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主要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的优势,更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那么,您的观点呢?李: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包括如下三个基本点。
首先,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
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络等,学与教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
其次,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包括三层意思: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
第三,课程学习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
利用诸如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全面推进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建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全方位评价,不能离开信息技术而单纯对学科知识本身学习进行评价。
3.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
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
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一、优化教学系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整合意味着成为一个整体,指把原来具有内在联系而被人为分割的内容重新融合为一个整体。
这种联系是自然真实的,而非人为的,牵强附会的联系不仅不会产生真正的整合,而且也不利于各部分的发展。
整合的过程既是此事物整合于彼事物的过程,也是彼事物整合于此事物的动态过程,并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仅仅把一方视为手段,另一方视为目的,而是充分考虑两者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根据培养人的总目标,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区分开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包括教学方式的整合,如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创设逼真的情境,可以把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现给学生等;也包括内容的整合,如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还包括将信息技术内容与学科内容之间相似或相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为教育增加一个研究领域,而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只有信息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时候,只有当信息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教育体系的时候,信息技术才有价值。
[1]其实,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即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
比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这不一定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实现了整合,因为这时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一定实现。
明确目标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当人们不了解自己行为的目标时,是谈不上自觉的实践和行动的。
因此,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关键。
目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的:其一是从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角度出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丰富课程实施或课堂教学的手段,有利于课程目标或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二是从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变革的根本力量角度出发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得以实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遵循这些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科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提升。
否则,可能在整合过程中会陷入误区。
1、“辅助性”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原则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规律的教学还是习题的研究都涉及到建立物理模型、形成物理图像或模拟实验研究,这些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泰勒(Taylor)教授把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归纳为五个方面:①计算机用于个别指导。
②用于演示程序。
③模拟工具程序。
④实验的辅助手段。
⑤学生作为程序的编制者。
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信息技术功能有多强大,都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行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人于人之间的、鲜活的、有情感的交流,而学习本身就是师生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
所以,信息技术从来就是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师。
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原则。
误区一:语文课堂中用电视剧代替教师创设小说情景;数理化课堂上用课件替代老师呈现解题过程;用一个所谓的全程课件一讲到底,代替教师板书……2、“不可替代性”可使信息技术优势更加突出信息技术在使用中,一定要发挥其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发挥虚拟技术效果;集成图、文、声、像、影等媒体信息;以开放的、交互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展开。
不需要用的绝对不用,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
需要时打开,不需要时立即退出程序返回课堂,决不能用一个所谓完整的课件“统治”了课堂。
信息技术除了在创设情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外,下面的两种使用也下体现了这一原则:用于演示程序,即利用计算机显示图像,把抽象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这种模式中栩栩如生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模拟工具程序,以已有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事实为依据,在一定的理论模型上用图像或数据反映真实物理世界的一种模式,常称为“干式实验”,这种模拟模式具有省时、省费用、安全、不受客观条件限制等优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中突显出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
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主要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应用问题组成,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上。
物理和化学,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般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般原则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也不完全一样。
但整合过程中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认识并遵循这些共性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
不同学者关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观点也不同。
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认为:1.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不仅是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推广,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LI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这里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建构主义并非十全十美,突出建构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
2.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新型的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主体型”的教学结构,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丄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闱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3.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乂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分析、处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并且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能力之一。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的整合,在学科课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2、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面临着更加严竣的挑战和更为艰巨的任务。
而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质量与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解决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不切实际的问题,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而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等特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特性与人类记忆、联想的认知结构相类似,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极其重要的手段。
二、研究目标、思路和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2、构建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3、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库建设;5、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方法,使二者达到完美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逐渐地融入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出发,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1. 教学目标为导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原则是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为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方法为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为依据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必须以教学评价为依据,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1. 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利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教学平台,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 利用虚拟实验技术虚拟实验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模拟,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时,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技术进行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本知识整理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小整合论和大整合论小整合论:小整合论则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P30)整合的要素:1.以网络多媒体为基础2.内容的信息加工3.利用星系加工工具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教育思想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工程中,是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有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P30——P3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可以帮助学生学习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6.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P40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2.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3.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4.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如:几何画板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1.教学内容的改革2.教学目标的改革3.教学组织结构改革第二章学习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结合自身的经验完成意义建构。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
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
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
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基本原则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也在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有着时代特点的一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本原则、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
结合我身边整合的现象谈一谈我个人对整合的简单理解。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呢?现在我就从“基本含义、基本要求、基本形式”三个方面谈一谈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以供参考。
一、了解基本含义。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其基本含义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小的方面说,指的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就是各学科相互联系的学习。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目的。
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此过程中各学科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和有机结构,主要强调各学科之间联系的一致性,避免过于强调各个学科的区别,从而防止各学科彼此孤立、脱节和重复的状态。
二是从到方面说,指的是各学校教学系统之间相互形成有机联系,进行整合起来教学。
二、明确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各类学习的又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在已有的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方法
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要求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处理信息的速度以及对信息传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明确信息技术的内涵,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理解整合的重要性,是作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在计算机技术成为信息技术核心的今天,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升教学手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个完全不应用计算机技术实行课堂教学的教师,要说是课堂教学的改革,那是不先进的,起码不是优秀的改革者。
但是,课堂教学要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也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
所以,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作到的。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已成为当今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它是促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
持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意识,让信息意识内化为每个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将来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假如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这是不全面的和不准确的,只有准确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才能将信息技术很好地与课程整合,让信息技术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服务,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结合本人的学习、实践,现将本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原则作如下探讨:一、明确信息技术的内涵街上热闹的人群、某天的气温、一篇清新的散文、一段音乐、好看的画面……这些景象、数字、文字、图像等负载的内容都是信息。
信息不是一种具体的能够精确测量的物质。
从一般意义上讲,凡是我们通过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和大脑等身体器官感受到的外部事物及其变化,统统都包含有信息。
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这些媒体能够是符号、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也能够是其它的具体物质。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是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文字表达的信息灵活,能够是描绘、分析或归纳等;图形、图像表达的信息直观、形象、真实;声音表达的信息则更为直接。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自从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首次在国内推广“整合”的理念以来,与实践方面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相比,关于整合的理论研究则显得苍白无力,远远落后于教改实践,很难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的缘由是什么?整合的工作领域是什么?现代整合观是什么?怎样整合才能收到“最正确”效果?面对这个系列的重要理论问题,我们必须作出理性的回答。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谈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应该理解课程是什么。
所谓课程(Curriculum)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
这个定义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把课程作为一种计划或方案来理解的,在学习方案中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作了设计和规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从课程的各个方面入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整合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应局限在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活动之中,这显然过于狭隘,说明这种整合没有真正从课程的视角去思考,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考虑总体课程的目标、总体课程的内容、总体课程的组织以及科目内容、单元学习方案中具体学习活动等,应该与课程的各个要素实行整合,并且还要与各种类型的课程实行整合。
这种整合应该是全方位的整合。
“integration”,这个单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如综合、融合、集成、一体化等,但它的主要含义是“整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局部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黄宏伟,1995)。
整合能够使系统内各要素实现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这个过程会导致生成一个新的事物。
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理解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回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回复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确保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2.整合信息技术时应注意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避免无关的技术应用。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整合信息技术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能力和背景差异。
5.信息技术应用应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6.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质量。
7.整合信息技术时应注重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道德的培养。
8.整合信息技术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9.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10.整合信息技术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估。
11.整合信息技术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改进。
12.整合信息技术应促进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3.整合信息技术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14.整合信息技术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15.教师应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16.整合信息技术应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资源。
17.整合信息技术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支持。
18.整合信息技术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19.整合信息技术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20.整合信息技术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1.整合信息技术应利用数据分析和评估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教学支持。
22.整合信息技术应促进学生的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23.整合信息技术应与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转型发展。
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
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以信息化带动转变课堂教育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创造最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原则一、必须以我国现代教育方针为指导依据我国现代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必须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就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体系,使教育信息化成为全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是教育改革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要求,也是新课改纲要的要求。
三、必须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计算机和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最新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可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
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引入时代活水,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使教材多元化。
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教学内容资源掌握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有些情况甚至优于教师。
因此,教师围绕以知识传授为本位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权威受到挑战,再加上远程教育技术的成熟,使学生对教师的选择更自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加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浅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工系统,是涉及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教师个人在知识背景、技术背景、资源占有、性格特点、教学风格、教学特长、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学校装备现状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在这个复杂的微观教学系统中,最优化的着眼点不是系统部分的功能,而是系统的整体功能,部分优化与否要服从并保证整体最优。
系统各个部分的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关系要保持一种合理、协调、适宜的优化关系。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需要教师努力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一、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把握这是教师学科专业能力的重要基本功,是“整合”能否实现最优化的前提。
以往常有教师在“整合”中首先考虑用什么技术,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常常会影响“整合”的成效。
笔者曾与某学校青年教师一起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老师们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这堂课用什么技术,第二个问题是资源太少,有没有合适的资源。
这反映了这些教师在实践中仍然恪守“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错误法则,没有到发掘课程内涵中寻找“整合”的突破口。
其实,“整合”与以往教学一样,首要的是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吃透教学目标,把握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向,然后理出教学设计的思路,使“整合”过程能够产生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
二、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与把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二是对新课程发展学生素质要求的把握。
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文不加赘述。
关于对新课程发展学生素质要求的把握,对实施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就基本要求而言,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并且逐渐内化为教师自觉的实践。
就较高要求而言,教师应该在提升教学悟性方面下功夫,多发现问题,多参与教学研究的讨论,学会从同伴互助中寻找方法、激发智慧,使教师的教育悟性在潜移默化中渐次提升,能够自然地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点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明确整合目标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首先要明确整合的目标。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升教学效果?亦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课程当中。
比如,在数学课程中,如果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那么可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或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如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那么可以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工具种类繁多,包括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平台、教育游戏、智能教育设备等等。
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育游戏和简单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可能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对于中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和专业的学科软件可能更有助于他们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此外,还要考虑信息技术工具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如果工具操作复杂,容易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可能打击师生使用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融入不能简单地将其叠加在课程上,而是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这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线索,串联起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制作时间轴的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地展示出来。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原则与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原则与意义精河县托托中学---崔军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
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
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
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三)、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do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一、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应坚持的一些原则1丿"。
1 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应当运用先进的理论、教育思想为指导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使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学生的学习得到改善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根本目。
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屮,要以构建主义理论、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得到培养。
上述理论的是随着多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的,所以它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起到有力的支撑。
丿1.2信息技术要能够与课程、传统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屮要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因此信息技术只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能被它代替的。
信息技术是否被使用,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目标实际情况而确定,不能不加分析胡乱使用信息技术.传统教学要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结合,不能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否定,传统的教学要做到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其实传统的教学,例如文字材料、实物模型、黑板等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教育难题不是靠一种就得到很好地得到解决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屮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不要再生硬地去使用信息技术,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lo 3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时,要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要以课程为主体信息技术与课程在整合的过程屮,整合的其主体就是课程。
因此,在整合的过程屮,不能为了整合而以牺牲课程目标为代价,也不能教学就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要能够使信息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培养。
要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进行信息技术要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可以借助或者多集成工具将课程内容以交互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转化成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让学生去进行积极地探索,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科学地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主要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中突显出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
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主要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应用问题组成,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上。
物理和化学,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
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
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
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