师可以层层剥笋,润物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
”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
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要使学生敢问,就是要有平等民主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想问,就是要教师善于启发,循循善诱。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要使学生善问,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教师展示大清全盛时和今天中国地图flash比较。
为什么我国
的形状从“秋海棠叶”会逐渐变成“公鸡”?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我们到底失去了哪些领土?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失去的?图表直观,简明扼要,这使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学习重点。
有的学生还会刨根究底:我们今天到底有哪些领土争端?我预先在网页中实事求是地把诸如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田问题甚至于黑瞎子岛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甚至有选择地提供不同的观点。
像黑瞎子岛能拿回来半个,面积174平方公里,其中的艰难曲折,只有真正了解的人才会点滴在心头。
这当然需要谈判技巧等,但说到底是今天中国国力的提升。
因为是以事实说话,最具说服力,使学生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所以它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简单的“统一思想”、“政治说教”。
其次可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确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最后提高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终身学习。
这当然要求教师高屋建瓴,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易》曰:“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可见,现代社会非常重视合作。
合作交流实际上也是人的基本技能,也是人所以成为人——人的社会性标志。
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目的教学中,其中网页课件的参考资料有太平天国运动史,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
合作交流,并了解晚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近代名人。
例如曾国藩,有争议的大名人,自近代以来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做到中国传统文化里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青年时的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甚至“成一家之言”。
“教师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四、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几百年才有的一次机遇。
”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信息技术一大优势就是即时交互反馈,利用数据库、asp网页等,把学生练习的情况即时交互反馈。
做到人人面批,掌握每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这在传统教学来说花费时间太多。
但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通过程序它会自动统计全班、全年级、全校每道题特别是客观题的正误情况并即时反馈。
所以老师像美国“红旗演习”的指挥官,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剑,把实战和虚拟完美结合,即时掌控全局,及时作出判断、调整和评价,学生也马上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正如孔子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